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发(作者:2x3米卷帘门多少钱)

佛山的总体概况:

佛山是一座有着1600年历史,古老而又年轻的产业重镇,

文化名城。现为地级市,分成中东部的禅城区、南海区、南部顺

德区、北部三水区、西部高明区五个区,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530.85万人(含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地理上,佛山处

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

连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常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

平均气温22.1°C,降雨量1600-2000毫米。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

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

花卉等。因为其资源和交通上的优势,被列为全国“四大名镇”“四

大聚”之一,自古而今商贾云集,物流畅顺;佛山也是著名侨乡,

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同胞达100多万人,其中港澳同胞60多万

人。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法国留

尼汪省波赛雄市等都是佛山的友好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

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迅速增长,2002年全市国内

生产总值1168.6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万元。通过改革经

济体制,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公有资产管理营

运机制、杜会保障和服务机制以及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环境。社

会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

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以及联合国

“人类住区优秀范例”等多项殊荣。八十年代末,佛山成为全国14

个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1992年又被中国城市评价中心

列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如今佛山已成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

50强。

佛山的经济现状:

佛山在历史上就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改革开放

后,商贸业更是蓬勃发展,现已形成遍布城乡、辐射国内外的多

成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商业流通网络。2008年,全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25亿元。全市拥有各类市场422个,其

中生活资料市场379个、生产资料43个。其中,禅城区的城南机

动车交易中心、水产批发市场、石湾陶瓷建材批发市场、张槎针

织市场、澜石不锈钢材料总汇、南海区狮山省农产品中心批发市

场、西樵轻纺城、大沥有色金属市场、摩托车市场、平地电器市

场、三水的西南耕牛市场、顺德的龙江家具市场、乐从家具城等

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中狮山的省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采用

了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国家一级农产品

中心批发市场。同时,佛山市是全国第一个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生

产基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佛山充分发挥地处沿海、邻近港

澳的优势,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外贸出口逐年上升,利用外

资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

局。2008年全市出口总值138.9亿美元,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

地区。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5805家,一批国际大财团、跨国公

司(如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德国的西门子、欧司朗、法国的

汤姆逊、意大利的比亚乔、瑞典利乐、日本的松下、东芝、三洋、

韩国的浦项、加拿大的北方电讯等)在佛山兴办,合办了规模较

大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佛山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佛山的交通:

佛山水、陆、空交通便利,已形成一个公路、铁道、航空和

河运齐备,辐射力强的现代交通网络;佛山是全国首个电话装机

容量超百万门的地级市和华南地区首个地级电话市,近年计算机

信息网络迅速发展,已建成了„佛山市信息网络互联平台‟。佛山全

市设5个海关( 佛山海关、顺德海关、南海海关、三水海关、高

明海关),4个客运口岸(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和佛山火车站),

16个对外口岸和9个集装箱码头(澜石港、佛山新港、顺德港、

北教港、南海港、三山港、九江港、三水港和高明港)。对外客货

集散方便快捷。

2006年11月18日,一条期待已久、承载梦想的大路——佛

山“一环”快速干线将正式全线贯通。这条全长99.2公里的快速干

线不仅拉起了大佛山五纵九横路网规划的核心骨架,更以其全程

近百公里无红绿灯的快速干线设计成为联系珠三角区域交通的高

速枢纽,珠三角中心区域、西翼的8座城市从此衔“环”相接,紧

密联系,这项交通大手笔如同广佛经济圈这个龙头区域口中所含

的明珠,拉动珠三角核心区域走上区域发展快速路。

一环的贯通,引来“三大变化”:

【交通之变】

西翼城市进广州有捷径,对于珠三角西翼城市,佛山“一环”

将是一座桥梁,从东面、西面、南面而来的过境车辆不用再为穿

越狭窄、拥挤的佛山老城市区而烦恼,它们可以将“一环”作为基

本线,直接进出广州。 “一环”及其沿线的贯通,也将为过境车辆

进入广州市中心城区提供更便捷的通道。以江门为例,目前江门

进入广州的路径为:佛开高速-广佛高速,从广州环城高速北线进

入广州市区。“这时,车辆如果要进入广州中心城区,还需费一番

周折。”但是,如果选择走“一环”,可以直接进入广州环城高速西

线,大大缩短了进入广州中部、西部的距离。

【经济之变】

产业可向粤西粤北转移,佛山“一环”不仅是珠三角西翼重要的

交通枢纽干线之一,它也将是珠三角一条重要的财富通道。佛山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环”的建成将有利于促进城市间合

作,构建各层次的经济圈层,也会引导佛山与周边城市产业经济

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为了避免马路经济,2004年底佛山市规划局组织进行了“一环

沿线地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国际招标。规划部门在优胜方案的基

础上,对中标方案进行了深化设计,并制定出“一环”沿线16个片

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海八路作为广州向西进入佛山与珠

三角西部的重要门户通道,被市规划局列为了重点研究对象。在

“一环”以西地区是南海中心商务区的外延承接地,可以发展成商

贸零售、娱乐饮食等综合休闲商业区以及高密度的居住区。桂澜

路南段休闲商业区由南向北延伸,所以该片区也可能发展为沿桂

澜路休闲商业带。而“一环”以东,规划为产业综合功能区,依托

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服务配套,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产业区,以

承接广州的辐射。

【城市之变】

佛山东广州西融为一体, “一环”快速干线的建成,佛山东部

地区向东将与广州西部地区彻底衔接起来;向西,将带动高明、

三水;向南则将促进中心组团新城区及容桂组团的开发,加快同

广州新客站及南沙港区的对接;向北,加快南海北部城镇的整合。

“一环”快速干线将作为城市资源的“输配环”起到梯度经济扩散的

作用,带动经济相对落后地域的发展,减小区域发展差异,加强

佛山城乡协调发展,同时也将直接加快沿线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一环”快速干线的建设将直接带动沿线土地的开发,为沿线企业

配置高效物流体系,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带提供硬件条件,也将

大大改善沿线城镇的开发环境。另外,佛山“一环”广州方向接口

达到12个,全程42个出口紧密连接广州、肇庆、珠海、江门、

云浮、中山、清远市等地,全长99.2公里无红绿灯,双向八车道

行驶速度可达100公里●“一环”快速干线全程不设路桥收费站。开

放性的快速干线,由一环东、西、南、北四路连接成环, “一环”

如同一条金色纽带将珠三角地区的各大城市紧密连接。

南海区近期时政介绍 :

在力争排头兵的势头中,南海区在佛山大市中表现尤为突出,

2009年,区委区政府提出要通过提升本土特色文化形成区域性文

化品牌。文化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一镇一品” 整合提升,提升南海

本土特色文化。文化部门将继续挖掘南海地方历史文化,保护和

利用好名人资源、文物资源等,探讨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有效结

合的途径,继续对„一镇一品‟加以整合提升,以形成区域性文化品

牌,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制订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

划、加大文化企业招商力度等举措,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早

在2004年,区委、区政府提出发展东西板块战略后,东部板块以

发展现代物流业、专业市场、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为主,打造宜商

宜居的商业居住环境。现在盐步内衣、平洲制鞋、大沥铝材等基

本形成“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专业市场在东部地区商贸业的发

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市场是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黄岐、盐步、

大沥由于靠近广州,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依托广州的辐射,专业市

场的雏形逐步形成。到了近年,随着我区提出发展东西板块战略,

现代商业发展步伐加快,专业市场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东部镇

(街)商业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2004年以来,盐步4个专业市场相继落成,新落成面积达300

亩。多个大型市场正在动工建设中,如总规模达720亩的南国小

商品城、300亩的世贸纺织城和首期164亩的广东国际包装印刷

城。黄岐专业市场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好象广东(广佛)五

金城标准件市场建成投入使用等。 除了专业市场之外,商贸业也

发展迅猛,多个市场销售情况理想,华南汽车城销售额30多亿元,

同比增长30%;南海广场实现了8.1亿元的营业额,成为佛山商

业龙头;城市广场营业额达到了4亿元,同比增长30%。大沥巴

黎春天步行街和金雅轩美食广场已经正式全面开业,并且新引入

了新都会广场大型商业项目。桂城通过引入沃尔玛零售超市项目

后,桂城商圈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商业氛围也将日渐浓厚。

在经济生活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南海区始终不忘和谐发

展的重要性,2009年,提出在一年内完成区的六化工程:

1.优化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扶持“雄

鹰计划”企业、新兴企业和龙头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

济,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业和落后产能。

2.活化工程:整治河涌,重在污水治理,到2010年完成1530

公里的内河涌整治和19个灌溉泵站建设,实现“暴雨不涝,水清

岸绿”的整治目标。

3.净化工程:狠抓烟气脱硫工程,加强固体废弃物、大气、

噪声环境治理,把整治由“重点行业”向“重点区域”推进。

4.绿化工程:将绿化景观布局与消除噪声、减除扬尘、吸污

抗污等功能紧密结合,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见证绿

地南海。

5.美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以建设轴线带动,以核心地块

缔造,在三至五年内营造出南海全新的人居环境。

6.文化工程:全民参与,培育生态文化,致力建设魅力无穷、

活力无限的岭南文化高地,并赋予生态文化的内涵

佛山的教育介绍:

要在各项事业中稳步向前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基础。2008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佛山市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工

作,提升了佛山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评价可概

括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佛山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基础更加扎实;围绕“均衡、

优质、协调、和谐”的发展主题,佛山教育事业得到了又好又快

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

质量三大战略重点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

平明显提升;佛山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其中,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佛山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

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设工作这个中心,精心组织和强势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各项目标和

任务的落实,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形成统筹联动的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切实把教育摆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充分发挥各级教

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确保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责

任的落实;市、区坚持“教育发展,规划先行”,先后出台了一系

列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建设的政策与规划文件,为教育现代化

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各级政府经常组织召开教

育现代化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要工作,同时建立健全

“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教育

现代化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了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

的强大合力。二是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各区政府切实承担责

任,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并大力调动镇(街道)办学积极性,千

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致力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各级各类

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逐步

提高,教职工工资收入得到切实保障并不断提高。全市义务教育

已基本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以区为主的省、市、区分

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工资

福利待遇,积极推进“两相当”政策的落实。各区还利用各种社

会资源,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大硬件投入水平,推动

项目工程建设,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

紧扣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按照市委、

市政府关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体部署,紧扣广东省县域教

育现代化评估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深入开

展调研和督查,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

题,确保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四是以科学

发展观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认

真组织一系列专项调研活动,梳理出影响和制约佛山教育科学发

展7个方面难题,与此对应,研究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7个政策文件,为引领佛山市教育事业突

破障碍、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以教育强镇复评为契

机,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全市共有22个镇(街道)接受了

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验收,教育强镇复评100%完成。六是积极做

好区域教育现代化迎评工作。各区及时成立教育现代化建设迎检

工作小组并积极开展工作,积极做好迎接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

先进区督导评估各项准备工作。

佛山教育的现状是:义务教育发展日趋均衡。普通高中与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协调。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发

展步伐加快。民办教育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高等教育继续

发展壮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

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精心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人。


更多推荐

教育,发展,佛山,建设,现代化,工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