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防水材料丙纶布-空气净化器是否真的有用

中国陶瓷官网
2023年4月6日发(作者:室内装潢装修学校)

龙源期刊网

陶瓷与中国文化

作者:韩振刚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陶器品的制作在中国已经超过万年的历史,中国瓷

器工艺技术的辉煌成就,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本文简要介绍了陶

瓷的发展历史,着重阐述了陶瓷中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陶瓷发展;装饰艺术;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1-0028-01

陶瓷是人类利用黏土矿物和许多天然资源,经过火高温烧制成功的技术成果,是中国古代

伟大的发明之一。陶瓷的制作工艺繁琐,工序众多,要经过采选矿石,淘洗瓷土,配置釉料,

制作胚胎,干燥成形后上釉,装饰后入窑烧制等一系列过程,需要地质、矿物、物理、化学、

工艺和美术众多学科之间的完美结合才能得到一件陶瓷制品。最初,陶瓷是以实用器具存在

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提高,陶瓷已逐步成为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品甚至于完

全意义上的欣赏品。因其精美的造型、优良的品质承载着精湛的技术,深受人们喜爱,传播到

世界各地,既丰富了当地的物质、精神文明生活。陶瓷的发展既是民族艺术发展的缩影也是对

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一种真实的反应。

一、陶瓷发展史

(一)陶瓷的起源与发展

距今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但因生产力低

下,导致当时的陶器粗糙、工艺不精;但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中就不乏彩绘纹饰的

陶瓷出现。商代“石灰釉”的发明改善了无釉陶罐渗水和易脏的缺点,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非常

有利的条件。虽然已经具备瓷器的基本特征,但又不完全相同,此时称之为“原始瓷器”。从春

秋战国到秦汉的近1700年间,瓷器工艺逐步由“青涩”到“成熟”,尤其是东汉时期青釉瓷器的

烧制成功,胎质缜密,釉色清润,真正地揭开了“瓷器”的序幕。三国两晋时期则是青瓷普及和

发展的阶段,而南北朝青瓷在比例上与之前有显著的区别,从而形成了南北青瓷胎质和釉色的

不同分水岭。

(二)陶瓷的鼎盛时期

直到唐代,陶瓷烧制温度已经接近于现代细瓷的水平,河北的邢窑、定窑白瓷,浙江的越

窑青瓷,河南巩县窑、陕西耀州窑的唐三彩和湖南长沙窑的青釉褐,绿彩瓷器等,名扬海外,

龙源期刊网

谱写了对外文化交流关辉的一页。其中,邢窑,定窑白瓷的“透影性”称为陶瓷史上一次重大突

破。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瓷器的质量和数量都远超于历史任何时期,尤其是

龙泉窑青瓷在釉质方面的改进“石灰-碱釉”,因此可以达到青瓷厚挂,釉中气泡适当的效果。

这一时期的陶瓷外销业依旧十分繁荣,尤其是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堪称我国瓷器发展史的高峰。相比宋代,元代瓷业虽有所衰弱,但生产上仍然有所创新,其中

景德镇的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最为出名。明代瓷器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除了青影、青

花、釉里红等品种外又创造了许多精美的釉上彩,颜色彩等,而景德镇成为了规模最大的窑

厂。当时我国的陶瓷器对外输出,和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更加频繁,有许多的外国人来国内学

习制瓷技术,至今还有许多当时的作品在国内外流传。清初,景德镇制瓷工艺盛况空前,特别

是官窑瓷器,十分精美。

二、陶瓷与中国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陶瓷的国家,英国人以“china”命名瓷器,以显示对中国和中

国文化的敬仰。陶瓷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成长与发展中,展现了中华民族广阔的

社会生活画面,记录了人民群众的悲欢离合,描述着人们心理、精神与性格的发展和变化,也

不断陶冶和铸就民族的灵魂。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族精神也必然不断丰富与发展。

从造型角度看,陶瓷艺术体现着圆满与中和之美。中国古典美学讲究的是“圆整、圆通、

圆妙、圆成”,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美学自我生命与宇宙生命统一的审美理想。中国陶瓷的造

型变化是把握整体与和谐统一,追求圆满效果的趋势,这也是中国人中和之美的体现。①

从装饰角度看,是陶瓷与绘画两种艺术的结合。陶瓷艺术的装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写

意画陶瓷艺术装饰,二是工笔绘画陶瓷艺术装饰。这两种装饰形式都直接显示了绘画艺术对陶

瓷艺术发展的影响,自然风光、山川景色、花鸟鱼虫都赋予了陶瓷生命,体现出人文气息,使

得陶瓷艺术装饰有着属于自身的独特艺术风格。②

中国文化对陶瓷艺术发展的影响不仅是在国内。日本陶瓷将大自然的特殊景观表现地淋漓

尽致,流露出岛国特有的风格。中日文化的交流自弥生时代开始,中国陶瓷和绘画文化的传

入,日本陶瓷兼收并蓄汇成和风,改变原有含意或增进新的内容,成为日本文化。③

十七世纪末,中国清政府与路易十四互赠礼品书籍,真正地拉开中法文化交流的序幕,在

其间起着纽带作用的正是凝聚着深刻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陶瓷。陶瓷进入法国社会,并很快地

渗入了法国人的生活,中法两国文化交流过程中,古老厚重的中国文化推动了法兰西文化艺术

的发展,同时,法国的异域风情也融入进了中国陶瓷中,两国文化交流在中国陶瓷史上画上了

浓墨重彩的一笔。④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使陶瓷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

着人们对瓷器了解的深入以及艺术品位的提高,陶瓷必将成为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载体。

龙源期刊网

注释:

①万长林.从文化的视点看中国陶瓷艺术[J].中国陶瓷,2004(01):67.

②李宪生.论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J].美与时代·城市,2015(08):110-111.

③詹嘉.中国文化对日本陶瓷绘画的影响[J].中国陶瓷,2006(01):63.

④秦波.中国古陶瓷与中法文化交流[J].中国陶瓷,1999(03):42-43.

更多推荐

中国陶瓷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