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客户“⼼理账户”的⼏种实⽤营销⽅法
请你思考⼀个情景选择题:
情景1:你上班路上⽆意看了⼀下股票,赔了1万元,⼼情不好。回到办公室,打开软件仔细看了⼀下,还有⼀条新股中签提⽰,可以赚3000元。
情景2:你打开股票赔了7000元。
这两种情境下,你觉得哪种情境你会⼼情更好?事实证明,虽然亏损可能是⼀样多,但是第⼀种⼼情会更好。
每个顾客⼼⽬中都有⼀个“⼼理账户”,贵与便宜是个相对的概念,可以⾃由转换。导购要做的,就是管理好顾客的“⼼理账户”,促成⾼附加值产品的销售。
经常有商家说,买电脑5999元,送⼀堆东西,⽽不会说“4999是电脑,599是键盘,399是什么”这是因为⼈对损失和收益的感知并不是线性的,假设你获得100元能得到某种快乐,⽽想得到双倍的快乐可能需要400元,⽽不是200元。同样,损失100元受到的某种痛苦,可能要损失400元才能感受到双倍的痛苦。
所以我们经常说,销售基⾦、黄⾦这些产品的时候,不要单独提申购费,⽽是尽量的打包放在⼀起说,或者⽤内扣法。如果你说买10万元,还有1%的认购费,客户感觉是⾮常不好的。
我们引⽤销售兵法⾥的五种销售⽅法,为理财师做参考借鉴。
01.“恋爱式”产品介绍法
顾客第⼀感觉说收费太⾼,是因为尚未对⾃家品牌和产品形成认知和信赖。于销售⽽⾔,介绍产品犹如⼀个迷你的“与顾客谈恋爱”过程,要有⼀定的顺序:⾸先要介绍产品的优势、核⼼卖点、持有价值,判断出顾客的购买意向和基本选择后;最后再说出成本或风险,这样成交才会顺理成章,⽔到渠成。
你看现在⼤V带货,都是先讲理论,认同⼈之后在说产品。⾦融产品还要更加复杂⼀些,先建⽴信任再说产品,⽐先说产品要好的多。有的基⾦渠道经理现在给零售机构讲产品,上来没有铺垫,这样的效果会差很多。理财师给客户说产品的时候,也是要有个“恋爱”的过程。
02.价格落差做减法
理财产品⼀般根据风险不同,分⾼、中、低三种。销售的普遍做法是,先⽤低风险产品吸引顾客留店,虽然促进了低风险品的销售,但⽆形中增⼤了⾼风险产品(复杂)的销售难度。
平常推介基⾦客户⼤都是,从什么是货币基⾦,货币到固收+本⾝的难度更⼩,从债券固收+到打新固收+到量化固收+,最后过渡到权益产品,再到指数产品。
这样没有问题,但是链路太长,不能满⾜现在权益市场发展的机会,所以从股票型开启,落脚在混合类,多配置固收+是个思路。
因此,在符合销售适⽤性前提下,如果想推介的介绍顺序是“⾼-中-低”做减法,先介绍风险最⾼的产品,即使顾客不买,会感觉到接下来介绍的中低风险的产品相对安全,从⽽最终选择购买。
03.阶梯品类⽰范
当同类竞品之间存在收益差别时,如我们部分产品⽐其他家⾼,这时导购就从产品的优势(品质、信誉、服务等)引导客户正确看待收益差别,强调品类之间的区隔点。
再如私募基⾦⼿续费较⾼,客户难以接受,你可以把它的基⾦经理优势与⼀些稍微差⼀些的基⾦经理产品放在⼀起⽰
再如私募基⾦⼿续费较⾼,客户难以接受,你可以把它的基⾦经理优势与⼀些稍微差⼀些的基⾦经理产品放在⼀起⽰范,借以强调当前市场下此基⾦经理的优势,并教顾客分析各个基⾦经理的风格特点。经过⼀番⽰范⽐较,顾客关于此⽅⾯的异议会马上消失。
投教这个事情以后越来越重要,最近销售有道有⼀些营销辅助类材料,有兴趣的理财师可以参考⽂章或者⼯具。
04.创造稀缺⽓氛
“规模有限,售完为⽌”、“最后截⽌⽇期”策略都是“物以稀为贵”在商业上的实战应⽤。同时也能促成⾼风险产品的销售。不过在销售合规性上需要注意,切勿将不适当的⼴告放在朋友圈。
05.⾼颜值+⾼服务
⾼⼤上的理财室形象可以提升理财服务的价值感,降低顾客对⾼费率的敏感度,因为在顾客潜意识⾥认为⾼端的门店卖⾼成本的产品。
因此,理财室装修风格、档次、货品陈列的投⼊,提⾼店铺颜值是很重要的。此外,着重突出理财经理专业形象和服务品质,也能在顾客的⼼理账户⾥加分。⼀个体⾯精美的理财⾦字塔就是⼀个⾮常好的展⽰⼯具。
最后,还要多说⼀句为什么⼀开始要想办法给客户配置说服难度较⾼的优质资产,因为⼀旦攻克了这样的资产配置,其他的配套会⾮常容易。这个在经济学上叫做配套效应:原义是指⼈们拥有了⼀件喜爱的物品或拥有新财产后,会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已达到⼼理上平衡的现象。
理财师参考。
来源 | 销售有道
- 保险⼤咖秀 -
《保险⼤咖秀》由NewBanker旗下财富管理⾏业深度媒体「顾问云」发起。在保险⾏业中寻找⼤咖、记录⼤咖、宣传⼤咖,展⽰保险⼤咖的个⼈风采、专业能⼒、团队特⾊以及发展理念。
本期嘉宾:永达理浦景春
- 加⼊社群 -
更多推荐
产品,销售,客户,风险,经理,介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