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7日发(作者:)

第一章 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 4

一、通用设计规范: ..................................................................................................................................... 4

二、专用设计规范: ..................................................................................................................................... 4

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 5

第二章 设计参数 .............................................................................................................................................. 5

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 ASHRAE ............................................................................ 5

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 日本 ........................................................................................................ 6

三、新风量 ....................................................................................................................................................... 7

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 7

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 ........................................................................................................ 8

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 UK ........................................................................................................... 8

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 .................................................................................................................. 9

4、每人的新风标准UK .......................................................................................................................... 9

5、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人)(日本) ............................................................................. 10

6、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 日本 ....................................................................................................... 10

7、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 10

第三章 空调负荷计算 .................................................................................................................................. 13

一、不同窗面积下,冷负荷之分布% .................................................................................................... 13

二、负荷指标(估算)(仅供参考) ...................................................................................................... 13

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 14

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 建筑面积冷指标 ................................................................... 16

五、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 ............................................................................................................ 17

六、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3℃ ................................................................................................ 18

七、热损失概算W/m℃ ............................................................................................................................. 18

八、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 18

第四章 风管系统设计 .................................................................................................................................. 19

一、通风管道流量阻力表 .......................................................................................................................... 19

1、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 19

2、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 19

二、室内送回风口尺寸表 .......................................................................................................................... 22

1、风口风量冷量对应表 .................................................................................................................... 22

2、不同送风方式的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 23

三、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 23

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 23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 23

3、通风系统之流速m/s ..................................................................................................................... 24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 24

1、送风口风速....................................................................................................................................... 24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 25

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 25

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 25

5、回风口风速....................................................................................................................................... 25

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 ............................................................................................................ 26

第 1 页 共 95 页 7、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 26

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 26

9、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 26

10、侧送风口送风量 ........................................................................................................................... 27

五、室内风口的简单布置 .......................................................................................................................... 29

1、送风口布置间距 ............................................................................................................................. 29

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 ......................................................................... 29

3、散流器布置....................................................................................................................................... 29

4、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 .................................................................................................. 30

5、工艺性空气调节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 ..................................................................... 30

6.1、厨房通风问题 ............................................................................................................................. 30

6.2如何确定厨房的通风量 ............................................................................................................... 30

6.3厨房通风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 32

7、消声器、静压箱总结 .......................................................................................................................... 35

8.风管贴吸音材料风道的衰减量(日本) .................................................................................. 36

9.风管的自然衰减量(只有直风道dB/m,其它都是dB) ..................................................... 36

六、防排烟设计 ................................................................................................................................................ 37

第五章 管道系统设计 .................................................................................................................................. 41

一、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 41

二、管路系统的管材 ................................................................................................................................... 42

三、供回水总管上的旁通阀与压差旁通阀的选择 ............................................................................. 42

四、空调水系统管径的确定 ..................................................................................................................... 44

五、冷冻水泵扬程估算方法 ..................................................................................................................... 46

1、水泵扬程简易估算法 .................................................................................................................... 46

2、冷冻水泵扬程实用估算方法 ....................................................................................................... 46

3、水泵扬程设计 .................................................................................................................................. 48

六、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 48

1、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 .................................................................................................................... 48

2、冷却水循环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49

七、冷凝水管道设计 ................................................................................................................................... 49

八、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尺寸的确定 .......................................................................................... 50

九、膨胀水箱的容积计算 .......................................................................................................................... 53

十、空压管道管径选择表 .......................................................................................................................... 55

十一、空调水处理系统 ............................................................................................................................... 56

十二、保温 ..................................................................................................................................................... 56

十三、阀门选用 ............................................................................................................................................ 57

第六章 空调设备选型 .................................................................................................................................. 58

一、机组选型 ................................................................................................................................................. 58

二、机组选型案例 ........................................................................................................................................ 58

三、辅助设备 ................................................................................................................................................. 59

1、冷却塔 ................................................................................................................................................ 59

2、水泵的选型: .................................................................................................................................... 59

3、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水量计算 ....................................................................................................... 60

4、冷冻水和冷却水流量估算 ........................................................................................................... 61

5、设备水压力降 估算(日本) ...................................................................................................... 61

第 2 页 共 95 页 6、制冷机冷却水量估算表 ................................................................................................................ 61

第七章 自控系统设计 .................................................................................................................................. 62

第八章 材料、设备资料 ............................................................................................................................ 62

一、钢板和铝板的厚度和重量ASHRAE .............................................................................................. 62

二、角钢和角铝的规格和重量ASHRAE .............................................................................................. 62

三、计算单位换算 ........................................................................................................................................ 63

四、常用液体的密度(单位:103千克/米3,未注明者为常温下) ......................................... 64

五、空气调节常用计算公式 ..................................................................................................................... 65

六、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 67

七、专业英语 ................................................................................................................................................. 68

第九章 耗电量、机房面积 ....................................................................................................................... 81

1、水源热泵系统设备耗电量比例 .......................................................................................................... 81

2、医院耗电量比例 TRANE ..................................................................................................................... 81

3、各种系统分项造价占总造价的百分率%(近似)....................................................................... 81

4、冷水机组和附属设备估算(△t=5℃) ........................................................................................... 81

5、空调面积占建筑面积比例 ................................................................................................................... 82

6、空调机房建筑面积概算指标 ............................................................................................................... 82

7、空调设备所占的建筑面积百分率% .................................................................................................. 83

8、设备层布置原则: ................................................................................................................................. 83

第十章 参考实例 ............................................................................................................................................ 84

第十一章 暖通空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图纸要求 .................................................. 84

一、贯彻执行暖通设计规范、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 84

1.1 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不符合规范要求 ................................................................................ 84

1.2 供暖热负荷计算有漏项和错项 ...................................................................................................... 84

1.3 卫生间散热器型式选择不妥 .......................................................................................................... 84

1.4 楼梯间散热器立、支管未单独配置 .............................................................................................. 85

1.5 供暖管道敷设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 85

1.6 厨房操作间通风存在问题 .............................................................................................................. 85

1.7 膨胀水箱与热(冷)水系统的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 ....................................................................... 85

1.8 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 ............................................................................... 85

1.9 防烟楼梯间前室送风口风量的确定有问题................................................................................... 85

1.10 误将防烟分区排风量的计算混同于排烟风机风量的计算 ......................................................... 86

1.11 高层建筑排烟系统排烟口选型不当 ............................................................................................ 86

二、在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86

2.1 供暖入口设置过多 .......................................................................................................................... 86

2.2 供暖系统设计不合理 ...................................................................................................................... 86

2.3 排风系统设计不合理 ...................................................................................................................... 87

2.4 空调系统的选择不合理 .................................................................................................................. 87

2.5 厕所采用风机盘管时未加新风 ...................................................................................................... 87

2.6 平衡阀的设置与口径选择存在问题 .............................................................................................. 87

2.7 系统分区不当造成失败 .................................................................................................................... 87

2.8、双风机系统设计问题 ...................................................................................................................... 88

第 3 页 共 95 页 2.9 送回风管布置不好 .......................................................................................................................... 89

3.0 排气系统设计诸问题 ........................................................................................................................ 90

三、设计图纸方面存在的问题 ................................................................................................................. 91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设计说明内容不完整 ...................................................................................................................... 91

平面图深度不够,有些应该绘制的内容遗漏 ............................................................................... 91

系统图深度不够 .............................................................................................................................. 92

锅炉房设计过于简化 ...................................................................................................................... 92

计算书内容不全甚至全部空白 ...................................................................................................... 92

暖通空调设备未编号列表表示,图画繁杂不清 ........................................................................... 92

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不一致 .................................................................................................. 92

设计图纸与计算书不一致 .............................................................................................................. 92

四、问题原因及克服方法 .......................................................................................................................... 93

五、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 93

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图例和设备表 .................................................................................................... 93

设备平面图 ................................................................................................................................................ 93

剖面图 ........................................................................................................................................................ 94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 ................................................................................................................ 94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剖面图 ................................................................................................................ 94

暖通设计中的系统图、立管图 ................................................................................................................ 94

详图 ............................................................................................................................................................ 94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备查) ................................................................................................................ 94

第一章

设计参考规范及标准

中央空调主要参考以下的规范及标准:

一、通用设计规范:

1.《采暧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I19-87)

2.《采暖通风及至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

3.《建筑设计防火现范》(GBJ116-87)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现他》( GBJ0045-95)

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二、专用设计规范:

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67-89)

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5.《旅游旅馆建筑热土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

第 4 页 共 95 页 6、其它专用设计规范

三、专用设计标准图集:

1.《暖通空调标准图集》

2.《暖通空调设计选用手册》(上、下册)

3、其它有关标准

第二章

设计参数

一、商业和公共建筑物的空调设计参数 ASHRAE

室内设计参数

循环空建筑物 夏季 冬季

m/s

1/h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室内空气流速气

最小新风

1/s每人

空气过噪声NC 滤器效年能耗MJ/m

率%

咖啡室 26 40 21~23 20~30 0.25(1.8m) 12~15 5 40~50 >35 570~4500

餐厅

饮食娱乐酒吧

中心

23~26 55~60 21~23 20~30 0.13~0.15 8~12 2.5 35~40 >35 570~5700

23~26 50~60 21~23 20~30 0.15(1.8m) 15~20 5 35~50 >35 570~4500

夜总会 23~26 50~60 21~23 20~30 <0.13(1.5m) 20~30 12 35~45 >35 230~2800

厨房 29~31 - 21~23 - 0.15~0.25 12~15 全新风 40~50 10~15 1140~4500

办公楼

0.13 23~26 40~50 21~23 20~30 0.23(410I/s m )

~~4~10

2.5(0.031.3l/sm )

~30~45 35~60 280~3400

35~60

图书馆、博档案室

物馆

个 别 考 虑 <0.13 8~12 9~14

20~22 40~55 20~22 40~55 0.13 8~12 2.5 35~40 170~2800

1.35%

35 11.85~280~1140

95%

保龄球中

第 5 页 共 95 页

24~26 50~55 21~23 20~30 0.25(1.8m) 10~15 5 40~50 10~15 1140~2300 电话 22~26 40~50 21~26 40~50

电讯中心

电报 23~26 45~55 21~23 40~50

0.13~0.15 8~20 5 60 >85 1700~5700

0.13~0.15 8~20 5 40~50 85 570~1700

电视台 23~26 45~55 23~26 30~40 <0.13(3.7m) 15~40 5 15~25 >35 1140~2300

车房 26~36 - 4~13 - 0.15~0.38 4~6 7.5 35~50 10~15 230~2300

空港大楼

运输中心

海港大楼

23~26 50~60 21~23 20~30

0.13~0.15(1.8m)

8~12 2.5 35~50 >35 1140~1700

23~26 50~60 21~23 20~30

0.15(1.8m)

0.13~8~12 2.5 35~50 10~15 280~1140

公车站 23~26 50~60 21~23 20~30

0.13~0.15(1.8m)

8~12 2.5 35~50 35 1700~2800

仓库 个 别 考 虑 - 1~4

2.5 (0.05l/s

m)

75 10~35 230~4000

二、舒适空调之室内设计参数 日本

夏季

人体活动 房间用途

Clo

冬季 运行控制条件(冬-夏)

等效温等效温。。温度C 湿度% Clo 温度C

。。度 C 度C

湿度% Clo

等效温度C

。温度C

。湿度%

静坐、轻度活动

会场、宴会厅、礼堂、剧院

0.6~

25 24~25 50~70

0.9

0.8~

22

1

22~24 30~50

1.0~

22~25 22~25

0.6

30~70

办公室、银坐、轻度

行、旅馆、0.2~

活动

餐厅、学校、0.4

住宅

1.0~

28 27~28 50~70

1.2

18 18~20 30~50

0.2

1.2~

18~28 18~28 30~70

中等活动

百货公司、0.2~

16.5 25~26 50~70

1.0~

16.5

1.2

16.5~

30~50

18.5

1.2~

0.2

16.5~ 16.5~

30~70

26 26 商店、快餐、0.4

第 6 页 共 95 页 打字

观览场所

览馆

0.4

体育馆、展0.2~

15 27~28 50~70

1.1~

15

1.3

15~18 30~50

1.3~

15~18 15`28

0.2

30~70

三、新风量

1、每人的新风标准ASHRAE

风量1/s

应用场所 吸烟程度

推荐

一般

办公室 个人

个人

少许

颇重

7

12

14

单位地板

面积1/sm

2最小

5

7

12

-

1.3

1.3

会议室

银行

经纪

董事室

极重

偶然

极重

极重

24

5

24

24

14

4

14

14

6.0

-

-

-

理发室

美容室、药室

试验室

吧台

颇重

偶然

少许

7

5

9

14

5

4

7

12

-

-

-

-

公寓

豪华 少许

一般 少许

9

14

14

5

4

4

7

12

12

4

3

3

-

1.7

1.7

-

0.3

-

饭店房间

零售店

百货公司

小摊

餐厅

自助式

餐室

颇重

颇重

6

7

5

6

-

-

厨房

在餐厅

在住宅

-

-

-

-

-

-

20

10

第 7 页 共 95 页 手术室 无

全新风

14

9

全新风

12

7

10

0.7

-

医院

特别房

病房

戏院

少许 7 5 -

无 4 3 -

工厂

走廊

厕所(排风)

车库

-

-

-

5

-

-

-

4

-

-

-

-

1.3

10

5

2、最小新风量和推荐新风量UK

推荐1/s

最小1/s

不吸烟 吸烟

每人所占地板

面积m

23

6

9

12

11.3

7.1

5.2

4.0

17.0

10.7

7.8

6.0

22.6

14.2

10.4

8.0

3、各类建筑物的换气次数 UK

建筑物 换气次数h

-1图书馆书架房

图书馆公共场所

办公室、试验室

银行大厅、停车场、浴室

电影院、戏院

卫生间(排风)

餐厅

修车场(排风)

舞厅

宴会厅、洗衣店、厨房洗涤(排风)

锅炉房、发电机室

厨房(排风)

第 8 页 共 95 页

1--2

3--4

4--6

6

6--10

6--8

8--12

10

10--12

10--15

1530

20--60 4、各场所每小时换气次数

场所

种类

厨房

寝室

一般家庭

客厅

厕所

浴室

餐厅

厨房

旅馆及大饭店

大食堂

厕所

浴室

饮食室

饮食店

厨房

宴会室

礼堂

学校

体育馆

厕所

教室

次数

场所

15

6

6

10

8

10

15

8

10

8

6

20

10

6

8

12

6

有害气体尘埃发出地方

20以上

工场

一般建筑

暗室

病院

戏院

种类

观览室

放映室

等候室

诊疗室

手术室

消毒室

一般作业室

涂装室

事务室

会议室

冲洗片室

公共厕所

次数

12

20

10

6

15

12

6

20

6

12

10

20

依人数计算换气量

换气对象

男人

妇女

小孩

牛马

换气量

m3/min

1.41

1.16

0.75

3.83

4、每人的新风标准UK

逗留者

密度

每人所占

地板面积m

2单位地板

吸烟程度 风量1/s

面积风量1/sm

2换气次数

h

-1无

稀 ≥8 少许

6

9

12

1.0

1.4

1.8

1.0

1.5

2.0

第 9 页 共 95 页 无

密 3--7 少许

9

12

15

2.8

3.7

4.6

3.0

4.0

5.0

挤 ≤2 少许

12

15

18

6.7

8.3

10.0

7.0

9.0

11.0

5、考虑节能的基本新风量(1/s人)(日本)

房间

主要负荷

人体活动 房间用途 无吸烟 有吸烟

基本风量1/s

近于安静

人体为主要

负荷

轻活动

中等活动

重活动

办公室、教室、走廊、大厅、会议室、百货店、餐厅、观众厅、轻工作舞厅、游戏场、打字室、中等劳动体育馆、重劳动车间

8.5

10

15

30

30

30

40

50

60

其它 美容室、理发室、吸烟室

- 90

60

6、办公室环境卫生标准 日本

温度℃

相对湿度%

夏季 冬季

室内空气

流速m/s

浮游粉尘量

mg/m

二氧化碳

含有率PPM

一氧化碳

含有率PPM

22-28 17-22 40--70 0.05--0.02 < 0.15 < 10 <1000

7、民用建筑最小新风量

《空调通风工程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期间,新风量宜满足下表的规定值,或者满足空气调节房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

民用建筑主要房间人员所需新风量〔m3/(h·P)〕

房间类型 新风量

旅游旅馆 客房 3~5星级 ≥30

第 10 页 共 95 页 2星级以下 ≥22

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 3~5星级 ≥30

2星级以下 ≥20

办公楼 ≥30

住宅 ≥30

中小学 教室 小学 ≥11

初中 ≥14

高中 ≥17

文化娱乐场所 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 ≥20

游艺厅、舞厅 ≥30

酒吧、茶座、咖啡厅 ≥10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 ≥30

展览馆 ≥20

体育馆 观众席 ≥20

商场(店)、书店 设有空调装置 ≥20

饭店(餐厅) ≥20

公共交通工具 旅客列车 车厢 ≥20

轮船 客舱 ≥20

飞机 客舱 ≥25

公共交通等候室 侯车室、侯船室(二等以上)

第 11 页 共 95 页

≥20 侯机室 ≥20

医院 侯诊室 ≥3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报批稿)第3.1.9条:

(强制性条文)建筑物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 民用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按现行有关卫生标准确定;

② 工业建筑应保证每人 少于30 m3/h的新风量。

表3.1.9 民用建筑主要房间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参考值〔m3/(h·P)〕

房间类型 新风量 参考依据

旅游旅馆、饭店 客房 3~5星级 ≥30 GB9663-1996

2星级以下 ≥20 GB9663-1996

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 3~5星级 ≥30 GB9663-1996

2星级以下 ≥20 GB9663-1996

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室 3~5星级 ≥50 GB9663-1996

2星级以下 ≥30 GB9663-1996

医院 病房 大 ≥35 GB9663-1996

小 ≥50 GB9671-1996

诊室 ≥25 GB9671-1996

手术室 ≥60 GB9671-1996

办公楼 办公室(无烟) 高级 35~50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一般 25~30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会议室(无烟) 30~50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学校 教室 小学

第 12 页 共 95 页

≥11 GB/T17226-1998 初中 ≥14 GB/T17226-1998

高中 ≥17 GB/T17226-1998

文体建筑 影剧院、音乐厅 观众厅 ≥20 GB 9664-1996

体育馆 观众厅 ≥20 GB 9668-1996

室内游泳池 10~15 GB 9668-1996

展览馆、博物馆 展厅、观众厅 10~15 GB 9669-1996

图书馆 阅览室 ≥15 GB 9669-1996

商店 10~20 GB 9670-1996

注 :大学教室可参照会议室标准

第三章

空调负荷计算

一、不同窗面积下,冷负荷之分布%

玻璃窗所占面积%

人体、灯光、办公室设备

窗户

新鲜空气

25

36

26

23

3

12

50

27

43

17

2

11

75

22

53

14

1

10

二、负荷指标(估算)(仅供参考)

建筑类型

住宅、公寓、标准客房

西餐厅

中餐厅

火锅城、烧烤

冷负荷 W/m

114-138

200-286

257-438

465-698

2(Cal/m)

(98-118)

(170-246)

(220-376)

(400-600)

2第 13 页 共 95 页 小商店

大商场、百货大楼

理发、美容

会议室

办公室

中庭、接待

图书馆

展厅、陈列室

剧场

计算机房、网吧

有洁净要求的厂房、手术室等

175-267

250-400

150-225

210-300

128-170

112-150

90-125

130-200

180-350

230-410

300-500

(150-230)

(215-344)

(129-193)

(180-258)

(110-146)

(97-129)

(77-108)

(112-172)

(154-310)

(200-350)

(258-430)

三、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空调冷负荷法估算冷指标(W/m2空调面积)见下表

建筑类型及

序号

房间名称

1

2

3

4

5

6

7

客房

宴会厅

小会议室

大会议室

健身房保龄球

舞厅

科研办公楼

商场

平方米/人

10

1.25

3

1.5

5

3

5

负荷

60

30

60

40

35

20

40

负荷

7

134

43

88

87

97

28

负荷

20

30

40

40

20

20

40

空调建筑面积 建筑 人体 照明

新风量2W/m

50

25

25

25

60

33

20

新风

总负荷

负荷

27

190

92

190

130

119

43

114

360

235

358

272

256

151

第 14 页 共 95 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底层

二层

三层及三层以上

图书馆

阅览室

展览厅

陈列室

会堂

报告厅

公寓住宅

硬剧院

观众厅

休息厅

化妆室

体育馆

比赛馆

休息厅

贵宾厅

医院

高级病房

一般手术室

洁净手术室

X光CTB超

1.0

1.2

2

35

35

40

160

128

80

40

40

40

12

12

12

130

104

65

365

307

225

10 50 14

30 25 27 121

4 58 31

20 25 68 177

2

10

35

70

58

14

40

20

25

50

136

54

269

158

0.5

2

4

30

70

40

228

64

35

15

20

50

8

40

20

174

216

55

447

370

180

2.5

5

8

35

70

58

65

27.5

17

40

20

30

15

40

50

65

86

68

205

203

173

第 15 页 共 95 页

110

150

300

150 25 餐馆 300

注:本表为最大负荷,在求建筑总冷负荷时,应考虑空调房间同时使用系数0.7-0.9

四、按建筑面积冷指标进行估算

建筑面积冷指标

冷负荷指标

建筑名称

W/m建筑面积

100-135

体育馆

200-350(按人员座位数)

计算机房

数据处理

190-380

320-400

126-160

2冷负荷指标

建筑名称

W/m²建筑面积

旅馆

办公楼

图书馆

医院

80-90

85-100

35-40

80-90

2105-125

商店

营业厅设空调时,200-250按营业厅面积

剧院

200-300(按观众厅面积)

会堂 180-225

注:l、上述指标为总建筑面积的冷负荷指标:建筑面积的总建筑面积小于5000平米时,取上限;大于l0000平米,取下限值。

2、按上述指标确定的冷负荷,即是制冷机的容量,不必再加系数。

3、由于地区差异较大,上述指标以北京地区为准。南方地区可按上限采取。

热负荷估算

(l)按建筑面积热指标进行估算

注:总建筑面积、大外围结构热工性能好、窗户面积小,采用较小的指标;反之采用较大的指标。

(2)窗墙比公式法:

q=(7a+1.7)W/F(tn-tw)W/m;

说明:q—建筑物的供热指标,W/m²。

a —外窗面积与外墙面积(包括窗之比);

W一外墙总面积(包括窗),m²

F一总建筑面积, m

tn一室内供暖设计温度,℃

tw一室外供暖设计温度,℃

2222第 16 页 共 95 页 五、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香港

冷负荷W/m

建筑物

显冷负荷

中部区

办公室

周边

个人办公室

会议室

教室

学校 图书馆

自动餐厅

高层、南向

高层、北向

65

110

160

185

130

130

150

110

80

110

150

95

110

50

130

110

150

130

110

110

110

110

130

160

80

110

总冷负荷

95

160

240

270

190

190

260

160

130

260

230

150

380

150

200

200

250

225

200

210

160

160

260

320

130

160

2逗留者

m/人

2照明

W/m

2送风量

L/sm

210

10

15

3

2.5

6

1.5

10

10

1

10

10

6

10

10

4

1.5

2

3

3

2.5

5

2

2

10

10

60

60

60

60

40

30

30

20

20

20

50

40

20

30

40

50

40

60

40

30

40

30

15

17

15

15

5

6

8

9

9

9

10

10

9

12

10

8

8

8

10

10

12

10

8

10

10

10

10

12

7

8

公寓

戏院、大会堂

试验室

图书馆、博物馆

手术室

公共场所

医院

卫生所、诊所

理发室、美容院

地下

中间层

上层

药店

零售店

精品店

酒吧

餐厅

房间

公共场所

百货公司

饭店

第 17 页 共 95 页 工厂

装配室

轻工业

会客室

一般比赛

公开比赛

150

160

160

110

110

260

260

240

220

240

3.5

15

6

5

3

45

30

20

40

80

9

10

8

12

12

室内场所

六、各类建筑物锅炉负荷估算W/m3℃

建筑物 W/m℃

0.6--1.2

0.5--0.9

0.5--1.1

1.1--2.0

1.5--3.0

0.5--1.2

3办公室

剧院观众席

百货商店

旅馆

纺织厂

七、热损失概算W/m℃

建筑物

混凝土建筑(全部)

混凝土建筑(最上层)

混凝土建筑(中间各层)

木结构建筑(全部)

木结构建筑(各房间)

W/m℃一每m房间容积,室内外温差1℃时的热量W。

3W/m℃

0.8--1.1

1.3--2.1

0.8--1.3

1.1--1.3

1.3--1.7

八、冷库冷负荷概算指标

KW/100m

冷库容积m

333℃

100mm隔热

-10℃

150mm隔热

3.9

3.1

2.5

2.2

第 18 页 共 95 页

-18℃

200mm隔热

3.8

3.1

2.5

2.2

14--30

31--60

61--120

121--220

3.7

3.0

2.4

2.1 221--440

441--900

901--1400

1.8

1.5

1.2

1.9

1.6

1.5

1.9

1.6

1.4

第四章

风管系统设计

一、通风管道流量阻力表

1、缩伸软管摩擦阻力表

圆形风管

Φ150

Φ200

Φ250

Φ300

v=2 m/s

127/0.43

226/0.32

353/0.26

509/0.21

v=3 m/s

190/0.98

339/0.73

530/0.558

764/0.95

v=4 m/s

254/1.8

452/1.30

707/1.04

1018/1.62

v=5 m/s

318/3.23

565/2.03

883/1.62

1273/2.44

v=6 m/s

381/4.46

678/2.92

1060/2.33

1521/3.58

2、镀锌板风管摩擦阻力表

矩型风管

mm

v=2m/s

104/0.61

138/0.51

184/0.42

173/0.46

230/0.36

216/0.41

288/0.32

360/0.27

风量(m/h)/摩擦阻力(Pa)

v=3 m/s

156/1.27

207/1.07

277/0.78

259/0.95

346/0.77

324/0.87

432/0.69

540/0.58

v=4 m/s

207/2.15

277/1.8

369/1.49

346/1.62

461/1.3

432/1.47

576/1.17

720/0.99

v=5 m/s

259/3.25

346/2.75

461/2.26

432/2.45

576/1.79

540/2.23

720/1.77

900/1.50

v=6 m/s

311/14.57

415/3.86

553/3.17

734/3.44

691/2.78

648/

864/2.48

1080/2.11

3120x120

160x120

160x160

200x120

200x160

250x120

250x160

250x200

第 19 页 共 95 页 320x120

320x160

320x200

320x250

400x120

400x160

400x200

400x250

500x160

500x200

500x250

500x320

500x400

630x160

630x200

630x250

630x320

630x400

630x500

800x160

800x200

269/0.38

369/0.29

461/0.25

576/0.21

336/0.35

461/0.27

576/0.22

720/0.19

576/ 0.25

720/0.21

900/0.17

1152/0.14

1440/0.12

726/0.22

907/0.19

1134/0.16

1452/0.13

1814/0.11

2268/0.1

922/0.20

1152/0.18

403/0.79

553/0.61

691/0.51

864/0.43

504/0.74

691/0.56

864/0.46

1080/0.38

864/0.52

1080/0.42

1350/0.35

1728/0.28

2160/0.25

1089/0.48

1361/0.39

1701/0.32

2177/0.26

2722/0.22

3402/0.19

1382/0.42

1728/0.37

537/1.34

737/1.04

9221/0.87

1152/0.74

673/1.25

922/0.95

1152/0.78

1440/0.66

1152/0.89

1440/0.73

1800/0.60

2304/0.49

2880/0.42

1452/0.84

1814/0.67

2268/0.55

2903/0.44

3629/0.37

4536/0.31

1843/0.67

2304/0.63

672/2.03

922/1.58

1152/1.31

1440/1.12

841/1.90

1152/1.45

1440/1.20

1800/1.00

1440/1.34

1800/1.1

2250/0.90

2880/0.75

3600/0.64

1814/1.12

2268/1.02

2835/0.83

3629/0.67

4536/0.56

5670/0.48

2304/1.02

2880/0.95

806/2.86

1106/2.22

1382/1.85

1728/1.57

1009/2.67

1382/2.03

1728/1.68

2160/1.40

1728/1.89

2160/1.54

2700/1.28

3456/1.05

4320/0.89

2177/1.98

2722/1.43

3402/0.19

4355/0.94

5443/0.79

6804/0.68

2765/2.15

3456/1.34

第 20 页 共 95 页 800x250

800x320

1000x200

1000x250

1000x320

圆形风管

Φ100

Φ140

Φ200

Φ250

Φ360

Φ400

Φ500

说明

1440/0.14

1843/0.1

1440/0.16

1800/0.13

2304/0.11

v=2 m/s

55/0.76

109/0.49

224/0.31

3.49/0.24

727/0.15

898/0.13

1405/0.1

2160/0.3

2765/0.23

2160/0.35

2700/0.28

3456/0.23

v=3 m/s

83/1.58

164/1.03

336/0.66

524/0.5

1090/0.32

1347/0.28

2108/0.21

2880/0.51

3686/0.40

2880/0.60

3600/0.48

4608/0.37

v=4 m/s

111/2.68

219/1.75

448/1.12

698/0.85

1454/0.54

1796/0.47

2811/0.36

3600/0.77

4608/0.60

3600/0.90

4500/0.72

5760/0.57

v=5 m/s

139/4.05

273/2.64

560/1.69

873/1.28

1817/0.82

2245/0.72

3513/0.55

4320/1.08

5530/0.85

4320/1.30

5400/1.02

6912/0.80

v=6 m/s

166/5.69

328/3.72

672/2.38

1048/1.80

2180/1.15

2694/1.01

4216/0.77

(1).软管采用荷兰数据时,上述数据乘以下系数:

Φ150 x2; Φ200 x1.8; Φ250 x1.5; Φ300 x1.3

(2).局部摩擦阻力:

ΔP (Pa)

v=2m/s

15.9

23.8

29.4

v=3 m/s

35.7

53.5

66.0

v=4 m/s

63.4

95.1

117.3

v=5 m/s

99.1

148.7

183.2

v=6m/s

142.7

214.1

263.9

散流器

喉径(mm)

200x200

300x300

400x400

第 21 页 共 95 页 (3)与散流器的摩擦阻力:

ΔP (Pa)

v=2m/s

2.4

6.4

10.8

10.1

v=3 m/s

5.3

14.32

22.3

22.7

v=4 m/s

9.4

25.5

28.8

40.4

v=5 m/s

14.7

39.8

41.3

63.1

v=6m/s

21.2

57.3

54.1

90.8

接管规格

(mm)

镀锌管200x200

镀锌管400x400

软管Φ150

软管Φ350

(4).保持风速必须的动压:

当v=2m/s时, ΔP=2.4Pa; 当v=3m/s时, ΔP=5.4Pa

当v=4m/s时, ΔP=9.6Pa; 当v=5m/s时, ΔP=15Pa

当v=6m/s时, ΔP=21Pa

2(5).其他局部阻力的计算按下式:

V

ΔP=ζ─γ2g

二、室内送回风口尺寸表

1、风口风量冷量对应表

冷量

RT

1.0

1.5

2.0

2.5

3.0

3.5

kw

3.5

5.3

7

8.7

10.5

12.2

风量

m/h

送风口

mm

回风口

mm

750

800

1000

1450

1600

1800

700x150

700x150

900x150

1000x200

1100x200

1250x200/1000x250

800x150

800x150

1000x150/800x200

1200x200

1300x200

1500x200/1200x250

第 22 页 共 95 页 4.0

5.0

14

17.58

1950

3000

1000x250

1300x250

1600x250/1360x300

2、不同送风方式的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单位地板面积的

送风量l/sm

3--6

4--10

5--15

5--25

5-50

2送风方式

工作区平均

流速m/s

0.13--0.18

0.10--0.18

0.10--0.18

0.10--0.25

0.05--0.15

换气次数h

-1侧送百叶风口

条形风口

局部孔板送风

顶棚散流器

顶棚孔板送风

7

12

18

30

60

三、室内风管风速选择表

1、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住宅

应用场所

推荐

室外空气入口

空气过滤器

加热排管

冷却排管

淋水室

风机出口

主风管

支风管(水平)

支风管(垂直)

2.5

1.3

2.3

2.3

2.5

6.0

4.0

3.0

2.5

最大

4.0

1.5

2.5

2.3

2.5

8.5

6.0

5.0

4.0

推荐

2.5

1.5

2.5

2.5

2.5

9.0

6.0

4.0

3.5

最大

4.5

1.8

3.0

2.5

2.5

11.0

8.0

6.5

6.0

推荐

2.5

1.8

3.0

3.0

2.5

10.0

9.0

5.0

4.0

最大

8.0

1.8

3.5

3.0

2.5

14.0

11.0

9.0

8.0

公共建筑 工厂

2、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速m/s

以摩擦阻力控制

送风主管 回风主管 送风支管 回风支管

应用场所

以噪声控制

主风管

第 23 页 共 95 页 住宅

公寓、饭店房间

办公室、图书馆

大礼堂、戏院

银行、高级餐厅

百货店、自助餐厅

工厂

3.0

5.0

6.0

4.0

7.5

9.0

12.5

5.0

7.5

10.0

6.5

10.0

12.0

15.0

4.0

6.5

7.5

5.5

7.5

7.5

9.0

3.0

6.0

8.0

5.0

8.0

8.0

11.0

3.0

5.0

6.1

4.0

6.0

6.0

7.5

3、通风系统之流速m/s

系统

送风、最大流速

送风、一般流速

回风、最大流速

回风、一般流速

高速、一般

室内允许噪声

dB(A)

25-35

35-50

主管风速

m/s

3-4

4-6

支管风速

m/s

≤2

2-3

商业

13

6--11

10

7.5--9

13

工业

13

11--13

13

9--13

13--25

注:民用住宅≤35dB(A),商务办公≤45dB(A)。

四、室内风口风速选择表

1、送风口风速

卧 室

起 居

1.5-2m/s (风口在上部时)

2-3m/s (风口在上部时)

3m/s (风口距地≤2.5m)

办 公 室

4m/s (风口距地≤4.5m)

第 24 页 共 95 页 商场、娱乐 3-5m/s

2、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应用场所

图书馆、广播室

住宅、公寓、私人办公室、医院房间

银行、戏院、教室、一般办公室、商店、餐厅

工厂、百货公司、厨房

流速m/s

1.75--2.5

2.5--4.0

4.0--5.0

5.0--7.5

3、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应用场所 流速m/s

1.5--2.5

2.5--3.5

2.5--3.8

2.5--4.0

5.0--6.0

5.0

7.5

10.0

播音室

戏院

住宅、公寓、饭店房间、教室

一般办公室

电影院

百货店、上层

百货店、地下

4、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应用场所

广播室

医院疗房

饭店房间、会客室

百货公司、剧场

教室、图书馆、办公室

盘形送风口

3.0--3.5

4.0--4.5

4.0--4.5

6.0--7.5

5.0--6.0

顶棚送风口

4.0--4.5

4.5--5.0

5.0--6.0

6.2--7.5

6.0--7.5

侧送风口

2.5

2.5--3.0

2.5--4.0

5.0--7.0

3.5--4.5

5、回风口风速

房间净高

3.5-4

3-3.5

风口位置

上部

上部

第 25 页 共 95 页

风速

3-4m/s

2-3m/s 2.5-3

人不常停留处

人常停留处

走廊回风

上部

下部

下部

下部

1.5-2m/s

3m/s

1.5-2m/s

1-1.5m/s

6、回风格栅的推荐流速m/s

位置

流速m/s

近座位

2--3

逗留区以上

3--4

门下部

4

门上部

3

工业用

≥4

7、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位置

流速m/s

新风

2.5--4

回风

4--6

减温器正面

2--4

减温器旁通

7.5--12

加热器旁通

5--7.5

8、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流速m/s

--0--0.08

0.127

0.127--0.25

0.38

0.38

0.38--1.52

不舒适,停滞空气的感觉

理想,舒适

基本舒适

不舒适,可以吹动薄纸

对站立者为舒适感之上限

用于工厂和局部空间

人体感觉

9、顶棚散流器送风量

送风流速 m/s

尺寸mm

1.0 1.5 2.0 2.5 3.75 5.0

250*250 50 70 95 120 175 235

300*300 70 100 135 170 255 340

第 26 页 共 95 页 350*350 90 140 185 230 350 465

400*400 120 180 240 295 440 590

500*500 190 280 380 470 710 945

600*600 270 410 545 680 1020 1360

10、侧送风口送风量

送风口流速m/s

送风口尺寸mm

1.5 2.0 2.5 3.75 5.0

250*100 30 40 50 70 95

300*100 35 45 55 85 115

400*100 45 60 75 115 150

500*100 55 75 95 145 190

600*100 70 90 115 170 230

750*100 85 115 145 215 285

900*100 100 135 170 255 340

250*150 45 55 70 105 145

300*150 50 70 85 130 170

400*150 70 90 115 170 230

500*150 85 115 145 215 285

600*150 100 135 170 255 340

第 27 页 共 95 页 750*150 130 170 215 320 430

900*150 155 205 255 385 515

400*200 90 120 150 230 305

500*200 115 150 190 285 380

600*200 135 180 230 340 455

750*200 170 230 285 430 570

900*200 205 275 340 415 685

400*250 115 150 190 285 380

500*250 145 190 240 355 475

600*250 170 230 285 430 570

750*250 215 285 355 535 715

900*250 255 340 430 640 855

1000*50 55 75 95 145 190

1000*75 85 115 145 215 285

1000*100 115 150 190 285 380

1000*125 145 190 240 355 475

1000*150 170 230 285 430 570

1000*175 200 265 330 500 665

1000*200 230 305 380 570 760

第 28 页 共 95 页 五、通风系统设计

1、送风口布置间距

办 公 室

商场、娱乐

回风口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

一般原则:(1)人不经常停留的地方; (2)房间的边和角; (3)有利于气流的组织。

2.5-3.5m

4-6m

2、标准型号风盘所接散流器的尺寸表-办公室

风盘型号

FP

3.5

5

6.3

8

10

12.5

16

20

25

注:办公室推荐送风口流速:2.5-4.0m/s

风机盘管接风管的风速:通常为1.5—2.0m/s之间,不能大于2.5m/s,否则会将冷凝水带出来。

风量

m3/h

350

500

630

800

1000

1250

1600

2500

2500

方散尺寸

mm

200*200

200*200

250*250

250*250

300*300

300*300

350*350

450*450

450*450

3、散流器布置

散流器平送时,宜按对称布置或者梅花型布置,散流器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宜小于1000mm;圆形或方形散流器布置时,其相应送风范围(面积)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1.5,送风水平射程与垂直射程(平顶至工作区上边界的距离)的比值,宜保持在0.5~1.5之间。实际上这要看装饰要求而定,如250*250的散流器,间距一般在3.5米左右,320*320在4.2米左右。

第 29 页 共 95 页 4、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

下列房间高度m

送风方式

2

侧送、大风量

侧送、小风量

顶棚散流器

舒适性空调的送风温差

送风高度H小于等于5m,送风温差小于等于10度;

送风高度H大于5m,送风温差小于等于15度。

为防止出风口结露,应使送风干球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2-3度。

6.5

9.0

9.5

3

8.3

11

16

4

10

13

17

5

12

15

18

6

14

17

18

5、工艺性空气调节空调房间允许最大送风温差.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ºC)

>±1.0

±1.0

±2.0

±1.0~0.2

送风温差(ºC)

<=15

6~10

3~6

2~3

注:生活区或工作区处于下送气流的扩散区时,送风温差应通过计算确定。

6.1、厨房通风问题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对厨房操作间通风作了明确规定:(1)计算排风量的65%通过排气罩排至室外,而由房间的全面换气排出35%;(2)排气罩口吸气速度一般不应小于0.5 m/s,排风管内速度不应小于10 m/s;(3) 热加工间补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左右,房间负压值不应大于5 Pa。然而,有的工程的厨房未设排气罩,仅在外墙上设几台排气扇;有的虽然设置了排气罩,但罩口吸气速度远小于0.5 m/s,选配的排风机风量不足。大多工程未设置全面换气装置,亦未考虑补风装置,难以保证室内卫生环境要求及负压值要求。

6.2如何确定厨房的通风量

公共建筑中的厨房,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设计上通常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往往得不到有关厨房的详细工艺资料,在建筑专业所提供的方案图上,一般只有厨房的面积、层高和灶台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现有的设计参考资料中缺少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这就给合理地确定厨房通第 30 页 共 95 页 风量带来了困难,通常同样的厨房,不同的人进行设计,其结果往往不同,甚至相差悬殊,但是依据技术措施,又能各自找到根据。因此,厨房的通风设计形成了,因人而异,无统一标准的局面,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我们常用的《技术措施》在厨房通风量确定上,概念不明确,要求不一致有关,为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常用的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下简称《措施一》)和我院编制的《暖通专业统一技术措施》(下简称《措施二》)中的有关规定,讨论一下厨房的通风量确定问题。

《措施一》第4-28条规定:机械通风的换气量宜按热平衡计算……,计算排风量的65%通过排气罩或屏幕等排除室外,而由房间的全面换气排出35%。 另外,在第4-26条中,已规定了排气罩口的风速应控制在0.4~0.5m/s。 《措施二》第5·1·3条中规定:设有空调系统的厨房其机械通风的换气量,宜按热平衡及风量平衡计算,当热平衡计算确有困难时,可按下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计算,并以第一种方法,为优选方法。

1. L1=1800×F1 (F1为罩口面积) L2=10×F2 (F2为厨房面积) L=L1+L2 (L为总排气量) 2. 按60~80次/时换气计算,(厨房面积小于50㎡时取上限,大于50㎡时取下限)。 厨房排风中应有相当于3~5次/时换气次数的风量为全面换气设备排出,但不计入总风量。 从《措施一》《措施二》的规定中,我们似乎得到一个左右厨房通风量计算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在厨房的排气罩工作时,还应该有其它的排风机在同时工作,厨房内的排风不能仅从排气罩排出,而必须留有其它排风出路,并且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或者占到全部排风量的35%或者占到相当于3~5次/时换气次数的风量。如何保证这样的比例关系呢?,我们可以根据计算总通风量时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具体分析设计过程。 《措施一》中,指明了其通风量是按热平衡计算的风量,也规定了,排气罩口的风速应控制在0.4~0.5m/s之内,这里就出现了两个计算风量,一个是按热平衡法计算的厨房总换气量,另一个是满足罩口风速为0.4~0.5m/s的排气罩风量,前者我们另其为L,后者另其为L1,这里的问题是L和L1,可能存在着各种比例关系,L1可能小于L,但L1也可能大于L。 当L1

按《技措二》中推荐的两种方法计算: 1.罩口风速法加厨房面积修正 L=L1+L2 =1800F1+10×F2

(F1=11×1.1=12.1㎡) =1800×12.1+10×210 =23880m3/h 2.按换气次数法 n=60~80 取n=60次/时

L=n×F2×h=60×210×5=63000 m3/h 按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选择,排风及补风设备,用电量如下: 计算方法 排风机两台 补风机两台 总计 罩口风速法 1.5×2KW 0.75×2KW 4.5 KW 换气次数法 7.5 KW+4 KW

2.2×2KW 15.9 KW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1.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构相差悬殊,如果采用换气次数法计算,其总风量应含有计入风量的全面换气通风量。 2.做为推荐使用的两种计算方法,不应该存在太大的差别,从实例来看,换气次数法,不能用于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而更适宜初步设计时的估算。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措施一》《措施二》,在计算通风量的问题上,都有表达不明确,基本概念不清晰的地方,如果不第 31 页 共 95 页 对具体工程进行具体分析,就会造成设计人员理解这些技术措施上的混乱和应用这些技术措施上的差异,其结果往往使得厨房的通风量,人为地增加,造成通风机过大、过多、耗电量增加。相比之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有关规定,指定的严谨、清晰,本措施的第3·6·2·7条有如下规定。 1.厨房机械通风的总排风量,宜根据厨房散热量和送风量温差,按热平衡计算。 2.当计算排风量大于炉灶排气罩的排风量时,多余部分应由全面排气设备排出;当炉灶排气罩的排风量大于计算排风量时,总换气量按其较大值确定并可另外适当设置全面排风设备,在炉灶排风未运行时使用,但不计入总换气量。

实际上,我们通常接触到的工程,很少有能够按热平衡法计算通风量的厨房,而失去了这一前提条件,再参照上述的《措施》进行设计,试图满足其各种规定很可能出现,因人而异,设备设置过多的现象。 我认为在不可能进行热平衡计算的前提下,厨房的通风量计算,按照厨房的使用特点,把握两点即可。 1.排气罩通风量。 2.平时通风量。 排气罩的排风量为了保证灶台工作时油烟不外溢,而必须设的其通风量,按罩口面积、罩口风速0.4-0.5m/s计算。 一般而言,厨房炉灶使用的高峰时间为4-5个小时,而其余时间为加工及准备或卫生时间,这时不需要太大的通风量。因此在排风罩排风量计算完后,再考虑一个平时通风量,可以按换气次数3-5次/时计算。计算补风时,可以排气罩的风量为依据。另外对于过长的排气罩,还可以考虑分设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排风机。以适应灶台工作的多少变化,采用热平衡法之外的计算方法确定的风量,有可能风量不够,无法完全消除室内的余热,但可以通过岗位送风进行祢补,这比无根据地人为增大总排风量,更容易让人接受。 以上是本人在厨房通风量计算上的一点看法,本人希望通过对厨房通风量计算的讨论,引起同行人士的重视,进而找到更加合理的计算方法。

6.3厨房通风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一、概述

厨房通风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厨房工艺设计专业与通风设计专业之间协调不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厨房设计缺乏经验,设计不尽合理。

二、厨房通风量计算

厨房的通风量由两部分组成,即局部排风量和全面排风量两部分。局部排风量应选用的灶具和厨房排风罩的情况加以确定,全面排风量一般按计算确定。

1.通风量的计算

机械通风的换气量应通过热平衡计算求利,其计算公式:

L=Q/0.337(tp-ti) (1)

式中,L--必须的通风量、m3/h;

tp--室内排风计算温度,可采用下列数值:夏季35摄氏度,冬季15摄氏度;

ti--室内通风计算温度,摄氏度;

Q--厨房内的总发热量(显热),W;

Q=Q1+Q2+Q3+Q4 (2)

式中,Q1--厨房设备散热量,按工艺提供数据计算,如无资料时,可参考文献;

第 32 页 共 95 页 Q2--操作人员散热量,W;

Q3--照明灯具散热量,W;

Q4--室内外围护结构的冷负荷,W。

2.局部排风量

局部排风量按排风罩面的吸入风速计算,其最小排风量为L=1000P·H

式中,L--排风罩排风量,m3/L;

P--罩子的周边长(靠墙的边长不计),m;

H--罩口至灶面的距离,m。

3.厨房通风量估算

在总结工程设计及使用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可按如下通风次数进行估算:

中餐厨房 n=40-50h-1;

西餐厨房 n=30-40h-1;

在估算出的通风量中,局部排风量按65%考虑,全面排风量按35%考虑。

三、局部排风部位及要求

中餐厨房,其烹调的发热量和排烟量一般较大,排风量也较大,排气罩一般选用抽油烟罩。为减轻油烟对环境的影响,可选用消洗烟罩。

蒸煮间。此间对新风的要求较低,但排风效果一定要好,否则,蒸汽将充满整个工作间,影响厨师工作,排气排出的主要是水蒸气,可以不采用和净化装置,直接排出。

西餐厨房。烹调量并不很大,但要求设备多而全,排风量要小于中餐厨房。

洗碗间。需要较大的排风量。

四、厨房补风的要求

在厨房通风中,要补充一定数量的新风,送风量应按排风量的80%-90%考虑。

厨房内负压值不利大于5Pa,因负压过大,炉膛会倒风。因而应使送风机与排风机均有调速的可能。

可将补风量的30%作为岗位送风,送风口直接均匀布置排气罩前侧上方。

厨房送风可直接利用室外新风,仅设置粗效过滤器。此外,为改善炊事人员工作环境,宜按条件设局部或全面冷却装置。厨房用具发散的热量与空气调节冷却负荷的关系,可用下式计算:

第 33 页 共 95 页 灶具热源为煤气的场合:

qc=qeF1F2≈0.1qe。 (3)

式中 qc--厨房空调冷负荷,kW;

qe--厨房设备散热量,kW;

F1--设备同时使用系数,取0.5;

F2--设备输入功率中表面辐射热的比例,取0.32;

F3--排风排热系数,取1.6。

灶具热源为使用电及蒸汽的场合:

qc=qeF1F2/F3≈0.16qe (4)

为避免厨房向餐厅串味,可将60%的送风量送入餐厅,然后再由餐厅流至厨房。鉴于厨房的通风换气量很大,如此大的补风量均经餐厅流向厨房,从节能和管道布置等方面考虑,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五、系统布置

1.送风系统应为直流方式,厨房的通风系统宜采用变速风机或关联又风机进行送排风。

2.送排风口布置

厨房内送、排风口的布置应按灶具的具体位置加以考虑,不要让送风射流扰乱灶具的排风性通。确定送风出口的出口风速时,在距地2m左右时的区域风速<0.25m/s较为理想。送风口应沿排风罩方向布置,离开罩子前方最小0.7m,而排风口距排风罩越远越好。

3.机房、风机及风管的布置

厨房的排风机宜设在厨房的上部,厨房为公共建筑中的一部分时,其排风机宜设在屋顶层,这可以使风道内处于负压状态,避免气味外溢。

厨房的排风机一般应选用离心风机,厨房的排风管应尽量避免过长的水平风道。厨房的排风管应尽量避免过长的水平风道。厨房的排风竖井最好与排烟道靠在一起以加大抽力。

4.防火、排烟

厨房的排气系统宜按防火分区划分,尽量不穿过防火墙,穿过时应装防火阀。

厨房通风系统的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成

第 34 页 共 95 页 7、消声器、静压箱总结

一、概念

(一)消声器

1。阻式消声器:是通过吸声材料来吸收声能降低噪音,一般的微穿孔板消声器就属于这个类型,一般是用来消除高、中频噪声。但是由于结构的原因,在高温、高湿、高速的情况下不适用。

2。抗式消声器:是通过改变截面来消声的。我们常用的消声静压箱都是这个原理。一般降低中、低频噪音。对风系统没有具体的要求。

3。阻抗复合式:当然是结合二者的结构原理。可以消除低中高频噪音。但是对风系统的要求同阻式消声器

4、对于一般的民用空调通风系统,我个人认为选用阻抗复合消声器为好。

阻性消声器具有良好的中高频消声性能。按气流通道几何形状不同,可分为直管式、片式、折板式、迷宫式、蜂窝式、声流式、障板式、弯头式等。抗性消声器适用于消除中低频噪声或窄带噪声。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扩张式、共振腔式和干涉式等多种型式。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有共振腔、扩张室、穿孔屏等声学滤波器件,综合了阻性消声器良好的中高频消声特性和阻抗性消声器较好的低频消声特性,因此其消声频带宽,它是最常用的标准消声器系列之一。适宜风速为6~8米/秒,最高可达到8~12米,可单独使用,也可串联使用。消声效果:低频10~15dB/m,中频15~25dB/m,高频25~30dB/m,平均阻力系数为0.4。根据《空气调节》,消声弯头,消声静压箱均属于消声器的一种。

(二)消声器的作用

消声器是一种既能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弱声能向外传播的装置。

(三)静压箱

静压箱是送风系统减少动压、增加静压、稳定气流和减少气流振动的一种必要的配件,它可使送风效果更加理想。

(四)静压箱的作用

1、可以把部分动压变为静压使风吹得更远;

2、可以降低噪音

3、风量均匀分配

4、静压箱可用来减少噪声,又可获得均匀的静压出风,减少动压损失。而且还有万能接头的作用。把静压箱很好地应用到通风系统中,可提高通风系统的综合性能。

二、计算方法

什么NR曲线,声学计算撇开不谈了,P601也不说了。收录网友言论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1、在设计静压箱时,如果按着规定的风速成进行设计,箱体将会很大;一般的静压箱长边要宽出风管边400mm,高度要宽出风管高度400mm。数值是从约克设计手册上搞来的,那是估算。

2、静压箱 一般老工程师的经验是5~10db(a)/m,阻抗复合型(似乎空调通风系统一般都用这个)消声器10~15db(a)/m

3、控制风速 在2.5以内 若体积太大可适当得提高一下风速 关于长度一般大于1米没有其他得强制要求

4、高度×深度=静压箱截面面积,静压箱截面面积×2.5m/s=风机风量,至于高度和深度怎么配,自己把握吧~~

5、用你机组的风量L÷3米/秒,可得到你静压箱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你根据你房子的高度,假如是4米,可你的机组是2米高,在减去软接头大概0.5米,上面留高0.5米,那你的静压箱只有1米高,那你就可以确定宽度了,有了两个数,第三个数也就容易确定了,这里最主要的是要看自己的空调机房够不够位置,如果够位置就尽量的大点!!长度的计算方法也是一样的,你知道了宽度,那么你的宽度乘以长度不也是有个面积吗?这个面积也要等于L/3,不过在设计院里的面风速是取用2m/s的,如果够空间,就做大点吧。

6、静压箱厚度最好大于600mm,断面风速小于2m/s,另外注意接出位置与接入位置间有点气流缓冲区,强烈不建议用静压箱,造价高阻力大,有条件尽量用裤衩三通加消声弯头或管道消声器。

7、我看到过有很多这样的设计了,起初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用静压箱,其实现在说的静压箱只是铁皮箱,第 35 页 共 95 页 并不是贴有消音棉的静压箱,造价上可能不太紧要,如果真的是贴消音棉的静压箱,那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成本了,另外的消声器要注意流速的控制,大部分的都是控制在8m/s以内,只要能达到这个数值,消音效果也就不错了。

8、我觉得消声静压箱很有必要,正如棕榈树和尚所说,在机房内不使用静压箱有时简直很难接出管道,消声只是其次的,断面风速最好小于1.5m/s,高宽比尽量小于1:4;至于阻力,其实绝大多数设计师都明白,比起风管阻力计算值,我选的风机能力肯定猛男。

9、静压箱的作用是把动压变为静压,均匀分配风量,多用于条缝风口前

10、我记得北京市建院编的那本技术措施上好象是说以总风量计,通过三个截面的任一个速度不得大于1.5m/s

11、我一般选取在4米/秒左右,起个例子,一个商场,风柜24000风量,静压箱尺寸为2000*600*600,贴消音棉,空调运行了一年,效果尚且可以

12、静压箱的主要作用就是稳压、降噪。规范上好像有,静压箱内的风速不大于2.5m/s,根据风量、风速就可以确定静压箱的容积,静箱一般是定做的。宽度方向不宜小500mm。通常静压箱的尺寸比室内机略小即可。

13、采用地板送风,它的静压箱采用两种,一种是使用夹层作为静压箱,另一种采用普通的静压箱然后在静压箱上接几个风管到送风口。夹层也能做静压箱?

8.风管贴吸音材料风道的衰减量(日本)

尺寸

(内部尺寸) 63

0.3

0.3

0.3

125

4.6

3.6

2.3

1.6

1.0

1.0

0.6

0.3

250

3.0

2.0

1.6

1.3

2.0

1.6

1.6

频程 Hz

500

8.5

6.9

5.9

4.9

3.5

3.3

3.9

1000

16.5

16.7

15.4

15.1

11.8

7.9

7.5

7.2

6.60

6.60

5.10

1.80

2000

18.7

18.0

14.7

10.0

1.6

4.6

3.9

3.9

6.60

6.60

2.70

1.50

4000

17.4

15.4

3.0

2.0

0.3

3.0

2.3

2.3

6.00

4.50

1.50

1.50

4.0 10.8

8000

2.3

2.0

2.3

4.90

3.00

1.60

1.60

风管

150*150

150*300

300*300

矩300*600

形600*600

600*900

600*1200

600*1800

φ150 0.60 1.50 3.00 5.40

0.45 0.90 2.10 4.50

0.30 0.60 1.50 3.00

0.12 0.30 0.90 1.80

圆φ300

形φ600

φ1200

9.风管的自然衰减量(只有直风道dB/m,其它都是dB)

风管 尺寸

63 125

0.9

0.3

0.3

250

0.3

0.3

0.3

P/A>12

P/A=12~5

P/A<5 (注)

0

0.9

0.3

频程Hz

500

0.3

0.3

0.3

1000

0.3

0.3

0.3

2000

0.3

0.3

0.3

4000

0.3

0.3

0.3

矩形管道

第 36 页 共 95 页 矩形弯管宽

130mm

260

510

1000

φ130~260

0

0

0

1

0

0

0

0

17

12

8

4

1

0

0

1

5

0

0

0

1

12

8

4

1

0

0

1

5

7

0

0

1

2

8

4

1

0

5

7

5

5

0

1

2

3

4

1

0

0

0

5

7

5

3

1

2

3

3

1

0

0

0

0

7

5

3

3

2

3

3

3

0

0

0

0

0

5

3

3

3

3

3

3

3

0

0

0

0

0

注: P—风管边长之和,m

A—风管断面积,m2

六、防排烟设计

审查要点

《高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45-95

《建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98-98

整理的审查要点如下:

1、防排烟风机、补风机在建筑物内部时,应设风机房(上海《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3.3.1-2条),如吊装设置应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材料做防火保护。

通风机、新风机组、吊柜式空调机均在建筑物内部时,是否设机房问题:应据防火、防爆、风机噪声、维修管理、更换空气过滤器、冷凝水泄漏等因素考虑,一般应设机房。

2、高规8.5.7条 建规9.3.13条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保温材料一般都有说明的,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大家比较容易忽视,可在设计说明中写上。

3、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其裙房部分(不超过24M)靠外墙楼梯间排烟问题:按《高规》6.2.2条处理,如裙房部分封闭楼梯间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据6.2.2.1条规定,应设防烟楼梯间,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4、高规5.2.4条 “管道穿防火墙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不燃材料”-强条。第 37 页 共 95 页

圆φ260~510

形φ510~1000

φ1000~2000

直径(mm) 断面积 (m2)

φ130 0.02

φ260 0.06

φ510 0.26

φ1000 1.0

φ2000 4.1

三通

ΔPWL

末端反射

与频率无关 A2/A1(%) 5 10 15 20 30 40 50 80

13 10 8 7 5 4 3 1 大家设计时可在设计施工说明或者附注里加上:“管道穿防火墙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

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8.2.7条 设置机械排烟的汽车库,最好尽量设机械补风系统,还是因为防火卷帘要关闭的问题。江苏省对此要求很严,不知其他各地的审图、消防部门的意见是如何的了。

排烟口可利用平时排风口,但作为排烟口的排风口距室内最远点不能超过3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第8.2.3条。

6、建规9.3.11条 规定防火阀须设单独支架、易熔片应能顺气流方向自行严密关闭 -强条。设计时可在设计施工说明或者附注里加上:“防火阀应注意安装方向,设单独支架。”

7、高层建筑大于30M走道只有单侧可开启外窗,应采取机械排烟措施,并应满足《高规》8.4.5条、8.4.2条及8.4.2条条文说明的要求。

8、厂房排烟:依据工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和生产工艺要求及当地消防部门审查意见办理。

9、吊装新风机组风管不穿过防火分隔物,在一个防火分区内可不设防火阀。(如穿过普通隔墙时)

10、高规8.4.9条 规定了防热变形,就必须采用隔热措施,隔热层也应采用不燃材料,所以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11、地下、半地下汽车库平时排风是否要遵循下排2/3,上排1/3的问题:不一定了,目前汽车库停放汽油车多,燃料为无铅汽油,废气较空气轻,排风口的布置可据具体情况处理。

12、《建规》9.3.12条 《高规》8.5.6条:风管软接头应注明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成。

13、人防工程通风强条:

(1)、清洁式、滤毒式通风共用风机时设增压管。

(2)、《人防防化规范》规定测压管必须设在进风口部一侧,并且必须设置在防化值班室内。

(3)、各类人防口部各防毒通道密闭隔墙上均应设置气密测量管,内径50mm,并且两端应有密闭措施。

有关条文的理解、掌握问题

1 《高规》GB50045-95 第4.1.5A条 第4.1.5B.5条 《建规》GBJ16-87 第5.1.1A条 有关娱乐场所设置防排烟设施问题。 低层建筑及高层建筑内歌舞厅等场所只要设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一层时,均应设置排烟设施。其大于20米的内走道应设置排烟设施,具体情况应按当地消防部门要求执行。

2 《高规》GB50045-95 第5.2.7条 《建规》GBJ16-87 第7.2.11条 有关排烟风机设机房问题。 排烟风机宜设专用风机房。

3 《高规》GB50045-95 第8.1.3条 有关高层建筑内走道长度计算和排烟设施设置问题。 建筑物内走道的多条线路中,其中最长的一条线路长度即为内走道的长度,当该长度超过20米时,应设置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

4 《高规》GB50045-95 第8.1.3.3条 第8.4.1.3条 有关高层建筑中庭自然排烟问题。 高层建筑中庭净空高第 38 页 共 95 页 度超过12米必须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无论中庭面积大小,或是否具备自然排烟)。如果中庭净空高度小于12米,第8.2.2.5条规定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其开窗面积不应小于中庭地面积的5%。

5 《高规》GB50045-95第8.2.2.3条 有关高层建筑内走道面积计算问题。 该项内走道面积应取所有内走道面积的总和,内走道外窗的面积为各个可开启外窗面积的总和。

6 《高规》GB50045-95第8.3.7条 有关正压送风余压计算问题。 正压送风系统压头损失应根据正在送风竖井尺寸及施工质量等条件进行计算,应按最不利点来计算压头损失,并充分考虑附加值,计算书应存档备查。

7 《高规》GB50045-95第6.2.2条 第8.3.1条 第8.3.2条 有关高层建筑地下室楼梯间防烟设施设置问题。 (1)、楼梯间及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应分别设置独立系统。(2)、高层建筑地下一、二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米时,其楼梯间可以不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设施。但应征得当地消防部门许可。(3)、地下室楼梯间及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可与地上系统合用。(4)、若高层建筑地下室楼梯间或合用前室独立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其送风量根据《高规》执行,建议采取泄压措施。

8 《高规》GB50045-95第8.4.1条 有关高层建筑设有气体灭火设施是否还需设机械排烟设施问题。 设气体灭火设施的场所原则上不可以同时设机械排烟设施。但须按相关专业规范设置事故通风系统,在火灾被扑灭后进行排除有害气体。

9 《高规》GB50045-95第8.4.9条 有关排烟管道隔热问题。 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必须采取隔热措施,隔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10 《高规》GB50045-95第8.5.2条 有关防火分区内风管防火阀和垂直风管设置问题。 (1)、通风、空调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即不同防火分区不能共用一个风系统。(2)、8.5.3.1条规定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设防火阀。如A防火分区的风管道跨越了B防火分区处应设防火阀,前提是该风系统只为A防火分区设置,即在B防火分区不能设置风口。(3)、本层或只穿越一层楼板的垂直风管可以不设在竖井内,穿越楼层的垂直风管应设在竖井内。

11 《高规》GB50045-95 第8.5.3条 《建规》GBJ16-87 第9.3.10条 第9.3.14条 有关风管防火阀设置问题、加压(补风)风机入口设置防火阀问题。 (1)、同一防火分区内风管穿越机房隔墙处应装防火阀。如果二个及其以上机房与同一竖井相连接均应在连接处装设防火阀。 (2)、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应设防火阀。 (3)、若高层建筑内风管穿越变形缝隔墙处的两侧应各装设防火阀,无隔墙的变形缝处可不设防火阀。

(4)、加压(补风)风机入口处不必设置防火,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上不宜设防火阀,若穿过防火隔墙处应采用相应防火措施,如提高风管耐火等级等。

12 《高规》GB50045-95 第8.5.5条 《建规》GBJ16-87 第9.3.12条 有关排风管设置防回流措施问题。 《高规》:厨房、浴室、厕所等的垂直排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的措施。《建规》:公共建筑的厨房、浴室、厕所等的机械或自然垂直排风管道,应设有防止回流的设施。

1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第5.1.10条 有关房间设机械通风系统问题。 没有可第 39 页 共 95 页 开启的外窗、但有外门且有人员所在的房间仍应设机械通风系统。

1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第5.1.12条 《高规》GB50045-95第9.1.3条 有关发电机房设机械通风系统问题。 柴油为丙类液体,不属于易燃易爆物质,所以柴油发电机房不必独立设置排风设施。但储油间应有排风设施,且风管穿越储油间隔墙处应设防火阀。

1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第5.3.4条 有关进风口位置问题。 进风口与排风口在同一层,朝向相同且邻近时,进风口必须低于排风口。不同朝向位置的排风口气流不得回流至进风口。

1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第5.3.14条 有关吸风口位置问题。 (该规范执行有疑义)排除有害气体和氢气时,吸风口位置必须严格按本条规范执行,排除一般余热余湿的吸风口位置以顺利排除余热余湿为目的。

1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第5.8.5条 输送高温气体风管热补偿问题。 应根据风管安装情况进行风管伸缩量计算,判定是否采取热补偿措施;火灾专用的排烟管可不进行热补偿。

1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第6.2.1条 第6.2.15条 有关冷负荷计算问题。 设计人员应对空气调节区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计算书存档备查;同时应把计算参数和结果体现在设计说明中,注明空调面积、新风量指标和冷负荷计算结果。

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第6.6.3条 冷却水水质处理问题。 空气的蒸发冷却用水应经过处理后以不影响人体健康和设备使用寿命及不污染地下水等因素考虑.

2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第7.1.5条 制冷机组容量选择问题。 电动压缩机组总装机容量按计算冷负荷选用,不另外附加。如果计算冷负荷与设备制冷量不完全一致时,宜靠近低一档冷量选用,跳高一档选用冷水机组视为 附加。

21 《洁净厂房设计规 范》GB50073-2001 第6.5.7条 有关走廊设置防排烟设施问题。 洁净厂房疏散走廊必须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并参照GBJ16-87第5.1.1A条规定 执行。

条文之外的其它问题

1 暖通施工图的地下室高压配电房和发电机房、厨房、卫生间通风设计深度问题。 有关安全、卫生、环保、质量等问题及需要土建配合的问题应在设计时完成并在施工图中体现。

2 地下室的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机直接设置在楼梯间或前室是否可行? 楼梯间及前室为安全疏散通道不能安装风机。

3 《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13-62-2004第3.2.2条:居住房间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取值16℃与《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中第6.2.2条(强制性条文)要求卧室、起居屋和卫生间计算温度不低于18℃不符。 GB50096-1999第6.2.2条规定的18℃,是指设置集中采暖系统的住宅的计算温度。DBJ13-62-2004第3.2.2条规定的16℃设计计算指标,主要用于住宅的节能评定。对于南方地区大多数住宅,住户冬天采暖一般会使用形式简单的分体式热泵空调,在这情况下,需要作采暖设备选型时,可根据住户意第 40 页 共 95 页 愿,采用16℃或更高的温度指标。

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第5.3.3条:人防进风口宜设在室外,目前一些人防进风口设在(防烟)楼梯间内,存在安全隐患。 人防进风口宜设在室外,不能设在战时无法取新风的地方。

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第8.2.7条,无直接对外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如果该分区虽有对外的汽车出口,但设有防火卷帘,火灾补风是否还要设置? 有直接对外通道的地下车库,当设置排烟系统时,可利用对外通道自然补风。

6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中第4.1.4条和第6.1.3条,高层建筑的地下摩托车库,自行车库排烟应依据何规范? 摩托车库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如果自行车库与汽车库在一个防火分区内也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如果按规范要求需要排烟的,应设置排烟系统。

第五章

管道系统设计

一、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主要原则如下:

1. 空调管路系统应具备足够的输送能力,例如,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通过水系统来确保渡过每台空调 机组或风机盘管空调器的循环水量达到设计流量,以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行;又如,在蒸汽型吸收 式冷水机组中通过蒸汽系统来确保吸收式冷水机组所需要的热能动力。

2. 合理布置管道:管道的布置要尽可能地选用同程式系统,虽然初投资略有增加,但易于保持环路 的水力稳定性;若采用异程系统时,设计中应注意各支管间的压力平衡问题。

3. 确定系统的管径时,应保证能输送设计流量,并使阻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 果。众所周知,管径大则投资多,但流动阻力小,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就小,使运行费用降低,因 此,应当确定一种能使投资和运行费用之和为最低的管径。同时,设计中要杜绝大流量小温差问 题,这是管路系统设计的经济原则。

4. 在设计中,应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以确保各个环路之间符合水力平衡要求,使空调水系统在实 际运行中有良好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

5. 空调管路系统应满足中央空调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调节要求;

6. 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节能技术措施;

7. 管路系统选用的管材、配件要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

8. 管路系统设计中要注意便于维修管理,操作、调节方便。

9.应注意问题

(1)放气排污。在水系统的顶点要设排气阀或排气管,防止形成气塞;在主立管的最下端(根部)第 41 页 共 95 页 要有排除污物的支管并带阀门;在所有的低点应设泄水管。

(2)热胀、冷缩。对于长度超过40m的直管段,必须装伸缩器。在重要设备与重要的控制阀前应装水过滤器。

(3)对于并联工作的冷却塔,一定要安装平衡管。

(4)注意管网的布局,尽量使系统先天平衡。实在从计算上、设计上都平衡不了的,适当采用平衡阀。

(5)要注意计算管道推力。选好固定点,做好固定支架。特别是大管道水温高时更得注意。

(6)所有的控制阀门均应装在风机盘管冷冻水的回水管上。

(7)注意坡度、坡向、保温防冻。

二、管路系统的管材

管路系统的管材的选择可参照下表选用:

介质参数

可选用管材

DN/鰳

温度/_C

<200 >200

≤450

200~500

>450

500~700

>700

<1.6或>1.6

(YB 231-70)

螺旋缝电焊钢管或钢板卷焊管

钢板卷焊管

压力MPa

普通水煤气钢管(YB 234-63)或无缝钢管(YB 231-70);无缝钢管(YB 231-70)

螺旋缝电焊钢管(YB 或无缝钢管(YB 231-70);无缝钢管

公称直径

≤150 <1.0或>1.0

三、供回水总管上的旁通阀与压差旁通阀的选择

在变水量水系统中,为了保证流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恒定,在多台冷水机组的供回水总管上

设一条旁通管。旁通管上安有压差控制的旁通调节阀。旁通管的最大设计流量按一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水 量确定,旁通管管径直接按冷冻水管最大允许流速选择,不应未经计算就选择与旁通阀相同规格的管径。 当空调水系统采用国产 ZAPB、ZAPC型电动调节阀作为旁通阀,末端设备管段的阻力为 0.2MPa时,对应 不同冷量冷水机组旁通阀的通径,可按下表选用:

一台冷水机组的

140

制冷量/kw

180 352 530 700 880 1100 1230 1400 1580 1760

第 42 页 共 95 页 旁通阀的通径

旁通管公称直径

40

70

50

80

65

100

80

125

100

150

100

200

100

200

125

200

125

250

125

250

150

250

冷冻水压差旁通系统的选择计算

在冷冻水循环系统设计中,为方便控制,节约能量,常使用变流量控制。因为冷水机组为运行稳定,

防止结冻,一般要求冷冻水流量不变,为了协调这一对矛盾,工程上常使用冷冻水压差旁通系统以保证在

末端变流量的情况下,冷水机组侧流量不变。在这种系统设计中,压差旁通系统的作用是通过控制压通旁通

阀的开度控制冷冻水的旁通流量,从而使供回水干管两端的压差恒 定。根据水泵特性我们可得知,泵送压力恒定时,流量亦保持恒定。

显然旁通阀3的口径要满足最大旁通水量的要求。如一图,当 末端负荷减小时,电动二通阀5关小,供水量减小,而旁通水量增 加。当旁通水量持继增加,直到系统负荷减小到设计负荷的一半, 则冷水机组1关闭一台,冷冻水泵2同样关闭一台,供回水压差减 小,旁通阀3再度关上。因此旁通阀的最大旁通水量就是系统负荷 减小到一台冷水机组停机时所需的旁通水量。 表面上看,最大旁通水量就是一台冷水机组的额定流量,其实 不然,因为冷冻水量并不一定会与负荷同比例匹配,而应考虑末端 设备的热特性与控制方式,如下:

1、 采用比例或比例积分控制的空调器。控制器精确控制二通

阀的开度以调节盘管出力。根据盘管热特性(如图二),当负荷减小时,所需流量减小速率更快, 当负荷为 50%时,水流量仅需 13%左右,即旁通水量需 87%。

2、 风机盘管一般均采用二位控制,二通阀全开或全闭,即水流量在设计工况下换热。当负荷减小时,

水流量同比率减小。甚而小负荷时,风机盘管可能转至小档运行,风量减小,水温差减小,水流量 增大,而旁通水量减小。

在一般系统中,这两种情况均会出现,此时就需综合考虑空调器与风机盘管水量的比例,部分负荷时

间,来选择旁通阀旁通水量。在一些典型的场合如商场,旁通水量甚至会超过一台冷水机组(共三台机组 时)额定水量的两倍。

旁通阀口径的选择计算,在许多文章均有论及,此处简述如下:

Kv

G

3

G——流量。m/h

Kv——流通能力,与所选择的阀门有关。

△P——阻力损失。Bar

例:一台制冷量 500RT的冷水机组,额定冷冻水量 302m/h,接管 口径 250mm。旁通水量取350m/h,供回水计算压差为 2bar(约 2x10Pa)。 DN125旁通阀流通能力 250,计算如下:

第 43 页 共 95 页

533G (m/h)>350

353

250

3所以采用DN125旁通阀即可满足要求。旁通阀都具有高流通能力,所以一般其口径可比冷水机组接

管口径小二个规格。

压差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有比例控制(Honeywell),输出比例变化的电阻信号,有三位控制( Johnson,

Erie),输出进、停、退信号。比例控制的精度较高,价格也高,需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选配。两种方式所 配套的执行器也不同。

旁通阀执行器与阀门需根据不同的系统压差,配套不同系列的阀门,例如某品牌 VBG阀门+VAT执行

器适用的最大工作压差为 2bar,而 DSGA阀门+MVL执行器的最大工作压差则为 8bar。若定货时未指明,

厂商一般均会按较高压差配套。

总之,在压差旁通系统的选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阀门特性,压差,流通能力,执行器都需考

量。在有的工程中,只是简单地按冷水机组口径选择旁通阀径,往往会造成浪费。

四、空调水系统管径的确定

水管管径d由下式确定:

d =

4mw

3.14 v

式中mw------------水流量, m³/s; v------------水流速, m/s

建议,水系统中管内水流速按表一中的推荐值选用,经试算来确定其管径,或按表二根据流量确定管径。

表一、管内水流速推荐值(m/s)

管径㎜

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

管径㎜

闭式系统

开式系统

15

0. 4~0.5

0.3~0.4

100

1.3~1.8

1.2~1.6

20

0.5~0.6

0.4~0.5

125

1.5~2.0

1.4~1.8

25

0.6~0.7

0.5~0.6

150

1.6~2.2

1.5~2.0

32

0.7~0.9

0.6~0.8

200

1.8~2.5

1.6~2.3

第 44 页 共 95 页

40

0.8~1.0

0.7~0.9

250

1.8~2.6

1.7~2.4

50

0.9~1.2

0.8~1.0

300

1.9~2.9

1.7~2.4

65

1.1~1.4

0.9~1.2

350

1.6~2.5

1.6~2.1

80

1.2~1.6

1.1~1.4

400

1.8~2.6

1.8~2.3 表二、水系统的管径和单位长度阻力损失

闭式水系统

钢管管径/㎜

流量/(m³/h)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0~0.5

0.5~1.0

1~2

2~4

4~6

6~11

11~18

18~32

32~65

65~115

115~185

185~380

380~560

560~820

820~950

950~1250

1250~1590

1590~2000

kPa/100m

0~60

10~60

10~60

10~60

10~60

10~60

10~60

10~60

10~60

10~60

10~47

10~37

9~26

8~23

8~18

8~17

8~15

8~13

流量/(m³/h)

--

--

0~1.3

1.3~2.0

2~4

4~8

8~14

14~22

22~45

45~82

82~130

130~200

200~340

340~470

470~610

610~750

750~1000

1000~1230

kPa/100m

--

--

0~43

11~40

10~40

--

--

--

--

10~40

10~43

10~24

10~18

8~15

8~13

7~12

7~12

7~11

开式水系统

第 45 页 共 95 页 五、冷冻水泵扬程估算方法

所谓水泵的选取计算其实就是估算(很多计算公式本身就是估算的),估算分的细致些考虑的内容全面些就是精确的计算。

特别补充:当设计流量在设备的额定流量附近时,上面所提到的阻力可以套用,更多的是往往都大过设备的额定流量很多。同样,水管的水流速建议计算后,查表取阻力值。

关于水泵扬程过大问题。设计选取的水泵扬程过大,将使得富裕的扬程换取流量的增加,流量增加才使得水泵噪音加大。特别的,流量增加还使得水泵电机负荷加大,电流加大,发热加大,“换过无数次轴承”还是小事,有很大可能还要烧电机的。

另外“水泵出口压力只有0.22兆帕”能说明什么呢?水泵进出口压差才是问题的关键。例如将开式系统的水泵放在100米高的顶上,出口压力如果是0.22MPa,就这个系统将水泵放在地上向100米高的顶上送,出口压力就是0.32MPa了!

1、水泵扬程简易估算法

暖通水泵的选择:通常选用比转数ns在130~150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单台取1.1,两台并联取1.2。按估算可大致取每100米管长的沿程损失为5mH2O,水泵扬程(mH2O):

Hmax=△P1+△P2+0.05L (1+K)

△P1为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压降。

△P2为该环中并联的各占空调未端装置的水压损失最大的一台的水压降。

L为该最不利环路的管长

K为最不利环路中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总和和与直管总长的比值,当最不利环路较长时K值取0.2~ 0.3,最不利环路较短时K值取0.4~0.6

2、冷冻水泵扬程实用估算方法

这里所谈的是闭式空调冷水系统的阻力组成,因为这种系统是最常用的系统。

1.冷水机组阻力:由机组制造厂提供,一般为60~100kPa。

2.管路阻力:包括磨擦阻力、局部阻力,其中单位长度的磨擦阻力即比摩组取决于技术经济比较。若取值大则管径小,初投资省,但水泵运行能耗大;若取值小则反之。目前设计中冷水管路的比摩组宜控制在150~200Pa/m范围内,管径较大时,取值可小些。

3.空调未端装置阻力:末端装置的类型有风机盘管机组,组合式空调器等。它们的阻力是根据设计提出的空气进、出空调盘管的参数、冷量、水温差等由制造厂经过盘管配置计算后提供的,许多额定工况值在产品样本上能查到。此项阻力一般在20~50kPa范围内。

4.调节阀的阻力:空调房间总是要求控制室温的,通过在空调末端装置的水路上设置电动二通调节阀是实现室温控制的一种手段。二通阀的规格由阀门全开时的流通能力与允许压力降来选择的。如果此允许压力降取值大,则阀门的控制性能好;若取值小,则控制性能差。阀门全开时的压力降占该支路总压力降的百分数被称为阀权度。水系统设计时要求阀权度S>0.3,于是,二通调节阀的允许压力降一般不小于40kPa。

第 46 页 共 95 页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粗略估计出一幢约100m高的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的压力损失,也即循环水泵所需的扬程:

1. 冷水机组阻力:取80 kPa(8m水柱);

设备阻力损失

设备名称

离心式冷冻机

蒸发器

冷凝器

吸收式冷冻机

蒸发器

冷凝器

冷却塔

冷热水盘管

热交换器

风机盘管机组

自动控制阀

阻力(kPa)

30~80

50~80

40~100

50~140

20~80

20~50

20~50

10~20

30~50

备注

按不同产品而定

按不同产品而定

按不同产品而定

按不同产品而定

不同喷雾压力

水流速度在0.8~1.5m/s左右

风机盘管容量愈大,阻力愈大,最大30kPa左右

2.管路阻力:取冷冻机房内的除污器、集水器、分水器及管路等的阻力为50 kPa;取输配侧管路长度300m与比摩阻200 Pa/m,则磨擦阻力为300*200=60000 Pa=60 kPa;如考虑输配侧的局部阻力为磨擦阻力的50%,则局部阻力为60 kPa*0.5=30 kPa;系统管路的总阻力为50 kPa+60 kPa+30 kPa=140 kPa(14m水柱);

3.空调末端装置阻力:组合式空调器的阻力一般比风机盘管阻力大,故取前者的阻力为45 kPa(4.5水柱);

4.二通调节阀的阻力:取40 kPa(0.4水柱)。

5.于是,水系统的各部分阻力之和为:80 kPa+140kPa+45 kPa+40 kPa=305 kPa(30.5m水柱)

6.水泵扬程:取10%的安全系数,则扬程H=30.5m*1.1=33.55m。

第 47 页 共 95 页 根据以上估算结果,可以基本掌握类同规模建筑物的空调水系统的压力损失值范围,尤其应防止因未经过计算,过于保守,而将系统压力损失估计过大,水泵扬程选得过大,导致能量浪费。

3、水泵扬程设计

(1)冷、热水管路系统

开式水系统 Hp=hf+hd+hm+hs (10-12)

闭式水系统 Hp=hf+hd+hm

(10-13)

式中 hf、hd——水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Pa;

hm——设备阻力损失,Pa;

hs——开式水系统的静水压力,Pa。

hd/ hf值,小型住宅建筑在1~1.5之间;大型高层建筑在0.5~1之间;远距离输送管道(集中供冷)在0.2~0.6之间。设备阻力损失见表10-5。

六、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目前最常用的冷却水系统设计方式是冷却塔设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空调冷冻站设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地

下室。水从冷却塔的集水槽出来后,直接进入冷水机组而不设水箱。当空调冷却水系统仅在夏季使用时, 该系统是合理的,它运行管理方便,可以减小循环水泵的扬程,节省运行费用。为了使系统安全可靠的运 行,实际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冷却塔上的自动补水管应稍大一点,有的按补水能力大于2倍的正常补水量设计;

2. 在冷却水循环泵的吸入口段再设一个补水管,这样可缩短补水时间,有利于系统中空气的排出;

3. 冷却塔选用蓄水型冷却塔或订货时要求适当加大冷却塔的集水槽的贮水能力;

4. 应设置循环泵的旁通止逆阀,以避免停泵时出现从冷却塔内大量溢水问题,并在突然停电时,防 止系统发生水击现象;

5. 设计时要注意各冷却塔之间管道阻力平衡问题;按管时,注意各塔至总干管上的水力平衡;供水 支管上应加电动阀,以便在停某台冷却塔时用来关闭;

6. 并联冷却塔集水槽之间设置平衡管。管径一般取与进水干管相同的管径,以防冷却塔集水槽内水

位高低不同。避免出现有的冷却塔溢水,还有冷却塔在补水的现象。

1、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

现在的资料给出的冷却水系统的补水量数据判别较大,见下表:

补 水 量

电动制冷时补水量为循环量的 1.53%,吸收式制冷时为循环水量的 2.08%;粗略估算取 2%~3%

第 48 页 共 95 页 取循环水量的 1%~1.5%

取循环水量的 1%~3

吸收制冷时取循环水量的 2%~3%

取循环水量的 0.3~1%

平均补水量为循环水量的 2.5%,当机组运行时间长且运行时需换水 1~2次时,补水量可达 3%~5%

电动冷水机组,补水量约为循环量的 1.4%~1. .6%;吸收式冷水机组时,补水量为循环水量的 2%~3%

电动制冷取循环水量的 1.2%~1.6%;吸收式制冷为 1.4%~1.8%

经对表中资料的分析,从理论上说,如把水冷却5 _C,蒸发的水量不到被冷却水量的1%。但是,实

际上还应考虑排污量和由于空气夹水滴的飘溢损失;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冷却塔的结构、冷 却水水泵的扬程、空调系统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等)的影响。我们建议:电动制冷时,冷

却塔的补水量取为冷却水流量的1%~2%;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补水量取为冷却水流量的2%~2.5%。

2、冷却水循环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电动冷水机组的冷凝器进、出水温差一般为5 _C,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冷却水进、出口温 差一般为6~6.5 _C,因此,在选用冷却塔时,电动冷水机组宜选普通型冷却塔(Δt=5 _C);而双效溴化 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宜选中温型冷却塔(Δt=8 _C);

2.选用冷却塔时应遵循《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的规定,其噪声不得超过下表所

列的噪声限制值》: 厂界噪声限制值/dB(A)

厂界毗邻区域的环境类别

特殊住宅区

居民、文教区

一类混合区

商业中心、二类混合区

工业集中区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

昼间

45

50

50

60

65

70

夜间

35

40

45

50

55

55

备注

高级宾馆和疗养院

学校与居民区

工商业与居民混合区

商业繁华区与居民混合区

工厂林立区域

每小时车流100辆以上

七、冷凝水管道设计

通常,可以根据机组的冷负荷Q(kW)按下列数据近似选定冷凝水管的公称直径;

第 49 页 共 95 页


-

更多推荐

系统,设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