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中国画在绘画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现在的一些收藏大家都喜欢收藏中国画,就连一些中式风格的装修业主,也喜欢用中国画来装饰房屋。但是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的欣赏要点有哪些你知道吗?

中国传统绘画是使用毛笔、水墨和矿物质颜料,画在绢帛或宣纸上,并装裱成卷轴等形式的绘画。中国画讲究用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来作画,和在画好的画作上面题上诗词。画家在画作上题以诗文,或记下创作背景,或只写一个言简意赅的画题,叫做提跋。通过这样的题跋,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也使画的意境更加深邃,主题更加突出,布局构图更加完善。如果题跋又是精美的书法,那么观者在赏画的同时,还可得到书法的美感享受。诗画并举,相映生辉,形成中国画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画在悠久历史中形成了融会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作的物态,更重要的是要体味其画作本身的“神韵”和笔墨趣味,了解画家表达的内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看懂中国画。

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的欣赏要点

1. 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2. 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

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3. 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中国画的欣赏要点,如果你也喜欢中国风的话,收藏一些中国画更能够让家里的风格与众不同。

更多推荐

如何欣赏中国画?中国画的欣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