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发(作者:装修的详细步骤)

维普资讯

为中国室内设计把脉 

室内设计“8"病 

●文/骆合理 

中国装修装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之间的装 

饰技术及装饰材料的运用手段已差别不大,而真正的 

差别体现在室内设计水平上。“设计为本”已是业内人 

士达成的一致共识。因此,很多大型装饰工程及品牌装 

上设计。在国外,室内设计师必须是建筑设计师,并有 

家具作品,否则,不能称之为室内设计师。而中国部分 

设计人员既不懂建筑知识(在工作中经常有砸墙、拆窗 

现象),部分人甚至对采光照明、空气流通、色彩搭配、 

饰企业多是靠设计取胜,特别是靠设计夺标。笔者日前 

与行业专家一起探讨,找出了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八 

陶瓷、染织和家具制造都了解不多,更谈不上文学修养 

和艺术欣赏。有位美院装潢系毕业的所谓设计师,其设 

计作品并不算太差,但在个人求职信中,他竞将档案的 

“档”写成“党”,将重新工作的“重”写成“从”,整篇求职 

信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连篇、使用标点符号不规范,还 

种通“病”,业内人士如能发挥tl身优势,扬长避短,克 

服八“病”,那将是中国室内装饰行业的幸事。现将八种 

通“病”列举如下。 

(一)部分设计师综合素质差 

比起国外设计师,中国同行起步晚,况且2O世纪 

未达到初中生的水平,其综合素质之差由此可见一斑。 

(二)个别作品花哨不实用 

装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室内设计,前者是复杂化, 

9O年代的室内设计只是装修和工程上的概念,还谈不 

o 装饰装修 ZHUANG SHI ZHUANG XIU 2002年第7期 

维普资讯

而后者是简约化。装饰公司为了体现装饰的具体含义, 

故意弄些饰品、家私、布艺等摆设一番;有的还在墙上 

挖洞,讲究在立体空间上做装饰。而室内设计则是空间 

的再造,是研究空间、利用空间和扩大空间视野的表 

现。室内设计师是简约主义者,但不是简单主义者。有 

的设计师将大剧院设计成宾馆,将企业老板的办公大 

厅设计成工艺品商店或古玩陈列室。有的为了突出豪 

华装修,竞将各种名贵材料堆积在家庭装饰中,大搞立 

体装饰,吊顶、夹墙、包门、设屏障等,这种堆砌式的装 

修大大减少了视觉空间。目前流行的电视墙,把人的视 

觉中心引向了美仑美奂的墙壁而非电视,简直就是画 

蛇添足,实在不宜倡导。装饰是生活艺术,不是高科技, 

业主讲究的是方便、实用和省钱。 

(三)业主的欣赏力制约了设计师的表现力 

在公共场所装饰设计中,一般业主都是私营企业 

老板,他们不仅不懂艺术,而且连文化水平也不高,但 

这些人恰恰是评定设计艺术效果的“权威”,是设计方 

案采用与否的最后拍板者。因此,水平再高的设计师也 

无计可施。无奈,人家是上帝啊!有的地方政府投资兴 

建的大型公共建筑,其设计方案一般由政府领导集体 

讨论确定。更有甚者由“一把手”一人说了算,“头儿”提 

出的改进意见弄得设计师哭笑不得。中原省份某县有 

尊“女娲补天”像,县里领导班子硬是集体研究给“女 

娲”穿上了衣服。 

家庭设计一般由家庭主妇定方案,设计师画了改, 

改了又画。到施工中还得返工。所以,室内设计师想挣 

家装的钱并不容易! 

(四)迷信电脑稿 

近几年各种室内设计大赛层出不穷,但多数作品 

包括获奖作都是电脑稿,手绘稿少之又少。众多设计师 

为何崇尚电脑稿呢?一是认识问题,二是业主意愿,三 

是个人手绘的基本功差。事实上,欧洲真正的优秀作品 

基本上是手绘稿,而中国手绘稿的比例占不到1O%。 

许多人认为电脑稿是高档的、现代化的产品。而有关专 

家认为,电脑稿的表现力代替不了手绘稿,只是个别设 

计师和业主的欣赏水平有限。 

(五)装修与装饰混为一谈 

有的室内设计师将精力放在装饰上,自己也俨然 

以装饰设计师自居,其设计的作品混淆了装修与装饰 

2002年第7期 装饰装修 

ZHUANG SHI ZHUANG XIU 

的概念。究其实,室内设计的比例应为4:6,即4成装 

修,6成装饰(工艺品、家具、陈设等),业主也大多认为 

装修没必要花太多的钱,而装饰应该花大钱。有位专家 

这样比喻:设计好比包饺子,装修是皮,装饰是馅,皮馅 

比例得当,饺子才会有味。 

(六)设计师无评定标准 

室内设计行业不比其它行业,比如设计师就没有 

评定标准,其它行业如理发、照相、厨师都有评定标准 

和技术职称,由于没有可参照的标准,致使室内设计行 

业的管理十分混乱。大家级别都一样,人人都可王婆卖 

瓜,自卖自夸,反正都称“师”。中国的室内设计师普遍 

存在这样一种现状:有的理论基础好但实践少,有的有 

业绩但没学历。其实,衡量一个室内设计师水平的高低 

重在业绩和成果。这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辨证关 

系其实非常明了,如唐代的西安古城及汉代文物、故宫 

中的古建筑及明代的家具也都没有理论基础,一样名 

留千古。 

(七)崇“洋”抄袭风严重 

在室内装饰行业,部分设计师“崇洋媚外”,生搬硬 

抄国外作品,看不上中国文化。其实我们应该在设计中 

把“根”找回来。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就是很好的 

范例,上述国家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无论什么现代,都 

离不开本民族最根本的东西。而在中国,无论是香港, 

还是大陆。基本上丢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全盘西化。 

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是导致抄袭西方作品在中国 

失败的根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方厨房一般设计为 

敞开式,那是因为人家吃西餐,而中国菜又烧、又烤、又 

炸,你设计成敞开式厨房能行吗? 

(八)设计师艺术基础不牢固 

室内设计作品就如音乐作品,基调要和谐统一,主 

旋律突出,而不能大红大绿拼在一起。而中国室内设计 

师普遍表现出基础不牢固,设计出的作品大都似曾相 

识,或者是为设计而设计。一个高素质的设计师既要懂 

文学、电影、美术,也要在大艺术圈内的环境中熏陶。有 

时功夫在画外,我们不能老是盯住设计看设计,还要将 

综合艺术融入到室内设计中去。设计师要有牢固的艺 

术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综合艺术涵养。有了 

这些基础优势,再加上现代艺术手法的表现,方可设计 

出优秀作品。 


更多推荐

设计师,设计,装饰,中国,室内设计,空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