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吉中孚)
家装定制家具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目前,家装定制家具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上各品牌林立,种类繁多,定制家具行业一片火热。与此同时,涪陵区受理的家装定制家具消费投诉也在逐年增多,且因涉及金额大、问题多、调解难等原因,已经成为消费投诉的重点领域。涪陵区消委会对近年来家装定制家具消费投诉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同不够规范,争议依据难寻
合同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最有力的依据,但是在实际消费中,合同纠纷却往往是定制家具消费的重灾区。一是一些消费者对合同不够重视,合同过于简约,甚至不签订合同,以口头协商为准,或者只有定金收据,当发生消费纠纷,回头再看合同时,才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合同重要事项预设陷阱,出现问题难以查找依据。对产品的规格、型号、颜色、花纹、材料等没有明确约定,出现消费纠纷时双方说辞不一,无法追究事实。甚至还存在一些商家对自身责任避重,以“最终解释权为商家所有”的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对个性施工需求,没有明确责任划分。一些定制家具受房屋本身空间等条件限制,不能按照国家标准施工,商家对此未经消费者同意,不明确责任划分,擅自施工造成纠纷,人为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如消费者陈女士定制了
一套卧室衣柜,由于房屋空间本身问题,商家定制安装的衣柜的深度过浅,不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发现问题后,要求商家承担责任,商家以消费者在全屋设计合同图纸签字为由拒绝,消委会介入调解后认为,商家该理由并不能作为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依据,且提供不出是由消费者要求施工的依据,理应承担相应责任。四是商场订购家具,合同存在私下签订行为。根据《消法》规定消费者有自由选择权,但在一些商场已经明确告知消费者,购物应统一在商场付费签单,才能售后受保护时,消费者如果执意避开商场,与入驻商场的商户私下签订合同,一旦出现消费纠纷,商户故意拖延或者撤柜下落不明,消费者难以维权,即便找到商场因没有与其签订合同,商场也不愿承担责任。
二、产品问题多样,识别较为困难
定制家具行业产品丰富多样,各种材料,各种设计让人眼花缭乱,产品多样化带来的问题也是多样化。一是样品与实物的不符,市场上样品的质量往往更好,消费者看到样品感到心仪,但成品却与其差距过大,易出现换货、退款等消费纠纷。比如家具颜色差异,缺乏标准难以识别,商家对颜色的称谓五花八门,销售时与消费者说得头头是道,到货后却发现样品与图纸或者实物存在色差,即便差异不大,却与消费者预想的装修效果有出入。二是材料差异较大,不少消费者对其差别缺乏认识,只能凭产品外观和商家的推销进行
辨别。比如木质板材,就分为颗粒板、密度板、多层板、实木板等多种类型,彼此之间的价格不同,且每种类型细化又不一样,消费者难以区分差别,有时候会出现选购后又对实物不满意情况,甚至一些商家借此以次充好,偷梁换柱,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迟迟不到货情况时有发生,耽误消费者家装进度。由于定制家具生产周期长,个性化需求多,厂家存货有限,处于“产能被订单拖着走”的局面,一段时间激增的订单让一些品牌的产能跟不上销量,难免造成送货延迟的情况。同时,定制家具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也需要做好保护,包装随意、物流不佳、搬运过程不当,就容易让产品在运输搬运中造成破损,也让消费者不满意要求换货。四是材料的环保问题,维权检测存在困难。目前定制家具行业的甲醛标准,采用的是单一板材甲醛释放量作为标准,而密闭空间内甲醛本身是会累积叠加,单一板材的甲醛释放量,并不等于实际空间中的甲醛含量,特别是家装中会释放甲醛的,除了定制家具,还涉及油漆、涂料和胶水等其他材料,因此不能简单的用室内空气检测法去指向某件家具甲醛超标,检测存在实际的困难,且鉴定费用过高,消费者难以承受维权成本。
三、施工缺乏经验,推诿阻碍维权
在定制家具中,施工安装问题也困扰消费者。一是安装工人责任心不强,前后施工衔接出现问题,不提前告知消费
者。例如消费者周先生投诉,安装的木地板高低不平以及踢脚线与墙面缝隙过大,找到商家解决,商家解释是因为装修时候地面和墙面本身不平造成,而在安装时,商家施工发现问题并没有告知消费者,要消费者找装修公司处理,导致消费者周旋在二个商家之间,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二是商家缺乏经验,工作马虎大意,测量尺寸出现问题,在安装后难以更改,发生消费纠纷。例如消费者何先生定制的整体衣柜,在安装后发现衣柜二个滑门之间间隙过大,最终查明是由于商家之前测量出现问题,通过调解,商家承诺为消费者做加厚处理,并给消费者一定的补偿,但是衣柜始终和消费者预想的有所差别。三是忽视与其他装修产品搭配,达不到消费者装修效果。一些家具定制商家只专注于自己的定制产品,不顾及与房屋整体规格及外形的配对,呈现的整体效果差强人意,例如消费者刘女士投诉其定制的整体橱柜,明明事先告知了商家集成灶、冰箱的尺寸,要求商家对照进行设计安装,但施工完成后,放置的集成灶与整体橱柜不在同一水平线,甚至冰箱根本无法安装。四是细节不够重视,配件猫腻较多。定制家具有多种配件,消费者选购或者检查时,往往只关注板材等这些大件的情况,而忽视了铰链、把手、螺丝、锁扣这些小件的材料、尺寸、厚度等问题,比如消费者王先生安装的定制衣柜,板材都没有问题,但使用不到半年发现柜子里面的不锈钢铰链大面积生锈,消费者于是投诉商家,
这也反映出一些商家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若消费者没有发现就降低成本用其他次件,得过且过。
四、支付存在风险,权益难以保障
定制家具金额一般较大,是消费者家装中较为重要的一笔开支,但在费用支付上,一些风险让消费者非常被动。一是定金认识不够,一些商家以活动优惠的方式预售定制家具,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在支付定金时,开具给消费者的收据定金却被“订金”、“诚意金”、“意向金”等代替,一旦无法按时供货,消费者无法以定金为由维护自身权益,还有的商家收取定金金额超过合同总价的20%,违反相关规定。二是首付款过高,公平交易地位不对等,大部分定制家具首付款一般在70%以上,甚至有的高达90%,在缺乏第三方监督情况下,发生消费纠纷后,由于资金已经在商家手中,消费者维权处于较为弱势被动地位,再加上一些商家故意提高维权门槛,拖延解决问题,更加深了消费者维权难度,影响家装进度。三是尾款到位后,售后不到位。定制家具一般在送货验收后,消费者再付清尾款,但一些问题往往要在使用中消费者才能发现,这时找到商家,完全凭借商家是否诚信解决问题,如遇上不诚信商家,消费者的问题会被商家以各种理推诿,制约消费者维权。四是预付款风险较高,缺乏相应担保。近年来,预付款向各个消费领域蔓延,定制家具由于其产品特殊性,同样也存在预付消费问题,消费者如果是选择
在商场等有担保的场所消费,还能得到一定保障,但如果是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与商家交易支付预付款,一旦商家经营不善或者恶意欺诈,就会出现关门歇业甚至卷款携逃的情况,让消费者维权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促进定制家具消费领域有序发展,避免消费纠纷的发生,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们建议:
一、加强合同规范,明确责任划分
一是加大消费维权宣传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工作联系,结合“3.15”系列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广大消费者普及定制家具合同的重要性,树立合同签订的重视意识,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二是规范定制家具合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区域内从事定制家具经营的商家,统一制定合同范本,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好合同备案,合同内容应当尽量详细,公平公正,对消费者反映较为强烈的颜色、型号、尺寸等进行清晰解读。三是合同责任做好明确,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严格按照相应国家标准做好设计、制造和安装,对因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或房屋实际情况限制,不能按照标准施工的部分,要在合同中向消费者解释清楚,做好单独确认登记,让消费者明白自身责任。四是引导商场加强对商户的合同管理。对在商场选购定制家具的消费者,商场作为场地租赁方和管理者,要严格落实合同管理制度,以告知等方式将合同重要性传达到消
费者,让消费者明白避开商场与商户签订合同可能存在的风险,尽可能杜绝私下签订合同情况的发生。
二、强化行业监督,引导规范经营
一是加强对定制家具行业的管理。要严把门槛准入,在日常巡查中着重核查产品的检验报告和进销货台账,认真审核广告宣传,对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行为进行严格查处,对无照经营的要加大打击力度,进一步构建良好的市场秩序。二是统一定制家具行业相关材料的称谓。深化与检验机构、行业专家学者的工作联系,从专业的角度,尽量统一各种材料的称呼,化繁为简做好产品的性能介绍,让消费者能够更为直观认识各种材料的差别,对照自身家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不被经营户宣传所误导。三是合理规划生产周期,安全进行运输。特别是对一些消费者对产品有个性需求的,更要预算到周期延长,在签订合同时商家应该明确到货时间,并对延迟情况进行违约担责,在运输中购买保险,转嫁运输造成损害的风险,并补偿消费者因运输问题造成的延期损失。四是呼吁将环保认证纳入产品交付清单。定制家具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的同时,对消费者反映较大的甲醛问题,可以考虑将产品的甲醛含量环保认证制成告知书,在送货时连同发票、说明书、三包卡等一起提供给消费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免费为消费者提供甲醛检测,打消消费者对产品环保问题的顾虑。
三、增强企业自律,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商家要重视消费维权工作。以诚信自律的经营理念为准则,切实开展相关维权学习,从内部抓好产品和服务的经营制度,积极落实“首位责任制”和“先行赔付”制度,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自身健康发展。二是抓好员工业务能力培训。定制家具因涉及多个方面,员工需要掌握的业务知识也相对较多,商家在加强对员工个人能力培训的同时,更要增加员工的责任心,认真做好一线服务,及时向消费者反映问题,避免一些不必要纠纷出现。三是做好定制家具与整体家装的施工对接。对一些涉及房屋改动的环节严格按照《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要求进行施工,在设计和安装之前,要及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对后置搭配的家电,预留位置尺寸要消费者进行确认,满足消费者的定制需要。四是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在定制家具安装中,更应当确保不容易看到或者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看似不重要的五金件品牌、数量和规格要与消费者核实,死角位置也要严丝合缝,一并纳入验货中,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产品的内外施工效果。
四、推动支付安全,打消消费顾虑
一是定金法则要落实到位。定金对交易双方都有权利约束,特别是在较大金额定制家具中,消费者支付的定金不少,既代表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纳入了消费者家装时间的整
体规划,商家在收取定金时应当慎重,并做好解释,不得以“诚意金”等方式代替定金误导消费者,逃避自身定金违约责任。二是费用结算方式应合理。无论是施工前,还是施工中,商家应当在合同(以及补充协议)中明确定制家具所采用的费用收取方式和金额,并向消费者做好解释和说明,对于可能影响产品最终价格,超额的施工面积、五金件使用情况等预算,也应事先告知,并设定最高超额比例。三是发挥尾款售后监督作用。尾款作为消费者支付费用中的最后一道“定心丸”,其金额不能过少,否则丧失了对经营者售后约束力。同时,一些定制家具瑕疵也需要在安装使用后才能发现,尾款支付限期也应当合理,要留足消费者体验时间。四是预付消费急需法律法规保障。大部分未在商场等有第三方担保处,选购定制家具的消费者,往往支付给商家的费用,即便不是全款,也是高比例的首付款,一旦商家资金困难甚至关门跑路,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建议及早出台“预付式消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效避免预付消费风险,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迫切需求。

更多推荐
消费者,定制,商家,家具,消费,问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