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疏通专业上门服务-槽钢层是什么意思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
2023年5月2日发(作者:油烟净化器怎么清洗)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就是以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和竖向荷载的一种结构体系。这是

从结构整体角度来划分的。

框支剪力墙指的是结构中的局部,部分剪力墙因建筑要求不能落地,直接落在下

层框架梁上,再由框架梁将荷载传至框架柱上,这样的梁就叫框支梁,柱就叫框

支柱,上面的墙就叫框支剪力墙。这是一个局部的概念,因为结构中一般只有部

分剪力墙会是框支剪力墙,大部分剪力墙一般都会落地的。一般多用于下部要求

大开间,上部住宅、酒店且房间不能出现柱角的综合高层房屋。

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差,造价高,应尽量避免采用。但它能满足现代建筑

不同功能组合的需要,有时结构设计又不可避免此种结构型式,对此应采取措施

积极改善其抗震性能,尽可能减少材料消耗,以降低工程造价。

因此,框架剪力墙结构包括框支剪力墙,框支剪力墙却不一定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是荷载传给楼板,再传给次梁、主梁、柱、基础、地基。此

种结构受力体系由梁、柱组成,用以承受竖向荷载是有利的,但是在承受水平荷

载方面能力有限,因此仅仅适用于房屋高度不大,层数不多的建筑。

剪力墙即一段钢筋混凝土墙体,因其抗剪能力很强,故称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

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受力,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

载,这样大大减少了柱子的截面。

当房屋的层数更高的时候横向水平荷载更大,这时宜采用剪力墙结构,即全部采

用纵横布置的剪力墙。剪力墙不仅承受水平荷载,亦承受垂直荷载。

剪力墙的计算

剪力墙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其正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本规第 7 章和第 10.5.3

条的规定计算,但在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

整系数 γRE。

剪力墙各墙肢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

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应按墙肢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采用,

其他部位可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 Vw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底部加强部位

19 度设防烈度

11.7.3-1

且不应小于按公式(11.7.3-2)求得的剪力设计 Vw

2)其他情况

一级抗震等级

Vw1.6V 11.7.3-2

二级抗震等级

Vw1.4V 11.7.3-3

三级抗震等级

Vw1.2V 11.7.3-4

四级抗震等级取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剪力设计值

2 其他部位

VwV 11.7.3-5

式中 Mwua———剪力墙底部截面按实配钢筋截面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且考虑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计算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有翼墙时应

计入墙两侧各一倍翼墙厚度围的纵向钢筋;

M———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底部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V———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

公式11.7.3-1中,Mwua 值可按本规第 7.3.6 条的规定,采用本规第 11.4.4

条有关计算框架柱端 Mcua 值的相同方法确定,但其 γRE 值应取剪力墙的正截

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11.7.4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当剪跨比 λ>2.5

11.7.4-1

当剪跨比 λ≤2.5 时

11.7.4-2

11.7.5 考虑地震作组合的剪力墙在偏心受压时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

合下列规定:

11.7.5

式中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轴向压力设计值中的较小值;当 N

0.2fcbh 时,取 N0.2fcbh

λ———计算截面处的剪跨比 λ=M/Vh0);当 λ<1.5 时,取 λ=1.5

λ>2.2 时,取 λ=2.2;此处,M 为与剪力设计值 V 对应的弯矩设计值;

当计算截面与墙底之间的距离小于 h0/2 时,λ 应按距墙底 h0/2 处的弯矩设

计值与剪力设计值计算。

11.7.6 剪力墙在偏心受拉时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1.7.6

当公式(11.7.6)右边方括号的计算值小于 时,取等于

式中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轴向拉力设计值中的较大值。

11.7.7 一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其水平施工缝处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施工缝承受轴向压力时

11.7.7-1

当施工缝承受轴向拉力时

11.7.7-2

式中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施工缝处的轴向力设计值;

As———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全部竖向钢筋截面面积,包括竖向分布钢筋、附加

竖向插筋以及边缘构件(不包括两侧翼墙)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

11.7.8 力墙洞口连梁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梁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应按本规第 7.2 节的规定计算,但在公式的右

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

2 跨高比 l0/h2.5 的连梁

1)连梁的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11.7.8-1

2)剪力墙连梁的斜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1.7.8-2

式中 Vwb———连梁的剪力设计值,按本规第 11.3.2 条对框架梁的规定计算。

注:对跨高比 l0/h≤2.5 的连梁,其抗震受剪截面控制条件、斜截面抗震受剪

承载力计算应按专门标准确定;

3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各类结构中的剪力墙连梁,当跨高比 l0/h≤2.0,且连梁

截面宽度不小于 200mm 时,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

4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结构筒及核心筒连梁,当其跨高比大于 2 且截面宽

度不小于 400mm 时,宜采用斜向交叉暗柱配筋,全部剪力均由暗柱纵向钢筋承

担,并应按框架梁构造要求设置箍筋。

11.7.9 力墙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剪力墙结构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 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20

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不宜小于 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 1/16;当墙端无端

柱或翼墙时,墙厚不宜小于层高的 1/12对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140mm

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25

2 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体结构

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20,其底部加强部位的墙

厚,不应小于 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 1/16。筒体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

层不应改变墙体厚度。

11.7.10 剪力墙厚度大于 140mm时,其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采用双排钢筋;

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600mm且直径不应小于 6mm在底部加强

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墙体中,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11.7.11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25%;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不应小于 0.2%,分布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300mm

其直径不应小于 8mm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应

小于 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11.7.12 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 1/10

11.7.13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

肢的轴压比 N/fcA)不宜超过表 11.7.13 的限值。

11.7.13 墙肢轴压比限值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

一级(9 度)

一级(8 度)

二级

轴压比限制

0.4

0.5

0.6

注:剪力墙墙肢轴压比 N/fcA)中的 A 为墙肢截面面积。

11.7.14 剪力墙两端及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在重力荷载

代表值作用下,当墙肢底截面轴压比大于表 11.7.14 规定时,其底部加强部位

及其以上一层墙肢应按本规 11.7.15 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当小于表

11.7.14 规定时,宜按本规第 11.7.16 条的规定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一、二级抗震等级落地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

一层剪力墙的两端应按本规第 11.7.15 条的规定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

翼墙或端性,且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的剪力墙,应在底部加强

部位及以上一层剪力墙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般部位剪力墙以及

三、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按本规 11.7.16

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4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筒,除应符合本条第 1 款和第 3

的要求外,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

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 1/4且约束边缘构件围

应全部采用箍筋;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围宜按本规图 11.7.15 的转角墙设

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仍取墙截面高度的 1/4

11.7.15 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应符合

下列要求(图11.7.15);

11.7.15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

注:图中尺寸单位为 mm

a)暗柱;(b)端柱;(c)翼墙;(d)转角墙

1—配箍特征值为 λv 的区域;2—配箍特征值为 λv/2 的区域

1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 lc 及配箍特征值 λv 宜满足表 11.7.15 的要

求,箍筋的配置围及相应的配箍特征值 λv 和 λv/2 的区域如图 11.7.15

示,其体积配筋率 ρv 应按下式计算:

ρv=λvfc/fyv (11.7.15

式中 λv———配筋特征值,对图 11.7.15 λv/2 的区域,可计入拉筋。

2 一、二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对暗柱、端柱、

翼墙和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图 11.7.15 中阴影部分面积的 1.2%、1.0%;

11.7.15 构造边缘构件的构造配筋要求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

一级(9度)

一级(8度)

二级

λv

0.2

0.2

0.2

lcmm

暗柱

0.25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

0.2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

0.2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

端柱、翼墙或转角墙

0.2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

0.15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

0.15hw1.5bw450 中的最大值

注:1 翼墙长度小于其厚度 3 倍时,视为无翼墙剪力墙;端柱截面边长小于墙

2 倍时,视为无端柱剪力墙;

2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 lc 除满足表 11.7.15 的要求外,当有端柱、翼墙

或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肢方向截面高度加 300mm

3 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对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100mm

对二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 150mm

4 hw 为剪力墙肢的长度。

11.7.16 剪力墙端部设置的构造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翼墙和转角墙)的围,

应按图 11.7.16 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

合表 11.7.16 的要求。

11.7.16 构造边缘构件的构造配筋要求

抗震等级

底部加强部位

其他部位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

箍筋、拉筋

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

箍筋、拉筋

最小直径(mm

沿竖向最大间距(mm

最小直径(mm

沿竖向最大间距(mm

0.01Ac 6 根直径为 16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8

100

0.008Ac 6 根直径为 14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8

150

0.008Ac 6 根直径为 14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8

150

0.006Ac 6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8

200

0.005Ac 4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6

150

0.004Ac 4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6

200

0.005Ac 4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6

200

0.004Ac 4 根直径为 12mm 的钢筋中的较大值

6

250

注:1 Ac 为图 11.7.16 中所示的阴影面积;

2 对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 2 倍,转角处宜设置

箍筋;

3 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满足框架柱配筋要求。

11.7.17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剪力墙周边应设置端柱和梁作为边框,端柱截面尺寸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

应满足框架柱的要求;当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应设置暗梁,其高度可取 2

墙厚;

2 剪力墙开洞时,应在洞口两侧配置边缘构件,且洞口上、下边缘宜配置构造纵

向钢筋。

作为住宅这样的房子好

按房屋建筑结构分类

钢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造的,包括悬索结构。

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

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混合结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钢

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砖木结构 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砖、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制房架、

砖墙、木柱建造的。

其他结构 是指凡不属于上述结构的房屋都归此类。如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

等。

框剪结构与框架结构的主要区别就是多了剪力墙,框架结构的竖向刚度不强,

层或超高层的框架结构建筑更是如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故使用剪力墙.你可以

去了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

珍珠岩、浮石、蛭石、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

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

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

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

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

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1框架-剪力墙结构,出称为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

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

好的抗侧力性能。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利用电梯井、楼梯

间、管道井等墙体。因此,这种结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房屋建筑。

2。框剪结构的变形是剪弯型。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

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

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

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

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3。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来承受。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

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80%以上

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剪力,沿高

度分布比样均匀,各层梁柱的弯矩比较接近,有利于减小梁柱规格,便于施工。

门业十大名牌排行榜有哪些-全国十大品牌暖气片厂家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

更多推荐

框架剪力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