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商城-陈浩的股票分析软件

2023年10月11日发(作者:皮德信)
【读通鉴】21“十六国”之成汉政权:氐人李雄建立了一个
“政教合一”的帝国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氐人首领李特,被益州刺史罗尚
摆了一道,摆得相当惨烈,李特和他的大哥李辅,都被斩杀,氐人集
团,受到沉重打击。李特的老弟李流接过了老哥的担子,自称大将军、
大都督、益州牧,掌管东营;李特的儿子李荡、李雄,掌管北营。
公元303年,三月,罗尚派督护何冲、常深,进攻李流,涪陵人
药绅,也组织了一个民间武装,配合官军攻打李流。
衣赐履说:此一时期,巴蜀一带有两个涪
陵,一个是梓潼郡内的涪陵县,也称涪县,即
四川省绵阳市;一个是梁州的涪陵郡,治所在
汉复,今贵州省沿河县西北。药绅应该是涪县
【李荡不会是一身蛮人打扮的】
衣赐履说:上一回,我们讲过,罗氏对人
说,我的两个儿子,李荡和李雄,如果有一个
先死,剩下的那个,一定大贵。现在,李荡死
了,剩下的是李雄。
李特、李荡父子先后阵亡,而朝廷又派荆州(州政府在江陵,湖
北省江陵县)刺史宗岱、建平郡(四川省巫山县)太守孙阜,率三万
水军支援罗尚,大军即将到达,李流十分恐惧。妹夫李含就劝他向朝
廷投降吧,李流思来想去,决定投降。李流的老弟李骧,侄子李雄,
坚决反对,但李流不听。
五月,李流派他的儿子李世,和李含的儿子李胡,到建平太守孙
大家认为李雄、李离说得对啊!于是,李雄、李离率军突袭孙阜,
孙阜军大败。
衣赐履说:我们不能不承认,孙阜之败,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流已经表示投降,并送了
儿子为人质,孙阜大约正准备喝庆功酒呢,根
本就没想着防备。这一点,帮了李雄、李离的
大忙。只不过,倒霉的是李流的儿子李世和李
含的儿子李胡。
建平太守孙阜败就败了呗,没什么大不了的,后面不是还有荆州
刺史宗岱吗?但事情往往就是那么寸,好死不死的,这位宗岱,刚到
垫江(重庆市合川区),就挂了,于是乎,荆州援军,撤了。
危险解除,李流非常羞惭,认为李雄有奇才,从此,军中事务全
部交给李雄处理。
军提供粮食,范长生同意,李流军满血复活。
衣赐履说:隐士范长生,手下有一千来户
人家,他支持李流,李流就满血复活了,凭什
么啊?好像有点扯诶,呵呵。
不久,李流病危,对手下干部说:
骁骑将军李骧(李特五兄弟,李辅、李特、李庠、李流、李骧,
现在只剩下老四李流,老五李骧),仁德精明,本来足以成就大事。
但是,前将军李雄英俊神武,大概是上天的选择,你们,都要接受他
的命令。
衣赐履说:李流的位子,没有传老弟,没
有传儿子,非常明智。作为叔叔的李骧,没有
和侄子争权,值得称道。
九月,李流去世,李雄自命为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治所设
在郫城。益州刺史罗尚数次攻打,都无功而返。李雄派武都(甘肃省
成县)人朴泰向罗尚诈降,说:
李骧、李雄现在没有粮食,而且叔侄两个开始内讧了,李骧打算
闹分家,要带着他的人到江西找饭吃,到时明公派军攻城,我可作为
内应,郫城一战可破。
罗尚认可,赏给朴泰大量金宝。
雄活捉。隗伯受伤极重,眼见活不了了,李雄就没有杀他。
衣赐履说:胡三省注说,朴,是板楯蛮族
的大姓之一,也即是说,朴泰也是蛮族。那么,
罗尚相信了朴泰的话,可能有这么两个原因:
一个是,当时的益州干部群体,不全是汉族人,
少数民族恐怕不少,否则,罗尚如此轻信,很
难解释得通;再一个是,罗尚可能也想到会上
当,因此,他派的不是自己嫡系部队,而是投
降过来的隗伯,胜了固然好,败了,也无所谓,
反正死的都是蛮夷。只不过,他没想到,李骧
竟然乘势攻打成都。
另,氐人流民一起喊“万岁”,又喊“已
经取得郫城”,说明氐人对汉语掌握得非常好,
也即是说,不仅李特、李流这些顶流氐人,汉
化程度很高,就是普通氐人,汉化程度可能也
不低。
【这位李骧,是关二爷投胎的吧】
衣赐履说:此前,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
司马颙,正在攻打在洛阳主政的长沙王司马乂。
本年正月,司马乂兵败被杀,因此,给罗尚下
令的,可能是成都王司马颖。
罗尚派遣别驾李兴向镇南将军刘弘(镇守襄阳。应该是在原梁州
刺史许雄被问罪后,刘弘又兼任梁州刺史)求助粮食,刘弘手下考虑
运粮道路遥远,而且荆州本地粮食也很紧张,就想拨给罗尚五千斛米,
意思一下就算了。
刘弘说:
天下一家,不分彼此,我现在给罗尚粮食,对西边儿,我就不必
忧虑了。
于是,刘弘给罗尚三万斛米,罗尚得以振作。
衣赐履说:此时,刘弘正在攻打境内的张
昌变民集团,自身粮食也很紧张,然而,能够
支援罗尚三万斛米,确实有大局观,难能可贵。
重新制定法律七章(约法七章)。任命叔叔李骧为太傅,老哥李始为
太保,折冲将军李离为太尉,建威将军李云为司徒,翊军将军李璜为
司空,材官将军李国为太宰,阎式为尚书令,杨褒为尚书仆射。尊奉
老娘罗氏为王太后,追尊老爹李特为成都景王。
李雄认为李国、李离有智慧谋略,凡事必先找他们咨询后才会实
施,李国、李离也都愈发谨慎。
衣赐履说:李国、李离,都是李含的儿子。
提个问题,倘若我们不知道李氏为氐人,看李
雄的这套班子,以及他的行政方式,大家能感
觉到有一丝一毫蛮夷的味道吗?妥妥的一个儒
家王朝嘛!
罗尚屯驻于巴郡,派兵进攻蜀中,斩杀了李雄的从祖父李冉,抓
获了李骧的妻子昝氏(昝读如赞,上声)和儿子李寿兄弟。
公元306年,隐士范长生乘素车,从青城山来到成都,李雄亲自
到城门口迎接,手执笏板时用的手板),拜范长生为丞相,尊称他为
范贤。
衣赐履说:笏板,是臣下晋见君王或上级
时拿在手里的一块板子。成都王李雄,不但出
城门迎接隐士范长生,居然还手执笏板,似乎,
史书继续在扯诶。
范长生劝李雄称尊号,李雄于是称帝,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太武,
国号大成。追尊老爹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尊老娘罗氏为皇太后。
封丞相范长生为天地太师,西山侯,范长生的部曲都免交赋税。
【李雄称帝】
衣赐履说:《通鉴》上说,以范长生为天
地太师;复其部曲,皆不豫征税。而《晋
书·李雄传》上说,复其部曲不豫军征,租税
一入其家。完全是两个意思。前者说的是,范
长生和他的部曲,都不用征税;而后者则是说,
范长生的部曲,都不负担徭役,在范长生的地
盘上,所有的租税,成汉政府不会染指,完全
属于范长生。这两条纪录,天差地别,真不知
道司马光是怎么审稿的。
我们不得不问,范长生,范老汉,你凭什
么啊!李雄啊,你是不是疯掉了!
但,李雄是成汉帝国的开国皇帝诶,做了
三十年天子,政治相对清明,社会比较安定,
老百姓的日子还是不错的,他既不疯,也不蠢,
那么,他如此厚待范老汉,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好,我们试着来解开这个谜团。
范长生是谁?
《晋书·李流传》载,涪陵人范长生率千余家依青城山。
即是说,范长生祖籍涪陵(贵州省沿河县西北),带了一千余家
人,住在青城山。
《华阳国志》载,(范)贤名长生,一名延久,又名九重,一曰
支,字元,涪陵丹兴人也。
范老汉的名字,一长串儿:贤,长生,延久,九重,支,元,其
中任何一个,似乎都与道教有关,或者说,至少有点神秘兮兮的感觉,
包括“支”,乍一看,好像关系不大,不过呢,支,要是跟“天干地
明白“推步大元,五行大会甲子”是什么意思),说天下是李家的,
不是范家的。这一段,一方面表示,李雄要把位子让给范长生,另一
方面,范长生则以他的方式,为李雄称王称帝的合法性,提供了某种
理论依据。
《华阳国志》载,(李雄)迎范贤为丞相。从弟置,流子也,以
不陪列,诛之。
范长生来到成都,李雄是以下属的礼节,率手下人到城外迎接的,
李雄的堂弟李置,没跟着一起去,李雄就把李置给杀了。这特么也太
狠了吧!李置是谁啊?李流的儿子诶!李流是李雄的亲四叔,李雄的
位子,是李流传给他的诶,李流的儿子没有去迎接范长生,李雄就把
他给杀了,如果不是李雄忘恩负义,则一定是范长生这个人太重要了,
重要到不杀李置不行的地步!
《华阳国志》载,(范)贤既至,尊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
《十六国春秋别传》载,公元306年,加丞相范长生为天地太师
之号,封西山侯……公元318年,四月,范长生去世,李雄任命范长生
的儿子范贲为丞相。范长生善天文,有术数,民奉之如神。
《魏书·賨人李雄传》载,时涪陵人范长生颇有术数,雄笃信之。
范长生行政职务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被尊为四时八
节天地太师;精通天文,还有神奇法术,老百姓奉之如神;范长生去
世之后,李雄任命他的儿子范贲为丞相——丞相居然世袭诶!
几条史料摆下来,我们即可发现,这个范老汉,不是一般人啊!
我们之前觉得很扯的记录,搞不好并不扯诶。
关于范长生与氐人的关系,讨论起来,太麻烦,或者说,太学术,
不好看,幸好已经有前辈学人作过研究,此处,我们就借用唐长孺先
生的一些观点。唐先生在《范长生与巴氐据蜀的关系》一文中,对范
长生、李雄、徐轝等人的关系进行了考证、梳理,并给出一些推论,
我们列举一二:
【唐先生的镜片儿,比我的还厚】
1.刘禅时代,涪陵地区大姓徐巨造反,蜀汉朝廷派车骑将军邓芝
平定,之后,将当地徐、蔺、谢、范等大族五千家迁徙到蜀郡,任命
为猎射官。又从这些人中挑了一部分,配属给有关将领,名为助郡军,
这帮人于是世掌部曲,成为蜀郡的大姓。徐轝、范长生自为徙蜀而世
掌部曲的大姓。
2.蜀汉政府将这几个大姓迁于蜀郡,担任猎射官;晋朝又从这些
人中抽调了一部分到冯翊,充任弩士,也即是说,以徐、范等大姓为
主导的这批人,都善弩射。而弩射为蛮族专长,特别是賨人和板楯蛮,
可以说个个都是神射手。进而推断,范氏可能出身于賨人,徐氏可能
出于巴蛮,而入蜀的巴氐本为迁居略阳郡的賨人。
3.李特之父担任猎将,自然也是由于善弩射的关系,那么,出于
涪陵而有賨人嫌疑的蜀汉射猎官的范氏、徐氏,与李氏则颇有可能是
同族的。
4.范长生应该是天师道首领,晋朝灭了蜀汉之后,天师道在蜀中
相当流行,青城山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范长生居青城山,不仅因
为避难,还因为宗教上的关系。
5.范长生致力传道,信徒众多,百姓奉之如神。那么,范长生归
附李雄,其影响之大,不难想像。
6.巴氐本就崇奉天师道,李特及其手下流民,恐怕都是天师道教
徒。
……
讲真,唐先生的观点,未必不可商榷,但他的研究思路,则给了
我们相当的启发。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解释一下,之前我说很扯淡的那些问
题了。
前面我们讲过,李氏家族以前是跟着天师道(五斗米道)大教主
张鲁混的。张鲁在汉中传教,不但汉族人信,少数民族也信。李雄的
曾祖父李虎,带着族人,从巴西郡宕渠县(四川省渠县东北三汇镇)
前往依附张鲁。
后来,曹操占领汉中之后,把张鲁迁往内陆,把賨人迁到了天水
(甘肃省甘谷县)、略阳(属秦州,甘肃省天水县东)一带定居。
天师道非常神奇,到哪都落叶生根,而且,不管谁家,只要有一
个人信了,那么,这一大家子基本上都信了,进而,其子孙后代,大
概率也会成为天师道的信徒。比如,张鲁他们家,世世代代当教主,
天师道大当家,一直是张鲁的后人,被称为“张天师”。再如,东晋
的王羲之,他们家也世代信奉天师道。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晋书·李雄传》载,有刘化者,道术士也,每谓人曰,关、陇之
士皆当南移,李氏子中惟仲俊(李雄字仲俊)有奇表,终为人主。
这条记录,就告诉我们,李家跟道士们,从来就没有远离过,或
可说,他们本来就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而范长生,从各种史料的记录来看,到李雄时代,已经有一百多
岁了,有记录显示,他在刘备时代就大名远播了(刘备死于公元223
年),我觉得有点夸张,故不采纳。但,范长生在巴蜀一带,是一个
神仙般的存在,则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解决了汉人与少数民族、儒家士大夫与其他阶层人群的融合问题。
李雄的政权,是传统儒家政权与天师道教权的某种媾和,李雄似
乎创建了一种“政教合一”的治理模式。
但从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权演变来看,宗教的力量,是无法与政权
相抗衡的,尽管宗教有时也能坐大,显得蓬蓬勃勃,但从来都不可能
凌驾于政权之上。范长生非常乖巧,李雄表示让位,范长生没有顺竿
儿往上爬,两人亲切握手会谈之后,李雄借范长生的影响巩固政权,
范长生借李雄让渡的权力传播天师道,心照不宣,相得益彰。
【成汉政权,达不到这个程度】
从这个角度看,成汉帝国,虽然在形式上将政权与教权拧到了一
上海滨江凯旋门项目-公认的最好证券分析师

更多推荐
得胜e17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