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
现在年轻人对房价的看法范文
当代大学生看买房:近半数认为30岁前要买首套房
链家日前发布的《2020大学生职住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高于半数的大学生认为结婚必须要有房子才有安全感,房子仍然是生活必需品。
报告显示,在何时拥有首套住房这个问题上,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在30岁之前,有47.67%的人选择了25-30岁这个选项,30.58%选择了30-35岁。
而在首套住房是选择买新房还是二手房的问题上,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新房。“报告”显示,有45.11%的大学生选择只考虑新房,39.94%的大学生认为新房二手房都可以,而只选择二手房的仅占比14.96%。
至于为什么一定要买新房,大学生们似乎并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一位接受调研的大学生表示,“可能就是觉得新的比旧的好吧,和买鞋一样,谁会去买二手鞋。”
在首套住房的面积问题上,90-120平面积的房子最受大学生青睐,有46.35%的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31.21%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稍小的面积,选择了60-90平,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可以接受60平以下的住房。
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马同学对买房问题很有信心,“不乐观难道悲观吗?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工作,不用几年至少能付得起首付。”上海大学的李同学则对记者表示,“如果一个人长期租房,总会被认为‘混得不好’,所以就算工作前几年省一点辛苦一点,也希望能够多攒点钱付首付。”
但是,与此同时,报告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置业问题还基本停留在理想状态,在涉及到敏感的金钱等问题时,接受调研的大学生们表现出了明显的依赖
性,有超过60%的大学生希望全部或部分由家里支持首付,有44.73%的人则表示,只可以接受占收入比例10%-30%以内的贷款月供。
相关人士指出,大学生们初入社会,对自己的未来有着高度的信心和美好的憧憬,这是一件好事。但理想丰满,现实中还需脚踏实地的努力打拼,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以全身心的精力赢取事业上的突破,待职业和收入稳步提高后,再考虑下一步的人生计划。
为何楼市调控如此分化?
天机就在于两年前高层出台的四字调控方针,因城施策!
房住不炒力度与决心确实空前,但因城施策就是最大的放松,当下调控路数仍旧换汤不换药。搞清楚这一点,此刻的买房逻辑也就清晰了。
眼下火热的城市,大多逃不过调控之手。调控之下,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回调,现在进场大概率高位站岗。
此刻目光更应集中在广州派或是未来的广州派上,即是有价值,且限购松绑或即将松绑的城市。
虽然这些城市现阶段楼市比较冷淡,但价值长线看好。越是低迷越是抄底的好时机,要赶紧买,赶在调控放松之前赶紧买,调控一放开立即买。比如武汉、郑州、青岛、合肥、珠海。
同时,武汉、郑州、青岛这些城市也别绷着了,还是要学学来自大湾区广州的务实,该放松就放松。因城施策,绝不是一竿子捅到底,一旦调控就不回头那种,收放自如才更利于发展,尤其是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这些城市,离开楼市,此刻出路在哪?
地产商最黑套路
01
魔幻的城市,奇幻的房价,自然也有迷幻的事情。
255万买一套100㎡左右的房子,在全国房价第一的深圳,算是捡个大便宜了。
要知道,深圳9月二手房均价71591元/平,最火的南山区均价94409元/平,100平米的房子便宜好几百万,不动心太难了。
但是,没过多久,捡完这个“便宜”的小区居民可就坐不住了,他们发现自己掉大坑里了,只能拉起横幅四处维权,说开发商搞欺诈。
这是咋回事呢?
事发小区叫鸿基新都,它的全称其实是“鸿基新都商务大厦”,在龙华的观澜街道,距离深圳的市区挺远,反而距离东莞的塘厦镇很近,其实看名字也都能知道,这个小区并不是住宅,而是商业房。
当然,深圳有点特殊,宅地太少,所以商务公寓太常见了,不少疯抢的项目也都是商住性质,这个商住楼咋就上升到“商业欺诈”了呢?
大家知道,房产销售要五证齐全,这个鸿基新都四证都齐了,但是唯独缺一个预售许可证,而且这个公寓还是“集体大红本”,一栋楼一个产权,不能分割,这就意味着这个小区的房产买入后是不好交易的,但这些都不是障碍,无论在线下还是线上,“卖房”的宣传铺天盖地。
开发商就变通了一下,像众多的深圳小产权房的操作类似——买房变成租房。
02
开发商和业主签订“租赁合同”,合同签了租赁上限20年,20年之后免租金直到地到期,合同里面又规定了单价,而且可以全款,也可以分期,还可以以租房的名义贷款,这就是“以租代售”。
那两年“租售同权”概念正红,政策号召还是很起作用的,但很多人分不清真假,再加上销售一通忽悠就纷纷付款了,不限购,不限贷,超低价在深圳安个家,多划算啊。
但是,最近业主翻出来开发商的黑历史,2018年这个开发商就因为违规卖房被罚了,但是他们一点没改,后续依然用这种方式卖出不少房,业主不干了。
但开发商更狠,在2020年出示了一份落款2019年、但据业主说从未贴出的告示,说本来房子就是出租使用的“而非销售”。
得,200多万买的房子,就彻底变成了租的房子了,这个坑大了。
买房无非就是两个功能,一个是住,一个就是投资,但是这项目,不论自住还是投资都是血亏。
简单地算笔账嘛:
一套102㎡的房子,卖价255万,128万的首付,127万贷款,借不到正规的房贷,就只能找开发商合作的小贷,报出12%的利率,10年等额本息,月供18221元,房子总代价346.65万。
这样102㎡的房子现在可以租到3600元/月,地还有40年的使用权,粗略计算下租金,也就172.8万,直接亏掉50%。
200多万租的房子,也只能就这么砸手里了。
03
血亏是一定的了,你就当高价租个房自住吧,这个愿望也面临挑战。
2010年的最后一天,还在宝安区的观澜街道出让了连片的三块地,一块宅地,一块商服用地,一块工业用地,三块地都是被长安汽车以底价拿下,耗资10.89亿,手笔也不小。
按说,有宅地还是挺好的,但是这块宅地要建安居房以及产业配套房,也就意味着没什么赚头,2015年,正是深圳房价从2万涨到4万的通道内,这块宅地建起了当时深圳最大的“安居型商品房”福安雅园,上市时配售均价才7698元/㎡。
宅地没享受到房价上涨的红利,工业用地建了名车城,结果本来应该专注餐饮、零售的商服用地,赶上了这波上涨的红利,长安汽车的主业还是造车,于是就委托主营房地产开发的深圳鸿润创建来操盘这件事情,赶紧盖了商务公寓,这就是鸿基新都。
当初买地的时候,楼面地价2817元/㎡,但是开盘的时候房子卖到了1.98万,后来均价涨到2.3万了,大赚。
现在,买房变租房了,业主们闹腾起来,开发商也试图想让业主们安心,双方协调,长安汽车和鸿润创建承诺,“不会转让也不会抵押鸿基新都商务大厦的栋号房”。
但是这个承诺一点也不靠谱。
一栋楼一个产权证,单个房间其实是没有单独产权的,本来也没办法抵押或者转让,而且房产证在公司手里,当年买地的时候,长安汽车是和PSA组建了长安PSA合资公司来造车,10年过去了,长安PSA已经解体了,股权卖给了宝能,长安在深圳的败退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保不齐就会打这块地的主意,真到那时候没结果还真不好说。
04
有意思的是,这个闹得鸡飞狗跳的的楼盘,现在还在拼命宣传。
于是,同一个社交媒体,同一个小区,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人在大呼“上当受骗”,仍有人在夸这个小区“挑不出毛病”,仿佛他们是处在一个平行世界里面。
这事儿在深圳很常见,各种复杂的产权关系,在观澜、西乡、沙井、李朗等地区,也都是司空见惯的,掰扯不完。
类似的事儿其实早就有了,为了赚点钱,有些人脸都不要了。早年间房价没起来的时候有人花了490万买了8套房,最后开发商反悔,想要钱房两吞,碰到这种,业主毫无办法,因为房子产权还在开发商手里的。
开发商声称,“房子是我的,如果他们不服,可以去法院告我”。
这个架势,就是摆明了要坑人,但还是有人屡屡入坑。
前几年北京昌平一个叫做“肯特青年社区”宣传很有吸引力,15.8万/套,抵前20年租金+后20年免费,以租代售,40年的产权就到手了,附近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还真就听了宣传,就按这种方式买了。
到了2018年6月的时候,项目还在附近的超市使劲宣传,其实这个小区在3个月前就被要求腾退了,11月份开始就要强拆了,15.8万买了个寂寞,哭都来不及,只好四处维权去了,黑心的开发商和中介,不会放过最后一个铜板。
05
这些摆明了坑人的事情,经常在房价超高的一线城市周边出现,这些年,大家都在为高房价叫苦,无论是想扎根城里还是投资置业,都想沾点房价的红利。
那么也总有投机的商人能抓住这点,在深圳就是各种小产权盘和小产权中介横行,而在北京,超市门口这样“易骗群体”出没的地方,也总能看见这样的楼盘。
为啥入坑?
1、不限购。
好一点的一栋楼有个“大产权”,差一点的连大产权都没有,根本没法交易,不能卖,自然也就不限购了。
2、最主要的还是价格低。
15.8万在北京也就能买两三平方米,深圳的2.5万/平是好多年前的价格了,凡是房价涨得快的地方都有类似的套路,像东莞,过去一年房价涨了27%,但你还是能找到9.9万一套特价房,你敢信吗?
各种矛盾融合,就诞生了新的“解决方案”,这种以租代售的模式,似乎就成了被默认的行业惯例。
中国房价最高的城市
中国房价金字塔尖的城市,毫无疑问,香港、深圳、上海、北京位居第一梯队。
香港均价超过15万元,在寸土寸金的港岛则超过20万元;深圳、上海、北京均价也超过了6万元,中心城区都在10万元以上。
更多推荐
大学生,深圳,开发商,房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