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4日发(作者:)

3O 

年9 

期 

2010 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 sedimentary Ge。l。gy and Tethyan Geology 

30N

3 

1.

1。

t.

2。

文章编号:1009—3850(2010)03—0096438 

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分析 

闫剑飞 ,余 谦 ,刘 伟 ,门玉澎 

(1.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1;2.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 

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摘要:我国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黑色页岩是震旦系、二叠系大中型气田的重要烃源岩,同时其自身也具有形成页 

岩气藏的巨大潜力。初步研究表明,中上扬予地区下古生界有利页岩气层主要发育在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这些层佗的黑色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以及Ro值等各项参数均 

符合形成页岩气藏的特征,是今后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地层 

关键词: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陡山沱组;筇竹寺组;龙马溪组;有机碳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El22.1 1 

1 概述 

气藏的对比,我国中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发育区具 

有优越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和丰富的页岩气资 

源,有望成为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区。 

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 

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 

集。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 

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为天 

然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内就近聚集的结果,表现为 

2 地质背景 

本文所指的中上扬子地区包括四川、贵州的中 

北部和东部、云南东部、湖北中部及湖南北部地区的 

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 

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 。页岩气是一种新的天 

然气聚集类型,是现代油气勘探与发现的重要领域, 

它在成藏机理上既具有吸附、游离、水溶等多重特 

征,又具有自生、白储、自保、储层致密的特点,为一 

种典型的连续性大规模、低丰度、非常规的天然气聚 

集 。 

震旦纪一早寒武世的拉张期,中上扬子克拉通 

内和克拉通边缘表现为裂解,形成地垒、地堑式盆地 

结构 J,控制了冰消后的碳酸盐盖帽和早期黑色页 

岩沉积,构造背景也有利于富烃盆地的形成。震旦 

世冰消后的海平面上升,沉积了陡山沱组潮坪相黑 

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松辽盆 

色页岩烃源岩,这是下古生界第一套烃源岩;早寒武 

世,中上扬子地区西有川中水下古隆起,东有鄂中古 

陆,环绕这两个古隆起周缘,发育了川北、川东.鄂 

西、川I南、湘黔4个浅水陆棚区¨ ,沉积了筇竹寺组 

地、吐哈盆地、江汉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均有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初步研究表明,我国 

南方中上扬子地区的下占生界、华北地区的石炭一 

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的三叠系、西北地区的侏罗系 

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位 。通过与国外页岩 

黑色炭质页岩烃源岩。 

中寒武世一早奥陶世稳定发展期,发育了碳酸 

收稿日期:2010-02—15;改回日期:2010-07-04 

作者简介:闰剑飞(1979一),男,硕十,主要从事含能源盆地沉积与层序地层分析方曲的研究与工作 

资助项目:仝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H(2009GYXQI5-08) 

中上扬子地区下占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分析 97 

盐台地和蒸发岩。 

3.1 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 

中奥陶世一早志留世为中上扬子的挤压期 , 

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在南华纪冰消后,接受了 

中上扬子克拉通转为局限浅海;晚奥陶世末的都匀 

早震旦世快速海侵沉积,形成第一段白云岩(陡山 

运动使黔中隆起基本定型,江南一雪峰隆起已具雏 

沱组下部),向上为局限台地相黑色页岩和开阔台 

形,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只分布在不 

地相碳酸盐岩的问互层。 

受都匀运动影响的地区。夹持在川中、黔中、江南 

中上扬子区早震旦世陡山沱组沉积序列可分为 

(雪峰)三大古隆起之间lj 的川东北、川东鄂西、川 

四段:第一段、第三段为白色碳酸盐岩,第二段、第四 

南3个隆后局限浅海盆地,沉积了两套黑色页岩烃 

段为黑色炭质页岩(图1),俗称“两白两黑”。其沉 

源岩。此后,边缘隆起和基底提供碎屑物,形成碎屑 

积环境变化较大,上扬子区为碳酸盐潮坪相,中扬子 

岩储层和局限环境的泥质岩盖层。 区为潮缘及碳酸盐台地沉积。 

3 下古生界页岩气地质条件 

陡山沱组第二段、第四段的黑色炭质页岩是较 

好的烃源岩地层;其岩性主要为深灰色至灰黑色炭 

中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发育有震旦系、寒武系、奥 

质泥页岩、硅质页岩夹灰色含粉砂质泥页岩、粉砂质 

陶系和志留系等多套海相黑色炭质页岩建造,分布 泥岩,富含有机质。中上扬子地区,陡山沱组厚度一 

稳定,埋藏深度浅,有机质丰度高。有利于页岩气藏 般为25—70m,最厚可达302m(湖北三峡地区),有 

在盆地内部、向斜区以及隆起的低部位等形成与富 

机碳含量为0.41%~12.62%,氯仿“A”为20~84× 

集 ~ 。 

10~,以腐泥型(I)有机质为主,Ro值为2.59%~ 

图1 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柱状图,重庆秀山 

Fig.1 Sedimentary column through the Sinian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Xiushan,Chongqing 

98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3) 

3.84%,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 

地区筇竹寺组发育最好,为一套浅水陆棚环境下沉 

积的黑色、深灰色炭质页岩,厚度一般为100~ 

3.2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 

早寒武世筇竹寺期,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在中上 

扬子区造成缺氧环境,主要在上扬子地区沉积了内 

400m,资阳一威远地区达250~350m,由古隆起顶部 

向南部坳陷区其厚度大幅度增加¨ 。 

3.3上奥陶统五峰组页岩 

陆架灰黑色粉砂岩、砂质页岩夹细砂岩为主的浅色 

碎屑岩系,在中扬子地区沉积了外陆架黑色含炭质 

页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的黑色碎屑岩 

系。 

晚奥陶世五峰期,康滇古陆及黔中古隆起、川中 

古隆起较前期扩大,中上扬子海域被古隆起围限,为 

局限海盆,海域面积缩小。局限浅海相带几乎遍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分布面积大、范围广,可及整 

个扬子地台区,与之相当的层位还有牛蹄塘组、九老 

洞组、杨家坪组、小烟溪组一段、渣拉沟组下部等。 

其岩性主要为黑色炭质页岩、炭硅质页岩夹黑色粉 

砂质页岩、粉砂岩(图2)。 

筇竹寺组黑色岩系的分布范围、厚度及有机碳 

含量在区域上基本稳定,差异不大;其岩层厚度为 

50~500m,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为0.11%~ 

及整个中上扬子沉积区,沉积的黑色岩系厚度薄且 

分布稳定,生物以笔石(图3)占绝对优势。 

五峰组的黑色碎屑岩系是扬子地区重要的生油 

岩系,分布稳定,大范围内均可对比。岩性主要为黑 

色页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也有薄层 

硅岩,上部见少量泥灰岩,富含笔石(图3),为笔石 

相,但含硅质岩和放射虫,为低能沉积环境;岩石厚 

度一般仅数米至十数米,是一个大面积的欠补偿的 

缺氧沉积海域。 

18.19%,以大于2.0%为主,氯仿“A”的含量为5~ 

840×10一,以腐泥型(I)有机质为主,次为腐殖腐 

泥型(Ⅱ。),Ro值为3.07%~3.81%,处于过成熟干 

气阶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井下样品有机碳含 

量平均为0.36%~5.02%_l ;露头样品有机碳含量 

上奥陶统五峰组烃源岩分布遍及整个扬子地 

区,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为0.29%~4.54%, 

以大于1.5%为主,氯仿“A”含量为12~191×10~, 

以腐泥型(I)有机质为主,次为腐殖腐泥型(1I ); 

上扬子地区R0值为2.79%~3.98%,处于过成熟 

干气阶段,中扬子地区热演化程度稍低,Ro值一般 

安顺织金跨桥 

(4) 

寺鲴 寺组 

平均为1.95%~35.O1%(表1)。川中乐山一龙女寺 

宁南米易大火山 

(1) 

组 铺组 

雷波抓抓岩 

(2) 

镇雄罗坝公社羊场 

(3) 

铺组 

遵义板桥 

(5) 

都匀雄阡 

(6) 

寺绍 

●- 

竹 内陆架 

蹄 

塘 

组 

外陆架 

塘 

组 

外陆架 牛 

蹄 

羹 

禽 

■■■_ 

■■一 

竹 

筇 

== 

寺 

墨 滨岸 筇 

组 

组 至 

竹 内陆架 I 2m 

 一“7 鲁; 

/ 灯影组 \ 

\  _。 

\ 鲁宣 

绍 嚣I 

塘 雪 

罢! 

灯 

2影5 ̄t组n \ 组 / / 一 Jo(h3nm 、 :贯 侗族 1 

蒜 

- 

,’… 

( ) 

灯影组 

35m 

/ i』 

\ … ● 

4 rI 一一生 .

—Om . 、.、.鬻 ,、、 

梅树村组 

图2 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地层剖面对比图 

Fig.2 Correlation of the stratigraphic sections in the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分析 

表1 四川盆地寒武统筇竹寺组各类页岩有机碳含量表(据程克明等,有修改) 

Table 1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in the shales from the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modiifed from Cheng Keming et a1.,2009) 

有机碳含量/% 

井号/剖面 深度/m 岩性 备注 

区间值 

威3 

威13 

威l5 

威106 

威基井 

平均值① 

0.79/13 

0.44/12 

0.36/19 

1.98/6 

1.68/3 

2640~2869 

2547~2855 

2855~3205 

2677~2781 

, 

黑色砂质页岩 

灰色砂质页岩 

深灰色砂质页岩 

黑色页岩 

黑色页岩 

O.21~2.12 

0.14~1.08 

0.10~2.32 

1.01~2.95 

, 

岩屑 

岩屑 

岩屑 

岩芯 

岩芯 

威11 

威28 

南江仙女洞 

乐山范店 

广元东溪河 

建峰矿山梁 

3075~3076 

2974、71~2977.34 

黑色炭质页岩 

黑色炭质页岩 

黑色页岩 

3.45—7.99 

2.66 

1.78—4.12 

1.77—2.13 

1.84—2.24 

35.Ol 

5.O2/3 

2.66/1 

2.45/9 

I.95/2 

2.04/2 

35.0l/1 

岩芯 

岩芯 

露头 

露头 

露头 

露头 

, 

, 

黑色炭质泥岩 

黑色炭质泥岩 

沥青矿 

注:①有机碳含量/样品数 

网3奥陶系五峰组炭质笔石页岩,贵州习水 

Fig.3 Carbonaceous graptolite shale from the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in Xishui,Guizhou 

小于2.0%。 

灰黑色泥页岩夹粉砂质泥页岩,局部夹粉细砂岩;局 

限浅海陆架沉积以灰色至灰黑色炭质泥页岩为主, 

下部多为黑色笔石页岩(图4),局部夹粉细砂岩,岩 

3.4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 

早志留世龙马溪期是继晚奥陶世以来中上扬子 

地区盆山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该时期陆块边 

缘处于挤压、褶皱造山过程,为形成古隆起的高峰阶 

段。除边缘的川西-滇中古陆、汉南古陆扩大以外, 

层厚度100—700m。本组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分 

布稳定,是一套高效烃源岩,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优 

越条件 。 

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有机碳含量变 

化较大,分布在0.29%~4.8%之间,多数大于1%, 

川中隆起的范围不断扩大,扬子南缘的黔中隆起、武 

陵隆起、雪峰隆起和苗岭隆起基本相连形成了滇黔 

桂大的隆起带。中上扬子克拉通转为由古隆起带包 

围的一个局限浅海深水盆地,隆起边缘主要发育潮 

平均值可达2.11%,且呈现自下而上有机碳含量逐 

渐减少的特点;氯仿“A”为18~155 X 10。。。,以腐泥 

型(I)或腐泥腐植型(Ⅱ。)为主;由于龙马溪组与 

其下的五峰组烃源岩形成叠置,因此其泥页岩热演 

化程度与上奥陶统基本一致,在上扬子地区Ro值 

坪一泻湖相、向中部过渡为局限浅海陆架,地层厚度 

也由南往北逐渐增厚。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为一套细碎屑岩。扬子 

区近古陆边缘为潮坪一泻湖相,岩性主要为灰色至 

般为1.9%~3.05%,已处于过成熟干气阶段。在 

100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3) 

图4奥陶系五峰组一志留系龙马溪组沉积柱状图,四川雷波 

中扬子地区热演化程度稍低,Ro值一般小于2.0%。 

50~500m;奥陶系五峰组虽然厚度较薄,一般厚仅 

数米至十数米,但由于它与其上的志留系马溪组烃 

源岩形成叠置,厚度一般可以达到100~700m,是一 

4页岩气潜力分析 

由于我国的页岩气勘探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相关的实验性生产和测试数据,故只能与国外 

套高效烃源岩。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 

系和志留系的页岩厚度基本上均大于15m,具有形 

成页岩气藏的基本条件。 

4.2有机质丰度及类型 

震旦系陡山沱组有机碳含量为0.41%~ 

12.62%,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I)为主;寒武系筇 

竹寺组有机碳含量为0.11%一18.19%,且多以大于 

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成熟的地区如沃思堡盆地、 

圣胡安盆地和密歇根盆地 等进行对比并确定 

评价标准。国外的生产实践证明,页岩形成气藏的 

储层条件为:页岩厚度下限为15m,T0C≥2.0%,Ro 

介于1.1%~3.0%,石英含量t>30%E2,20-23。 

4.1烃源岩厚度 

2.0%为主,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I)为主,次为腐 

殖腐泥型(II );奥陶系五峰组有机碳含量为 

0.29%~4.54%,以大于1.5%为主,有机质类型以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组厚度一般为 

25~70m,其中黑色炭质页岩厚度为10~40m;寒武 

系筇竹寺组主要为黑色炭质页岩、炭硅质页岩,厚度 

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分析 10l 

腐泥型(I)为主,次为腐殖腐泥型(Ⅱ );志留系龙 

马溪组有机碳含量为0.29%~4.8%,多数大于1%, 

平均值达2.11%,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I)或腐泥 

腐殖型(11 )为主。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系、寒武系、 

奥陶系和志留系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大都大于2.0%, 

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I)为主,次为腐殖腐泥型 

(1I ),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优越条件。 

4.3有机质成熟度 

可以看出,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富有机质 

页岩层均已达到过成熟干气阶段,与国外产气页岩 

层相比,显得成熟度过高。 

4.4页岩层油气显示 

据不完全统计,中上扬子地区油气勘探过程中, 

在100口余钻井中见到天然气显示(表2)。 

据四川盆地威远地区36口钻井统计,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页岩在30口井中有气显示,下志留统龙马 

溪组在13口井中有10口见气显示。威远地区的威 

震旦系陡山沱组R0值为2.59%~3.84%;寒 

武系筇竹寺组R0值为3.07%~3.81%;奥陶系五 

峰组上扬子地区R0值为2.79%~3.98%,中扬子 

5、威9、威18、威22和威28等井在下寒武统泥页岩中 

均见气侵井涌和井喷,其中威5井在下寒武统筇竹 

寺组2795~2798m页岩井段发现气侵与井喷,中途 

测试日产气2.46×10 m。,酸化后日产气1.35× 

l0 m [ 

地区热演化程度稍低,Ro值一般小于2.O%;上扬子 

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Ro值一般为1.9%~3.05%, 

中扬子地区Ro值一般小于2.0%。 

表2 中上扬子地区部分钻井泥页岩层特征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shales from some drilled wells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钻井位置 

威远 

井号 

威15井 

威3井 

层位 

筇竹寺组∈1 g 

筇竹寺组∈.q 

钻厚/m 

350 

229 

地层特征 

下部深灰色页岩;上部页岩与石英砂岩间互 

TOC为0.10%~2 32%,平均0.36% 

TOC为0.21%一2.12%,平均0.79% 

虎庄 

大方 

綦江 

黔山1井 

方深1井 

丁山1井 

牛蹄塘组∈.n 

牛蹄塘组 ,n 

牛蹄塘组∈ n 

龙马溪组S lm 

l12 

99 

189 

145 

141.5 

490 

黑色炭质页岩及薄层硅质岩 

下部炭质页岩;上部页岩与石英砂岩间互TOC为0.74%~8.02%,平均2.7% 

炭质页岩夹粉砂岩 

下部炭质页岩;上部钙质页岩 

下部炭质页岩;上部粉砂质页岩 

下部炭质页岩;k部页岩气测异常 

高石梯 

阳高寺 

长宁 

高科1井 

阳深2井 

长 邕:1井 

筇竹寺组∈l g 

龙马溪组S 1m 

龙马溪组S lm >153 黑色炭质页岩;页岩气含量平均0.15m。/t,TOC大于2.O%的累计厚度可达80m 

川东南地区阳高寺构造带的阳深2、宫深1、付 

深1、阳63、阳9、太15和隆32等井在下志留统龙马 

溪组层位发现多处气显示 ” ,其中I ̄H63井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3505~3518.5m黑色页岩段酸化后获日产 

气3500m ,隆32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3164.2~ 

3175.2m黑色炭质页岩段日产气1948m 。另外,贵 

2008年底,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设计实 

施的我国首口页岩气取心浅井一长芯1井在宜宾长 

宁-珙县地区顺利完钻,对龙马溪组下部黑色页岩进 

行了153m连续取心,并进行了有机碳含量分析¨ 。 

结果显示,在0~110m,TOC含量为1%~3%,平均 

为2%,110~153m井段(龙马溪组最底部)TOC均大 

于2%,平均值可达到6%。全井段统计,TOC大于 

2.0%的累计厚度可达80m,主要分布于龙马溪组下 

段(含约10m厚的上奥陶统五峰组炭质页岩),是形 

成页岩气藏最有利层段。 

长芯1井证实了浅层志留系页岩气的存在,页 

岩气含量平均为0.15m /t;该套页岩微裂缝发育,石 

英和方解石含量较高;采用体积法初步估算的四川 

盆地及邻区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量为4.0×1012~ 

12.4×lO12m ” 

州大方地区的方深1井在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也发现 

良好气显示 ,该井在井深1686~1785m处钻遇下 

寒武统牛蹄塘组(厚99m),其岩性上部为一套深灰 

色含碳质粉、细砂岩与碳质页岩互层,中下部为黑色 

碳质页岩;有机碳含量2.97%~8.02%,成熟度为高 

过成熟。钻井中,在1723.4—1726.7m井段见气 

测异常,泥浆见雨状气泡,含气38%,点燃呈蓝色火 

焰,下伏震旦系全井段气测异常,电测解释有6个含 

气层 

显示了该区页岩气巨大的勘探潜 

l02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3) 

力。 

5 结论 

(1)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有利页岩气层主要 

发育在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 、琉筇竹寺组、上奥 

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其岩性主要为黑 

色炭质泥页岩、硅质泥页岩、粉砂质泥页岩等。 

(2)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物性指数均符 

合形成页岩气藏的储层特征,即页岩厚度下限为 

15m,TOCI>2.0%,Ro介于1.1%~3.0%之问,石英 

含量t>30%。 

(3)阳深2井、宫深1井、方深1井、威5井、威 

9井等钻井证实,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井段 

存在非常好的气显示,新完钻的我国首口页岩气取 

心浅井一长芯1井也证实了志留系页岩气的存在。 

参考文献i 

王祥,刘玉华,张敏,等.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 

[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21(2):22—26. 

张金川,薛会,张德明,等.页岩气及其成藏机理[J].现代地 

质,2003,17(4):466. 

董大忠,程克明,等.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r【j川盆地的 

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9,29(5):33—39. 

赵群,王红岩,刘人和,等.世界页岩气发展现状及我国勘探前 

景[J].天然气技术,2008,2(3):11—14. 

张金川,金之均,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与分布[J].天然气 

工业,2004,24(7):15—18. 

张金川,聂海宽,徐波,等.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J]. 

天然气工业,2008,28(2):151—156. 

聂海宽,唐玄,边瑞康.页岩气成藏控制因素及中国南方页岩 

气发育有利区预测[J].石油学报,2009,30(4):484—452 

王世谦,陈更生,董大忠,等.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页岩气藏形成 

条件与勘探前景[J].天然气工业,2009,29(5):51—58. 

徐士林,包书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气形成条件 

及有利发育区预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3):460— 

… 

465. 

[10] 梁狄刚,陈建半,张宝民,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陆相油气 

生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11]甘克文.特提斯域的演化和油气分布[J].海相油气地质, 

2000,5(3—4):21—34. 

[12] 梁狄刚,郭彤楼,边立曾,等.中国南方海相生烃成藏研究的 

若干新进展(三):南方四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的沉积相及发 

育的控制因素[J].海相油气地质,2009,14(2):1—19. 

[13]程克明,王世谦,董大忠,等.上扬子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 

岩气成藏条件[J].天然气科学,2009,29(5):26—29. 

[j4]陈波,兰正凯.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气资源潜力[J].中 

国石油勘探,2009,14(3):10—14. 

[15] 王社教,王兰生,黄金亮,等.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条 

件[J].天然气科学,2009,29(5):45—50. 

[16] 蒲泊伶,蒋宵录,等.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 

条件及有利地区分析[J].石油学报,2010,31(2):225—229. 

[17] 陈波,皮定成.中上扬子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 

力评价[J].中国石油勘探,2009,14(3):15—19. 

[1 8]LOUCKS R G,RUPPEL S c.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 

Lithofaeies and depositional setting of a deep・・water shale・-gas 

succession in the Fort Worht Basin.Texas『J].AAPG 

Bulletin,2007,91(4):579—601 

[191 MONTGOMERY S L,JARVIE D M,BOWKER K A et a1. 

Mississippian barnett shale,Fort Worth basin,north—central 

Texas:gas shale play with muhi—trillion cubic foot potential 

J].AAPG Bulletin,2005,89(2):155—175. 

[20]李登华,李建忠,王社教,等.页岩气藏形成条件分析[J].天 

然气工业,2009,29(5):22—26. 

[21] GARETH R L,MARC BUSTIN R.Lower Cretaceous gas shales 

in northeastern British Columbia,Part I:Geological controls on 

methane sorption capacity[J].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2008,56(1):1—21. 

[22] MARTINI A M,WALTER L M,JENNIFER C M.Identification 

of microbial and thermogenie gas components from Upper 

Devonian black shale cores,Illinois and Michigan Basin[J]. 

AAPG Bulletin,2008,92(3):327—339. 

[23]DOW W G.Kerogen studies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s[J]. 

Journa1.Ceoehemical Exploration,1977,7(2):79—99. 

2010年(3) 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分析 l03 

Perspectives of the Lower Palaeozoic shale gas resources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YAN Jian—fei 一,YU Qian ,LIU Wei ,MEN Yu—peng 

(1・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engdu 610081,Sichuan,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y and Exploitation,Chengdu University f oTechnology,Chengd“6 1 0059

Sichuan,China) 

Abstract:The Lower Palaeozoic black shales in the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have Pr0ven to be important souI℃e 

, 

rocks of the Sinian to the Permian large—to medium.sized gas fields

, 

and also are 0f great Dotentia1 in the 

accumulation of shale gas.The resuhs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show that the favourable shale gas horiz0n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Lower Sinian Doushantuo Formation

Lower Cambrian Qiongzhusi Formation,Upper 

.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and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All these strata may be Dotentia1 

stratigraphic horizons for the future exploration of the shale gas due to favourable thickness 0f black shales

0rganic 

carbon contents and Ro values. 

Key words: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shale gas;Doushantuo Formation; Qiongzhusi Fomlation;Longmaxi 

Formation;organic carbon 


更多推荐

页岩,地区,黑色,盆地,形成,炭质,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