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感应路灯的研究
摘要:在城市郊区小区人流量不多,路灯长时间持续耗电照明,存在着严重的电能浪费现象,通过光控、红外感应、声控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可以达到明显节约电能的效果,大大减少电能浪费,节约能源,有利于我国的能源规划合理利用。
关键词:城市郊区;自动照明控制;红外感应开关;光控开关;声控开关
引言
目前,一些郊区和比较偏僻的路段,在半夜1点钟以后,人流量和车流量非常少。但是即使没有人或车经过,这些路灯也是长期点亮的,这时电能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很多路段真正有效的照明时间只占到照明时间的20%—30%也就是说大部分电能被浪费掉了。
如果有效照明时间是30%,那么一条街道浪费的电能就有17.52*0.7=12万度。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这样的街道可能就有100条以上,一个大城市往往有数百个这样的街道,那就是说一个城市每年在路灯上浪费的电能就有数百到数千万度以上。考虑到全国有数百个大型城市,中小型城市更多,总的浪费电能是非常巨大的。据统计,杭州市一年用于城市照明的费用就
高达3亿元以上。
1、 人体感应路灯整体设计
1.1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文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人体感应路灯,有以下部件组成:LED组件、光控开关装置、红外感应开关装置、声控辅助装置等。
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白天光线较强的时候,光控断开,总线路断开,路灯不工作。而到晚上光线较暗时,光控闭合,当有人从路灯周围走过时,红外感应装置会接收到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使得LED照明灯发亮进行照明工作,但现实中有很多干扰因素的存在,如下雨等情况会导致红外装置失效,因此本文采用了结合声控装置来弥补红外的不足。电器均采用自动控制,无机械触点、无火花。考虑到LED元件易发热问题,采用了大功率的照明灯,
产热很大,故加了很大的散热片用于散热。(其中一些参数如下:路灯高2.5米,路灯间距8米,红外感应装置的感应范围>=5米,感应红外线波长在10微米左右。)
更多推荐
感应,照明,路灯,装置,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