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日发(作者:)

砖 红 壤

图片介绍:

这是砖红壤剖面,摄于海南岛福山县,母岩为玄武岩。成土风华作用非常强烈,原生矿物几乎分解殆尽,铁铝大量富集,土层深厚粘重。粘粒硅铝率 1.5 左右,粘土矿物以高岭、三水铝石、赤铁矿为主。是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西南角地区热带雨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适宜橡胶、椰子、胡椒等生长,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

土壤性状描述:

砖红壤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下生成的强烈脱硅富铝化的深厚红色土壤,在本区分布于雷州半岛和钦州湾北岸,分布区年降雨量1400mm以土,≥10℃积温7500℃以上。砖红壤风化淋溶系数<0.1,盐基饱和度<15%。本区由于冬季偶有寒潮侵袭,对发展橡胶、咖啡等热带林木不利,现仍以南亚热带的荔枝、香蕉等果木为主。砖红壤土类划分砖红壤和黄色砖红壤两个亚类,前者具土类典型特征,后者具黄化特征,本区均有分布。

砖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景洪砖红土 砂砖红土 砂砖土 粘砖土

淡粘砖土 淡砖泥土 麻砖土 淡麻砖土 泥砖土 杂砂砖红土 湛江泥砂砖土 泥砂砖土

澄迈泥砂砖土 淡泥砂砖土 景洪砖红泥 黄砂泥 砂黄砖土 砂泥黄砖土 泥黄砖土 淡粘黄砖土 麻黄砖土 盈江麻砖土 泥砂黄砖土

赤 红 壤

燥 红 土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广西南宁的赤红壤剖面,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赤红壤又叫砖红壤性红壤,性质介于砖红壤和红壤之间,粘粒硅铝率

1.7~2.0 ,是南亚热带的代表性土壤。分布于两广、福建、台湾、云南南部等地区,适宜菠萝、香蕉等多种经济作物生长。

土壤性状描述:

赤红壤是南亚热带季南林下形成的强脱硅富铝化土壤,其盐基淋溶、脱硅富铁铝程度次于砖红壤,强于红壤。赤红壤剖面发育明显,具深厚的红色土层。本区分布有赤红壤的全部3个亚类。赤红壤亚类是具有土类典型特征的亚类;黄色赤红壤亚类分布于较为湿润的区域,土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化作用,有较明显的黄化层;赤红壤性土为A-(B)-C构型的弱发育赤红壤,主要分布于土壤侵蚀较严重的丘陵山地。

赤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赤泥土 红泥赤土 翁源红泥赤土 赤砂泥土 赤香末土 赤土 金岗山赤土 黄赤土 赤粘土 霞潭赤粘土 九峰赤粘土 厚麻赤土 麻赤砂泥 邕宁麻赤土 杂沙赤红土 澜沧麻赤红土 瑞丽赤砂泥土 泥赤土 泥砂赤土 翁源赤土 罗定赤土 龙州泥砂赤土 厚泥赤土 厚泥沙泥赤红土 红末香土 墨红赤粘土 澜沧赤红泥 麻黄赤土 泥砂黄赤土 黄末香土

红 壤图片介绍:

这是燥红土剖面,摄于云南的元江河谷。这种土壤虽然也处于砖红壤地带,但由于受高山屏障、河谷深切形成的干热焚风效应,使得土体干燥,植被稀疏。故燥红土地矿物风化程度较弱,脱硅富铝化作用很不明显,一般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剖面中部看到的孔洞是白蚁巢穴,下部的白色斑点是挖破的花岗片麻岩质。

土壤性状描述:

燥红土是热带、亚热带干热条件下形成的盐基饱和的红色土壤,本区的金沙江河谷、怒江河谷是其主要分布区之一。云南高原的深切河谷与海南岛西部是我国燥红土的两大分布区,燥红土是在气候干热的稀树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剖面分化较差,脱硅富铝化作用不明显,淋溶作用也不强,属半淋溶土壤。燥红土土类划分3个亚类,本区分布有燥红土和褐红土2个亚类。燥红土亚类分布区热量较高,具土类典型特征;褐红土亚类分布区则更为干旱,剖面下部可出现石灰反应。

燥红土归属下的土种:

麻褐燥土 淡麻褐燥土 泥砂褐燥土 淡泥砂褐燥土 新街泥砂褐燥土 燥红泥砂土 厚层燥红泥土 厚燥土 厚褐红土 砾质褐红大土 麻燥土 新平砂燥土 乐东砂燥土 罗带砂燥土 泥燥土

黄 壤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江西泰和县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的红壤剖面,上部呈鲜艳的棕红色,底土为红白相间的网纹层,有的还有褐色坚硬的铁磐,土质粘重,胶体硅铝率 2.0-2.5

之间,粘土矿物以高岭为主,并含水云母。是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分布在江南各省,大体位于北纬 25

度-31 度之间,适宜油茶、柑桔等多种亚热带经济果木生长。

土壤性状描述:

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红壤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红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分布面积最大;黄红壤亚类为向黄壤过渡类型,在本区均分布于山地垂直带,下接红壤亚类,上接黄壤土类;红壤性土亚类是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土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兴国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红壤归属下的土种:

油红大土 泥红土 砂红泥 红松泥 砂粘红泥 建瓯红泥土 崇安红泥土 赤水黄红泥土 麻砂红泥 褐斑黄筋泥 网纹粘红土 邵武红泥土 灰黄泥 厚灰黄泥 红黄泥 粘底红黄泥 死红土 熟红土 等等。

黄 棕 壤图片介绍:

这是贵州省修文县的黄壤剖面,母质为页岩风化物。它与红壤同处一个地带,多分布于阴坡或山丘上部。雾日多,湿度大,土体中游离氧化铁水化,使剖面呈现黄色或蜡黄色。这类土壤主要分布在川、黔、湘、闽山丘地区,适种杉木、茶、天麻等经济植物。

土壤性状描述: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分布于本区东部和北部的贵州高原,是我国最主要的黄壤分布区。黄壤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与红壤分布于同一气候类型区,但其分布区年均温稍低而年雨量稍高。黄壤的土壤富铝化程度低于红壤,而酸度通常略大于红壤。正常发育的黄壤,腐殖质含量较高,但本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已成为我国生态问题突出的贫困地区之一。黄壤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黄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漂洗黄壤亚类为具侧向漂洗层的黄壤,A-E-B-C构型;黄壤性土亚类为具A-(B)-C构型的弱发育土壤。

黄壤归属下的土种:

杂砂黄壤土 琼麻黄泥 南平黄泥砂土 山黄砂泥 暗黄砂泥 薄砂黄土 厚砂黄土 遵义黄砂土 灰泡砂 面黄泥土 湄潭黄粘泥 平坝黄粘泥土 昭通黄泥 山黄粘泥 水城桔黄泥 桔灰泡泥 黄大土

等等。

图片介绍:

这是南京附近下蜀黄土母质上的黄棕壤剖面,土层深厚,90厘米以下呈棱块状结构,粘粒胶膜淀积明显。它是黄壤与棕壤的过渡类型,集中分布于长江两岸的北亚热带地区。

土壤性状描述:

黄棕壤是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北亚热带湿润地区弱度富铝风化和强烈粘化的土壤。表层暗黄棕或暗棕灰色,腐殖质累积明显,有机质含量因植被不同而有较大变异,心土层黄棕色,多为核块状,粘化明显,结构面被覆铁锰胶膜。酸性-徽酸性,盐基不饱和。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地、江淮丘陵和宁镇丘陵,中亚热带山地的垂直带土也有零星分布。黄棕壤是一种弱度富铝风化和粘化特征明显的土壤,粘聚层一般较薄,B层结构体表面被覆暗棕色铁锰胶膜,粘土矿物中已有高岭石出现。土壤酸性,pH值5.0-6.7,盐基饱和度50%左右。本土类分为三个亚类,黄棕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暗黄棕壤亚类出现于山地垂直带上,土层较薄,但多有Ao层出现,有机质含量高,酸度较强,pH值一般5.0-5.6;黄棕壤性土亚类为弱发育的A-(B)-C型土壤。

黄棕壤归属下的土种:

黄岗土 岭黄土 暗岭黄土 鸡公山麻黄棕土 麻砂黄棕土 麻砂黄棕泥 严桥黄砂土 黄

硅砂泥土 万源泡土 天全泡土 当涂黄棕泥 独山黄棕泥 应城黄土 勉县灰黄泥 黄泡土 武都黄棕土 灰泡大泥 灰泡大土 棕红大土 杂砂暗黄棕土 暗马肝灰泡土 马肝灰泡土 麻灰泡泥 砂泥暗黄棕土 华坪灰泡砂土 砂灰泡土 暗细渣土 泥黄棕土 灰泡泥土 厚大灰泡泥 棕灰泡泥 棕灰泡土 紫灰泡土 砾黄泥砂土 暗黄筋砾土 薄黄硅渣土 黄砾泥土。

棕 壤

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山东邹县的棕壤剖面,母质为花岗岩坡积物,耕种多年。这类土壤集中分布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一带暖温带湿润地区,剖面呈鲜艳的棕色,心土粘粒聚集明显,棱块结构面上多铁锰胶膜,呈中性,肥力较高,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山区多生长果木。

土壤性状描述:

棕壤发育于暖温带湿满气候区的草叶阔叶林下,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面积最大,亚热带、暖温带的一些山地垂直带中也有分布,本区的棕壤即分布于褐土或黄棕壤之上,暗棕壤之下的垂直带中。棕壤的淋溶作用强,盐基已遭淋失井有游离铁锰形成和粘粒淋溶,土壤pH值5.0-6.5。林地的棕壤具Ao层,其下A层较厚,B层为棕色粘化层,结构体表面具铁质肢膜与粘粒胶膜。棕壤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棕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白浆化棕壤亚类在粘化层之上出现白浆化土层;棕壤性土亚类为薄层弱发育土壤,通常含较多石砾。

棕壤归属下的土种:

沁源棕黄土 赤峰棕黄土 老黄土 板棕黄土 粘棕黄土 灰棕黄土 乌棕黄土 黄蒜瓣土 黄粘土 文县棕黄土 黄僵泥土 面砂棕土 棕砾黄土 乌棕砾黄土 棕砂黄土 棕粘黄土 坡棕黄土 僵心棕黄土 新宾暗黄土 等等。

褐 土

图片介绍:

这是山东济南市郊区黄土性母质发育的褐土剖面,褐色粘化层很明显,特别醒目的是底土 1 米 附近有大量白色碳酸钙假菌丝淀积。这类土壤主要分布于晋南、豫西、关中盆地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等地的半湿润半干旱丘陵低山地区,中性至微碱性,适种性广,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基地,同时适种多种干果。

土壤性状描述:

褐土是在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旱生森林和灌丛草地植被下发育的一种半淋溶土,具粘化和碳酸钙淋移淀积特征,盐基饱和,土层分化明显。褐土共划分7个亚类,本区分布有5个亚类。褐土亚类为典型亚类,碳酸钙明显向下淋洗;石灰性褐土亚类全剖面强石灰反应,粘化层发育差;淋溶褐土亚类碳酸钙强烈淋溶,钙积层不发育,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或C层有石灰反应;燥褐土亚类是褐土土类中仅分布于横断山谷地的一种特殊类型,金沙江和澜沧江河谷有燥褐土的分布,关中盆地、徽成盆地和青藏高原边缘山地的河谷是褐土的重要分布区之一。燥褐土分布区雨量仅300-500mm,植被为次生旱生灌丛与散生乔木,覆盖度30-50%,比典型褐土区更为干燥,因而石灰反应强,心土层钙积极为明显,土体厚度一般<5Ocm,质砾质,石灰反应强,pH值>8.O;

地偏轻,褐土性土亚类为弱发育的A-(B)-C型土壤。

褐土归属下的土种:

老黄白土 薄黄白土 砂黄白土 坡黄白土 老坡黄白土 薄坡黄白土 淡黄土 面土 料姜白面土 灰卧黄土 料姜卧黄土 易县立黄土 屯留绵垆土 垣绵垆土 等等。

黑 土

图片介绍:

这是哈尔滨附近黄土性母质发育的黑土剖面,黑色粒状结构的腐殖质层厚 50-60

厘米,呈舌状下伸到灰褐色胶膜明显的核粒状淀积层中,全剖面都可见到不同数量的硅粉和球状小铁子,微酸性,

pH5.5-6.5 。这类土壤主要分布在东北中温带湿润的漫岗平原地区。

土壤性状描述:

黑土 是 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均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母质多为黄土状粘质沉积物,通体无石灰反应。黑土土层深厚,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表土有机质含量一般3-6%,高者10%以上,屑粒至团粒状结构。剖面中无钙积层,但可见小铁锰结核与灰白色硅粉。土壤交换总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是一种高肥力土壤,现大多已垦为农地。黑土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黑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草甸黑土亚类为向草甸土过渡类型,心土层以下有明显锈色斑纹;白浆化黑土亚类为向白浆土过渡类型,剖面中上部出现白浆化土层。

黑土归属下的土种:

破皮大黑土 粘砾黑土 泥砂土 棕泥砂土 砾黑土 棕砾黑土 红松洼暗黑土 黄甸黑土 宜里黄甸黑土 二洼黑土 平西二洼黑土 二洼瘦黑土 大杨树黄黑土 黄黑土 暗黄黑土 肥黑土 油黑土 破皮黄土 大黑土 长春二黄土 油黄黑土 水岗黑土 油黄土 讷河破皮黄土 宕昌大黑土 岷县大黑土 二洼油黑土 锈黄黑土 粘锈黄黑土 双城油黑土 锈黑土 甸黑土 泥砂甸黑土 黑油砂土 白馅黄黑土 油白馅黄黑土 粘白馅黄黑土

黑 钙 土

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内蒙古海拉尔以北哈达图牧场的黑钙土剖面。与上面黑土的差别,在于黑色腐殖质之下有明显的灰白色钙积层,剖面上部呈中性或微酸性,下部呈碱性反应,水分状况也稍干。属中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的西侧和松嫩平原地区以及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和昭苏盆地的部分地区。草好土肥,宜农宜牧,是我国著名良种畜“三河马、牛”的产地。

土壤性状描述:

黑钙土 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剖面由腐殖质层、腐殖质舌状淋溶层和钙积层组成。腐殖质层深厚,钙积层较深,一般出现在50-90cm。黑钙土土类划分7个亚类,本区分布有5个亚类。黑钙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淋溶黑钙土亚类分布区雨量较大,1-1.5米深不含石灰,因而上层土壤近中性,心底土微碱性;石灰性黑钙土亚类破酸钙淋溶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淡黑钙土亚类分布区偏干旱,加上成土母质质地较轻,因而腐殖质层发育较弱,全剖面有石灰反应;草甸黑钙土亚类分布地形部位较低,剖面下部可见潴育特征。

黑钙土归属下的土种:

瘦黑黄土 农安暗黑黄土 扶余黑黄土 油黑黄土 破皮黑黄土 富裕黑黄土 暗黑黄土 坪台黑油土 破皮黑油土 黑油土 黑黄土 厚黑黄土 薄黑黄土 昭苏黑黄土 黑壤土 黑绵土 等等。

水 稻 土

图片介绍:

水稻土是农民长期种稻、耕作、施肥、灌溉影响下形成的人工水成土壤。主要成土过程是频繁的氧化还原作用,它使土壤产生特殊的剖面形态,即棱块结构面被覆灰色胶膜,土内孔隙布满铁锰斑纹。这张照片是太湖地区农民给稻田施用草圹泥的培育情景,他们已在这里耕种了千百年。

土壤性状描述:

水稻土是通过长期水耕而形成的人为土,由于周期性氧化还原交替和淋溶淀积,可在原来母土的基础上形成若干新的发生层,如淹育层、犁底层、渗育层、潴育层、脱潜层、潜育层。因发生层次的组合不同,水稻土划分8个亚类,本区除没有分布于滨海地区的盐渍水稻土和咸酸水稻土外,其余6个亚类均有分布。潴育水稻土为发育良好的水稻土,其构型为Aa-Ap-(P)-W-G;淹育水稻土具Aa-Ap-C构型;渗育水稻土具Aa-Ap-P-C构型;潜育水稻土具Aa-(Ap)-G构型;脱潜水稻土具Aa-Ap-Gw-G构型;漂洗水稻土具Aa-Ap-E-C构型或Ae-Ap-W-C构型。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沿江平原、丘陵山地的沟谷及山坡梯田,其中成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高产水稻土分布区之一。

水稻土归属下的土种:

黄斑田 青塥黄斑田 望江泥骨田 潮泥骨田 潮砂泥田 闽侯灰泥田 青底灰泥田 仙阳灰泥田 南屿乌泥田 吉安砂泥田 青紫土 黄斑青紫土 等等。

潮 土

图片介绍:

这是华北平原北京通县的潮土剖面,沉积层理非常清楚,心土、底土有很多黄棕色锈纹斑。它是发育在河流沉积物上,受地上毛管水影响,并经人为耕种热化而成的旱作土壤。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淮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河谷平原,汾、渭河谷平原,土层深厚,使我国重要的耕作土壤。

土壤性状描述:

潮土是近代松散沉积物受地下水作用而形成的弱腐殖化半水成土,腐殖质层发育差,土体有铁锈斑纹。潮土土类划分7个亚类,本区均有分布。潮土亚类分布于暖温带及其以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多<2%,通常有盐碱化威胁;灰潮土亚类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土壤有机质含量2%左右,一般无盐碱化威胁;脱潮土亚类分布于地势相对较高处,系地下水位下降所形成,己脱离盐碱化威胁,土壤开始了地带性土壤的发育过程,但仍保留强烈的潮土剖面特征;湿潮土亚类分布于低洼地带,底土具潜育特征,为潮土向沼泽土的过渡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1-3%;盐化潮土亚类为潮土向盐土的过渡类型,土壤含盐且多为表聚型;碱化潮土亚类为潮土向碱土的过渡类型,土壤碱化度在5%至45%之间;灌淤潮土亚类为在湖土上使

用含泥沙水灌班所形成,表层有厚20-30cm灌淤层。

潮土归属下的土种:

淡丘泥土 粘底淡丘泥土 面砂淡丘泥土 砂质淡丘泥土 粘泥土 底黑老黄土 隆尧蒙金土 兴城潮砂土 底泥潮砂土 砂土 泡砂土 飞砂土 面砂土 湿中盐土 湿重盐土 等等。

塿 土

图片介绍:

这是陕西杨陵镇附近的塿土剖面,它是原来褐土经长期耕作和大量施用土粪堆积增厚形成的。堆积熟化土层厚 50~60 厘米,把原来的褐土埋在下面,紧密相接但又上下界线分明,好似盖上一层楼房一样,所以群众形象地称它为塿土。适种性广,产量稳定,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和山西汾、渭河谷平原阶地上。

塿土利用景观:

西北黄土高原著名的古老粮食基地“八百里秦川”就是指的这种比较肥沃的 塿 土 地区。看!这阶地上的水平梯田,麦苗长得多么整齐健壮。远处林荫高丘,就是著名的武则天陵墓——乾陵,游人不决。

黄 绵 土

缄 土

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陕北绥德的黄绵土剖面,它是黄土母质直接耕种的土壤,是熟化与水土流失共同作用的产物。除耕作层外,剖面发育分化很不明显。广泛分布于太行山以西,贺兰山、日月山以东,阴山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以陕北最为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是急需进行整治的土壤。

土壤性状描述:

黄绵土是在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初育土。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侵蚀严重,发育微弱,保持母质特征。黄绵土土层深厚,疏松绵软,除表层弱腐殖化外,通体颜色一致、结构均一,强石灰反应。质地以粉砂壤土为主,西北部偏沙,东南部偏粘。由于侵蚀强烈,黄绵土分布区大多地形破碎,黄绵土也因此分布于塬、梁、峁及川台等不同地形部位,土壤的水分、侵蚀、利用状况有较大差异。而川台地的黄绵土通常水分条件较好,耕作施肥水平较高,是黄土高原区较好的农业用地。

黄绵土归属下的土种:

黄绵土 软绵黄土 塬绵土 川台绵土 崇信坡绵土 灰粗绵土 梯绵黄土 灌绵土 灵台灰绵土 傻白土 傻绵白土 淤绵土 老牙村淤绵土 盐绵土 缃黄土 淡灰绵砂土 墹绵砂土 塬绵砂土 梯绵砂土 川台绵砂土 淡灰绵土 梯绵土 坡绵土 坡绵砂土 黑壮土 暗绵墡土 坡绵墡土 油墡绵土 灰黄墡土 川台绵墡土 硬绵土 料姜绵土 坡黄墡土 梯黄墡土 灰墡土 夹胶黄墡土

黑 垆 土

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宁夏平罗地区的草甸碱土剖面,表层淡灰黄色的结皮厚 2 厘米,表面光滑龟裂,反面多蜂窝状孔隙,下面有不明显的片状结构,红棕、淡灰棕相间,厚 1 厘米。再下为不很明显的棱块状碱化层,厚 15 厘米。底土沉积层理明显并有锈纹斑。当地把这种碱土叫白僵土,在内蒙地区还有黑色、栗色的各种草原碱土,松辽平原还有柱状草甸碱土等。所有这些碱土,不事先经过改良都是不能垦殖农用的。

土壤性状描述:

碱土是指碱化度在40%以上的强碱性土壤,可溶盐含量通常不高,pH值>9。表土层浅薄,片状或鳞片状结构,因粘粒下移而质地变轻,碱化层粘化,棱柱状或柱状结构,剖面下部可溶盐含量增高,可见盐化层。碱土面积不大,零星分布于我国温带干旱至半干旱地区的平原,松辽平原、西部是重要分布区之一。由于碱性强,物理性状不良,地表植被覆盖度极低,农业利用困难。碱土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草甸碱土和草原碱土两个亚类,前者主要分布于河湖边缘,地下水位较高,后者主要分布于干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带,碱土层之下有明显钙积层。

缄土归属下的土种:

白盖碱土 齐齐哈尔苏打盐化碱土 苏打碱土 结皮碱土 板碱砂 体粘黑碱砂 砂白僵土 彰武甸碱土 岗碱土 碱格子土 破皮碱格子土 浅位碱土 深位碱土 瓦碱土 李集瓦碱土 轻碱砂土 湿碱土 底砂碱淤 白卤碱

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陕北洛川的黑垆土剖面,它因具有垆灰般的暗色土层而得名。零星分散在侵蚀不严重的黄土塬上,以董志塬、洛川塬的面积比较集中。它是暖温型半干旱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腐殖质层深厚,但含量不高,一般仅

1~2% 左右;碳酸钙呈假菌丝状淀积于暗色腐殖质下部,显得特别鲜明;表土因多年耕种,颜色变淡,好像黑垆土是埋藏在下边似的。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是黄绵土地区的高产土壤。

土壤性状描述:

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土的一种强石灰性的暗色土壤,多分布于侵蚀轻微的黄土塬面和高阶地,母质为黄土。土层深厚,土体上都为厚度常超过50cm的暗色腐殖质层,但有机质含量仅1%左右,心土略具粘化特征,石灰淀积明显,但多为假菌丝状,常淀积于

黑土层的下部。有时土壤表层为黄土沉积覆盖,使黑土是成为埋藏状。黑垆土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黑垆土亚类质地较轻,粘粒含量5-10%;粘化黑垆土亚类质地稍重,粘粒含量11-12%,心土层呈棱柱状结构,黑麻土亚类主要处布六盘山以西,海拔较高,气候偏冷凉湿润,因而有机质含量可达1.5%左右。

黑垆土归属下的土种:

黄麻土 壤黑垆 延川壤黑垆 绵垆土 西峰黑垆土 暗黑垆土 孟塬黑垆土 洛川粘黑垆 灰粘黑垆 韩家粘黑垆 红垆土 粘黑垆土 永和粘黑垆土 剥皮麻土 通渭黑麻土 秦团黑麻土 山地麻土 旱川台麻土

紫 色 土

砂姜黑土

图片介绍:

这是摄于四川省仁寿县的紫色土剖面,虽然耕种了多年,剖面上下的形态特征仍无多大变化,通体为紫色,都有石灰泡沫反应,它与底层的母岩紫色泥页岩基本上没有差别。而当地其它母岩上发育的土壤,差不多都发育形成酸性的地带性土壤类型。此种土壤在我国江南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但以四川盆地最为集中。

土壤性状描述:

紫色土是热带和亚热带由紫色岩类风化而成的岩成土壤,A-C构型,土层较薄,剖面分化不明显。紫色土易遭侵蚀,但紫色岩易风化,土层更新快,因而长期保持初期发育阶段。土壤有机质积累不高,但因母质原因,土壤矿质养分含量较高,因而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农用土壤,垦殖指数较高。紫色土按酸碱性划分为三个亚类-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本区均有大面积分布。

紫色土归属下的土种:

奉化酸紫砾土 安地酸紫砾土 砾血泥土 酸紫泥 和平酸紫砂酸紫砂 厚酸紫砂土 红胜紫砂土 达县酸紫砂土 血砂土 红紫砂土 远安酸紫砂土 甲满酸紫砂土 星子紫棕泥 等等。

图片介绍:

这是砂姜黑土地剖面。特点是暗色土层的下部有不同形状的“砂姜层”,有机质含量仅

1% 上下,中性至微碱性,是过去的潜育土壤经脱水和长期耕种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及其邻近地段。由于耕作粗放和明涝暗渍影响,所以产量很低。应注意及时排水和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性状描述:

砂姜黑土发育于河湖相沉积物上经脱沼泽作用而形成的半水成土,因而多分布于山前交接洼地、岗丘间洼地和河间洼地,淮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砂姜黑土分布区。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黑粘土亚类是砂姜黑土土类的一个特殊类型。砂姜黑土具色泽灰暗但有机质含量仅1%左右的黑土层和含较多砂姜甚至成层砂姜的心底土层。砂姜黑土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4个亚类。砂姜黑土豆类土体中游离碳酸钙已淋失;石灰性砂姜黑土亚类具石灰反应;盐化砂晏黑土

亚类是向盐土的过渡类型,耕层含盐量一般为0.15-0.5%;碱化砂姜黑土亚类为向破土的过渡类型,碱化度一般20%左右,pH值>9。

砂姜黑土归属下的土种:

丰润黑姜土 涡阳黑姜土 姜底黑姜土 少姜底黑姜土 枣阳姜黑土 宁阳鸭屎土 姜底鸭屎土 蒙城黄姜土 白姜土 粘鸭屎土 砂盖鸭屎土 山淤黑姜土 姜底灰姜土 姜底粘灰姜土 粘灰鸭屎土 姜底粘灰鸭屎土 姜底灰鸭屎土 少姜底灰黑姜土 姜盘底灰黑姜土 粘盖灰鸭屎土 黄盖灰鸭屎土 轻碱黑姜土 钙黑粘泥

灌 淤 土

灌 淤 土

图片介绍:

这是新疆焉耆灌淤土剖面,它是由原来的草甸土耕作、施肥、灌溉淤积而成的耕作土壤。剖面上部的灌淤层很清楚,厚度 30~40 厘米;下部有很多黄棕色锈斑新生体的土层,就是原来草甸土氧化还原过程形成的。这类土壤分布在河西走廊、新疆有水源灌溉的平原绿洲地区,所以又有叫绿洲土的,是干旱地区的重要农田。

土壤性状描述:

灌淤土是因为长期引用含泥沙水灌溉及耕作施肥而成的人为土,剖面上部的灌淤层厚30cm以上,甚至可达1m。灌淤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能良好,是我国半干旱-干旱区重要的耕地土壤。银川平原,黄河河套是我国的灌淤土重要分布区。灌淤土土类共划分4个亚类。灌淤土亚类分布地形部位较高,土壤脱盐;潮灌淤土亚类分布区地下水位高,耕层下可见锈色斑纹,土壤水分状况较好;盐化灌淤土亚类也受地下水活动影响,盐分表聚明显。

灌淤土归属下的土种:

淀红土 淀黄土 底砂厚淤土 薄吃劲土 厚黄淤土 厚黑淤土 黄淤土 红淤土 红淤泥土 库车灰淤土

淤粘土 砂质淡黄土 扎达淤砂土

灌泥土 厚吃轻土 黑粘淤土 厚黑粘淤土 薄黄粘淤土 粘心两黄土

厚潮淤土 灌潮淤土 高庄老户土

粘层新户土 锈厚黄淤土 薄卧土

图片介绍:

这是新疆焉耆灌淤土剖面,它是由原来的草甸土耕作、施肥、灌溉淤积而成的耕作土壤。剖面上部的灌淤层很清楚,厚度 30~40 厘米;下部有很多黄棕色锈斑新生体的土层,就是原来草甸土氧化还原过程形成的。这类土壤分布在河西走廊、新疆有水源灌溉的平原绿洲地区,所以又有叫绿洲土的,是干旱地区的重要农田。

土壤性状描述:

灌淤土是因为长期引用含泥沙水灌溉及耕作施肥而成的人为土,剖面上部的灌淤层厚30cm以上,甚至可达1m。灌淤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能良好,是我国半干旱-干旱区重要的耕地土壤。银川平原,黄河河套是我国的灌淤土重要分布区。灌淤土土类共划分4个亚类。灌淤土亚类分布地形部位较高,土壤脱盐;潮灌淤土亚类分布区地下水位高,耕层下可见锈色斑纹,土壤水分状况较好;盐化灌淤土亚类也受地下水活动影响,盐分表聚明显。

灌淤土归属下的土种:

淀红土 淀黄土 底砂厚淤土 薄吃劲土 厚黄淤土 厚黑淤土 黄淤土 红淤土 红淤泥土 库车灰淤土 淤粘土 砂质淡黄土 扎达淤砂土 灌泥土 厚吃轻土 黑粘淤土 厚黑粘淤土 薄黄粘淤土

粘心两黄土 厚潮淤土 灌潮淤土 高庄老户土 粘层新户土 锈厚黄淤土 薄卧土


更多推荐

土壤,亚类,分布,黄土,剖面,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