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0日发(作者:装修实用效果图片)

陇东婚事之喜事习俗

临近岁末,喜事连连。往往全家出动行情,还轮不过来呢!在陇原农村,所谓“喜事”,

也称“红事”,与“丧事”、“白事”相对而言,所用礼簿、所贴对联均为红色。其中包括

男婚女嫁、儿孙满月、老人祝寿等等。这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陇原婚嫁之事和前多

年相比,不仅继承了老一辈遗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还增加了一些新式的做法。礼节和前多年

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也有简单操办的,如个别家庭贫寒的,只要男女双方同意,名

为旅游,实则坐车出去一半天就可以了。前多年结婚有1天、2天、或3天的,近几年均变

为1天了。婚事一般有:遇面(会面)、看家、收礼(订亲)、问客、成亲(结婚)、回门

几个程序。

遇 面(会 面)

遇面是指由媒人(也称介绍人)介绍的男女双方在一定的地点见面,看对方的长相、气

质等等。一般遇面的地点不安排在男女双方的家里,而是安排在街道或媒人家里。男女双方

遇面后,如果对对方有好感,这时不仅媒人、而且双方家长都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单独说话的

机会,以便于双方相互了解。这个过程中一个主要的人物就是媒人,他既要能说会道,也要

上下逢迎,扬善隐恶,使双方多发现对方的长处,还要敢于主事,勤于动腿,联系双方家庭,

说和彩礼、兑换庚帖等等。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开放,遇面这一过程也就比较淡化了。

旧时遇面,女方一般不出来当面看,而是躲在帘子后面留一个背影,偷着看男方。说到这里,

还有一个笑话。说是媒人为一个女孩介绍了对象,并说对方长得如何如何的帅,女方见面后

果然如此,所以就定事了,结果到订亲时,男女双方见面后互相询问家庭情况,当女方问男

方弟兄几个时,对方竟说:“如果算老爸,弟兄四个,不算老爸弟兄三个”。

看 家

看家是在双方遇面后没有意见的情况下,由媒人和双方家庭联系,定清女方到男方“看

家”的日子。看家,其实质就是看男方家里的财产、生活状况。一般看家,都是女方母亲、

姑、嫂等人去,因为女人的眼睛细、毒。去时一般要准备一点简单的礼物,没有意见时,女

方会留在男方家里吃饭。这时作为男方的家长要给女孩送见面礼,作为定情的信物,如果女

方接受了礼物,说明婚事就有了七、八成。当然婚事如果在以后出现问题时,女方会将自己

接受的礼物如数退还给男方。

收 礼(订 亲)

财礼,也称聘礼,一般是指男女双方成婚时,由男方送给女方的财物。它是在男女双方

遇面看家后,都觉得没有意见的情况下,由媒人交换龙凤帖(双方生辰帖子)后,征得男女

双方家长同意所定的礼金。农村的讲究四六不成,即礼金不能含有四、六两个数字。

到了收礼的日子,男女双方都要提前请家门父子、老小外家,男方还要请亲邻好友参加。

这一天,男方要准备酒席,招呼女方的来人。女方到来后,先吃面,再坐席(吃酒席)。吃

面各地均有讲究,一般为饸老面(意即亲戚结和气),这时上的菜为5小碟凉菜,面既要看

细不细,筋不筋,而最为讲究的就是汤,看旺不旺,熟油辣子红不红、辣不辣(今后的日子

红红火火)。吃完面,就要坐席,古时的酒席一般为“八跨五”,也称“十三花”,即八碗

五榀,五个榀的菜要放在桌子的四角和中间,现在一般按照食堂的上法为十二个菜加一个汤。

坐席后,接着就是收礼,包括挂锁、互赠礼物、磕头、换盅。这时需要另外收拾一桌酒席,

男女双方的父亲要坐到主位,即上席,其次是双方的家门父子,人数一般一样。人坐齐后,

由男方先敬酒,再由两位新人敬酒,接下来由男方端出礼盘,里面放着彩礼(现金),媒人

唱出礼金,并由女方的长辈点清礼金,名为“收礼”。接着是为男女双方挂锁,旧时的锁子

一般是金银制品,今为红头绳挽的锁锁,并系有人民币,男女双方所挂人民币钱数相等,挂

锁由双方的母亲承担。挂上锁后,男女双方要互赠礼物,以前为男方准备的礼物为:1顶帽

子、1个笔记本、1支钢笔、1双袜子,现在赠的礼物一般为衣服,男方还要准备戒指,并

亲自为女方佩带。这时老人、亲戚也要为女方赠送礼品,赠送时男女双方要给老人、亲戚磕

头,俗称认亲。最后就是换盅,即男女双方的父亲交叉胳膊端着酒杯喝酒,名为“换盅”,

意即喝交杯酒,喝完酒两家人从此成为一家人。定亲后,男女双方的相互往来就属正常,再

不会遭到别人的非议。

问 客

问客是在结婚前三天,由男方的爷爷辈、父辈、同辈各去1人,提上烟酒、点心(均为

双数)等礼品到女方家,以商定彩礼之外的小物什,如脸盆、镜子、化妆品、袜子等等,并

商定有关结婚的事宜,包括双方娶人、送人的人数、车辆、所缺衣物、娶亲队伍到达时间、

送客时间,询问女方还有什么要求。对女方提出的各项要求均要在当天达成协议,以确保娶

亲顺利进行。另外还要送去“娶书”,“娶书”是用红纸写的,内容为新郎父母、两位新人

的属相年龄及新娘上头坐帐、拜天地方位、停车方位等,一般不能让男女双方看。待结婚哪

天,由女方家里人悄悄缀在陪房被子的一角。它的格式为竖写内折的,封面上写有“婚娶全

书”,内折封面写“乘銮跨凤”四个大字。

成 亲(结 婚)

结婚日子是由阴阳结合男女双方的年龄、属相等确定的。结婚是喜事的主要内容,一般

有:罩轿(现为罩车)、搭彩子、娶人、迎花、拜天地、入洞房、拜大小、进门、揭碗子、

擀面、耍房(闹洞房)、起铺(第二天早上)。

古时娶亲没有车子,有用轿子的、有人(驮夫)背的。不论那一种,人(驮夫)背的,

要为驮夫披红;用轿子抬的先要罩轿,即装饰轿子,为轿子挂红;现在一般都用小车娶亲,

所以先要罩车,在车前的挡风玻璃上贴上大红“双喜”,车子前面要挂红,到女方家女方也

要挂红。车内要放一只红公鸡,俗称“引路鸡”,意即吉祥如意,一路平安,这只鸡能养能

买,但不能杀了吃肉。娶亲的队伍一般有5人、7人、9人(不算吹手)的,为单数,其中

有一位女的,要和新郎同辈份,即女大客,届时帮助新娘化妆、梳洗打扮;主事的男人为男

大客,届时和女方商量有关结婚事项。

搭彩子是在新郎的家门口,将一条长绳的中间挂上尺五红布悬挂于路上,娶亲的轿子(或

车子)要抬(或拉)上新郎经过彩子后,方可下车,名为“占轿”,以树立男人家庭的主导

地位。娶亲的队伍走后,新郎要去上坟,实为祭奠祖宗,以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但不忘祖

宗荫德。

娶人队伍要拉上所卖物品,行进期间不能停止,即使有什么意外情况,车子也不能熄火。

到达女方家里后,要上礼,但只登记而不送钱财礼物。这时候作为女方家是最忙的,既要摆

出陪房(指嫁妆),包括为男方老人、姑嫂准备的礼品(鞋、鞋垫),又要拿上男方所带的

上头匣子为新娘冼脸(拔去脸上的汗毛)、化妆,现在多在理发馆盘头、化妆。这一天的新

娘不能多喝水、多吃饭,因为几乎全天不能上厕所。女方送亲的人数一般和男方娶亲人数相

等,参加娶人、送人的不能是离异之人,其中押轿者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担任,拿着柜子或

箱子上的钥匙。到了起轿时间,新娘要顶上盖头,由男女双方的女大客陪同。上车前要换鞋

子,意即不带走娘家的财物。当男方的娶亲队伍到达后,新娘就要哭,一直到娶亲队伍离开

娘家后,方可止声,俗称“哭嫁”,这一做法源于古代的抢婚,但也包含着对父母养育之恩

的感谢。

迎花前先要“披红”,即请老小外家为新郎披上红绫,现在一般是红被面。披红前,要

摆一桌酒席,请老小外家入席后,由总管、新郎依次敬酒,新郎还要向客人3叩头,然后按

照老外家、小外家的顺序给新郎从左肩到右肩依次披红,方法同现在的礼仪小姐披的广告一

样,披红时要放鞭炮、吹唢呐。当新娘回到男方家门口但未下轿前,由新郎的姐夫领着新郎,

到轿(或车)前向新娘作揖,将从新娘头上取下的花别到自己的胸前,围着轿子(车子)正

转3圈,反转3圈。然后再次向新娘作揖,表示对新娘的欢迎。

拜天地是婚礼的一项主要内容。按照老人的说法,拜完天地,夫妻双方就得到上天、下

地各位神仙的承认。所以农村前多年结婚不予登记的多,但没有不举行拜天地仪式的。新娘

下轿后,由双方的女大客陪同到提前摆好的香桌前站定。主持人大喊一声:“新人、来宾各

就各位,婚礼开始”。一般的程序为:鸣炮奏乐、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这是

作为新人的弟弟、嫂子、朋友等能耍的人互相推着,保证新人的对拜质量)、媒人讲话、来

宾讲话。在主持人 “新人退位,送入洞房”的喊声中,两位新人各自端着香盘的一角,在

众人的簇拥下,进入洞房。

这时的洞房可以说是窗明几净,进门的墙角上面清油灯碗(长命灯)不断地闪烁着昏黄

的光芒,四面墙壁上到处都有红色的“双喜”字。床铺已经铺好,当新人走到门前时,其他

人就被陪同的女大客挡在门外。有些讲究的人在新人进门时还响鞭炮,同时推入两个男孩,

预示着一切邪气被挡在门外,新人的第一胎将生男孩。新娘这时要拿出提前准备的吃货(糖、

瓜子等)散给进入洞房的所有人。送新娘的人被安排坐席后,这时新郎要拿着一定数量的钱

找押轿的人要箱子或柜子上的钥匙;总管要找送人的男大客询问女方的压箱子钱是多少,然

后男方要添压箱子钱,一定要比女方的钱多一些。坐完席,就是送客(送娘家人)。这是双

方要互相道达致谢,以表歉意。(新人在洞房)

拜大小亦称认大小。由一个既能耍的着、又能说会道的人端着盘子,从祖辈开始,为新

人讨要礼物。不管是谁,只要放礼物,端盘子的人就会唱出来,xx放了什么礼物,要新人

为他们磕头。等到一一讨要完,新娘也就知道了自己有哪些亲人、亲戚。然后,端盘子的人

就要让新人为自己磕头,因为它端着盘子。最后将钱、礼物到在新人下跪的点子上,由新人

一一捡起。这期间新郎的父亲要为新人炕洞里放上树根,并点炕,用农村的俗语来说:“今

年烧墩墩,明年抱孙孙。”

进门实质是新娘从洞房进入厨屋,这时厨屋门上用红线挂着一个馍馍、一根葱,两位新

人要同时咬一口馍馍,表示从今往后夫妻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是掉在空里的

馍馍实在难以吃着,这时新娘如果手快,就会一把拉断拴馍馍的绳子,拿在手中,方可进门,

馍馍会很快被人放入水缸中,然后取出让两位新人第二天早晨共同吃。这时厨房炕上会坐着

奶奶(或长辈),手握笤帚,打新娘的屁股,意即新娘要服从家法。当然眼疾的新娘会从长

辈手中接过笤帚,以示承认家法。

揭碗子即农村的一种耍法,碗子下面分别扣着肉、钱、麸皮,让新娘揭开。不管你揭开

那一种,都会有说法。如揭开有钱的碗子,说明新娘爱钱;如揭开有肉的碗子,说明新娘嘴

馋;如揭开有麸皮的碗子,说明新娘懒惰,像喂猪一样给人做饭。

擀面也称“试刀工”,即看新娘做饭手艺如何?和面的嫂子往往故意将面和的很硬,这

样面就不好擀;有些在撒的面粉中放上糜子,这时新娘就要一个一个拣出来再擀面。据说吃

了新娘的试刀面,不生小病,所以参加婚礼的不论男女都要一尝为快。

耍房即闹洞房。记事起,不知道耍房的真实含义,总以为是到房上耍,直到和父亲参加

了一位远房叔叔的婚礼,才明白怎么回事。农村耍房很有意思,首先是点烟,一般是新娘发

烟,新娘点烟。一些爱耍的人嘴里叼着烟,说着怪话,还不断的点头,所以新娘点烟难度也

挺大。其次由主耍的人命令新娘、新郎做动作、说笑话。当时记得最为有意思的是:吃柿子,

在新娘的脸上贴一片红纸,让新郎去吸下来;还有“老鼠打洞,将一个手绢绑成老鼠状,从

新娘的上衣领子放下去,然后从裤腿下面取出来;这些都是做动作。还有一类是说话,即主

耍的人说完一句话,要新娘新郎学说,说的话至今想起来还令人脸红。在这个过程中新娘、

新郎尽管一百个不情愿,但必须说、必须做。否则,主耍人拿的毛巾包一个冷馍馍就打在头

上、身上,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啊!

起铺是在结婚后的第二天早上,新娘去为公公、婆婆端洗脸水、倒刷牙水,为公公点烟。

这时作为公公、婆婆都要给新娘一定的礼物。

新娘还要将给家里其他人(如小姑、兄长、嫂子)准备的礼物送给他们。这一习俗也寄

托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回 门

回门是结婚第三天,新郎新娘二人首次去娘家。走的路线要和结婚时车子的路线相同。

古时,一般新娘骑毛驴、新郎牵毛驴。现在,双方或坐车、或骑车子,但路线却不能变。第

一次去岳父家,必须带上足够的礼物。既要为老人准备礼物,也要为其他家庭成员准备。岳

父家也要做充分的准备,因为既要请家门父子,又要找陪女婿的人。作为女婿在丈人家可能

是唯一的一次坐在首席的上座。以后,按照农村的古话来说,过事时“外甥女婿不是客,担

水破柴是你的”,再不能按客人接待了。饭后,新娘、新郎回到家中,新娘就成为主人,要

承担家庭主人、媳妇的义务。至此,婚事也算过完了。


更多推荐

新娘,女方,男方,新郎,新人,礼物,双方,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