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艾春荣)

4.4 阅读材料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几百种。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难度。人类学的鼻祖泰勒是现代第一个界定文化的学, 他认为:文化是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分子所习得的任何才能与习惯, 是人类为使自己适应其环境和改善其生活方式的努力的总成绩。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关于文化的分类 H. H. 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Hammerly (1982)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有些人类学家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 高级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层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 高级文化和大众文化均植根于深层文化,而深层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众文化中,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高级文化中。

(以下引自:陈晓萍. 跨文化管理[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在讨论文化时,常常用两个比喻来使文化的抽象定义形象化。一个比喻是将文化比成洋葱,有层次之分。另一个比喻则是文化冰山说,指出文化的显性隐性双重特征。

1

洋葱的比喻:文化层次论

1. 表层文化

文化洋葱只有3层:表层、中层、核心层。

洋葱的表层—— 表层文化是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东西,对应于文化中的客观显性部分。比如你去日本看见他们的服装与我们不同,他们的音乐恬静悠远,听起来似异域之声。他们吃生鱼,喝清酒,晚上下班不回家,与同事去酒吧。然后,你又看见他们的寺庙外观也与我们的不同,更方、棱角更鲜明。其他建筑物有的与我们的外观相似,但里面的装修和布置却不一样,颜色清淡素雅。他们进门一律脱鞋,席地盘腿而坐;吃饭的饭桌,睡觉的床铺(榻榻米)也与我们的很不相同。你于是知道自己走进了另一种文化。再比如你去印度,发现那儿的建筑很少有方顶的,而以圆形为主。街头人们的服装和其他装饰都色彩艳丽、浓烈。音乐不仅到处都是,而且节奏强烈,令人忍不住翩翩起舞。然后,你又发现他们的饮食中有很多咖喱椰奶,香辣扑鼻,而且很多人不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吃饭,而用手抓饭吃。你于是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在一种陌生的文化中。这些由表层文化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的特征常常给人以强烈的直接冲击,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和力量。表层文化通过外在物品表现。外在物品除了上面描述的那些东西之外,另一个非常显著的就是该文化中人们使用的语言。语言不可视、不可触,却可以听到,亦是一个客观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产物,其余的如艺术品、电影、绘画,甚至商店市场,也都属于表层文化。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就有一种到了异国他乡的强烈感受。首先是马路上行人稀少,与国内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到了有人的地方,别人的讲话我也大都听不明白。到商店去买东西,才发现一个店可以如此之大,物品可以如此之全,选择可以如此之多。比如冰淇淋,不同的牌子、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包装、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颜色,不下几十种;再说洗衣粉,也是大大小小琳琅满目,弄得我不知所措,不知该买哪一种。有一次去家居用品超市(Home Depot),发现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工具我不仅从未见过,就是见了也不知其用途,非常惶惑。就说我平时最熟悉的厨具—— 刀,在美国的商店里就有几十种,细长的、宽扁的、刀锋平的、刀口带齿的、木柄的、塑制柄的、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平头的、尖头的,我都不知道那么多不同的刀是干什么用的,因为在中国的厨房里,我一般就只用一把刀,那种宽宽的、长方形的,用它切蔬菜瓜果,切肉切鱼,斩鸡斩鸭,反正要用刀的地方,它都上。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才知道每一种刀各有其专门的用途,切肉的刀和切菜的刀不一样,切面包的刀和切瓜果的刀不一样,切面包圈(bagel)的刀与切鱼的刀更不相同。再说上学,第一次去我的导师办公室与他见面,我以为他会告诉我应该修什么课,做什么题目的论文,或者告诉我是否应该每天去办公室等等。没想到结果都不是。他只给了我一张下学期可选的课程清单,然后说我可以选任何我想修的课,只要按时把研究生院规定的课程修完,别的自行安排。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我的头脑“嗡”的一下,不知该怎么办,只能把清单拿回去仔细研究。这些表层文化的不同对我造成的直接冲击就是:美国是一个个人可以有很多选择的社会,而在这个社会中生活,需要自己尝试和进行决策的事情太多了。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想,与我自己成长的环境关系密切。在我出国之前的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商品虽然已经不短缺,但大都很单一。冰淇淋一般就只有两种口味,洗衣粉也只有一两个牌子,口上带齿的刀则几乎没有见过。在国内的大学读书时,每学期所学的课程都是学校规定好的,选修的量很少,基本不用自己动太多的脑筋。如果我出生在美国、日本,或欧洲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或是给予老百姓很多生活自主权的地区,可能就不会如此惶惑,而觉得选择太多或生活太复杂。因此,我们产生的有关其他国家表层文化的感想和观点,更多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观点而非那个文化的实质。

下面这个小测验中的题目都与表层文化有关。你可以试一试,看自己对外国表层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自己的反应。

文化习俗小测验

1. 在日本,喝汤时发出很大吮吸的声音会被认为是( )。

a. 粗鲁而讨厌的

b. 你喜欢这种汤的表现

c. 在家里不要紧,在公共场合则不妥

d. 只有外国人才这么做

2

2. 在日本,自动售货机里出售除下列哪一种饮料以外的所有其他饮料?( )

a. 啤酒

b. 加糖精的保健饮料

c. 加糖的咖啡

d. 美国公司生产的软饮料

3. 在拉丁美洲,管理者( )。

a. 一般会雇佣自己家族的成员

b. 认为雇佣自己家族成员是不合适的

c. 强调雇佣少数特殊群体员工的重要性

d. 通常雇佣比实际工作所需更多的员工

4. 在拉丁美洲,人们( )。

a. 认为交谈时和对方进行眼神交流是不礼貌的

b. 总是等到对方说完才开始说话

c. 身体接触次数比相似情况下北美商人多

d. 避免身体接触,因为这被认为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5. 马来西亚的主要宗教是( )。

a. 佛教

b. 犹太教

c. 基督教

d. *教

6. 在泰国( )。

a. 男性之间挽手同行很常见

b. 男女之间在公共场合挽手很常见

c. 男女同行是很粗鲁的举止

d. 传统上男性和女性在街上遇见会互相亲吻

7. 在印度,进食时恰当的举止是( )。

a. 用右手取食物,用左手吃

b. 用左手取食物,用右手吃

c. 取食物和吃都只用左手

d. 取食物和吃都只用右手

8. 在泰国,脚趾指向别人是( )。

a. 表示尊敬,像日本人鞠躬一样

b. 无礼的,即便是无意中所为

c. 邀请对方跳舞

d. 公共场合标准的问候方式

9. 美国的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评估是以其下属的工作表现为基础的,而在伊朗,管理者对下属进行绩效评估的基础是( )。

a. 宗教

b. 资历

c. 友情

d. 能力

10. 作为对一个西班牙裔员工工作出色的奖励,最好不要( )。

a. 当众赞扬他/她

b. 说“谢谢”

3

c. 给他/她加薪

d. 给他/她升职

11. 在一些南美国家,出席社交约会怎样也算是正常、可接受的?( )

a. 提前10~15分钟

b. 迟到10~15分钟

c. 迟到15分钟到1个小时

d. 迟到1~2个小时

12. 在法国,朋友间互相交谈时( )。

a. 通常离对方3英尺站立

b. 典型做法是喊话

c. 比美国人站得距离近

d. 总是有第三方在场

13. 在西欧,当送礼送花时,不要送( )。

a. 郁金香和长寿花

b. 雏菊和丁香

c. *和马蹄莲

d. 丁香和苹果花

14. 在沙特*,一个从事商业工作的男性行政官恰当的送礼方式是( )。

a. 托一个男人把礼物送给妻子

b. 当面把礼物送给妻子中最宠爱的一个

c. 只送礼物给排行最长的妻子

d. 根本不送礼物给妻子

15. 如果你想送领带或围巾给一个拉丁美洲人,最好不要送( )。

a. 红色的

b. 紫色的

c. 绿色的

d. 黑色的

16. 在德国,办公室和家里的门通常是( )。

a. 大敞着,表示接受和欢迎朋友和陌生人

b. 微开着,显示进屋前要先敲门

c. 半开着,显示一些人是受欢迎的,而另一些人不受欢迎

d. 紧闭着,为了保护隐私和个人空间

17. 在前西德,具有感召力的领导( )。

a. 不是人们心目中最想要的领导

b. 是最受尊敬的和人们努力寻找的领导

c. 经常被邀请到文化机构董事会工作

d. 会被邀参与政治活动

18. 美国在墨西哥工作的企业管理者发现,通过给墨西哥工人增加工资,他们会( )。

a. 增加工人愿意工作的时间长度

b. 诱使更多工人加夜班

c. 减少工人同意工作的时间长度

d. 降低生产率

19. 在委内瑞拉,新年的前一夜人们( )。

a. 一起度过安静的家庭聚会

4

b. 在附近街道的晚会狂欢

c. 戴着尖角、帽子,在餐馆的音乐和舞蹈中度过

d. 在海滩吃烧烤猪肉

20. 在印度,如果一个陌生人想要了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挣多少钱,他会( )。

a. 问你的向导

b. 邀请你去他家,认识你之后再问你

c. 过来直接问你,不用介绍

d. 不管怎么样都尊重你的隐私

21. 在越南,当你觉得自己在生意往来中被利用了,重要的是要( )。

a. 在表情而不是言语中表现出自己的愤怒

b. 说自己很生气,但是面部表情保持镇定

c. 不以任何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愤怒

d. 立即结束这次交易,转身离开

22. 在印度,当一个出租车司机左右摇头时,他的意思可能是( )。

a. 他觉得你出的价钱太高了

b. 他不想去你要去的地点

c. 他会带你去你要去的地方

d. 他不懂你在问什么

23. 在英国,手背朝向对方,食指和中指做成V字型是( )。

a. 表示和平的手势

b. 表示胜利的手势

c. 表示某样东西你要两份

d. 粗鄙的手势

2. 中层文化

其实,任何表层文化都折射出一个社会更深的理念,都是社会价值观(或曰主观文化)的直观体现。中层文化指的就是一个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在这里,我把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看成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规范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多数人在某一情形下都会做的事。比如,中国社会的一般规范是在家里不应与父母顶嘴,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客人来访应该请坐倒茶,而不是怒目相视。出门访客则应穿戴整齐,手提礼物。每个国家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社会规范。比如与陌生人见面时如何行礼,美国人热情握手;日本人拱手作揖;印度人双手合十,放之鼻端,身体微微前倾;而意大利人则拥抱亲吻,彼此间有很多的身体接触。再比如吃饭,美国人用刀叉,将自己要吃的食物(通常是牛肉、土豆泥、生菜)全部放在一个盘子里,左右开弓;日本人用筷子,吃汤面,夹寿司都很方便;中国人把菜肴放在桌子中间,大家共享;印度人则将浓汤与米饭拌在一起, 用手直接抓了吃,或用手抓着面饼,蘸着浓汤吃。再比如说美国人做事很讲究专业,打网球一定去标准的网球场,穿着网球衣裤,网球鞋;不像我在国内的时候想打羽毛球没有专门场地,就随便找一块空地开打,没有边界划线,也没有架在中间的球网,而且身穿便服,有时甚至脚蹬皮鞋,照样乐在其中。现在在美国住久了,就再也不敢如此随便。事实上,生活方式或社会规范都是受文化理念支撑的,美国人的专门/专业性反映的是他们的思维习惯,事事都该精确,一种场合一种样子,一种工具解决一种问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厨具,更是如此,一类有共性的食品应该用同一种刀来切割,而切不同的食品就应该用不同的刀。而中国人用一把刀解决所有切食品的问题反映的则是模糊思维和大而化之的特点,即一刀可以多用,不必专刀专用,甚至连创造专刀的必要都没有。这种思维方式还反映在生活和工作的很多领域。如大家熟悉的菜谱,看中菜菜谱,一般都写着“酱油少许,味精少许”,而不是具体的斤两。再看美国的食谱,几盎司水,几盎司盐,几个“桌勺”调料,几个“茶勺”胡椒粉都写得清清楚楚,没有丝毫含糊的地方。对做菜的程序的描述也是如此,西餐的食谱精确明白,容易把握,而中餐食谱则粗略,很多地方要靠烹调者的悟性方能实现。表现在工作和管理上,我们就看见美国的公司对任

5

何职位都有详尽的职位描述,不管是设备维修,还是大楼清扫;不管是软件编程,还是项目管理,对岗位上的职责任务,不同任务应给的权重,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该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的关系等都有详细的说明。这样的职务分析方法起源于美国顺理成章,因其理念与该国的文化价值观一脉相承。中国的模糊思维方式要接受如此精确的职务分析管理恐怕会遇到不少心理障碍,这是在全面向西方学习管理方式的时候管理者一定要头脑清醒的地方,一味模仿可能欲速则不达。再比如前面文化小测验的题目中有一题关于美国的企业管理者在墨西哥工作的经验,他们发现给墨西哥工人增加工资,反而减少了工人愿意工作的时间长度,与美国的工人很不相同。这种表层文化的差异事实上反映的也是价值观念的不同。美国人追求物质,对金钱有强烈的需要,所以,越给钱越愿意加班。墨西哥人则珍视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钱够了正好把业余的时间给家人朋友,因此拒绝加班。从这里反映出来的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真是南辕北辙。价值观则是指一个群体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共同认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决定这个社会对“好和坏”的定义,与该社会群体共有的理想密切相关。比如撒谎是坏事,助人为乐是好事;贪污受贿是错的,而见义勇为是对的。社会规范之所以不同于价值观主要在于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而只有少数人坚持的行为也未必就是坏事。在美国,“活着为了工作”是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理念,因此加班加点被看成是好的行为,是受到社会和大众赞赏的行为。相反,“工作为了生活”是被墨西哥人认同的价值观,钱和工作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为了工作而牺牲了与家人朋友共度时光,那就可能为大家所不齿。平心而论,“工作”、“生活”如何区分,如何定义,“工作”、“生活”如何达到平衡状态,都是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但文化理念的不同,就会导致该文化中的人千百种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了解了中层文化,就应该能较深较好地解释一个民族的特殊行为,并对其可能出现的反应方式进行预测。

3. 核心文化

核心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人为什么存在的假设,它触及到该社会中人们最根深蒂固不容置疑的东西。比如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人存在的价值,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美国的核心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人人平等,是个体的独立和自由。这些理念在美国社会生活的人是不需多思考的,是他们所有生活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社会存在的基础。相反,在其他社会,比如印度,人生来不平等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在这个社会长期存在的种姓等级制度(the caste system)中就反映出来了。涉及到一个社会核心文化的理念这类问题,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人往往很少关注,他们视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却很难被生活在另一个社会中的人所完全理解。因此,当来自另一个社会的个体问“为什么”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用三言两语竟无法解释。你必须从头说起,从该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突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开始,讲到整个文化理念体系的提出、挣扎,到最后形成的经过,从而回答为什么该理念成为这个社会存在的基石。当一个价值理念问题需要追溯几代以上的历史方能解释清楚的时候,就说明该理念触及了一个社会的核心文化。比如问中国人为什么个体是与他人紧密相联的,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此重要,为什么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讲述孔孟,讲述中国社会人制的历史,讲述毛泽东的思想一定讲不清楚。这与问美国人为什么人应该是独立的个体,自己应对自己负责一样,一定得联系到杰斐逊总统的《独立宣言》,联系到美国社会从英国人手里独立出来的历史,甚至联系到基督教的宗教教义。

文化的洋葱比喻事实上将文化分为3层,而3层之间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核心层驱动影响中间层,中间层驱动又影响表层文化。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通常都是表层文化,理解中层与核心层文化才最为根本。

文化的冰山比喻

文化的冰山比喻相对于文化的洋葱比喻,文化的冰山比喻要简单一些。这个比喻把文化看成由两部分组成:显性部分,即浮在水上的可视部分;隐性部分——藏在水下的不可视部分。水下隐藏的冰山比浮出水面的要大出很多,因此,我们平时观察到的文化表象只是冰山一角,真正造成表象不同的部分都藏在水下。

所以,如果把冰山比喻和洋葱比喻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冰山一角也就是洋葱的表层,而冰山的水下部分则既包括了洋葱的中层也包括了其核心层。冰山的水下部分即影响各民族文化表面差异的隐含信念、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6

4.4 阅读材料 什么是文化?

更多推荐

文化,社会,方式,美国,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