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发(作者:余祚徵)

杉木木材吸水性和湿胀性的初步研究

杉木木材吸水性和湿胀性的初步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对杉木的应用主要是制作农村地区的房梁、门窗等。到了7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人造板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杉木人造板才逐渐被采用。我国在1974年规定杉木板为我国人造板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杉木人造板在城市建筑和民用方面也大量应用。近几年来,虽然由于原材料、能源等的限制,杉木人造板在产量上有所下降,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杉木人造板质量会不断提高,产量也将稳中有升,其前景将更加广阔。

杉木有哪些优良性能呢?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它具有吸水性和湿胀性;二是认为它没有吸水性和湿胀性。杉木的吸水性和湿胀性的表现及其试验结果如何呢?木材吸水性的含义是什么?测定吸水性的指标是什么?测定吸水性的原理是什么?测定吸水性与天然孔隙率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实验,研究者初步了解到:天然孔隙率是吸水性的唯一度量指标;杉木的吸水性与天然孔隙率相关系数为0.54,与木材尺寸大小无关,与气候有关,即温度越高,吸水性越强,反之则越弱。杉木的湿胀性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吸水性和湿胀性是杉木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也是当前对杉木人造板评价的重要指标。杉木的吸水性和湿胀性已被列入我国《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现已有很多研究机构对这两项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杉木的吸水性和 - 1 -

湿胀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前苏联学者B。 [gPARAGRAPH3]等人于1979年对北欧寒冷地区天然松类树种的天然孔隙率和吸水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树龄的增长,其天然孔隙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孔隙率随吸水率增大而增大,而天然孔隙率和吸水率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还有研究发现,随着树龄的增长,杉木材料的吸水性逐渐减小。加拿大学者Hille等人认为杉木的吸水率随木材长度、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尤其是长宽比大于5时,其吸水率会迅速增大。

杉木是生产人造板的上等材料,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一般需10~20年以上才能成材,为了使它更好地满足建筑、家具和装饰等行业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性。

综上所述,杉木在木材吸水性和湿胀性方面是优良的。

- 2 -

杉木木材吸水性和湿胀性的初步研究

更多推荐

吸水性,人造板,湿胀性,研究,木材,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