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滕宗谅)
第八章 箱形基础
一、概述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基础顶板和基础纵横向隔墙构成的形如箱子的基础结构。由于整体性好,结构刚度大,箱形基础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有显著的调整和减小作用,所以适用于天然地基上作为高层或重型建筑物的基础,形成的室内空间可以作为人防、地下储藏库或地下服务性用房。
箱形基础在我国高层建筑基础选形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具有以下的优点:
1.箱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埋设深度,受到周围土的约束,又与上部结构形成刚度很大的整体,对抗震十分有利。从唐山地震后震害调查表明,凡具有箱形基础的建筑,震害较轻、发生破坏和倒塌现象较少。
2.箱形基础施工时,需要挖掉相当深的一部分土方,使基底以下土卸荷,当再施工基础和上部结构时,箱基空间大,基底实际附加压力减小,从而可有效地降低沉降。箱形基础体积虽然大,但内部有相当大的空间,基础本身自重减少,可以获得增加建筑层数的效果。
我国重要建筑物采用箱形基础始自1953年修建北京展览馆,基础承受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上又安装3.45m高的铁塔。广泛采用箱形基础是从1973年新北京饭店开始,以后逐年增加,提高了经济效益。我国为发展箱形基础编制了《高层建筑箱形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为箱形基础地质勘探、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箱形基础的不足之处在于施工程序较为复杂,需开挖深基坑,在深坑中工作,同时现浇混凝土量较大,支模、拆模费时,不利于机械化施工。因此在作初步设计时,应在作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比较后,再确定是否选择箱形基础。
二、箱形基础的主要构造要求
1.为保证箱形基础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其高度宜大于箱基长度的1/18。一般可取高度的1/15(建筑物的高度是指室外地坪至屋面檐口的高度),且不应小于3m。也可将多层地下室设计成箱形基础。
2.箱形基础的平面形状及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布置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来确定。
基础埋深d要一致。
4.箱形基础外墙应沿建筑物四周布置,内墙应沿上部结构柱网或剪力墙位置纵横均匀布置。箱形基础的长度,应按每平方米箱形基础总面积乘以0.4m,墙底水平截面积不宜小于基础面积的1/10,其中纵墙配置量不宜小于基底面积的1/18(在计算墙体长度或水平截面时不扣除洞口部分,计算基础底面积时不包括基底悬挑部分),但由于使用要求或其他原因,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此时箱形基础墙体应均匀布置且墙体、底板、顶板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第246页
3.高层建筑在同一个单元内,不能既采用箱形基础,又采用其他类型的基础。箱形基础在同一个单元内,
5.箱形基础底板、顶板及墙体的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整体刚度、施工条件及防水要求确定。底板厚度不应小于300mm,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顶板厚度不应小于150mm,
箱形基础底板及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选用过高,一般以C20或(325为宜。当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25,配筋率不大干0.8%时,底板厚度可按表8—1选用。选用时,板厚不宜过大,同时应核算受冲切及受剪强度。底板内力可按塑性方法计算。
6.箱形基础墙上的洞口宜设置在柱间居中部位或两相邻横隔墙间的中部,见图8—1。洞边至柱中或隔墙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1.2m。开口系数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隔墙面积等于基础全高乘以柱距或横隔墙距。
7.箱形基础内外墙交接处做法,当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但层数较少、荷载较轻时,内外墙可以采用直交而不需设八字角,见图8·2。当上部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层数较多的框架结构,柱荷载又较大时,柱边宜设八字角,见图8—3。八字角尺寸根据墙厚,柱截面与轴线关系及施工允许误差确定。墙边与柱边或杜角与八字角之间的趴离一般为30mm~50mm,并应验算柱墙交接处墙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当不满足时,应增加箱形基础墙体的受压面积或采取其他措施。

更多推荐
基础,箱形,施工,底板,结构,小于,墙体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