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发(作者:)
美术史论永乐宫壁画的色彩观View on Color Reflected in the Murals in Yongle Palace◇
程桂琳 Cheng Guilin永乐宫壁画属于世界级文化遗产,绘制精美的墙面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画面色调沉着华贵、气势辉煌,其艺术手法,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会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历经七百余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初期就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三清殿四面墙上绘有二百九十余尊神像,高达2米以上,主要神像甚至高达3米以上,主题色调偏青绿,人物着色以青绿为主,间隔黑、白,点缀朱砂、朱磦、黄色等,衣冠宝盖,沥粉贴金,威严肃穆,充满神秘庄严的朝拜气氛。虽然壁画有众多的人物形象,但在视觉上,毫无杂乱堆积之感,玉皇、后土、帝君、文臣、武将、侍吏、真人、侍女、神兽等,各自井然有序,面部表情、服饰着色极为符合身份、地位。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目光深邃幽远胸怀天下,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安详淡泊,有的奋发怒目等等,人物之间左顾右盼、前后呼应、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统一中极富变化,众多的人物形象非但没有喧宾夺主,而且更为鲜明地衬托了主神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古代民间画师在人物造型上的高超造诣,对线条和色彩的把握可谓淋漓尽致,登峰造极。尤其是辉煌灿烂的色彩效果,是永乐宫壁画最耀眼的特点之一。在富丽华美的青绿色调下,有计划地分布以少量的红、紫、深褐等色,加强了画面的主次关系,以黑、白、金等色协调、间隔、点缀,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另外,使壁画斑斓至今的原因还有壁画颜料为天然石色,所以能经久不变,这也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说到永乐宫壁画的色彩,有必要关注中国画的色彩观。中国画,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等题材,都重“写意”,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致,中国画色彩的运用同样也是写意的,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及光线的制约,反映出的是画家对事物颜色的一种综合印象。与西方科学的、真实的色彩观在用色的理念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在“随类赋彩”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随“意”赋彩,中国画的色彩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高度浓缩的意象色彩。中国画家善于对丰富的客观色彩世界加以概括处理,这一过程,为主观的审美选择提供了很大的表现空间。另外,永乐宫壁画的色彩运用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因此,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运用有五色之说。这也是屏风和左侧的小架子上画着中国花鸟画,前景地面上有一把团扇,发端于路易十四时代 (1643—1715)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时代女士旁边的茶几上摆放着一套中国瓷器茶具,这些都是中国元素在(1715—1774)的建筑、室内装饰、园林、工艺品、服装、绘画等绘画作品中的体现。至于桌椅脚的“C”与“S”形造型、纤细的结构、方面的装饰风格,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一说精巧的如女性般柔美的腿部的细木工装饰和卷草纹图样是否也吸取源于中国的假山,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后指具有贝壳了中国元素,因图片不清晰,无从考证,暂不论述。纹样曲线的主题。四、服装色彩与图案洛可可的艺术特点是: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青花瓷在欧洲尤其受宠,布歇这幅著名的《浴后的狄安娜》是曲线纹饰蜿蜒反复,装饰效果纤细、柔媚、华丽繁琐;呈非对称法则,不是从青花中得到灵感,以蓝白色的衣料来衬托美丽的狄安娜?裸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色泽艳丽,给人轻松、舒适感;崇尚经露的狄安娜是不是具有瓷器般的光泽与质感?黄沙掩盖了历史的真过人工修饰的“自然”;绘画上致力于表现颇为琐细的宫廷生活的相,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我将青花瓷瓶的图片与这些绘画作品摆享乐、亲密的场景,有时也表现田园风光,以妩媚和矫揉造作为特征。放在一起时,惊奇地发现它们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华托作品中男女针对洛可可艺术的特点,通过色彩、图纹与画面技法、风格的主角所穿的“华托服”俨然是一件溜肩细腰小腹造型的青花瓷。分析,其艺术形式主要从中国的园林、瓷器、丝织品、家具等方面吸收了很多元素运用到各个方面,如瓷器、丝织品上的纹样、色彩、题材,园林艺术中的精巧、不对称、循自然等等。但是,洛可可绘画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并不是来源于中国画技法和写意性的研究,而更多的是在场景绘画中呈现出来中国工艺品方面的使用与借鉴。参考文献:[1]韩昌力.如飞如动——气化思想与书画艺术[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康熙团鹤纹瓶 布歇 浴后的狄安娜(局部) 明景德镇花卉龙纹瓶 华托作品局部2011.[2]温妮·海德米奈.巴洛克与洛可可[M].孙小金,译.桂林:广西师范这两幅《蓬帕杜夫人》服装上的纹样,显然是东方花卉的造型,大学出版社,2004.舒展、自然、不对称,图案也许是源于丝织品,此处我找到类似的[3]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青花纹样作比对,不可否认其浓郁的东方气息。[4]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5]亨利·柯蒂埃.18世纪法国视野里的中国[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6]华文图景.青花瓷收藏实用解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7]袁宝林.欧洲美术——从罗可可到浪漫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布歇 蓬帕杜夫人肖像(局部) 康熙梅瓶局部 布歇 蓬帕杜夫人肖像(局部) 乾隆球瓶局部(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项目名称:18世纪洛可可艺术中的中国元素,项目编号:201106LX347)程 平: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视觉艺术系讲师五、结语洛可可,Rococo art是指法国18世纪上半叶的艺术样式,50
北方美术·2012/2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Art History and Theories解析“六要论”对中国山水画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Six Requirements for Painting” to Chinese Mountains-and-Waters Painting◇
闫
勇 Yan Yong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山西沁水)人。唐末隐居太行山洪谷,关注的要点既不是物象的不朽,也不是似乎可信的叙事,而是某种称自号洪谷子。业儒,通经史,著有《笔法记》。是身体力行深入自然造为‘诗意’或许才最为近真的东西。中国艺术家今天仍作为山峰、树化对景写生的早期大家。如其《笔法记》中云:“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木或花朵的‘制作者’。他能把它们想象出来,因为他知道了关于它们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钲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的存在的秘密。但是他这样做是要记录并唤起一种心境,而这种心境③意境有浑厚沉酣之境,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关于宇宙本质的观念之中。”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意境有淡泊古雅之境,如吴湖帆的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意境有清雄奇崛之境,如石鲁的《华岳之雄》;意境有郁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云表奇峰》①茂华滋之境,如黄宾虹的《山水册页》。山水写生、创作中如何营造意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笔法记》的意义之一在于提出了“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美学命题。在此命题下主张山水写生、境,《笔法记》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创作要得山之“真”与得山之“境”才能赋造化以精神。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②④“气”通常被看作是万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意境正是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中国画物我相融、天人合一艺术精神的凸显,超物质以外的意境是中物生命的本源。万物得气而生,万物得气而动。山水写生中首先要体国艺术特有的审美观念。正如贡布里希所言:“它(中国艺术传统)所味到万物之气,能体会到万物的内在精神,画面气息如何从某种程度色彩的综合统一性观念,它是以黄色为中心,构成青、赤、白、黑为方位关系的色相环,并把这五色视为正色。这五色具有一定的精神内涵、象征意义与哲学价值,仁、义、礼、智、信分别以这五种颜色为代表,所以说,永乐宫壁画以这五种颜色为主,是受中国传统文化追求永恒的思想影响所致。近代绘画大师陈师曾说过:“中国画另有一种意思,另有一种寄托,不斤斤然刻舟求剑,自然天机流畅耳。”这也正是中国画色彩所追求的效果。一、阴阳之道的互补色对比互补色被中国道家哲学谓为阴阳,即阴阳协调充满生机的气象。阳无阴不生,阴无阳不长,阴阳平衡才能得以和合共生。黑与白、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互为补色。在绘画中,把这些对立的颜色放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把由它们所产生的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颜色放在一起,就会有一种阴阳谐调的视觉感受,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阴阳”之道正反映了“对立统一”的美学思想。永乐宫壁画主要以石青、石绿等类似色组合画面,出现最多的补色对比显而易见是朱砂、朱磦、土红或是赭石色。这一对美妙而和谐的对比色,在相互衬托下熠熠闪烁,明亮通透,既保证了画面色彩的秩序构成与节奏处理,又显露出鲜明而和谐的色彩美。红与绿这一对阴阳对比互补色尤其在玉皇、后土、帝君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星宫天皇大帝、玉皇、后土、木公、金母等无一不是以大面积红绿颜色来塑造形象的内涵,如此的处理彰显了道家文化的“阴阳同一、滋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二、以简为美的价值标准永乐宫壁画外表给人的感觉辉煌绚丽,耀眼夺目,其实,在用色上它遵循的是“以简为美、以少胜多”的色彩归纳原理。这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简朴、无为,最后才能无为而为的最高境界。所谓以简为美,就是限制色彩的种类,用色彩的反复、交错、分割、呼应等构成形式,营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色彩种类越少,色调感就越强,在装饰性色彩构成中,“丰富感”并不完全取决于色彩种类的多少,而是主要来源于“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冷暖、明暗、鲜灰的变化及色彩间的和谐对比。整个三清殿的壁画以五原色为基本,通过降低或提高颜色的明度和纯度来进行相互衬托和对比,使画面在色相并不复杂的情况下显示出斑斓的色彩效果,这就是道家思想无为而为的终极目标。三、色彩与不同形象结合产生的独到之美《朝元图》中的玉皇、后土、帝君、文官、武官、玉女等,形象众多,各自的服饰与面部色彩无一雷同。主神的面部色彩以朱砂为主,慈眉善目,给人以健康、圆满、吉祥、神圣的视觉与心理感受。文官面部色彩淡雅,衣服多为淡蓝、淡青,显示了理智、智慧、平和、冷静的心态,蓝衣太乙服饰大面积蓝色,给人以温和、凝重、矛盾同时又富于智慧的复杂感受。武官面部着色重,多为红赭色、黑赭色,代表了正义等性格特征。尤以雷公鲜明,赤红面目,再施以赭红色,给人以老成、公正、庄严、赤胆忠心、英勇的印象,代表了惩恶扬善,同时也给人以恐怖之感。北斗七星服饰用了大面积的黑色,也就是玄色,这就是道家对有着神秘力量的神赋予的最高色彩。多位玉女的面部色彩隐约可看到白里透红的皮肤感,使玉女的形象温雅、美丽。水星也是以玉女的形象出现的,她是整幅画中最清秀的女性形象,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面部白皙,微微发蓝,天空、海水的寓意显而易见,衣服以各种不同明度的石绿为主,红色飘带、发饰采用沥粉描金,既显示了冷静和力量,又显示了柔美和端庄,整体形象清淡、高雅、守静、平和,表达了道家哲学“致虚极、守静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四、风蚀剥落后的色彩更显神秘莫测永乐宫三个殿的壁画,由于久经风霜,多处颜色脱落变色,这更显出岁月的沧桑神秘感,也可以说永乐宫壁画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历史岁月共同的杰作。脱落的色彩有几种情况,一是颜色随时间的流逝自然褪色(褪色之后的色彩更显内敛、成熟),二是一些地方漏雨冲刷形成的色彩变化(雨后的色彩更显坚韧、顽强),三是墙皮脱落使颜色空缺(空缺的颜色更能使人产生联想与想象),残缺美也造成了艺术作品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总之,风蚀剥落后的颜色愈发有一种深沉的、沧桑的、丰富的、饱满的、神秘的文化积淀和久经风霜的成熟大气之美。永乐宫壁画斑驳陆离的色彩效果神秘莫测,它让我们感悟宇宙,感悟人生,它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远远不是文字能阐释清楚的,我仅仅作为一个永乐宫壁画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对壁画的色彩写出了一些认识,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仰望,期待专家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杨晓晖.上下五千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金维诺.永乐宫壁画全集[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3]金维诺.中国殿堂壁画全集[M].北京:程桂琳:山西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副教授NORTHERN ART·2012/2 5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更多推荐
色彩,中国,壁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