中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衔接的问题和措施
对待室内设计基础课教学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灵活的调整课程的结构。使之更有利于专
业的发展与提高。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完善的一面,
原因是多方面的,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比如:以往的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对造型艺术
过分倚重,把素描、色彩的绘画培养教育过程当作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基础,这在一定程
度上对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修养的积累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室内设计教育来说则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应该将着眼点放在对“美院式”教学法的
补充和完善上,在造型课中突出徒手表现的作用和地位。
在课程的设置上加强徒手绘画、建筑速写以及快速设计与表现等这些徒手表现课程,
突出对学生的手绘实践能力的训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造型能力。纠正过去基
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
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
充实自己的能力,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手绘的能力。从宏观上解决基础课与专业课
的需要。
经过调研发现,当前中职室内设计技术相关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体系衔接不合理。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建筑装饰行业施工员,更强调是施工员的
动手能力,对于管理能力不够重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建筑装饰施工管理人才,强调的是施工管理能力和设计能力,两者应该是相互递进连续教育过程。但实际上中
高职教育各自为政,课程相互分离、自成一体、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浪费、实
践能力脱节等等。
2.职业能力衔接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断满足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社会对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中高职教育都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学
生起点不同、职业教育资源不同、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同,因此中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
能力、核心能力等方面有层次的差异,中职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
人才”,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
在设计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核心能力方面有很大雷同和相似之处,虽然在学制上是衔接的,其实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并没有真正的衔接。
3.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性、协作性不够,尤其是在师资方面尤为突出。由于高职学校
和中职学校属两个独立的单位,双方在师资共享、人员交流、教改合作、基地建设、社会
服务等方面沟通机制不够畅通,造成很多项目不能够实操,仅仅流于形式。实际调研发现:中职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大多为年轻的刚入职教师;中职教师讲解、演示的时
间较多,实操时间较少,课程课时容量偏小。中职教学过程缺少能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视频
材料、先进教学设备,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
1.中高职衔接是构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就是课程衔接。基于终身教育、能力本位、就业导向、能力递进、与时俱进、课证融通、个性特色原则对室内设计技术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为保证室内设计技术相关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一体化设计顺利实施,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中高职衔接分段连贯培养、系统设计
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适合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资源库。同时,编制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2.职业能力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重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3.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要建立互通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学校与中职校联合举办建筑装饰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统筹教材的教研活动,两类学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以中高职课程衔接为核心议题,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惑,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协商,开展了专项专业教育,邀请中职学校教师和装饰专业学生来高职学院开展专项展业教育,包括专业讲座,参观校内实训室,参观讲解学生优秀作品、作业展。针对中职学校专业师资缺乏的状况,高职学校可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对口支援,安排相关教师承担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推荐

高职,专业,能力,教育,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