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机十大品牌-小饭店厨房布局设计图

2023年4月25日发(作者:自学3d效果图制作教程)
◎电热式加湿器
附量的关系。当温度一定时,水蒸气压越高,单位时间内吸附在Al-Zn膜表面的水分
子就越多,达到吸附与扩散平衡时的水份吸附量就越大。
当水蒸气压一定时,水的吸附量与温度的关系为: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水的吸附量越
少。
产品名称: 管道加湿器
产品型号: KS-72
产品简介:
KS 中央空调机组外置式特种加湿设备,主要适应于各种大中型中央空调机组外置加湿应用。对于特殊中
央空调加湿的用户,我们也可按照贵公司的要求,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KS 中央空调机组加湿器也可用于纺织车间、印刷车间、粮库、制药厂、化工厂、造纸行业、烟草、环保
等领域的大型加湿工程。
其每款设备均可进行加湿量分段控制,设备的总控制由智能数字控制来完成,由大屏幕液晶显示相应工作
状态。 KS 系列外置中央空调加湿器最大单机加湿量分别为: 48KG /H ; 72KG /H ; 96KG /H 。
技术参数:
KS 中央空调机组外置式特种加湿器性能指标:
指 标 名 称 单 位 KS-48 KS-72 KS-96
最大加湿量 KG/ h ≥48 ≥72 ≥96
换风量 3X350 4X350 M3 /Hr 2X350
风口尺寸 MM Φ 160X2 Φ 160X3 Φ 160X4
电源电压 V-Hz AC 220-50 AC 220-50 AC 220-50
最大功率 KW ≤4.0 ≤6.0 ≤8.0
水箱容量 KG ≯ 210 ≯ 250 ≯ 320
控制方式 液晶 智能数控 智能数控 智能数控
雾量控制 KG 12-24-36 -48 12-24-36 - 48-60-72 12-24-36 -48- 60-72-84-96
水质控制 磁化 磁化 磁化
振子寿命 Hr ≥3000 ≥3000 ≥3000
雾粒直径 μ m < 10 < 10 < 10
单机净重 KG 175 245 315
外型 ( 长 X 宽 X
高 )
环境温
度 RH
给水质1-30
量 度
给水压连续运行时
力 时 间
1-40 度 环境湿度
MM 1200X480X1300 1200X480X 1730 1200X480X 2100
KS 中央空调机组外置式特种加湿器使用条件:
≤80%
≤8小
自来水(软化) 供水温度
1 -3KG /CM 3
加湿器类型及加湿工作原理
摘要:现在新款加湿器越来越多,再也不是几年前呆板、单调的―方盒状‖、―圆桶状‖加湿器一统天下的局
面了,各种新款,再加上多种品牌,像卡通小熊造型、―小博士‖造型、小嘴大肚的鸭嘴造型、字母造型、
电熨斗造型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干燥不但会使电子及印刷车间造成有危害的静电,同时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使人体内水分大量流失,造
成皮肤紧绷、口干舌燥、唇裂、上火等,还能引起流感、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室内空气干燥还会对家具、
地板、家电等器物造成危害,缩短使用寿命。即便在南方,不下雨的天气或使用空调后秋冬季室内空气湿
度仅为40%RH以下,明显低于居室正常湿度40%~70%RH,而添置一台加湿器,从此享受―暖暖湿意‖
的秋冬。
各种类型的加湿器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归结为如下:
家用型加湿器和工业加湿器常见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超声波加湿器、电加热型加湿器、湿膜蒸发式加湿
器和纯净型加湿器。
超声波加湿器已经上市多年,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原理,将水雾化为1~5μm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
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达到均匀加湿空气的目的。超声波加湿器加湿强度大,加湿均匀,加湿效率高,
并具有省电、使用寿命长的优势,一直很受欢迎。不过超声波加湿器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对水质有一
定的要求。新一代超声波加湿器,采用了湿度控制,随湿度变化而自动调节加湿量,运用动平衡原理将环
境相对湿度控制在人体最适宜的45%至65%RH之间。当室内相对湿度高于设定的上限H时,加湿器便自
动停止加湿,使环境始终处于恒湿状态,对车间还可以降温加湿。这种加湿器除了日常加湿空气外,还可
用来美容浴面。
电加热型加湿器是技术最简单的加湿方式,利用发热体将水加热至沸点,产生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对水
质没有要求,但缺点是能耗较大,不能干烧,安全系数较低,加热器上容易结垢。
纯净型加湿器是加湿领域刚刚采用的新技术,它通过分子筛蒸发技术,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彻底解决水
质不好造成的―白粉‖问题。通过水幕洗涤空气,将空气加湿的同时,净化空气,再经风动装置将湿润洁净
的空气送到室内,从而提高环境湿度。这种加湿器还能过滤空气和杀灭细菌,不仅使加湿更加纯净,还能
以净水洗涤空气,有效祛除空气中的污染,促进室内空气循环,更大程度地保证了人体健康,降低呼吸道
感染的概率。
高压喷雾加湿器是将加湿器的过滤器、泵机组、水箱、控制箱安装在车间或机房内,喷雾系统(喷嘴、管道)
等安装在车间顶部的一种等焓加湿方式。这种加湿方式是将自来水经加湿器主机增压并通过超细过滤后,
经过特制的喷嘴雾化高速喷出,形成5~10μm的水雾粒子,与流动的空气进行热湿交换,吸收空气中的热
量,汽化、蒸发,使空气的湿度增加,实现对空气的加湿处理,同时起到降温控制粉尘的作用。
对于中央空调机的湿膜蒸发式加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水从湿膜的顶部通过疏水器沿湿膜的波纹表面均
匀流下,使湿膜从上到下均匀的湿润,当干燥的热空气流过湿膜的表面,就会与湿膜中的水分进行热交换,
水分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当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从而使得干燥的热空气变为洁净湿润的空气。
湿膜材料(又称―赛代克‖)是湿膜加湿器的核心,它以植物纤维为基材,经过特殊成分的树脂处理烧结形成
波纹板状交叉重叠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极强的吸水性、缺点是自我清洗能力差、易生霉菌。
选购加湿器注意事项
炎炎夏日,在享受空调的同时,您是否也体会到空调带来的干燥?为缓解空气干燥,高科技产品——
加湿器应运而生。当前市场上加湿器品牌鱼龙混杂,许多消费者选购加湿器时都很盲目。下面我们根据专
家建议向大家提供几点选购加湿器的注意事项。
注意一:达标加湿器的基本特征
其一,达标加湿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加湿器配有纯净水源,以避免水变质。其二,具有自
动恒湿功能,它能保障室内一直处于健康湿度。专业品牌加湿器带有湿度表,可时刻了解室内湿度。第三,
一定要选择售后服务有保证的品牌。
注意二:警惕伪名牌和杂牌产品
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被称为国际市场认可的―绿色护照‖,目前在国内,获得ISO14001的加湿器
生产厂家仅有几家。除了专业加湿器生产厂家,大部分家电企业往往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选择一些小型
加湿器生产企业为自己代工生产,然后贴上自己的品牌以低价优势进入市场。这样的产品虽然披着一些著
名品牌的外衣,但产品品质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注意三:净化型加湿器更合适
超声波纯水加湿机作为加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采用独有的分子筛蒸发技术和水幕洗涤空气技术,在
对空气加湿的同时还能对空气中的病菌、粉尘、颗粒物等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提高环境的湿度和洁净度。
另外,为办公、生活环境专用加湿设备,在提高加湿场所的湿度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负离子,使加湿空间的
空气质量得以提高。
如何选择加湿器
目前市场上的加湿器多种多样,其中,超声波加湿器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雾化为1至5微米
的超微粒子,通过风动装置,将水雾扩散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空气的目的。专家介绍,超声波加
湿器的优点是,加湿强度大,加湿均匀,加湿效率高;节能、省电,耗电仅为电热加湿器的1/10至1/15;
使用寿命长,湿度自动平衡,无水自动保护;兼具医疗雾化、冷敷浴面、清洗首饰等功能。缺点是对水质
有一定的要求。
纯净水加湿技术则是加湿领域刚刚采用的新技术。纯净水加湿器通过分子筛蒸发技术,除去水中的钙
镁离子,彻底解决―白粉‖问题。通过水幕洗涤空气,将空气加湿的同时,净化空气,再经风动装置将湿润
洁净的空气送到室内,从而提高环境湿度。如新一代纯净水加湿器,采用了模糊控制,随温、湿度变化而
自动调节加湿量,运用动平衡原理将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人体最适宜的45%至65%RH之间。当室内相对湿
度高于50%RH时,加湿器便自动降低加湿量,使环境始终处于恒湿状态。同时新的加湿器也不受水质限制;
过滤蒸发器采用进口单一纤维制造,能够过滤空气和杀灭细菌,使加湿更加纯净;具有空气循环系统,在
加湿的同时,以净水洗涤空气,有效祛除空气中的污染,净化空气,促进室内空气循环,更大程度地保证
了人体健康。
市场上销售的电加热式加湿器是技术最简单的加湿方式,电加热式加湿器利用发热体将水加热至沸点,
产生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缺点是能耗较大,不能干烧,安全系数较低、加热器上容易结垢。
选购加湿器,要对产品进行全面考察,应包括产品的品牌、质量、性能、售后服务等多方面调查比较,
货比三家,仔细阅读产品宣传资料,分析产品的功能特点及自己的需求。当产品各方面情况接近时,本地
产品是首选,因为产品出了问题易于与厂家沟通、解决。
选购时还要考虑车间大小及加湿量:车间越大,所需加湿量越大;如果加湿器具备湿度自动平衡,加
湿量越大越好。目前最大的加湿量一般为12kg/h。水质较差地区最好选用纯净水型加湿器;水质好的地区
或有条件使用纯净水/蒸馏水的消费者可使用超声波加湿器。一般超声波加湿器/纯净水加湿器的耗电量
都比较低,一般都在1200W以下。电热型加湿器的耗电量很高,一般都在5000W以上。
还要注意的是安全性。加湿器水箱中的水随时可能用完,所以应选择具备无水自动保护的产品。,以防
干烧发生危险。电热加湿器释放的是热蒸气,应防止烫伤。
加湿器正确使用、保养及加湿器的妙用
摘要:在使用加湿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比如加湿器一直开着,为什么加湿效
果还是不理想?加湿器放在什么地方合适?使用时是否需要关上门窗?
加湿器正确使用
有关专家就此指出:要想获得良好的加湿效果,购买时要综合考虑到气候、房间面积和加湿器的加湿量等因
素。如居住在多风干燥地区或房间较大,所需加湿量要大一些。使用加湿器时还要注意湿度的控制,过低
的湿度使人皮肤发紧、口干舌燥,容易引发支气管炎、流感、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但过高的湿度同样也
影响人体与环境的水分平衡,使人感到憋闷。经实验测定,湿度为40%RH~60%RH时人们感觉最适宜、
最利于健康。因此,最好选用具备自动恒湿功能的加湿器,只有当室内湿度低于标准范围时,机器才会启
动加湿,高于此范围则减少雾量直至停止加湿。如果使用没有自动恒湿功能的加湿器,最好在室内放一个
湿度计,以随时了解空气湿度,并根据湿度来调整加湿器的工作状况。
如何保养加湿器
加湿器要安装在0.5 m~1.5 m高的稳定的平面上,要远离热源、腐蚀物和家具等,避免阳光的直射。不
在冻冰的情况下使用,遇到故障时应立即停机。每周要清洗加湿器一次,清洗时不可将机器放入水中。清
洗时水温不得超过50℃。
加湿器的妙用
(1)兑入专用香水,让香雾缭绕其间,为温暖湿润的家再添几分浪漫和温馨。不过香水不能是油性的,浓度
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雾气的蒸发。
(2)往水箱中加入专用消毒液,可有效阻挡流感、肺炎等病毒对人体的侵扰。用布将板蓝根等中草药包成小
包放进水箱,可以预防感冒。
加湿器使用禁忌
(1)并不是加湿量越大越好,应保持在40%~60%RH之间,加湿器的加湿量控制在每小时300~350 mL
之间为宜。
(2)各种加湿器对水质有不同的要求,如纯净型加湿器要用纯净水,超声波加湿器最好用纯净水或蒸馏水,
电加热型加湿器用普通水即可。
(3)加湿器水箱中的水随时有可能用完而空转干烧损坏机器,所以尽量使用具备缺水自动保护功能的产品,
同时还要在平时留意观察水箱的存水量,及时给予补充。
加湿器应用行业详细分类
适用行行业内详细分类 行业专用加湿器 加湿器作用
业
纺织行粗纱、细纱、织布、无纺布、纺织厂专用加湿器 :工业超增湿、保湿、控湿、消除静电、
业 落筒机、抓棉机、倍捻机、织声波加湿器、高压微雾加湿降尘、不断头、无疵点、不停车、
不堆积、不卡车、效率大增。减带、毛纺、棉纺、化纤、混纺、降温除尘系统
少飞花、毛糙不平、纤维脆弱等植绒、织染、绢麻、亚麻、丝
问题。回潮、增重、增产、增收 织、针织等等
电子厂专用加湿器:工业超除静电、保持湿度、减少次品废电子行SMT车间、PSB厂、封装厂、
业 半导体元器件厂等 声波加湿器、干蒸汽加湿器、品、增加印刷附着强度
中央空调专用加湿器、电极
加湿器、电热加湿器
印刷行纸张印刷、塑料印刷、玻璃印印刷厂专用加湿器 :工业超除静电、保持湿度确保纸张不收
业 刷、精美印刷、特殊印刷、丝声波加湿器高压微雾加湿缩变形、不卡纸、无次品、容易
网印刷、转印等等 器、经济型湿膜加湿器、 套色、不停机、不浪费纸 张和时
间,提高生产速度,大大提高效
率
喷涂行汽车涂装厂、手机、电脑等家喷涂行业专用加湿器 :工业保持湿度、增加漆附着能力、不
业 电及各类工业品外壳喷涂等 超声波加湿器 脱漆、掉漆、起鼓、降尘、保持
车间洁净
烟草行烟叶分级厂、贮丝库、膨化烟烟草行业专用加湿器 :工业防止烟叶破损、减少烟叶昧道损
业 丝回潮等车间 超声波加湿器 、高压微雾加失,减少废料,提高成品率
湿除尘系统、工业超声波加
湿器、干蒸汽加湿器
食用菌 金针菇、平菇、蘑菇、香菇、冷库气调库专用加湿器:工创造适合栽培过程的湿度环境
双孢菇等等 业超声波加湿器、高压微雾(在蘑菇的表面不能有水滴,加湿
加湿系统 水颗粒越小越好)
保持湿度,消除静电、降尘、清计算机程控机房、服务器房、电脑房、机房专用加湿器:工业超声
房 网吧、发射站等 波加湿器、经济型湿膜加湿新空气,减少故障
超市保绿叶蔬菜、水果、鲜肉、生鲜、超市保鲜专用加湿器:工业保持果蔬脆感、口感、颜色、风
鲜 冷藏展示柜、冷风柜、面包柜超声波加湿器 味,防止脱水、枯萎、失重、失
等等 鲜、提高耐贮性和抗病性,延长
实验室 各类检验、检测、质量、分析、实验室专用加湿器:工业超保持各种实验工艺要求,提高可
化验室等恒湿环境 声波加湿器、电极加湿器、靠性,减少失败
火药行火药生产、装填、制成、储存工业超声波加湿器 消除静电、降低粉尘、防止爆炸
业 等
汽车工涂装厂、组装厂、贴膜车间、工业超声波加湿器 降尘、保持湿度、增加漆附着能
业 玻璃印刷、植绒、展厅等 力,不脱漆、掉漆、起鼓、保持
食品行干燥、脱水食品回潮保鲜,面冷库气调库专用超声波加湿车间消毒、发酵车间、回潮、菌
业 包、果蔬产品恒湿保鲜、贮藏器 种培养,保持原有色香味
等
种植业 食用菌、各种兰花、热带植物、工业超声波加湿器、高压微保持各种生长期环境湿度要求
无土栽培、花房等 雾加湿器、冷库气调库专用
养殖业 牲畜、飞禽、昆虫等规模化养工业超声波加湿器、高压微模拟自然环境。保持各种养殖业
殖场所 雾加湿、降温系统 对湿度的要求,保湿及消毒
人工景热带人工雨林、影视、展览、工业超声波加湿器、高压微模仿自然环境云雾景观
观 公园、动物园、广场等 雾加湿、除尘系统
康体保洗浴、健身、护肤、美容、盐工业超声波加湿器、高压微休闲娱乐人工造景,人类的高档
健 雾浴、负离子浴等 雾加湿系统 享受,浪漫的水烟雾,惬意的环
酒 吧 纯生啤酒 + 真冰 + 自然飘逸工业超声波加湿器、高压微休闲娱乐人工造景,人类的高档
的水烟雾 雾加湿系统 享受,浪漫的水烟雾,惬意的环
空调行机场、车站、酒店、商场、医中央空调专用超声波加湿中央空调 ( 户式空调 ) 加湿,
器、电极加湿器、电热加湿
器
电热加湿器
加湿器
衰老期减少腐烂
车间洁净
境,负离子浴
境,负离子浴
业 院、影剧院、办公楼等 器、电极加湿器、电热加湿保持湿度,适合人体需要,防止
器、干蒸汽加湿器、风机盘感冒
管专用加湿器、
塑料行塑料注塑成型厂、塑料产品制工业超声波加湿器 湿度控制及消除静电,提高成品
业 造厂等 率,减少次品
产品相关知识:
1814 次暖通空调制冷行业专业常用现行标准规范 [2007-4-12]技术开发部 一、基础
类
1.1 GB3100-93 国际单位制及应用
1.2 GB3101-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1.3 GBJ1-86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1.4 GBJ144-8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1.5 GBJ155-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1.6 CJJ55-93 供热术语标准
1.7 CJJ65-95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
1.8 GB140-59 输送液体与气体管道的规定代号
1.9 GB4270-84 热工图形符号与文字说明
1.10 GB4457-84至GB4640-84 机械制图
1.11 GB11943-89 锅炉制图
1.12 GB50178-9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1.13 JGJ35-87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
1.14 JGJ37-8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15 GBJ300-88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1.16 GB/T16732-97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
1.17 GB/T16803-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二、暖通空调一般设计规范
2.1 GBJ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2.2 GB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3 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共设计规范
2.4 GB50189-93 旅游宾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
2.5 GB50264-97 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2.6 JGJ26-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2.7 CJJ34-90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2.8 GB4272-92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2.9 GB8175-87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2.10 GB11790-89 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
三、住宅及公共建筑类
3.1 GB50038-9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3.2 GBJ96-86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3.3 GBJ99-87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3.4 GB50157-92 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3.5 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3.6 GB50226-95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3.7 JGJ25-86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3.8 JGJ36-87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
3.9 JGJ38-97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3.10 JGJ39-87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3.11 JGJ40-87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3.12 JGJ41-87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3.13 JGJ48-8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3.14 JGJ49-88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3.15 JGJ57-88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3.16 JGJ58-88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3.17 JGJ60-89 公共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3.18 JGJ62-90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3.19 JGJ64-89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20 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3.21 JGJ67-8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3.22 JGJ86-92 港口建筑设计规范
3.23 JGJ91-93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四、专门工程建筑类
4.1 GBJ29-90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4.2 GB50030-91 氧气站设计规范
4.3 GB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4.4 GB50041-92 锅炉房设计规范
4.5 GB50049-94 小型火力发电站设计规范
4.6 GB50053-94 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4.7 GB50095-92 35~110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
4.8 GBJ71-84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
4.9 GBJ72-84 冷库设计规范
4.10 GBJ73-84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4.11 GBJ74-84 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本)
4.12 GB50156-92 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
4.13 GB50177-93 氢氧站设计规范
4.14 GB50195-93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4.15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五、工程设计防火类
5.1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版)
5.2 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3 GB50067-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5.4 GBJ89-85 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
5.5 GBJ98-8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1997年局部修订条文)
5.6 GB50154-92 地下及覆土火药炸药仓库设计安全规范5.7 GB50161-92 烟花爆竹工厂设
计安全规范
六、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类
6.1 GBJ66-84 制冷设备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2 GBJ94-86 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6.3 GBJ126-89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4 GB5018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5 GB50185-9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检验评定标准
6.6 TJ231(五)-78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五册压缩机,风机,泵,空气分离设备
安装
6.7 GB50253-97 工业金属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8 GBJ236-82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9 GBJ242-82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10 GB50243-97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11 GB50252-94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6.12 GBJ302-88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13 GBJ304-88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14 TJ307-77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业管道安装工程)
6.15 JGJ71-9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6.16 CJJ28-89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17 CJJ33-8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18 CJJ38-90 城市供热管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19 CJJ63-95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6.20 GB8174-87 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6.21 GB6168-85 层流洁净工作台检验标准
七、环境保护、劳动卫生与安全类
7.1 GBJ4-7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7.2 TJ8-74 放射性防护规定(试行)
7.3 TJ36-6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7.4 GBJ87-85 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
7.5 GBJ122-88 工业企业噪音测量规范
7.6 GB1576-85 低压锅炉水质标准
7.7 GB3095-8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7.8 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
7.9 GB3222-82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
7.10 GB3869-8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7.11 GB4129-84 标准噪声源
7.12 GB5468-9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
7.13 GB5701-85 室内空调至适温度
7.14 GB6919-86 空气质量 词汇
7.15 GB6921-86 大气飘尘浓度测试方法
7.16 GB9670-88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7.17 GB13271-9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7.18 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7.19 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测量方法
7.20 GB/T15190-94 城市区域环境噪音适用区划分技术范围
八、其他
8.1 TJ32-78 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8.2 GBJ44-82 室外煤气热力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
8.3 GB50251-94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8.4 GB50253-94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8.5 CJJ51-95 城镇燃气管网抢修和维护技术规程
8.6 GB2887-82 计算站场技术要求
1654 次现行洁净与空调技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目录 [2007-4-12]技术开发部
现行洁净与空调技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目录
GB/T16732-97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
GB/T13808-97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术语
GBJ73-84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JGJ71-9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GB6168-85 层流洁净工作台检验标准
GB6165-85 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透过率和阻力
GB6166-85
高效滤料性能试验方法
GB6167.1-85 尘埃粒子技术器性能试验方法转换灵敏度
GB6167.2-85 尘埃粒子技术器性能试验方法颗粒数浓度
GB12218-89 一般通用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GB13554-93 高效空气过滤器
GB/T14294-93 组合式空调机组
GB/T14295-93 空气过滤器
其它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目录
美国联邦标准 FS209E
各行业洁净室必要的洁净度
中国药品生产洁净室(区)
的空气洁净度标准
1693 次浅析洁净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2007-4-12]技术应用开发部 1 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正呈稳步发展态势,而近几年正是我国进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顺应时势,医院洁净手术室、ICU等新建或改造工程也不断深入,
并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医院的洁净空调能耗却占了相当大的部分
,因此医院在长期使用洁净空调系统时不得不考虑运行时的成本问题,于是空调节能越来越
引起人们的重视。
2 洁净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
1.1 配置送风围档,减少系统送风量
我国洁净手术室分为特别、标准、一般、准四个等级。其中特别手术室采用的是层流气流模
式,属于排挤原理,其他级别手术室均为乱流的气流模式;标准、一般手术室采用的是一种
置换模式;准洁净手术室采用的是稀释模式。除了层流必须保证一
定的工作面高度截面平均风速外,其他级别由换气次数确定系统的送风量,从而保证不同级
别手术室的洁净度要求。系统送风量以百级层流最为明显,当送风天花(2.6mx2.4m,高度
3m)出风速度约为0.42~0.46m/s时,即送风量为9500~10500m3/h
时可以保持工作面高度截面速度为0.25~0.3m/s。实践表明,我们可以在保持工作面高度截
面风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配置送风围档(一般安装高度为2m)来降低系统的送风量,从而
达到节能的目的。根据射流的核心速度约正比于射程的二分之一次方
,在配置送风围档的情况下其出风速度约为0.33~0.38m/s时可以保持工作面高度的要求速
度,这时系统送风量约为7500~8500m3/h。相比没有送风围档时可节省约20%的送风量,从
而可以减低空气处理机组的容量和能耗。根据人体的热舒适性研究
表明,在手术室要求的温湿度范围内,人体可接受的送风温差为2~3℃。考虑到送风量的减
少会增大送风温差,配置送风围档后送风温差约为2.2℃,在可接受范围内。
1.2 对新风不同热湿处理方案的能耗分析
通常医院洁净手术部设置集中新风处理系统。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第7.1.6
条―新风处理机组应能在供冷季节将新风处理到不大于要求的室内空气状态点的焓值‖,因此
对新风有不同的热湿处理方案。
现以能耗最大的百级层流手术室为分析对象,处理过程为新风集中处理至室内状态焓值以
下,与一次回风混合后再经循环处理机组送入室内。设室内状态点为:Tg=24℃,¢=60%,
则L=15.76℃,h=52.7kJ/kg,d=11.18g/kg;室外状态点:Tg=33.5
℃,Ts=27.7℃(广州地区)。在标准大气压下,湿空气密度取1.2kg/m3。
根据经验计算:百级手术室总冷负荷约为6.0KW,湿负荷约2.0kg/h(大型手术进行时),得出
热湿比约为10000,总送风量约为10000m3/h,送风焓差为1.80kJ/kg,新风量按1000m3/h
计。
1.2.1 新风处理到室内等焓点
将新风集中处理到T=24℃,¢=60%的等焓点,即等焓线(h=52.7kJ/kg)与¢=95%的交点。
此时新风对室内既不承担也不带入任何热湿负荷。其在焓湿图上的处理过程如图1。
计算得出:新风冷量为11.7KW,循环处理机组冷量为28.7KW,再热量为22.7KW。
1.2.2 新风处理到室内露点
将新风集中处理到室内状态点的等湿线(d=11.18g/kg)与¢=95%的交点。此时新风只承担
一部分室内的热湿负荷,其余热湿负荷由循环处理机组承担。其在焓湿图上的处理过程如图
2。
计算得出:新风冷量为14.4KW,循环处理机组冷量为25.0KW, 再热量为22.7KW。
1.2.3 新风处理至机器露点
根据室内湿负荷和新风量计得Δd=1.67g/kg,即等湿线(d=9.51g/kg)与¢=95%相交得新风
机组机器露点。此时新风承担全部室内湿负荷和一部分室内冷负荷,循环处理机组承担部分
室内冷负荷并处于干盘管运行状态,可以避免由于托水盘积水引
起的二次污染。其在焓湿图上的处理过程如图3。
计算得出:新风冷量为16.5KW,循环处理机组冷量为3.3KW,不需再热。
由于采用的是新风集中处理系统,其处理后的新风供多间手术室使用。按规范要求的最小新
风量计算得出其他级别手术室要求的新风量的去湿能力分别为:Ⅱ、Ⅲ级:1.60kg/h,Ⅳ级
1.0 kg/h,基本上满足去除室内全部湿负荷的要求。新风处理到
机器露点带来的问题是对新风机组的去湿能力要求较高,静压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比较复
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新风机组定露点运行和调节各新风支管风量,从而保障室内的温湿
度要求。
在各新风处理方案下百级手术室空调系统的能耗比较:
3 总结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节能措施:
1.配置送风围档,在保证洁净度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系统送风量,从而减低空调系统的热湿处
理能耗和风机能耗;
2.在空调系统不变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新风热湿处理方案,其能耗不一,建议采用第三种
方案,但温湿度调节和控制较复杂。
由于工作中所接触的范围和水平有限,文中的不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提出宝贵意
见以指正。
1899 次空调送风口结露解决方法详谈 [2007-4-11]来源:转载 本贴主要针对中央空调
送风口产生结露的原因、后果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望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部分:空调送风口结露的原因
一、结露的理论分析: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结露的原因,为什么会结露。
在一定大气压力下,含湿量不变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为水(凝露)的温度。在d不变时,空
气温度下降,由未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此时空气的相对湿度j = 1O0%。在空调技术中,
把空气降温至露点温度,达到除湿干燥空气的目的。
露点(或霜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形象地说,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叫露点温度。露点温度本是个温度值,
可为什么用它来表示湿度呢?这是因为,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
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所以露点与气温
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结露现象主要还是由于物体表面的温度和环境温
度相差过大(物体表面必须是的低温体),使过多的水蒸气从空间析出而在物体表面凝成水
珠。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夏天,由于温差的作用,空气中的水蒸气马
上会在冰饮料外包装上形成露水。我们只需要把物体表面与空气隔绝,那空气中的水蒸气自
然就不会在物体表面形成冷凝水。
露点不受温度影响,但受压力影响。
二、送风口产生结露的原因分析:
1、空调区域范围内的空气湿度较大;
2、空调区域范围内由于新排风系统设置不合理,产生过大的负压,使无组织的室外空气进
入室内,从而提升了空气的湿度及其凝洁露点;
3、空调本身采用大温差送风,而对机器本身的送风量与冷量不配备,导致冷量过大,风量
过小;
4、送风口采用铝质材料,由于导热性能较好,使得风口材料表面温度过低而凝 结露水;
第二部分:解决结露问题的方法
1.尽量减少开门次数,检查室内是否与外界不够密封;
2.增大送风量,尽量将风速调至最高档或将调节阀尽可能打开;
3.如果为侧出风口,将横向百叶尽可能调至向上吹出,以防百叶结露后往外流;
4.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风口边端贴一层薄PE保温板。
以上为个人初步的一些建议!
结露的根本原因是出风口的温度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解决方法,加大风量,减少送风温差。
1、调节出风(设定)温度;
2、调整(增大)送风量;
3、可以在风口边端贴一层薄PE保温板。
1800 次干燥空气基本概念 [2007-4-9]
湿度(湿含量)H: 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质量与绝干空气质量之比, 当p = ps 时
表示该空气温度下湿空气呈饱和状态,相应湿度称为饱和湿度Hs,
相对湿度(衡量空气达到饱和的程度)φ: t,P一定下,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与同温度下
水的饱
和蒸汽压之比,
湿空气的比容VH: 单位质量绝干空气中所具有空气和水蒸气的总容积,
湿空气的比热(湿热)CH:常压下将1kg绝干空气和其所带有的Hkg水蒸气温度升高1℃
所需的热量,
焓IH:绝干空气的焓与水蒸气的焓之和,
干球温度(湿空气的真实温度)t:用普通温度计所测得的湿空气温度。
湿球温度tw:将温度计的感温球用纱布包裹,纱布用水保持润湿,这支温度计称为湿球温
度计。置
于一定t,H气流中达到平衡或稳定时的温度,
绝热饱和温度tas:空气与足量的水在等温绝热条件下相接触达到饱和状态时的平衡温度,
露点td:不饱和空气在湿度不变情况下进行冷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注: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 (或绝热饱和温度tas)和露点td的关系:
不饱和空气: t>tw>td
饱和空气: t=tw=td
平衡水分:干燥介质状态一定时,物料表面所产生的蒸汽压等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Pw=P
自由水分:干燥介质状态一定时,物料表面所产生的蒸汽压大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Pw=P
结合水分:在一定温度下,物料表面中水分所产生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
压,Pw=P
非结合水分:在一定温度下,物料表面中水分所产生的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
压,Pw=P
湿基含水量:以湿物料为基准的物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分率,
干基含水量:以绝干物料为基准的物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分率,
1773 次湿空气的性质及湿度图 [2007-4-9]技术应用开发部 在干燥操作中通常所采
用的干燥介质为湿空气,被干燥的湿分为水分。湿空气的性质有湿度、相对湿度、湿比容、
湿比热,焓、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等,各参数定义及计算可参看
基本概念。需指出的是:由于干燥操作前后,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没有变化,故湿空气
各种有关性质常以1kg绝干空气为基准。
湿空气的性质通常可用H-I图表示。H-I图由下述线组成:
(图5-4H-I图) 1. 等湿度线
如图所示,等湿度线是一组平行与纵轴的直线,读数范围为0~0.2kg/kg绝干气。
2. 等焓线
如图所示,等焓度线是一组平行与横轴的直线,读数范围为0~680kJ/kg绝干气。
3. 等干球温度线
如图所示,等干球温度线是一组斜率为(1.88t + 2490)、互不相平行的直线,读数范围为
0~250℃。
4. 等相对湿度线
如图所示,共有11条由φ=5%到φ=100%、通过原点的曲线。其中φ=100%的等相对湿
度线称为饱和空气线,此时空气为水气所饱和。
5. 蒸气分压线蒸气分压线标绘在φ=100%曲线的下方,表示出总压一定时,水气分压
与湿度的对应关系,其值可在图中右侧坐标读出。
利用H-I图,只要知道湿空气任意两个独立参数,即可从图上迅速地查出其它参数,
避免计算湿空气的某些状态参数时,要采用麻烦的试差计算法。由已知状态点A查其它参
数的方法如图所示。
1615 次基本应用中空气干燥度的运算公式 [2007-4-9]技术应用开发部 水分蒸发量及
干燥产品量: 绝干物料量
水分蒸发量
干燥产品量 或
空气消耗量:
干空气消耗量
实际空气消耗量 或
其中
干燥系统所需总热量:
预热器所需热量
干燥器补充热量
干燥系统所需总热量
其中
干燥时间的计算:
恒速干燥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
总干燥时间 +
干燥器的热效率:
1993 次地下工程除湿 [2007-3-30]技术一部 地下工程除湿指地下房间、仓库或重要设
施等地下建筑物为满足人员居留、物质贮存和维护设备完好的要求而采取的防止潮湿的方
法。
地下工程的除湿方法可以分为:采暖通风除湿法、冷却除湿法(包括制冷机除湿和天然
岩石冷却除湿)、吸湿剂除湿和压缩除湿等。
1.采暖通风除湿法
当工程外空气的露点低于工程内空气的露点时,利用通风方法将工程外空气送入工程
内,吸收工程内的水分后再排到地面。为保持工程内的一定温度,则靠采暖或加热送风。
2.冷却除湿法
工程外空气通过冷却除湿设备(如表面式空气冷却器、淋水式空气冷却器等),使其温度
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它所含有的一部分水分就凝结在冷却器表面而排走。这样从冷却器出
来的空气就比较干燥,送到地下工程内即可吸收湿气,如此循环
,就达到了除湿的目的。冷却器所用的冷水可以用深井水,也可以和使用直接蒸发的液体冷
媒一样由制冷机系统供给。
常用的冷却除湿设备有:
(1)表面式空气冷却除湿设备表面式空气冷却除湿设备又分为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和直接
蒸发式表面冷却器。冷却除湿设备是使冷媒通过散热肋管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一般用水或盐
水做冷媒的,则叫水冷式;直接用氟里昂等制剂做冷媒的,称为直
接蒸发式(即目前使用最广泛,能效比最高的冷冻除湿机)。蒸发冷却器与制冷机组装成整体
的,称整体式空调设备。
1)水冷式表面冷却器。这种冷却器种类繁多,上海产的空气热交换器较为常用。
2)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这种冷却器实际上是各种制冷除湿机的主要部件,也就是风
冷式蒸发器。它们的性能和结构特性可查阅有关空调手册。
(2)淋水式空气冷却除湿设备它是通过冷水以水滴形式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在淋水室中
空气被水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下。为此,必须使喷雾水滴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而且喷水量
足够,水滴颗粒和热容量也足够。在淋水室中,空气不断被冷却,
而水滴不断被加热,以达到降温除湿的目的。常用的淋水式空气调节设备有:空气调节器、
装配式空调器、金属与非金属空气调节器。
国外防空掩体有用冰水为冷媒的制冷设备来冷却入风和除湿的。
3.利用天然条件冷却除湿
这种除湿方法是利用工程内岩体带走热量、凝集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空气进入工作空间
以前进行除湿。
4.吸湿剂除湿
吸湿剂除湿是利用硅胶、氯化钙、活性氧化铝等吸湿剂动态或静态吸收空气中水分,达
到工程内除湿的目的。
5.压缩除湿
由于空气被压缩引起了空气温度上升,所以压缩除湿常和冷却除湿并用。
压缩除湿与冷却除湿方法相比,耗动力大,不经济。只有在有压缩工程而又不便于用冷
却除湿时方可利用此法获得干燥空气。当有空气涡轮机工作时,可利用动力回收办法,将压
缩空气用来除湿。
1637 次牢记八条 告诉您选购除湿机如何保证质量 [2007-3-19]技术一部 随着天气的
变暖,除湿机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但是消费者如何挑选好一件称心如意的产品也是非常重
要的。今天,小编就在这里列出了八条购买除湿机的心得,您可
以作为购买除湿机保证质量的参考。
一、外观检查。观看除湿机各个部件,是否做工精细,塑料件表面是否平整光滑,色泽
均匀。电镀件表面该平滑,不应有剥落、露底、划伤等缺陷。
二、导风板的检查:导风板应能上下或左右拨动,不能太紧,更不能太松,应拨在任何
位置都能定位,不应自动移位。
三、过滤网是经常拆装的零部件,应检查拆装是否方便,有否破损等。
四、各功能键、旋钮的检查除湿器面板上的旋钮应转动灵活、落位、不松脱、不滑动。
电脑控制的除湿器各功能选择钮轻快灵活决不能有卡键等现象。
五、通电检查。对整体式除湿机,可通电检查:
制热:冬季或气温较低时购买除湿机,可试制热风功能,通电数分钟,应有热风出来。
六、噪声和振动检查。除湿机在除湿运动时,不能有异常的撞击声等噪声,振动也不能
过大。
七、电气性能检查。检查电源线、电源插头是否符合规范,用力拉电源线不应松动或拉
出。有条件的话,可测量除湿机的冷态绝缘电阻。
八、附件、技术文件检查。应检查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卡、装箱单等技术文件是否齐
全,按装箱单检查附件是否齐全。
通过阅读这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在广大网友选择除湿机时带来一些帮助,希望大家能够
选到自己喜欢的产品。
2069 次冷冻除湿机设计探讨 [2007-3-14]技术系统资源部 空气除湿的方法有很多种,
冷冻除湿作为其中的一种,由于能耗小、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
绍了冷冻除湿机的类型及原理,一般型除湿机的设计过程,并
对其他类型除湿机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指出了设计中的一些做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除湿机 除湿量 再热器 空气处理 蒸发器
1.前言
在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湿度的控制和调节,是
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工艺流程、物资储存保管的重要问题。相对湿度过高,机器设备和钢铁产
品易于腐蚀、食品易于腐烂,将会给生产、生活及物资储存造成巨
大损失,因此,随着工艺水平及要求的提高,空气除湿等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空气除湿的方法有很多种,冷冻除湿作为其中的一种,由于能耗小、操作简单、易于控
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冷冻除湿机就是采用冷冻除湿的原理,用制冷机作冷源,以直接蒸
发式冷却器作冷却设备,把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析出大于饱
和含湿量的水汽,降低空气的绝对含湿量,再利用部分或全部冷凝热加热冷却后的空气,从
而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除湿目的。冷冻除湿机具有除湿效果好、房间相对湿度下降快、
运行费用低、不要求热源、也可不需要冷却水、操作方便、使用
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工程、人防工程、各类仓库、图书馆、档案馆、地下工程、
电子工业、精密机械加工、医药、食品、农业种子储藏及各工矿企业车间等场所。
2.冷冻除湿机分类
2.1 按使用功能分,可分为:一般型、降温型、调温型、多功能型。
一般型除湿机是指空气经过蒸发器冷却除湿,由再热器加热升温,降低相对湿度,制冷
剂的冷凝热全部由流过再热器的空气带走,其出风温度不能调节,只用于升温除湿的除湿机。
降温型除湿机是指在一般型除湿机的基础上,制冷剂的冷凝热大部分由水冷或风冷冷凝
器带走,只有小部分冷凝热用于加热经过蒸发器后的空气,可用于降温除湿的除湿机。
调温型除湿机是指在一般型除湿机的基础上,制冷剂的冷凝热可全部或部分由水冷或风
冷冷凝器带走,剩余冷凝热用于加热经过蒸发器后的空气,其出风温度能进行调节的除湿机。
多功能型除湿机是指集升温除湿(一般型)、降温除湿、调温除湿三种功能于一体的除
湿机,在无室外机(风冷)或冷却水(水冷)时仍可选择升温除湿功能进行除湿的除湿机。
2.2 按有无带风机分,可分为:常规除湿机、风道式除湿机。
2.3 按结构形式分,可分为:整体式、分体式、整体移动式。
2.4 按适用温度范围分,可分为:A型(普通型18 ~ 32℃)、B型(低温型5 ~ 32℃)。
2.5 按送回风方式分,可分为:前回前送带风帽型、后回上送型等。
2.6 按控制形式分,可分为:自动型和非自动型等。
2.7 按特殊使用情况分,还有全新风型、防爆型等。
3.冷冻除湿机设计分析
3.1 一般型除湿机设计
3.1.1 设计原理[1]
一般型除湿机由制冷系统和送风系统组成,其除湿原理见图1,在焓湿图上,除湿过程
空气参数的变化过程见图2。
制冷系统:由压缩机1压缩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再热器6(作冷凝器用),
将热量传给空气后,冷凝成常温高压液体,经膨胀阀4节流后进入蒸发器2,吸收通过蒸发
器的空气中的热量,变成低温低压气体,被吸入压缩机1进行压缩,如
此往复循环。
送风系统:湿空气被吸入后,在蒸发器2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在h-d图中由状态1
到状态2,析出凝结水,绝对含湿量下降,再进入再热器6,吸收制冷剂的热量而升温,相
对湿度降低,变为状态3,由送风机5送入房间。
3.1.2 空气处理过程计算
以一般型除湿机CF10设计为例,其名义除湿量要求为10kg/h。
除湿机送风机风量取2800m3/h,压缩机采用Copeland公司的5HP涡旋式压缩机,采用
冷凝温度40℃,蒸发温度8℃设计,制冷量为17.3kW。
根据国家标准[2]规定的名义工况进风参数(状态1),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21.2℃,
露点温度18.3℃,相对湿度60%,焓值61.795kJ/kg干空气,绝对含湿量为13.5357g/kg干空
气;空气经蒸发器冷却处理后到机械露点状态2,其焓值为:
h2 = h1-Q0/(ρV)= 61.795 – 17.3×3600/(1.2×2800)= 43.259 kJ/kg干空气
机械露点的相对湿度取90%,查焓湿图可得出状态2的其它参数:干球温度16.4℃,
湿球温度15.4℃,焓值43.259kJ/kg干空气,绝对含湿量为10.5857g/kg干空气;制热量为
21.6kW,空气经再热器加热后到状态3,其干球温度为:
t2 = t1+Qk/(ρVc)= 16.4 + 21.6×3600/(1.2×2800×1.0132)= 39.2℃
从状态2到状态3为等湿加热过程,故绝对含湿量保持不变,d3 = d2 = 10.5857g/kg干
空气,查焓湿图可得出状态3的其它参数:干球温度39.2℃,湿球温度22.7℃,焓值
66.6344kJ/kg干空气,绝对含湿量为10.5857g/kg干空气,相对湿度为
23.7%。由状态1到状态2析出的凝结水量即除湿机的除湿量为:
D = ρV(d1-d2)= 1.2×2800×(13.5357-10.5857)= 9900 g/h = 9.9 kg/h
3.1.3 两器设计
蒸发器及再热器(冷凝器)均采用套片式翅片,紫铜管规格采用Ф9.52×0.35,管间距
25.4mm,排间距22mm,正三角形排列,铝片片厚0.115mm。
蒸发器采用平片,片距2.2mm,迎面管排数20,顺风管排数4,翅片长度1000mm,经
计算,传热面积为37.73m2,传热对数平均温差为13℃,传热系数为35.3W/ m2℃,迎面风
速为1.53m/s,通路数取8。
再热器采用双面冲缝片,片距2.2mm,迎面管排数20,顺风管排数8,翅片长度1000mm,
经计算,传热面积为75.46m2,通路数取10。
3.1.4 实验结果
以上设计的CF10一般型除湿机经过了标准的单元式空调机试验台测试,按国家标准[2]
规定的试验工况进行试验,所得的数据如下:
送风量
m3/h
进 风
回 风
压 缩 机
总输入
功率
kW
实 测
除湿量
kg/h
单位输入
功率除湿量
kg/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干球温度
℃
湿球温度
℃
排气压力
MPa
吸气压力
MPa
2811.4
27.09
21.15
38.42
22.35
1.43
0.54
3.95
10.2
2.58
以上数据显示,实验结果与设计计算过程基本相符,满足了要求,达到了设计目的。
3.2 降温型除湿机设计思路
降温型除湿机与一般型除湿机相比,在制冷系统中,增设了一个水冷冷凝器(水冷式)
或一个室外风冷冷凝器(分体风冷式),再热器面积可减小,充当过冷器用,以增加制冷量,
提高除湿量。即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先进入水冷或风
冷冷凝器冷凝,再进入再热器过冷,然后才经过节流进入蒸发器。
空气处理过程与一般型类似,只是从状态2到状态3的加热量很小,送风温度较低,一
般比进风温度低7℃左右,可负担室内余热。
3.3 调温型除湿机设计思路
降温型除湿机与一般型除湿机相比,在制冷系统中,增设了一个水冷冷凝器(水冷式)
或一个室外风冷冷凝器(分体风冷式),再热器面积可减小。这里面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
再热器置于水冷或风冷冷凝器前面,与后者串联布置,并分多路控
制,以此调节对冷却除湿后空气的加热量,从而达到控制出风温度的目的,另外,水冷式设
比例式三通水量调节阀,调节冷却水量,风冷式设冷凝风量控制,从而使冷凝器带走多余的
热量。另一种做法是将再热器置于水冷或风冷冷凝器后面,也是串
联布置,只通过水冷式的水量调节阀调节冷却水量或风冷式的冷凝风量控制,来调节冷凝器
带走的热量,从而到达调节出风温度的目的。
空气处理过程与一般型类似,只是从状态2到状态3的加热量可调节,送风温度可在一
定范围内进行调节,也可负担室内余热。
3.4 多功能型除湿机设计思路
多功能型除湿机与调温型除湿机类似,而功能较多,再热器所需传热面积较大,在没有
冷却水时也能运行(充当一般型除湿机的作用),它也有两种做法。第一种与调温型的不同
之处在于再热器水冷或风冷冷凝器为并联连接,此时应特别注意各
支路的阻力平衡问题,一般需设一个储液器。另一种的做法与调温型的基本一致,也是串联
布置,再热器所需传热面积较大,且控制较复杂。
空气处理过程根据所选择功能的不同,分别与上述三种机型一致。
4.结束语
冷冻除湿机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可根据室内余热余湿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除湿机,
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另外,冷冻除湿还可与吸收或吸附式除湿方式相结合,以获得较低
露点温度的空气状态。因此,根据不同的除湿要求,冷冻除湿机与
其它领域的联合还可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主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M],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0.6,443 ~ 460。
2.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7769-95 除湿机
[S],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1996.4。
2832 次实验室温湿度介绍 [2007-3-13]技术应用开发部
温度实验室:
温度实验室保持的空气温度专业计量标准,是我国气象部门的最高标准。由一等铂电阻
温度计(准确度0.007℃),测湿电桥和恒温检定槽等组成的计量标准装置,可开展一等标准
水银温度计、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片
温度计、电测温度仪、数字式温度仪等温度仪器的检测工作。
湿度实验室:
湿度实验室保持的空气湿度专业计量标准,是我国气象部门的最高标准。由精密露点湿
度计(准确度td为0.2℃),数字式标准通风干湿表和调温调湿箱等设备组成的一等湿度计
检定装置,可开展标准通风干湿表、露点湿度计、毛发湿度表(计
)、电测湿度仪及其它湿度传感器的检测工作。
由温、湿度实验室保持的便携式多路温湿度标准器及设备可对恒温、恒湿实验室及调温
调湿箱等进行现场测试。
降水实验室:
由标准玻璃量器组组成的降水仪器计量检定装置可对雨雪量计、翻斗雨量计、雨量筒等
降水仪器进行检测。
空气流速(风速)实验室:
空气流速(风速)实验室保持着我国空气流速(风速)的最高标准。目前,不仅承担着
全国各省气象局风速标准的量值传递工作,同时还担负着海洋、环保、制药、卫生防疫、安
全防护等众多领域的风速仪表检定测试任务。
由一等标准皮托管(测量范围:2.0~70.0m/s;不确定度:0.1%、补偿式微差压计(测量
范围:0~1470Pa;不确定度:0.4Pa)和0.8米双试验段低速风洞、HDF-500型低速风洞、微
风风洞组成的一等空气流速计量检定装置,可开展二等标准
皮托静压管、标准风速脉冲发生器、风速仪校验器、轻便风向风速表、热电式微风仪、电接
风向风速仪和风速传感器的检测工作。 该实验室拥有专用的风洞性能测试标准,可对各种
不同类型的风洞进行性能试验。
大气气压实验室:
大气气压实验室保持着我国大气压力的最高标准,由一等活塞压力计(测量范围:14~
1720hPa;不确度:3.5×10-5×RAD)和一等数字压力仪(5.0×10-5×RAD)及相关检定设备组成,可
开展二等标准水银气压表、动槽水银气压表、定槽水银气压
表、气体活塞压力计、数字压力仪、空盒气压表、高度表以及其它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工作。
太阳和地球辐射实验室:
太阳和地球辐射实验室保存着我国的最高太阳辐射标准,它由一台PMO-6绝对辐射表
和两台H-F腔体绝对日射表组成,其量值溯源到世界辐射基准(WRR),不确定度小于0.25%。
该标准参加过5次国际直接辐射表比对,特别是2000年和2005年参
加了由世界辐射中心举行的第九和第十次国际直接辐射表比对,使得我国的辐射标准直接与
世界辐射标准组(WSG)进行了比对。由两台CG4地球辐射表组成的长波辐射标准2005
年9月与世界辐射中心的长波辐射标准器组进行了比对。
该实验室承担着我国太阳和地球辐射标准量值的传递任务,每二年举行一次全国标准辐
射仪器比对。由TM-500F太阳模拟器和检测旋转工作台组成的室内辐射仪器检测设备可进
行辐射仪器的多项性能测试。此外,还开展总辐射表、散射辐射表、
反射辐射表、直接辐射表、净全辐射表、长波辐射表和日照计的检测工作。
1490 次除湿机与特种昆虫养殖技术 [2007-3-12]技术一部 养殖黄粉虫最基本的条件就
是温、湿度。温度20℃~35℃,湿度60%~70%时生长正常。
养殖户冬季在升温时,白天大都能把温度升至20℃以上,而晚上一般则降低4℃~5℃。
黄粉虫在低于15℃时生长缓慢。如果夜间不能保持20℃以上,无论白天吃多少饲料都不会
增重,无论烧了多少煤也是白烧。投放的饲料、煤和产出比等于零
。因此,冬季白天和夜间都保持室温在20℃以上最为关键。
湿度不适当很容易造成黄粉虫死亡,特别是在化蛹阶段。湿度过大时蛹就会腐烂;过小
则蛹羽化不成。
湿度过小的解决方法:
⑴在养殖房洒水;
⑵调整补充水分次数;
⑶提高主要饲料含水量。
解决湿度大的方法有:
⑴在温度高时打开窗户通风。
⑵温度低时,安装换气扇。
⑶在养殖房内放置生石灰、木炭等吸潮物,条件好的可用除湿机。
土元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3℃~30℃,超过40℃土元难以安宁甚至死亡;低于7℃停
止活动,进入冬眠期。晴天早揭草苫,充分利用光照,增加棚内温度,多蓄热;下午早盖苫,
夜间温度低时,可在棚内点燃煤球炉,使温度保持在20℃以上。煤
球炉上一定要安装铁皮烟筒,这样可使用棚内温度均匀,也可防止中毒。棚内湿度保持在
20%。若饲养土过干,可用喷雾器直接向盆内或池中喷水。水温为20℃。也可在煤球炉上
放水壶,让棚内温湿度均衡,克服棚内上热下凉的缺点。冬季门窗上
应遮厚草帘或棉帘,达到保温的目的。土元冬季在棚中越冬时,不论采用何种饲养形式,均
需在池、盆中根据不同虫龄添加不同数量的新土。新土的含水量为20%~25%。1~2龄虫
加新土2cm;3~4龄虫加新土3cm;5~6龄虫加新土4~5cm;7~10龄
虫加新土6~8cm;产卵虫加新土约10cm。大棚养土元,要严防鼠害。
1832 次除湿机常用专业术语 [2007-3-9]来源:
(1)匹(P)的含义:―P‖是功率的简称,国际用―瓦‖是指制冷量1P约为2500W。
(2)能效比:(EER)在额定工况和条件下,除湿机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
功率之比。EER=制冷量/输入功率,此值能检验除湿的性能,值越大,系统匹配越好,除湿
性能优越,制冷、制热效果越好,耗电量越小。
(3)除湿量:指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的空气中除去的水分,叫除湿量。
单位:升/小时(L/H)
(4)额定电压:指除湿机制造厂在除湿机产品出厂时,对该产品允许的电源电压值,或
电源电压允许变动范围所作出规定。
(5)嗓声类型: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振动噪声,电磁性噪声来源:风机和压缩机,噪声
范围:室内在50分贝左右,室外在60分贝左右。
(6)额定功率:正常工作状况工作时,所消耗的电功率是除湿机的允许总功率。
1766 次除湿技术专业术语 [2007-3-9]技术系统资源部1. 除湿的概念 除湿方法 除湿
的基本理论 除湿能耗的分析 除湿的物理化学特征 除湿技术研究方向 湿空
气的焓湿图与状态参数 湿空气的组成和状态参数 湿空气
的组成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湿空气的焓-湿图 湿球温度 热力学湿球温度 湿
球温度 湿球温度在i-d图上的表示 空气处理过程 几种典型的空气处理过程
两种不同状态的空气混合过程的计算 空气状态的计算机模拟
湿度的测量与控制 湿度传感器 伸缩式湿度传感器干湿球湿度传感器镜面冷凝式
露点仪 电阻式湿度传感器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电磁波湿度传感器 其他湿度传
感器 湿度的自动控制 干湿球式湿度控制 毛发式湿度控
制 电阻式湿度控制器
2. 空调房间湿度及其负荷 湿度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影响 湿度对建筑环境污染物的影
响 人体热平衡与热舒适区 人体热平衡 人体的热感觉与热舒适区 湿度与热舒
适性关系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参数 空调房间湿负荷 人体
散湿量 2 敞开水表面或潮湿表面散湿量 人为散湿量 外部空气带入的水分
从围护结构渗入的水分 送风状态与送风量
3. 冷却除湿 冷却除湿的原理和特征 喷水室除湿 喷水室的构造与类型 喷水室
除湿的实际过程 喷水室的热交换效率系数和接触系数 喷水室热湿交换影响因素
喷水室除湿热工计算 喷水室阻力计算 表面式冷却器除湿
表面式冷却器除湿的概念 表面式冷却器的结构 表冷器除湿的热工计算 表冷器
除湿的再热系统 表冷器除湿的除霜系统 除湿用制冷机 往复式制冷机 螺杆式
压缩机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涡旋式压缩机 离心式压缩机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4. 液体除湿 液体除湿的原理和特征 常用液体吸湿剂 除湿器类型 绝热型除湿
器 内冷型除湿器 液体除湿传热传质过程 除湿塔性能分析
5. 固体吸附床除湿 固体除湿原理 吸附与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 吸附时的传质
常用吸湿剂 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吸附剂的制备 吸附剂的性能要求 吸附剂的
性能测试 吸附剂劣化的影响 吸附除湿方法 静态吸附法
固定层吸附 动态吸附除湿 连续除湿原理 吸附床动态特性
6. 转轮除湿 转轮除湿原理与特征 除湿转轮的构造 除湿转轮的传热传质分析
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的无量纲化 性能指标 模型求解与实验验证 转轮传热传质过
程分析 蜂窝流道的对流传热系数与阻力计算 异型流道中的传
热与阻力 基本方程 贴体坐标与网格控制 控制方程离散格式
7. 膜法除湿 膜法除湿概况 膜技术简介 膜法空气除湿模式 除湿膜的种类
除湿膜的形态 基于膜的全热交换器传热传质分析 数学模型 数值方法与模型验证
膜全热交换器内热湿传递 膜内的传热传质 基于膜的全热
交换器性能分析 膜全热交换器性能准则方程 膜的传质阻力 膜热湿交换准则方程
的建立全热交换器性能分析 基于膜的全热交换器节能效果分析 新风全年负荷
膜全热交换器全年节能潜力 室内设定状态的影响 膜湿泵的可
行性研究 膜湿泵的原理膜湿泵的数学模型 湿泵膜材料的吸附等温线 湿泵性能分
析
1739 次机房专用空调与民用空调的对决 [2007-3-8]技术应用开发部 科技的日新月
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崛起,使得现代电子设备机房日益普及。而纷繁众多的现代化电子元
器件的应用,对机房环境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于是,空调
在机房中的应用必不可少,它在机房中担负起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大多数人看来,我们所应用的民用空调在制冷方面并不比机房专用空调差,且价格
上有优势,于是,将民用空调错误的应用在机房环境中。殊不知,民用空调的设计以人为本,
机房专用空调的设计以电子元器件为本,其二者在应用价值和
具体技术细节设计上存在诸多差异。
民用空调不等同于机房专用空调
首先,应用对象不同。机房专用空调就是为机房设备提供恒温恒湿的运行环境的,而民
用空调都是直接服务于人的。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功能都完全不同。设计理念最大的区别在于,
机房专用空调是大风量,小焓差,高显热比;民用空调刚好相反
,是小风量,大焓差,低显热比。显热比的概念是指空调降温与除湿两种制冷量相对之比。
通常情况下,一台空调的总制冷量有两部分,一部分用于降温,称为显热制冷量,还有一部
分用于除湿,称为潜热制冷量。一台民用空调在应用时60%多的制
冷量是在降温,剩下30%多的制冷量是在除湿。民用空调为了保证低噪音,低风量,舒适
度,不得不除湿。机房专用空调的显热比都会在0.9或0.9以上。民用空调不适合在机房使
用的原因之一就是机房是没有湿气来源,一方面是因为机房密封性好,
再就是机房设备不会像人一样发出水蒸气,而人通过呼吸和经由皮肤的汗液挥发都会产生水
气。
第二个区别是机房专用空调的风量会很大。比如,我们在IDC机房里空气的循环次数
会达到30次左右,即每两分钟对机房的空气处理一遍。民用空调的风量则会很小。这是因
为机房的高热量需要大风量循环,类似民用空调的小风量,设备的高热
量是不可能通过快速循环的风速带走的。民用空调的小风量和噪音设计则是考虑了人的舒适
度。
第三个区别,机房专用空调的出风温度比民用空调要高。机房专用空调的高出风温度可
以避免凝露,而民用空调的出风温度低,有时会在设备上造成凝露,危害设备的正常运行。
另外,民用空调没有加湿功能只能除湿,但是专用空调可以根据机
房的具体需要给予适当的加湿。
第四点就是高精度的区别。因为技术上的控制手段不同,机房专用空调温湿度控制可以
达到±1℃,±1%RH的高精度,以及更高的洁净度等。在北方地区则可以适合各种低温运行,
在零下30多度,仍旧可以通过一些选件正常的为机房制冷控温。
机房的特点冬天、夏天没有本质的区别,冬天机房同样需要制冷。而民用空调在零下30摄
氏度的环境下基本没有办法实现正常工作。
机房专用空调核心在于关键业务全保障
首先,机房专用空调的稳定性更强,使用寿命也更长。机房专用空调DataMate3000
为例,它能够提供24小时,365天,连续10年以上不间断,连续运行。而民用空调24小
时,365天运行,寿命不会超过三年。相比之下,机房专用空调为机房的
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第二,导致电子元器件产生故障的原因之一是暴露在潮湿空气中电子设备被微小的颗粒
污染。这一故障表现为碳化,间接的促使零部件损害。实践表明,亚洲地区的电路板早期故
障率明显高于欧洲。所以我们在机房专用空调的运营中更需要关注
―洁净度‖这一指标,民用空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第三,从电源方面考虑,民用空调只能适应正常电压范围的正负10%,而单相的机房
专用空调可以适应正常电压范围的正负15%,三相的可以实现正负20%,而且机房专用空
调有延时启动功能,有效的避免了机房所有设备同时启动,空调也同时启
动可能对前端的开关造成的冲击。
第四,从维护来讲,以机房专用空调为例,它采用了最新高分子材料过滤网,这一过滤
网的特点是防潮、防湿、防腐,易于清洗。在控制方面机房专用空调相比民用空调更显现出
强大的控制能力,通过控制器,可以清楚的看到机房的温度、湿度
等各种环境指标。此外,机房专用空调还可以提供运行状态的智能检测,专家故障诊断等,
而民用空调是无法实现这一价值的。
综上所述,机房专用空调相对民用空调在机房中的应用,其最大价值在于为机房电子元
器件提供的可靠保护,有效的延长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有效的降低了用户的维护成本
和管理成本。
2619 次梅雨季节家电也要―除湿‖ [2007-3-3]技术系统资源部 一般来说,放置家电的房
间,环境相对湿度一般应为40%~60%为宜,因为湿度过高容易导致家电金属元件和电路
的腐蚀。所以,应将家电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切记不能放在窗
口或空调出口处。需要提醒的是,在杭州州阴雨连绵的五六月份,可不能小瞧湿气对电器的
影响和危害,因为它不仅会使各种故障频现,而且会大大缩短家电的使用寿命。
据专家介绍,要防止家电受潮损坏,每天早晚最好多开启一下,通通电可减少水汽对内
部电路的侵害。至于使用频率不高的电器,可以尽量在机箱内合理的位置固定放置一些干燥
剂,然后用防尘罩或者布遮盖。当然,上述办法只是解决了大环境
的潮湿问题,针对各种不同的电器还需要有针对性的特殊手段。
电视 每天开数小时可除潮气
空气湿度大,电视机的表面和内部零件比较容易附着水汽,图像和声音的质量都会受到
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市面上等离子、液晶等新型电视机的防潮措施一般比传统的显像管
电视要做得好,因此在使用的头三年较少会因空气潮湿而引起故障
。对于使用三年以上、机内积存较多灰尘的电视机,用户最好还是请专业的维修人员除尘,
不要自己动手以防漏电发生危险。
症状:电视机在开机后,有的会发出―啪、啪‖的声响,有的只有声音没有图像或者图像
为―雪花‖,有的要半个小时后才能变清晰。还有的电视机使用久了,机身后背壳上小孔渗入
许多灰尘,与湿气凝结后甚至产生了―爬行漏电‖现象。
对策:最简单的防潮办法就是经常开机,比如每天运行3到4个小时,利用变压器等零
件工作时散发的热量来化解机箱内的潮气。如发生―爬行漏电‖,则可使用电吹风通过电视机
背后的小孔上下左右地移动吹风机,将电视机内部的灰尘和潮气
驱散。
【特别提示】 如果电视机表面已经出现水珠,就不要再把布套套在上面,应该尽量让
电视机处于透气状态。
洗衣机 阴雨天套上防水罩
许多人会以为洗衣机本身就是跟水打交道的,因此不必防潮。这其实是个误区,因为现
在的洗衣机大多采用集成电路来控制洗衣过程,尤其是一些高端的型号还设有感应装置,这
些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同样也会发生故障。
症状:洗衣机出现开关击穿、烧焦的旋钮开关短路,有的内部甚至打出火花或产生电弧,
或者电机发热烧坏或者液晶屏无法正常显示。
对策:表面凝露引起短路故障多发生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洗衣机平时不要放置在浴室
等水汽大的地方,最好能放置在垫高的平台上,在阴雨天还需要用防水或吸水性强的罩子套
住。
【特别提示】 洗衣机的电子控制部件应避免被水打湿,当出现故障时应马上停止使用,
并请专业人员上门维修。
电脑 过分潮湿时最好不开机
一个清凉、干燥的―工作环境‖对电脑尤为重要,最好是放置在有空调的房间里。电脑在
不使用的时候,最好用防尘的专用电脑罩把台式电脑套上。对于外出时需要携带的笔记本电
脑,在空气潮湿和雨季时一定要放置在便携式软包里。
症状:电脑启动后,只听到硬盘自检声而看不到屏幕显示,屏幕在显示几分钟之后黑屏,
电脑无法正常启动、自检时出现错误提示,甚至机箱外壳出现带电现象。
对策:每天保证开启电脑至少一个小时,通过电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驱散机箱内的
水汽,当天气过于潮湿时,可在电脑机箱内放置两包干燥剂,并使用防尘防潮布罩住机箱及
显示器。
【特别提示】 当环境湿度达到85%以上时,不能立即开机,因为过分潮湿,容易使电
脑内部线路发生短路,烧毁主板上的元器件。
空调 不定期低温运行能防潮
潮湿季节里,我们可以多开空调来为房间抽湿,但同时不要忘记空调本身也需要防潮。
这是因为,室内外温度存在较大差异,空调管道内就容易凝聚水珠,加上与灰尘混合,不仅
容易导致元器件和塑料的老化,而且对人体健康也不利。家用空调
一般的使用寿命为8~10年,而其大部分元器件到5~7年时就进入老化阶段,此时需要维修
或保养。
症状:空调电容、联线部分,电器部分等引起短路、漏电甚至打火。因空调外机长期受
外部环境的影响,易引起电器的接线柱受潮短路。
对策:最简单的防潮办法就是不定期地开空调,在冬季停止使用三四个月以后,更应不
定期地把温度调至最低。
【特别提示】 最好两星期就清洗一次空气过滤网,洗完记得甩干水分,因为潮湿天气
里,过多的灰尘不仅降低制冷效果也易滋生霉菌、螨虫等。另外,在空气潮湿季节,在开空
调前要确定遥控器的电池是否已经受潮,要注意及时更换电池。
数码相机 放皮套内更易受潮
潮湿环境下,霉菌是数码相机(DC)和数码摄像机(DV)最大的敌人,因为DC、DV
的镜头表面都有镀膜,霉菌很可能在镜头表面分解膜的成分,并呈树枝状蔓延开来,使机器
的透光性和成像性变差。DC和DV不仅镜头怕潮,其电子元器件也很怕
潮,因为这些元器件在长时间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后会产生电化学反应,从而让机器过早地―寿
终正寝‖。
症状:DC或DV开机时黑屏,有时镜头上会出现霉点,液晶屏显示杂乱的条纹,有的
甚至黑屏。
对策:DC、DV等数码产品最好是放在干燥箱内用硅胶防潮。
【特别提示】 切记不要把DC和DV长期放在皮套内,因为皮套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
的水分,反而适得其反。
对于音响或影碟机等电器,除了类似于电视机的防潮方法,还应避免碟片表面带有雾气,
否则容易损伤激光头,因此如果碟片潮湿应先把它擦干后再使用。
除湿锦囊 三大常规―武器‖
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除湿除了空间上良好通风,以及石灰、树脂、氯化钙等各类常用
干燥剂外,如果房间里特别潮湿的话,就要考虑使用一些专门电器来进行物理除湿了。
空调 最便捷的除湿武器
眼下不少空调都具有除湿功能,其实即使没有除湿模式的空调,在制冷过程也必然伴随
着除湿;而独立除湿模式适合在温度并不高,但湿度较大的时候使用。如果与抽湿机相比,
独立除湿模式不仅除湿量小、除湿慢,另外,由于位置固定,只能
在局部小面积范围除湿。
特点:在杭州的阴雨季节,温度并不高,如果用空调来除湿见效较慢,一般需要两三个
钟头;而且吹出的是冷风,会使人感到寒冷。
【小贴士】 在独立抽湿模式下,空调的制冷系统仍处于高效运行状态,长时间用来除
湿运行会增加压缩机的负荷,不但耗电量大,还容易使压缩机受损,缩短整机的寿命,因此
空调不能取代抽湿机。
抽湿机 最有效的除湿武器
抽湿机无疑是对付潮湿天气的最主动武器。抽湿机主要是根据冷凝的原理,通过抽湿机
内的压缩机把冷凝片的温度降低,使潮湿的空气被迅速冷凝成小水珠,并被吸收到水箱里,
从而达到抽湿的效果。抽湿机价格不菲,一般都在2000元左右。
目前市面上可供选购的抽湿机品种类型不多,多数产自中国台湾以及韩国、日本等地。
特点:抽湿机最佳使用温度范围为15℃~40℃,较适用于盛夏以外的潮湿季节(即低温
高湿),用电量也相对节约。
【小贴士】 抽湿机的除湿能力取决于日抽湿量,一般以抽湿面积为抽湿机日抽湿量的
1.5倍为宜。水箱较大或有连续除湿功能的更好。
除湿机 最经济的除湿武器
相对动辄3000元以上的空调机,除湿机就显得要经济实用得多了,一两仟元就可以买
台小型号的。
特点:除湿机不仅有除湿的效果,还有利于干燥衣物。
1897 次RHT环境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 [2007-3-1]技术系统资源部 简介
RHT环境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适用于室内变电站、通讯机房、移动基站、库房等各种需
要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精确检测和控制的场合。
系统的组成
RHT环境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温湿度传感器,能实时可靠地采
集室内温、湿度参数。除湿采用空调抽湿功能,可靠性极高,除湿效果佳;降温采用空调或
风机通风降温。
整个系统由通用数据采集器进行实时监测、控制,由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采样,再经温湿度
变送器将采样结果进行 A/D 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总线送至采集器内,由采集器进行对比
分析,并判断是否超过设定值。如湿度超出设定值时,则立即启动
空调除湿并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号;如温度超出设定值时,则立即启动空调制冷,进行降温,
并向上位机发送报警信号。
1 、温湿度传感器
本系统选用进口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能长期工作无漂移现象,确保温、湿度的可
靠采样。如果选用一些低精度的传感器,则会造成采样数据易产生漂移现象。当漂移现象使
采样值低于实际值时,则会造成系统不报警,就会使该系统处于无
用状态;当漂移现象使采样值高于实际值时,则会造成系统误报警,使得设备频繁启动,影
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选用高精度传感器是确保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
2 、通用数据采集器
通用数据采集器主机面板有液晶显示屏幕,用来显示相关参数,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具体可
参考通用采集器说明书。 可通过驱动不同的加热、制冷、加湿、除湿设备实现温湿度控制。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数据稳定在 0.1% ,标定后保
证精度的准确性。
通用数据采集器由我公司自行研制,达到如下的功能:
◇ 温湿度实时显示
◇ 温湿度上、下限控制设定
◇ 高温高湿报警节点输出
◇ 温湿度控制功能
◇ 超温定时通风功能
◇ 停电再来电后自动起动空调功能
◇ 与上位机进行通讯,实现上传及远程控制功能
温湿度实时显示
液晶显示屏显示实时的温度和湿度。
温湿度上、下限控制设定
为了控制室内温湿度,我们允许用户任意设定温湿度的上、下限,也就是温湿度的报警点。
我们有 4 个档位供用户设定:有温度的上限和下限,有湿度的上限和下限。
高温高湿报警节点输出
设定了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后,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上限时,采集器立刻发出温度过高的报警
信号,同时启动空调或风机等降温系统,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当室内湿度高于设定上
限时,主控机发出湿度过高的报警信号,同时启动空调或抽湿机等
抽湿系统。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温湿度控制功能
降温系统和抽湿系统中降温和抽湿设备都有压缩机,而压缩机是不能够频繁的启动的。如果
频繁的启动压缩机就会缩短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温湿度控制主机中加入了降温和抽
湿保护系统。当温度和湿度达到设定值时,采集器就会发出一个信
号,让降温和抽湿设备停止工作。在降温和抽湿设备停止的同时,启动保护系统,在一段时
间内禁止降温和抽湿设备工作。当超过一定时间后就关闭保护系统,这时,如果有报警信号
则继续启动降温或抽湿设备。这样,降温或抽湿设备在关闭后和下
一次启动之间就有一定的时间,就不会频繁的启动压缩机,从而达到保护降温和抽湿设备,
延长降温和抽湿设备的使用寿命。
超温定时通风功能
当室内温度过高时,采用风机通风降温,可能室内温度长时间高于温度设置点而导致风机一
直长时间处于工作状态。如果风机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会引起风机损坏或烧毁。因此,在温
湿度控制主机中加入了超温定时通风功能。通风工作时间和关闭风
机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风机通风时间 0 ~ 2 小时可调,关闭风机时间 0 ~ 2 小时
可调。当设定风机工作 2 小时后,仍处于通风工作状态,控制主机就会发出一个停止信号,
强制关闭风机 30 分钟。 30 分钟过后,控制主机撤离该信号
,允许风机正常工作。
停电再来电后自动起动空调功能
在夏季,当用电负荷过大常常导致跳闸,来电后空调要工作人员手动起动,很麻烦。安装了
该系统就会彻底解决此问题,来电后室内温度或湿度只要超过设定值,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空
调降温或除湿。
系统上传及远程控制功能
系统的 RS-485 接口可以上传实时数据,并可以保存方便以后查询,还可以远程控制,修
改智能控制器的温湿度上下限。
3、系统主要参数 :
◇ 湿度测量: 0 ~ 98%RH
◇ 湿度精度: ± 1%RH
◇ 温度测量: 0 ~ 50 ℃
◇ 温度精度: ± 0.5 ℃
◇ 除湿能力: > 20Kg / 小时(大型抽湿)
◇ 风机定时通风: 0 ~ 2 小时可调
◇ 报警输出: 双字节输出
◇ 传输方式232/485/422
◇ 数据传输距离:< 1200m
◇ 通用采集器:10路模拟量通道,8路开关量通道,6路控制输出。
1806 次当前中国空调制冷技术发展最新动态 [2007-2-8]技术应用开发部
关键词:制冷技术、最新进展
当前的制冷技术已经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
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说,现代技术进步离开了制冷技术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为了让
空调企业的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空调制冷技术的最新进展,本文以
近期间有关空调制冷技术的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其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报道,以供大家参
考。
1、制冷剂的研究进展
总的看来,可以把制冷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自然物质到人工
合成的物质;那么制冷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将再回归到自然物质。
早期的制冷剂是自然界中容易获得或制取的物质,如乙醚、氨、CO2等。但是这些早
期的制冷剂最后都因为制冷设备庞大效率较低,所以在后来出现热力性能较好的氟利昂制冷
剂后,最后在20世纪50年代退出常规制冷系统。
1929年美国通用公司合成出R12,以后很快出现了R11、R22等称为氟利昂的系列卤代
烃化合物,因其优良的热力学特性,无毒,不燃烧,极其稳定等性质,很快成为制冷剂的主
角,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如家用冰箱、汽车空调、小型冷库都用R12
,至20世纪七十年代,包括制冷剂,发泡剂在内的各种卤代烃的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吨,并
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但是,氟利昂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人工合成物质,当它们挥发到大气中以后很长
时间不会被自然界分解,而一直扩散到平流层,在大气层11km至45km处的同温层与臭氧
层相遇,由于在平流层受到强烈太阳紫外线照射,含氯的氟利昂分子
(称为氯氟碳化合物,英文缩写为CFC)便分解游离氯原子,而氯原子可以催化分解臭氧
分子,在反应中氯原子被不断的放出,所以分解反应不断进行,氯原子使臭氧层受到破坏、
减薄直至消失。由于氟得昂被大量使用,导致近年来南极上空的臭氧
空洞不断扩大;而且据报道在我国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洞,因此对氟利昂制冷剂的
替代势在必行。
2、国际R22替代技术的情况
在成功地进行了CFC的替代之后,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HCFC。而其中首当其冲的
无疑就是制冷空调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HCFC中的R22,,该制冷剂自1936年问世以来就以
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席卷了整个制冷界,并且在设计、制造、运行、维修等
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然而由于R22对臭氧层的耗损作用和较高的温室效应值,1992年的哥本哈根国际会议
将其列入了逐步禁用范围,1995年的维也纳国际会议对其规定的禁用日程为,按照履约要
求,我国应在1999年7月1日将CFC类物质的消耗量冻结在1995年至
1997年的平均水平上,至2005年削减50%,2010年全部淘汰。
严格地说,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单工质的性能优于R22的制冷剂。而目前R22的
主要替代工质包括HFCS类工质和天然工质。虽然对于HFCS类工质的研究已比较成熟,由
HFCS类工质组成的非共沸混合物理论上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劳伦兹
循环,提高制冷循环效率,但HFCS类工质仍然存在一定的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
与R22使用的矿物油不相溶,需要使用与之相溶的合成油,并且与干燥剂、密封材料及其
他材料的相溶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天然
工质。天然制冷剂的最大优点在于其GWP值及ODP(臭氧潜能值)值约为0,不会对环境
造成危害,并具有优良热力性能及经济性,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此类制冷剂包括了R407C,
R32/134a,R410a,R134a,以及碳氢化合物R1270等等。
3、天然制冷剂
HFC替代物虽然解决了臭氧层的消耗问题,但其较高的GWP值仍然是困扰人们的一个
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从环境的可接受性考虑,天然制冷剂无疑是解决问题最彻底而又最完
满的途径。以挪威的劳伦曾(G.Lorentzen)教授为代表的提倡天然制
冷剂的流派投向了―取之于自然,还之与自然‖的天然制冷剂。
国际制冷学会(IIR)从1994年起举办两年一度的专题讨论天然工质的国际会议,交流探
讨在此领域中的新发现和成果。目前在天然制冷剂中以氨、丙烷与其他烃的混合物及CO2
制冷技术最有可能成为R22的长期替代物。
(1) R717:是具有120多年使用经验的一种廉价天然制冷剂,其热力性能优良,其容积
制冷量和能效比均可优于R22;然而R717的排气温度很高,它与某些材料与原有润滑油的
不相溶性令人顾虑。但是新的润滑油及其他新技术的出现,为氨的扩
大应用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已有使用氨的整装式冷水机组面市,制冷技术人员还在继续不断
地努力。
(2) R290:也是一种在化工生产中已长期使用的非常廉价的天然制冷剂。丙烷的热力性
质与R22非常接近,因而有可能成为R22的直接冲灌式制冷剂。与R22相比,丙烷的能效
比较高,排气温度低,容积制冷量也较小。其弱点是具有可燃性。近
年来使用丙烷的呼声在增长,也已制定出有关的安全使用规程。
(3)CO2:由于CO2的高密度和低粘度,CO2的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好。通过强化
传热可以弥补它循环不高的缺点,增加回热器或者采用两级压缩即可达到与常规制冷剂相似
的效率,而不设膨胀机,这也是各公司开发CO2小型制冷或者汽车空
调的研究方向。
CO2制冷技术已经跨进实际应用的门槛。日本几大公司开发的CO2热泵热水器已上市
多年,年产已达十万台。日本冷冻空调空调协会标准JRA-4050-2004家电热泵热水机(二氧
化碳冷媒)对这类产品的性能、安装等有严格的规定。实际上热水器
稍加改装,即可变为有热回收的家用空调,所以将CO2用于家用空调也只有一步之遥。在
汽车空调方面,可以说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都进行了CO2汽车空调的研制,并能过专门协
调机构联合攻关,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不断发布有关报告。欧盟正在讲座
相关CO2汽车空调的标准,准备在2008-2010年将欧洲的汽车空调全部改为CO2系统。R134a
汽车空调只是过渡性的,一旦时机成熟,向CO2系统转变已是定局。而这个―时机‖不仅是
技术性的,而且是政策性、商业性的。
4、热声制冷
除了在制冷剂方面的进展,在新的制冷理论及实践方面也有许多进展,如热声制冷技术
的研究和运用。
热声制冷是21世纪以来发展的一种新的制冷技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
热声热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需使用污染环境的制冷剂,而是使用惰性气体或其混合物
作为工质,因此不会导致使用的CFCS或HFCS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
效应而危害环境;其基本机构是非常简单和可靠,无需贵重材料,成本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它们无需振荡的活塞和油密封或润滑,无运动部件的特点使得其寿命大大延长。热声制冷技
术几乎克服了传统制冷系统的缺点,可成为下一代制冷新技术的发
展方向。
所有的热声产品的工作原理都基于所谓的热声效应,热声效应机理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在
声波稠密时加入热量,在声波稀疏时排出热量,则声波得到加强;反之声波稠密时排出热量,
在声波稀疏时吸入热量,则声波得到削弱。当然,实际的热声
理论远比这复杂的多。
当然,热声制冷的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美国在热声领域内的投
入最大,研究机构最多,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如上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海军研究生院(NPS)的Garrett教授开发的热声制冷机;
2000年左右,开发了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制冷机;还有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
(LANL),SWIFT教授领导着世界著名的热声研究组,他们主要研发的热声
驱动的脉管制冷(低温制冷);另外还有开式热声制冷和空调、高频微型热声机制冷以及还
在研发中的种种技术。
热声技术的应用是相当丰富的,热声能量转换技术将会给包括制冷工业在内的整个能源
工业带来很大的影响,它的简单、环保、节能高效的特性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当然就目前
的现状而言,由于设计水平远没有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材料的选
择及制造技术都还在完善之中,而普通的制冷系统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改进,热声制冷的单
件成本会高于普通传统制冷装置,但随着材料的选择和制造工业艺的日趋成熟,可以肯定热
声制冷机会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
5、国内制冷技术研究的状况
我国空调制冷行业走的是与我国家电企业相同的从技术引进到仿制的过程,虽然在生产
规模上我国空调企业已经比较大,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至今没有摆脱―照猫画虎‖或―拿来主
义‖的圈子。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我们得到的往往都是一些
―过时‖的技术。目前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许多国内空调企业所生产的空调产品,虽然在生
产规模上逐年扩大,但没有走出劳动密集型的模式,可以说没有真正的自有技术,在综合实
力上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这样的企业对新出现的制冷技术只能
―望洋兴叹‖了。
据了解,直到目前尚未有国内企业对新型制冷剂或者新型制冷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并
申报相关专利。就是一些看起来比较―敏感‖准备开发新产品的,不过也只是在打听如何能买
到成品压缩机等等。由此可见我国企业目前所追求的不是技术
上的领先、而仍然热衷于为国外高技术制冷企业―打工‖,缺少长远打算。可以说,我们与国
外的差距并不仅是技术开发方面的差距,而更在于创新观念上的差距。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
是,欧美及一些国家已将相关研究纳入国家计划,或是各大公司
联合攻关,有关制冷方面新型循环原理、压缩机、换热器的专利层出不穷。
2152 次液体除湿空调除湿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2007-2-8]技术应用开发部摘要:本文以实际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改变系统中除湿器入口空气及溶液的参数,得出
空气出口温、湿度随之变化的状况。并与理论模拟计算值比较,
获得实验值和理论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的试验数据。由此得出在诸多的入口参数中,溶液的
温度和流量的变化对空气出口温、湿度影响较大,空气的出口温度实验值偏小于理论值,空
气的出口湿度实验值偏大于理论值。这将对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性
能分析和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液体除湿空调系统 除湿器 实验 性能分析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对驱动热源的要求较低,一般的工业余热、废热以及地热、太阳能能可再
生的低品位能源均可利用,应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除湿器是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的核心装置,常用的有―绝热型除湿器‖ 和―内冷式除湿器‖两种。
对除湿器的数学分析,lt用―微元控制体模型‖方法,将绝热型除湿器沿高度方向
划分为微元控制体,在稳定除湿状态下,推导出传热传质
的控制微分方程[1],、G.Grossman、dasan等人在数值算法上作了一些改
进,使其能够较好地求解发生在绝热型除湿器中的传热传质过程[2] [3] [4]。由于除湿过程是
放热过程,为了提高除湿效率,除湿过程需进行冷却,
使除湿溶液保持较低的蒸气压力,即采用内冷式除湿器,该技术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认为除湿器内除湿溶液以降膜的形式与被处理空气接触,进行传热传质[5][6][7]。实际上,
除湿器内的传热传质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除湿的性能受多
因素的影响,而在数值的模拟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影响的因素。因此,除湿器的实际效
果和理论模拟会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液体除湿空调趋于实用,分析实际运行和理论计算间工
作参数的差异,对今后的系统设计和运行调整会有帮助。本文就除
湿空调系统中的除湿器的性能进行实验,并将测定的数据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1 除湿器的数学模型
除湿器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双膜理论进行分析。本系统采用的装置为绝热型填料塔除湿器,
溶液从填料上方喷淋,空气从填料下方进入,两者在填料间进行逆向流动的传热传质.
2 液体除湿空调实验系统及除湿器试验方法
空气除湿空调实验系统由除湿器、再生器、加湿器和溶液冷却器等主体部件构成。各设备按
溶液与空气流程依次布置,如图2所示。其中除湿器结构形式为无冷却逆流式填料塔。填料
塔直径为0.3m,填料的比表面积350 m2/m3;填料的平均当量直径
为0.01 m;填料高度1.0 m。液体除湿剂采用LiCl溶液。
除湿器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在空气与溶液的流量稳定时,调节空气与溶液的入口工况,研究其
出口参数——空气的出口温度与湿度和理论模拟值的接近程度和变化趋势。本实验为了实验
结果具有可比性,各工况参数设有参照值,具体各值为:
1 环境温度35 ℃,大气压力1.01×105 Pa;
2 溶液的入口浓度40 %,溶液的入口温度30℃,溶液的入口流量920 L/h;
3 空气的入口温度35 ℃,空气的入口湿度20g/kgDA,空气的入口流量390 m3/h;
实验的主要实验内容是,分别改变溶液入口的温度、浓度和流量,以及被处理空气的入口温
度和湿度条件下,观察除湿器出口空气的温、湿度变化,并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实验结果及讨论
实验结果经过整理,填料塔除湿器当某一参数改变时,被处理空气的温、湿度的变化趋势与
实际结果同模型计算结果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实验值和理论值吻合较好。
a.空气除湿后的出口温度在各工况下都同溶液的入口温度非常接近,除湿后空气的湿度也
与溶液的温度成正比例关系,这说明在实际运行中被除湿处理空气的出口状态受溶液入口温
度的影响具有决定性,保持在除湿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将有利于空气
的除湿效果;
b.在溶液流量比较小时,空气出口温度与湿度明显升高,一是因为溶液流量过小,不能保
证填料充分润湿,传热传质面积减小,除湿性能下降;二是溶液流量过小,溶液热容量减小,
溶液吸湿时产生的潜热使溶液的温度上升,降低了除湿剂的吸湿
能力。在本文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如图5所示,溶液流量为700L/h时,是除湿性能显著
改变的转折点。由此可见,除湿器要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一定要有合适的溶液流量,或者说
要有合适的空气溶液流量比;
c.溶液的入口浓度对空气温度变化不大,而影响着空气出口的湿度,空气的出口湿度影响
着把空气绝热加湿后可达的空气状态。当空调送风温度为25℃时,溶液的浓度可以在32%,
当送风温度要求为20℃时,溶液的浓度必须提高到40%。
d.进口空气所处的热力状态对空气出口参数的影响较小。
4 结论
a.实验值和理论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双膜理论用于除湿塔热力分析可行。
b.在除湿过程中,,溶液的入口参数对处理后空气温、湿度的影响大于空气的入口参数。
c.实验值和理论值之间存在偏差,空气的出口温度实验值偏小于理论值,空气的出口湿度
实验值偏大于理论值。
参考文献
1. R. E. Treybal. Adiabatic gas absorption and stripping in packed towers.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1969: 61~68.
2. H. M. Factor and Gershon Grossman. A packed bed dehumidifier/regenerator for solar air
conditioning with liquid desiccants. Solar Energy, 1980: 541-550.
3. P. Oandhidasan, C. F. Kettleborough and M. Rifat Ullah. Calculation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a packed tower operating with a desiccant-air contact system.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ASME, 1986: 123-127.
4. P. Gandhidasan, U. Rifat Ullah and C. F. Kettleborough. Analysi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between a desiccant-air system in a packet tower. Journal of Solar Energy Engineering, 1978:
89-93.
5. H. , nce. Modeling the couple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 falling film. Heat
Transfer. 1986: 1971-1976.
6. os, f. A liquid desiccant dehumidifier performance model. Transactions of
ASHRAE.1991: 650-656.
7. G.Gmssman. Analysis of diffusion-thermo effects in film absorption. Heat Transfer.1986:
1977-1982.
3218 次相对湿度、露点温度转换的基本原理说明 [2007-2-7]技术应用开发部 湿度研究
对象是气体和水汽的混合物
无论是对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而言,还是对密闭容器中的特定气体而言,但凡是气体和水汽
的混合物,都可以作为湿度的研究对象,湿度研究的一般理论大多都是通用的。
湿度的表示方法很多,包括混合比、体积比、比湿、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等,虽然各单位
之间的转换非常复杂,但其定义都是基于混合气体的概念引出的。相对湿度是比较常用的湿
度单位,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相对湿度是一个无量纲单位),
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表达:
1、
压力为P,温度为T的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在给定的湿空气中,水汽的摩尔分数(或实
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T和压力P下纯水表面的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或饱和水气压)之
比,用百分数表示。
2、实际水汽压与同一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从相对湿度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相对湿度的计算,是通过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与同状态下
(温度、压力)水汽达到饱和时其饱和水汽压相比得来的。
对于混合气体而言,其实际水汽压与总压力和混合比相关,但对于物质的量而言,是独立的,
也就是无相关的。
但是,在保持混合气体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在湿度
论坛中,本人给出了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简化公式以及计算程序,可下载)。
上面说道:饱和水汽压是与温度相关的量。
在保持系统的混合比、总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混合气体的温度,能够降低混合气体的饱
和水汽压,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的饱和水汽压等于混合气体的实际水汽压,此时,相对湿度为
100%,该温度,即为混合气体的露点温度。
基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只要测量得到了露点温度,通过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
或者计算程序,即可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在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也就是正常状态下混合
气体的实际水汽压。
同样,只要测量了当前混合气体的正常温度,就可以通过温度to饱和水汽压的计算公式或
者计算程序,得到当前系统正常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实际水汽压除以饱和水汽压,就可以得到相对湿度。
1871 次温度测量中传感器的自动校正算法 [2007-2-7]技术应用开发部 摘要:温度传感
器在一个个区段内的特性基本上是线性的。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容易产生零点漂移和线性
改变,本文介绍了采用计算机技术,利用软件的方法进行零点
补偿和线性修正的原理、方法,并给出了数学模型和实例。该技术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
仪表中可以广泛的采用。它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
1、引言
仪表的维护、调校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尤其是在需要调整仪表内部电位器的时候。这
项工作除了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使用专用的专业测试、调整工具。社
会生产、生活逐渐进入自动化的时代,这些原始的工作也应该随着
技术的发展逐渐被自动化技术所代替。
2、温度传感器的零点漂移和线性改变的原理
以线性PN结温度传感器为例,我们把Δk称为线性漂移;把Δc称零点漂移。
3、零点漂移和线性改变的误差
传感器漂移后,影响了测量结果的精确度。根据漂移量可以计算出它的影响量。
在整个量程的不同点上,这个误差的绝对值是不固定的,其最大值通常在量程的两端。
4、漂移值的测定
之所以出现漂移,其根本原因在于:传感器的信号输出值与开始的标定值出现了偏差,
如果能确定当时状态下的结果,也就是y的值,那么测定的传感器输出值就是真实的x值。
如果在量程内的两个点上(y1,y2),测出传感器的对应输出
(x1,x2),就又得到了新的两个坐标点,利用这两个坐标,采用两点式方程,就会得到漂移
以后的新的方程,这个方程是根据传感器的新输出而得出的正确的测量结果。
5、解决零点漂移和线性改变的数学模型
为切合实际,我们为传感器的输出值引入A/D转换器表示方式。也就是数字表达方式2。
设测量系统的A/D转换器满量程为2n-1,n为A/D转换器的输出位数。
设测量系统的量程为S,测量范围为:s1—s2,于是该系统的测量量程
有了这个方程,对于任意x,总能计算出测量结果y。即形成符合方程⑻的(x,y)对
应的坐标。
在传感器发生漂移后,已知测量结果1,设为y1,如果x出现了变化,设为x+Δx=x1,
我们就可以以(x1,y1)为一个坐标点,另以实测的(x2,y2)为另一个坐标点,使用两点
式方程,得到方程⑴,整理后得方程⑵。
就会利用重新建立的方程得到正确的结果。这个结果即是纠正了零点漂移和线性漂移以
后的正确的结果。
6、解决零点漂移和线性改变的实例
6.1 测定零点漂移,确定第一组坐标
将传感器放入冰桶中,理想状态下或者出厂校正后,应该为0℃,即y1=0,测得的传
感器输出为x1,这样就得到了第一组坐标(x1,0)。
6.2 测量线性漂移,确定第二组坐标
将标准水银温度计和传感器放在同一位置,这时水银温度计读书和实测值可能会有一个
偏差,这时,传感器输出为x2,可有方程⑵逆算得出.在这里,k、c均为尚未校正时的方程
参数。而y则为水银计的读数,记为y2。这是我们又得到了第二组
坐标(x2,y2)。
以上取得的两个坐标,是漂移后的传感器输出和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关系,用两点式方程
获得新的y和x之间的关系方程,作为今后测量的计算标准。
8、成本分析
8.1 生产成本
该校正技术使用纯软件计算的方法,和硬件无关。使用单片机或者计算机控制的智能仪
器仪表,在硬件设计时会留有足够的程序存储空间,因此该成本已经包括到原来设计的系统
中,可以不计算在内。唯一的成本就是软件设计成本,该软件可以
用子程序的方式做成标准的模块,一旦设计完成,也几乎不存在生产成本。
该类产品或系统如按照通常的技术进行设计,要在前置放大环节设置零点和量程调整电
位器,而且必须是精密多圈电位器。采用自动校正技术后,可以省略掉电位器而直接用固定
值的精密电阻代替,单纯从这个代换上计算,就一般的温度巡检系
统而言会节约近6倍的材料成本。
8.2 使用成本
仪器仪表维护时,要使用标准仪器测量,然后调整被测仪器仪表的内部电位器来校正漂
移。但是,有些传感器的漂移量太大,即使调整电位器也不能让其达到规定的精度,这时只
有更换传感器。有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非常特殊,更换起来
耗时较多,甚至还要停止正常的测量作业。采用自动校正技术,可以延长这些传感器的使用
寿命3倍以上,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9、结语
对于压力、流量、物位等传感器,同样存在着零点漂移和线性改变的问题。该技术在与
传感器的特性分析配合后,稍作改变即可以应用。另外,我们仅分析了线性系统的校正技术,
对于非线性系统,同样也可以用修改数学模型的方法来进行漂移
校正。
单片机技术及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检测与控制已经广泛应用,建议有必要把这个技术作为
一个标准嵌入到这些微系统中。
在一些不便于频繁更换传感器的场合,会增加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例如,在易燃易爆品
仓库,可以避免很多危险的发生。
这种校正仍然需要冰桶和水银温度计,今后是否可以考虑在有些仪器仪表内部设置标准
源,进行无外界干预的、全自动的校正,需要进行继续的研究、实践。
2264 次如何选择和正确使用温度传感器 [2007-2-7]技术应用开发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
下RTDs、IC传感器、电热调节器和热电偶的构造及测量温度的原理,我们将讨论这些传感
器之间的差别。该文将涉及温度范围、公差、精度、互换性能和每
种类型的优点和缺点。我们的宗旨就是在读者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之前能对各类产品有一
个较好的了解。
热感测技术基础的回顾
RTDs 这些装置包括金属测量元件,它是一个随温度变化电阻。这种阻值的变化是众所周知
的,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能。在RTD的敏感元件通常包括一段导线及一个传导胶片的栅格(具
有导体模式)进行隔离耦合。
连接敏感元件的外延导线应保证其阻抗能尽可能测量远处的目标。敏感元件在生产工艺中
被封装的放置应能保证它与外界具有相同的温度。
IC 传感器。IC传感器具有半导体材料的阻性变化优点。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它们也能
提供线性电压或电流输出。这种装置能提供一个直接的数字形式的温度读数,从而减少了
A/D转换的过程。由于IC传感器具有存储功能,故它们能被精确的校
准,更可用在诸如通讯网络中使用的多传感器环境。
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一种热传感电阻的缩写)具有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性能。与
RTDs相反,热敏电阻是基于一种半导体材料的元件(典型的由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组成)。
这种结构对于温度的变化性能比起RTDs的特性来说具有更高的灵敏
度(改结构每度能变化几个欧姆而RTDs的每度仅变化十分之一欧姆)。由于热敏电阻不需要
诸如铂这样的昂贵金属,因此,它们与RTDs相比具有很高的价格优势。然而,由于它们的
阻值对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故热敏电阻通常所用的温度范围较狭
窄,就是因为受到非线性的限制。热敏电阻所使用的范围比起RTDs或热电偶的范围狭窄。
热敏电阻被封装在传感器结构中(类似于RTDs使用的结构),在这个特别的传感器结构
里可充分体现出它们的小尺寸、低重量及较快的响应时间。有两种类型的热敏电阻:一种为
正温度系数(PTC),其随着温度的增加电阻增加,另一种为负温度
系数(NTC),其随着温度的增加电阻减少。
热电偶。热电偶结合着被连在末端的两种不同材料的电导体。暴露在温度测量的一端叫
做测量结。连接测量装置另一端叫做参考结。
当热电偶的测量端和参考端处在不同的温度下时,一个毫伏电势便在导体中形成。了解了
所使用的热电偶类型、毫伏电压的大小和参考结的温度就可使用户确定测量结的温度。
在热电偶导体中产生的毫伏电势是导体材料的一个功能。一些材料能制成更好的热电偶,
因为它们产生的毫伏信号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和更易获取。这些被广泛设计成形的热电偶型号
有E、J、K、N、T、B、R和S型。这些型号之间的区别将在后面解
释。
热敏装置的温度限制
用在热敏装置的材料有温度限制,这些限制在使用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敏感元件一般包括铂线和胶片、一个陶制腔体和陶粘合剂或密封元件的玻璃和支持元件的
导线。总的来说,铂感应元件能测量的温度可高达12000F。其它的材料诸如镍、铜和镍/铁
合金也能使用,但它们使用的温度范围相对比铂低。
连接感应元件与读出器或控制仪器的导线通常由镍、镍合金、镀锡铜、镀银铜或镀镍铜组
成。导线的绝缘性能也直接影响到RTDs可使用的温度。
在工艺中制造过程中放置的感应材料要进行仔细的材料挑选。最普通的方法是将嵌入的感
应材料和相连导线放入到一个末端封闭的金属探针里,用一个振动填塞装置将诸如陶瓷粉类
的热转换材料填堵探针,用环氧物或陶瓷粘合物密封探针的开口
端。用于RTDs的大部分金属探针都是由不锈钢(能用于9000F)或镍合金(能用于12000F)
制成,填塞的热传导材料可适应的温度范围很广,一般被厂商选用的材料都可在最大的温度
范围内提供最适宜性能,环氧化物所用的温度环境一般不超过400
°F–500°F。陶瓷粘合物所用的温度范围可达2000°F,但对粘合剂的湿度密封性能和填塞材
料热量传输性能。
在铂RTD中最低温度性能的材料一般是导线和到仪器的绝缘连接敏感元件。厂商一般提
出两种解决方案-低温的合高温的。在低温结构中,用Teflon绝缘的镍或镀银铜导线被放
在环氧物密封的结构中。这种结构可用的温度在400°F–500°F之间
。
高温结构所用的绝缘材料一般为光纤玻璃,镀镍铜导线和一个具有900°F–1200°F温度范
围的陶瓷粘合剂。有些厂商也提供线性的RTDs,它们用陶瓷绝缘镍或用高达1200°F温度的
镍合金导线。
IC 传感器.硅元件的阻值一般也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由于这些传感器是基于硅半导体
而制造的,它们所用的温度限制一般在–55°C -150°C。IC传感器可用于沉侵式封装(内似于
热敏电阻或RTDs的封装),但可用在PC板或表面测温。
热敏电阻.热敏电阻一般由焊接在半导体晶片的连接导线和芯片组成。晶片和连接部分用
环氧物和玻璃覆盖。受使用材料的局限,热敏电阻可用的温度范围在–100°C - 300°C。在PTC
型热敏电阻所使用的温度范围内,它们具有正的温度系数,
这样它们使用的温度范围就比NTC的小的多。
由于热敏电阻元件相当小,只有一毫米或两毫米,故它们可用在非常广泛的热测量封装中。
沉浸式热敏电阻一般用来确定诸如空气、水、燃料或散热剂中的温度。用在空气中时,热敏
电阻一般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其它的应用中,元件被封装在
一个密封的探针或腔体里用以保护它不受外界介质的污染。由于热敏元件的工作温度环境比
RTDs的低,所以构造的材料仅用较低的温度性能即可。
热电偶. 热电偶材料可用的型号有E、J、K、N、T、R、S和B型。根据使用的材料是
金属的或贵金属的情况,它们可被分成两组。E、J、K、N和T是金属形的,因为它们是由
普通的金属材料,诸如铜、铝、铁、铬和硅构成的。每一种都有首选的条
件,例如,裸J型(铁/铜镍合金)所用的最大温度为10000F,一般不推荐用在氧化环境或硫
化物场所,这种场所将会降低铁的导电性能。裸T型热电偶(铜/铜镍合金)所用的温度不
可超过7000F,因为铜导体性能将会恶化。
我们知道R、S和B型热电偶是贵金属型热电偶,因为它们是由铂和铑制成。它们可使用
的场所都覆盖了基本金属型热电偶所使用的范围。R和S型可用在1000°F -2700°F,B型
可用在1000°F - 3100°F,如果长期外露使用的温度高于2500°F
,则B型是理想的,它是一种改进的长寿命热电偶。如果R和S型热电偶长期使用在上限
温度附近,它们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由于热电偶没有感应元件,故在材料结构方面它们所受的限制比RTDs少。热电偶通常被
制成裸状导体(被紧密的陶瓷粉绝缘或在形成的绝缘的陶瓷体中)。这种结构允许热电偶可
使用的温度比RTDs的高的多。
公差,精度和互换性
在温度测量中公差和精度是最容易误解的术语。公差涉及到一个特别的要求,它的定义是
在一个特殊的温度点加上或减去几个数。精度涉及到传感器测量温度真值得能力。
例如,RTDs包含一个敏感元件,该敏感元件被制成在特殊温度下具有特别的电阻性能。
该种要求的最一般情况就是DIN标准,为了满足DIN标准的要求,一个RTD在32°F (0°C)
时,应具有100 ±0.12% (或0.12 ),才可考虑作为B级传感器(A级
传感器是100 ±0.06%),±0.12 的公差仅在温度32°F时适用而并不适合于其它温度。
许多厂商都提供了RTDs公差互换表,该互换表列出了在特别温度下的公差(见表5)
大部分IC传感器厂商都提供一个输出表,该表的阻值在一个特定的温度范围与温度成比例。
这些装置一般都有标准的精度赋值支持,而且也包括在特定温度下的
校准能力。
热敏电阻,像RTDs一样,在特定温度下加上或减去公差后有一个特别的阻值。这个温度
点将根据使用的情况有些稍微改变。与RTDs(所使用的阻值特别指定为0°C)不同的是,
热敏电阻所使用的特别温度是25°C。
热敏电阻与RTDs不同,在那里没有标准的阻值表。厂商一般都为他们自己的各类产品提
供阻值表,正常发布的额定值都基于装置在25°C的阻值,结果是它们可换算成各种情况下
的阻值。
由于热电偶生产工艺的差异,它们具有特别差异。与RTDs或热敏电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在热电偶中产生的毫伏信号是材料成分和导体冶金结构的函数。因此,在特定温度下,热电
偶不能指出特定值,而是给出全温度量程范围内错误点的限制。
指定给热点偶的这些限制被认为是种标准或特别错误限制。对于每个标准的热电欧型号,
表3列出了标准值和特别的错误限制。这些注释与前期使用的热电偶相对应。一旦该装置使
用在现场时,导体的变化也可能增加错误的结果。建议用户进行周
期性的测试以确定热电偶在应用中的可靠性和使用的精度情况。
优点和缺点对比
优点 RTDs主要用在可靠性和精度都很重要的现场。适当地构建铂RTDs的结构,将会
使其阻值对时间的温度特性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如果一个工艺运行在一个特殊的温度条件
下,那么此温度下的RTDs特殊阻就可在实验室确定,并不受时间的影响
。由于初始时,RTDs的变化比热电偶低很多,故RTDs在早期具有互换性,例如,用在4000F
的K型热电偶有±4°F的标准错误局限,而一个 100 DIN,B级铂RTD在同样的温度下有
±2.2°F的互换性。RTDs可与标准的仪器电缆相连用以数据显示或设
备控制,而热电偶必须与热电偶导线匹配才可得到精确的测量。
RTD缺陷。对于一个固定的RTDs结构,它可估算的价格是基本金属热电偶的4-10倍。
其原因就是在RTDs上要做很多工作,包括敏感元件的制造,钩出外延的导线,传感器的装
配。由于敏感元件结构的原因,RTDs做的不如热电偶好,在机械振动
强烈的环境中。它们可使用的最大温度局限在1200°F以下,而热电偶却能经受住3100°F的
考验。
IC传感器的优点。在IC传感器的有效温度范围内,它们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良好的线
性。它们能提供与温度成比例的输出值,而不像 RTDs、热电偶和热敏电阻要求另外的线性
转换装置。许多IC传感器还能提供通讯协议而用于总线型数据采集系
统,甚至有些IC传感器具有数据寻址、数据储存和自修复能力。
IC传感器的缺陷。IC传感器的主要缺陷是它们的温度范围窄,一只能工作在–55°C -150°C,
IC传感器的体积也比RTDs和热敏电阻的大,这种较大的封装尺寸不适于沉浸测量要求。
热敏电阻的优点。热敏电阻随温度的阻值变化率比RTDs的大,所以热敏电阻在给定的
温度范围内能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法。热敏电阻较大的阻值变化率允许它们使用较长的导线而
不用导线补偿。另外它们的小尺寸和小重量也意味着它们能被封装成
各种情况,同时在对温度的反应上也比RTDs快。热敏电阻通常比RTDs稍微便宜一些。
热敏电阻的缺陷。热敏电阻的阻值-温度特性具有严重的非线性。因此这些传感器所用
的温度范围有一定的限制。热敏电阻可用的外露测量温度比RTDs或热电偶的要低的多。目
前的工业标准中仍存在热敏电阻的更换问题。如果从其它厂商而不
是初始厂家那里购买更换的热敏电阻,则购买的新厂家热敏电阻与原厂家的输出就有差别,
只有通过产品相近的厂商1786 次IC类温度传感器的简化设计 [2007-2-7]技术应用开发部
当有人问我目前从事何种工作时,我常常告诉别人我是一位从
事模拟线路的工程师。模拟是什么意思?我常常用温度传感器来解释这个概念。我告诉他们
我们工程人员有时用传感器将温度这个模拟值用电压或电流形式表达出。为了进一步定义模
拟的概念,我采用数字领域的东西进行对比,而说电压或电流信号
要被计算机识别就必须转换成1或0这样的数字信号。有时这种解释挺有力,有时却行不同。
上述解释的目的就是暗示温度传感器现在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迄今为止,市场上提供的所
有温度传感器都不具有模/数输出功能。热敏电阻、RTDs和热电偶的使用都伴随着一个模拟
转换装置的使用或硅温度传感器。不幸的是,在重要应用中,这些
模拟输出装置都要求一个比较器,一块ADC,或者一个放大器,以将它们的模拟信号转换
成有用的信号。
因而,当集成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时,具有数字界面的温度传感器就可出现了。目前所售
的Ics温度传感器品种繁多,从处理越限温度信号的简单装置到远程温度的遥控和测量,并
可进行温度的科编程设置。目前的选择并不是仅对模拟输出或数字
输出传感器两种功能的挑选,对传感器的型号还有更广的选择,所用这些选择都应与你的系
统匹配为准则。
温度传感器的种类
理想的模拟传感器提供一种输出电压,该电压对温度具有极佳的线性功能。传感器B为数
字I/O型,放大成1和0温度数字信号可以通过一个串行总线到微处理器。沿着同样的总线,
数据也可从微处理器传送到温度传感器,通常设置数字温度输出报警
。当温度达到限值时,报警中断信号就传到微控制器。这种类型传感器可用于风扇控制。
―模拟脉冲‖传感器(C)可具有各种形式的数字输出。电压VVOUT与温度的曲线是由IC
决定的,当出现一个特别的越限温度时,其数字输出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脉冲‖加到
模拟温度传感器,而不需要比较器和参考电压。当器件被选通后
,其它类型的―脉冲‖部件会以延迟时间的形式传输温度数据,也可能用频率形式或方波形式
(将在后面讨论)。
系统监控型(D)是四种中最复杂的类型。可与数字I/O口配合使用,这类装置一般用来检
测系统电压,当电压升高或降低到某一I/O设定值时,提供一个报警信号。
风扇检测的与/或控制有时就采用这种类型的IC。有些情况下,这种装置用来确定风扇是
否正常工作。更复杂的型号可用于控制风扇的一个和多个温度测量点。系统监测传感器在此
处并不讨论,因为它涉及到给出温度传感器可用的复杂函数模型。
模拟输出温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和硅温度传感器都被广泛地用做模拟输出温度传感器。图2清楚地表明电压和温
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硅温度传感器的线性比热敏电阻的要好得多。然而,在狭窄的温度范围
内,热敏电阻也能提供合理的线性和好的灵敏度。很多早期被热敏
电阻构建的电路,现在已过时,目前已用硅温度传感器所替代。
硅温度传感器可采用不同的刻度输出形式,例如,在输出转换上它可以用K、0C和0F表
示。
在大部分应用中,这些装置的输出被馈入到比较器或A/D转换器用来把温度数据转换成
数字格式,尽管这是装置的额外需要,但是热敏电阻和硅温度传感器由于其价格低廉而能连
续多年应用。
具有数字I/O接口的温度传感器
大约在五年前,一种新型的温度传感器被引进。这些装置包括数字接口(允许与微控制器
进行通讯)。这种通信界面一般包括I2C和SMBus串行总线,而另外一些串行通信界面(诸
如SPI)也是通用的。该接口可传送数字到微处理器,该接口也能接
受到微控制器的指令。这些指令常常是温度的域值,即温度如果越限,就会在温度传感器
IC上产生一个数字信号(它将对微控制器产生一个中断)。微控制器然后就能调节风扇速度
或调整微处理器,使温度处于控制之中。
这类装置可广泛使用,在这些应用中,可进行遥控温度测量。为了进行遥控测量,大部分
高性能CPUs都包括一个onchip转换器,该转换器可提供温度的模拟电压值。(仅在转换器
的两个p-n结的一个被使用。)。另一种应用是采用一个离散的转
换器进行同样的功能。
这类传感器(包括显示在图3中的传感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当所测得温度处不在高限
和低限之间的范围时具有中断微处理器的能力。在其它的传感器中,当测量温度值越过高限
或低限时(不能同时有两值),一个中断信号应被产生。这些域值
通过SMBus接口被传送到温度传感器。如果温度变化到域值范围之外,报警信号应能中断
微处理器。
然而,它不是监测一个p-n结,而是监测四个结点及自己的内部温度。因为Maxim的
MAX1668只消耗很少的电量,它的内部温度接近环境温度。测量环境温度就能判断出该系
统风扇是否正常运行。
通过远端监控温度来控制风扇是IC的主要功能。这种情况的用户能在风扇控制的两个不
同模式中选择。用PWM模式,微处理器靠改变发送给风扇的信号周期控制风扇速度作为测
量温度的一个功能。这种情况所需的消耗电能远低于控制件的线性模式
产生的。由于某些风扇在PWM信号频率控制时发出能听得见的声音,而线性模式在这方面
则更具有优点,但存在电能消耗高和需要其它的附加电路,虽然额外的电能消耗只是整个系
统电能消耗的一小部分。
当温度超过规定的域值时,该IC 提供中断微处理器的报警信号。明显信号的安全(一种
短期的过温信号)模式也被提供。当温度升高到一个危险值时,如果微处理器或软件非正常
运行,报警信号将会失去意义。然而,明显的是,一旦温度升高到
某一设定值时(经由SMBus),它将会对控制电路动作,而不需要微处理器的帮助。因此,
在这种高温时,微处理器最明显方式应是直接关闭电源,而不用微处理器控制,防止潜在地
灾难故障。
装置的数字I/O可广泛的用在服务器,电池封装和硬盘驱动。众多的温度点可用来监控众
多的测量点,以增加服务器的科靠性。在母板上(它是底盘上的基本环境温度),在CPU内
部,在其它的热产生元件(诸如图形加速器和硬盘驱动器)。为了
安全原因电池封装中合并了温度传感器和优化的电池外形,它可以增加电池的寿命。
有两种好的方法监控硬盘驱动器的温度,依靠电动机的初始速度和环境温度。在驱动器中
的读数错误加大了温度的错误范围。硬盘的MTBF一般通过温度的控制而改进。通过测量
系统内的温度,你能控制马达速度以优化系统的可靠性。驱动装置可
被关闭。在要求可靠性高的系统中,为了管理系统产生警报可以指示温度域值或数据可能丢
失的情况。
模拟脉冲传感器
―模拟脉冲‖传感器一般适宜于较简单的测量应用。这些ICs能产生一个从测量温度转换而
来得逻辑输出到微处理器。而数字I/O传感器具有双向传输的功能,这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区
别。
在一个模拟脉冲传感器最简单的实例中,当一个特殊的温度越限时,逻辑输出脉冲触发。
当温度升高到规定的限值或降到规定的限值时,这些装置的部分被触发。这种传感器允许其
它部分固定域值时,其温度域值能随着阻值调整。
显示在图6的应用装置中采用了一个特殊的内部温度域值。对于这种装置三个电路显示了
一个共同用处:报警、设备关闭或风扇转动。
当一个实际的温度读数需要时,可采用一个微处理器,以及传输单一信号的传感器。用微
处理器内部的计数器计量时间,则来自这种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就能被很容易地转换成测量温
度。图7中的传感器输出一个方波,它的频率与周围温度(绝对温
度)成比例。图8中的装置是类似的,但方波的周期与周围的温度(绝对温度)成比例。
作为一个实际中的应用情况,允许八个温度传感器连在同一个总线上。当微处理器的I/O
口同时选通总线上的传感器时,就开始从这些温度传感器读取温度的过程。为了从每一个传
感器中接受数据微处理器快速的调配接口以满足输入条件。在传感
器选通后,微处理器即对读入的数据进行译码。每一个传感器都在特别范围的时间内选通脉
冲到来时译码。通过分配给每一个传感器传数的时间范围,就可以避免译码冲突。
这种方法达到的精度惊奇的高:在室温下是0.80C,正好匹配于IC用方波频率形式传输的
温度数据译码。同样的情况在方波的周期中也适用。
该器件在导线受限制的应用场所效果是非常明显得。例如,当温度传感器应与微处理器绝
缘时,因为仅需要一个光耦,故造价可做的很小。在自动化和HVAC应用中,这些传感器
也特别适用,因为距离的缘故,使得它们所用的铜量少。
展望温度传感器的发展
IC传感器能提供各种功能界面的组合。因为这些装置在不断的改进,系统设置人员将看
到更多的应用效果-新的特点以及传感器在系统中显示的特殊界面的新方法。最终,芯片的
设计水平会达到在一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电子元件后就可确保温度
传感器能含有更多的新功能和更为特别的界面。
1856 次双压法湿度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2007-2-7]技术应用开发部 概述:本文重点讨论了双
压法湿度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及奥地利益加义公司(E+E Elektronik)生产的HUMOR10 型湿
度发生器的特性。
1. 湿度的基本特性
1.1 道尔顿定律
众所周知,环境空气由不同的气体组分组合而成,其主要成分如下表:
在理想气体状态中,每个气体分子的活动与其它气体分子无关。
道尔顿定律:气体的压力等于其各组分的压力之和。
即:P=PN2 + PO2 + PAr + …
其中P为气体的总压力,单位为毫巴(mba)或百帕(hPa)。
气态下的水分子(水汽)也是气体的组分之一,因此在理想状态下它也可以用道尔顿定律
描述:
P = PN2 + PO2 + PAr + … + e
或:P = Pdry + e
其中:e为水蒸气的分压力,Pdry为其它气体组分的压力(干气的压力)。
湿空气组分示意图。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的分压力之和。
1.2 空气中的水蒸气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空气中的水分子不可能无限多的存在,空气中可能容纳的最大的水蒸
汽分压力仅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空气中可容纳的水汽越多。
在装有少量水的密闭容器中,在任何一个温度点(T)下,其液面上方的水分子的蒸发与
冷凝将会达到平衡,当平衡后气体中的水蒸气压既为在温度T时该气体中可以容纳的最大
水蒸气压。
装有少量水的密闭容器。在温度T时液面上方将产生一个平衡后且仅与温度有关的水蒸气
压。
该水蒸气压既被定义为在温度T时该液面上方的饱和水蒸气压,在此用ews表示.
所示,饱和水蒸气压ews与温度T的关系近似为一条指数曲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虽然
需要一些微小的修正,但在大部分情况下饱和水蒸气压可被认为与主体压力的变化无关。
1.3 相对湿度
在前一节中已经描述了饱和水蒸气压ews的特性,即它是在某一温度点下气体中可以容纳
的最大水蒸气压。但在通常情况下,气体中实际的水蒸气分压力总是低于在该温度点下的饱
和水蒸气压。
相对湿度(RH)即为在某一温度点下气体中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在该温度点时的饱和水蒸气
压的比值。相对湿度以百分比表示。
即:RH = e/ews * 100 (%RH)
2. 双压法湿度发生器
2.1 湿空气的膨胀
假定压力为P1且含有水蒸气分压力为e的气体被膨胀到压力P2,在膨胀过程中气体中所
有组分的压力也将会按照相同的膨胀比率P2/P1来改变。 当然这也适用于气体中的水蒸气
分压力e。该过程可用下述公式来描述:
初始状态:气体压力P1=Pdry+e
膨胀后:气体压力P2=P1*P2/P1=(Pdry+e)* P2/P1
同理,膨胀后的水蒸气分压力(e’)也将降低为e’= P2/P1*e
2.2 HUMOR10型双压法湿度发生器
HUMOR10型双压法湿度发生器由两个气室组成
压力为P1的空气或氮气被引入气室1(饱和室)。在这里由于有水的存在它将被加湿并产
生一个在当时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蒸气压ews(详见第1.2节所述)
然后再把气室1(饱和室)被加湿并且达到饱和的气体膨胀(减压)至P2并引入气室2(测
量室)。在这个膨胀过程中ews也将会按照与主体膨胀的相同比率变化。因此在气室2(测
量室),我们即可得到水蒸气分压力e。
e=ews*P/P1
由于HUMOR10所采用的导热性极好的材料和结构,它可以保证测量室与饱和室的温度相
同。
而由于温度相同,气室1(饱和室)产生的饱和水蒸气压ews即为气室2(测量室)的饱和
水蒸气压。但由于气体的膨胀,在测量室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是水蒸气分压力e,因此从相对
湿度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到测量室中的相对湿度。
RH=e/ews=ews*(P/P1)/ews=P/P1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测量室中的相对湿度仅与测量室与饱和室中的压力比有关。
从理论上说,系统中的饱和水蒸气压并不是完全与气体压力无关,因此在实际计算中需要
引入一个压力相关系数来更准确地计算测量室中的相对湿度:
RH=(P*f(P1))/(P1*f(P))
上式中的压力相关系数f(P)和f(P1)均小于1.01。
在实际操作中发现HUMOR10型双压法湿度发生器的精度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仅取
决
于压力值P及P1的测量结果。当然,要保证双压法湿度发生器的精度的最重要的前提是你
必须要保证测量室温度与饱和室温度及饱和室内的水温的完全一致。
通过改变饱和室内的压力P1即可连续改变测量室内的相对湿度。
通过测量测量室及饱和室的压力即可由上述公式计算出实际得到的相对湿度并在显示屏上
显示出来。
3. HUMOR10的主要特性
3.1 精度
理论上讲HUMOR10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压力测量的精度。如要改善其精度可以把HUMOR10
产生的湿度值与一台经过鉴定的镜面露点仪进行比较。然后把得到的修正曲线存储到
HUMOR10的内置微处理器中即可。最终得到的精度取决于你所使用的标准源的
精度。
HUMOR10与一台校准后的镜面露点仪的精度比较。
3.2 稳定性
图7为在75%RH点上经过150小时后HUMOR10与一台校准后的镜面露点仪的比较。
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保证HUMOR10在一年内的漂移量不会超过0.5%RH。
3.3响应时间
就理论而言,HUMOR10对相对湿度变化的响应时间仅取决于饱和室的压力变化的响应时间
实际上HUMOR10对湿度从75%RH到25%RH的变化响应时间在1分钟以内。由于原理不
同,你可看出露点仪响应时间要远远滞后于HUMOR10并且在前几分钟露点仪的读数会有
剧烈的震荡。
3.4. 环境条件
如前所述,HUMOR10的精度基本上与环境温度无关,唯一重要的一点就是湿度发生器内各
气室间温度的一致性。图9显示了当HUMOR10产生的相对湿度为75%RH时,环境温度从
25℃变为40℃及从10℃变为25℃后其精度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温度的
改变(特别是改变后的前几分钟)会对作为标准的露点仪的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1664 次新一代基于CMOSensTM技术的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及应用 [2007-2-7]技术应用开
发部
摘要:介绍了新一代基于CMOSensTM技术的单片全校准数字式相对温湿度传感器,该传
感器是一种将COMS芯片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在一起构成的高集成度、体积极小的湿度
传感器。文中对基于CMOSensTM技术的传感器的技术特性,应用特性进行了
详细阐述。
关键词:COMSensTM 数字式 温湿度传感器
室内装饰设计服务-凯立淋浴房厂家电话

更多推荐
无雾加湿器十大名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