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

实事

True story

攀枝花脱贫攻坚十年结硕果

十年艰辛付出,十年收获硕果累累,如今的攀枝花脱贫攻坚战已经告一段落,但他们依

然没有停止脚步,依然在向着更加富裕的目标努力。

毕树军 李晓金

“党

好了!”

和政府叫我们种芒

果,如今,种芒果不

仅让我们脱了贫,生活也越来越

2020年9月29日,家住攀枝

花市米易县得石镇黑谷田彝族村

的蒋启军驾驶着小货车,拉着为

国庆中秋双节购置的鸡、鱼、月

饼和饮料往家赶,车里放着欢快

的音乐。

蒋启军曾是黑谷田有名的贫

困户。2013年,蒋启军开始种植

芒果,但由于疏于管理与缺乏技

术,没有多少收益。2014年,蒋

启军在米易县扶贫部门和科技局

专家的帮助下,扩大规模,开展

科学种植,总面积达30亩,历经

3年努力,2017年他家彻底脱了

贫。

黑谷田村全村贫困户于2017

年实现整体脱贫,其关键就得益

于芒果产业。到2020年,全村总

共种植芒果5000亩,产值达近

5000万元。

……

2010年以来,攀枝花市委、

市政府持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

度,通过省、市、县各级相关部

70

民生周刊 2020.11.09

四川省创业致富榜样、攀枝花市仁和区邓小兵查看种植的百香果长势情况。

门通力协作,整合各类行业资金

和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扶贫工

作。据统计,2010—2013年,全

市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累计受

益人口62万人次,着力解决贫困

群众出行、用水、用电、上学、

看病、增收“六难”问题,极大

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面

貌,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85732

人减少到2013年的35190人。

截至2018年底,全市70个贫

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底,累计

脱贫10181户41414人,贫困发生

率降至0.56%。剩余589户2921人

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于2020年

按期脱贫。

锁定70个贫困村

攀枝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

区,民族地区的面积是3940平

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4%;有

42个少数民族,人口17.5万;有

省定贫困村70个,建档立卡贫

困人口10770户44335人。2013

年,全市有1万余户、3.5万人处

于贫困线以下,主要分布在36个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乡镇、70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

7%。部分边远民族贫困群众甚至

无厕、无厨、无家具、无电器、

无存款,可谓家徒四壁,而精神

文化生活就更是极度贫困。

富裕与贫穷有一个分水岭,

尤其是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富裕

的家庭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手

机,甚至小汽车,应有尽有,而

贫穷的家庭却没有这些东西,甚

至都还没有听说过。贫穷的家庭

会为吃穿犯愁,就更谈不上发展

和精神生活了。

攀枝花市脱贫攻坚的重点在

边远民族地区。

环境等因素,按照“宜农则农、

宜牧则牧、宜林则林”的原则,

明确在河谷地区重点发展蔬菜、

芒果、枇杷等产业,在中高山区

重点发展草食畜牧业、核桃、林

下资源等产业,引导贫困群众科

学解决了“种什么、养什么”的

选择性问题,构建了“一乡一

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力

脱贫攻坚发展格局。

攀枝花市进一步抓好贫困村

党支部的阵地建设,攀枝花市对

全市所有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加

强党的工作。

以集结号为令,93名驻村书

记入村,攀枝花各路脱贫攻坚大

军开始行动。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北京市

西城区、三峡集团公司、西部战

区、武警黄金部队、攀钢集团有

限公司、中国十九冶有限公司、

安宁铁钛股份有限公司、龙蟒矿

冶公司等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

单位、人民团体和民营企业积极

参与社会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

捐资出钱、出力捐物,主动踊跃

承担社会扶贫责任和义务,及时

为贫困村排忧解难,为贫困群众

雪中送炭,急贫困群众之所急,

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

的发展。

新,家具家电齐全。“全靠党的

政策好,让我们在这里安了家,

还给我们分了土地,通过政府的

引导,我家种植了芒果,家庭收

入逐年增加,现在生活越来越

好。”吉克阿洛说,他家种植芒

果近几年来平均每年都有七八万

元的收入。

精准扶贫开始前,攀枝花

山区与全国其他贫困山区一样,

耕地少并且荒芜严重、贫困家

庭多、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

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低或

没有文化,一些少数民族无法用

汉语与外界交流。存在快速解决

乡土人才难、创建产业难、就业

难,以及解决留守问题难等系列

难题。

面对这些,攀枝花市委、

市政府始终牢固树立“一号工

程”和“头等大事”的思想意

识,在组织实施、政策支撑、资

源整合、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

了党政全力推动,贫困群众积极

作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征战格

局;达成了“敢向贫困亮剑”的

共识,充分及时地解决了贫困地

区“行路难”“用水难”“住房

难”“增收难”等问题。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二

字,攀枝花不搞锦上添花,而是

开展雪中送炭,全市为此而集中

人力、财力、物力,对准贫困靶

心,持续、精准发力。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粗中

有细,持续下足6年的“绣花”

功夫,攀枝花市没有落下一位贫

困户。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生活水

平明显改善,其幸福指数不断攀

升。

71

扶贫大军云集边困穷地区

2010年至2013年,攀枝花

市先后采取了“两免一补”、横

板房改造、村村通电、村村通

路、校舍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等

举措,开展扶贫活动。但由于历

史、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

部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

滞后,一些群众“靠天吃饭”的

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

精准扶贫的主要目标之一

就是要让贫困户吃不愁穿不愁。

“两不愁”解决后,保障其义务

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为具

体内容的“三保障”也就有了基

础。

2013年至2019年,攀枝花的

脱贫攻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

展开。市委、市政府结合攀枝花

实际情况,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

群众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立足

攀枝花“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实

际,综合考虑各贫困地区的资

源、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

脱贫一个不能少

在仁和区福田镇金龟村梅子

箐组移民安置点,48户自发从

凉山迁居来的彝族群众按统一规

划自建的新房已基本完工,有的

已搬进了建好的新房。走进吉克

阿洛家时,他跟妻子正在院坝打

扫卫生。他家的轻钢别墅装饰一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实事

True story

科技铺出致富路

攀枝花是中国阳光城,一年

四季鲜花盛开,全国以花命名的

城市只此一个,这里水果的味道

是“阳光的味道”,蔬菜也充满

“阳光的味道”。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

以打造阳光农业,扶贫解困为中

心的产业链开始铺设。首先是围

绕“产区变景区”发展观光农

业,持续打造提升早春枇杷和蔬

菜、晚熟芒果、优质蚕桑等特色

产业基地,推进田园综合体等项

目建设,建成农业景区17个、产

业基地景区16个。其次是围绕

“田园变公园”发展体验农业,

创建开发新山梯田体验游、海塔

赏花品果体验游等精品线路,形

成了融休闲度假、康体健身、赏

花摘果、乡村美食、农事体验

于一体的“康养+农业”新型业

态。然后围绕“产品变商品”发

展精致农业,推进“产学研”一

体化,加快功能农产品示范园区

和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开发特色

农产品,芒果、枇杷、石榴、松

露、桑葚干等行销国内外。最后

围绕“农舍变旅舍”发展乡村旅

游。

为挖掘脱贫增收潜力。攀枝

花市围绕创新利益联结模式,大

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突出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

打造品牌、发展产业上的优势,

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基

地+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

场+农户”等模式,以订单、租

赁、务工、股份合作等方式把新

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结起来,

72

民生周刊 2020.11.09

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

平,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

险,确保贫困户分享产业增值收

益。目前,全市有28家龙头企业

参与脱贫攻坚,带动户均增收近

1.6万元,培育农民合作社25个、

家庭农场18个。利用创新资源,

鼓励贫困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盘活集体土地资源。统

筹运用贫困地区科技、人力、土

地等资源,确保特色产业扶贫得

实效。

近年来,攀枝花实施区域品

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重

点打造“攀枝花芒果”“攀枝花

枇杷”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一

早一晚”的特色品牌体系。“线

上线下并行、国际国内联动”,

建成攀枝花特色农产品直营店10

个,逐步形成的良好产业链,让

每年攀枝花瓜果蔬菜进入热销

期,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成都、

北京、上海,乃至更远更多地方

的人,都能够品尝到颜值高、品

质好的攀枝花水果蔬菜。

举一反三查不足,主动亮短找差

距,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市、

县、乡、村四级联动落实整改,

坚决杜绝了“假整改”“不整

改”。

10年来,攀枝花市坚持以

“四好村”创建为载体,以“农

民夜校”为平台,以文化院坝为

阵地,广泛开展“扶智”培训和

“扶志”教育,着力提升贫困群

众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70个

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农业

技术培训1100余场,通过手把手

教技术、面对面谈发展、户带户

做引领,培养“土专家”“田秀

才”350余人,引进、推广新品种

170个、新技术142项、提供科技

成果200余项,整体提升贫困群众

产业发展技术能力。先后拍摄贫

困户自力更生脱贫发展公益广告

宣传片《李安先》、微电影《母

亲树》等,用身边典型推动贫困

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

贫”的转变。盐边县大窝凼村,

联合帮扶单位,持续开展贫困户

“致富能手”、村民“养成好习

惯示范户”、学生“好成绩”等

评选表扬活动,并制作“光荣

榜”在村内广泛宣传,引导村民

争先进、当能手,营造比学竞争

浓厚氛围。

十年艰辛付出,十年收获硕

果累累,如今的攀枝花脱贫攻坚

战已经告一段落,但他们依然没

有停止脚步,依然在向着更加富

裕的目标努力。

十年风雨科技持久战

在扶贫攻坚战中,攀枝花市

所有市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

对全市70个贫困村进行一对一联

系帮扶。带头深入联系贫困村蹲

点调研指导,督促县(区)强化

责任落实,加强协调项目资金,

发挥优势帮助联系贫困村解决脱

贫发展难题。

为搞好脱贫工作,攀枝花

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改进

工作作风,对照中央反馈全省扶

贫开发成效考核工作,主动自我

“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

编辑:郭梁 美编:杨东儒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推荐

发展,扶贫,产业,贫困村,脱贫,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