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发(作者:苏三懋)

研学旅行服务人员的仪表礼仪--饰品礼仪

饰品礼仪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是:饰品礼仪。

礼仪大师们常说一句话:“细节是魔鬼。”这句话是说,越是细微的地方,越需要格外的注意。看一个人有没有品位,从他穿衣打扮上就能看出来,而外表的魔鬼,就隐藏在配饰里。想要从细节之处彰显美感,饰品搭配是非常必要的。面对琳琅满目的饰物,如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配饰包括领带、丝巾、围巾、帽子、手套、腰带、鞋袜、包、首饰等,而首饰包括发卡、耳环、项链、胸针、领针、手镯、戒指、脚链等。我们这里所说的饰品是指人们在着装的同时所佩戴的装饰性物品,它对人的穿衣打扮起着辅助、烘托和美化作用。如何选戴和搭配饰品,已成为礼仪中的一堂大课。

首先我们来学习饰品的佩戴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是符合身份。研学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主要是服务于学生,即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尽心竭力地为其提供优质的研学旅行服务,尽量少佩戴或不佩戴饰品。但在研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研学旅行课程内容佩戴相关的饰品,如,在“国学礼仪”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中,指导师可搭配汉服佩戴冠冕、玉佩等,万万不可佩戴手表等与时代不协调的无用饰品。

二是以少为佳。研学服务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佩戴饰品时,佩戴的饰品一般不宜过多,以少为佳。

三是区分品种。饰品种类繁多,研学服务人员除允许佩戴一些与

研学旅行课程相关的饰品外,不宜佩戴前卫张扬的饰品,如脚链、鼻环、指甲环、脚戒指等。

四是佩戴有方。研学服务人员在佩戴饰品时,需掌握一些基本的佩戴技巧,通过适宜的方式和方法,来突出研学旅行课程或自己的优点,让学生对研学旅行课程更加有代入感。

五是习俗规则。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佩戴首饰的习惯做法多有不同。作为研学服务人员要对此要多了解多尊重。

六是注意场合。研学服务人员在从事劳动、户外拓展等主题研学活动时不宜佩戴首饰,出席社交场合可以佩戴符合身份和场合的饰品,如果是商务场合,饰品要以简洁为佳。

总之,饰物佩戴要考虑人、环境、 心情、服饰风格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力求整体搭配协调。遵守以少为佳、同质同色、符合身份等原则。

在学习了饰品的佩戴原则之后,我们来学习饰品的佩戴方法。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戒指、项链、耳饰、手镯和手链的佩戴。

(1)戒指又叫指环,它佩戴于手指之上,男女老少皆宜。戴戒指时,一般讲究戴在左手之上,而且最好仅戴一枚。如果想多戴,至多可戴两枚。戴两枚戒指时,可在一只手上戴在两个相邻的手指上,也可以戴在两只手对应的手指上。拇指通常不戴戒指,一个指头上不应戴多枚戒指。

(2)项链,是戴于颈部的环形首饰。男女均可使用,但男士所戴的项链一般不应外露。通常,所戴的项链应不多于一条,但可将一

条长项链折成数圈佩戴。项链的粗细,应与脖子的粗细成正比。从长度上区分,项链可分为4种。短项链约长40cm,适合搭配低领上装;中长项链约长50cm,可广泛使用;长项链约长60cm, 适合女士适用于社交场合;特长项链约长70cm以上,适合女士用于隆重的社交场合佩戴。

(3)耳饰俗称耳环,分为耳环、耳链、耳钉、耳坠等。耳环的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以及各种异形。耳饰讲究成对使用。作为研学指导师,应遵循教师的仪表风范,女士少带耳饰,男士不戴耳饰。选择耳环主要应当考虑自己的脸型、头型、发式、服饰等方面。例如,长脸型,特别是下颌较尖的脸型应佩戴面积较大的扣式耳环,以便使脸部显得圆润丰满。而脸型较宽的方脸型,宜选择佩戴面积较小的耳环。服饰色彩比较艳丽,耳环的色彩也应艳丽,同时,要考虑两者间色彩的适当对比。

(4)手镯和手链都是佩戴自手腕上的环状和链状饰物。戴手镯一般是女士的专利,突出的是手腕和手臂的美。戴一只手镯通常戴在左手,两只手镯可一只手戴一只,也可都戴在左手上,一般不在一只手上戴3 只以上的手镯。手链普遍情况下,只在左手上戴一条手链。手链和手镯不应与手表同戴于一只手上。

饰品在个人形象设计可谓有“画龙点睛”作用。它不但能增添一个人的魅力,而且还可以通过服饰配件的造型、色彩提高其档次,增添仪容光彩,凸显出一个人的品味和审美价值,但是前提必需遵从整体形象设计的主要原则,要与色彩、造型以及风格和谐统一。

好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下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1、饰品佩戴原则;

2、饰品佩戴方法;

最后,请思考一个问题:

请你谈谈在孔府研学旅行课程中适合佩戴哪些饰品?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研学旅行服务人员的仪表礼仪--饰品礼仪

更多推荐

佩戴,饰品,研学,服务,耳环,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