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发(作者:)
实施乡村振兴的设想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
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
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xx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以新时代“四
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打造“五美乡村”为目标(即:让乡村成为经济发展、
百业兴旺的美丽田园,生态良好、绿色宜居的美丽家园,文化繁荣、传承文明的美丽庭院,
基础稳固、和谐有序的美丽庄园,社会进步、共同富裕的美丽乐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
现代化,加快建设“遵道行义•醉美x市”美丽乡村。
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打造经济发展、百业兴旺的美丽田园。大力培
育“五个新”:培育新产业。大力调整玉米等低效农作物种植结构,旱地基本农田全部种
植高效经济作物。在巩固烤烟产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茶叶、蔬菜(辣椒、食用菌)、生
态畜禽、中药材等支柱产业,做特做优石斛、构树、野木瓜、土鸡、绿色“稻+”等特色
产业。大力推进树种、林种结构调整,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25度重要水源地、严重石
漠化耕地退耕还林,加快发展竹产业、林下特色种养、花卉苗果、森林康养旅游等林业产
业。按照“一长两短”和“一村一品”基本思路,在每个县重点培育1-3个规模产业,每
个乡镇重点培育1个特色种类,每个村重点培育1个优势品种。培育新业态。大力实施农
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
地打造加工园区,构建茶、辣椒、生态畜禽、中药材、竹(笋)等百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聚焦“大景域、大景观、大产业”,把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森林康养旅游
基地等作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载体,推动农业生产由种养单一功能向“优势产地+原
产地加工+观光农业”的转变,让农民广泛参与、充分受益。培育新主体。围绕特色支柱
产业,按照“一业一个500强龙头带动”的发展思路,大招商、招大商,鼓励龙头企业组
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培育家庭农场、
生态农庄、专业大户,推动小农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大力创建生产、供销、信用“三
位一体”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示范社,着力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提升小农户
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培育新品牌。加强农业生产过程标准化
管理,推行统一的种植(养殖)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重点围绕茶叶、辣椒、生态
畜禽、方竹、中药材等产业,修订和完善一批质量标准、规范和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构建
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大力实施农产品“xx市+”品牌战略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提
升“xx市红”“xx市绿”“xx市辣”等一批产业优势明显、产品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
强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鼓励大型国有企业注资、收购、兼并农业民营企业,支持经营
主体注册农产品商标,申请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等认定,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品
牌和产品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新动能。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变”、农垦等农村改革,增添农村发展动力,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打造生态良好、绿色宜居的美丽家园。探索并全面深入
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实现行政村全覆盖、90%以上农村人口受益。通过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立足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改善好、守护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持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坚持山水林田河洞生命共同体理念,
统一保护、统一治理、统一修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绿色xx市三年行
动,大力推进营造林、公益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与保护,探索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
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全面保护古树名木,维护生物多样性,防范外来生物侵
入。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2%以上。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生
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加快推进“河长制”、“治污治水•洁净家园”人居环境
整治五年攻坚行动、“七改一增两处理”(改房、改院、改路、改圈、改厨、改厕、改水,
增绿,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洁净家
更多推荐
培育,农村,大力,产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