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展开想象的翅膀
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对科学发现历程和科学家重大发现、发明过程的了解,激发对科学发明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学科态度,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现象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并初步了解科学思维的方式;
3、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初步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4、训练手、脑并用,能将头脑中现象的东西变成实物,提高设计、制作等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 科学家的故事
活动目标:
1.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一些科学家的成长历程;;
2. 培养学生的养成爱思考,爱观察的好习惯;
3. 从科学家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重点:从科学家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难点:把科学家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身上。
活动过程:
一、引出
孩子们,最近我们看了不少科学家的故事,对吗?从课外书中你认识了那些科学家呢?
学生自由发言
你喜欢哪位科学家?
人们常常以为方面非常神秘,其实它并不神秘,很多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常用的橡皮擦的铅笔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叫里甫曼的画家发明的。里甫曼是个穷画家,用秃了
的铅笔头,用得只剩一丁点的橡皮,她都会舍不得丢掉。可是橡皮头和铅笔毕竟用得太小了,常常在他作画灵感来了的时候,却因找不到铅笔或橡皮二懊恼不已。他挖空心思,反复寻找使短铅笔和小橡皮头得到充分利用的方法。结果发放改进,他发现把橡皮头用铁皮固定在铅笔的一端是最好的方法。他为自己的这项发明申请了专利权,一家公司花了55万美元买下了这些专利。我们现在使用的带有橡皮擦的铅笔就这样问世了。你看,画家对身边小物件的改进就产生了一项发明。发明并不神秘吧!
二、活动:查询、了解科学家的发明故事
1、要求了解:
科学家是谁?发明了什么?他是怎样发现问题,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你从科学家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2、将了解到的科学家的故事整理后写出来。
3、将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资料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数星星的孩子》(爱观察)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创造发了世界上最早观测天象的天文仪——浑天仪。他还发明了测定地震用的“候风地动仪”。小时候的张衡还是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 师:请游泽武为大家讲故事《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夜空中。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能数得清吗?” 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离得那么远。” 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还给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有颗最亮的星,叫北极星。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在转。”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就是张衡,长大以后,他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张衡的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点?
故事二:《爱迪生小时候》(爱思考) 1、《孵蛋的故事》:有这么一个孩子,他特别爱动脑筋,好奇心特别强,有一天早晨,全家人突然发现这个孩子不见了,到处找也找不到,
一直到了晚上,才发现他趴在鸡舍旁,肚子下面压了一大堆鸡蛋,原来他异想天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孵小鸡,结果事与愿违:蛋壳破裂,蛋黄横溢。 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虽然小时候的爱迪生做过许多“傻事”,虽然他曾被学校认为是“最差的孩子”。但是,(课件)爱迪生长大后却成了一位闻名世界的伟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得到一千多种发明项目的专利。爱迪生在科学技术中最重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留声机和白炽电灯。他的各种发明为世界增加的财富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多。小时候的爱迪生,曾经凭着他的爱动脑筋救了他的妈妈。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爱迪生救妈妈》: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一天,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医生终于来了。一检查,原来妈妈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医生决定在家里做手术。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爸爸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
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你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故事三:《帕斯卡“玩水”》(勤实践) 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时候不但喜欢问为什么,还特别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的科学家。他是法国的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 一次,帕斯卡在花园边见花匠正用又长又扁的水管接水龙头,扁水管一下子变圆了。他感到很有趣,便乘人不注意,悄悄地把双脚站在水管上,想压扁管子、堵住水。可水根本堵不住。这是为什么呢? 帕斯卡又看了看花园另一头,那儿也有水管,上面还有几个细孔,水从细孔中喷出,喷得老高。他高兴地跑过去,伸手挡住水线,弄得手怪痒痒的。他想:水管的水为什么可以往高处流?细孔里流出的水为什么能喷那么高呢? 从这以后,帕斯卡一有空就去摆弄水管,细心观察。 帕斯卡做了一个有小孔的空心球,并在球上连接着一个圆筒,在圆筒里安个可以来回移动的活塞。他发现轻轻按活塞,空心球里的水向外喷的劲不大;按活塞的力越大,水喷射的力也越大;如果不按,水也不向外喷。帕斯卡觉得这真是太神秘了。 后来,帕斯卡渐渐地长大了,他想揭开秘密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开始在实验室里“玩水”了。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精确的计算,帕斯卡终于解开了那个谜,
那就是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定律”。此时的帕斯卡年仅25岁。 从帕斯卡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品质? 五、小结 师:许许多多科学家用他们成长中的事实告诉我们要爱观察,爱思考,勤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最后,让我们来读读科学家们给我们留下的格言。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资。——爱因斯坦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小结:爱观察,爱思考,勤实践
更多推荐
科学家,发明,医生,发现,孩子,铅笔,了解,故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