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发(作者:)

中国十大名校介绍。

中国十大名校介绍。

中国十大名校之一:清华大学

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

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

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

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

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

重要基地之一。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

学堂,成立于1911年,

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清芬挺秀,华夏增

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

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

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星海、书法家谢无量、欧阳中石、篆刻家乔大壮等一流艺术家。百度的创始人

李彦宏也是北京大学毕业。

中国十大名校之三: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

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

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

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

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

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

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

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

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

大百年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竺可桢老校长也因其历史贡献,成为了浙大校史上

最伟大的人,并确立“求是”校训和《浙江大学校

歌》。

知名校友李政道就毕业于浙江大学。1926年

11月25日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

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

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9年到1989

年的十年内,共派出了915位研究生,并得到美方

资助。1986年,他争取到意大利的经费,在中国科

李政道

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并担任主任。其后,成立了

在浙江大学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和在复旦大学的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

中国十大名校之四: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

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

工程、985工程,为“九

校联盟”成员,是一所综

合性研究型的全国重点

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

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

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

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

中山。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

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

兮”,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

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复旦师生谨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的校训,力行“刻苦、严谨、求

实、创新”的学风,发扬“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复旦

精神,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为实现中国

梦作出新贡献。

中国十大名校之五: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的

经济、金融中心上海,

教育部直属,具有理工

特色,涵盖理、工、医、

经、管、文、法等9

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

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之一,是“九校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著名

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工学、商学、

医学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影响

力。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

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

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钱

上海交通大

学森毕业于此。我国第三代国家

领导人江泽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中国十大名校之六: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于1958年,全国唯一由中国科学院直属管理的全国重点

大学,世界百强高校,海外创新人才基地之一,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

程”重点建

设院校,入

选“珠峰计

划”、“111

计划”、

“2011计

划”、是九

校联盟、中

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为中管副部级高校,由中国科学院、

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 。

中国科大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首任校长由郭沫若

兼任。该校有中国“科技英才的摇篮”之称,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声誉,俄罗斯

总理梅德韦杰夫曾称赞其为“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科大是所历史短、规模小的学校,1963年才有第一批本科毕业生,1967

年才有第一批硕士毕业生。到2005年,中国科大的毕业生共5万多人,是国内一

流大学中毕业生数最少的大学。

★同期毕业生中的中国两院院士数,中国科大共39名,名列全国高校第一。

★同期毕业生中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大奖得主,中国科大并列第一。

★ 同期毕业生中的“何梁何利奖”得主,中国科大第一。

★ 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中国科大5学子4度折桂,名列全国第一。

中国十大名校之七: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

的百年名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

1902年的三

江师范学

堂,于1950

年更名为南

京大学。在

一个多世纪

的办学历程

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

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南京大学知名校友有安芷生、马克、余光中等。

余光中(1928.10.21-2017.12.14),男,1928 年出生于

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

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

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

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

者"。现已出版诗集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

余光中

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离世,享年90岁。

中国十大名校之八: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

"西安交大",位于古都

西安,现任校长王树

国。西安交大是国家"

七五 "、"八五"首批重

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重

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

高校之一,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

点大学。是 九校联盟成员之一、"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卓

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2011计划"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

校。

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

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为交通

大学西安部分,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学。 知名校友有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

江泽民、蒋正华、韩启德等。

中国十大名校之九: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HIT),位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

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

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

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

工程、985工程,入选

“2011计划”,为“九

校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主要成员,设有研

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规格严

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

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建校至今,共为国家培养人才10万余人。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

的工程实践能力、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得到了

社会的高度评价。

在86年的历史长河中,哈工大曾以“工程师的摇篮”而著称,又以“理工科

大学师资的摇篮”而享誉全国。许多毕业生成为科学家和教育家,也有的成为社

会活动家。如中国台湾原行政院院长孙运璇先生和朝鲜政务院原总理、国家副主

席李钟玉先生都是哈工大30至40年代的毕业生。党和国家领导人叶选平、邹家

华、周铁农、李长春以及一批省部级干部、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教育家和

著名企业家都是哈工大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的毕业生。

中国十大名校之十: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

性研究型全国

重点大学,直

属于教育部,

由教育部与北

京市共建。学

校的前身是

1937年诞生于

抗日战争烽火

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

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

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

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学校办学宗旨为“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

从1950年至今,

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

学,中国人民大学均

位居其中。目前学校

是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重点

建设的大学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主


更多推荐

中国,大学,国家,全国,重点,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