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尹淦庭)

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是什么?

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是什么?

关于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民间生活与习俗用花;二是佛教供花。

(1)民间生活与习俗用花

花草树木是人类在大自然中最早接触到的审美对象,特别是进入农耕时代以后,人类不仅将其作为食用、药用的来源,而且将其作为与神灵沟通的祭祀品和人们传递情感、美化环境的工具(媒介)。

如古代西方人在祭典时常用橄榄枝和月桂枝制成花环作为膜拜的礼物,或戴在头上、脖子上作为护身符,或挂在门上除魔避邪。古埃及将印度蓝睡莲和齿叶作为幸福、神圣的象征,用来祭祀、司育女神,并将其插在花瓶中或碗中装饰餐桌或作为礼品。古希腊人也常将橄榄枝等植物插在落地大花瓶中,作为新房的装饰品,用花环作为情侣互赠的礼物,或用以欢迎胜利归来的将士。

东方人自古就有以花祭祖、除魔避邪、借花传情、装扮仪容等习俗。早在反映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诗经》、《楚辞》等古籍中,就记载有关于手花、头花、佩花、花束、花环、花屋、花车等各种礼仪插花的应用。

《诗经•郑风•漆消》记载“……维士与女,伊其将谑

(互相调笑),赠之以勺药(芍药花)。”是描写古代未婚男女青年手持鲜花香草到河边祭祀、嬉戏,双方相爱别离时互赠

芍药花的爱情歌谣。屈原的《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记述,说明当时已有采摘香花佩戴在身上的习俗。《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描述有湘夫人用芬芳的花草装饰房屋的屋栋、门楣和门庭,以花屋期盼心上人的到来的内容。《九歌•礼魂》中"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是指祭神典礼后击鼓,女郎手持花束载歌载舞送神的情景。由此可见,民间生活和习俗是插花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2)佛前供花

供花是用鲜花供奉于佛前的一种供养法式,原始的供花有三种形式,即散花、皿花与瓶供。佛教自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兴起后,传遍亚洲各国并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也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教。佛教在广泛传播的同时,供花形式也被传入到世界各地,在与当地的习俗相融合后,被人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最终演变为一种艺术门类,这在许多国家的相关文献中均有记载。因此,也可以说插花艺术源于佛前供花或是在其催生下形成发展起来的。

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是什么?

更多推荐

作为,插花,艺术,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