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

制作人:尹石磊 2012年4月

—— 室内设计 ——

【……基础知识……】

◇装修与室内设计

一、室内设计概论

◇室内设计的概念

室内设计的概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室内景观,室内环境景观化、室内设计情节和意境化。

◇室内设计的特点

设计的可变元素与非可变元素、技术元素与艺术元素结合的产物。

◇室内设计的目标

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逐步创造技术支持下的类自然环境

◇审美修养的境界

1、无感无知;

2、知而不解;

3、知而又解;

4、劣而能善。

二、室内设计的风格流派

1、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带有古典主义的建筑符号,但有所简略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

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大生产,植物纹样的曲线装饰。

3、装饰主义运动风格

并不强调手工艺,不反对工业化大生产,植物纹样的曲线装饰,强调装饰。

安东尼·高迪——地下停车场创始人

4、现代主义运动风格

(1)早期的现代主义风格

◇ 格拉斯哥四人学派

麦金托什——直线造型、没有过多装饰。代表作:格拉斯哥美术学院

◇ 美国的早期的现代主义

路易斯 • 沙利文——现代百货商场形式创始人

“功能决定形式”(Form follow Function)

(2)德国的现代主义

◇德国工业同盟

穆特修斯——彼得•贝伦斯

◇包豪斯(Bauhaus1919-1939)

宗旨:技术 + 艺术

沃尔特•格罗佩斯——魏玛时期

汉斯•迈耶 ——迪索时期

密斯•凡•德•罗 ——柏林时期

(3)其他国家的现代主义

荷兰风格派运动

俄国的构成主义——塔特林——佩夫斯奈

法国的现代主义——勒•柯布西耶

芬兰的现代主义——阿尔瓦•阿尔托

美国的现代主义——哈利•厄尔——雷蒙•罗维

弗兰克•赖特 代表作:落水山庄、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约翰逊公司办公楼、东京帝国饭店

(美式办公室设计模式&日式办公室设计模式)

5、后期的现代主义风格

(1)现代主义发展成为国际主义

德国的设计概念+美国建筑技术=国际主义风格

以西格拉姆大厦为代表的摩天大楼为基本模式,以简约、技术、功能为特点的建筑风格。

(2)现代主义发展成为典雅主义

尼迈耶——巴西议会大厦、巴西利亚小教堂、

(3)现代主义发展成为粗野主义

柯布西耶—代表作:朗香教堂、马赛公寓、邦迪加尔议会大厦

6、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1972年7月15日

代表人物:文丘里、飞利浦·约翰逊、查尔斯·詹克斯、格雷夫斯

代表作:文丘里母亲的住宅、意大利广场

7、晚期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

(1)高技派建筑风格

理查德·罗杰斯、朱莉·皮亚诺、诺尔曼·福克斯

圣地亚哥 卡拉特拉瓦——萨托拉斯-高速列车火车站

(2) 新现代主义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卢浮宫改造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

(3)解构主义建筑风格

彼得·埃森曼——位移、结构外露、扭曲、穿插……

随时间推移,人类的审美观念也在改变,牛仔裤、长短衣服穿着、爆炸头、空眼镜框……

弗兰克·盖里——扭曲的曲面

扎哈·哈迪德——早期风格

直线、不平行不规则N边形、立面外倾、

后期风格

互相穿插的曲面、扭曲

【……撕扯结构……】

三、室内空间设计

1、空间的概念

2、空间的功能

A物质功能

B 精神功能

在室内设计中的【功能分级】

第一层次——生存型功能:基本生活条件,以满足生存的物质条件为设计侧重;

第二层次——舒适型功能:以注重舒适为目的的改善性生活条件,以满足舒适的物质条件为设计侧重;

第三层次——品质型功能:以注重品味质量为目的的改善性生活条件,以满足质量的物质条件和以满足品味的精神条件为设

计侧重;

第四层次——精神型功能:以注重精神追求为目的的改善性生活条件,以满足品味的精神条件为设计侧重。

3、室内空间设计的内容

A 功能空间分区

1、功能合并

2、逻辑秩序

3、资源共享

4、动静分离

B 空间的组织与再创造

C 空间界面设计

界面分隔方式

A实墙—阻隔交通、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封闭型;

B矮墙—阻隔交通,不阻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半封闭型;

C玻璃—阻隔交通、触觉、嗅觉、听觉,不阻视觉—半封闭型;

D漏墙—阻隔交通,不阻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半封闭型;

E格栅—阻隔交通,不阻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开放型;

F绿植—不阻隔交通、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开放型;


更多推荐

功能,现代主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