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电水壶-四季沐歌股票

2023年10月11日发(作者:姬发)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
• 【公布日期】2004.06.08
• 【字 号】郑政[2004]51号
• 【施行日期】2004.06.08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郑政[2004]5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通过,并与省计划衔接,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安排好2004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4年是我市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安排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义重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
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建设大郑州,继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开放、优化环境,加快工业化和城镇
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
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完成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各项任务。
二00四
年六月八日
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3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
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采取一系列促进改革发
展的重大举措,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等多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
14.7%,比计划高出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4.6%、20.2%和10%,三次产业比重为4.4:52.1:43.5。地方财政收入达
到72.5亿元,增长2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5.9亿元,增长25.1%。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3亿元,增长47.4%,比计划高32.4个百分点,新增
固定资产投资161.3亿元,拉动经济增长达到10.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57%。
(一)工业经济加速发展,整体效益明显提高。
全市工业增加值455.7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4%,
年初确定新增销售收入160亿元的工作目标超额完成,达到192.8亿元。全市实
现工业利税107.3亿元,增长30.8%,实现利润52.6亿元,增长52.8%,工
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2.5%,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二)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
全市农业实现增加值48.8亿元,增长4.6%。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粮经
比重达到69.5:30.5。畜牧业有较快发展,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41.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建成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4个,总面积
7.54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4
家。
(三)第三产业繁荣兴旺,服务业品牌正在打响。
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9.6亿元,增长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79.9亿元,增长1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旅游总收入104.9
亿元,增长11%。房地产供需两旺,全市商品房开发面积383.8万平方米,商品
房实际销售面积346.7万平方米,增长23.4%。
(四)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东引西进实现新突破。
全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含省直)14.1亿美元,增长35.9%;市属进出口
完成4.2亿美元,增长58.9%,其中出口完成2.4亿美元,增长34.6%,进
口1.8亿美元,增长109.3%;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8个,增长46.3%;合
同外资额4.8亿美元,增长125.2%,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增长
112.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57亿美元,增长71.9%;对外借款1.18亿美
元,增长162%;外商其他投资1500万美元。郑沪经济合作取得新突破,全年签
约项目17个,合同总金额112亿元,其中引进资金35.8亿元。招商引资水平有
了明显提高,呈现产业项目多、大项目多、进资速度快的良好态势。
(五)郑东新区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区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进一步细化郑东新区规划,加快建
设步伐。中心商务区景观设计方案和龙子湖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及竖向规划已经完
成。中心商务区建设项目已安排35个,内外环高层建筑目前27栋正在施工建设。
龙子湖地区已有10所高校确定入驻,部分高校已动工建设。开工建设市政道路29
条。加快老城区改造和保护步伐。对107国道、二七广场、都市村庄等12个重点
领域进行综合整治,共拆除违章、临时和有碍观瞻建筑297万平方米。夜景照明二
期五座立交和121幢重点建筑基本完工。改造背街小巷319条,建设小游园80
个,改造、升级、新建公厕455座。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
(六)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
郑州水晶、锅炉厂、郑州金牛、化工厂、饮食公司、纽斯达等58户企业已经
完成或基本完成改革改制工作,36户按计划推进;宇通重组郑工集团已经挂牌,
中原制药厂重组签订了框架协议。进一步清理了行政审批权限和规章,减少206项
审批事项,简化了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郑州宇通、河南建
业、丹尼斯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给予重奖,在全社会营造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
济的良好氛围。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97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
45.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全市组织实施攻关、火炬、星火等科技项目17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
169项。组织评定市科技进步奖87项,技术贸易成交额达4.92亿元。科技进步
贡献率达到48.3%。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按计划全部完成,基础教育进一步
强化,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达到100%,初中达到99.49%。文化、卫生、体育、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进一
步完善,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得到落实,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
加,城镇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增就业人员8.4万人,超过
年初6万人计划。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5‰。市区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47元,增加875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
收入3631元,增加254元,增长7.5%。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过去的一年,是郑州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思发展、谋发展,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自信心、凝聚力、创造力明显增强;基
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形象有了新的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新
成效,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省会城市首位度有所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知名度进
一步扩大。
回顾总结去年的工作,面对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我们
必须清醒、深刻地认识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突出表现在:经
济总量不大,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能力不强,就业和社会保
障压力较大等等。对此,我们要在新的一年里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面分析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经过认真测算,预期主要目标
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第二产业
增加值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城
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
内。其他预期目标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1%,外贸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工
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利润等质量和效益指标进一步提高。
这些预期目标的提出,充分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立足于保护好、引导好、发挥
好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巩固经济社会发展业已出现的好势头;
立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
康发展;立足于以人为本,引导各方面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实现今年的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化为核心,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上台阶。全面推进“工业振兴
计划”。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要实现510.6亿元,增长12%。一是重点支持
电、铝、食品三大优势行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整体实力,扶持宇通、日产、中
铝河南分公司、三全、两个烟草集团等11家企业努力扩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
力,坚持重点企业特派员制度,一企一策,确定发展目标和帮助措施,落实扶持政
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75亿元,增长22.9%,比上年新增
销售收入200亿元。二是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力度。2004年全市预期完成技改投资
1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8个,预计完成投资89.1亿元,新开工项目63个,预
计完成投资19.6亿元;按投资额度分,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27个,5000万元以
上的12个,1000万元以上的49个。要采取扶持政策,实行定时间、定目标、定
责任、定奖惩,保证企业按时开工、按时投产的“四定两保”责任制。三是抓集群
经济,发挥县域经济支撑作用。重点抓好各县(市)、区的集群经济建设,形成以新
郑制药、新密耐材、巩义回郭镇电线电缆等20个具有县域特色的行业集群为“增
长极”,制定优惠政策,促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
点抓好“百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国民待遇,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
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新增100亿元。五是
加快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工作,启
动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今年完成10家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改造,抓好国家级软件
园和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政府政务信息和“校校通”工程,加
快郑州信息网建设。支持河南华晶公司六面顶大型压机、郑州华硕精密陶瓷有限公
司常压烧法碳化硅精密制品产业化、河南英科石化微乳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乳化
柴油和2万吨乳化剂等项目建成投产。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在“稳粮”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兴
牧、优果、扩菜、扶特、增林”五业并举方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基地建
设。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0.5亿元,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9万
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47.3万吨。重点扶持特种小麦、特种玉米等农产品优质化
生产。从今年起,要重点抓好50万亩鲜细嫩优质无公害蔬菜、10万亩花卉苗木、
10万亩优质特色果、100万头安全猪、5万头奶牛等生产基地。加快农业科技园区
建设,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各种培训要达到2万人次。树立用工业化思路发展
农业的思想,把扶持龙头企业放在突出位置,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着力培育光
明、花花牛、金叶等一批农字号重点企业集团,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化
发展步伐。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
继续抓好商贸城建设,壮大以商贸、物流、会展、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2%。继续完善郑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规
划,重点编制好社区建设、旅游、物流、会展业等行业发展规划。着力抓好一批服
务业开发项目,加快毛庄蔬菜批发市场、河南汽车贸易中心、汽车配件市场、正大
易初莲花购物广场、大上海城、家乐福超市、香江物流、郑州澳柯玛物流中心、商
业步行街二期、国际会展中心、阳光新城等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努力引导扩大消费
需求,全面开放二手房交易市场,引导发展会展旅游、寒暑旅游和农家游。继续加
强农村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发和引导农村消
费。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
展步伐。
一是对我市现有项目资源进行认真梳理,分类排队,着力抓好AB公司收购金
星啤酒股份、家乐福等10个外商投资重点引进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和河南华润电
力(登封)开发有限公司2×30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等12个重点在建外商投资项目
的推进服务工作。建立市领导直接联络协调制、项目所在地主要领导负责制和项目
联络员联系制三项制度,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二是转变招商方式,构
筑新的引资平台。与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推行委托招
商;在海内外聘请一批招商大使或招商顾问,实行顾问招商;策划建设郑州汽车工
业园、食品工业园、铝工业园、电子信息工业园等专业园区,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政府提供土地和政策,推动企业自主招商;对重点项目紧追不放,实行跟踪招商;
利用好政府网站,建设好招商引资专业网站,开展网上招商;以首届世界传统武术
节为契机,发展会展招商。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0家,合同外资金额6.92亿
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亿美元。三是积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进一步加强
我市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经贸合作,力争在京、津、穗三地举
办市情介绍和项目推介会,争取合同签约项目和实际引进资金超过郑沪合作水平。
四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外商代办服务绿色通道,为外商提供快捷、优
质、高效的服务,全方位营造有利于投资者的发展环境。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创新市场主体的动力机制和活力机制。全面推进和进
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今年重点是深化提高,巩固成果,在
解决个别疑难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服务业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今年要全面展开,力
争年内基本完成。已完成改制的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推行企业领
导的聘任制。选择电缆、白鸽等企业作为分离企业办社会改革试点,加大力度,力
求突破。
(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投资,继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678亿元,增长35%。着力改善投资结构,切
实提高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一要加快重点在建项目建设。2004年安排重点在建项
目45个,当年安排投资94.66亿元。千方百计抓好资金到位、工程进度、施工环
境、工程质量、配套政策等方面工作。二要抓紧抓好100亿元的城市建设投资计
划、100亿元郑东新区基础建设和22亿元的交通建设计划的完成。实施好以装备
制造业、电子信息、汽车、制药、食品为主的116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100
亿元,推进工业化发展。三要抓住国债投向重点,下大力气抓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
条件、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环保与生态建设、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等
六类国债项目及其他国家、省各类政策性资金申报争取工作。四是抓紧推进前期项
目进度。今年共安排重点“前期项目”14个,总投资80亿元。加快五龙口污水处
理厂、马头岗污水泵厂和6县(市)污水处理厂、水厂工程、贾鲁河、东风渠综合治
理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一批前期项目提前开工。
(四)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继续坚持科教兴郑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企业发展的自主开发技术能力和
创新能力。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加快发展高中教
育,建设10—15所省级或国家级示范高中,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改
造完成中小学危房1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郑州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备医院和郑
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完成5县(市)疾控中心项目建设,全年改造完善40个乡
镇卫生院,建成6县1区120急救网络。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业发展,建
设完成10所省示范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低保标准由180元
提高到200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户纳入社会保障范
围。努力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鼓励、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
自谋职业或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
业。努力做好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确保老百姓得到更多的
实惠。继续推进文化、体育、环保、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五)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启动年,国家和省对“十一五”规划的编制都作
了统一部署,我市也正全力开展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规划编制必须树立以人为
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
要求,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
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抓紧研究“十一五”期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分析预测宏观调控目标和主要领域的发展目标,不
仅重视经济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不仅要重视速度指标,
而且要重视结构指标和质量指标。分析论证需要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做到早
动手、早研究,为提高“十一五”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郑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略)
家用空气净化器价格-中鹏教育工作怎么样

更多推荐
登封二手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