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家具城-大宝漆价格表

小学生自制收纳盒
2023年4月6日发(作者:脚手架多少钱一套)

1

一、自制收纳盒

一、教学目标

1.会将鞋盒改造成一个有六个区间的收纳盒,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养成及时收纳、分类整理的好习惯。

3.合理利用身边的闲置物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内部隔板的制作和组装。

教学难点:内部隔板的制作和组装。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纳盒(范作)、创可贴等。

2.学生准备:鞋盒、硬纸板、彩纸、固体胶水、尺、剪刀、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女孩子有很多小

发饰,有的男孩子有很多小玩具,他们都觉得这些零碎的小物品很难整理。你们在生活

中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出示有六个格子的收纳盒(出示范作)。

教师揭题:如果我们用这个收纳盒来收纳小发饰或者小玩具,你们觉得好不好?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一个收纳盒(板书课题)。

2.自主探究,学习制作

教师提问:①你见过收纳盒吗?②收纳盒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③利用鞋盒制

作一个有六个格子的收纳盒,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如何制作这样一个收纳盒呢?

学生阅读教材,仔细研究步骤图。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部相互讨论,制订出自己

的制作计划。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制作计划,明确制作的顺序。教师根据交流情况,归纳并板书

制作步骤:贴、隔、装。

贴:将鞋盒内部的五个面分别贴上彩纸,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要求他们将鞋盒外

部的五个面也分别贴上彩纸。隔:制作三片内部隔板。装:隔板组装好后插入鞋盒内。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几个环节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制作时有困难的地方。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制作三片内部隔板”“组装隔板,放入鞋盒”等步骤的制作过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生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制作要求:贴——美观,隔——均匀,装——平整。

2

3.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教师提出制作要求,从分工合作、规范操作、安全防护等方面做一些友情提示。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总结得失

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制作这个收纳盒的?你觉得有哪些好的地方或不足的地方?

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请说出理由。

学生回答。

评选出“最佳作品奖”“巧手奖”“团结协作奖”等

根据各项评价结果,完成教材上的“评一评,议一议”部分。

5.拓展迁移,激发创新

教师提问:学会制作六个格子的收纳盒后,你能否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有更多分隔

的收纳盒呢?试一试。你能否给自己制作的收纳盒增添一些装饰?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收纳盒。

五、教学后记

二、桌面玩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桌面玩偶的制作方法,初步了解立体剪纸工艺。

2.能用美工刀较好地完成纸张镂空部分的挖切。

3.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习惯,激发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挖切镂空部分。

教学难点:挖切镂空部分。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微视频、范画、工具材料、垫板。

2.学生准备:剪刀、美工刀、直尺、彩纸。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介绍立体剪纸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会收到什么礼物呀?

学生介绍自己收到的礼物(娃娃、模型•…

教师叙述:哇!同学们收到的礼物真丰富,还有各式各样的玩偶,只不过同学们的玩偶

3

是用布料、塑料做的,那你们想不想用纸来为自己做一个玩偶呢?

学生集体回答,想!

教师提问:在同学们动手之前,我们先欣赏几个纸玩偶,同学们说说这些玩偶有什

么特点。

学生欣赏玩偶,讲述特点:纸张对折、纸张可以站立、图案是对称的……

教师介绍:(小结)同学们找出了这些纸玩偶的特点。这是我国一项传统民间艺术,

叫剪纸艺术。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

这种纸玩偶是立体剪纸的一种,立体剪纸是采用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多种手法

制作的一种可以“立起来”的新型剪纸。『

教师提问: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这匹剪纸小马,说说它为什么可以“站”起来。

学生回答:因为把纸进行了对折,它就可以支撑在桌面上了。

教师讲解:同学们发现了这个奥秘。我们把纸对折后,它的两边与桌面接触,形成

了三角形结构,这个结构很稳定,纸玩偶就是利用三角形结构“站”起来的。

2.探究制作玩偶

教师叙述:同学们,有了这个制作秘诀,我们就开始来制作啦!我们先来看一看制

作时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学生回答:材料纸、剪刀、美工刀、直尺、垫板。

教师提问:是的,同学们首先拿出材料纸,观察一下材料纸上画了哪些纸工符号。

学生观察材料纸。

教师讲解:材料纸上有剪切线、山线、挖切这三种纸工符号,这些符号我们前面都

学过,大家都知道怎么操作吧?

学生回答。

教师引领学生解读制作步骤,并带领学生完成每一步操作。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如下操作。①取出材料纸,沿轮廓线剪下制作件;②沿

山线对折;③挖切;④沿轮廓线剪下纸斑马;⑤整理,完成。

3.展示与评价

教师叙述:同字们完成了斑马玩偶的制作卡,接下来在小组内比一比谁做得更加美

观和立休,并和大家分享制作成功的经验。

学生玩一玩、比一此完成的斑马玩偶,评一评,分享制作经验。

教师总结: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完成了玩偶的制作。课后,同学们可以参考教材

中拓展创新环节的图片自己做一个新的玩偶送给家人或朋友。

五、教学后记

4

三、花瓶罩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花瓶罩饰作品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2.会用灵巧的双手收纳和整理物品,装饰和美化空间。

3.合理利用身边的闲置物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教学难点:在设计和剪刻作品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美工刀、垫板、120克云彩纸、塑料瓶。

学生准备:剪刀、双面胶、直尺。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探究学习。

教师提问:老师这边有几枝鲜花,想做个桌面插花,没有花瓶怎么办?

学生回答:矿泉水瓶、闲置的空玻璃瓶……

教师讲解:同学们真有环保意识,生活中一些废日的瓶子可以用来做花瓶,但是,

缺少了花瓶的美感。有什么好办法让废旧塑料瓶变成美丽的花瓶呢?

学生各抒己见:在瓶上画画、在瓶上贴花……

教师提问:(小结)同学们想出来很多给瓶子装饰的好办法,今天这节课,你们愿

意为瓶子做一件美丽的衣服吗?

学生回答:愿意。

教师提问:同学们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呢?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用布做、用纸做……

教师揭题:同学们真有想法。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各种彩纸,我们先来

尝试用彩纸来为花瓶做衣裳,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先来观察几幅图片,说说这些图片会

给你带来什么制作灵感。

学生思考后回答: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纸张要包住瓶子……

教师讲解:同学们会观察、善思考。同学们说得对,纸张要包住瓶子,怎么做才能

包住瓶子呢?

学生回答:纸要留有折边和粘贴面的位置。

教师提问:同学们学会了这个技巧,我们怎样进行剪纸美化呢?

教师播放一段微视频,引领学生解读制作步骤。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操作:(1)在彩纸的短边折出约2厘米宽的粘贴面:

(2)除去预留的粘贴面,把剩余部分从中间对折;(3)再次对折;(4)展开,可以清

5

晰地看到折痕;(5)沿着折痕继续依次向内折:(6)折叠完成;(7)翻转到另一面,画

图案;(8)刻画出镂空图案:(9)剪刻边缘图案:(10)剪外轮廓;(11)粘贴成柱状;

(12)整理,完成。

教师提问:想一想,平面的剪纸为何“站立〞起来了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大家说得对,折叠加粘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四角底面。为了增加作品的

稳定性,今天我们将用120克的云彩纸来制作。平时我们用的彩纸是80克的。

教师出示一件整体镂空设计的反面作品。

教师提问:大家看一看,这件作品为什么站不稳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是的,为了让花瓶罩饰能竖直、站稳,我们一般只在纸张的上半部分进

行花瓶罩饰的图案花纹设计,下半部分基本不进行剪切、镂空处理。

2.制作花瓶罩饰

教师叙述:知道怎么做了吗?下面,我们就开始啦。请同学们在制作时注意安全。

完成后我们要进行评比,选出最美花瓶。

学生完成花瓶罩饰的制作。

3.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叙述:同学们完成了花瓶罩饰的制作,接下来在小组内和同学比一比谁做的花

瓶衣裳更加美观和有创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制作成功经验。并推选一件作品参选班

级“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外形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实用奖”等。

学生活动:玩一玩、比一比,评一评,分享制作经验。

教师总结: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完成了花瓶罩饰的制作。课后,同学们可以参考

教材中拓展创新环节中展示的图片,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设计并制作一个别致的花瓶罩

饰吧。

五、教学后记

四、我家的厨房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为参与家庭、

烹饪劳动做好准备。

2.了解厨房工作的基本要求,积极参与制订《厨房工作守则》。

3.形成规范操作、安全用电、节约用水等意识。

6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厨房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厨房内的工作原则、卫生要求及事故预防要

点。

教学难点:炊具的安全使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炊具的实物或图片(PPT),厨房事故预防的图片(PPT)。

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方法,以

备交流。

四、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主题选择和方案设计

教师出示新厨房的照片,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提问:厨房里有哪些设备?各有什么用途?灶具有哪些种类?每种灶具的结

构与优缺点是什么?如何使用?锅有哪些种类?如何使用与保养?

今天,我们要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我家的厨房”。

学生自己选择活动小组。(教师指导:尽量以5~6人为一组:尽可能住得比较近的

学生为一组。这样便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通过问答形式指导学生制订小组活动方案。

巧巧家的厨房里有哪些设备?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我们怎样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你家使用的是哪种灶具?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

了解?

煮饭、烧菜用的锅具有许多种,你知道哪些?使用锅具需要注意些什么?我们可以

开展哪些活动去了解信息?

教师: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以上活动,你们打算放在什么时间?每组成员可以商量

一下,再做安排。设想一下活动开展的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分工、活动需要的一些准

备。

学生分组制订小组活动计划。

2.第二阶段——操作实践活动

每个小组按照自己制订的活动方案;围绕〝我家的厨房”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教师

组织学生利用晚上或者周六、周日的时间,调查自家或者小组成员家里的厨房设备及其

用途,灶具、锅的种类,阅读厨房设备使用说明书;体验使用灶具煮饭、烧菜、烧水;

就厨房设备中不清楚的地方向家长讨教。

教师提示学生:使用灶具、炊具,首先要注意安全,要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第一

次接触灶具、炊具,可以让学生请教家长,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尝试。也可以组织学生

通过网络了解一些灶具、欢具使用和炊具保养不当的例子)

7

3.第三阶段——弊理分享成果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和交流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的学习成果。

各小组打算用什么形式将本组在“我家的厨房”主题实践活动中的各种成果呈现出

来?(预设:在活动中调查的表格、收获、感受、体验、教训、故事、采访的照片和录

像、查阅到的资料等)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呈现。不过,要注意能反映

本次主题活动中的一个面或一个点,展示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展示活动的方式与内容,教师适度参与讨论并指导。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4.第四阶段——分享交流评价

学生自评:回忆自己在主题活动中参加过几次实践活动,是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有哪些收获?

小组互评:小组中各成员的参与程度与具体表现。

教师点评:从信息收集与加工、在活动中的表现、与他人合作的情况、活动收获等

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5.第五阶段——制订规章制度

学生小组讨论、制订包括安全、卫生、行为规范等在内的《厨房工作守则》,并把

结果写在纸上,然后上台交流。

教师指导各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组长工作:领取材料、工作前进行分工、安排值

日、分餐品尝;值日生工作:课前准备(烧水、擦桌子),课后整理(清洗餐具、整理

教室)。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学习,厨房工作原则上应包括以下几点:每个小组独立地在自己

的工作台前工作。如果少了材料或工具,请组长告诉老师。在工作之前要进行分工。使

用时,要注意节约能源。餐具使用过后应放在各自的洗水池内,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并擦

干后,放入消毒柜内。所有工作台和餐桌使用后都要及时整理,并要用洁净的干布擦拭。

所有厨房的垃圾都要集中起来,工作以后立即倒掉垃圾,垃圾桶要及时清理。每次在厨

房工作以后,都要仔细清理地面,先扫后拖。

观看图片,请学生指出图中的正确做法,找出不足之处。

教师小结关于厨房卫生与安全的注意事项。

个人卫生注意事项:将手洗干净、头发扎起来,穿好围裙,不做不卫生、不文明的

动作等。

厨房卫生注意事项:及时清理工作合、餐具和灶具,倒掉垃圾,注意食品加工中的

卫生等。

厨房安全注意事项:安全使用电器、刀具,注意地面的防滑等。

8

五、教学后记

五、煮面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煮面条的过程,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动手水平。

2.培养合作精神,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在家观察煮面条的过程。

2.电磁炉、挂面、香油等。

3.PPT,煮面条的录像。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面条及吃法。

(出示图片:炸酱面、兰州拉面、刀削面等)

(二)了解面条的营养成分及吃面条的好处,激发学生学煮面条的兴趣。

(三)观看一段煮面条的录像。

说说煮面条的过程。

(四)学生交流。

(五)出示小窍门:

1.煮面条时,先往锅里加入少许食盐,再加入面条,这样煮出的面条就不易“糊”

了。

2.煮面条时,在水中加一点油,面条就不易粘连,而且还能够防止面汤起泡沫、溢

出锅呢!

(六)学学做做: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准备好煮面条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劳动工具。

2.在小组长带领下,自己动手完成煮面条的劳动。

(七)品尝劳动成果,评比优胜小组。

四、教学后记

六、彩色小圆子

一、教学目标

9

1.使学生学会做七彩小圆子;

2.使学生掌握做七彩小圆子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

掌握做七彩小圆子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准备

糯米粉150g,热水100g,红甜菜粉1/2小勺,可可粉1/2小勺,紫薯粉1/2小勺,

红曲粉1/4小勺,黄金芝士粉1/4小勺,抹茶粉1/4小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吃圆子,你做过小圆子吗?谁来说说做小圆子

的步骤。(请做过的学生说说制作步骤和方法)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彩色小圆子。大家知道圆子是用糯米粉做的,雪白的糯米

粉怎么会变成彩色的小圆子呢?

2.探究体验

小组讨论:可以将小圆子做成哪些颜色?怎么做?预设:可以是果蔬汁,如菠菜汁、

火龙果、胡萝卜汁、紫甘蓝汁等;可以是食物泥,如南瓜泥、紫薯泥、西红柿泥、枸杞

泥等;可以直接用彩色粉,如抹茶粉、玉米粉、可可粉等。

提问:你有哪些办法将果蔬变成汁?

小组合作,对照教材中的方法或用自己的方法做各种颜色的汁或食物泥。每组做

1~2种不同颜色的汁或泥,每种颜色可以多做一点,完成后小组间可以交换汁或泥。

展示交流:各组说说做了什么颜色的汁或泥?是怎么做的?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

事项?

各组交换汁或泥。

做小圆子的关键是和粉、揉粉,谁能说说和粉、揉粉时分别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演示并讲解和粉、揉粉的技巧。

将面粉倒在干净、无水、无油的和面盆里。用筷子在面粉中心挖一个小洞。慢慢地

将适量的蔬果汁倒在挖好的小洞里。用筷子把干面粉从小洞的边缘向小洞里拨,将拌人

蔬果汁里的干面粉与蔬果汁充分搅拌均匀,形成带有许多干粉的细小面絮,最后留五分

之一的干粉。

把手上的面粉残留和剩下的干粉揉合在一起,和到糯米粉不粘手和盆。

揉面方法—手掌推揉法:左手掌按住面团端,右手掌用力将另一端向外推揉。左手

掌按住面团的一端,右手掌用力将另一端向身体这边卷揉回来。左手掌按住面团的端,

右手掌用力将卷揉回来的面团再向外推揉。左手掌按住面团的一端,右手掌再用力将另

一端向身体这边卷揉回来。如此反复地重复以上步骤,直至面团光滑。

10

3.合作实践。

接下来,我们请每个小组(4~5人一组)动手做一碗彩色小圆子。出示操作要求,

让学生认真阅读。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个人、每个步骤都要操作到位。(操

作要规范,规章制度要遵守,桌面始终要整洁,安全卫生放第一)

教师巡视,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表扬操作正确的学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组。

4.展示评价。

教师:请各组谈谈你们在操作中的得失,如果下次再做,你们会作哪些调整?(操作

是否规范?分工合作怎样?和面时怎么加水?小圆子怎样搓得又快又圆?)

教师: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做的小圆子色彩最丰富,哪组做的小圆子味道最

独特。

品尝结束,各组完成评价表。

5.拓展创新。PPT出示小圆子的几种不同做法,请学生选择1~2种回家练习。

五、教学后记

七、泥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将碗壁制作得厚薄均匀,碗底圈粘合牢固。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叶纹小碗图片。

四、教学内容

(一)互查课前准备

教师组织学生4人一组,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1.教师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图片或实物。

2.引语:你能说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

3.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11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与步骤

1.学生欣赏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说完后,说说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教师注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

板书。

3.具体操作步骤:

①搓泥团。②压扁,捏凹成碗形。③修齐边口。④用有齿刀刮碗的内外壁。⑤将碗

底圈处刮麻并涂上泥浆。⑥装碗底圈。⑦用手指蘸水抹光碗表面。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依照图示,自己动手操作。

2.轻音乐背景下,教师巡视辅导。

3.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五)思维拓展,探究学习

1.教师出示荷叶纹小碗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泥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2.学生思考,相互交流。

3.教师提示:是用泥片贴碗的方法做出来的。

4.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五、教学后记

八、泥笔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泥片制作笔简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2.了解用泥条盘笔简和用内衬模具制作笔筒的方法,感受传统工艺制作的精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泥片制作笔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将泥笔筒制作得牢固美观。

三、教学准备

自然泥、泥刀、垫板、滚子、瓶盖、线、直尺、手捏泥笔筒成品。

四、教学过程

1.对话启发,激趣引入

用灵灵、巧巧的对话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泥笔筒成品。

教师提问:泥笔筒分为几个部分?做泥笔筒首先要做哪一个部分?为什么?

12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提问: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探究交流,学习方法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对照教材上的图示和说明交字,看一看制作步骤与自己的想法

是否一样,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好。

学生观察比较,谈谈看法。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来谈谈泥片制作笔简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补充,并指出笔筒底片的周长必须等于圆柱形筒体片展开后的

长度。

请1~2名学生演示用线测量笔筒底片周长的过程。

用泥片制作笔筒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滚压泥片。②用瓶盖压切泥片做筒底。③

量筒底泥片周长。④用简底泥片周长和筒高定出筒体泥片的长度和宽度,切去多余的

部分。⑤将筒体底边刻麻(即加工成毛边)并涂上泥浆。⑥将筒体泥片围在筒底泥片

周围。⑦合围、捏合。⑧加泥修齐笔筒,刻出颈槽。⑨完成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依照图示自己动手做一做,注意筒体与筒底要粘贴牢固,筒体

造型要美观。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制作时的典型问题,指导学生分析制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交流评议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评一评,议一议”的要求,为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打星,

注意做到实事求是。

学生自评。

教师:按照教材上“评一评,议一议”的要求,为你周围的其他同学打星,注意做

到客观公正。

学生互评。

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自评和互评的成绩,从“造型美观”“比例适中”“牢固耐用”“表

面光滑〞四个方面为自己打星。

全班评出泥塑小能手。

5.拓展创新

教师提问: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做泥笔筒吗?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创意。

教师请学生自学关于“泥条盘笔筒”和“用内衬模具法做泥笔筒”的介绍,学完后

13

和大家交流所学会的制作方法。

学生相互交流制作方法。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制作,强调积极创新。

五、教学后记

九、涤纶彩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涤纶彩球的结构。

2.能使用涤纶薄膜材料制作彩球。

3.养成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细致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提高审美意识、质量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涤纶彩球的制作。

教学难点:彩球单片卷贴。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涤纶纸、彩色流苏线、衬纸、针线、夹子、学习单、模板图、范作。

学生准备:涤纶纸、彩色流苏线、剪刀、针线、双面胶、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

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看!这个色彩缤纷的球你喜欢吗?那你是否也想来制作

一个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彩球。

板书:彩球

2.认识材料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预设:是用涤纶纸做的,我们今天来认识一种新的材料叫做

涤纶纸。

交流讨论。

激发学习兴趣和认识新材料。

3.材料特征

这种纸特别有趣,看上去是薄薄的一张涤纶纸。变个魔术,大家数数看变了多少张?

说明材料“薄”;轻轻一撕就坏了,说明“脆”;强调材料很软,不容易定型,容易裂。

制作的时候需要格外耐心和仔细。

板书:涤纶

感受材料的特殊性。

14

明确学习内容。

了解涤纶纸的特点。

(二)探究学习

1.提问

(1)彩球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

板书:挂绳球体流苏

(2)制作涤纶彩球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3)球体是怎么做的呢?

(4)用什么好的办法来研究球体制作的方法?

一起来“拆一拆”。

简单回答,交流所想。

用拆解的方法分析球体的组成部分。

促进学生思考,找出内部结构,为后面环节的制作做铺垫。

2.启发

你发现了什么?组件像什么?

(很多个做成三个喇叭口的涤纶片组合起来的。)

3.启发

这个有三个喇叭口的涤纶片又是怎么做成的呢?可以再把涤纶片拆一拆。

引出问题,思考并理解制作的方法。

拆的过程也是学习分析的过程。

4.谈话

把拆分开来的涤纶片,分给每个小组。做彩球的关键是要做出有三个喇叭口的涤纶

片,请小组同学仔细研究下,可以把卷的部分小心打开,不明白的地方对照发下的《涤

纶彩球学习单》自学,还可以和同学商量讨论。

5.探究制作

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涤纶片。(结合教具篮中模板、夹子等材料,注意安全使用

剪刀)

做做想想:圆的中心处有个小槽口,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没有行不行?想一想做的

过程中有什么又快又好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拆解,仔细观察要领。

能理解模板的使用方法。独自完成一个组件,思考要领。

技术要领的讲解和示范非常重要。学生在正确观察与比较中自主掌握制作方法。

6.展示组件成品,找出存在的问题

(1)展示学生剪好的圆片,评议外形,找找问题,如果剪得不够圆整,怎么去修

15

改。说说用什么方法剪槽口最简单?

(2)展示已经完成喇叭口的作品,不够圆整怎么修改。反思槽口的作用,是为了

使喇叭口更好地卷、贴成形。

(3)双面胶粘贴的方向要一致。

得出结论:为了美观,三个喇叭口要做到大小一致,喇叭口的大小尽量充分利用纸。

7.观看视频怎么把组件串接起来

8.回顾整个制作过程

板书:剪贴卷穿压

各抒己见。观察并领悟操作要领。

难点处部分同学上台练习,其他同学观察。

小组交流,了解制作的具体步骤。

让学生通过评议,明确要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有所发现,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践体验

1.出示操作要求

以五人为小组单位开展彩球制作竞赛。

彩球制作要求:

外形美观安全制作

团结协作卫生整理

2.谈话

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在做好一个的基础上可以完成多个。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好又多。

在制作中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书,小组轻声讨论或请教老师。

●组长要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操作步骤要规范

●规章制度要遵守

●桌面始终要整洁

●安全卫生放第一

3.小组交流

提醒要分工协作,统筹安排。

4.巡视辅导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对待学生出错的共性问题或学生中好的方法,借助实物投

影仪来讲解示范。

合作完成一个彩球的制作。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16

(四)交流评议

1.小组评选出最好的一个彩球展示在黑板上。

2.小组讨论,每组一票,为你们认为最好的作品投票,并说说为什么。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纠错、

投票。

让学生通过评议、比较,进一步明确操作要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评出

团结协作组

动脑智慧组

安全操作组

卫生整洁组

小组交流制作的过程和心得,说说制作中的闪光之处或自己暂时未成功的地方。

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这样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4.总结

设立奖项,用激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肯定自己好的方面;学会自我反思和接纳

他人意见。

通过评奖,让学生对自己技能和劳动成果做出一个评定。

(五)拓展创新

1.头脑风暴

想想彩球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材料制作?怎样让它更漂亮?

2.激励

让我们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运用灵巧的双手去创造作品,美化我们的

生活。

回家实践。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后记

十、塑丝毽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塑丝毽子。

2.提高动手能力,获得劳动体验。

17

3.提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养成团结合作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塑丝毽子的制作。

教学难点:制作毽子中的拉直、对折、穿孔等技术要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绳子、范作。

学生准备:塑料绳子、垫圈、橡皮筋、剪刀、梳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屏幕上播放一组踢毽子的图片。

交流分享。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2.观察图片,提问。

这是一项什么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毽子的课。

回答问题。

初步了解毽子这项运动。

3.交流。

踢毽子这项活动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不受场地的限制、简单易学、

花样繁多,深受大家喜爱。(同时展示毽子)由于男女老少都可以玩,一些外国人也喜

欢踢毽子呢,真是踢出了健康活力,越踢越精神!1936年,在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

来自中国扬州的一名叫翟连源的女学生进行了表演,毽子在她脚上像蝴蝶一样飞舞,人

们看得眼花缭乱,赞不绝口。翟连源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直到现在,人们都记得这段佳

话,引以为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毽子。

出示板书:塑丝毽子

了解踢毽子这项运动的历史及相关故事。

明确课题。

初步了解踢毽子这项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探究学习

1.介绍塑丝毽子特点。

巧巧小朋友就喜欢踢这种塑丝毽子(屏幕出示),能跟大家讲讲这种毽子有什么特

点呢?

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了解塑丝毽子的特点。

2.要制作这样一个毽子,需要哪些材料?又是怎样制作的呢?

18

交流所想。

促进学生思考,了解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塑丝毽子所用的材料都被考虑到了。这其中的垫圈将制作成

毽子的“底座”,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替代它?

观察,了解垫圈的作用。

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寻找更多可替代的材料。

4.组织全体同学自学,研讨毽子制作计划。

我的计划

准备工作

制作顺序

出示板书:

塑料绳子、橡皮筋、垫圈、剪刀、梳子

对折穿绳子打结扎橡皮筋剪齐梳散塑料绳整理

5.示范塑丝毽子的全部制作过程。

自学教材内容,观察要领。研讨毽子制作计划。

小组完成表格的填写。

认真观摩、观察要领。

个别参与部分环节的制作。

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准备和制作顺序。

6.启发:同学们都看清楚了吗?这就是按照我们的计划制作而成的塑丝毽子,大家有

没有信心亲手做一个?

请大家先尝试着完成对折、穿绳打结这两步。大家要胆大心细,注意安全。有必要

时示意暂停活动,在制作中遇到困难了吗?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交流讨论。

探讨,尝试,分享经验。

(三)实践体验

谈话

接下来,我们请每个小组(二人一组)动手完成一个塑丝毽子。

PPT出示操作要求

精致美观

分工合作

安全操作

卫生节约

了解规则。

19

认真阅读要求。

播放制作视频

巡视,及时表扬操作正确的学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组。用相机拍下学生规范的操作和

有问题的操作,以便接下来的评价。

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

(四)、交流评议

1.展示学生完成的塑丝毽子。

分享制作心得。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纠错。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踢自己制作的塑丝毽子,再互换毽子踢。

交流得失。现场进行踢毽活动,相互交换体验同伴制作的毽子。

谈谈踢这些毽子的感受,为什么相同的制作方法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反思,这样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3.组织同学对塑丝毽子制作进行自评,完成评价表。

完成评价。

通过评价表,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五)、拓展创新

提问:请自学教材,尝试用包装纸做毽子。老师这里有用包装纸、羽毛制作的毽子,

大家对比着踢几下,看有什么区别。这些毽子是怎么做成的呢?你首先想到了什么?(制

作材料、制作顺序),然后考虑什么呢?(制定一个简单的制作计划),最后实施制作毽

子,边做边修改,得到一个完美的毽子。回家后可以找长辈取取经,制作一个特别点的

毽子!

自学,谈计划。

回家实践。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后记

更多推荐

小学生自制收纳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