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发(作者:匡定波)

浅析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艺术价值_肖雪梅

浅析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艺术价值肖雪梅(刑台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刑台 054035)摘 要:通过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散发着独特的个性和艺术价值。本文主要剖析波普艺术风格时装的情感性、主观性与客观性、大众化、审美性、合理性与经济性等。力争把握其精神实质,将艺术理论转化为实践,努力探索时装设计的新形式、新途径。关键词:情感性 大众化 客观性 审美性1.1 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内在本质波普艺术风格时装是指波普艺术在时装设计上的具体反映。通过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看出,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散发着独特的个性和艺术价值。通过与传统服装与现代服装的比较,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有着前所未有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以下从波普艺术风格时装的情感性、主观性与客观性、大众化、审美性、合理性与经济性等方面分别进行说明。1.1.1情感性

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精髓在于通过时装设计各要素的合成来传达都市生活中的某种情感。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提出“装饰即罪恶”的原则,提倡简洁、单纯、理性的设计形式[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在倡导形式追随功能的着装观念下,穿着者个人的感受大都被人为隐藏,注重功能的内容及形式使得时装这一通俗的生活用品晦涩难懂,难以传情达意,因缺乏人情味而显得过于冷漠无情,这样的设计风格已经无法满足战后青年一代的心理需求与审美期待。相反,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采用了更加通俗幽默的、年轻性感的、花哨而有魅力的时装形式来直面生活,热情地歌唱生活,通过款式造型、色彩图案、材质等各种设计元素传达时装设计的情感性。通过大胆感性的色彩,丰富多样的材质,夸张多变的设计手法,突出表达都市生活多变的情感。因此,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不仅可以表现客观的生活本身,更多的是可以表达穿着者个人的情感。情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心灵相通,饱含情感的造型、色彩、材质、装饰等设计元素可以散发时尚中坚更多的力量和感染力,充满人情味的设计风格极大地满足了青年一代的心理需求与审美期待。这不仅增加了设计元素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增强了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抒情功能。1.1.2 主观性与客观性传统服装的外观设计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客观性,即能根据人体自身客观的体型特点进行相应的三维立体空间设计,从外观形式上客观地表现男女人体各自的静态美感。与传统时装强调客观性相比较,除了根据自身的形象与气质特点进行相应的客观塑形之外,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精彩成功之处还在于主观能动地对时装设计已有的潜在设计规则进行创造性变化。如将传统服装确立的性别对立规则打破,主观积极地让男装、女装均焕发前所未有的魅力;如不再矫揉造作地塑造人体的客观性,而是让时装的外形设计更加贴近于人体的自然形,更加生动、年轻化,让人们大胆地暴露肢体,使时装更加贴近于生活的原貌。色彩图案的丰富多变与大胆对比,率真地表现了年轻人的心声,多种材质的混合与大胆对比既尊重了各种材质的个性,又将人的个性释放无疑,另类街头个性的款式特点打破了时装设计曾经的禁忌与矫揉造作。在各种矛盾对立元素的混合中积极主动地反映生活中人们的个性特质,反对整齐划一、格式化标准化的时装设计。波普艺术风格在时装的客观自然塑造与主观创造过程中,让人们的生活独具品味,引导人们观察与思索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引导人们创造全新的生活形态,反映生活的原貌。1.1.3 大众化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大众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消费对象是民间大众,大众的消费层次多元使得波普时装风格特点模糊不清、变化多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时装;其二是反映了女装与男装设计的相互借鉴,女权运动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成为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使得女装设计由低位向高位发展,使时装设计能够更好地为女性消费者服务,极大地拓展了女装设计的发展空间。时装设计的大众化使得女性时装表现出自信和自强,而不是仅仅成为男性的附庸,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也是一个无法扭转的趋势,它将使时装设计更加宽松自由。同样男装设计在大众化上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男装设计打破约定俗成的穿着惯例以及常年形成的无形的枷锁,扩大男性的着装选择自由。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在形、色、质的设计元素应用上不再强化男性特征,而是平等地从女装设计中吸取有利的设计元素,让男装设计也变得多姿多彩。1.1.4合理性与经济性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合理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种面辅料的运用能很好地表现时装的造型结构;二是时装的款式结构设计合理,穿着舒适,制作技术运用合理,很好地体现了不同种类人体体型结构与不同消费者的着装状态;三是时装设计便于成衣制作。由于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属于成衣设计范畴,无容置疑,它具备了一定的独创性,但成衣设计属于商业行为,其设计应在表现创意的同时,必须考虑生产制作的合理性,像传统服装那样的做工和装饰只能加大生产成本,影响制作进展,最终导致失去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生命力。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用艺术的形式、通俗的题材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方式拉近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使人产生一种感觉,人人都可以像明星一样拥有耀眼的魅力——人2011年五月刊84

艺术百家争鸣真实的欲望马雪莹(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 重庆 401331)记得很早之前看巴拉兹贝拉的《电影美学》,里面有关于一个生平第一次看电影的西伯利亚女孩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说的是电影诞生初期,从来没看过电影的她被表兄带着去莫斯科的一家电影院里看一部滑稽片,可回来时竟是愁眉满面,面色苍白,询问之后才知道她被银幕上的景象吓破胆,问她到底怕什么,姑娘战战兢兢的回答道:“把人的身体大切八块,身子扔在那边,手又仍在另一个地方。”我当时看时心里暗自偷笑,心想万一这姑娘看到《阿凡达》岂不是就疯了。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启示:现代的我们,在观看更为复杂多变的蒙太奇剪辑的电影时,为什么如此习惯于视觉联想?我们好像已经习惯甚至在没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复杂理解过程的变化时,就把一个个孤立的画面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场面,而且完全沉浸其中,沉浸在光影的魔幻世界中,相信它的真实存在・・・・・・我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

一、电影为何而诞生自古以来,人类就想通过逼真的临摹来替代外界,复制外形以保存生命,这被巴赞称为“木乃伊情结”。在这个梦想的推动下,从早期的宗教巫术到后来的雕塑和绘画,造型艺术随此不断发展着,巴赞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说道“当然,艺术与文明同时在演进,使造型艺术终于摆脱了这种巫术职能。但是,降服时间的渴望毕竟是难以抑制的,文明的进步只是把这种要求升华为合乎情理的想法罢了”,对于像绘画和雕塑那种逼真的临摹物来说,他们离人们心中的那个梦想,那个完完整整、生动的复制现实的梦想还很远,不过这一切在1839年起发生了巨大改变。1839年,一种用以制造“逼真的临摹物”的全新技术——摄影术——诞生了,摄影术的发明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们离那个伟大梦想又近了一步。“照相术既完成了巴洛克艺术的夙愿,也把造型艺术从追求形似的顽念中解放出来。”1

人类一直在心里怀揣着这个梦想,从远古时代在洞穴的石壁上画动物的远古人到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现代人,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一样地渴望着复制现实,渴望着凝固时间,我非常赞同巴赞的看法,他认为并非是因为技术的发展才催生出了电影,完全相反,是因为再现现实这个萦绕人脑际的共同念头才催生出来了技术,最终在现实中发现(discover)电影,而非发明(invent)人都可以变得时尚!这就是波普艺术介入普通大众生活、直达大众心灵的方式。[李黎阳著.《波普艺术》Pop Art.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3]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经济性体现在顺应工业化的要求,不论装饰设计繁杂与否,均可以批量复制。相比较传统时装,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力求做到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高的回报,设计师以最小的成本与面辅料损耗达到最佳效果。街头个性、趣味通俗、廉价便宜的设计形式让更多的消费大众享受着生活的精彩瞬间。1.1.5 审美性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审美价值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独特的品味和个性。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通过不断尝试反映当下最新科技特征和商业特征的新材料,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流行主题和新的表现形式、新的设计元素,让生活在都市中的每一个人从时装中切实感受到时代与文化,让每一个人随时代散发自己的个性情感。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同时深刻反映与改变着消费者的品味和个性,成为衡量品味和个性的一项认知参数。二是不断激励人们创新设计的手法。波普时装设计师不断尝试、实验,以新面料、新主题和新形式来反映当今工业化和商业化特征,表达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和时尚流行文化。在色彩、图案、材质等元素的构成形式与使用上,波普艺术使用了重复、对比、拼贴、夸张等手法与多种奇异的形式,使时装设计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人们对生活反常、变异的体验。通过这些手段的创新,不仅改变了时装作品的形式,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同时促进了时装设计审美品质的创新发展。迷你短裙、T恤、牛仔等风靡全球的无数事例说明:名不见经传的平民服装经过波普意识的渗透后摇身变成大众的最爱,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通俗易懂,不仅给大众视觉上的新奇、愉悦、满足,更多的是大众心灵的共鸣。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设计以客观中性的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通俗的形象、新颖奇特的设计手法拉近了高级时装与街头时装的距离,拉近了男装与女装的距离,拉近了你我之间的距离……这使得波普艺术风格的时装特色趋于新奇怪诞、个性张扬,呈现了设计创作上的不严肃与放荡不羁的态度,使得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精神贵族。我们终于找到了时装的价值与意义!参考文献:[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李当崎.《西洋服装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8[3]李黎阳著.《波普艺术》Pop Art.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3852011年五月刊

浅析波普艺术风格时装设计的艺术价值_肖雪梅

更多推荐

时装设计,设计,艺术风格,时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