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间榻榻米装修效果图-田园风格装修特点

展厅设计方案汇报
2023年4月8日发(作者:床单多久洗一次比较好)

XX规划展示馆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一、概念的提出

XX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便享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

名。而本项目中规划展示馆和博物馆坐落于XX市城东新区商务文化中心

中央公园南侧的共同地块。古城与新区东西并立,博物馆与规划展示馆比

邻而居,如此的安排,彰显了XX市在对待继承历史和城市发展问题上的

独特思路,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博物馆无疑是过往岁月的见证,承载了XX两千多年的璀璨文明;而城

市规划展示馆则对应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展望着XX的美好明天。历史

与未来之间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对话和连结呢?我们认为,

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轮回,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只是相对的概念,历史和

未来之间的关系就像DNA双链结构中的两个紧紧围绕在一起的链条一样密

不可分。

二、总平面设计

通过对基地的平面研究可确定场地的使用划分,主要的入广场布置在

基地东侧

向北向东分别面向商务文化中心的中央公园和礼仪主轴,远离交通繁

忙的三环路,为博物馆和规划展示馆提供一个宁静舒适的入空间。

基地车行出入分设于新三大路和新四路之上,南西北三侧内部道路围

绕主体建筑与入广场相接。南北两侧分别为博物馆和规划展示馆的馆藏后

勤入。西侧设地面临时停车位24个,入广场南侧设旅游大巴停车位5个,

地下室设置共用的地下停车库总共设置118个停车位,车库出入均设于主

体建筑北侧。

三、设计体系

院落布局

考虑到本项目同政务文化中心隔中央公园相望,我们将博物馆和规划

展示馆的建筑高度控制在24m以内,在体量上保证了政务文化中心作为商

务文化中心区域主体建筑的核心、地位。在建筑形体的选择上,我们也充

分考虑了商务区内其他新建建筑,尤其是商务文化中心、的建筑风格,确

定了方正的院落布局模式:建筑围绕一片圆形的荷塘展开,荷塘内种植芜

草,并安置XX的市标鸠鸟雕像,荷塘-芜草一鸠鸟象征着XX历史的源起,

又暗合了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营造理念。从地下穿越三环路的人行通

道由荷塘下方进入中心庭院,自西侧老城而来的参观者拾级而上,面前豁

然开朗,一池古朴静谧的荷花映入眼帘,耳畔又响起阵阵鸠鸟的鸣叫,这

是何等的古意盎然啊。

两条缠绕的参观流线

为了充分的表达我们对历史和未来的哲学思考,我们将博物馆和规划

展示馆的流线塑造成DNA双链结构中的一对螺旋线,彼此相互缠绕,

密不可分,以表达历史和未来不可分割和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

博物馆参观者经由公共入大厅南侧的垂直交通节点进入博物馆。参观者首

先从-4.5米标高的现代名人字画展厅和捐献文物展厅开始这段XX历史之旅,

然后逐级而上,依次经过0米和4.5米标高的通史展厅,7.5米标高的近代史

展厅和临时展厅,9米标高的米市展厅,12米标高的铁画展厅,13.5米标高

的民俗展厅,进入最后18米标高的特展厅,特展厅可以自上而下的俯瞰规划

展示馆的城市总体模型,参观者最终通过入大厅南侧垂直交通节点回到入大厅。

规划展示馆参观者经由公共入大厅北侧的垂直交通节点进入规划展示馆。

参观者首先通过电梯到达最高层18米标高的城市历史展厅开始这段XX未来之

旅,然后逐级而下,依次经过16.5米标高和13.5米标高的规划成果展厅,

12米标高的总体模型展厅,9米标高的建设成就展厅,6米标高的县区展厅,

进入最后4.5米标高的规划公示展厅在这段旅程的最后,我们特意为参观者设

计了一段完全向中心、庭院打开的展廊,荷塘-芜草-鸠鸟一览无余。参观者最

终通过入大厅北侧垂直交通节点回到入大厅。

历史之旅以XX的未来城市远景作为最后的高潮,而未来之旅则以象征XX

历史源起的荷塘作为最后的点睛之笔,渲染了参观过程的戏剧性,也隐喻了历

史和未来的辩证关系。

博物馆流线自下而上,规划展示馆流线自上而下,两者头尾相接,如果采

取联票的方式,只要在18米标高的博物馆特展厅和规划展示馆城市历史展厅

之间加设一处检票,就很容易的实现了两馆的流线对接。持联票的参观者可以

在参观博物馆完毕后,直接通过联票检票进入规划展示厅继续参观。

由于博物馆和规划展示馆隔层错落设置,我们可以通过中庭、观光电梯、

玻璃隔断等建筑手法的运用,同时实现博物馆、规划展示馆流线上的相互独立

和视线上的相互渗透和穿插,构建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分可合的二馆合一。

两种对比的建筑气质

正因为博物馆和规划展示馆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不同,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建

筑形态也是不同的。博物馆往往传递出传统、厚重、内向、封闭、幽暗的建筑

风貌和空间特征,而规划展示馆则往往截然相反的表达出现代、轻盈、外向、

开放、明快的建筑气质。两者的强烈对比所带来的强大视觉冲击力正是我们表

现历史与未来辩证关系所迫切需要的。

为了突出博物馆和规划展示馆的差异性,强化视觉冲突,我们在一栋建筑

里创造性的融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气质。

所有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外侧均以实体墙面为主,而内侧则覆以通透的玻璃,

既使得博物馆对外呈现出方正、厚重、传统的外形特征,又保证了博物馆展厅

内所需要的特定光学环境,同时也使

得象征XX历史源起的中心庭院始终贯穿于整个参观过程之中。

而与之相反,所有的规划展示馆展示空间外侧均为自由曲线的落地通

高玻璃,内侧则是实体墙面,既使得规划展示馆对外呈现出自由轻盈现代

的外形特征,又保证了展示空间的宽敞和明亮,同时参观者也可以走出展

厅,通过大量设置的室外观景平台,眺望中央公园、政务文化中心,乃至

整个城东新区商务文化中心的城市景观,这番景象恰恰也正是规划展示的

重要组成部分。

辅助功能的共享最大化

因为是二馆合一,我们特别注重两馆之间的共享功能的设计。我们将

首层的大部分空间用于共享功能的设置,餐厅、茶室、咖啡厅、报告厅、

多功能厅等共享功能均设置在入大厅周围,便于共同使用和日常管理。博

物馆和规划展示馆的内部办公部分分设于首层的南北两翼,通过垂直交通

可以与设于地下室的各自展品收藏区和车库十分便捷的联系起来。

建筑表皮与建筑色彩

为了表现XX自古便十分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尤其是冠绝中华

的铁画艺术,我们在主体展示空间的外墙面及屋面上采用了深灰色金属外

墙材料。而在首层及二层的共享功能及内部办公功能区域则设计了白墙面,

加之内外立面上大量的深色玻璃材质,构成了黑-白-灰的典型徽派建筑色

彩层次。

利用金属材料良好的可塑性,我们在金属外墙上设计了大量镂空图案

作为实墙面的采光和装饰。在镂空图案的选择上我们选取了各种可以代表

XX特有文化艺术特征的图案,如三雕艺术、铁画艺术、XX浆染、萧从云

山水画等。我们甚至建议可以发动全体XX市民,举办最能代表XX历史文

化的图案征集活动,由市民来决定哪些图案可以镂刻于博物馆的外墙之上,

作为XX的文化象征,成为博物馆一批特殊的永久展品。

在我们的精心打造下,我们有理由相信,XX市规划展示馆博物馆将以其

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形态,展示于世人之前,成为城东新区商务文化中心又

一道崭新的风景线。

更多推荐

展厅设计方案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