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网房产-美的电暖气的价格

2023年4月24日发(作者:橱柜排名前十的品牌有哪些)
山南边防支队指挥中心建设
技
术
方
案
冠林电子有限公司
2011-5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7
第二章 需求分析 .............................................................................................. 7
第三章 总体设计 .............................................................................................. 8
3.1 指挥中心平面布局图 ............................................................................ 8
3.2 系统示意图 .......................................................................................... 8
第四章 方案设计 .............................................................................................. 9
4.1 机房工程 .............................................................................................. 9
4.1.1 系统概况 ...................................................................................... 9
4.1.2 需求分析 ...................................................................................... 9
4.1.3 设计依据 .................................................................................... 10
4.1.4 机房装饰工程 ............................................................................. 12
4.1.4.1 平面布局和功能的划分 ...................................................... 12
4.1.4.2 施工工艺及材料选择 .......................................................... 13
4.1.5 供配电系统 ................................................................................ 15
4.1.5.1 设计范围 ............................................................................ 15
4.1.5.2 配电柜系统 ....................................................................... 15
4.1.6 照明系统 .................................................................................... 16
4.1.7 防雷系统 .................................................................................... 16
4.1.7.1 概述 ................................................................................... 16
4.1.7.2 设计说明 ............................................................................ 17
4.1.8 接地系统 .................................................................................... 18
4.1.8.1 接地种类 ............................................................................ 18
4.1.8.2 各种接地间关系 ................................................................. 19
4.1.8.3 设计说明 ............................................................................ 20
4.1.8.4 地网改造 ............................................................................ 20
4.1.9 UPS电源系统 ............................................................................. 20
4.1.9.1 需求分析 ............................................................................ 21
4.1.9.2设计说明 ............................................................................. 21
4.1.10 空调系统 .................................................................................. 27
4.1.11 机柜及操作台 ........................................................................... 28
4.1.12 监控系统 .................................................................................. 28
4.1.12.1 需求分析 .......................................................................... 28
4.1.12.2 前端设计 .......................................................................... 28
4.1.12.3 传输设计 .......................................................................... 29
4.1.12.4 后台设计 .......................................................................... 29
4.1.12.5 系统配置说明................................................................... 29
4.1.13 门禁系统 .................................................................................. 31
4.1.13.1 需求分析 .......................................................................... 31
4.1.13.2 系统结构 .......................................................................... 32
4.1.13.3 前端设计 .......................................................................... 32
4.1.13.4 传输设计 .......................................................................... 33
4.1.13.5 管理设计 .......................................................................... 33
4.1.13.6 系统配置说明................................................................... 36
4.1.14 消防系统 .................................................................................. 45
4.1.14.1 需求分析 .......................................................................... 45
4.1.14.2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 45
4.1.12.3 气体灭火系统................................................................... 47
4.2 显示系统 ............................................................................................ 49
4.2.1 DLP显示系统 ............................................................................. 49
4.2.1.1 需求分析 ............................................................................ 49
4.2.1.2 设计说明 ............................................................................ 50
4.2.1.3 系统配置说明..................................................................... 52
4.2.2 LED显示系统 ............................................................................. 61
4.2.2.1 需求分析 ............................................................................ 61
4.2.2.2设计说明 ............................................................................. 61
4.2.3 桌面显示系统 ............................................................................. 63
4.2.3.1 概述 ................................................................................... 63
4.2.3.2 需求分析 ............................................................................ 63
4.2.3.2 设计说明 ............................................................................ 63
4.3 视频系统 ............................................................................................ 64
4.3.1 需求分析 .................................................................................... 64
4.3.2 视频监控系统 ............................................................................. 65
4.3.2.1 设计标准 ............................................................................ 65
4.3.2.2 设计原则 ............................................................................ 66
4.3.2.3 前端设计 ............................................................................ 67
4.3.2.4 传输设计 ............................................................................ 67
4.3.2.5监控平台设计 ..................................................................... 67
4.3.3 视频会议系统 ............................................................................. 75
4.3.3.1 概述 ................................................................................... 75
4.3.3.2 设计原则 ............................................................................ 75
4.3.3.3 系统网络结构..................................................................... 78
4.3.3.4 系统特点 ............................................................................ 79
4.3.3.5 业务流程 ............................................................................ 80
4.3.3.6 会议功能 ............................................................................ 81
4.3.3.7 系统配置说明..................................................................... 81
4.3.4 信号切换系统 ............................................................................. 93
4.3.4.1 概述 ................................................................................... 93
4.3.4.2 信号切换系统功能 ............................................................. 93
4.3.4.3 配置说明 ............................................................................ 94
4.3.5 数字直播系统 ............................................................................. 96
4.3.5.1 概述 ................................................................................... 96
4.3.5.2 需求分析 ............................................................................ 97
4.3.5.3 系统组成 ............................................................................ 97
4.3.5.4 系统结构 ............................................................................ 99
4.3.5.5 功能说明 ............................................................................ 99
4.3.5.6 系统配置说明................................................................... 101
4.4 音频系统 .......................................................................................... 109
4.4.1 需求分析 .................................................................................. 109
4.4.2 音响扩声系统 ........................................................................... 109
4.4.2.1 系统示意图 ...................................................................... 110
4.4.2.2 设计说明 .......................................................................... 110
4.4.2.3 配置说明 .......................................................................... 111
4.4.3 智能会议系统 ........................................................................... 112
4.4.3.1 概述 ................................................................................. 112
4.4.3.2 智能会议功能................................................................... 112
4.4.3.3 设计说明 .......................................................................... 114
4.4.3.4 配置说明 .......................................................................... 115
4.5 集中控制系统 ................................................................................... 117
4.5.1 系统概述 .................................................................................. 117
4.5.2 需求分析 .................................................................................. 117
4.5.3 总体设计 .................................................................................. 117
4.5.4 设计说明 .................................................................................. 118
4.5.4.1 控制系统的应用 ............................................................... 118
4.5.4.2 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 ........................................................ 120
4.5.4.3 控制分析 .......................................................................... 121
4.5.5 配置说明 .................................................................................. 122
4.6 可视指挥调度系统 ............................................................................ 126
4.6.1 引言 ......................................................................................... 126
4.6.2 系统概述 .................................................................................. 126
4.6.3 系统组成 .................................................................................. 127
4.6.4 设计说明 .................................................................................. 128
4.6.4.1 设计依据 .......................................................................... 128
4.6.4.2 组网拓扑图 ...................................................................... 128
4.6.4.2 组网说明 .......................................................................... 128
4.6.4.3 系统功能 .......................................................................... 129
4.6.4.3 系统特点 .......................................................................... 130
4.7 电子触控沙盘系统 ............................................................................ 130
4.7.1 概述 ......................................................................................... 130
4.7.2 沙盘功能及应用 ....................................................................... 131
4.7.3 沙盘实现方式 ........................................................................... 132
4.7.4 沙盘拓扑图 .............................................................................. 132
4.7.5 系统结构 .................................................................................. 132
第一章 概述
指挥中心是边防部队各机关实施日常值班、指挥调度、处突指挥的重要场所。
指挥中心的建设目标就是结合指挥中心工作特点,以指挥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
导,充分运用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监控等先进技术,构
建以数据传输网络为纽带,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支撑,以视频会议和卫星定位为
辅助手段,集语音、视频、计算机网络、图像监控、三维定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的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指挥决策中枢。
建设目标:
(一)以实现 “看得见,听得到,拉得动,打得赢”为基本建设目标;
(二)确保重要警务活动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武警指挥、决策信息能够即
时传输;
(三)满足多部门协同作战,处置重大应急、反恐、突发事件的协调指挥和
指挥中心日常工作的需要;
(四)建成系统可靠、设备先进、保障有力、反应灵敏的指挥系统。
第二章 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迫在
眉睫。边防支队指挥中心是山南边防进行部队管理、处突指挥、日常值班等工作
的核心场所。指挥中心应具备信息化部队管理、实时指挥、日常值班等功能。在
部队管理时指挥中心能实时检查各级值班室及口岸、重要山口、辖区等重点部位
的图像,能检查动态执勤信息,能查询执勤部队和执勤目标的基本情况。在处突
指挥时指挥中心能实时接收事发现场的情况和信息,能快速搜集支持处突指挥的
各类信息,辅助首长决策,指挥中心能实时掌握执行任务部队的方位并能保持实
时通信联络,对部队处置进程能够实时掌控。日常值班时能保证部队各类信息畅
通无阻,实时反应。能自动完成各类值班信息的处理,形成值班要报等。
根据指挥中心的需求,以及我们的实际工程经验,拟在大楼的第六楼建立作
战指挥中心,并将整个工程细化成以下几个子系统。
机房工程:机房装修、防雷接地、UPS电源及配电系统、消防系统、门
禁系统、监控系统、空调系统等
显示系统:DLP显示墙、LED显示屏、桌面显示系统等
视频系统:监控系统、视频会议、信号切换、数字直播系统等
音频系统:扩声系统、发言系统等会议系统
集中控制系统(控制对象):投影显示系统、音频扩声系统、会议系统、
灯光环境、窗帘等设备
指挥调度:可视调度指挥系统。
电子触控沙盘:
第三章 总体设计
3.1 指挥中心平面布局图
3.2 系统示意图
第四章 方案设计
4.1 机房工程
4.1.1 系统概况
通信机房建设主要包含:机房装修、电气系统、防雷系统、接地系统、空调
系统、门禁系统 、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系统建设。是系统化、智能化的工程。
本方案根据建设方需求,按照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标准,在设计中采用先进、成熟、
实用的技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力求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前提下,考虑
机房系统扩展性和灵活性,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和实用。
4.1.2 需求分析
支队指挥中心建成后,各系统设备较多,而且机房是各类信息的汇聚点,是
保障个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枢纽。所以机房建设必须按照国家规范统一建设。保
障机房内各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机房工作人员安全的工作环境。
必须保证5年的先进性和10以上的可用性。
机房的设计和施工,应按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采用新设备、新材
料、新工艺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一流计算机机房。
机房设计及施工应保证计算机机房以安全、节能、易管理、环保的原则
运行,其中必须将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
本机房的建设,应做到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做到使用简单、管理方便,
维护便捷。
综合技术指标:
1. 安全等级:A级。参见GB 2887—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2. 环境等级:A级(温度、湿度、洁净度)。参见 GB 2887—89《计
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3. 电源等级:一级负荷;
4. 供电质量:A级。参见《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5. 装修材料:难(阻)燃、抗静电、防尘、无毒、无刺激;
6. 照度:平均照度≥400LX;应急照明≥40LX;
7. 室内正压:维持10~20Pa。
4.1.3 设计依据
(1)山南边防支队指挥中心建设图纸;
(2)相关国际标准,国家规范,地方规定
SJ/T 30003-9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9361-88 《计算站场地安全条件》
SJ/T10796-2001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条件》
GB 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22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2001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6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DBJ 15-23-1999 《SDE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JGJ/T 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A/T75-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标准》
GA/T 75-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T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B 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GB 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2887-89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4064-8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J 232-90,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 50217-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055-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T 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
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
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
4.1.4 机房装饰工程
计算机房的室内装修工程施工验收主要包括吊顶、隔断墙、门、窗、墙壁装
修、地面、活动地板的施工验收及其他室内作业。室内装修作业应符合《装饰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面及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在施工时应保证现场、
材料和设备的清洁。隐蔽工程(如地板下、吊顶上、假墙、夹层内)在封口前必
须先除尘、清洁处理,暗处表层应能保持长期不起尘、不起皮和不龟裂。机房所
有管线穿墙处的裁口必须做防尘处理,然后对缝隙必须用密封材料填堵。在裱糊、
粘接贴面及进行其他涂复施工时,其环境条件应符合材料说明书的规定。装修材
料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刺激性的材料,尽量选择难燃、阻燃材料,否则应尽可能
涂防火涂料。
4.1.4.1 平面布局和功能的划分
⑴.进行机房平面布局和功能室划分时,要综合考虑到业务处理的工艺流程,
文件、材料的流动路线以及操作人员的行走路线尽可能短;
⑵.满足甲方提出的平面布局及功能划分基础上,按合理、规范并尽可能节
约投资的原则,我方提出平面分格:
a:主机房80.0㎡:
放置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精密空调等设备并考虑一定的冗余;
b:操作室27.0㎡:
设置3个工位;
c:电源室34.0㎡:
放置电池柜、UPS机头、配电柜、精密空调等设备
d:存储室17.0㎡:
放置存储服务器设备、精密空调等设备
e:监控室72.0㎡:
放置操作台大屏墙等
f:检修室15.0㎡:
放置大屏控制设备及柜机空调等
⑶.机房平面布局划分详见方案图中的 “指挥中心平面布局图”。
4.1.4.2 施工工艺及材料选择
1、吊顶
吊顶内楼板及柱面喷涂立邦时时丽防尘乳胶漆两遍,吊顶板采用
600*600*0.8 mm(燃烧性能等级A)规格的乳白色铝合金方形吊顶板。
计算机机房吊顶板表面应平整,不得起尘、变色和腐蚀;其边缘应整齐、无
翘曲,封边处理后不得脱胶;填充顶棚的保温、隔音材料应平整、干燥,并做包
缝处理。按设计及安装位置严格放线。吊顶及马道应坚固、平直,并有可靠的防
锈涂复。金属连接件、铆固件除锈后,应涂两遍防锈漆。 吊顶上的灯具、各种
风口、火灾探测器底座及灭火喷嘴等应定准位置,整齐划一,并与龙骨和吊顶紧
密配合安装。从表面看 应布局合理、美观、不显凌乱。吊顶内空调作为静压箱
时,其内表面应按设计要求做防尘处理,不得起皮和龟裂。固定式吊顶的顶板应
与龙骨垂直安装。双层顶板的接缝不得落在同一根龙骨上。用自攻螺钉固定吊顶
板,不得损坏板面。当设计未作明确规定时应符合五类要求。螺钉间距:沿板周
边间距150-200mm,中间间距为200-3000mm,均匀布置。螺钉距板边
10-15mm,钉眼、接缝和阴阳角处必须根据顶板材质用相应的材料嵌平、磨光。
保温吊顶的检修盖板应用与保温吊顶相同的材料制作。 活动式顶板的安装必须
牢固、下表面平整、接缝紧密平直、靠墙、柱处按实际尺寸裁板镶补。根据顶板
材质作相应的封边处理。安装过程中随时擦拭顶板表面,并及时清楚顶板内的余
料和杂物,做到上不留余物,下不留污迹。
2、隔断
隔断采用12mm防火玻璃隔断,隔断采用1.0mm厚拉丝不锈钢进行包框
处理,包框宽度为100mm。隔断吊顶上、地板下采用双面单层12mm防火石
膏板进行密封处理,防火石膏板之间嵌50mm岩棉。其中隔断采用30*60*4mm
钢矩管龙骨,龙骨设计满足承力及尺寸要求。监控大屏两侧采用轻钢龙骨基层直
面石膏板隔断。
3、地面
整个区域内地面铺设600*600*35无边优质抗静电地板,铺设地板前对地面
采用防尘漆涂刷两遍,铺设完成后,做好防静电接地。主区域安装高度不低于
300mm。
所选用的地板性能参数为:
静电泄漏电阻:1*105—1*109Ω;
绝缘体的静电电压≤1KV;
地板承重600kg/ m2,集中荷载150 kg/ cm2;
该地板的优点:
高度灵活性; 面板材料安装过程简单
面板和系统的重量脚轻 易于日后扩建安装
实现所有文件标准化 具有高防火性能
高隔音性能 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地板覆面
4、墙面
墙面采用38*25*1及25*25*1铝合金矩管作基层骨架,1200*2400*4mm
双面铝塑板饰面,采用铝塑板不低于18S,采用上海吉祥铝塑板。
4.1.5 供配电系统
4.1.5.1 设计范围
主电源部分:由大楼配电房引一路ZR-YJV4*120+1*70的主电缆至机
房市电配电柜作为市电输入的主电缆。
UPS供配电系统:主要考虑机房内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门禁、安防、
操作台工位等需要不间断电源供电的用电设备的供配电系统。
机房市电供配电系统:主要考虑机房内空调、新风排风、精密空调、照
明系统、维修插座配电。
4.1.5.2 配电柜系统
需求分析
机房的总配电柜负责给UPS系统、空调室外机、照明系统、插座系统、消
防系统、门禁系统、应急照明系统、供电,总功率要求为110KVA,输入总开关
为260A,输入电缆为三相5线制,中线为120mm2,地线70mm2。
电气开关等部件均选用高质量的ABB产品。电线电缆选用成都三电总厂产
品,均选用阻燃的产品。
配电柜的配电包括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市电配电,包括给UPS系统、空调室外机、照明系统、插座系统、
备用开关等。
另外一部分是UPS输出配电,分别给机房内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门禁、
安防、操作台工位、消防系统、门禁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供电。
配电柜设计
机房设置2台配电柜.
一台为市电总配电柜(PD),负责为空调新排风设备、普通照明、辅助
插座、柜机空调等供电,总功率要求为110KW,输入总开关为260A。
三相5线制。
一台为UPS配电柜(PD),负责为机房内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门禁、
安防、操作台工位、消防系统、门禁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供电,总功
率要求为80KW,输入总开关为160A。三相5线制。
配电柜规格为600*450*2000,黑色喷塑柜体,带安全操作面板。空气开关
选用ABB产品,空气开关数量及型号按配电系统图进行配置(详见系统图)。
配电柜内设置独立的专用零地铜排,分别为:市电零、UPS专用零、UPS
专用地(直流地)、综合地(防静电、安全保护地等)。铜排采用本地优质产品。
4.1.6 照明系统
机房工作照明采用3*20w铝合金格栅灯具照明。应急照明采用13W节能
筒灯。
整个机房设计照度≥400Lx,应急照明设计照度≥40Lx;当出现市电停电时,应急
照明灯具自动切换为UPS电源对应急筒灯进行直接供电;无须手动切换。灯具
照明控制采用翘板开关独立控制。
4.1.7 防雷系统
4.1.7.1 概述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雷击,又有从电
源线路、信号线路等侵入的雷电电磁脉冲,还有在建筑物邻近落雷形成的电磁场
感应,以及接闪器接闪后由接地装置引起的地电位反击。在进行防雷设计时,不
但要考虑防直接雷击,还要防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电磁感应和地电位反击等,因
此,必须进行综合防护,才能达到预期的防雷效果。
为保证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应对计算机机房进行防雷
系统设计。
防雷技术主要包括直接雷防护(外部防雷)和感应雷击LEMP防护(内部
防雷)。因为雷击有多种途径,防雷系统设计需综合考虑。
4.1.7.2 设计说明
①电源防雷
本次设计我们对机房的防雷主要是防止感应雷击,由于电力线采用户外线路
直接引入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能源支持,故电力线是重要的引雷途径,
为了进行有效的防护,根据IEC和GB的有关标准规定,需在计算机机房不间断
电源输入端实施三级保护。目的是用分流(限幅)技术将雷电过电压(脉冲)能
量分流泄入大地,达到保护的目的。
在防雷器设计选型中,必须重点考虑不同级别的防雷器之间的安装距离。第
一级防雷器与第二级防雷器之间距离应达到10米以上,第二级与第三级防雷器
之间距离应达到5米以上,利用电力线上的自由电感、自由电阻进行级级解藕,
以达到级级防雷器的响应时间配合,实现真正的多级保护。如不能实现利用电力
线实施距离解藕时,应该采用人为的电阻、电感实施LC延迟解藕。当三级防雷
保护完成后,能够为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电源输入端提供安全可靠的用电环
境。
第一级防雷设在总进线母线上,采用80KA的四极电源防雷器;
二级防雷设在UPS输入开关后端,二级防雷为40KA的四极电源防雷器。
三级防雷设在UPS输出开关后端,三级防雷器采用20KA四极电源防雷器。
②信号防雷
由于信号系统,尤其是与信号传输线相连接的设备接口工作电压较低,而且
耐压水平也很低,对于由信号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波特别敏感、极易损坏。因
此,在设备的信号接口处安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信号传输线
容易引雷的程度和设备的重要程度,在进出室内外的信号线上安装信号避雷器。
本方案在计算机房输入至Modem的接口处及机房输出到较远楼层交换机
处,安装RJ45信号避雷器,以保护后级设备,主要参数及性能如下:
雷电通流量3KA;工作电压5V;标称阻抗50Ω;限制电压(10/700μs)≤30V,
传输速率100M;插入损耗≤0.5dB;RJ45接口;外型尺寸100×27×25mm;
重量95g。
4.1.8 接地系统
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地,是保障设备安全、操作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
必要措施。可以认为,凡是与电网连接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应当接地;凡是电力需
要到达的地方,就是接地工程需要作到的地方。
4.1.8.1 接地种类
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电阻规范要求10。机房内所有金属窗结构均可靠
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 在三相五线制系统中即为工作零线N,接地电阻要求
4。
安全保护接地 即为三相五线制中的PE线,它接至由市电直接供电的
动力、照明等设备的金属外壳(如空调),其目的是将可能非正常带电
的设备金属部分的电位箝位于零电位,以保障人员安全。接地电阻要求
4。
直流工作地G 即直流弱电系统的公共电位点,计算机系统中以它作
为各种脉冲识别的基础电平,同一系统中直流工作地电位的不同将严重
影响数据传输和识别。在目前的计算机中,直流工作地基本上都是直接
连接至设备的金属外壳(也有与外壳绝缘而处于不接地状态即悬浮地
的,这种情况下不考虑直流接地),再通过与外壳相通的电源插头的地
线与接地极相连。故在实际施工中应确保设备外壳与其它接地系统的绝
缘。接地电阻要求按设备厂商提出的指标。本次设计指标为1
屏蔽接地 屏蔽接地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外来杂波干扰、屏蔽计算机本
身的信号、防止静电的产生。简单屏蔽接地是将各种屏蔽接线就近连接
在安全接地线上。
防静电接地 对设备来说即为金属外壳接地。处理方法同屏蔽地。如单
纯为防静电,接地电阻10即可。
4.1.8.2 各种接地间关系
机房内各种地线的关系,实质上是计算机直流地与其他几种地的相互关系,
取决于计算机设备自身对接地系统的要求,并最终决定了机房内各种接地的具体
实施。本方案考虑利用大楼综合接地,原大楼综合接地网地阻值不满足≤1欧姆。
需进行地网改造,增加人工接地体使其地阻值满足≤1欧姆。
4.1.8.3 设计说明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机房采用联合接地,即各种接地
之间采取共网不共点的综合接地(改造后的大楼综合地网的接地电阻1)。
⑴.计算机专用接地线 接地引上线采用两根BVR50MM2铜芯软线从大
楼总等电位端子板 (MEB)引到机房配电柜UPS零地排上,再从UPS地排引到
机房等电位排上。
⑵.机房内等电位体 在主机房用宽30mm,厚3mm薄铜排组成封闭环形
带,环形铜带不大于10米,作为机房等电位体。
⑶.机房内所有机器设备的外壳以及辅助设备的的机体均用ZR-BVR-6MM2
静电泄露引线连接等电位铜排。
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安全接地均用接入等电位体。
4.1.8.4 地网改造
改造后地网要求地阻达1欧以下,采用增加人工接地体的方式,在原接地网
旁增加中光ZGD-II-1型非金属接地模块共8块。
接地模块由于是非金属材料,因而不易腐蚀,同时由于非金属材料中富含结
晶水,使接地模块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并增加了接地模块与土壤的亲合力,因此
接地效果较为理想。
接地示意图:
4.1.9 UPS电源系统
支队级单位指挥中心建成后为保障各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建设UPS供电系
统,与市电、柴油发电机共同使用,互为备份、互相弥补不足,保障各单位各系
统的正常用电,同时需要实际考虑支队单位所在地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等因素对
供电系统的影响及各系统实际功耗,设计UPS主机输出功率及电池容量。
4.1.9.1 需求分析
供电系统是山南边防总队信息化建设基础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
着所有设备、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行。
由于西藏自治区的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地理环境差,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整个XX地区没有可靠稳定的供电系统,尤
其是边远地区。政府供电网主要依赖于小型水利发电,但水利发电季节性强,尤
其到了冬季进入枯水期或结冰期,水利发电不能使用。针对以上情况XX边防总
队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建设基础网络、应用系统,同时需要建设配套的供电设施,
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
由于山南边防支队已有相应的发电设备,故本次设计不考虑增加发电机组,
只设计UPS电源系统。
4.1.9.2设计说明
支队级单位指挥中心UPS供电系统需要满足各系统建成后的设备用电,由
于西藏海拔高,气温低等特殊环境因素,电池转换效率较低。所以UPS供电系
统需要充分考虑主机及电池容量。
1、系统容量
UPS的输出功率(KVA)=负载总功率(KW)÷功率因数÷功率裕量
指挥中心目前设计有多个系统,负载总功率最大可达40KW。一般来说,服
务器、存储及网络等设备由于内置开关电源,属于整流性负载,功率因数大多为
0.7~0.8。同时未来几年扩容的需要,可考虑20%左右的冗余,即:
40000W÷功率因数0.8÷功率裕量0.8=62.5KVA,
同时由于西藏拉萨海拔3648米, 一般UPS适用于1000m以内,海波每增加
100米功率下降1%,所以有鉴于此UPS的实际输出功率应该再增大27%,即:
62.5*(1+27%)=79.38KVA
所以应选用一台80KVA 在线式UPS电源系统,电池系统后备时间建议4
小时。本次设计建议使用Hipulse U系列UPS电源系统
2、工作原理
整流器
6脉冲或12脉冲全控桥(6只或12只SCR可控硅)组成整流器,其作用
是将输入交流AC380V整流为直流432V左右。控制特点为“斜坡”启动,即
整流器输出电压在10秒钟内由0V至432V,对电网无冲击。再加上专用输入
滤波器,可将输入谐波含量减小至4.5或9%以下,使UPS输入功率因数提高至
0.95以上。
逆变器
由6只IBGT大功率管组成的SPWM(正弦脉冲调制)全控桥组成。其作
用是将DC432V转换成交流AC208V,经特制的(△/)零相移锯齿型升压隔离
变压器,变为负载所需的AC380V;另外,该变压器具有消除来自如计算机类的
非线性负载所反射的三倍次谐波电流的能力。控制特点采用“慢降栅压”保护技
术,可大大减少逆变器扰动关断(逆变器与静态开关相互切换),并提高UPS整
机过载能力,使其抗短路和抗过载能力优于一般机型。
双路静态开关
由12只SCR(可控硅)组成逆变器侧和旁路侧双路无触点静态开关。其作
用是确保逆变器 供电与旁路供电间的无间断切换,并确保输出电压波形的连续
性和平滑性。控制电路采用了“过零点”切换技术,保证了UPS在同步锁相时
切换时间为0ms,在与电网不同步时,切换时间小于4ms,即电网频率无论怎
样变化,均可确保UPS输出电压、频率的稳定与不间断。
控制系统
采用微处理器总线控制技术,确保整流器、逆变器、静态开关的实时控制,
以及各功率部分的协调,其特点是控制时效增加,可靠性加强,最终使UPS整
机效率提高,各项输出技术指标均优于一般同容量设备。
3、技术特性
UPS双输入检测窗口(电压、频率)
UPS主输
UPS旁路
~
= ~
=
至负
大功率UPS电源均有两路输入,即主输入、旁路输入。UPS正常工作时由
主输入给整流器提供能量,当逆变器出现故障或负载出现浪涌电流时,UPS会
转旁路,由旁路输入对负载供电。现大部分UPS电源对输入只有主输入电压、
频率检测电路,而旁路是同主输入检测窗口相同。一般该窗口检测指标为:电压
380V20%,频率50HZ5%。这种单检测窗口设置的UPS对负载的供电会产
生一定的问题。如果市电电压在456V时,而UPS在输出浪涌电流的作用下会
转成旁路对负载供电,此时市电456V就会直接供给负载,此电压值会造成负载
过电压保护,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负载因过压而烧坏。这种情况在其它单输入检测
窗口机型中出现过。而艾默生Hipulse U系列UPS为双输入检测窗口,主输入
检测窗口:电压380V15%~25%,频率50HZ5%;旁路输入检测窗口:
380V10%~15%,频率50HZ2%。从以上电压检测指标可以看出,此指标不
是一个恒定值,是可以根据UPS使用电网情况而做适应调整。所以,此功能的
设置不仅可以完全解决对负载供电的安全可靠;而且对单输入检测窗口的机型来
说并非输入电压范围越宽越好。
逆变器抗过载能力和抗短路输出能力极强
设备标称逆变器过载:
110%时可工作60分钟;
125%时可工作10分钟;
165%时可工作1分钟;
200%时可工作30秒(单相)
由于采用独特的限流输出调控技术,所以当用户因不慎造成UPS输出端严
重过载或短路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不会无限增大,从而使该机型具有极强的抗
短路和抗阶跃负载“冲击”的能力(注:每台UPS在出厂前均做过成功的输出
短路测试)。所以,该UPS的逆变器的可靠性极高,一般其它UPS的该项指标
仅为过载150%时可工作30秒。
具有优异的带三相不平衡负载的能力
带100%不平衡负载时,其三相相电压间的不对称度小于2%,三相相位移
不对称度小于1201%。有的机型虽然可以带三相不平衡负载,但并未给出不
对称度的指标,或不对称度较大。这种机型在长期带三相不平衡负载时,可能会
因电压对称度飘移而造成负载电源故障。
可自动执行同步切换/不同步切换操作
当UPS电源执行市电交流旁路供电逆变器供电切换时,可视市电电网频率
波动状况,自动执行同步切换/不同步切换操作,决不会出现像有的公司的UPS
那样,不能自动执行不同步切换的弊端。并且在切换时采用了“过零点”切换技
术,即在电压、电流为“0”时切换,从而减少了因切换时造成的对逆变器的反
向电流冲击,保证了逆变器的高可靠性。由于该型号UPS的逆变器与市电的同
步范围较宽,并可根据用户要求可调,即0.5-2HZ;可减少设备的不同步运行,
减少不同步切换。不同步切换往往会造成UPS输出大于10ms的间断,而造成
负载供电间断。Hipulse U系列UPS由于采用过“0”切换技术,其最大间断时
间只有4ms,所以不会造成对负载供电的间断。
采用独特的“母线”并机技术
“母线”并机技术即同步频率母线和均流母线调控技术,可将6台UPS直
接并联而形成对负载的并机供电系统。由本公司所提供的所有并机系统,均采用
所有各UPS都直接同步跟踪市电的方案,而不是象别的公司所采用的由“导航
UPS”首先跟踪市电,再让余下的UPS跟踪“导航UPS”的串联型同步跟踪系
统。显然,对于后者,它势必会造成UPS系统与市电同步跟踪的相位差增大,
从而导致瞬态环流增大的弊端。基于上述原因,处于艾默生并机供电系统中的各
台UPS总是处于同频率、同相位和均流供电状态,其环流几乎为零。在可并联
UPS中为“环流”控制最好的技术。
另外,我们的并机系统的并机控制线也为冗余式的,即如有一条控制线出故
障时,系统依然会正常运行,这就为并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了极大保证。
并机运行时旁路具有“均流”装置
在每台UPS并机运行,如果UPS转旁路时,由于交流旁路通道上的静态开
关器件可控硅参数离散必然会造成交流旁路供电不均流,即产生旁路“环流”,
此“环流”严重时,必然会造成旁路静态开关可控硅的损坏,而影响设备的可靠
运行,而Hipulse U系列UPS机型在旁路上特设置了“均流”电感,可保证旁
路的静态开关的可靠性。
增设“ECO”节电模式
在控制电路上可由用户自由选择“ECO”工作模式,即当外电网质量较好时,
UPS自动为旁路对负载供电,当电网电压或频率出现变化或波动时又可自动不
间断转为逆变器供电。这种供电模式可把UPS整机效率提高到97%(注:此设
置一般用于电网质量较好地区)。
完善的电池管理功能
具有微处理器控制的功能完善的电池管理功能:它包括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电池
充电系统;电池充电器限流控制,防过压充电和过流放电自动保护功能;LCD实时显
示电池充电容量百分比、放电时的实时后备供电时间,以及利用可编程自动测试软件
对电池组执行定期放电功能。
远程开机、停机调控功能
如用户需要,可增设远程报警装置以及时通知位于计算机房内的操作人员。
方便的维护
采用便于用户观察的平面直列式控制板结构设计,用户只需打开机柜门就可一目
了然地观察至位于各UPS控制板上的“自诊断”状态监视器的工作状态,由此,用户
可迅速获得近80种故障报警指示。
多种通讯功能
经RS232或RS485通讯接口,用户可在微机或网络终端上进入人机对话型菜单
运行状态,在此条件下,借助于机内的自测试和自诊断调控功能,用户可将UPS运行
或报警状态实时显示在远程终端计算机网络上,当遇到报警情况,可及时向用户发送
E-mail,、呼叫BP机、拔号等方式报警。通过智能化“自诊断”管理系统可向用户提
供80余条数据运行参数信息及报警信息(电压、电流、频率、中线电流及电池组的充
放电电流和电压等)。以“堆栈”形式将上述400种电源运行参数自动存贮和显示。可
自动存贮多达500条故障和报警信息,为用户提供故障分析和统计资料,从而可明显
缩短现场维修时间。
SNMP网管监控系统
Hipulse U 系列UPS可安装SNMP网卡上网监视,也可将整个UPS监控
系统作为BMS楼宇监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存在。所适合的网管操作系统是:
HP Openview on Windows95,98 or NT.
IBM Netview AIX
Novell Managewise
Digital Polycenetre
Sun Net Manager
ModBus, Jbus, ProfiBus
4.1.10 空调系统
机房操作室、指挥中心、大屏检修室及值班室作为人员活动的空间,设备对
温湿度的要求不高,故采用舒适性空调进行环境控制。
操作室采用1台3P柜机空调
指挥中心大厅采用4台2P吸顶空调
大屏检修室采用1台3P柜机空调
值班室采用1台1.5P挂机空调
4.1.11 机柜及操作台
1、机柜
根据机房设备的需要,建议采用3台图腾服务器机房专用机柜。规格:800
×1000×2000。
2、操作台
值班室、控制室需要安放计算机、调音台、矩阵键盘、等专业设备,普通的
办公家具不能满足安装、维护的要求,所以需要定制专业的能够安装设备的操作
台。
根据值班室和控制室的布局规划,本着美观、耐用、实用、方便操作的原则
定制专业设备操作台。(样式及尺寸根据功能要求定制)
4.1.12 监控系统
4.1.12.1 需求分析
由于机房及控制室中有过多重要设备,鉴于安全的角度,建议在机房及控制
室安装视频监控。
4.1.12.2 前端设计
视频采集单元通常指监控摄像机。监控摄像机按类型可分为球机、枪机、一
体机、特殊摄像机等,按应用场合可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摄像机的选择主要根
据监控现场的环境和实际应用需求,对于前端室外的安装环境将充分考虑到防雷
防水的措施。同时结合现场对没有路灯照明的地方将充分考虑辅助光源、红外灯
等配套设备。
报警单元指报警发生设备,一般有烟感、温感、红外、紧急按钮等。报警设
备通常提供开关量报警输出或电平报警输出,可与前端编码器报警接口相连。当
报警信号发生时能够把报警信号送到编码器,可实现本地报警联动或系统报警联
动。具体应用根据监控现场实际需要选择。
取电说明:考虑到整个监控报警系统需要保持稳定的工作,不能因为停电而
导致系统失效,因此,本方案将前端摄像机及其它前端设备的电源设计成集中取
电方式。以保证前端设备不间断录像。
本次设计在机房采用吸顶式半球摄像机1台;在控制室采用吸顶式半球摄
像机1台
4.1.12.3 传输设计
本次项目由于监控点位少,监控点位距离较小,建议采用同轴电缆传输
(SYV75-5)。
4.1.12.4 后台设计
图像信号应保持24小时录像,录像方式可采用硬盘录像,也可采用传统的
录像系统。闭路电视控制系统最好有视频动态报警功能。
同时如果具有视频远程传输功能,即通过Internet、ISDN、局域网或电话
线将监视信号传输到远程客户指定的地方,在使用时将会更加方便。
本次设计采用海康卫视8路硬盘录像机,充分为以后系统扩充作预留。
4.1.12.5 系统配置说明
1、前端设备
海康威视 DS-2CC511P(N)-A
参数:
型号 DS-2CC511P(N)-A
型号
名称 480TVL 1/3" CCD日夜型半球摄像机
1/3"SONY CCD 传感器类型
PAL/NTSC 信号系统
摄像机
有效像素
PAL:752(水平)×582(垂直)
NTSC:768(水平)×494(垂直)
0.1Lux @(F1.2,AGC ON) 最小照度
1/50(1/60)秒至1/100,000秒 快门
3.5-9mm @ F1.2 (2.8-11mm可选)
水平视场角:80-30°(3.5-9mm)
Φ14 镜头接口类型
DC驱动 自动光圈
水平:0°~355°;垂直:0°~ 80°;旋转:0~140° 调整角度
电子彩转黑 日夜转换模式
480TVL 水平解析度
内同步 同步方式
1Vp-p Composite Output(75Ω/BNC) 视频输出
大于48dB 信噪比
—10℃~60℃,湿度小于90%(无凝结) 工作温度和湿度
AC24V±10% / DC12V±10% 电源供应
3.5W MAX 功耗
Φ124x109.1 尺寸(mm)
400g 重量
镜头
一般规范
2、后台设备
海康威视 DS-7008
参数:
视音频输入
模拟视频输入
8路,BNC接口(电平:1.0Vp-p,阻抗:75Ω),
PAL/NTSC自适应
2路,BNC接口(电平:1.0Vp-p,阻抗:75Ω)
分辨率:PAL制式704*576、NTSC制式704*480
8路,BNC接口(电平:1.0Vp-p,阻抗:75Ω) 环通输出
CVBS输出
视音频输出
VGA输出
1路,分辨率:800×600/60Hz,1024×768/60Hz,
1280×1024/60Hz
H.264 视频压缩标准
CIF/QCIF 视频编码分辨率
PAL:1/16--25帧/秒、NTSC:1/16--30帧/秒 视频帧率
32K-2M可调,也可自定义(上限8M,单位:bps) 参数 视频码率
视频流 码流类型
16kbps 音频码率
4个SATA接口 类型
每个接口支持最大容量2TB的硬盘 最大容量
1个,RJ45 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 网络接口
1个,标准RS-485串行接口;
1个,标准RS-232串行接口
1个,USB 1.1 USB接口
16路 报警输入
4路 报警输出
220VAC,50HZ 电源
≤40W 功耗
-10℃--+55℃ 工作温度
10%--90% 工作湿度
19英寸标准1.5U机箱 机箱
445mm(宽)×390mm(深)×70mm(高) 尺寸
≤8Kg 重量(不含硬盘)
视音频编码
硬盘驱动器
串行接口
外部接口
其他
4.1.13 门禁系统
4.1.13.1 需求分析
门禁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重要区域设备和资料的安全,便于人员的合
理流动,对进入这些重要区域的人员实行各种方式的门禁管理,以便限制人员随
意进出。卡片最好采用现在流行的感应式卡片。卡出入系统首先应具有权限设置
的功能,即每张卡可进出的时间、可进出哪道门,不同的卡片持有者应有不同的
权限。每次有效的进入都应存档或统计。应有完善的密码系统,即对系统的更改,
不同的操作者应有不同的权限。电锁应采用安全可靠的产品,有电闭锁或无电闭
锁根据用户要求可调。紧急情况下或电锁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应有应急钥匙可将门
打开。门禁系统最好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全套系统最好有备用电源。可以与消
防报警信号联动,在发生火灾时,可以开启所有门禁。
4.1.13.2 系统结构
4.1.13.3 前端设计
1、读卡器
由于读卡器与控制器的联机距离和电锁与控制器的联机距离都可以达20米
之远(如果距离比较远,可以通过采用线径比较粗的线来实现),所以控制器没
必要一定放在门的附近,可以放在一个比较适当的位置。如果不需要判断人员的
进出管理,在室外安装一个读卡器就可以了。
2、门磁开关
门磁是检测门开关状态的传感器,如果安装了门磁,在局域网的管理计算机
上可以看到门的开关动作和门的状态,同样如果是远程Internet控制管理,就
可以看到几千公里之外的门的开关动作和门的状态。如果用户不需要可以不安
装。
3、出门按钮
出门按钮可以直接控制开门,轻轻按一下控制器就执行开门动作,出门按钮
可以根据需要并联安装很多。出门按钮一般安装在前台接待处和保安处,这样不
需要走到门跟前就可以为客人开门。
4、卡片
根据采用读卡器的型号和距离,可将卡挂在颈上或带在胸前,当进出时将卡
在读卡器前一晃,门锁便自动打开进入;当职员进入后,门会自动回锁,杜绝外
人进入,如采用远距离,只要将卡带在胸前,当进入者快接近门时,门自动打开,
无需再将卡地读卡器前晃一下之程序。
4.1.13.4 传输设计
每个门附近都要留一个AC220V的插座,作为取电口。还要布一条8芯的
超五类线(一般的计算机网线)到最近的局域网网络交换机或HUB作为组网线
各个功能区域的扩展模块可通过RS485总线连接本功能区的主控模块,以
便于接受主控制模块的控制,并将其所有事件纪录上传。控制模块则可通过三种
不同的方式(RS232、RS485和网络)与控制室的管理主机进行连接,大大的
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4.1.13.5 管理设计
在本次系统设计中,采用了Honeywell公司的门禁控制系统PRO3000系
列及其软件WINPAK PRO。该软件已经集成了巡更管理功能、闭路监控和防盗
报警功能,可以对系统所有设备的数据进行管理。
系统特点与优势
本系统是由分散的智能控制器组成的多层次模块化结构,采用现场控制器,
接近于控制点,所有分布式控制器在同一分层总线上自主工作,当一台控制器发
生故障时,不会殃及整个系统。充分体现了集中管理、分布控制的设计思想,?减
少了风险,增加了可靠度。系统基于小区的概念设计,对门禁点及其它控制点的
数量要求完全可以满足。基于TCP/IP局域网络的门禁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的控制
器及门禁控制点几乎没有限制。
网络内所有的门禁控制点均可做全局化处理,可方便地从中央工作站、本地
控制器或其它控制器对任何一点进行控制。部分本地控制器多余的硬件布线点,
可通过全局化驱动其它的设备或数据录入。所有设备均接近控制现场安装。因此,
本系统的组态是非常灵活的,提供最经济的组网方案。
系统具有实时自检功能。系统中的典型故障,中央工作站均以声音信号和文
字告警提示。在系统中心和控制器通讯因为故障中断时,各点的控制器可以独立
工作,控制器内可以纪录一定量的信息,当系统接通后,信息会自动上传。但如果系
统通讯中断时间过长或短时间内信息量过大,可能出现部分信息被覆盖的情况。
如果采用两台计算机同时纪录信息则可解决以上问题。
控制器具备强大的基于TCP/IP局域网络的通信能力,使得每个独立的控制
器可以利用现成的计算机局域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增加系统管理的灵活性。
控制器的通讯接口提供了RJ45标准接口,可与其它系统联接,成为一个子
系统,?此外,?系统还可开放必要的通讯协议以便进行更高层次的集成。?系统考虑
留有多余的输入输出接口,以便于今后系统扩展,?并且即使这些预留点不够用,
本系统的模块化结构也能方便地增加设备以满足更大规模的扩展。
高效Effective
通讯采用TCP/IP协议,与网络数据交换方式采用的是内存数据交换,速度
可以真正的达到10M,只要管理系统开始运行,整个系统就自行的进入实时运
行状态,高速安全的通讯程序,可以持续不停地实时收集每个控制器产生的事件,
将所有收集的事件进行分类,定时保存至硬盘,对于报警信息则立即产生报警信
号在管理微机体现出来。
基于TCP/IP协议通讯的优点:系统每一控制器都挂接在本地局域网络中,
不仅避免了整个系统重复布线的麻烦,同时系统利用局域网络的优势,增强系统
管理的灵活性以加快数据的传递速度。系统管理不必局限于某一处,可以在整个
局域网络系统中的任意一台计算机上进行。
安全Secure
硬件系统:每个门禁控制点采用分体式结构进行管理,即读卡部分与控制部
分分离,读卡部分安装于室外,控制部分安装于室内,即使室外读卡部分遭受严
重破坏或受到某些专业人士的有意破解,也不会将门打开,避免了以往因读卡与
控制集于一体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整个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软件系统:安全的嵌入式数据库,可以防止专业人员的恶意修改,完善的使
用授权许可管理,完全保障了用户合法的使用权力。20多种操作权限,给用户
对系统进行层次管理,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方法。对系统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存贮,
保证重要的数据文件的高度安全性。
方便Convenient
用户可以通过接口上的图标,清晰地掌握菜单中的功能。这样可以非常容易
地对用户进行个人数据登记,授权,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操作。同时也可以
分组分部门进行登记。
时间Time
系统可以任意指定卡片的启用时间和截止使用时间,每天可以任意设置4
个时间段,以及周使用标志,控制器内嵌实时时钟,保证实时事件的准确记录。
容量Capacity
? 系统是基于TCP/IP局域网络,系统可以支持的控制器及门禁控制点几乎
可以无限制。每控制器可以存储7920个持卡人信息,记录1万条开门事件,也
可以查阅软件可以记录最新的2000条系统操作日志,足以满足任何企事业单位
的需要。
实时Real-Time
可以实时显示和监视每个门禁控制点的事件的发生,以及门控点的状态。对
每类事件的实时监视,人员的进出和门的开关状态一目了然;可按事件类别进行
任意排序及检索,并可打印事件报告。
可靠Responsible
系统特别为高度安全领域如:国家部门、军事重地、高科技研究、银行、博
物馆、监狱等重要机构设计了卡和密码共同使用进入或几张卡片同时刷卡组合才
可以进入;当持卡人刷有效卡片后还需输入有效的个人开门密码方可开门,所以,
即使持卡人出现卡片遗失的现象也不必担心。同时系统软件还支持通过计算机实
现远程开门,当持卡人忘记带卡或卡片遗失,可以通过打电话给管理中心,实现
远程开门的操作。
4.1.13.6 系统配置说明
1、前端设备
A、PRO300双读卡器控制模块
功能特点:
32位微处理器,运行速度更快,适应网络应用的需要;模块化设计,系统
配置灵活,扩充方便;使用闪存技术,控制器可在线升级;采用大容量的分布式
数据库,控制器可以脱离计算机独立运行;支持TCP/IP协议,可以通过
LAN/WAN与管理中心计算机连接;支持多种读卡技术及卡格式在一个系统中
使用;可扩展内存,使小系统轻松地升级为大系统;多种通讯连接方式,保障系
统的可靠运行;通讯实时监控和锂电池数据保护,使系统具有高度安全性和稳定
性;指定每个读卡器的脱机运行模式:读区域代码开门、闭锁(不允许进入)和
开锁(自由进入);冗余通信端口功能,在主端口通信失败时提供备用埠通信
性能:
时间区和节假日;每个时间区可包括12个时间窗;日历表上显示星期及节
假日;最多支持255个节假日;自动计算闰年和夏时制;卡数据库记录;支持
标准9位用户卡号,最多15位卡号;控制器中存贮的卡数据项可根据内存容量
进行增删;可指定卡的生效及截止日期;每张卡可以有32个门禁级别,或每个
读卡器可以使用不同的时间区;支持8位密码
门禁控制
操作模式包括:开门、锁门、区域代码、单独刷卡、刷卡加密码、刷卡或密
码,单独使用密码;电锁模式可以设置为断电开门或断电关门;每个读卡器支持
8种卡格式,区域代码也作为一种卡格式;读卡报告完整,增加了区域代码不符
和无效卡格式事件;记录每个持卡人最后一次出入的区域位置、方向及时间
报警输入
可以设置为标准、进入延时,进入不延时,退出延时。
输出控制
标准输出为正向触发(上电触发),也可以设置为反向触发(断电触发);
可编程脉冲控制:单脉冲(0~24小时),或连续脉冲(以0.1秒为时间间
隔单位,最多255次)
通讯方式
每个PRO3000制模块可以连接31下游控制器,通信方式采用RS485,最
远距离可达1200米,标准通讯速率为38400 bps
数据库
持卡人:PRO3000 智慧控制器支持55,000 张;事件存贮容量:PRO3000
智慧控制器可存贮45,000 条;使用闪存技术更新模块固件
专用的防拆警报输入
专用的电源监控输入
通讯端口:
0:10Base-T/100Base-TX 以太网
1:RS-232或RS-485,9,600 至115,200 bps,支持可选的 Lantronix
CoBox-Micro 接口子插件板 (10Base-T/100Base-TX)。
2&3: 2 线 RS-485,2,400 至 38,400 bps。
输入点:2个专用的防拆和电源监控输入点
物理规格:
尺寸:228.6 L x 137.7 W x 19.05 mm H
温度:工作温度0 ~ 50℃;存储温度-55 ~ 85℃
湿度:0~95% ,无凝结
B、IC卡读卡器(JT-MCR55-32)
JT-MCR55-32智慧卡读卡器,是霍尼韦尔(Honeywell)
公司最新推出的非接触式智慧卡读卡器,其秉承了霍尼韦尔
(Honeywell)高质量和高科技的风格,以性能稳定、低功耗、
易于安装、经济耐用等特点,成为读卡器领域中的新亮点。
功能特点
可读区多种非接触是智慧卡
内置蜂鸣器
Weigand界面
具有防拆功能
附带三种颜色的外壳
读卡器与卡之间数据交换,采用加密方式
技术指标
型号 JT-MCR55-32
尺寸 89 X 89 X 20 mm
最大读卡距离 5-6.4cm
工作频率 13.56MHz
支持ISO标准 ISO14443A,ISO14443B,Sony Felica
读卡 读取卡号ISO14443A
键盘信号输出 4-bit韦根标准输出
工作湿度 0~95%
供电电流 空闲30mA,最大85mA
输出接口 Wiegand
工作温度 -30℃~60℃
支持标准 ISO 14443A
供电电源 8-16V DC
认证 UL294、CE
C、电插锁(VAN-ML200SLD)
每个受控的门都要设有电锁,电锁一般选用磁力锁、电插锁、阴锁、阳锁等。
本工程选用霍尼韦尔(Honeywell)公司提供的优质电控锁VAN-ML200SLD。
其性能指针如下:
锁体尺寸:200L×34W×45mmD 盖
板尺寸:210L×42W×0.8mmD
工作电流:12V,0.9A
保持电流:12V,0.3A
安全类型:通电闭锁(断电开锁)
工作电压:12V/24V
锁舌:直径15.5mm,长16mm
闭锁时间:跳线选择
重量:0.9kg
CE认证
D、出门按钮(EXB-1)
性能特性:
不锈钢的安装外壳
双刀双掷开关(DPDT),可定义为瞬时和常闭
外形尺寸: 6.985 cm W × 11.43 cm H ×5.398 cm D
工作温度:0 ~ 70° C
2、传输设备
本系统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数据传输线缆、220V电源及数据交换设备
3、管理设备
A、RS232/485通讯转换器 ( PW5KICVT1)
计算机与PW5K主控模块间的通信转换器。PW5K1CTV1将RS232通信协
议转换成RS485总线协议,每条总线可支持8个PW5K1IC主控模块,总线长
度可达1200米。通讯速度可达38400bps。
RS485是现今最成熟的、且使用普遍的现场总线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传输距离远等特点,它可以保证通信稳定,数据可靠传输。
前端设备包括输入、输出和读卡器:
系统为实现对人员身份的识别,以记录每个人在控制区域内的活动情况,每
个门设置读卡器,读卡器可使用密码键盘、磁卡读卡器、感应式读卡器、指纹读
卡器、掌型读卡器等,根据系统对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的要求选取合适的读卡器,
并考虑到将来一卡通的集成。IC式读卡器是现在最通用,使用最便捷的读卡器。
在一定距离内,当感应卡接近读卡器时,读卡器即能快速识别卡上信息,并传送
给控制器,以确认持卡人的身份,是否具有进门的权限,并由控制器做相应动作
处理。对于本项目,要考虑安装较坚固、不易被破坏的读卡器,同时考虑到将来
可与一卡通兼容,门禁卡选用非接触IC卡。
每个需控制的门安装电锁和门磁,电锁控制门的开关,门磁用于检测门的状
态。
在相关的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门磁开关和报警探测器,组成闭路监控和防盗
报警防区,实现该区域封闭的闭路监控和防盗报警目的。
B、WIN-PAK Pro门禁控制管理软件
门禁控制软件选用先进的Winpak Pro,它集出入控制、报警点监控、视频
图像和证件制作于一体,提供对报警点、巡更点及出入通道控制点的实时监控功
能,所有的事件记录及系统信息都可形成报表。
门禁控制软件运行在计算机上,具有亲切易用的用户接口,软件在窗口上操
作并能在本地局域网上工作,提供多用户/工作站的功能。系统容量可以扩充,
采用ODBC开放数据库,使用数据库可以为其它应用软件共享。
采用客户/服务器结构设计,服务器平台的系统软件符合开放系统互连标准
和协议,支持主流网络协议TCP/IP。
提供完善的操作系统监控、报警和故障处理。操作系统为通用的多用户、多
任务的网络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 NT 5.0 /2000。
数据库为Microsoft MSDE或SQL Server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大数据量的加载,支持中文编码。
采用用户密码登录方式保护系统,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用户数量无限制。
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以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避免非法用户对系统配
置的更改或越权操作。
具有通行卡的发行和管理功能,卡管理操作具有批处理功能,可避免大量输
入操作。
设备管理:在计算机中对系统设备进行配置,并可通过控制图或电子地图实
时查看设备的运行状况。
级别设定:在已注册的卡中,哪些人可以通过那些门,哪些人不可以通过。
某门控制器可以让哪些卡通过,不允许哪些通过。
时间管理:可以设定某些控制器在什么时间,允许或不允许持卡人通过;哪
些卡在什么时间可以或不可以通过哪些门等。
数据库的管理:对系统所记录的数据进行转存,备份,存盘和读取等处理。
事件记录:对系统运行中的各种出入事件、异常事件及其处理方式进行记录,
所有操作过程与“交易”数据均能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中,通过用户可配置的报表
生成器,查阅各类事件清单,并可输出打印。
由设备或控制器产生的事件能够启动由用户设置的控制动作序列,从而实现
对相关系统的联动,设置控制动作序列由宏编程完成。
管理工作站上可以用图控方式操作,地图以*.wmf图形文件转换而成,提供
多种图示使用,如门、报警点、电锁、报警查看、事件查看、地图之间的链接等。
各受控门、报警按钮等操作对象均以图标的形式表示在地图的相应位置,用
颜色标示各对象的状态,图标的颜色根据实时状况改变和闪烁。
报警监窗口中,报警信息按照优先级顺序列表,未处理报警与已处理报警分
列两个列表,任何一个报警项目都能显示详细报警类型、地点、时间,添加操作
员的处理记录,以及打开关联的电子地图,并对报警执行在线控制和恢复操作。
电子巡更功能:在软件上可指定巡更线路,巡更地点,巡更时间,巡更员等。
巡更开始后,系统实时记录、存储每个巡更开关被触发及巡更员在读卡器上的刷
卡时间,以检查巡更员的工作情况。当有异常反应时,报警信号能立即显示在管
理中心的门禁系统计算机上,可生成巡更报告,输出打印,并存储在数据库中备
查。
支持网络工作站,总控中心负责发卡管理及所有分区的查看监视,数据库维
护;各分区监控室只管理本区域的信道及门警巡视。
可以与下列系统互联:
消防系统
报警系统
电视监控系统
灯光控制
数据服务器(可同时做为管理工作站)配置要求:
Intel? Pentium III 1.0GHz处理器或更优;
512M内存或或上;
硬盘配置40GB;
10/100Base-T网卡;
64倍速光驱;
2个串行通信埠
声卡和音箱
显示器:17"纯平面直角型逐行扫描彩色显示器
ASCII 命令文件字符串
WINPAK PRO主控软件具有ASCII 命令文件字符串输出功能。当刷卡、
门禁系统报警、巡更告警等任意门禁事件都可从指定的串口输出一串预先定义的
ASCII字符串,从而实现与CCTV或其它系统的联动。由于该字符串可任意定义
(变量方式),因此可以联动任意具有ASCII受控协议的第三方设备;
WIN-PAK Comm Server API协议
WINPAK PRO软件可提供WIN-PAK Comm Server API协议,易于上位
集成软件实现对其数据库中感兴趣字段的读取及必要的门禁点的控制。Comm
Server(通信服务器)是WINPAK PRO软件的核心组件,其起着与所有外部硬
件模块的通信、管理及与数据库服务模块及登录到数据库的工作站进行设备事件
受理资料的交换及处理。
WIN-PAK Comm Server API 协议基于微软的DNA技术,支持使用COM,
DCOM,MTS及COM+,适合于WINDOWS平台下的N-层结构的应用开发。
该协议模块提供了商务逻辑层,并使用数据访问层进行数据库访问;其还提供了
客户通信模块。在通知客户端方面,该协议使用COM/DCOM回叫
机理及基于标志(类似于HTML)的协议。
4.1.14 消防系统
4.1.14.1 需求分析
整个区域内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采用三层布防,报警系统
要求设置感温、感烟两种探测器。报警系统主机及气体灭火控制盘要求放置在大
楼消防控制中心,并将报警信号接入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中。
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应与空调、通风系统、门禁系统、配电系统联动。
4.1.14.2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在主机房、控制室、指挥中心中心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及报警控制系统,
同时设置一套气体灭火钢瓶驱动控制盘组成自动报警及灭火控制系统。
在机房及控制室和指挥中心设置相应的紧急停止按钮、放气按钮、声光报警
装置等。
同时,设置与大楼火灾报警系统通讯联网的报警接口,保证机房发生火灾事
故后,能快捷地将信息传递给大楼的消控中心。
(1)火灾自动报警部位号的显示
火灾自动报警部位号的显示,以探测区域为单元,在消防值班室的火灾报警
主机上可准确显示每个探测点位的预警、火警、故障、断线等信息。
(2)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设置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应根据每个区域保护区的面积、使用性质和保护对象等综
合因素考虑。本方案考虑电子计算机房的使用重要性等因素,在吊顶内、地板下
也设置数量不等的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本次设计选用智能探测器,该探测
器在正常环境中与普通探测器工作方式相同,当环境温度、灰尘等参数变化,探
测器的灵敏度会自动提高,调整探测器对不同烟温的反应时间,对缓燃、阴燃火
灾和明火产生的大小燃烧颗粒,都能灵敏地反应。
(3)紧急启动按钮的设置
在气体灭火保护分区的出入口,设置一只紧急启动按钮。安装在主要通
道等经常有人通过的地方(保护区的入口处)。
手动紧急启动按钮安装在墙上的高度为1.5m,按钮盒具有明显的标志和防
误动作的保护措施。
(4)紧急停止按钮的设置
在气体灭火保护分区的出入口,设置一只紧急停止按钮。安装主要通道
等经常有人通过的地方(保护区的入口处)。
手动紧急停止按钮安装在墙上的高度为1.5m,按钮盒具有明显的标志和防
误动作的保护措施。
(5)导线选择及线路敷设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采用24V供电的控制线路,采用阻燃
BV型导线。
导线芯线截面选择如下:
铜芯绝缘电线、电缆线芯的截面
序号 类 别 线芯的截面(mm)
1 报警总线 1.00
2
2 电源线与控制线 1.50
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讯、采取穿金属管保护,并暗敷在墙体内,
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mm。当必须明敷时,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按
楼层分别设置配线箱做线路汇接。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至探测器底座盒、控制
设备盒的线路加金属软管保护。
4.1.12.3 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防护区域:机房、控制室、指挥中心。
灭火方式:采用自动SDE气体柜式灭火系统;
声光报警器应安装在工作人员看到听到的位置;
在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域均设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
在公共区域安放手提式灭火器进行灭火
灭火系统工作原理
气体灭火的自动控制:气体灭火系统应由消防控制器进行控制,气体灭火控
制器应向设备间提供10根DC24V/1.5A持续灭火控制信号线,接入现场驱动器,
由现场驱动器启动灭火系统电磁阀。并提供10根灭火信号反馈信号线到设备间
压力开关接口。
电源要求:设备间需提供AC220V不间断工作电源供现场驱动器电池使用,
并配常用照明灯和应急照明灯。
联动控制:当防护区出现感烟探测器报警信号时,控制器发出指令,该区进
行一级报警;当该防护区出现感温探测器报警时,该区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
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主机进行0-30秒延时,同时停止通风设备、切断非消防用
电,延时结束后向气体灭火装置发出灭火指令,气体灭火装置启动电磁阀,打开
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此时火灾报警控制器接受压力开关信号,显示该区
释放灭火剂信号。
相应的信号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灭火装置现场驱动器配合完成上述控制显示
功能。
相关安全要求:
1)灭火系统喷放灭火剂前,保护区所有人员必须在延时时间内撤离,灭火
完毕(在确认火灾已扑灭的情况下),打开通风系统,将费气排净后,人员方可
入内。
2)更换新的密封圈、密封垫、安全膜片等,必须由产品厂家提供与原来零
部件型号相匹配、经试验合格的成品,不得随意用未经试验的零部件代用。
3)严禁无关人员乱摸乱动灭火装置部件及操作按钮。
4)保养、检查、维修必须作好详细记录,如需要时可来函或来电我公司协
助解决具体问题。
5)防护区的门应向外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疏散出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
区内打开。
6)根据国家标准《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气体灭火系统
的运行使用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
手动控制
此处所说的手动控制,实际上还是通过电器方式的紧急手动放气启动按钮,
手拉启动后,系统将不经过延时而被直接启动,释放SDE气体。
应急操作
应急操作实际上是机械方式的操作,只有当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
均失灵时,才需要采用应急操作。只需拨出对应防护区启动瓶上的手动保险销,
排击手动按钮,即可完成整套系统的启动喷放工作,操作简单。
4.2 显示系统
4.2.1 DLP显示系统
大屏幕显示系统广泛的应用在公安、电力、电信、水利等政府部门及用于监
控、通讯、安防等领域。
4.2.1.1 需求分析
指挥中心是山南边防支队指挥部作战指挥的核心场所,由于山南边防支队地
区,辖区位置相对分散,对于山南边防支队指挥部来说,指挥作战需要远程获得
现场的相关信息,与现场指挥人员不间断通信,在指挥中心需将各方信息汇总,
作为指挥领导的辅助决策信息。
这些信息种类繁多,如视频、音频、文本、语音等。对于这些信息的汇总,
指挥中心首先需要一个综合信息显示环境,综观各行业应用案例,图像显示系统
是首选方案,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它技术成熟、高效稳定、功能全面。完全适
合指挥作战的应用。
图像显示系统可显示现场传来的实时视频信号,指挥人员可通过它随时掌握
现场事态的发展情况。不论信号是通过卫星或是短波、超短波设备传来的,都可
以被接入大屏幕系统显示。
大屏幕系统还可以显示业务软件系统,如指挥作战系统,查勤系统等等。
大屏幕在指挥作战时可综合显示现场的视频信号和指挥作战系统等,通过这
种方式指挥人员可通过屏幕直观的看到现场的视频信息,并可通过软件系统掌握
兵力的分布、装备等一系列信息,从而为指挥人员制定处置方案、调配兵力、下
达命令提供有力的依据。
4.2.1.2 设计说明
系统组成
指挥中心设置大型显示墙,根据中心实际情况(指挥中心的北侧墙体尺寸,
宽11.7米,建筑高度6.2米),我们建议中心部位使用由15套50″ TRX6050L1
XGA DLP一体化显示单元拼接而成的背投拼接大屏幕显示系统 。周围布置 12
台22″液晶电视,分组显示其他图像源发送过来的图像信息。
整套大屏幕显示投影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50″ TRX6050L1 XGA DLP显示单元(具有内置图像处理功能) 15套
TMC4116E8V16-5图像处理器 1套
大屏幕显示控制系统集成软件 1套
系统规格
本项目投影拼接墙由15套50″彩讯公司的TRX6050L1 XGA DLP一体化显
示单元拼接而成(横向3排,纵向5列),规格如下:
单屏面积: 1016mm (宽) × 762mm (高) = 0.77m
2
整屏面积: 1016mm (宽) × 5 × 762mm (高) ×3=11.61m
2
单屏分辨率: 1024× 768
全墙分辨率: ( 1024× 5)× (768×3)=5120× 2304
箱体厚度:670mm
底座高度:1000mm
工作原理
一个完整的DLP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以归为四大类:信号源、信号处理、显
示单元和控制系统(如下图一)。其中显示单元和信号源是必须的,而信号处理、
控制系统则是可选项目。
对于视频信号,系统若配置视频矩阵,信号切换输出,多路送到多屏拼接控制
器,实现大屏幕的任意开窗口的视频显示。
对于计算机的显示信号,系统若配置VGA矩阵,可信号切换输出,多路送
到多屏拼接控制器,实现大屏幕的任意开窗口的信号显示。
控制主机安装TMC4100-5 控制软件,通过RS232连接控制器,实现对整
个系统的控制。
系统功能
通过外置组合屏控制器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与共享。以及其他高分辨率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在大屏幕上开窗
口显示;
通过外置组合屏控制器可以实现多路视频信号和多路RGB信号在大屏幕上
任意位置切换显示;
大屏幕显示系统采用TMC4116E8V16-5外置组合屏控制器,使得本系统接
口齐全、功能强大的显示功能。整个系统提供4个视频接口,2个RGB接
口;
通过控制计算机的许可网络上的任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操作大屏幕,实现图像
的相互调用和控制。
通过控制计算机集中控制,可以对各通道任何一路信号均可切换自如。并可
根据用户需要制定常用显示模式,实现简单灵活的使用界面;并支持多用户
的操作,以及对于用户的权限进行设定。
本系统能保证每天工作 24 小时,一年 365 天连续工作。
系统连接图
4.2.1.3 系统配置说明
1、DLP拼接单元TRX6050L1
0.7" XGA DDR 12°DMD
DDR芯片,12度偏转角
DMD分辩率:1024×768(XGA)
对比度:1600:1
单灯
屏幕:进口光学屏幕
品牌 彩讯
单元型号 TRX6050L1
显示器件 0.7″ 12o XGA DMD
DMD分辨率 1024x768(XGA)
工作分辨率 最大UXGA@60Hz/1080P@60Hz
亮度(典型) 900 ANSI流明
对比度(典型) 2000:1
亮度均匀性 >95%
光源类型 UHP超高压汞灯
平均寿命 8000 x 1 小时(132W);10,000 x 1小时(120W)
灯泡工作模式 单灯
灯泡类型 132W 功率可调整
扫描频率 水平 15KHz - 120KHz;垂直 25Hz -120Hz
模拟RGB1,2:DVI-I×2;复合视频1,2:BNC×2;RS232C:D-Sub
输入端口
9p;RS485:D-Sub 9p
输出端口 数字RGB:DVI-D; RS485:D-Sub 9p
控制端口 RS232C, RS485,红外遥控器
多重画面 2(主视窗×1+次视窗×1)
参数储存 256输入,32输出,512来源
均匀度调整 亮度及色彩
电压 AC 220V@60/60Hz
功率 380W
投影屏幕: 进口光学屏幕
屏幕增益: 可选
物理拼接间隙: ≤0.5mm
可视视角: 横向≥160o,纵向≥80o
屏幕对角线 50”
屏幕尺寸 1220 mm宽× 915 mm高
重量 80KG
2、TMC4100-5系列多屏拼接器
大屏幕拼接处理器介绍
TMC4100-5系列多屏拼接器是一款纯硬件的专业化的图像处理设备,能
够将多个动态画面显示在多个屏幕上面,实现多窗口拼接的功能。专为高质量显
示多个画面的场合设计,为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多媒体多功能厅等场所的应用
提供了一套理想的图像处理解决方案。
TMC4100-5系列多屏幕拼接控制器采用大容量高速FPGA 阵列和高速数字
总线交换技术架构,结合全数字硬件设计理念,实现无操作系统视频图像处理工
作站。TMC4100-5控制器具有宽带视频信号采集、实时高分辨率数字图像处理、
三维高阶数字滤波等高端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控制器采
用数字多总线并行和数字多总线数据交换的处理机制,能从根本上保证对所有输
入信号源进行全实时处理和数据一致性,图像没有延迟,无离散化,不丢帧。
TMC4100-5系列多屏幕拼接控制器最大能支持72块屏幕的拼接显示,并
支持多种信号源输入模式, 包括复合视频( DVD 或摄像头信号),电脑信号
(VGA 和 DVI 信号)等。其中对复合视频,能做到NTSC/PAL制式自适应;
对计算机视频信号,能支持目前几乎所有的常见显示分辨率;数字视频可支持
1080P 高清信号。多屏幕拼接控制器支持RGB(模拟)/DVI(数字)同时输出
方式,支持所有常见的现实分辨率。
TMC4100-5不仅图像质量出色(色彩采样深度可达32bit/像素),而且具
有诸多功能,例如,基于 Web 的控制、动态调整窗口大小、添加边框和标题
等,因此,TMC4100-5是需要在监视器或投影机上显示多幅图像应用领域的理
想之选。TMC4100-5每路输入都可在屏幕上的任意位置进行大小调整和定位。
显示方式几乎不受任何限制。TMC4100-5支持实时、动态地移动窗口以及调整
窗口大小。
用户可在RGB(模拟)/DVI(数字)两种格式,最高为 1920x 1200 的分
辨率中任意选择输出设置,这确保了输出信号可与任何显示屏匹配。通过采用
DVI 格式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可以形成一条从信号源到显示屏的全数字信
号通路。更为方便的是,可将 RGB(模拟)/DVI(数字)两种格式的双路输出
信号分别输出至两个单独的显示器。
TMC4100-5 专为移动和恶劣环境设计,包括作战指挥中心、海军和空降控
制台以及军用运输装置等。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获得可靠的显示效果,它
在结构上做了许多改进,包括加固机箱、增加空气过滤以及加强通风等。
通过 RS-232 或以太网端口的命令行接口或标准 Web 浏览器的图形化
界面,可以轻松地设置并控制所有功能。
TMC4100-5秉承了 我公司一贯的出色质量和高可靠性,是要求最苛刻的
关键任务应用领域的理想解决方案。
功能特点:
数据运算能力强大,总线宽度达到160G
主板采用自主研发出应用于拼接系统的巨量数据传输芯片技术,全新推出
我公司独创的 160G/s多屏处理器高速宽带总线,彻底根除了多屏处理器数据
总线带宽低下引起的拼接系统显示速度慢且不稳定的瓶颈,使得多屏处理器具有
无以伦比的显示速度。
多屏处理器采用全交叉调度架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底层数据传输由 我公
司独创的数据调度芯片技术控制,为每路信号动态设置点对点的专线数据通道,
每路 RGB、视频、网络等图像信号独享各自的专用通道进行传输、保证包括RGB
信号的所有信号图像的完全实时显示,RGB信号显示速度达到60帧/秒。
强大图像处理能力,独特视频处理技术
多屏处理器通过我公司独有的画面锐利技术(ISV)和精确的前置预测式动
态补偿去隔行处理技术,使复合视频信号图像有卓越的表现,画面细腻锐利、图
像通透明亮、清晰流畅、色彩丰满亮丽。
多屏处理器可以全屏流畅播放720p、1080p高清数字视频,同时支持
DirectX、OpenGL,能够在全屏幕拼接状态下运行3D动态画面,可实现高精
度、高分辨率、3D立体图形显示输出效果,满足专业用户在3D场景显示、3D
动画制作、3D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其他3D软件应用领域图像显示的要
求。
支持输入信号字符叠加功能
TMC4100-5 可以对所有输入通道进行字符叠加,以方便客户实时掌握显示
信号的来源。
双输出通道备份(可选)
TMC4100-5 所有输出信道可以采用双备份,能够及时有效的保障客户无故
障使用。
支持输出端口任意指定输出序号、任意排列组合功能
TMC4100-5 所有输出端口可以任意指定输出序号,排列模式可以任意组
合,客户可以任意进行屏幕组合,极大的方便了施工。
支持高清信号格式输入和输出,具有输入信号特征记忆功能
可以支持RGB、DVI、HDTV、S-Video、NTSC/PAL格式信号输入,分辨
率从640x480到1920x1200,刷新频率为60Hz;对每路输入信号采样都有特
征记忆功能,在前级矩阵中可以任意切换输入信号,只要做过采样调整的信号再
此输入,设备会自动配置记忆参数,无需二次采样调整。
可以支持RGB和 DVI信号同时输出,分辨率最高可达到1920x1200,刷
新频率为60Hz,方便客户配置显示单元。
RGB和Video窗口可任意漫游、叠加、缩放,单屏幕支持开4个窗口
RGB输入信号,NTSC/PAL/SECAM等全制式视频输入信号可以在拼
接墙系统超高分辨率逻辑桌面上,以窗口的形式动态、实时地显示,RGB和视
频信号窗口并可以任意跨屏漫游、放大、缩小及混合叠加。同时在每一个显示单
元中可以开4个窗口,长宽比可以任意调整。
板卡式热插拔结构、机箱集成度高、设备稳定性高
多屏处理器采用模块化硬件结构设计,系统电源、风扇、 RGB信号采集卡、
视频信号采集卡、图形输出卡、系统控制板等模块支持带电热插拔,任一模块的
故障或异常均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具有业务自动恢复功能,用户
可以在系统运行的情况下直接更换信号采集卡、图形输出卡等,并能自动恢复换
卡前的信号窗口正常显示。另外,系统对进风口、出风口及机箱内关键点的温度
进行实时监控,满足了用户对系统可靠性、稳定性的特殊要求。
软件设计先进,可联控周边设备
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并采用稳定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好的实时操作系统。
软件的更改和升级管理采用了软件工程的配置管理方法,保证升级版本的一致性
和测试的规范性,通过软件加载方式实现软件升级。
软件还可同时控制矩阵切换器和大屏幕单元,方便客户实现矩阵的切换和大
屏幕单元的开关机等参数设置。
支持网络控制
多屏处理器支持 TCP/IP网络协议,可接入 Windows、Linux等网
络,无须改变现有网络环境,同时支持多个 Ethernet网络连接。可通过我公司
公司自主研发的等多种网络显示软件,实现网络上多个终端显示画面同时在高分
辨率桌面上显示,显示窗口大小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
纯硬件结构、无操作系统、电源冗余备份、稳定性高
TMC4100-5采用全硬件结构,无操作系统,内部自建核心运算机制,无板
卡式处理器死机、蓝屏和病毒的困扰。
全硬件构架,无CPU和操作系统,可全年持续工作,启动时间小于5秒。
双备份冗余电源,支持电源热备份,保证无故障时间。
多屏处理器具有稳定的硬件设计架构,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支持7×24小
时连续运行,适应控制室、调度中心、监控中心等场所对系统性能日益严格的要
求。
参数
计算机输入信号: 8路VGA
数量 4到72路
类型 RGB(模拟)/DVI(数字)
DVI :24+5针 DVI-I(母头);
端口
RGB:15针D-Sub(母头);
分辨率 640x480 到1920x1200 像素, 刷新频率为60Hz;
色彩深度 32 bit /像素
同步类型 绿色同步,分离复合同步或分离水平垂直同步;
图像控制 移动、变形、变焦、亮度、对比度、色温;
视频输入信号: 16路VIDEO
数量 4到72路
类型 RGB(模拟)/DVI(数字)
YPbPr
端口
复合视频:BNC(母头)
分辨率 640x480 到1920x1200 像素, 刷新频率为60Hz;
色彩深度 32 bit /像素
同步类型 绿色同步,分离复合同步或分离水平垂直同步;
图像控制 移动、变形、变焦、亮度、对比度、色温;
输出信号: 16路
数量 2到72路
类型 RGB(模拟)/DVI(数字)
分辨率 640x480 到1920x1200 像素, 刷新频率为60Hz;
色彩深度 32 bit /像素
同步类型 绿色同步,分离复合同步或分离水平垂直同步;
端口 DVI :24+5针 DVI-I(母头);
图像控制 移动、变形、变焦、亮度、对比度、色温;
控制端口 10/100 Base-T 以太网,RS-232、485,
大屏幕控制软
TMC2800 控制软件
件
功率 110-220VAC,60-60Hz,低于65W
3RU :438(L) x 365(W) x 135(H) mm
8RU :438(L) x 365(W) x 360(H) mm
尺寸
12RU :438(L) x 365(W) x 540(H) mm
24RU :438(L) x 365(W) x 1080(H) mm
机架安装 带配件
重量 20Kg
3、彩讯大屏幕管理软件V1.0
软件运行在Windows9x/NT/2000/XP环境;可实现对处理器显示模式管
理、窗口管理、大屏幕控制、预案管理等功能,且所有操作到都能在软件和控制
界面上完成。该软件安装在用户的控制PC上,使得对显示终端,处理器的操作
方便、快捷,操作界面友好直观,同时可以显示中英文的操作界面。
控制软件主界面:
该界面仅为控制软件登陆后的界面,目前未进行登陆通讯设置。
“主功能区”主菜单
1、通讯设置
通讯设置用于设置控制主机与控制器和矩阵的连接方式。
通过该设置可设置处理器,矩阵的控制连接方式,可支持网络和串口控制。
2、拼接设置
输出设置:用于设置输出分辨率,以及屏幕组合方式。
显示器模式设置:高级计时可以更改输出屏的各参数值,改过之后点击应用,
若是改乱了,点击恢复即可到默认值。
3、矩阵设置
矩阵设置:对于联控矩阵的选择,以及矩阵输入输出的设置。
矩阵切换:这部分在软件界面的左侧,通过串口,进行控制矩阵。矩阵分为
ASCII码和16进制的,16进制的控制协议在软件中点击“16进制矩阵”,会单
独弹出小窗口,里面已经有几个厂家的矩阵协议以供选择。
16进制矩阵切换使用方法是:把右边的输入信号源用鼠标左键选中直接拖
动到左边的输出上。例如上面的是DVI矩阵,2切1
4、新建窗口
在控制软件的蓝色区域,按住鼠标左键,向右后方拖动,到了合适的位置后
松开鼠标左键,出现如图所示界面。在“信号源”一栏中可以选择输入信号源的
通道及输入源的类型,单击“应用”。还可以通过“新开窗口”快捷键来开窗口。
5.测试
功能主菜单中的测试键用于对屏幕的颜色以及几何进行调整。
6.场景的保存与调用
将所有窗口的位置,大小及输入源均调整完成后,若希望将其存档,可单击
保存按钮,输入其文件名,单击“保存” 。选择“场景 — 场景刷新” ,再选
择“场景” ,刚才保存的场景就出现在菜单里面。
场景还可以实现轮询,并可以设置轮询时间间隔。
7.用户管理
用于管理操作员的操作权限的设置,通过该设置可对控制软件进行登陆口
令,登陆人员进行设置。
8.屏幕开关机设置:
“列表”选项里的屏幕开关机选项,是对显示终端进行开关机,定时的控制。
对大屏幕的通讯控制,在“通讯”菜单里进行控制方式的选择。
4.2.2 LED显示系统
4.2.2.1 需求分析
在大屏幕的上方安装等宽的LED显示屏用于显示会议标题及日期、天气、
值班人员等信息并在大屏幕对面墙上安装一块LED显示屏,用做会议标题。
4.2.2.2设计说明
系统以计算机为处理和控制中心,显示面阵实现多色多灰度级,LED屏幕的
显示内容与计算机屏幕窗口上的内容实时同步,使播放图文动画和视频成为可
能。利用新奥特集团在视频领域和多媒体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并结合相应的软
件,该系统可以将计算机的内容及时间作为播放的节目信息源。显示屏专用播放
软件功能强大,用户界面友好直观,操作简单方便,是一种极强的节目制作及播
放手段。
本指挥中心运用的LED显示屏为红绿双色,单点直径Φ=3.0 毫米,
实现功能:显示会标、值班人员、首长机关训练时的天文时间和作战时间及
其他临时通知等。LED显示控制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控制(IP网络控制),集中控
制设在中央控制室,分控制设在各要素相应位置。
系统组成
系统由显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配电控制系统、LED控制机、系统软件
等几部分组成。
LED显示屏
驱 动
控制电路
电 源
CD影碟
录像机
摄像机
电视讯道鼠标器
多
媒
体
卡
接口处理
专用接口板
编辑创作系统
主控微机
键盘
扫描仪
本方案提供的LED显示系统由1块Φ3双基色显示屏组成,规格如下:
显示净面积:7.625m×0.456m=3.48m2;单元板数量:25块×3块。
系统功能
文字显示:可播放多种文字的各种字体、字形和不同的文字信息,以及各种
符号。还能实现单/多行平移、单/多行上/下移、左/右拉、上下推、翻页、移动、
旋转、飘雪、缩放、闪烁等十余种显示功能,可以任意点阵显示中文、英文、西
班牙文、法文、拉丁文、俄文、德文、希腊文、日文等不同的国家文字以及数字
符号等,有多种显示进入和退出方式,显示变换灵活。
输入工具:计算机键盘、鼠标。
特技方式:移动、旋转、百叶窗,放大或缩小,覆盖,推出。
多种字体的文本编辑,可做阴影效果等。
可显示欢迎标语、值班人员、天气情况、值班信息等。
系统图
4.2.3 桌面显示系统
4.2.3.1 概述
桌面液晶显示屏升降系统主要用在大型会议室内,当举行会议,需要使用
显示屏时,隐藏在会议桌内部的升降机,把显示屏从会议桌下面升到桌子表面;
当不使用显示屏时,升降机自动下降,显示屏隐藏在会议桌内部,保持桌子表面
的平整和美观。在会议桌上为每一位提供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屏。显示屏平时
不用时,暗藏在会议桌内,桌子表面是平整的,可以开普通会议。 在使用时,
可以选用无线遥控和单机升降的方式,仓盖将自动打开、显示器会平稳地升至桌
面后,会自动向后旋转,调整至最佳可视角度。可根据需要,通过远程RS485
进行升起顺序编组,即可任意升起不同位置的显示屏,也可独自控制每一个显示
屏。整个系统造型美观功能齐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会议
多媒体显示系统的先进性。
4.2.3.2 需求分析
指挥中心领导席位安装液晶升降系统,领导席及后方参谋人员席位安装桌面
信息盒,信息盒需要有VGA、网络、电源等接口。
4.2.3.2 设计说明
液晶升降器部局图
配置说明:
本次设计在指挥中心会议桌配置18台19寸液晶显示屏升降器,每个位置
桌面设计多媒体信息面板一套(包括:VGA接口、内网接口、外网接口、保密
网接口、电话接口、保密电话、5孔电源插座、各一套)
功能及应用
(1)JEPHID STORIES 桌面液晶显示屏升降系统:PS/LC-15型号,在升
降开关的控制下实现液晶显示器的升降,下降时,液晶屏自动断电,回到直立状
态,升降单程时间小于20秒,并且液晶屏降下后自动关门,液晶屏升起后角度
可调,在进口处有进口防水按键及升降机构;此型号产品还具有下列扩展功能:
第一是可通过RS—485通讯电缆与控制键盘或集控系统连接,实现远程控制的
统一升降或单独升降;第二是可安装触摸屏。在连接方式上有1路DB15VGA
接口、1路BNC视频接口、1路立体声接口、 2路8芯航空插座和AC22V电
源接口。
(2)升降屏控制器:PS/K-01型号可以同时控制多达60台升降系统,还
可以对升降屏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并具有开放的控制接口,单根电缆连接,安装
简单,8位LED数码显示;在连接方式上通过RS232接口可与PC机或与其它
设备连接,实现自动控制,并且提供RJ45接口与PS/LC-15升降机连接,配
DC12V电源接口。
4.3 视频系统
4.3.1 需求分析
a) 来自山南边防支队管辖的通外山口,基层单位远程视频监控信号。
b) 指挥中心和机房的监控信号。
c) 视频会议信号和车载、单兵移动图像传输终端采集的音视频信号。
d) RGB输出转换为视频信号。
e) 有线电视信号。
f) 为满足地区公安处及政法系统、军队对监控图像的调用,设置流媒
体服务器。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和我公司多年经验我公司根据本系统设计分系统如下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信号切换系统
数字直播系统
4.3.2 视频监控系统
为加强安全管理,建设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分别部署到支队指挥中心的重点
区域。监控中心设计在指挥中心,分控中心设计在值班区。
本监控系统集数字视频监控、监听复核、数字录像、网络数字视频编码、解
码、网络传输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级安防工程,要求设计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
行,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质量。
4.3.2.1 设计标准
a)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b) GB50198-94《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d) 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4.3.2.2 设计原则
监控系统设计所遵循的原则是:“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实用可靠,网络功
能强,扩展性好,利于管理,投资合理”。
功能齐全:系统集监控视频、音频、及级联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有机
结合起来,实现全方位保护。
技术先进:所选设备均应为经过市场考验、技术性能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的
产品。运用安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建设符合技术潮流的
综合安防系统。
实用可靠:可以实现全天候、各种精度、各种范围、各种条件下的监控。整
个系统监视防护区域内各类人员的活动情况;
网络功能强:网络化是安防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的技术优势所在。
系统的网络化提高了安防的技术水平,扩大了安防的范围,有利于部队客户对安
防系统的充分使用;同时,网络化使人员和设备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能;提高通讯
线路、设施的利用率。
扩展性好:系统的设计应留存充分的余地,以方便需要时能进行扩充。因此
各类设备的选择应考虑使用标准的、具有技术开放性的体系结构,输入、输出扩
展时只需简单更换设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利于管理:系统通过对各重要场所的监控,不仅提高了部队安防的现代化水
平,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为保卫管理部门进行安全防范控制提供了先
进的管理手段。
投资合理: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均为名牌产品,性能卓越,价格合理,返修率
低,在满足系统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4.3.2.3 前端设计
系统前端共有三种信号。
指挥中心内部重点区域的视频信号。
总队、大队、基层所(站、队)内部传输来的数字视频信号
视频会议系统音视频信号。(本端信号及对端信号)
4.3.2.4 传输设计
本系统设计为有线传输的信息传输系统;分为模拟视音频信号和数字视音频
信号。
模拟视音频信号
从前端设备到中心控制室的信号通过敷设专用视音频电缆及控制信号电缆
进行传输,所有监控点位采用SYV-75-5视频线缆,视频信号传输采用单同轴电
缆,监控中心的录像记录系统能对信息传输系统进行检测,当线缆没有视频信号
和中断时,录像系统可以自动报警,通知相关人员去现场处理。
数字视频信号
作为备份手段,所有的模拟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通过硬盘录像机的处理,把
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的视频、音频信号,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硬盘录像机
和客户端软件,可查看录像内容。
4.3.2.5监控平台设计
需求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新建一个视频监控平台,充分整合原有的模
拟监控系统和其他安防系统,通过新建的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实现统一
联动的功能;平台能够提供大容量的远程并发访问和存储,能够随时进行录像资
源的调阅,结合既有的人防和物防,达到高效的管理。
设计说明
本项目的监控中心位于山南边防支队指挥中心,承担着对所有视频图像、报
警等功能模块的统一管理。
针对本次项目的实际情况,总控中心部署的设备主要包含:平台设备、磁盘
阵列、视频接入网关、解码器、操作席和电视墙等设备;其中平台设备只负责整
个系统的管理和码流的转发等工作,视频接入网关主要负责对前端分散的监控点
进行接入。
针对用户要求“系统可靠稳定运行”的需求,本方案建议采用KDM2801E
平台设备,KDM2801E平台采用嵌入式的硬件结构设计,内嵌Linux操作系统,
有效防止病毒木马攻击,并且提供完善的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告警管理等功能,
完全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完善的权限管理”的需求。
通过在监控中心部署磁盘阵列实现对前端重要信息的备份存储以及告警录
像存储。
在电视墙设计方面,本方案建议使用指挥中心布置DLP与液晶电视系统显
示,通过KDM201集中解码器进行集中解码,并实现告警联动上墙的功能,完
全能够满足客户要求“实时浏览、集中控制、告警联动”的需求。
用户通过操作席可方便对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进行参数的配置和对平台的管
理,系统提供图形化的界面,方便易用。
监控中心主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视频浏览和控制
➢ 客户端支持C/S和B/S架构,提供图形化管理界面,操作简
单;
➢ 支持多画面风格设置,支持抽帧播放、全屏显示、图像抓拍、
轮巡监控、局部放大、中心定位、PTZ控制;
➢ 支持自定义轮巡设置,支持视频浏览预案设置和视频浏览预
案载入;
➢ 支持电视墙管理,支持电视墙预案轮巡、电视墙图像轮巡、
告警图像上电视墙功能;
➢ 提供电子地图导航及列表导航,支持客户端地图双显功能。
2、录像管理和录像回放
➢ 支持平台录像、本地录像和前端录像,客户端支持图像抓拍;
➢ 可设置盘满自动覆盖或停止录制,支持定时录制、手动录制
和报警录制;
➢ 可以对多个摄像机批量定制录像计划,支持定时随机、定点
录像;
➢ 系统可按摄像机编号、日期、时间、报警信息等多种方式检
索、回放录像,可逐帧,高速率快慢回放,图像和声音同步回放;
3、系统管理功能
➢ 支持用户分三级管理,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操作权
限和设备管理权限;
➢ 系统具备强大的用户认证功能,支持采用密码+USB Key认
证方式;
➢ 支持设备权限的设置和修改,提供设备的添加、删除以及设
备信息的修改功能,可对前端进行名称、ID等进行统一编码,统一
管理;
➢ 支持设备软件的远程升级功能;
➢ 提供系统配置管理和系统性能管理,提供状态监测、系统备
份及数据恢复功能。
4、日志管理功能
➢ 日志功能包含:告警日志、用户日志、设备日志;
➢ 能够保存报警的详细信息,支持针对报警记录分类查询、检
索、导出,方便后期整理、分析;
➢ 支持根据日志的类型、时间、触发点进行查询,并能导出列
表。
5、扩展功能
➢ 对矩阵系统的接入;
➢ 对DVR系统的接入;
➢ 对第三方数字系统接入;
➢ 与视频会议的融合,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
➢ 与电子地图的融合;
➢ 与移动监控的融合;
➢ 智能的应用。
配置说明
1、KDM2801E 中心管理平台
产品特性
- 嵌入式设计,提供安全可靠、高性能中心业务平台解决方案
- 单级平台通过多机堆叠最大可接入1000(2Mbps)路网络监控前端
- 可通过多级级联组建分级、分布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 内置网络录像单元,可实现基于IP SAN的网络化存储
- 支持NAT、防火墙穿越,可在各类复杂网络环境下轻松部署
- 支持三网段接入,实现不同网段IP设备的部署
- 支持高清网络摄像机和高清解码器接入,实现高清监控
- 可提供电子地图、报警联动等智能应用业务
- 可提供强大的设备、用户及权限集中管理
- 可通过简单直观的图形化配置工具实现快速安装和便捷管理
技术参数
型号 KDM2801E
设计结构 嵌入式设计,19英寸2U
编码格式 H.264、MPEG-4
视频分辨率 1080p、720p、D1、CIF、2CIF、QVGA、QCIF、QQCIF
视频参数
视频帧率 1~30fps
视频码率 16Kbps~4Mbps
音频参数 编码格式 G.711A/U、ADPCM、G.722.1C
音频码率 32Kbps~64Kbps
网络接口 3×1000Base-T,RJ45接口
外部接口
USB接口 4×USB2.0接口,可进行系统盘备份
前端接入 单级平台通过多机堆叠可接入多达1000(2Mbps)路
性能描述 客户端接入 单级平台支持999个客户端
电视墙接入 单级平台支持64组电视墙,每组最多36个解码器
单平台组网
组网方式 多平台堆叠组网,最大可堆叠32台,堆叠时支持负载均衡
组网特性
多级级联组网,最大支持8级级联
网络适应性 支持NAT穿越、支持Socks 5、支持重传重组
实时监控、录像存储、点播回放、音频通信、报警联动、
业务功能
功能描述
管理功能 用户管理、认证管理、权限管理、设备管理、网络管理等
电源 AC 100~240V,50~60Hz
功耗 ≤128W
运行环境
温度 -10℃~50℃
湿度 10%~85%(无凝结)
物理尺寸 88mm(高)×443mm(宽)×338mm(深)
物理特性
重量 4.5Kg
移动侦测、电子地图等
2、KDM201 集中式多路视频编解码器
产品特性
-模块化设计,具有7个业务插槽
-可插编码卡提供多达28路视频集中编码
-可插高清解码卡,每块解码卡提供1路1080P、1080i、720P、D1或CIF分
辨率解码
-可插标清解码卡,每块解码卡提供4路D1或CIF分辨率的视频解码
-标清解码卡支持CIF分辨率四画面合成
-19英寸标准机架式结构
-内置网络交换模块,无需另配交换机,节约成本
-双向音频,实现现场拾音、广播喊话及语音对讲
-移动侦测与报警联动,提供智能化前端接入
-支持接入KDM201-TVM电视墙管理单元,实现键盘接入管理
技术参数
型号 KDM201-SH
设计结构 模块化设计,7个业务插槽,内置网络交换模块
物理尺寸 88mm(高)×443mm(宽)×338mm(深)
网络接口 1×100Base-TX/1000Base-T,RJ45接口
可选模块 单路高清解码卡:NVR-D01
四路标清解码卡:KDM201-D04
功耗 ≤150W
电源 AC 100~240V,50~60Hz
温度 -10℃~50℃
湿度 10%~90%
重量 ≤8Kg
3、VS-G100 DVR接入网关
产品特性
-基于嵌入式架构,系统稳定、可靠
-可将DVR/DVS/IPC无缝接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支持分布式部署,可实现多台DVR/DVS/IPC的接入
-支持主从设备堆叠部署,可实现多台DVR/DVS/IPC视频监控图像的转码
-实现监控视频浏览、PTZ控制、录像回放、解码上墙及告警联动等功能
技术参数
型号 VS-G100
设计结构 嵌入式设计
单台设备的接
64台DVR/DVS/ IPC
设备能力
入能力
单台设备的转主设备:8×CIF、2×D1
码能力 从设备:16×CIF、4×D1
单台设备转发
256M
能力
组网方式 单台组网、多台堆叠
典型应用
应用功能 图像浏览、PTZ控制、录像回放、解码上墙、告警联动
网络接口 3×RJ45,100Base-TX/1000Base-T
物理特性 物理尺寸 19英寸2U,88mm(高)×443mm(宽)×338mm(深)
重量 4.5Kg
电源 电源 AC 100~240V,50~60Hz
功耗 ≤128W
运行环境
工作温度 0℃~60℃
存储湿度 10%~80%
4.3.3 视频会议系统
4.3.3.1 概述
视频会议作为网络时代出现的新型会议方式,它的数据和图像传送功能是传
统会议不可取代的。当前系统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视频会议
系统建设已成系统现代化办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系
统资源;系统中集成图像传输、远程培训、会议录像等功能。系统能够实现平滑
扩容和升级,将来能够向更高带宽和更高图象质量扩展。
4.3.3.2 设计原则
开放式原则
➢ 必须完全符合H323和H320标准框架协议;必须采用业界标准
的视音频编解码协议;
➢ 必须采用开放式标准设计,兼容标准的视讯系统和设备,确保可
与其他厂家标准的产品有效互通;
➢ 满足今后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
➢ 建议选择国内主流通信厂家的设备,确保产品得到持续的技术支
持和可靠的服务。尽可能避免选择小厂家的以及采用非标准协议的
设备。
先进性原则
视频会议系统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能够体现现代视频会议系统的先进思想。
本方案中的视频编码技术采用当前先进的能适用于多种带宽条件下的视频压缩
算法H.261、H.263、H.264等压缩标准,兼容图像编解码技术,实现高清晰度
画质,音频采用Siren14算法,提供高保真接近CD音质,充分保证视频会议的
高质量。视频通讯协议采用了先进的H.323协议平台,这样既满足广域网的带
宽保证,又满足在计算机网上开展视频业务的需求。
➢ 系统必须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国内通信行业的规范要
求;
➢ 需符合视频技术以及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确保采用当前成熟
的产品技术;
➢ 所有的系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确保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技术上
不会落伍。
兼容性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国际相关标准进行系统设计。系统遵循开放性和标
准化原则,采用标准的H.261、H.263、H.264等压缩编码标准和H.320/H323
体系结构,能很好地保证与其他采用H.320/H.323体系视频会议系统互通。
要求系统不仅能够提供视讯会议功能,还需要支持丰富的附加业务,满足今
后不同业务的建设和使用需求。
可扩展性原则
兼顾系统的中长期扩展,在网络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等各
个方面适应未来视频会议和多媒体应用的需要,最大程度的保护用户的投资。
本方案除了充分保证传统视频会议的高质量、高可靠之外,还力求大大拓展
了视频会议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内容。充分体现了网络化视频应用的潮流和方向。
可管理性原则
管理系统有图形化界面的视频会议管理系统,可直观方便地对系统实现全程
网管,大大减轻维护难度。系统运行提供日志,记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息。
管理员和工程人员可以通过查询运行日志随时了解设备运行状况。
此外,网管还具有告警管理功能,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告警即时反映在网
管客户端界面通知用户,同时还将告警信息记录入告警日志数据库中,以备用户
查询。
全业务兼容原则
要求系统不仅能够提供视讯会议功能,还需要支持丰富的附加业务,满足今
后不同业务的建设和使用需求。
设备选型的原则
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列出于下:
➢ 主流技术
采用全面支持H.320/H.323协议框架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必须支持H.264、
H.263、G.722等。应能够支持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标准、新规范。
➢ 主流厂家
视频终端均考虑当前市场占有率最大,且发展前景最为外界看好的厂家,这
样用户才能长期获得原厂家新技术升级、产品更新的服务和备品、备件支持。
➢ 主流产品
具体产品的选型应考虑设备厂商今后若干时期内将全力支持的品种。
➢ 高性价比
视频会议技术和设备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已经从身份“高贵”的形象转变
为一种简单的会议、交流工具,基于H.323协议的终端和MCU出现后,更进
一步降低了同类设备的价格起点线。产品的功能和性能价格比应该是用户选择产
品的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
➢ 专业的售后服务
完善的专业售后服务是用户利益的根本保障。
4.3.3.3 系统网络结构
4.3.3.4 系统特点
KDV8010A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视频会议终端,适用于大、中型专业会议室。
采用标准19英寸机架式结构,内置视频矩阵,可根据会场需要灵活配置多路视
频信号输入和输出。支持灵活的双视频流功能,提供4CIF品质视频和CD级音
质效果,配合优异的网络适应性和强大的视音频处理技术,可让用户获得真切的
现场会议感受。
特点
极致高清的视频
20倍于传统图像清晰度的流畅高清视频,细节呈现更全面、更生动,带给
您高达1080p分辨率的极致高清体验。
高品质的音频享受
基于48kHz采样的MPEG4-AAC音频编码,提供清澈纯正的高保真立体声
效。
嵌入式设计架构
采用19英寸1U机架式结构,安装方便、维护简洁。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
可有效防止病毒和黑客攻击,保证系统安全和可靠。
卓越的双流协作
支持H.239双视频流,可提供高达SXGA/720p分辨率的高清双流特性。
?强大的网络适应性
具备以太网和E1双重接入方式,可实现IP及E1线路的自动冗余备份;内
置代理客户端,可实现防火墙/NAT穿越;支持智能抗丢包、动态速率调整、QoS
设置、码流平滑等网络优化机制,可全面优化拥塞网络环境下的视频通信效果。
完善的安全机制
内置128位AES硬件加密功能,可充分保证会议内容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具有本地登陆认证与授权机制,提供合法的本地化管理;可通过H.235网守密
码认证机制实现安全的网守注册。
4.3.3.5 业务流程
1、点到点会议
在会场使用遥控器直接呼叫对方的号码(或从电话本选择呼叫)即可,无需
其他人协助,如果呼叫不成功,根据反馈的提示信息(类似于对方忙等),用户
做少许操作即可完成呼通进行视频通信。
(与上级单位、和下级单位进行视频会议)
2、多点视频会议
多点会议召集有三种方式:
方式一:由召集会议人在会议室通过终端的电话本选择要召集的会场确认即
可召集成功,然后由召集人申请主席主持会议,由召集人自己完成会议的各种控
制功能。
方式二:由管理员在会议管理系统上预定义好会议,预定义的会议可以选择
立即召开,也可以选择在某个时刻召开,会议召开后,由召集会议人申请主席主
持会议。
方式三:由管理员在多点资源管理中心上直接召集会议。会议召开后,由召
集会议人申请主席主持会议。
对于被召集人参加会议,若终端正常开机,将自动加入会议;若中途加入会
议,只需要呼叫系统特服号码即可入会;对于采用匿名方式的会议,通过呼叫会
议接入号码和密码方式入会。
4.3.3.6 会议功能
多画面会议功能
双流显示功能
双视传送功能
字幕功能
全景会场功能
线路自动恢复功能
WEB会议控制功能
4.3.3.7 系统配置说明
1、KDV8000B 多点控制单元(MCU)
KDV8000B是一款高性能的一体化多点控制单元(MCU),采用嵌入式技
术,支持标准H.323、SIP协议,支持H.264编解码和H.239双流,支持广泛
的网络协议,可灵活应用于各类基于IP的视频会议及可视通信系统,并已全面
支持高清(1080i/p、720p)终端接入。
?产品特点
优异的设计结构
嵌入式设计: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能有效防止病毒和黑客攻击,保证系统
安全和可靠。
模块化设计:具有外部模块插槽,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灵活的网络特性
内置代理:可通过内置代理服务提供防火墙和NAT的透明穿越,在对原有
网络配置影响最小的情况下实现系统部署。
智能抗丢包:采用智能丢包重传、前向冗余、解码消隐算法等多种抗丢包机
制,保障在恶劣网络条件下的视频通信效果。
动态速率调整:可通过检测网络状况动态调整视频通信的码率,以自动适应
网络性能,提供更连贯的视音频效果。
码流平滑发送:为避免突发性码流造成网络拥塞,MCU可通过平滑发送策
略来调整码流传输速率,保证通信的稳定性。
服务质量控制:支持DiffServ、IP Precedence等QoS功能,配合网络的
QoS策略,可优化多业务环境下的视音频通信效果。
终端码流控制:无需某终端上传码流时,MCU可控制该终端停止发送码流,
从而有效节省网络带宽资源。
卫星网络适应:通过多种协议及码流控制机制,可部署卫星视频通信系统。
多级级联:支持多级MCU级联组网,可实现主从MCU间的完全互连、互通和
互控。
多网段接入:通过多网段接入功能,可同时接入多个相互隔离的网段间的终端设
备,在保证网络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跨网部署。
卓越的系统性能
广泛的兼容性:协议体系、视音频编码、网络传输以及各类应用功能均严格
遵循ITU-T、ISO/IEC、IETF、IEEE等相关标准,可与业界主流厂商的MCU、
终端等设备互连互通。
全线编码支持:全面支持ITU-T、ISO/IEC相关视音频编码标准,通过领先
的H.264视频编解码技术和宽频声音处理技术,可提供高清视频和高保真音效。
完善的安全特性:通过严格的认证与授权机制保证用户访问、系统管理和业务调
度的安全性,通过密码锁定、128位AES硬件加密保证通信内容的安全性,通
过内置防火墙保证系统设备的安全性。
电信级稳定性:借助于嵌入式设计结构及智能抗丢包、码流平滑发送等灵活
的网络特性,可保证设备及系统可靠运行,提供电信级稳定性支持。
良好的可管理性:可通过完善的网管功能,实现界面化的系统配置与管理,具备
完善的告警监测、在线诊断、故障恢复及日志记录功能,保证系统的可配置性和
可维护性。
强大的调度功能:提供强大的业务调度支持,通过内置Web服务以浏览器
方式进行本地或远程登陆,借助于直观简洁的操作界面,实现灵活的在线管理与
监控。
丰富的应用功能
多画面:提供4/9/16/N+1等各种多画面组合模式,画面可自动或手动切
换。
电视墙:可通过电视墙服务器实现各会场视、音频信号的高密集解码输出,提供
高清晰的终端监控功能,每路信号可自动或手动切换。
混音:支持多方混音功能,混音参与方可手动定制或智能选取,借助于混音
功能可实现多方交互式通信和点名应用。
双视频流:通过与终端配合可实现灵活的双视频流应用,类型及视频分辨率
等参数均可在会议模板中指定。
数据会议:支持标准的T.120数据会议功能,实现电子白板、应用共享、文
件传输、多方交谈等数据协作应用。
字幕:可通过会议控制软件进行会议字幕的在线设置与管理,字幕内容可手
动录入或从文件中加载。
内置网守:支持内置网守,提供注册、地址解析、呼叫控制、带宽控制、区
域管理等标准的H.323网守功能,支持计费功能,可向Radius服务器发送计费
和用户认证信息。
技术参数
遵循标准
体系标准:H.323、SIP
视频标准:H.261、H.263、H.263+、
????????? H.264、MPEG-2、MPEG-4
音频标准:G.711、G.719、G.722、G.722.1
????????? Annex C/Polycom? Siren14
TM
、
?????????? G.723.1、G.728、G.729、MP3、MPEG4-AAC(LC/LD)
网络协议:TCP/IP、TELNET、HTTP、FTP、
????????? SNMP、DHCP、RTP/RTCP、NTP
其他标准:H.225、H.235、H.239、H.245、
????????? H.281、T.120、T.140等
系统容量
64×4Mbps、32×8Mbps
网络接口
10/100M、1000M以太网
会议速率
64Kbps~8Mbps
分辨率
活动图像分辨率:
1080i/p(1920×1080)、720p(1280×720)、4CIF(704×576)、CIF(352
×288)
数据内容分辨率:
SXGA(1280×1024)、WXGA(1280×800)、XGA(1024×768)、SVGA
(800×600)、VGA(640×480)
多画面
4/9/16/N+1等各种多画面组合模式
各画面的来源可采用动态跟随或手动指定等方式进行切换
通过边框色区分发言人、主席等会场画面
电视墙
支持外置电视墙服务器
字幕
支持对所有的与会终端发送字幕,可群发或选择性发送
支持滚动、翻页等字幕显示方式的设置
字幕内容可现场录入或从文件中加载
音频特性
支持智能混音或定制混音
静音与哑音控制
语音激励检测
自动回声消除(AEC)
背景噪音抑制(ANS)
自动增益控制(AGC)
双视频流
支持H.239标准双视频流功能
视频格式及视频分辨率均可设置
支持发起双流的权限设置
T.120数据会议
支持64Kbps~2Mbps带宽范围
电子白板、应用共享、文件传输、多方交谈
支持32方数据会议接入
内置网守
支持注册、地址解析、呼叫控制、带宽控制、区域管理等功能
支持计费功能,可向Radius服务器发送用户认证和计费信息
会议召集
以Web方式登陆MCU进行定时预约或立即召开
在终端侧以遥控器或Web方式进行呼叫
会议控制
导演控制、主席控制、语音激励、自动轮询等多种控制方式
支持多组会议同时召开,分别控制,互不干扰
会议过程中支持加入申请、主席申请、发言申请及插话申请
支持组播会议
录放像控制
支持会议数字录放像的控制
网络适应性
内置代理实现防火墙/NAT穿越
智能抗丢包
动态速率调整
QoS(DiffServ,IP Precedence)
终端码流上传控制
终端码流平滑发送控制
断线自动重呼
多网段接入
多级级联
提供简单级联和合并级联两种级联模式
合并级联时支持主从MCU间的完全互通、互控
采用直观的树型分层结构实现级联管理
安全特性
基于H.235的会议加密流程
内置128位AES硬件加密功能
会议密码保护、会议锁定保护
管理用户认证与授权
内置防火墙设置
组播用户认证
管理与维护
支持SNMP标准网管协议
支持MCU的配置界面化
采用Telnet、FTP、Web进行在线配置与远程升级
通过RS232进行本地管理
系统登陆、管理等事件日志
运行监测、告警、在线诊断及故障修复
电气特性
整机功耗:≤50W
电源:AC(电压187~253V/频率47.5~????? 52.5Hz)
环境要求
接地电阻:≤5Ω
工作温度:0℃~45℃
工作湿度:10%~90%(无凝结)
气压:86~106kPa
物理特性
19英寸1U机架式设计
高×宽×深:44mm×483mm×310mm
重量:≤4.7kg
2、KDV7810/7910 高清视频会议终端
KDV7810/7910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具有非凡的画面质量、震撼的音频效果
和卓越的双流协作能力,以领袖级的严谨和精准带给您前所未有的全新高清体
验。
产品特点
极致高清的视频
20倍于传统图像清晰度的流畅高清视频,细节呈现更全面、更生动,带给
您高达1080p分辨率的极致高清体验。
?高品质的音频享受
基于48kHz采样的MPEG4-AAC音频编码,提供清澈纯正的高保真立体声
效。
?嵌入式设计架构
采用19英寸1U机架式结构,安装方便、维护简洁。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
可有效防止病毒和黑客攻击,保证系统安全和可靠。
卓越的双流协作
支持H.239双视频流,可提供高达SXGA/720p分辨率的高清双流特性。
?强大的网络适应性
具备以太网和E1双重接入方式,可实现IP及E1线路的自动冗余备份;内
置代理客户端,可实现防火墙/NAT穿越;支持智能抗丢包、动态速率调整、QoS
设置、码流平滑等网络优化机制,可全面优化拥塞网络环境下的视频通信效果。
完善的安全机制
内置128位AES硬件加密功能,可充分保证会议内容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具有本地登陆认证与授权机制,提供合法的本地化管理;可通过H.235网守密
码认证机制实现安全的网守注册。
技术参数
遵循标准体系标准:H.320、H.323、SIP
视频标准:H.261、H.263、H.264、MPEG4
音频标准:G.711、G.719、G.722、G.728、
????????? G.722.1 Annex C/Polycom R Siren14TM、
????????? MP3、MPEG4-AAC(LC/LD)
网络协议:TCP/IP、TELNET、HTTP、FTP、SNMP、
????????? DHCP、RTP/RTCP、PPPoE、NTP
其他标准:H.221、H.225、H.231、H.235、H.239、
????????? H.241、H.242、H.243、H.245、H.281等
会议速率:64Kbps~8Mbps
分辨率
活动图像分辨率:
1080i/p(1920×1080)、720p(1280×720)、4CIF(704×576)、CIF(352
×288)、QCIF(176×144)
数据内容分辨率:
WUXGA(1920×1200)、SXGA(1280×1024)、XGA(1024×768)、
WXGA(1280×800)、SVGA(800×600)、VGA(640×480)
视频接口
高清接口:HD-SDI、YPbPr、HDMI、VGA、DVI(可扩展)
标清接口:复合C端子
视频特性
内置高清视频矩阵
支持视频本地回显
可调节亮度、饱和度、对比度等参数
支持PAL/NTSC两种制式支持画中画
流特性
支持H.239标准双视频流协议、支持主视频流与辅助视频流带宽调整
音频接口
数字音频:HDMI
普通音频:RCA双声道
音频特性
音频采样频率:48KHz
AEC(自动回声消除)
ANS(背景噪声抑制)
AGC(自动增益控制)
自动唇音同步
静音与哑音控制
控制接口:RS485、RS232、红外遥控
网络接口
IP:10/100/1000M以太网(可通过内置模块扩展支持双以太网)
专线:可扩展E1、2E1、4E1模块
网络特性
内置代理客户端实现防火墙/NAT穿越、智能抗丢包、自动线路备份、动态
速率调整、QoS设置(DiffServ、IP Precedence)、MTU值可调、IP地址冲突
检测、网守自动发现和注册、PPPoE自动拨号
字幕横幅台标
支持对其它终端/MCU发送字幕短消息、支持滚动、翻页字幕显示、支持字
幕加载、支持横幅叠加、横幅背景颜色、字号及字体均可设置、支持台标设置
组播功能
支持会议码流的组播分发、终端未加入会议时可组播本地音视频码流、可对
双视频流进行组播、支持组播密码认证
VOD点播
可登陆录播服务器进行VOD点播、支持用户输入参数的保存和快速调用
会议功能
可创建点对点会议和多点会议、支持入会、发言、主席、插话等申请功能
支持E.164号、别名、IP地址等呼叫方式、可扩展内置MCU功能
安全特性
基于H.235会议加密流程、内置128位AES加密功能、会议密码认证、本
地登陆与授权、内置防火墙设置、支持H.235网守密码认证
管理与诊断
支持SNMP标准网管协议、可采用遥控器OSD菜单操作、支持PC Web
登陆实现远程操作、支持Telnet、FTP、Web、网管等方式的在线配置和远程升
级、支持登陆、管理等事件日志功能、具备终端自测、环回测试、色带测试、音
频测试等功能、支持运行状态检测、告警显示和发送、可在线显示视音频码率等
实时信息、支持地址簿管理、实现地址簿导入、导出
电气特性
整机功耗:≤60W
电源:AC(电压100~240V/频率50~60Hz)
环境要求
接地电阻:≤5Ω
工作温度:0℃~50℃
工作湿度:10%RH~90%(无凝结)
气压:86~106KPa
物理特性
19英寸1U标准机架式设计
高×宽×深:44mm×443mm×337mm
重量:≤5Kg
4.3.4 信号切换系统
4.3.4.1 概述
在图像信号传输系统中,通常需要将一路信号分成多路传输到多个接收设备
或从多路信号中选择一些传给某一个设备,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及传输路由等等考
虑,合理使用传输接口设备,可以将各种信号源设备和接收信号设备进行连接,
实现各种功能组合。
4.3.4.2 信号切换系统功能
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矩阵信号进行简单的操作,使音视频信号和计算机信号
切换到投影机输出到投影幕上或电视机等输出设备。AV矩阵可以对DVD机,
VCD机,录音机和摄像头的音视频信号有效的切换。 RGB矩阵可以对计算机信
号有效切换。
组成:普通音视频矩阵切换器、普通音视频切换器、普通音视频分配器,计
算机视频信号矩阵切换器、计算机视频切换器、计算机视频分配器和计算机接口。
普通音视频矩阵切换器:将多种音视频信号源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输出给不
同的显示设备。
普通音视频切换器:将多种音视频信号源选择一种输出给显示设备。
普通音视频分配器:将单路音视频信号在没有信号损失的情况下分成多路相
同的信号,输出给多个显示设备。
计算机视频矩阵切换器:将多种计算机视频信号源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输出
给不同的显示设备。分为带音频及不带音频设备。
计算机视频切换器:将多种计算机VGA信号源选择一种输出给显示设备。
分
为带音频及不带音频设备。
计算机视频分配器:将单路信号在没有信号损失的情况下分成多路相同的信
号,输出给多个显示设备。
计算机接口:把VGA信号转为RGB信号传输,也有些接口转为DVI信号
传输。
4.3.4.3 配置说明
视频矩阵TMX-VIDEO 64x32
TRIOLION彩讯视频矩阵切换器专门用于对视频信号 (非平衡立体声音频
信号)进行切换和分配,可将多路信号从输入通道切换输送到输出通道中的任一
通道上,并且输出通道间彼此独立。部分产品允许视、音频异步控制
TRIOLION彩讯视频矩阵切换器 带有断电现场保护、场逆程切换等功能,
具备与计算机联机使用的RS-232通讯接口,红外控制,网络控制;视频矩阵切
换器采用新型的LCD面板显示和轻触式按键确保状态显示更加直观,更加合理,
设备操作更加简便
彩讯科技TMX-VIDEO系列矩阵切换器 是对VIDEO进行切换和分配的切
换设备,它可同时将多路VIDEO输入信号分别切换到任何一个或多个输出通道。
该设备具有断电现场保护功能,能保存设备关机前的工作状态,具备与计算机联
机使用的RS-232通讯接口,并提供通讯协议和演示程序,方便联机使用。本产
品广泛应用于需要切换和选择VIDEO信号的各类场合,如:广播电视、大屏幕
投影电视、电化教育、电视电话会议、多媒体会议室等。
技术指标
项目 参数
视频部分
视频信号输入阻抗 75Ω
视频信号输出阻抗 75Ω
视频信号电平 1Vp-p
视频信号电压范围 ±1.5V
介入增益 0dB
视频信号带宽 60M(–3dB)
-50dB @ 5MHz(BNC输入口);-34dB @ 5MHz(BNC
反射损耗
输出口)
信号隔离度 85dB @ 5MHz (输入端);58dB @ 5MHz (输出端)
>色度>/亮度时延差 -色度/亮度6.7ns
通讯接口
波特率 9600
数据格式 8-bit,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
电源
输入电压 220V(±20%)/50Hz
功耗 35W
其他
切换时间 200ns
状态记忆 可记录四种工作状态
1. 使用前面板按键
控制方式
2. 通过RS-232接口远程控制
3. 使用红外线遥控器(可选)
安装方式 可通过面板上的固定孔固定在19”机架上
4.3.5 数字直播系统
4.3.5.1 概述
视频点播即交互式视频点播,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综
合了计算机、通讯技术、电视技术而迅速新兴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利用了网络
和视频技术的趋势,彻底改变了过去收看节目的被动方式,实现了节目的按需收
看和任意播放,集动态影视图像、静态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为一体,为用户
提供实时、交互、按需点播服务的系统。
将摄像机采集的信号录制到计算机硬盘种,用户可以随时播放录像文件
4.3.5.2 需求分析
广播功能:
能在网上进行电视节目或会议实况或各类视频节目的广播。广播的节目既可
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预先录制的。通过相应硬件设备实现与有线电视网实现互
连。
实时远程控制功能:
系统要求能实施与培训相关的远程控制功能,经过远程采集数据,动态增减
用户(IP、用户名),控制直播频道,实现远程培训。
直播功能:
扩展性高,系统可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实现借助网上现场直播系统将新闻、
新车展览、公益宣传、会议、聚会、庆典等等发布于网上。
4.3.5.3 系统组成
1)音视频信号的采集系统
1、信号接收设备:有线射频信号的接收。需要配置射频接收设备,可同时接
受国内有线电视信号;
2、拍摄设备
可以配置数字摄像机,与转换编码设备和直播设备配合用于采集或现场直
播;
3、传统媒体介质的播放设备
如DVD、VCD、VHS磁带、BATACAM带、数字BATACAM带的播放设
备,需要根据情况进行配置,或直接采用电视台等的设备;
2) 音视频压缩编码模块
用于将音视频信号压缩编码,成为播放系统支持的格式。采用嵌入式音视频
编码服务器作为编码压缩模块,系统稳定可靠。易于升级扩展、便于管理。音视
频编码器及可以架设在前端的视频采集现场,也可以在中心机房,根据需求可以
灵活的增减。
3)视音频存储发布系统:
此部分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易视的GLOVIEW直播点播系统软件,和
硬件服务器构成流媒体服务器。用于将直播数据流存储及发布。支持多机负载均
衡,单机最大支持50连接并发。根据带宽出口情况可以做电信托管或者架设在
局网机房,支持远程管理。
4)系统管理模块(web服务器)
系统管理系统软件和局网WEB服务器组成系统管理服务器,通过WEB页
面支持远程对系统内的用户设置、视频编码服务器参数、直播图像通道以及录制
点播图像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系统进行配置。
5)客户端软件:
提供B/S架构软件,无须安装,使用方便,也可以提供C/S架构软件,功
能更强大,需要安装。
4.3.5.4 系统结构
4.3.5.5 功能说明
GLOVIEW直播点播录播系统可以提供完整的网络媒体应用解决方案,实现
视频直播、录制、广播、录像点播、多媒体点播以及音视频文件等功能,帮助用
户迅速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音视频应用系统。
1、 视频直播
网络直播应用在多种场合,如:企业培训、商务活动、视频会议直播、产品
发布会议、企业活动直播等等;同时可以将这些直播资源录制下来,作为点播源
供用户点播或者储存起来在日后需要的时候方便查看学习。
?用分布式架构,采集、编码、转发、存储和管理灵活配置;
?支持服务器集群方式运行以及自动负载均衡,能随着用户数增加而平滑扩
容;
?支持单播、组播等多种分发方式;
?同步性好,延时小,音视频完全同步,直播延时可控制在 1.5 秒以内。
?可以对图像清晰度,帧率,码流进行调整,以满足当前的网络情况及用户
要求。
?支持多个现场(异地)或多信号同时在线直播发布,具有多站采集、多级
账号管理功能,负载能力强大,可平滑扩充,运行稳定可靠。
?点击率统计功能,对每一个节目,录像的访问流量进行记录,可通过多种
方式查看。
?可以对每一个管理员进行授权使用部分或全部管理功能
?客户端可以对直播通道进行关键字模糊检索
?在线文字聊天功能,视频直播同时访客可以与嘉宾进行互动聊天功能
2、 视频录播
通过该系统,可以随时把企业培训、商务活动、视频会议直播、产品发布会
议、企业活动等音视频信息录制下来转播到任意的网络中去,实现网络上的任何
一个终端用户都可以轻松点播节目;同时自动的把这些珍贵的音视频资源保存到
流媒体服务中,供错过接收的用户点播,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这些资源。系统最大
限度的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系统可以自动把直播的音视频信号(比如电视节目)自动保存到流媒体服
务器中,供错过收看的用户点播,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这些资源。系统最大限度实
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音视频的网络转播、录制、点播一体化完成,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体
现了高度智能化与集成化;
?系统支持通用视频文件格式转换功能,可以将主流格式的视频文件直接批
量添加到流媒体服务器,以H264格式播出,供用户点播;
?录制的文件自动循环,按照先录先删的原则;
?提供节目自动更新功能,系统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循环使用硬盘进行节目
录
?录像文件的图像清晰度,帧率,文件时间间隔等可以调;
?同步性好,延时小,音视频完全同步,点播延时可控制在 1.5 秒以内。
?缓冲时间短,用户只需等待1-2秒钟即可,主要得益与先进的H.264编码
格式。
3、 系统管理
?采集服务器管理:该系统不限制采集服务器数量,可实现多路音视频信号
同时录制,互不影响,可自定义采集音视频信号的多项参数的设置。
点播/直播服务器管理:支持设置多个直播发布点和点播发布点,同时进行
多路直播和点播,在直播的过程中,采集服务器端直播开始,采集服务器程序自
动运行,无须人工干预,直播完毕自动生成点播文件进行快速发布。
?频道、专题、专栏、节目管理:支持任意开设多个频道、专栏、专题、节
目管理,包括多级频道、专栏、专题、节目的增加、修改、删除等功能;有强大
的频道、专题、专栏分类功能,可按照播出的节目性质来自由组合建立自己的精
品频道和专题。
?直播控制管理:播出控制全自动播出、半自动播出、手动播出等播控方式
组成播控模块,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
支持远程控制与维护管理功能。
支持多级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管理功能。
流量统计查询功能
记费功能,可以包月或按单部影片收费,可以设置免费节目等。
4.3.5.6 系统配置说明
1、GLOVIEW 网络视频直播点播系统
上海易视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在多年专注于网络视音频应用开发的基础上
基于最先进的网络流媒体视音频技术独立自主开发了GLOVIEW 网络视频直播
点播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无须安装客户端软件(也可以提供客户端软
件,功能更加强大)不限制前端采集直播音视频信号通道数量,单机即可支持
500个并发用户,支持无限用户扩展使用,视频压缩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新的
H.264(MPEG4/PART10)压缩格式,同样的清晰度和帧率下,比普通的MPEG4
还要节省30-40%的带宽,在250kbps码流下可以传输高于VCD的画质,
800kbps带宽下图像质量接近与DVD。
功能:
⊙实现射频信号或其他模拟AV信号进行网络直播、录制以及点播;??
??? ⊙支持自动录制、点播,以便错过精彩节目的用户随时进行点播观看;??
??? ⊙客户端自由选择网络电视频道,点播、直播节目;??
??? ⊙图像清晰流畅,音视频同步;图像压缩格式先进,适应低带宽的网络
环境;?
??? ⊙支持远程管理,设置录像任务等;?
??? ⊙延时短,缓冲时短。
优势:
视频直播
采用H.264(MPEG4/PART10)压缩格式: 同样的清晰度和帧率下,比普通
的MPEG4还要节省30-40%的带宽,在250kbps码流下可以传输高于VCD的
画质,800kbps带宽下图像质量接近与DVD。
影音同步:特有的传输同步技术,保证同一路流的视频与音频的永久同步一
致性,还保证了不同客户终端接收画面同步。
延迟时间极短:采用零缓冲技术,对媒体内容不需缓冲,使网络传输延时更
加短,延时一般不超过1.5秒。对某些复杂恶劣的网络环境自动最低限度的缓冲,
以保证最终用户的音频与视频的连贯与稳定性。
统稳定性好:视频编码及视频转发采用独立的服务器, 采用硬件方式实现
音视频信号的采集、压缩,完全不占用系统资源,有很强的稳定性,可满足 7*24
不间断直播。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响应速度极快,即点即播无延迟、任意拖动无停顿
通过对视频流的控制及优化处理,极大地节约了网络及硬件资源(如CPU、
内存、磁盘I/O等),整个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超强稳定
真正实现跨网段、跨路由进行点播广播,不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任何特别设
置
2、GLOVIEW 视频会议录播服务器
GLOVIEW 视频会议录播服务器是上海易视公司最新推出的 H.323 视频会议录播系
统,该服务器基于 IP 网络,能够从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及电脑屏幕上录制视频会议的音频、
视频和数据内容,并且能够将音频、视频和数据内容转发到网络中,使网络中还没有安装视
频会议终端的用户也能够观看会议直播以及会议之后的点播。用户可以以多种录制模式、不
同速率对会议内容随心所欲进行录制、点播回放,也可以进行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动态屏幕
的一体化同步录制直播。此系统广泛地用于视频会议、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场合的录制与直播,
可 兼容所有视频会议厂家设备,如 Polycom 、 Tandberg 、 SONY 、 Vtel 、中兴、
华为等国内外厂家;
GLOVIEW 视频会议录播系统拓扑图
系统功能
视频及数据内容录播—— 能够使用户非常方便地从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及电脑屏
幕上录制音频、视频和数据内容。能够同时录制双路视频,第二路视频可以是辅助摄像机、
DVD 等动态视频流,也可以是 PC 机、图文展台等静态视频流;数据内容可以是在计算机
屏幕上显示的任何东西,而不局限于幻灯片。视频和数据内容存储为 MPEG4 视频格式
会议内容发布 —— 根据会议时效要求,系统提供了自动发布、手动发布、定时
发布等多种视频会议内容发布模式。
实时直播—— 可通过单播或多播方式将现场的视频、音频、计算机动态屏幕在
网络上进行实时直播,用户可通过 IE 或系统客户端软件同步接收到现场的视频信息。
点播回放—— 通过 IE 对会议录制内容进行播放,播放支持暂停、重新开始和快
进等播放形式。
功能特点
■ 完善的会议录制,点播,发布管理功能,在会议录制完成之后,提供会议自动
即时发布。
■ 管理功能完善 系统所有设备包括视频编码服务器 ( 视频服务器 ) , 会议录播
服务器及系统内的所有用户由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组 , 限制
用户登入时间,可以给用户分配指定的会议录播服务器及可以观看的节目频道 , 可以对用
户分 5 级权限,高级用户具备云台镜头控制的优先权。
■ 可以查看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 , 用户并发数量
■ 系统稳定性好 , 视频编码及视频转发采用独立的服务器 , 采用硬件方式实现
音视频信号的采集、压缩,完全不占用系统资源,有很强的稳定性,可满足 7*24 不间断
直播。
■ 音视频完全同步、直播延时可控制在 1.5 秒以内。
■ 会议直播 可通过单播或多播方式将现场的视频、音频、计算机动态屏幕在网络
上进行实时直播
■ 多速率多分辨率按需录制,可以根据网络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速率及分辨率。
■ 双流录制功能,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对会议中的双路视频流内容进行录制;第
二路视频流可以是辅助摄像机、 DVD 等动态视频流,也可以是 PC 机、图文展台等静态
视频流,可以同时看视频和演讲稿内容。
■ 图像语音清晰流畅:视频速率最高达 2M ,清晰度最高支持 704X576 ,音频
采用 OggVorbis 编码方式,可清晰再现会议实景。
■ 支持多种回放显示方式,视频和计算机动态屏幕分别由独立窗口显示,并可单
独控制窗口大小及位置。
■ 支持视频字幕添加功能。
■ 系统支持多前台多后台混合组网工作模式,多台录播服务器可以与多个视音频
编码器任意组合配对工作,系统配置灵活,适合大规模组网需要。
■ 具备录制直播预览功能,所见即所得,用户界面友好,管理维护简单方便。
■ 支持摄像头远程遥控功能,在录播服务器控制台即可远程控制摄像头的动作。
技术参数
会议录播服务器
视频标准 H.264(MPEG4/PART10)
视频分辨
QCIF 、 CIF 、 4CIF
率
视频帧率 在所有模式下最高可达每秒 25 帧
音频标准 OggVorbis
录制带宽 64Kbps-2Mbps
点播带宽 64Kbps-2Mbps
发布格式 H.264
服务器采用专用软件控制;客户端采用 WEB
管理方式
方式
可靠性 7×24 小时连续运行
3、GLOVIEW 音视频编码器
视频标准 H.264
视频分辨率 QCIF、CIF、D1
视频帧率 每秒25帧
音频标准 OggVorbis
码流 64Kbps-2Mbps
音视频输入 最大16路输入
操作系统 Vx works
网络接口 RJ-45以太网,10/100 Mbps
可靠性 7×24小时连续运行
工作温度 -10 ℃ -- + 50 ℃
电 源 AC 220V
产品功能及优势:
1) 支持高清编码(D1)
2) 动态码流调整(码流调整后无须重新启动编码器)
3) 字符叠加功能,可以自定义坐标及文字大小
4) 可以设置定码率或变码率
5) 可以调节帧率及图像分别率
6) 采用目前最先进的H.264编码格式,图像更清晰,码流更低,250kbps
码流可以传输高于VCD画质,
1Mbps码流可以传输接近DVD的画质。
7)?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更问题
8)?提供机架式及便携式两种不同规格的编码器
5、系统管理服务器
采集服务器管理:
该系统不限制采集服务器数量,可实现多路音视频信号同时录制,互不影响,
可自定义采集音视频信号的多项参数的设置。
点播/直播服务器管理:
支持设置多个直播发布点和点播发布点,同时进行多路直播和点播,在直播
的过程中,采集服务器端直播开始,采集服务器程序自动运行,无须人工干预,
直播完毕自动生成点播文件进行快速发布。
频道、专题、专栏、节目管理:
支持任意开设多个频道、专栏、专题、节目管理,包括多级频道、专栏、专
题、节目的增加、修改、删除等功能;有强大的频道、专题、专栏分类功能,可
按照播出的节目性质来自由组合建立自己的精品频道和专题。
直播控制管理:
⊙播出控制全自动播出、半自动播出、手动播出等播控方式组成播控模块,
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配置。
⊙支持远程控制与维护管理功能。?
⊙支持多级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管理功能。
⊙流量统计查询功能
⊙记费功能,可以包月或按单部影片收费,可以设置免费节目等。?
⊙高效的搜索引擎加上强大的数据管理,支持节目分类、节目查询等多种查
找方式,轻松实现用户的模糊查找。
⊙引入分布式管理方案,支持服务器集群,通过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节目资源
索引和用户数据,实现节目资源各服务器的共享和用户信息统一的管理。?
??
系统管理服务器配置:
● 机箱RPC-600
● ?标准4U、19英寸,欧美风格,可
上架
● ?NORCO-300W工业电源
● 底 板PBP-13L4(4PCI扩展槽)
● 主板NORCO-840AE(采用Intel?865GV+ICH5芯片组,支持
Socket?478架构,Intel?P4处理器,主频最高可达
3.4GHz(FSB?533/800MHz),支持VGA显示,最大共享64M显存,
2条184Pin?双通道DDR内存插槽(最大可达2GB),2个IDE,2个
SATA接口,1个?Realtek?8100C?百兆LAN)
● Intel?P4?2.4G?CPU
● KST?512M内存
● MAXTOR?80G硬盘
● DVD-RW
● NORCO光电键鼠
4.4 音频系统
4.4.1 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
对现代视讯展示、数码电声处理、自动化电器处理等组成的多媒体电子会议的渴
望越来越强烈,而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很难满足人们在这方面的要求。近几年迅
速崛起多媒体电子会议系统技术,正在逐步成为适应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为此,
根据指挥中心现场扩声及电视会议需要,结合我们的工程经验,采用最新的多媒
体视讯产品和先进设计手段,提出本系统方案解决用户实际需求!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按以下的思路进行设计:
a) 突出“先进、实用、灵活、可靠”系统特点
b) 数字化的高集成度、可控制能力
c) 系统极易伸张的扩展性
d) 完善的售后服务保证体系
根据实际需求及我公司多年经验,设计以下子系统:
音响扩声系统
智能会议系统
4.4.2 音响扩声系统
音响扩声系统设计关键在选择扬声器的选型布置和电声的处理两部分,扬声
器的选型布置设计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决定扩声系统性能好坏的基本,
而电声的处理设计则如汽车的电脑控制装置,是决定扩声系统发挥得好坏的关
键。有设计优良的发动机,但缺乏精确的控制系统,他仍然是一台劣质的汽车;
反之亦然。为此,我们重点阐述扬声器的选型布置和电声的处理两部分。
设计一个好的扩声系统,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扩展计划、建筑和
建筑声学设计等因素来确定,其次是根据用途类别、质量标准和服务对象等因素
来确定方案的技术指标。最后,根据前期草案构想、目标对系统进行设计、选型、
模拟分析。
会议厅(室)是以会议为主的厅堂内扩声,首先应满足其语言扩声的高清晰
度,从而完成其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再而是其应有多功能的使用性,例如配合
DVD等高清晰度影像的音乐扩声要求。既然是多功能扩声系统,很自然的其必
须有非常简易的操作控制特性,以及兼容会议的声音均匀性和音乐扩声的声像和
音色,因此,要求系统必须具有简易的操作特性、两种模式音箱布置、专用会议
话筒以及回授自动抑制等专业性要求。
4.4.2.1 系统示意图
4.4.2.2 设计说明
一个多功能会议厅的听感效果是由建筑,扩声等因素所决定的。在明确其扩
声之功能特点条件下,音质设计应追求逼真兼顾良好的整体效果为目的。一个具
有良好听觉条件的会议厅应达到如下要求:
观众席能达到足够的响度;
声扩散性好,声音能均匀覆盖整个观众席无死角;
达到足够的清晰度和保真度,不应有明显的回声、长延时、反射声、颤
动回声、声聚焦和声共振等声学缺陷存在。
?指挥中心的主扩声音箱采用美国T&T原装全音域产品,本系统中采用8
台CSB804 8寸辅助音箱,该音箱安装在天花板上。
? 使用会议室时,整个扩声系统以高质量的语言清晰度为目标,同时在
会议前后播放音乐时也具有较宽的频响和音乐的柔谐度。
为了保证多功能厅的抗啸叫能力,我们采取了下列三个措施:
1、 通过2×31段图示均衡器以调节主扩声音箱的在厅内的频率响应;
2、 选用单方向性好的心型话筒,以其自身优越的轴向声接受达到良好的
抗啸叫效果。
3、 系统中不配置声反馈抑制器而以合理布置扬声器的方式控制啸叫的产
生,是为了保证扩声音质的高保真度。
4.4.2.3 配置说明
1、吸顶音箱 美国T&T CSB804
输出功率:3W;
输出电平:定压100-120V;
有效频率范围:100-18000Hz;
变压器阻抗:3.3K;
安装开孔尺寸:270mm
具有以下特点:
1. 适用于超级市场、学校、办公室、运动中心、旅馆、饭店等场所;
2. 嵌入式安装,带防护罩;
3. 音箱与广播系统配套使用。
2、会议功放 美国T&T MB900
产品介绍: MB 900 功放
MB-900 2声道功放
高性能2声道功率放大器
*额定功率:600W
*输入阻抗:4 Ohms
*2声道
4.4.3 智能会议系统
4.4.3.1 概述
数字会议以其简单的网络系统处理和传送数字信号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先
进的会议系统。它是利用网络时分复用技术,并将语言数字化的会议系统,在同
一根电缆上实现多路同时发言,多路同时同声传译、投票、表决等功能。它对于
所有类型的会议都提供灵活的管理,具有多功能、高音质、数据传送保密等优点,
可以对会议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
4.4.3.2 智能会议功能
会议系统具有固定发言席包括主席机和代表机。话筒有很强的方向性,因此
即使在很嘈杂的环境也有很好的表现。话筒有一个红色的指示环,当打开话筒时
指示环亮起来。为了防止声反啸叫,当打开话筒后,扬声器停止发声。
音频会议系统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讨论型会议系统
2.带同声翻译会议系统
3.表决型会议系统
4.摄像跟踪型会议系统等…
会议系统,可以避免众人争抢发言,造成会议发言的无序与混乱。
每位正式代表面前都有一个代表设备(装有话筒),通过自己面前的话筒进
行发言,通过操作设备面板上的按键来控制自己的话筒开关状态,实现申请发言、
表决、选择收听语种等功能。
会议主席单元有优先权,可以管理和控制会议进程。会议主席的话筒可随时
通过自己控制面板上的开关键打开和关闭,不受其它发言代表的影响。此外主席
机可通过主席优先面板上的优先键关闭所有正在发言代表的话筒,同时主席话筒
自己打开。
通过中央控制器可以设置会议发言模式:
一人轮流发言方式:代表席如需要发言,先按代表机上的请求发言键,如此
时无其它人发言,控制面板的指示灯变为红色,话筒上的光管也变为红色;如此
时有其它代表发言,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变为闪动的绿色,中央控制器会根据现
有请求进行排队,在其余代表先发言完毕后,申请发言代表即可发言,此时控制
面盘上的指示灯及话筒上的指示光管均为红色。
多人轮流发言模式:
这种模式基本与一人发言轮流发言模式功能相同,但可同时允许多名代表同
时开启话筒。
所有话筒全开的讨论模式:
根据不同会议的需要,可以配置带表决的会议系统或同声传译系统。
在表决时,代表只需按下自己面前设备上的表决键,表决结果会显示在主席
机的LCD屏上,或通过CCU和DCN软件显示在会议室的其它大屏显示设备上。
同声传译(一个母语种和5个受译语种)语种的传译,除正式代表外还可根
据需要增设旁听的席位。
语种分配可经采用无线方式:
正式代表通过接到装有通道选择器的发言设备上的耳机收听翻译语种,列席
代表通过接到通道选择器上的耳机收听翻译语种
无线语种分配利用红外系统实现无线传送 典型红外系统由红外发射机,辐
射器,红外个人接收机组成:
红外发射机:为每个语种通道产生一个载波
红外辐射器:用于向整个会场分布红外线信号。安装辐射器时可以将它们嵌
入墙面或天花板。正确调整辐射器的安装位置,可达到最佳会场红外线信号覆盖。
红外接收机:最多可接收6个语种通道,具有高速换档的通道选择功能,LED
显示及语音放大等功能
4.4.3.3 设计说明
根据会场的需要配置18组合嵌入式电子身份显示会议讨论单元,设置一台
中央控制器,可制定发言模式、输出音量和耳机监听音量。配置两台高速预置球
型云台摄像机(吸顶型)用以实现会议发言视像跟踪功能。
议讨论发言系统除具有普通会议扩音功能外,还应具有以下几种控制发言的
方法:
压倒模式:
系统中只有一名与会者可以发言,任何时候有代表请求发言(按“发言键”)
都将会中断前者的讲话而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席有权中断发言者的发言。
讨论模式:
该模式可设定1-4个人同时具有发言权,即最多允许四个代表话筒同时打
开,超过设定人数的请求将会被拒绝,即使按下话筒键亦不能打开话筒。
讨论模式(带自动关闭):
该模式与以上模式基本相同,但当打开话筒的代表30秒内不发言,话筒即
自行关闭。主席话筒将不受以上各种模式的限制,即主席话筒可以随时打开或关
闭。
本次设计建议使用ITAV系列智能会议产品,本次设计配置如下:
电子身份显示会议单元--NT881/12 18台
TL6200数字会议主机1台
TLV1000X高速预置球型云台跟踪摄像机(吸顶型) 2台
4.4.3.4 配置说明
1、电子身份显示会议单元--NT8811/12
产品描述:
台面式设计,多种知识专利保护。
集发言、签到(按键)、5键表决、电子身份显示众多功能于一体。
产品特征:
? 符合IEC60914国际标准?
? 电容式心型指向性麦克风?
? 内置高保真扬声器,打开话筒后自动静音?
? 自动耳机检测,当插入外部耳机时,本机内置扬声器自动关闭?
? 高亮度1602LCD显示屏,用于显示各类操作信息?
? 发言人数限制功能
? 支持“NORMAL”、“FIFO”二种发言模式?
? 支持三种形式投票表决:?
???①表决方式:赞成/反对/弃权;?
???②选举方式/调查方式:1/2/3/4/5;?
???③响应方式/评议方式:--/-/0/+/++;?
? LED显示屏,用于电子身份信息显示,256×64点阵;?
? 主席单元不受发言人数限制,可自由开启;?
? 主席单元具备优先权功能,可以关闭或暂时屏蔽正在发言的代表单元;?
? 具有否决全部代表发言请求的功能;?
? 不连接电脑时,可以发起三键表决(“赞成/反对/弃权”);?
? 可控制表决进程的开始和结束(START/STOP)
技术指标:
输出频率响应 ?40 ~ 16000 Hz
?信噪比 ?>96 dBA
?通道串音 ??>85 dB
?动态范围 ?>94 dB
?总谐波失真 ?<0.05%
?最大功耗 ?2.5W
?耳机负载 ?>16 Ω
?耳机音量 ??10 mW
?耳机输出接口 ?? 3.5 mm立体声插孔
?连接器 ?DIN8P直插接口
?颜色 ?黑
?麦克风类型 ?心型指向性驻极体
?灵敏度 ?-46 dBV/Pa
?频率响应 ?30 ~ 20000 Hz
?输入阻抗 ?2 kΩ
?方向性 ?0°/180° > 20 dB (1 kHz)
?等效噪声 ?20 dBA (SPL)
?最大声压级 ?125 dB (THD<3%)
4.5 集中控制系统
4.5.1 系统概述
为方便控制设备,需要建设一套集中控制系统。本系统遵循“功能强大、稳
定可靠、操作方便、经济实惠、集成性高、兼容性和扩展升级性强、体现设计方
案精神”的原则及要求,编写本设计方案。集中控制系统作为作战指挥中心系统
最高控制层,对其稳定性有非常特殊的要求,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的优质产品,并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化配置,将对整个系统的构建与运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后,形成一套整体的多媒体系统,轻松实现对投影显示
系统、音频扩声系统、会议系统、灯光环境、窗帘等设备进行全面、自动化、智
能化控制,实现各子系统的独立操作或模式化操作。
4.5.2 需求分析
新指挥中心系统建成后,设备繁多、控制复杂、操作不便,为解决这些问题,
需建设一套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大屏幕相关控制、音频系统相关控制、灯
光、窗帘相关控制等。
4.5.3 总体设计
采用一个ITAV的5.7寸触摸屏ITCW57控制厅内的所有电气设备,包括控
制投影机开关、屏幕升降、影音设备、信号切换,以及会场内的灯光照明、系统
调光、音量调节等。简单明确的中文界面,只需用手轻触触摸屏上相应的界面,
系统就会自动帮你实现你所想做的功能。采用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大大简化了操作
过程。所有音、视频信号通过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的ITAV的矩阵切换器进行选
择。
4.5.4 设计说明
4.5.4.1 控制系统的应用
现代化多功能会议室,智能化程度在不断的提高,虽然会议室因功能不同而
产生了配套设备的差异,但总的来说,现在的智能会议室配套设备一般都包括中
央控制系统,来实现对会议室周边设备的集中控制。
在会议室工程中,中央控制系统的身份就相当于会议室配套设备的“总管”、
“沟通桥梁”,现代化的会议系统产品,在功能设计上,一直以围绕着中控系统
来展开,除了满足一般会议系统的功能,保证会议系统的高性能、高品质外,特
别强调“摄像跟踪功能”和“会议系统+中控系统完美搭配”,也就是说在功能
上与中控系统进行完美的整合。
本方案在会议系统的摄像跟踪功能的设计,取消了一般会议系统在完成摄像
跟踪功能时所配套的繁杂而功能单一的配置,不需要传统的控制键盘,不需要多
摄像头跟踪时所必需的摄像跟踪切换台。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一般会议室都会用到
的中控系统来实现这一功能。在会议室里,一套完整的中控系统里包括控制主机、
触摸屏操作界面、矩阵切换器,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来实现摄像跟踪功能,无
需增加其它任何设备。
实现会议系统摄像跟踪功能的方式,采用了中控主机作为“会议系统主机”
与“摄像头”之间的沟通桥梁即信息处理中心,触摸屏作为用户的操作界面。中
控主机可以处理各种控制信号并实现对相关设备的控制,触摸屏则提供给用户一
个相当友好的操作界面,可以实现摄像头的云台和镜头控制,并根据会场环境存
储预置位。这样设计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会议室配套设备的集成度,充分体现了现
代会议室的智能化。
传统的会议系统管理都是依赖主机直接操作,再进一步就是通过后台管理软
件由专业的机务员来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违会议室智能化的发
展方向。现在使用的会议系统将提供专门的接口,与中央控制系统相搭配后,可
以替代管理软件,直接通过触摸屏操作界面来实现对整个会议系统的全面管理。
触摸屏界面可以根据具体的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包括功能需求、可视化效果
要求、模拟会场环境等方面。摒弃了操作繁琐的软件管理界面,最大程度的实现
更友好、更人性化的人机界面。
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可实现的会议系统管理功能可以全面替代软件功能,包
括:
1. 会议模式选择:正常模式/先入先出模式/申请发言等;
2. 最多发言人数选择:1/2/4/6;
3. 会场编排功能:直接把会场环境在触摸屏上表现出来,操作员一
目了然;
4. 指定发言:管理人员拥有最高权力,可以直接控制代表发言单元
的麦克风开/关,并可以查看当 前会场各发言单元的麦克风开/关状态(需
要双向触摸屏支持);
5. 表决的进程管理:可以发起/停止表决议程,并可显示当前表决
方案的结果(需要双向触摸屏支持);
6. 同声传译语种分配:可以将各翻译单元锁定在某一个语种通道。
?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来实现对会议系统全面管理的方式,会议系统与中央控
制系统之间实现无缝连接,传统会议系统的管理也从来没有达到过如此高程度的
智能化,开创了会议室的新的智能模式。
4.5.4.2 控制系统的功能实现
本系统为一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彩色触摸屏和PC控制界面,对会议室的
视音频播放设备、信号切换、设备电源、投影、摄像机、门禁及对讲系统等作统
一集中控制。使用户透过单一接口,便能对整个空间的视音频设备、投影、音量
等达到完全控制。
主机可实现密码设置,权限设置,双向操作系统和系统备份的强大功能;
用ITIRP控制DVD、VCR、功放,实现A/V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主机上的RS232口控制投影机、A/V矩阵和VGA矩阵,实现投影机
的功能控制及所有音视频、VGA信号的自由切换;
通过ITLT8控制屏幕升降和设备电源,实现所有电源的自动控制;
因为所有的设备都受到控制,所以能够实现客户所要求的对各个设备都进行
控制;对灯光、影音系统进行预设及调整;通过控制A/V矩阵,可以实现将所
有的音视频切换到会议室的所有音视频输出设备上;通过控制VGA矩阵,可以
将多台计算机的VGA信号切换到投影机。
本系统可对以下设备作集中控制:
1)、DVD、VCD、VHS录像机的播放、停止、暂停、快进、快退及录像。
控制方法 : IR 红外控制
2)、摄像机的云台控制、变焦、聚焦。控制方法 : RS-485 串行口控制
3)、矩阵切换器的音视频讯号切换。控制方法 : RS-232 串行口控制
4)、投影机的电源开关、音、视频/计算器输入的选择及对投影机的高级调
整。控制方法 : RS-232 串行口控制或IR红外控制
5)、各种设备的电源开关。控制方法 : 继电器控制
6)、音响系统的音量控制。控制方法 : 总线连接的音量电平控制器
7)、灯光系统的控制。控制方法 : 专用灯光控制硅箱
8)、各种电机设备(屏幕、窗帘、电动门等)的控制。控制方法 : 继电器
控制
本控制系统稳定性高,可靠耐用,适合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
整套系统只需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无过多灰尘。主控制器无任何易耗件,正
常使用下不需作任何维护。
4.5.4.3 控制分析
序号 设备名称 控制方式 序号 设备名称 控制方式
1 投影机 RS-232 5 摄像机 RS-485or ITLT8
2 DVD IR 6 视频展台 IR or RS-232
3 录像机 IR 7 电动屏幕 ITLT8
4 音箱 NO 8 矩阵 RS232
4.5.5 配置说明
1、中央控制主机 ITPBⅡ
产品描述:
ITAV品牌系列全新中央控制主机ITPBⅡ,外观上采用了富有现代化的流线
型前面板设计,革新性的改变了中央控制主机单调的平面设计。贯穿机体的立体
横条,将操作界面与品牌图标完美分隔,给予视觉一种新颖现代的冲击与享受。
功能上在原有高端中央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技术上的延展,实质上解
决了中央控制系统主机独立操控的单独性。机体自带的8个轻触式按键,可编程
定义按键功能指令,独立执行各种中央控制操作。附有LED按键指示灯,显示
反馈功能定义操作情况,更好地实现信号信息的反馈与操作。与系统联动操作,
完成更好的系统管理。
基于全新的中央控制系统主机ITPBⅡ自带可编程控制界面,便可更为现实
的解决系统备份问题。更加完美的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强大的逻辑控制指令:
ITPB II支持多达100条以上的逻辑控制指令,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控制操
作。随着版本的不断升级,可支持的指令亦会不断增加。
红外学习及在线仿真功能:
ITPB II采用电脑软件红外学习功能,用户可自行建立、维护、管理红外代
码库,亦可以从网上下载常用电器设备的红外代码库。
配合软件的红外代码在线仿真功能,可进行红外代码在线检测甚至实时控
制。
不断推出的功能扩展模块:
ITPB II设有扩展槽,可插入各种不同的适配卡,对控制功能进行扩充。我
们会不断推出各种适配卡,以适应各种控制场合及方案。用户无需对机器进行升
级,即可完成功能的扩充。
强大的软件支持:
专为ITPB II主机编写的Control System Builder编程软件,以人性化
的图形界面,对ITPB进行编程操作,支持所有复杂指令的图形化编程,支持在
线底层软件升级及程序下载。
产品特性:
1. ITPB II中控系统配置了主频达230MHZ的32位内嵌式处理器,内置
了8M内存和8M存储FLASH,可扩展至32M,能高速运算复杂的逻辑指令
2. 主机前面板自带8个轻触式指示灯按键,可编程定义按键功能指令,执
行各种操作,并有独特的按键指示灯,可以反馈功能定义操作,实现更好的系统
管理
3. 强大的内置可编程接口可以控制所有的外接设备
4. 可建立自有的红外代码数据库,可实现一键发双代码等红外逻辑控制
5. 可通过扩展以太网控制接口实现计算机远程控制
6. 8路独立可编程RS-232控制接口,可以收发RS-232、RS-485、RS-422
格式数据
7. 8路独立可编程IR红外发射口
8. 8路数字I/O输入输出控制口,带保护电路,支持0-5V数字输入信号
9. 8路弱电继电器控制接口
10. 5个网络控制接口,可任意扩展模块,可扩充至256个网络设备
11. 提供2条可扩展多功能插槽,可选配扩展模块
12. 支持3路IT-NET控制总线,可任意扩展控制模块,最大可支持256
个网络设备
13. 前、后面板具有系统软件传输接口
14. 前面板具有系统硬件复位功能
15. 全制式环保电源(110V-240V),适合任何地区
2、6.8寸真彩触摸屏
ITCW68S
产品描述:
ITCW68S采用6.8英寸的大屏幕真彩色TFT
LCD显示屏,触摸屏解析度640 x 480的像素;
随机提供的中/英文接口编辑软件,支持3D/2D
按键、图形、图片、动画等界面元素,用户可通
过编辑软件对触摸屏操作接口进行人性化的设计 ;采用USB2.0接口进行用户
程序的上载接口,速度比普通的串口高出数倍。
产品特性:
?6.8寸64K真彩色无线触摸屏;
?640×480dpi,3级可调背光;
?32位Samsung ARM微处理器,64M SDRAM内存;
?32M记忆内存,可存储控制程序,方便工程后期服务;
?433MHz全向无线射频控制,直线控制距离达到80米;
?USB界面下载通讯端口;
?内置4100mAH可充电NiMh锂电池,待机时间大于30天;
?多媒体触摸键铃声;
?视频画中画窗口可任意调接,PAL/NTSC制式自动转换;
?全中文接口、支持图像、文字、3D/2D按键、动画
3、电源管理器ITLT-8II
产品描述:
ITLT-8II是ITAV最新的E-BUS系列产品家族中的一员,并专属于E-BUS
系统,采用机架式设计理念,产品可以直接应用于标准19u机柜中使用,独特
理念的外观设计借鉴了工程使用中大量的工程经验,内部具有零地线排,尾部配
置了线扁平电缆桥架,可以很好的隐藏所连接的线缆,避免了实际工程中电缆凌
乱产生的线路干扰等恼人问题,且更加美观。ITLT-8II主要应用于控制系统中的
可编程开关模块,可以控制应用与会场需求的电源以及环境灯光等开关变量,通
过与中控系统的连接对周边设备进行定时以及延时的闭合,起到对设备的管理和
保护作用。允许强电以及弱电方式输入输出,单路最大负载1800W,总路15A
的设计满足了会场的电源以及环境开关需求,设计采用优质的继电器模块,自带
线圈顺势抑制直流电路,电路寿命大于10万次。主机面板采用双向反馈设计,
自带信号反馈信息系统以及双开系统,通过面板拨码开关,可以手动强制闭合或
打开其管理的相应继电器模块,通过信息反馈系统的工作状态指示灯能够清晰的
了解其对应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使其在工程应用以及系统维护更加的可靠。
技术参数:
8路独立电源开关控制
加载容量:单路功率20A
ID选择:旋转的ID切换设置网络ID身份代码
电源:24VDC网络供电
控制方法:通过独立的网络协议控制
单路或多路开关
可接ITPB系列控制系统
4.6 可视指挥调度系统
4.6.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进步,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
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应急管理的需求,可视通信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面:应急可视指挥调度、图像传输和视频会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可通过应急可视指挥调度,远程调度所
有相关图像资源,为统一部署各项应急对策提供依据,然后配合总体应急预案进
行远程指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最合理的决策。通过高效、直观的图像信息管理
平台,不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均可通过图像传输系统全面管理图像资源,并根据
应急管理需求,将图像资源传达到应急指挥中心、各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及突发事
件一线。
4.6.2 系统概述
VCS是一套专业的可视指挥调度系统,以可视指挥调度应用为核心,同时
集成多方视频会议、远程监控、图像传输等应用功能,系统兼容IP或专线方式
网络部署,提供了一体化的视频通信应用平台。VCS具备高质量的视音频传输
特性,可实现传统语音调度系统无可比拟的信息直观性和准确度,让调度指令的
传达如同面对面般直接、有效。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政府、电力、
铁路、气象、工业厂矿、军队等领域。
4.6.3 系统组成
VCS可视指挥调度系统由中心视频交换平台、可视指挥调度模块、视频会
议模块、视频录播模块、图像传输模块及前端节点组成。
整个系统以可视调度、应急指挥为核心,同时集成多方视频会议、视频录播、
图像传输等多项业务,可提供一体化的可视应急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对各类视频
通信应用的整合,系统可将各级应急中心、厅局委办、事件现场的视频资源进行
综合管理,方便应急指挥中的视频调度、图像跟踪、全程记录。
这种整合系统突破了传统的简单视频会议模式及图像传输模式,不仅实现了视频
会议、图像传输等基本需求,更提供了极为贴合应急业务模型的专业应急可视指
挥调度应用。
4.6.4 设计说明
4.6.4.1 设计依据
本方案建设范围内的活动均遵守国家现行的规范与标准,对我国未制定的规
范,则参照相应的国际标准执行。本方案主要遵循以下设计依据。
1. 《公安机关可视指挥调度系统建设规范》;
2. 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3. YD 5032-200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4. YD5033-200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5. GB/T16858-1997《采用数据链路协议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
制规程》;
6. YDN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
7. YDN077-1997《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
4.6.4.2 组网拓扑图
4.6.4.2 组网说明
地区指挥中心设计:
在指挥中心设立二级可视指挥调度中心平台,各配置1台KDV8000A可视
指挥调度中心平台,负责对视频码流进行处理、转发、画面分割等,通过控制台
对这些码流进行分发、交换、控制,由视频录像点播系统负责对视频调度过程进
行录像和点播。本次配置的可视指挥调度平台可以实现64组会议同时召开,可
以提供双电源模块、码流适配、48方混音、GK网守和多画面分割等功能。
配置调度席1套,支持触摸屏调度台和一键呼叫功能能实现快速调度;
配置KDV-MCS会议控制台软件并安装在一台控制电脑上,会议控制台负
责会议的召集、管理和结束等管理控制功能;
配置KDV-NMS网管系统,负责进行网络的参数设置和对网络运行情况进
行监控。
配置1台KDV7910高清(1080P,分辨率1920×1080)可视指挥调度终
端(已在视频会议中考虑),与一级可视指挥调度中心平台通过IP线路连接,配
置专用高清摄像机(标配TrueVixon HD90高清摄像机)和麦克风,音、视频
信号送到终端进行编码后,通过网络传送到二级可视指挥调度中心平台进行转
发、控制等处理。
地点 数量
山南边防支队指挥中心 1
数量总计 1
4.6.4.3 系统功能
指挥调度功能:VCS系统具备强大的指挥调度功能,采用触摸调度屏,支持
一键直呼,可进行单方调度或多方协同调度应用
视频会议功能:VCS系统可召集各个调度指挥中心之间、各个双向可视调度
点之间的视频会议,可进行便捷的点对点会议,也可进行多点会议或全网广播会
议,支持多级级联会议
视频监控功能:VCS可实现视频监控接入,可通过大屏幕分屏或电视墙同
时显示多路监控图像,支持监控图像的云镜控制,支持监控图像的录像和回放,
可在多个调度指挥中心之间传输监控图像。可扩展专业监控管理模块,实现大型
网络化监控部署及接入,实现监控图像轮巡、报警联动等功能。终端的视频源的
一键切换功能:调度或开会时,选用视频会议摄像机,调度或会议结束时,调度
中心可一键切换到第二路视频源,传输监控图像,即平时可作为图像传输系统使
用。
桌面终端功能:触摸屏PC内置高清桌面终端功能,可直接实现与其他会场
的交互,方便办公室部署领导座席
4.6.4.3 系统特点
专业可视调度系统
简便操作
高清图像
超大系统容量
扁平化部署方式
高安全可靠性
优异兼容扩展能力
强大级联调度功能
4.7 电子触控沙盘系统
4.7.1 概述
沙盘模型控制系统由多媒体计算机、模块化控制卡、驱动器以及触摸式遥
控器等设备组成,与模型沙盘、大屏幕投影以及多媒体展示软件等配合,实现对
模型灯光动作进行自动、手动、遥控控制,以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图像等多
媒体形式展示模型沙盘中的各类相关信息,达到全方位互动式的多媒体展示效
果。
??在模型沙盘的展示环境中应用计算机智能展示控制系统是一项具有高新
技术水平的、富有创意的设计。它能够让公众生动、形象、快速、准确地认识了
解模型沙盘所展示的内容,能有效的实现向公众展示的目的。?它将静态的沙盘
模型与多媒体触摸屏或PDA互动结合起来。使用者通过手指点击触摸屏系统界
面上的自动演示键后得到图象、FLASH动画和语音等信息的同时,我们的控制
系统将同步控制模型内的灯光状态。
系统基本原理图如下:
4.7.2 沙盘功能及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自主播放与人机互动,沙盘灯光,视频剪辑,音效制作等
功能。
(1) 采用触摸式电脑平台 “一触即发”的演示模式,实景沙盘能聪明的跟
随用户的心理,产生灯光探照,使顾客眼到、手到、心到;视觉、听觉均得到享
受。
(2) 引用多声道环绕立体声效果,加上各种背景音乐及专业解说配音,使顾
客完全置身其中,无需请专业主持人,可节省很大费用;
(3) 运用虚拟沙盘展示及触摸平台,操作简单、直观,解决了实际模型中间
部位及视觉死角(如大盘中心部份)用户无法观看的尴尬;
(4)无线PDA控制器,可利用领导手持的方式对来宾进行重点介绍投资环境
及未来规划。
4.7.3 沙盘实现方式
1、灯光控制(同步控制模型上的语音解说);??
2、语音解说(同步控制沙盘模型灯光);?????
3、沙盘模型灯光无线遥控 (通过PDA、笔记本等);
4、摇头灯控制;
5、红外激光笔控制??;?
6、沙盘的升降 ;
7、电动幕开启关闭控制;
8、250V高压外设控制。
4.7.4 沙盘拓扑图
4.7.5 系统结构
项目名称 分类名称 实施说明
系统结构 沙盘控制器24结点/个(可用多个)
(如分类不够可用
多个)
控制感应接收多个
器
软件结构设计 需求分析及结构设计
软件模块开发 演示按钮 手动/自动/灯常亮/灯闪
亮
控制软件内容 资料整理,文件转格式
文字录入
动画或视频制作
专业配音录制
鞋柜内部格局设计图-家庭博古架图片大全

更多推荐
冠林地板官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