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枕-垃圾分类相关股票

2023年9月16日发(作者:徐稚)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
区规划
------------------------------------------作者xxxx
------------------------------------------日期xxxx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报批稿)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前 言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
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贯彻实施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
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
式”的精神,加快实现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三个转变”,增强环境
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建设,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快编制《生态环境功能
区规划》的紧急通知》(浙环发[2006]55号)工作要求,结合杭州
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杭州市委、市政府开展了《杭州市生态环
境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发挥环境资源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减
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城
乡、全面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各功能小区的社会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为基础,以分区管理、分类指导为原则,以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实现各功能小区的主体功能,制订差别化的区域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政策,以及协调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为目的,遵循《浙江省县
(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
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异规律,将杭州市
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规划的实施将为杭州市政府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政策,
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优化产业布局,保育区域生
态环境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手段。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一部分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文本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二部分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登记表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一条 规划性质 .............................................. 1
第二条 规划目的 .............................................. 1
第三条 规划依据 .............................................. 1
第四条 规划范围与期限 ........................................ 2
第五条 规划目标 .............................................. 2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 3
第七条 规划原则 ............................................. 3
第八条 规划成果 ............................................. 4
第九条 规划修编调整说明 ...................................... 4
第二章 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 5
第十条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归类原则 .............................. 5
第十一条 分区方案 ............................................ 5
第十二条 生态环境功能区空间分布概况.......................... 20
第三章污染物总量控制 ...................................... 22
第十三条 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 ................................. 22
第十四条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 ............................... 22
第十五条 近期总量控制方案 ................................... 24
第四章 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规划 ............................... 33
第一节 禁止准入区规划 ....................................... 33
第十六条 禁止准入区概况 ..................................... 33
第十七条 饮用水源保护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33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二十二条 重要湿地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38
第二十三条 生态屏障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39
第二节 限制准入区规划 ....................................... 40
第二十四条 限制准入区概况 ................................... 40
第二十五条 饮用水源陆域二级保护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40
第二十六条 生态保护屏障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41
第二十七条 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42
第二十八条 京杭运河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43
第三节 重点准入区规划 ....................................... 43
第二十九条 重点准入区概况 ................................... 43
第三十条 工业发展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43
第三十一条 城市(镇)建设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45
第四节 优化准入区规划 .................................................................................. 47
第三十二条 优化准入区概况 ................................... 47
第三十三条 城市(镇)综合发展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47
第三十四条 城区(镇)产业发展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 49
第三十五条 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规划 ........................... 50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 51
第三十六条 基础地位 ......................................... 51
第三十七条 组织保障 ......................................... 51
第三十八条 政策保障 ......................................... 52
第三十九条 资金保障 ......................................... 54
第四十条 能力保障 ........................................... 55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性质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类型、生态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控制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开
发利用的规划。该规划将区域划分成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
区和优化准入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划分,通过明确各
类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和建设开发活动的环
保准入条件等,实现对有限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第二条 规划目的
以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通过设置区域建设开发活动的环
境准入门槛,控制和改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行为,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条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
《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环发
[2007]48号)
《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
1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浙江省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技术导则》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杭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杭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一五”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规划》(2006年修改)
杭州市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富阳
市、临安市等各区、县、市相关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其它相关规划、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行业标准等
第四条 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杭州辖区范围,包括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
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
规划基准年:2005年
规划近期:2006~2010年
规划中远期:2011~2020年
第五条 规划目标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
律,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生态功能区,提出制约各功能区发展和环境保护的
主要因子,明确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主要措
2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施,明确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环保准入门槛、不合理产业的调整方向,
以及环保执法和区域环境管理的重点;为维护杭州区域生态安全以及资源
合理利用和产业合理布局、保育区域生态环境和政府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以污染物排放
总量控制为手段,按照在新形势下实现环境保护工作 “三个转变”的要
求,从科学保护和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功能的角度,划定禁止准入区、限制
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明确各区域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和产业进入要求,实现对有限的环境资源进行有效调控,确
保“治旧控新”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体现以人为本谋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促发展、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
护的决定》的一项开拓性工作;是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性规划,
区域发展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的基本依据之
一;是其他社会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基础。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加快对受破坏地区的治理和恢复。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要符合生态环境保
护的总体要求,确保“治旧控新”目标的实现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从杭州市的实际出发,根据资源与生态
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科学合理规划,提出符
合当地实际的总量控制目标和产业发展环保准入条件。
可操作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本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省、市级
规划的细化与落实,应突出可操作、易实践的特点,满足环境管理方式转
变需要,为制定差别化的分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区域发展的内部
区位结构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变迁,功能区划要分析这种变迁趋势,体现前
瞻性。
与其它规划的协调、衔接的原则。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注重与上一
级规划相协调的同时,做好与其它相关规划尤其是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的
衔接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八条 规划成果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二章 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第十条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归类原则
生态环境功能的小区划分以浙江省生态功能三级区划为基础,综合考
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及其
空间分异,考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
的功能要求,结合区域其它专项规划,通过对重点地区的实地勘察,进行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划分。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命名: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名称由“地名+生态服务
功能特点(或生态环境敏感性特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构成。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码及含义: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采用省生态功能区划的一、二、三级区的编码;第二部分为
县(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码,共7位,前4位为县(区)行政区编
码,第5位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类别编码,其中A代表禁止准入区,B代
表限制准入区,C代表重点准入区,D代表优化准入区。最后2位为生态
环境功能小区编号。
第十一条 分区方案
在各区、县、市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区
划原则和分区归类原则,以地形地势、水域边界、行政边界、敏感性评价
结果和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为依据,将杭州市划分为281个生态
环境功能小区,其中禁止准入区129个,限制准入区47个,重点准入区
44个,优化准入区61个;其面积分别为2551.53平方公里,12533.02
5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表2-1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表
禁止准入区 限制准入区 重点准入区 优化准入区
区域 功能区
名称 个数
小区占全市小区占全市小区占全市占全市
个数国土面个数国土面个数国土面国土面
(个积比率(个积比率(个积比率积比率
) (%) ) (%) ) (%) (%)
主城区
萧山区
余杭区
桐庐县
淳安县
建德市
富阳市
临安市
合计
39 11 1.03 11 1.11 3 0.56 14 1.35
22 4 0.66 6 5.99 2 0.96 10 0.82
34 20 1.30 5 4.35 4 0.46 5 1.13
39 18 0.48 5 9.60 8 0.52 8 0.23
36 19 6.54 7 18.82 4 0.37 6 0.54
43 23 0.96 4 11.74 8 0.73 8 0.31
25 11 0.29 4 9.49 5 0.72 5 0.36
43 23 3.89 5 13.27 10 0.75 5 0.65
281 129 15.1 47 74.4 44 5.1 61 5.4
小区个
数
(个)
6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表2-2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表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Ⅰ2-
10101A01
Ⅰ1-
10102A02
Ⅰ1-
10102A03
Ⅰ1-
10105A04
主
城 西溪湿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区
禁
止
准
入
区
Ⅰ1-
40106A05
Ⅰ1-
40106A06
Ⅰ3-
10108A07
Ⅱ2-
10106A08
Ⅱ2-
10106A09
Ⅰ2-
10106A10
Ⅰ1-
10105A11
I3-10109A01 22.15
萧
山
区
I3-10109A02 3.0
I2-10109A03 38.11
2
)
钱塘江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中河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贴沙河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塘河备用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白马湖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龙坞景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灵山景区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长安沙风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径山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余杭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瓶窑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奉口-獐山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4.3
运河备用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0.8
西塘备用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6.5
闲林备用饮用水源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三白潭备用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0
超山风景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0.3
红桃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14
窑头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3.14
东明山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1
长乐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5.1
良渚遗址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 14.24
小古城遗址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0.63
大涤山洞霄宫遗址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0.71
西溪(五常)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3
2
)
Ⅱ1-
20110A03
Ⅱ1-
20110A04
Ⅱ1-
20110A05
Ⅰ1-
20110A06
Ⅰ1-
10110A07
Ⅰ1-
20110A08
Ⅰ1-
40110A09
Ⅰ1-
20110A10
Ⅰ1-
10110A11
Ⅱ1-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Ⅰ1-
20110A20
Ⅱ210122A01
Ⅱ210122A02
Ⅱ210122A03
Ⅱ210122A04
Ⅱ210122A05
Ⅱ210122A06
Ⅱ210122A07
Ⅱ210122A08
桐
庐
县
Ⅱ210122A09
Ⅱ210122A10
Ⅱ210122A11
Ⅱ210122A12
Ⅱ210122A13
Ⅱ210122A14
Ⅱ210122A15
Ⅱ210122A16
Ⅱ210122A17
Ⅱ210122A18
淳
安
县
禁 淳
止 安
北湖湿地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3.4
富春江水库大坝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富春江县城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5.85
富春江古城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肖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4.50
遮风塘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80
娘岭坞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4.35
寺坞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0.75
坞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8.94
大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1.94
分水江五里亭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准 县
入
区
2
)
Ⅱ3-20127A05 姜家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06 文昌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07 枫树岭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08 中洲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30127A09 石林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0 威坪唐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1 汾口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2 梓桐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3 大墅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4 中心湖区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5 东南湖区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6 西南湖区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7 石林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A18 高山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30127A19
千里岗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4.90
0.80
1.29
0.40
0.22
0.32
2.38
1.39
0.28
108.90
36.28
31.43
11.73
739.18
136.50
0.43 Ⅱ3-10182A01
2.57 Ⅱ3-20182A02
2.03 Ⅱ3-10182A03
1.58 Ⅱ3-10182A04
1.69 Ⅱ3-20182A05
3.60 Ⅱ3-10182A06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2
)
Ⅱ3-20182A12 0.53
大慈岩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10182A13 1.91
莲花镇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10182A14 9.24
新安江江南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10182A15 2.27
铜官峡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10182A16 1.15
建德林场风景林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10182A17 0.25
建德林场木兰园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建
德
市
10.07 Ⅱ3-10182A18
1.00 Ⅱ3-10182A19
42.71 Ⅱ3-10182A20
1.04 Ⅱ3-20182A21
1.11 Ⅱ3-20182A22
56.98 Ⅱ3-20182A23
16.67
0.4 葛溪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1.28 钱塘江杭州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07 密箭垅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19 东梓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02 万市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65
“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新安江大
坝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绿
荷塘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七里杨帆
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灵栖洞天
核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大慈岩核
心景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禁
止
准
入
区
Ⅱ2-10183A01
千里岗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富春江饮用水源和河流湿地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Ⅱ2-10183A02
Ⅱ2-10183A03
Ⅱ2-10183A04
富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2
)
Ⅱ2-10183A10
洞桥黑麂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3.73
Ⅱ2-10183A11
万市银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67
临
安
市
Ⅱ1-30185A01 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A02 清凉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20185A03 青山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A04
禾木坞浪广岭野生梅花鹿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
能小区
43.00
115.25
7.61
3.13
2.54
1.63
1.1
2.44
2.33
2.32
2.57
1.63
3.05 区
2.47
2.45
1.28
64.38
11.68
25.75
0.44
Ⅱ1-30185A05 合溪源领春木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A06 上溪华东黄杉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A07 桐坑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A08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2
)
Ⅱ1-30185A21 临安备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20185A22 青云饮用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A23 高山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Ⅰ2-
10101B01
Ⅰ1-
10105B02
限
制 主
准 城
入 区
区
Ⅰ1-
40106B03
Ⅱ2-
10106B04
Ⅰ3-
10108B05
Ⅰ1-
10105B06
Ⅰ1-
10101B07
Ⅰ1-
10106B08
主
城 彭埠-笕桥交通生态带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限
制
准
入
区
萧
山
区
区
Ⅰ1-
10106B09
Ⅰ1-
10104B10
Ⅰ1-
10107B11
I3-10109B01 250.94
钱塘江饮用水源陆域二级保护区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西塘河备用饮用水源陆域保护生态环境功能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I3-10109B06 230.1
Ⅱ1-
20110B01
余
杭
区
Ⅱ1-
20110B02
Ⅱ1-
20110B03
Ⅰ1-
20110B04
Ⅰ1-
10110B05
Ⅱ210122B01
Ⅱ210122B02
桐
庐
县
Ⅱ210122B03
Ⅱ210122B04
Ⅱ210122B05
东北部平原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北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南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中部平原水网保护和都市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东部城市景观建设和都市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分水江中上游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发展生态
环境功能小区
瑶琳生态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86.26
钟山-莪山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分水江下游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环境
功能小区
富春江南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东南部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
能小区
千里岗山脉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西南部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西北部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2
)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德
市
2
)
Ⅱ3-10182B02 501.75
东部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10182B03 540.46
西北部水源涵养与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309.24 Ⅱ3-10182B04
建德市
Ⅱ2-10183B01
沿江湿地资源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功
能小区
西北部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沿江湿地资源保护和风景名胜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东南部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西北部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
能小区
674.43
184.52
268.55
富
限
制
准
入
区
阳
市
Ⅱ2-10183B02
中部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2-10183B03
Ⅱ2-10183B04
472.03
8.93
1011.7
9
264.83
253.81
696.00
36.5
44.5
14.1
88.31 I3-10109C01
73.13 I3-10109C02
23.8
37.3
Ⅱ1-30185B01 大明山生态旅游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临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Ⅰ1-
20110C03
Ⅰ1-
20110C04
Ⅱ210122C01
Ⅱ210122C02
Ⅱ210122C03
桐
庐
县
Ⅱ210122C04
Ⅱ210122C05
Ⅱ210122C06
Ⅱ210122C07
Ⅱ210122C08
淳
安
县
2
)
良渚—瓶窑生态新城建设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余杭组团高新技术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桐君街道生态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1.04
凤川-江南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4.52
江南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8.76
富春江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7.20
横村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1.75
瑶琳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8.46
分水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4.55
百江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93
11.1
5.6
20.51
22.98
10.20
9.13
18.59 Ⅱ3-20182C01
19.81
15.61
Ⅱ3-20127C01 汾口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C02 姜家-界首综合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C03 文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C04 坪山-鼓山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寿昌城镇与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10182C02
新安江-更楼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重
点
准
入
区
建
德
市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2
)
Ⅱ2-10183C05 25.89
场口城镇综合发展和特色工业生态功能小区
Ⅱ1-30185C01 昌化-河桥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C02 太阳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C03 於潜-潜川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C04
藻溪城镇综合发展和特色工业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13.51
15.01
26.17
18.47
11.45
9.93
5.47
2.5
3.44
20.28
7.2
13
17.1
31.3
40.81
14.8
15.5
6.4
3.5
28.2
临
安
市
Ⅱ1-30185C05 太湖源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20185C06 高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C07 龙岗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C08 清凉峰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30185C09 乐平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20185C10 临安经济开发区北扩区块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区 Ⅰ1-
10104D11
Ⅰ1-
10104D12
Ⅰ1-
10107D13
Ⅰ1-
10107D14
I3-10109D01 45.55
I3-10109D02 26.91
I3-10109D03 19.47
萧
山
区
I3-10109D04 10.67
I3-10109D05 8.30
I3-10109D06 13.60
I3-10109D07 2.14
I3-10109D08 4.28
I3-10109D09 1.77
2
)
江干北部生态居住区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江干东部科技工贸区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下沙高教园区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下沙化工园区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瓜沥组团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临浦组团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义蓬组团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萧山中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钱江世纪城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党湾-益农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党山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浦阳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5.9
20.9
10.91
1.3
4.72
55.1 临平副城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56.9 余杭组团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6.2 良渚组团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37.8 塘栖组团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4.6 西部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区
Ⅱ210122D04
Ⅱ210122D05
Ⅱ210122D06
Ⅱ210122D07
Ⅱ210122D08
Ⅱ3-20127D01
淳
安
县
旧县城镇与工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36
钟山-莪山特色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桐君街道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11.8
富春江城镇与工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分水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3.2
千岛湖城镇及生态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2
)
7.52
3.0
45.57
13.65
8.75
9.72
8.21
5.83
18.24 Ⅱ3-10182D01
9.93 Ⅱ3-10182D02
5.33 Ⅱ3-10182D03
3.81 Ⅱ3-10182D04
1.60 Ⅱ3-10182D05
4.22 Ⅱ3-20182D06
7.15 Ⅱ3-20182D07
1.68 Ⅱ3-20182D08
10.56
1.65
31.21
14.33
3.07
Ⅱ3-20127D02 威坪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D03 梓桐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D04 大墅-枫树岭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D05 临岐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3-20127D06 石林旅游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新安江-洋溪城镇及工业发展生态功能小区
梅城城镇及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钦堂-安仁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面积
类 别 区域 序 号 名 称 (km
临安
市
优
化 临
准 安
入 市
区
2
)
Ⅱ1-20185D01 锦城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20185D02 上甘城镇及生态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20185D03 青山湖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20185D04 玲珑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Ⅱ1-20185D05 板桥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50.35
6.82
20.14
24.41
7.62
第十二条 生态环境功能区空间分布概况
禁止准入区:共129个,从保护对象来看,主要有生活饮用水源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建
设和保护区及部分高山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等7类,占国土总面积的
15.1%。该区域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实行强制性保护,确保杭
州市的饮用水源安全和自然与文化遗产、风景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的可持续发展,严禁各类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限制准入区:共47个,广泛分布在萧山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
市、富阳市、临安市的大部分范围,占国土总面积的74.4%。主要为生态
环境脆弱的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对于维持本地以及钱塘江下游广大地
区的生态环境安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重点准入区:共44个,由地势较平坦、可供开发土地相对较多、生
产要素和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较好、环境容量相对充足的
区块组成,占国土总面积的5.1%。主要包括市区的钱江新城、下沙副
城、高新(滨江)技术开发区、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临平工业区、
20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钱江经济开发区和五县(市)的省级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块等。主要任务
是高起点规划与建设,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转移,发展前
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加快人口集聚,形成新兴城区。
优化准入区:共61个,主要分布在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等人口
密集的建成区、工业集聚区范围,占国土总面积的5.4%,这些区域现状
开发密度较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需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引
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削减污染物排放总
量,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承载空间,另一方面美化人居环境,提升服务
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三章 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十三条 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
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0D)、氨氮和二氧化硫。
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源:工业、城镇生活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三类点
源。
第十四条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
综合考虑各小区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容量、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和
趋势、产业布局调整、污染物削减潜力等各种因素,以属地管理、重点保
障、适当预留为原则,制定总量控制计划。
在兼顾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类型与现状特点基础上,进行各小区
COD和氨氮排放总量的合理分配,并制定替代削减原则:
二氧化硫指标在规划范围内统一调控,不再分配到各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禁止准入区:不设点源排放口,所有点源污染物排放必须全部禁止。
点源允许排放量为零,不参与总量分配。原则上2010、2020年点源
COD、氨氮允许排放量总量为零,要求区域内点源排放量在2008年年底
削减为零。
限制准入区:严格限制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规模,不得增加区域污染
物排放总量。区域环境功能不达标的限制准入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建设
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按照新增量与减排量1:1.5的比例替代削
减同类污染物排放量。
22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重点准入区: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新、改、扩建项目不得
使区域环境功能类别下降。区域环境功能不达标的重点准入类生态环境功
能小区,建设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在同一功能小区内,或从处
在同一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中,按照新增量
与减排量1∶1.5的比例替代削减同类污染物排放量解决。区域环境功能
达标的重点准入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建设项目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的,
可在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准入、优化准入和限制准入类功能小区间进行替
代,其中从重点准入和限制准入类功能小区替代的,新增量与减排量的替
代比例为1∶1;从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替代的,其替代比例按照优化准
入区的替代比例要求执行。重点准入类功能小区跨功能小区进行新增污染
物排放量替代的,不得超过该功能小区的总量控制目标,也不得削弱该功
能小区及其相邻功能小区的环境功能。
优化准入区: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确保环境功能达标,持续改
善环境质量。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环境功能未实现达标前,新、改、扩建
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在同一功能小区内按1∶1.5的比例替代
同类污染物排放量。优化准入类功能小区环境功能实现整体达标后(包括
受其影响的其它功能小区),建设项目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应在同一
功能小区内按照1∶1的比例替代同类污染物排放量。
限制、重点和优化准入区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替代,应在规
划中实施排污总量控制的污染源范围内进行,并优先在国家和省、市统计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替代,重点为水污染物COD和氨氮。其他污染物的替
代按照规划要求执行。
第十五条 近期总量控制方案
根据杭州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通知》
(杭政函[2007]8号),杭州市“十一五”期间全市COD、二氧化硫排
放总量需在2005年基础上分别减少15.1%、15%。
2005年,杭州市点源COD排放总量为14.54万吨,氨氮排放总量
为7132.41吨。到2010年,COD排放量控制在12.35万吨,氨氮控制
在5987.9吨,分别比2005年排放量削减15.1%和16%。
2005年,杭州市二氧化硫点源排放量为10.33万吨,二氧化硫总量
控制指标作为统一调配,不具体分配到各个小区,到2010年在2005年
基数上整体削减15%,控制在8.78万吨。
根据杭州市工业点源、生活源的污染排放现状,各区、县、市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各功能小区的人口及发展定位和方向,确定各生
态环境功能小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4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表3-1 杭州市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
COD(万吨) NH-N(吨) SO(万吨)
区域名称
2005年 2010年 2005年 2010年 2005年 2010年
主城区
萧山区
余杭区
桐庐县
淳安县
建德市
富阳市
临安市
全市
1.64 1.48 5.98 5.38 2.53 1.34
3.16 2.69 3069 2563 2.18 1.74
1.71 1.45 714.63 583.42 1.03 0.82
1.41 1.20 640.6 530.3 1.05 0.89
0.38 0.34 503.2 503.2 0.20 0.18
0.44 0.37 1049 839 0.92 0.78
3.84 2.69 557 472 1.55 1.24
0.61 0.52 593 491.6 0.87 0.74
14.54 12.35 7132.41 5987.9 10.33 8.78
32
表3-2 杭州市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2005年点源
序 号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现状排放量
(吨)
COD COD
Ⅰ1-
10105B02
Ⅰ1-
10106B08
西塘河备用饮用水源陆域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西湖上泗地区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生态环
境功能小区
131.52 75.76 4.48 3.24
87.58 78.82 5.87 5.28
43 43 6 6
524 524 50 50
2010年目标
控制量(吨)
氨氮 氨氮
Ⅰ3-10109B01 东南部风景名胜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Ⅰ3-10109B02 西南部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5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5年点源
序 号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现状排放量
(吨)
COD COD
Ⅰ3-
10109B04
Ⅰ3-
10109B05
Ⅰ3-
10109B06
Ⅱ1-
20110B01
Ⅱ1-
20110B02
Ⅱ1-
20110B03
Ⅰ1-
20110B04
Ⅰ1-
10110B05
Ⅱ2-
10122B01
Ⅱ2-
10122B02
Ⅱ2-
10122B03
Ⅱ2-
10122B04
Ⅱ2-
10122B05
Ⅱ3-
20127B01
Ⅱ3-
20127B02
Ⅱ3-
30127B03
Ⅱ3-
20127B04
北部风景旅游与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蜀山平原洪水调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东北部平原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375 375 261 261
352 352 36 36
392 392 6 6
2010年目标
控制量(吨)
氨氮 氨氮
西北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南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中部平原水网保护和都市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东部城市景观建设和都市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分水江中上游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环境
功能小区
瑶琳生态旅游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钟山-莪山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分水江下游水源涵养和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环境
功能小区
富春江南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北部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东南部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
能小区
千里岗山脉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东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5年点源
序 号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现状排放量
(吨)
COD COD
Ⅱ3-
20127B05
Ⅱ3-
20127B06
Ⅱ3-
20127B07
Ⅱ3-
20182B01
Ⅱ3-
10182B02
Ⅱ3-
10182B03
Ⅱ3-
10182B04
Ⅱ2-
10183B03
Ⅱ2-
10183B04
Ⅱ1-
30185B02
Ⅱ1-
20185B03
Ⅱ1-
20185B04
Ⅱ1-
30185B05
Ⅰ3-
10109C01
Ⅰ1-
10107C02
Ⅰ1-
10101C03
Ⅰ3-
10109C01
Ⅰ3-
10109C02
Ⅰ1-
10110C01
Ⅰ1-617.29 70.68 2430.63 116.6
西南部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北部新安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千岛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南部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东部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西北部水源涵养与生态农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沿江湿地资源保护和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功能
小区
沿江湿地资源保护和风景名胜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43.3 4.8 43.3 4.8
6.6 1.0 6.6 1.0
9.7 1.5 9.7 1.5
356.6 9.6 356.6 9.6
206.8 8.5 206.8 8.5
925.3 41.9 925.3 41.9
1023.8 75.1 1023.8 75.1
氨氮 氨氮
2010年目标
控制量(吨)
1409.06 4.56 1409.06 4.56
51.54 2048.68 46.39 2276.31
东南部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北部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东北部水源涵养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东南部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5年点源
序 号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现状排放量
(吨)
COD COD
10110C02
Ⅰ1-
20110C03
Ⅰ1-
20110C04
Ⅱ2-
10122C01
Ⅱ2-
10122C02
Ⅱ2-
10122C03
Ⅱ2-
10122C04
Ⅱ2-
10122C05
Ⅱ2-
10122C06
Ⅱ2-
10122C07
Ⅱ2-
10122C08
Ⅱ3-
20127C01
Ⅱ3-
20127C02
Ⅱ3-
20127C03
Ⅱ3-
20127C04
Ⅱ3-
20182C01
Ⅱ3-
10182C02
Ⅱ3-
10182C03
Ⅱ3-
20182C04
Ⅱ3-
10182C05
Ⅱ3-
10182C06
Ⅱ3-11.5 1.1 20 5
良渚瓶窑生态新城建设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余杭组团高新技术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桐君街道生态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凤川-江南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江南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富春江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横村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瑶琳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分水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百江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汾口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姜家-界首综合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文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5年点源
序 号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现状排放量
(吨)
COD COD
10182C07
Ⅱ3-
10182C08
Ⅱ2-
10183C01
Ⅱ2-
10183C02
Ⅱ2-
10183C03
Ⅱ2-
10183C04
Ⅱ2-
10183C05
Ⅱ1-
30185C01
Ⅱ1-
30185C02
Ⅱ1-
30185C03
Ⅱ1-
30185C04
Ⅱ1-
30185C05
Ⅱ1-
20185C06
Ⅱ1-
30185C07
Ⅱ1-
30185C08
Ⅱ1-
30185C09
Ⅱ1-
20185C10
Ⅰ1-
10102D01
Ⅰ1-
10103D02
Ⅰ1-
10103D03
Ⅰ1-
10105D04
三都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东北部城镇和工业综合发展生态功能小区
东洲城镇综合发展生态功能小区
鹿山城镇和工业综合发展生态功能小区
新登城镇综合发展和特色工业生态功能小区
场口城镇综合发展和特色工业生态功能小区
昌化-河桥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太阳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於潜-潜川城镇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藻溪城镇综合发展和特色工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太湖源镇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高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龙岗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清凉峰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乐平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临安经济开发区北扩区块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010年目标
控制量(吨)
氨氮 氨氮
86.8 3.1 95.5 3.4
355.49 150.23 3910.36 150.23
19.49 1.90 974.79 3.81
51.43 1.54 1285.69 1.54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5年点源
序 号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现状排放量
(吨)
COD COD
Ⅰ1-
10105D05
Ⅰ1-
10106D06
Ⅰ1-
40106D07
Ⅱ2-
10106D08
Ⅰ1-
10104D10
Ⅰ1-
10104D11
Ⅰ1-
10104D12
Ⅰ1-
10104D13
Ⅰ1-
10107D15
Ⅰ3-
10109D01
Ⅰ3-
10109D02
Ⅰ3-
10109D03
Ⅰ3-
10109D04
Ⅰ3-
10109D05
Ⅰ3-
10109D06
Ⅰ3-
10109D07
Ⅰ3-
10109D08
Ⅰ3-
10109D09
Ⅱ2-
10109D10
拱墅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湖三墩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湖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小和山高教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江干西南文化商务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江干中部交通商贸区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江干北部生态居住区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江干东部科技工贸区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下沙化工园区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瓜沥组团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临浦组团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义蓬组团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萧山中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钱江世纪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党湾-益农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区
党山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浦阳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楼塔-河上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010年目标
控制量(吨)
氨氮 氨氮
138.85 4077.08 3787.37 130.96
1.87 27.86 25.08 1.68
3.33 49.76 44.78 3.00
2.27 33.84 30.45 2.04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5年点源
序 号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现状排放量
(吨)
COD COD
Ⅰ1-
10110D01
Ⅰ1-
20110D02
Ⅰ1-
20110D03
Ⅰ1-
10110D04
Ⅱ1-
20110D05
Ⅱ2-
10122D01
Ⅱ2-
10122D02
Ⅱ2-
10122D03
Ⅱ2-
10122D04
Ⅱ2-
10122D05
Ⅱ2-
10122D06
Ⅱ2-
10122D07
Ⅱ2-
10122D08
Ⅱ3-
20127D01
Ⅱ3-
20127D02
Ⅱ3-
20127D03
Ⅱ3-
20127D04
Ⅱ3-
20127D05
Ⅱ3-
20127D06
Ⅱ3-
10182D01
Ⅱ3-
10182D02
临平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余杭组团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良渚组团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塘栖组团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西部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老城区城镇与工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江南城镇与工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凤川城镇与工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旧县城镇与工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钟山-莪山特色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桐君街道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富春江城镇与工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005年点源
序 号 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现状排放量
(吨)
COD COD
Ⅱ3-
10182D03
Ⅱ3-
10182D04
Ⅱ3-
10182D05
Ⅱ3-
20182D06
Ⅱ3-
20182D07
Ⅱ3-
20182D08
Ⅱ2-
10183D01
Ⅱ2-
10183D02
Ⅱ2-
10183D03
Ⅱ2-
10183D04
Ⅱ2-
10183D05
Ⅱ1-
20185D01
Ⅱ1-
20185D02
Ⅱ1-
20185D03
Ⅱ1-
20185D04
Ⅱ1-
20185D05
钦堂-安仁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杨村桥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莲花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航头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李家城镇与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下涯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富春城镇与产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新登城镇及工业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江南造纸工业及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
区
东洲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永昌城镇与产业优化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锦城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上甘城镇及生态工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青山湖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玲珑综合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板桥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
2010年目标
控制量(吨)
30 3.7 3 38
30 3.8 3 39.8
15 2 1.8 16.9
15 2.7 2 17.7
20 4.7 3 31.5
30 3.6 3 47
949.17 124.08 86.86 1186.46
187.91 39.15 31.32 234.89
10374.49 95.07 66.55 31437.83
233.96 33.00 41.25 210.57
147.86 0.64 0.51 211.22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四章 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规划
第一节 禁止准入区规划
第十六条 禁止准入区概况
共129个,总面积2551.5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1%。这
些是杭州市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
区,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核
心保护区以及其他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这些区域严格按
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
第十七条 饮用水源保护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66个,主要涉及杭州市境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具有极重要
的饮用水源提供重要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支撑和保障的作
用。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98%。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
3、污染控制措施:
加强流域污染防治、供水安全保障建设;加强两岸生活污染源控制,
推进周边截污纳管工程;有效控制农业农村污染,推广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工程,禁养区内严格实施禁养;限期搬迁保护区内的码头、加油站。
33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逐步深化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加强水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河道整
治。
第十八条 风景资源保护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17个,主要涉及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西
溪、龙坞、灵山、桐君山、瑶琳、钓台、石林等重要的风景区的核心区,
具有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功能,土壤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与
生境保护功能。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以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保护为主,突出文化内涵,
发展生态旅游。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或景区相关管理办法,严禁
建设与景区名胜无关的项目,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
3、污染控制措施:
加强西湖水质的保护,定期进行局部疏浚,进一步完善西湖流域污水
截流系统;有效控制周边生活源污染。
关停超山核心保护区内采石场;合理安排生态旅游网络和旅游线路,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埠在内新的风景生态保护体系,充分利用山上、山下各类风景资源条件,
平衡发展游览接待,对整个风景环境实行有效保护。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典型地质地貌保护;加强各级文物、史迹、遗
址的整体保护和文物历史环境保护;加大对森林管理经费的投入,加强封
山育林,丰富林相,提高森林生态效益,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加快
监管能力建设;加强茶叶生产标准化建设。
第十九条 森林公园保护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5个,主要涉及大奇山、青山湖、东明山、超山、半山等国家、
省、市级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其具有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功能、土壤
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严格按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实行保护和管理,严禁与保护无关的
建设项目和活动。在森林公园核心区范围内严格控制旅游规模,保护保育
境内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景区内各景点的游览设施设置不得损害景点的
自然生态环境。
3、污染控制措施:
加快半山地区城市污水干管和泵站建设;对半山地区进行环境污染综
合整治,严格规划控制,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整顿并关停“低、小、散”及
重污染企业(车间);加强对煤场、堆场、码头扬尘和石油类的监管。
35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开展禁渔、禁砂、淤泥清理、游船改造等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治理,
削减农药、化肥施用总量,进行必要的生态移民。建成一套适合青山湖综
合治理的技术,削减青山湖的氮、磷负荷,确保青山湖达到水环境功能要
求。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加大对森林管理经费的投入,加快监管能力建设,保护公益林。采取
预防为主,综合防止的方针,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保护珍贵物种
资源。
逐步取消蔬菜水稻等品种的种植,转为花卉和苗木种植;开展区域内
生态公益林的改造,逐年恢复遭破坏的森林资源,增加林业经济效益,形
成多样性森林植被,对25°以上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提高城区大气质
量,发挥森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十条 自然保护小区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28个,主要涉及天目山、清凉峰、禾木坞浪广岭野生梅花鹿、
上溪华东黄杉、合溪源领春木、桐坑南方红豆杉、英公水库天然常绿阔叶
林、红桃山、窑头山、於潜天然常绿阔叶林、湖源长叶榧、杏梅尖、洞桥
黑麂、万市银杏、高山村野生蜡梅等各级自然保护小区,具有重要的生物
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以及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功能。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重要动植物得到100%保护;促使小区的生物总量和生物物种增多,
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愈趋完备;能更好地发挥涵养水源,净化水
质,美化环境的作用。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小区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保护工
作,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建设开发活动。
3、污染控制措施:
加强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活动的监督管理,禁止一切与自然保护无关的
建设项目,防止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开
展旅游活动。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认真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植物保护
条例等各项法律法规,依法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的投入,建设健全保护小区管理机构和网
络组织。以野生植物为核心,开展森林生物资源调查,建立完善的野生动
植物档案,加强重要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动态监测,建立珍稀物种、保护
物种等基因库,建立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网络。
加强林区保护和森林防火,实行封山育林;治理本小区的水土流失,
逐步恢复水源涵养生态功能。
第二十一条 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3个,包括良渚遗址、小古城遗址、大涤山洞霄宫遗址等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严格执行《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
条例》等相关规定。禁止在小区内建设一切与遗址保护无关的项目,已建
项目应限期拆除;不得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3、污染控制措施:
加强周围环境污染治理,加大周边地区截污纳管及河道生态修复力
度,疏浚水系,改善河流水质。加强周边地区的环境卫生建设,实施垃圾
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区集中处置的垃圾无害化处置
模式。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有机农业;进行封山育林,禁止树木采伐。
第二十二条 重要湿地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5个,主要涉及西溪、北湖、白马湖湿地等重要的湿地资源,其
具有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功能、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为手段,建立生态湿地保护区,使湿地动植物得到
有效保护,水质达到相应标准。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规定,严禁与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和
活动,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禁止在核心保护区内建设住宿、餐饮、停车
场等服务配套设施。
3、污染控制措施: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综合整治,改善环境质量。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加强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增加水体间的相互沟通,对部分淤积严
重、妨碍水体流通的河道进行清淤,减少由于水体流动不畅对局部水质的
影响;控制保留的农业和农村人口的数量和规模,且应服从于景观建设和
生态恢复的要求;采用生态驳坎,防止不当驳坎造成水体生态功能的损害
与退化。
保护古树名木资源,退耕还水、退塘还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第二十三条 生态屏障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有5个,主要涉及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其具有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
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境保护功能。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近期全面达到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地表水质量满足各功能区水质要
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现状水平,远期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水
平。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限制发展工业,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较原始的生态区,以森林防护保
育为主,在生态维护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经济林。
淳安的两个小区,在科学规划论证基础上,允许必要的交通基础设
施、矿山开发(仅限科学洞采)、合理的水电开发活动。
保护千里岗山脉,防止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提高山地资源综合利用。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3、污染控制措施:
加强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村为单位实施生活垃
圾处理处置。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实施规范开采,以边坡治理、复绿等方式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开展生
态示范村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继续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护,扩大阔叶林和针
阔混交林面积,提高林分质量;鼓励该区内少量居住的村民生态移民。
第二节 限制准入区规划
第二十四条 限制准入区概况
共47个,总面积12533.02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4%。这
些区域有较重要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等生态服务功
能,是土壤侵蚀、地质灾害等极敏感或高度敏感区,是杭州市的生态屏
障,是农业和林业产品的重要产出区,也是主要风景旅游名胜区所在地。
第二十五条 饮用水源陆域二级保护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2个,包括钱塘江饮用水源陆域二级保护区和西塘河备用饮用水
源陆域保护区。主要起保护二级饮用水源的生态保护功能。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维持钱塘江相应区域Ⅱ、Ⅲ类水环境功能区,西塘河Ⅲ类水环境功能
区。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
40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3、污染控制措施:
加快工业企业截污纳管,限期拆除保护区范围内的污水排放口。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加快两岸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两岸农业面源治理。
第二十六条 生态保护屏障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20个,主要为杭州市内森林资源密集地区、江河水系源头地
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作为杭州市的生态屏障,主要起调节气候、生
态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环
境功能。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维持大气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改进区域河网水质,使之达到水
环境功能区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规模化养殖场
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或景区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
和要求,严禁与景区建设无关的项目,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
3、污染控制措施:
有效控制生活污染排放及农业污染排放。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加强区域河网的生态修复,改善河网水质;对区内农业开发进行监
管,禁止破坏任何山林、护岸林及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调整农林
牧产业结构与生产布局,开展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等人工生态建设工
41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程。
第二十七条 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发展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24个,产业主要以农林业为主,应在维持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
前提下,重点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引导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
型的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禁止重污染企业进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生态安
全。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维持大气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改善区域河水水质,使之达到Ⅳ
类标准;单位面积农药化肥使用强度低于生态乡镇标准值;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率大于60%。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
3、污染控制措施:
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实施生态效益农业建设,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加强该区域河网的
生态修复,改善河网水质;提升旅游集散、休闲度假等服务能力。大力发
展生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
广使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实施“示范整治”工程
为抓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狠抓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搞好村貌和环境卫生,垃圾集中存放并及时清
运。
42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二十八条 京杭运河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1个,范围包括杭州主城区段全长18.1公里的运河水域及两岸纵深
50米的陆域范围。主导功能为航运、水利、景观、生态、自然与文化遗产
保护。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创造适宜生活,独具魅力的滨水开放空间;
保护与发展运河文化,形成运河文化品牌。到2010年,运河杭州段全线
水质要基本达到Ⅳ类水体指标。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严禁与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和活
动。
3、污染控制措施:全面实施运河综合整治工程,严禁向运河排污;
逐步外迁运河沿线的传统工业企业。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采取多项措施实施水体治理工程,改善运
河水质;坚持“还河于民”,全面推进运河整治二期工程。
第三节 重点准入区规划
第二十九条 重点准入区概况
共44个,总面积856.1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该类区
域生态环境敏感性一般,生态服务功能中等或一般,现状污染物排放量不
大,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是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
工业布局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工业发展类和城市(镇)建设
两大类生态环境功能区。
第三十条 工业发展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43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包括杭州市域内环境基础条件较好的高新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
区、特色产业发展区和工业发展区块等共计31个,是杭州市工业集聚发
展平台。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主要水体达到水功能区所规定的目标;
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全
部重点源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禁止发展《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
(第一批)》及《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规定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
业项目,对已有的属于限制类的生产能力,在达标排放和总量削减的前提
下,逐步进入工业功能区,并落实改造提升的措施。
优先发展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高效益产业,以及《杭州市产业
发展导向目录》中规定的鼓励类产业,以耗水量和排污量小、单位能耗
低、废气排放量小的工业企业为主,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立足各区块
的现状产业优势和特点,重点发展各区块产业发展规划的主导产业,形成
产业发展集群优势。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市属搬迁的传统产业,加快
培育都市型产业。
各小区新建项目能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的准入指标按照相应的小区
要求进行,积极推进小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3、污染控制措施: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产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完善区块的污水
处理系统,加快推进截污纳管,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
加大技改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完善废物回收资源化网络
建设,把工农业生产纳入生态链中,实现资源消耗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推进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明确工业园区的产业导向,禁止污染
企业入园,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入园企业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
价、环境风险评价和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建立集中供热(电)、供
水、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排污管网、路网建设及道路绿化等基础设
施。构建柔性生态工业链,建立废物交换系统、企业间的闭路循环系统,
构建企业间的循环链,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合理规划工业区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加强园
区环境和区域综合整治,改善局部环境质量。
近期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的
要求,开展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加强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调整内部用地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第三十一条 城市(镇)建设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包括杭州市城市建设新中心钱江新城,余杭良渚-瓶窑新城,及人
口、生产要素集聚条件相对较好,经济发展潜力相对较高尚有一定环境容
量的城镇发展区,城镇和工业综合发展区等共计13个。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主要水体达到水功能区所规定的目标;
45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人均绿地面积大于12m,绿化覆盖面积大于37%。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
2
率达100%,工业和医疗主要有害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截污
纳管率、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集中供热率等达到城市及城镇发展规划
要求。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禁止发展《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
(第一批)》和《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规定的禁止类和限制类产
业项目。进入区块的项目必须达到有关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技术水平,严格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打破乡镇界限,加强要素资源整合,加快城镇、开发区等发展平台建
设,实现基础设施和资源共享;发展特色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提升第三
产业的比重。
钱江新城重点引进和发展金融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区域性总部、各种
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等,以行政办公、金融、
贸易、会展、文化娱乐、旅游服务等行业为主接轨上海,倾力打造杭州
CBD产业发展平台。
3、污染控制措施:
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排放体制,加快配套设施进程;加强水环境综合
整治,实行以集中处理为主的治理方案,点源治理和面源治理相结合。完
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和垃圾收集系统建设,解决
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问题;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集镇中心区块禁止发展畜禽养殖。不得在Ⅱ
46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类水域新设排污口,严格按照产业导向和排污总量控制新增污染源。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学整合和开
发旅游资源和房地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含量,加强企业集聚,实现资源共享,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加强城镇景观建设,以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为重点,提高城镇绿化覆
盖率,营造人与自然、建筑与景观和谐一体、富有诗意的环境空间。
开展河道清淤、洁化、美化等整治工作,增加河道水容量及水面面
积,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四节 优化准入区规划
第三十二条 优化准入区概况
共61个,总面积906.84平方公里,包括城市总体建设中一副(临平
城)六组团的综合发展区,城区、城镇综合发展区, 产业优化发展区,
城镇和产业综合发展区等,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4%。主要为现状开发密
度较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正在减弱,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环境质量现状未
达到功能区要求的区域,是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需要进
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的区域。
第三十三条 城市(镇)综合发展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23个,包括5城区,1副6组团,钱江世纪城,各地城镇综合发
展区块。主要生态环境功能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人居环境,提升服
47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务业。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水功能
区要求,截污纳管率、中水回用率、城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达
到城市(镇)规划要求。工业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达到相应区控要
求。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中心城市达到80%以上,中心镇达到70%以
上,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中心城市达到100%,中
心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实施“退二进三”、“以二促三”;优先优化发展都市型服务业,集
聚集约发展都市型工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辖区内企业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向产品开发研究等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转变。
严格执行产业导向政策,禁止发展《浙江省工业污染项目(产品、工
艺)禁止和限制发展目录(第一批)》和《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
规定的禁止类和限制类项目。发展生态工业,淘汰工艺落后和污染严重的
企业,逐步将重污染企业搬迁进相关园区。
3、污染控制措施:
加强对餐饮服务行业的油烟污染及污水整治;加快区域污水支管、毛
细管网系统的建设;结合老居住区、道路整治工程,完善区域截污纳管;
继续实施“禁燃区”工程,发展民用燃气、公用燃气事业;加强对餐饮服
务业油烟污染的治理力度;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48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优化集镇建成区功能格局,增加绿地面积,
扩大城镇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开展区内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深入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区内河道水质和景观风貌;加强公共绿
地建设,有序推进旧城区(镇)改造。
第三十四条 城区(镇)产业发展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区规划
共有38个,包括各城区(镇)产业发展区,城镇与工业优化发展
区,高教园区等。主要生态环境功能是都市生态人居建设与都市生态经济
发展。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水功能
区要求,工业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达到相应区控要求。
2、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
优先优化发展都市型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都市型工业,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引导辖区内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产品开发研究等产学研结
合发展模式转变。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加快第三产业
的发展,优化现有存量产业,提升经济结构的层次,实施“腾笼换鸟”策
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经济和技
术密集型产业。
3、污染控制措施:
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各类污染项目;推进主城区工业向江东工业区、
临江工业区、临平工业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集中。加强对现有企业污染的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治理和监管,对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加快污染企业综合整治,
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求其限期整治或搬迁,治理无望的企业要依法关停。
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搬迁污染企业,合理调整园区产业定位和功
能。
加快污水管网和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
平,提高道路沿线所有公建单位、生活小区、农居点的污水纳管率。
4、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加强绿化建设;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促进
产业升级。
第三十五条 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规划
各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建设开发活动环境保护要
求、污染控制措施、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详见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登记表。
50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第三十六条 基础地位
本规划是一项基础性规划,综合了生态环境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等
多元信息,区划了归属于四类功能区的281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并对
每一小区的特征,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等
作了详细说明,为未来每个功能小区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
因此本规划可对做好其他各项综合或专项规划提供基础信息,或为具体的
项目管理提供直接的依据。是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性规划,区域
发展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的基本依据之一。
第三十七条 组织保障
建立综合领导机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建设和保护是一项跨部门
和行业的开拓性和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高效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机
构,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的领导。在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和
保护过程中,领导与协调机构应充分发挥其统一指导和综合协调的作用,
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行动,解决
部门交叉的重大问题,形成区、镇(街道)、村分级管理,各部门相互协
调、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工作局面。
健全落实机制。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建
立和完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把生态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定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制度,掌握建设动态,总结建设典型,布置和督促
落实各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建设和保护,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功能区定位和导
向。
创新考核机制,实施绩效评价,完善政绩考核制度。生态环境功能区
划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与生态承载力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对各部门干
部进行政绩考核时,应改变目前考核指标雷同的现状,对限制准入区和禁
止准入区所占面积比较大的乡镇,进一步加大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环
境质量改善相关的考核指标比例及权重;对优化准入区和重点准入区,不
仅仅关注GDP增长速度,还要加大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关的指标比例及权重,关注发展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强化决策机制。以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和依据,通过生态环境功
能区规划的实施,来达到区域开发格局与生态环境功能区相协调的目的,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同时在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不断完善与规划配套的行政管理制度,严格
执法,努力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纳入法制轨道,确保生态环境功
能区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延续性,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平衡发展。
分类管理,实行差别化管理政策。根据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差异,对四
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应实行差别化的管理政策,以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
的保护和建设的要求;引导人口、经济资源向适宜发展的区域适度集中,
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合,降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提高社会经济
运行效率。
加大执法力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大群众监督各种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
监督作用,及时报道和表彰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的先进典型,公开
揭露和批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九条 资金保障
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经济政策。运用产业政策引导
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的方向流动。重点支持限
制准入区、禁止准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准入区要制定
扶持自主创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标准,明确对高新
技术产业、吸纳就业型产业的信贷优惠额度、期限和利率标准;重点准入
区要出台吸引产业项目进入和集聚的投资补贴、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实
施办法,制定加大交通、能源、水利、水电气热供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按照“资源有
偿使用”的原则,严格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完善资源的开发利用、
节约和保护机制。加大对限制准入区、禁止准入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完善生态专项补助政策。限制准入区要以优惠政策,鼓励符合主体功
能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发展;禁止准入区要建立合理的生态保护和财政保
障政策,落实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增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积极性。建立
异地发展生态补偿制度,明确分阶段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规模、用途和
调整办法;将生态补偿资金额与各地受保护面积相挂钩。
第四十条 能力保障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依托卫星影像、GIS、抽样调查、公众
举报等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及时跟踪和掌握环境变化趋势,尤
其是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的监控,提高生态环
境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落实提供决策支持。
推广先进使用的科技成果。在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实施中的清洁生
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建设项目和生态建设工程的咨询参谋。加强当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
步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制订详细的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在严格执行《浙江省限制和淘汰制造
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借鉴国内外经验,
制订针对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和各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区的产业发展导向
政策。
56
监控系统有哪些设备-国创高新股票行情

更多推荐
杭州分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