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8日发(作者:)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思考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课堂模式革新的任务,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加强重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实行减负增效课堂,成为教师工作内容的重点,也是数学课堂首要任务。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中心,思考“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前言: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方式的使用较为单一,没有体现新时代互动型课堂的要求,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忽略了互动交流的积极意义。而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等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亟需教师转变传统观念,以革新的思想在课堂中应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积极活跃的学习环境。

1“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1.1重视互动性,开展体现学生主体性课堂

“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时,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其能够在课堂中发挥自主能力,对数学课堂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有效锻炼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强调教师应当增加课堂的活跃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将知识和思想分享,以此促进课堂积极氛围的形成,让其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发挥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落实强化课堂互动的基本要求,贯彻“双减”的理念。 1.2强调针对性,注重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存在学习压力和负担较重的现象,而且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对不高。基于此种情况,“双减”政策对教学工作明确提出“减负增效”“突破传统束缚”等要求,着重提高课堂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为其设计合理作业,实现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1]。将新理念和新思想结合到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推进数学课堂的改革,突破传统观念的影响、束缚。以此贯彻教书育人工作的理念,让学生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双减”背景下开展高质量小学数学教学的措施

2.1结合信息技术,增加教学内容直观性

信息技术是当下与人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对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多元化信息的渲染,传统的语言文字教学已然不能有效调动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需要更为直观的体现出来,才能够让学生快速领悟知识要点,提升学习效率,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打造坚实的基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其呈现生动形象的知识内容,有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转变教学方式。

例如,在《分数乘整数》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分数含义抽象、分数计算存在一定难度的情况,为学生建立结合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通过播放动态演示图、视频讲解等内容,帮助其理解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含义,学会计算分数乘整数的——整数与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这一要点。然后针对其对约分计算概念认识不足的实际,投影对比图片等,进行讲解。以此使学生能够有更为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数学课堂中快速掌握分数计算的知识,实现“双减”要求的减负增效。

2.2积极组织课堂讨论,建立互动型课堂 对数学课堂进行革新,落实“双减”政策的理念,应该从改变以往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不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着手。通过积极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其参与到课堂主题的讨论交流中,有效建立互动性十足的数学课堂[2]。同时,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加深师生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氛围更加的和谐融洽,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为传授学生《分数乘分数》的知识内容,引导其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和分享知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结合课堂内容设计——“分数乘分数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讨论主题。有效使其对课堂讨论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到分数乘分数的知识点讨论中,认识到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完成计算可以约分就约分的要点。并且强化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知识学习效率,建立和谐共处的课堂氛围。

2.3发挥自主能力,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

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是高质量课堂开展的重点,关系到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能力的锻炼,影响着对知识的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引导的形式,驱使其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强化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等。并且可以有效调动其积极性,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充分落实“双减”提出的提质增效要求。

例如,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教师在开展《分数乘小数》的课堂教学时,为其设计——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效率高,还是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效率高;能不能先以分数的分母为倍数扩大分数后,计算出结果再除以倍数等问题。让学生分析分数形成小数的各种计算方式,实践各种计算方式,并总结每种方式的计算效率。以此使其自主进行知识学习,强化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2.4注重课后知识巩固,合理布置作业

作业练习的布置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进行课堂知识的传输后,应该重视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帮助其快速有效的巩固知识的印象和加深理解[3]。并且强化其学习能力和计算能力,养成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

例如,针对课堂中已经教会学生《分数乘法》的知识,教师为其设计——小明与同学五人去吃饭一共点了七份2.5元的蔬菜,请问每人应付多少蔬菜钱,以分数的形式计算;三分之七乘以1.6等于多少等作业问题。让学生在计算和解决作业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课堂知识,有效对知识进行巩固。

总结:总而言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积极落实“双减”,通过直观呈现内容、组织课堂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和合理布置作业等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并且在将“双减”贯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养成优秀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向华.“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2(28):178-180.

[2]赵义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7):57-59.

[3]李庆香.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8):129-132.


-

更多推荐

课堂,数学,学生,学习,分数,知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