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

中国富豪的创业故事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升,技术创

新为互联网革新带来了契机,创业活动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活动的

氛围越来越浓厚,参与到创业活动中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下面店铺就为

大家解开中国富豪的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富豪的创业故事篇一

鲁冠球,1945117日生于浙江省萧山区宁围镇,浙江万向

集团董事局主席兼党委书记。

19697月,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

厂。19901月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1985年被《半月

谈》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1994年,集团核心企业万向钱潮股份公

司上市。

2013年,登上中国富豪榜以235亿排名第十四名。

曾担任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浙江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

会长。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和九届全国人大代表。[6]

2015胡润百富榜》鲁冠球及其家族以650亿元时隔九年重回前

十,位列第十。

鲁冠球 小铁匠逼上梁山

鲁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在上海一家医药工厂工

作,收入微薄,他和母亲在贫苦的乡村,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他看

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对设备很感兴趣,便筹钱购买设备,

开办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后来因为禁止私人经营,加工厂又被迫关闭,为了偿还债务,鲁

冠球不得不将三间老房子变卖。虽然受到打击,鲁冠球并未放弃。由

于“停产闹革命”,当时人们连铁锹、镰刀都买不到,自行车也没有

地方修。在经过15次申请之后,鲁冠球开办了一个铁匠铺,很快生意

红火起来。到了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

富有经验且有些名气的鲁冠球被公社邀请去接管已经破败的宁围公社

农机修配厂。其间除了管理农机修配厂,只要能赚钱、做得了的营生,

鲁冠球都做了尝试。

之后10年间,靠作坊式生产出的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

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8年春,

鲁冠球的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

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步,

鲁冠球调整公司战略,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当年秋天,

他将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即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1980年的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上,虽被拒绝入场,但鲁冠球

并不放弃,在会场外摆起了地摊。在闻听会场内正陷入价格拉锯,他

便张贴广告,以低于场内20%的价格,销售自己的高质量产品,很快

厂家便涌出场外交易。万向此役获得了210万元的定单,鲁冠球成为

最默默无闻的大赢家,打出了名气。

鲁冠球年龄:64岁创业时间:1969年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第一桶金:万向节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

有利于磨练自己的意志。当企业家如果光会享乐,早上围着车子转,

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企业家就不成为企业家,是败家。

外界评价

鲁冠球依法合理谦虚谨慎,务实低调与时俱进,称赞万向在鲁冠

球的带领下始终处于领导潮流的地位。(国家主席评)

鲁冠球

从一个铁匠铺掌柜到30多年后的万向老总,从四千块创业到每年

数百亿元营业额,鲁冠球被誉为民营企业老总中的“不倒翁”。鲁冠

球素有商界常青树的美誉,他以54亿元的资产继续占据了富豪排行榜

的第四位,并在强势榜上位居次席。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

领袖之一,鲁冠球还见证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工厂发展称国内最大名

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只有初中文化的鲁冠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农民

传奇般的成长故事。

他被誉为中国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他是一个稳健中带有冒险气质

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主宰 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乡镇企业发展成

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鲁冠球如影随形的危机感,胜败亦

然的平常心,刻苦谦卑的学习态度和几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

中国富豪的创业故事篇二

2014胡润百富榜上,年仅37岁白手起家的富豪叶国富以24亿资

产列975名。

叶国富,分利宝创始人,哎呀呀集团董事长,名创优品(大中华区)

总裁,赛曼基金创始人,赛曼投资公司董事长,著名天使投资人,中

国十大营销人物。现担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

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理事会理事、《时尚报》名誉

社长。

十多年前,叶国富只是湖北丹江口市里坪镇双龙堰村的一个穷小

子,因为拖欠学费,连中专毕业证都没有拿到。一枚典型的“屌丝”。

十多年间,他是怎么完成身份的巨变?期间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讲述穷苦打工仔叶国富十年登上富豪榜的白手起家励志创业故事

无钱上学,南下打工

叶国富,197710月出生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双龙堰村

的一户贫困的农家,家里有7口人,日子格外清贫。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读完中专,为了挣钱帮忙养家,19986

10日薄暮,21岁的叶国富从湖北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本该上高中、读

大学的他,却因为拖欠学费拿不到中专卒业证。为了避免卒业即失业,

他瞒着父母,南下闯广东。“我一直记得多年前的那个黄昏,只身一

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独自承受着背井离乡的惆怅与未知前程的迷

茫。”回首往事,叶国富感慨万千。

到广东三个月后,学历不高的叶国富才找到人生活中的第一份工

作——钢管厂的业务员。虽然踌躇满志,但很快叶国富就发现,同事

都比他学历高且有经验,如果做不出业绩就会被末位淘汰,卷铺盖走

人将是迟早的事。

为了留下来,叶国富没事常去车间打转,熟悉生产流程和生产进

度。时间一长,客户只要报出要货数量,他立即就能敲定交货时间。

这让他赢得了客户们的信任。

一年之后,叶国富的业绩很快在同事中排名第一,而他每年的销

售提成,也达到12万元。

多次试水起家10元店

积攒了一些资金后,2000年初,一个做陶瓷销售的朋友向他阐述

了陶瓷业的发展前景,这让叶国富激动不已。他马上辞掉了厂里收入

丰厚的工作,辗转到福建当起了老板,做陶瓷配件生意。但由于经验

不足,加之合伙人的合作条件苛刻,一年之后,他不得不痛下决心推

掉全部生意。创业的这一年,叶国富与合伙人共亏损了四五十万元,

之前的辛苦劳动全都付诸一炬,这难免让他有些气馁。但是,不轻言

放弃的叶国富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又开始在一家机械厂做回了自

己的老本行——业务员,而这一干就是整整三年。

第一次创业尝试草草收场,但是创业的种子却埋进了叶国富的心

中。在再次打工的这段时间内,叶国富每天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寻

找市场的空白点。他相信,“只要我用心去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不甘心的他又陆续涉足服装、大头贴等七八个行业,虽然小有身家,

但一直没有找到固定的主业。

2001年末,在一个销售培训会上,叶国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当

时做化妆品销售的杨云云。两个年轻人盘算——叶国富懂销售,杨云

云熟悉化妆品行业,何不一起开个化妆品店?佛山人气最旺的百花商场

里,一个商铺招标,招标底价是每月1500元。叶国富决心拿下这个商

铺。一份标书需要诚意金5000元,叶国富花1万元拿了两份标书。招

标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1501.9!叶国富的两份标书,一份上

写着1500元,另一份上写着1501.9元。中标的正是叶国富的第二份

标书。不到一年的时间,叶国富相继在百花商场的三层和四层相同位

置的商铺开了化妆品店。 2002年,他的四家店铺净赚40多万元。

2004年,一个已离职的前店员来叶国富店里照大头贴,闲谈中说

她现在是一个饰品店的营业员,小饰品很好卖,一天差不多能卖四五

千元。听闻此言,叶国富大吃一惊,他从未意识到看似不起眼的小饰

品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

当下,他迅速到广州考察市场,发现上下九一带到处都是10元店,

生意非常火,而历来广州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在佛山流行开来。

于是,很快佛山第一家十元店就此诞生,专卖女性用的小饰品。

很多人以为,不起眼的小小饰品店比路边摊强不到哪里去,成不了大

气候。叶国富却对自己和员工说:“当别人不拿你当回事的时候,你

要狠狠地把自己当回事。”叶国富把店开在繁华的步行街上,装修时

尚、价格低廉,引得来逛的女孩经常发出“哎呀呀,这么便宜”的感

叹。短短4个月,他就在佛山开了四家店,随后进军广州。

20053月,叶国富正式成立公司,受顾客感叹启发,公司定名

“哎呀呀”。并把顾客定位在金字塔底的“被忽视的大多数”,即月

收入2000元以下,年龄为12-28岁的女性消费群体。走“平民时尚”

路线,强调“平价战略”,让消费者买了不心疼,丢了不可惜。

做好产品请明星宣传

虽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创了“哎呀呀”品牌,但直到2005

7月,“哎呀呀”仍只有几家门面。想扩大生意规模,就必须及时掌握

时尚流行饰品新动向。为此,叶国富在产品开发上跟日本、韩国企业

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不仅如此,他还在广州的白云区组建了6000平方米的国内大型配

货中心,负责各个连锁直营店和加盟店的货源配送,每周三发新货。

生意做久了,有心的叶国富发现做饰品就是做细节。于是他要求

每一个小产品都精致,都要开发好,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才能有大的改

观。“细微的差距造就巨大的不同”。

终于,叶国富的尝试取得了成功,公司很快发展壮大了,到了

2006年,“哎呀呀”店铺数量已达到400家。但新的问题也如影随形:

模仿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为此,叶国富又有了大胆的决定,请明

星做品牌代言人,进行规模化的品牌扩张。当时,这让许多人诧异。

因为在饰品私营企业,请明星做代言人,叶国富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人。

有了明星代言后,哎呀呀的品牌影响力和加盟店的口碑效应呈几

何级传播。2007年,“哎呀呀”店铺数量近千家,零售总额达5.6亿

元,到2010年底达到3000家。并以平均每天两家新店的速度稳步扩

张,这个速度是肯德基的2倍、屈臣氏的6倍。

小饰品的大饰界

成功的企业家似乎都有一个特点:胆大心细。天蝎座的叶国富喜

欢慎重而深思熟虑的冒险。2008年,已经成为饰品行业龙头老大的

“哎呀呀”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斥资1500万元上线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精细化管

理。

同行们觉得,卖小饰品的像国美、苏宁、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

巨无霸一样使用ERP系统实在有点大材小用,可叶国富不这么认为:

“ERP理顺了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重要的是,我

们因此拥有了庞大的年轻女性客户群的数据资源,这会为我们未来的

业务开拓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哎呀呀彻底改变了一个行业的游戏规则。”著名营销专家、

“中国女性营销第一人”张恒甚至认为其革命意义堪比马云之于电子

商务、百度之于搜索引擎。很多人对小饰品这种小摊式生意不屑一顾,

叶国富却推开了这扇不起眼的财产之门。叶国富,已成为了行业的领

军人物,但他从来不认为这就是成功,“创业一直在路上,成功永远

没有终点,想赢就要比别人跑得更快。”叶国富认为,要常年专注一

件事不容易,坚持下去必有成效。

叶国富的“哎呀呀”如同一则创业启示录,以胜利的姿态提醒人

们:,即使在那些不起眼的商业地带,也可能蕴藏着弗成限量的宝藏。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饰界”叶国富改动了他的偶像乔布斯名言中的一

个字,叶国富相信,“改变世界可以从‘改变饰界’做起,‘改变饰

界’同样能推动我们改变世界!”

中国富豪的创业故事篇三

1999年大学毕业的时候,父母为了奖励她,给她买了一辆宝马5

系进口轿车,当时这款车的售价近80万人民币。

毕业后,她没有选择继续读研或店铺,而是直接进了建设银行,

不过固定时间上下班很快就引起了她不适,李玟阳回忆,仅仅在建行

上了三天班,她的情绪就倦怠起来。

后来,父亲又推荐她进了一家专门做房屋代理销售的公司给总经

理当内勤,负责日常的会议记录、文件整理等事务。但是,生性好动

的李玟阳非常喜欢策划类的工作,于是申请去搞营销。

在公司里,她如鱼得水,半年多时间便成为部门负责人,并在成

都楼宇销售圈小有名气。事实证明,正是这段经历,使李玟阳的营销

策划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此前的发展,她大多还是沿着父母的人脉关系。2000年,她终于

瞒着家里做了人生第一笔独立的投资--在成都市区繁华的盐市口地段

开了一家服装店。

与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开家时尚个性的服装店是李玟阳的梦想。

当时她没告诉父母,就在盐市口接手了一间60来平方米的铺子。“由

于当时来这边的主要消费人群还是年轻人,我准备做一家品牌形象店,

卖时尚的服装。”她还经常专门飞到香港、广州去淘服装。半年后,

直到生意已经很好了,她父母才从别人那里听到了这一消息。

李玟阳透露,开服装店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平时自己的积累,还向

朋友借了十几万。除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外,服装店也为她赚了很多

钱。李玟阳记得很清楚,这家名为“伊洋”的服装店在一年后转手时

虽然这种模式现在已很普遍,但在当时尚属少见。这种创新之举

让她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赚了近千万元。

商海沉浮:曾遭竞争对手胁持

在完成千万元积累后,2002年前后她开始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并

打算独立操刀。她先后考察过高校、水电、煤矿等多个项目,最终看

中了广安华蓥的一家水泥厂。

在此期间,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另一位企业家。在李玟阳的眼

里,丈夫是个上进的人,家里也很赞成,因此从恋爱到结婚的时间并

不长。夫妇俩很快就收购了这家水泥厂,紧接着又收购了当地的另外

一家大的水泥厂,前后共投入了3000多万元。

经过努力,两个厂红火起来,资产规模达到了数亿元。那时,她

丈夫主管生产和设备,而她负责营销和财务。他们的事业达到了一个

新的高峰,李玟阳也在华蓥成了无人不晓的人物。

然而像不少富豪一样,他们也开始收到一些不怀好意者的恐吓。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2004年,她走在街道上,忽然被4个男子胁持。当

时,来人把刀子比在她腰间,威逼她在一些生意事务上做出让步。

虽然这次她在身体上并没有受到大的伤害,但是像很多企业家一

样,她开始学会保持一定程度的低调。而今她依然有一半的时间是在

广安工作,但每次出门基本都要带保镖。

瞄准餐饮:让全成都帮忙打广告

在餐饮行业,李玟阳是个后起之秀。

2005年时,她的拍卖公司接到一宗酒楼转让的拍卖委托,这家酒

楼位于城西府南新区附近。“酒楼离金沙遗址只有几百米之遥。”李

都慕名前来消费。

在研发菜品方面,他们也独树一帜。靠着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和对

餐饮文化的培育,短短一年多时间,她的酒楼就在知名酒楼林立的府

南小区一带搏得了一席之地。

今年初,在成都餐饮界较为热捧的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上,有人

提出“金沙”这个文化品牌不应该由某家企业独占。


-

更多推荐

中国排名前10装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