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发(作者:儿童房装修效果图)

红木材质排名及简介

1. 材质排名

 第一等:为黄花梨、紫檀木。

 第二等:为黑酸枝、乌纹木(也称黑檀木)、非洲紫檀木。

 第三等:为红酸枝。

 第四等:为其他酸枝木。

 第五等:为东南亚花梨木、鸡翅木、豆科类的"红檀"木以及南美、非洲白酸枝等。

 第六等:为南美、非洲的花梨木。

2. 材质简介

 国内最贵的木材——黄花梨木

黄花梨木学名:降香黄檀木 又称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木(D. hainanensis.)。树种拉丁名

为:,商品名为:scented rose wood。产地:中国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

原和丘陵地区,多生长在吊罗山海拔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

黄花梨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由于其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香气泌人而备受明清

匠人宠爱,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

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黄

花梨木不静不喧,肌理如行云流水,或隐或现,疖疤处圆浑似钱,花纹似“鬼面”尤为珍贵。

檀是名贵的木材,紫檀木为长绿亚乔木,产于印度、东南亚。紫檀以其如锻似玉的质地,细腻致密

不规则的蟹爪纹理,沉穆怡静的犀角色泽深博人们尤其是华人的珍爱。其中的金星、鸡血、牛毛紫

檀为最上品。原木外形极不规则,且多有空洞,制品难有大件。成器后不上漆、不变形,不易朽,

经长期自然氧化成凝重的降黑色泽,可世代相传。明代起即被皇家视为美才,入清后朝廷将紫檀列

为宫廷家具制品的首选用材,意欲独占。

紫檀、黄花梨性坚质密。经长期使用器具表面会自然产生酷似角质的润泽外层,即“色浆”。被公认

为世界上最高贵的家具和木雕用材。紫檀、黄花梨生长缓慢,虽经百年仍粗不盈握,由于明清统治

者的掠夺性砍伐,至清晚期,原料日益匮乏,现已成凤毛麟角。

 紫檀木知多少

紫檀是世界最贵重木料品种之一,(指优质紫檀)由于数量稀少,见者不多,遂为世人所珍重。据史料

记载,紫檀木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东南亚地区。我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

量不多。大批材料主要靠进口。

紫檀为常绿亚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据《中

国树木分类学》介绍:“紫檀属豆科植物,约有十五种,产于我国的有两种,一为紫檀,一为蔷薇木”。

按现代植物学界的认识,蔷薇木实际上就是印度所产大果紫檀。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紫檀木差别甚大,

人们不会把其当作紫檀木。在十五种紫檀属的木材中,除了印度南部迈索尔邦所产的檀香紫檀(俗称

牛毛纹紫檀)外,其余全部被称为草花梨。蔷薇木只是草花梨当中的一个品种。无论哪一种草花梨,

其色彩、纹理、硬度都与传统认识的紫檀木不同,它尽管属于紫檀属的植物,但无法与紫檀木相提

并论。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珍赏》中提到的“美国施赫弗曾对紫檀作过调查,认为中国从印度

支那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这个论点显然是错误的。

《博物要览》和《诸番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

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是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广东、云

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诸国。今岭南等处亦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

皮青色而滑泽”。“檀香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木。并坚重

清香,而白檀尤良”。《诸蕃志》卷下说:“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紫者谓之紫檀”。这两本

书中所介绍的紫檀似乎不是明清家具所用紫檀。而是专指香料中的檀香而言。从其把紫檀、黄檀、

白檀混淆在一起的情况看,他对紫檀木的认识并不深。实际上紫檀、黄檀和白檀的枝干、花叶等有

很大区别,根本不是同一科属。

在北京一些人的口语中,还有新、老紫檀的说法。认为老者色紫,新者色红,经实际观察,他们所

指的新紫檀大体都是黑酸枝。老紫檀则指的是人们传统认识的牛毛纹紫檀。这种牛毛纹紫檀又因生

态环境不同而具不同特点,有的呈现出金星状,有的木色呈现出鸡血红状,因而又衍化出金星紫檀

和鸡血紫檀等名称来。实际上它们同属一个树种。紫檀木的特性主要表现为色彩呈犀牛角色,暴露

在空气中久则变成紫黑色。(编者附注:小叶紫檀刚被开时呈深黄色,待两三天后就会变成富贵红,

随着岁月的积累最终为华贵的紫黑色。)紫檀木的年轮纹大多为绞丝状的。有人藉此称为蟹爪纹或牛

毛纹。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紫檀木鬃眼细密,木质坚重,制作紫檀家具时多

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不加雕饰。紫檀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

显得既庄重又美观。

明代(公元1368——1644),紫檀为皇家所重视。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七次下西洋,沟通了与南洋

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各国在与中国定期和不定期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

其中包括紫檀木。但是这对中国宠大的统治集团来说,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于是明朝政府又派官赴

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尤其

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截止到明末清初,率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

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

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

未复生,来源沽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等西方人士较中国更重视紫檀木,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只可作小巧器物。据传拿

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

到中国,见到许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尽在中国。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流传

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运去的。由于运输困难,他们一般不收买整件器物,仅收买柜门、

箱面等有花纹者。运回之后装安木框用以陈饰。

清代中期,由于紫檀木的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差不

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这时期,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

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如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

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这些木料中,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绪大婚

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至袁士凯时,遂将仅存的紫檀木全数用光。

总而言之,属于紫檀属的木材种类繁多,但在植物学界中公认的紫檀却只有一种,“檀香紫檀”。俗

称“小叶檀”。真正的产地为印度南部,主要在迈索尔邦,其余各类檀木则被归纳在草花梨木类中。

 名贵木材——紫檀

我国很早就有使用名贵木材的传统。以当前业界推崇的珍贵树种———紫檀木为例,我国古代认识

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代崔豹所著《古今注》中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

亦谓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很快将国内

檀木采光,随后即派官向外采办。

紫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也有少数生长,约800年方能成材,久转变为黑紫

或深紫色。明朝学者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说“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

之,可染物。”紫檀木主要用作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明清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称,紫檀可

以算是木中之王。

紫檀是木中之王,主要产地为印度东南部的德干高原,它的珍贵在于其资源奇缺、生长周期长,需

数百年甚至于千年以上才能成材,且素有“十檀九空”。所以自古以来都有寸檀寸金之说。紫檀家具

历来在中国等级名份是比较高的,明、清两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紫檀木,都是皇家身份的人才有资

格到南洋采办。各国进贡,也进贡给皇帝,民间根本就得不到。后来地方上也有紫檀木,但其也是

属于地方王公贵族们使用的。

国外对紫檀更是惜之如宝,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一只15厘米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

后来西洋人来到北京,见种种大型器物,才知道紫檀的精英尽聚北京,遂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

欧美尚存的紫檀器物,绝大多数都是从北京运去,由此可见紫檀家具的珍稀。

另外,紫檀也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明末出版的《本草经疏》中记载:“紫真檀,主恶毒风毒。宜与

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敷金疮良。”明代出版的《博物要览》和《诸番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

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

所生檀木即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

齐、回回诸国”。其中,郑和奉使西洋,贸易其中之一就是收购紫檀木。

在明代,紫檀为皇家所重视。当时各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

中包括紫檀木。但远远满足不了封建王朝的需要,于是明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

也应运而生。到明末,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

到明末清初,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

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

紫檀木生长缓慢,来源枯竭。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

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紫”寓意祥瑞,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

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实属极品。

同样,另一种名贵木材黄花梨也在史书中早有记载。黄花梨木做成的器物,早在唐代已经成藏器并

收入《本草拾遗》。在唐代学者陈藏器《本草拾遗》中称:“花榈(花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

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在明代《博物要览》中记载说“:花梨产交广溪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

无花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具。”

用名贵材质做成的家具,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鉴赏价值,还成为我国古代一种兼具实用性、投资性

和收藏性的工艺品。由于黄花梨材质坚硬,耐腐蚀,常常数百年不腐。这也对世人起到了“发思古

之幽情”的作用。一张黄花梨太师椅,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遥想历史的深邃。

 紫檀的木材构造特征,分类和药用价值

木材构造:

紫檀,中乔木,枝下高4.6-6.1米,树径约50-77cm,分布于印度南部地区。属于散孔材,心边材色

区分不明显,心材新切面橘红色,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常带浅色和紫黑条纹;划痕明显;木刨花

或木屑水浸出液紫红色,有荧光(较其他紫檀树种时间较长才能显现);边材薄,白、浅黄白或带灰。

生长轮不明显。管孔在肉眼下几不得见;弦向直径平均92μm;数少至略少,3-14个/mm2,主为单

管孔,少数径列复管孔,2-10个,多数2-4个;散生;心材导管中含有红色树胶和红色紫檀素,有

人藉此称为金星紫檀。轴向薄纤维壁厚,充满红色树胶和紫檀素。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甚细,

颇密,甚窄;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叠生,波痕不明显。木材有光泽;纹理常交错,有的局部卷曲,

有人藉此称为牛毛纹紫檀;结构甚细至细,均匀;紫檀比重很大,重量甚重至重,沉于水;基本密

度0.99g/cm3,气干密度1.01(1.05-1.26)g/cm3,强度较高。

分类:

1、 花梨紫檀和牛毛紫檀

花梨紫檀,此种紫檀棕眼粗大似老花梨,略有绞曲,质重色浅,易褪色,质地较其他紫檀粗,不适

合做精细雕刻,不如金星紫檀和鸡血紫檀名贵,制作年份也晚,多在晚清以后。

2、 牛毛紫檀

这种紫檀木棕眼极细且长,略带一些弯曲,很像牛毛状,就叫做“牛毛紫檀”,名贵度仅次于金星紫

檀,家具上用的也较多。

3、 鸡血紫檀

鸡血紫檀,这种紫檀虽不具“金星”、“绞丝”及“缎光”纹,但其色暗紫带红,饱满浓重。质地细

腻有油性,尤其是临近边材部位,常有一块块长短不等的不规则暗朱红色斑马纹,奇趣可观。鸡血

紫檀不常见,数量不太多。知名度不如金星紫檀那么大。其材径略大,多做面心等大料,是小中见

大的大。

4、 金星紫檀

金星紫檀是比较名贵的紫檀木品种。“金星”指的是这种紫檀木破开后,经打磨每一个棕眼孔内都会

闪烁金星金点。其实所谓的亮点,是树木导管纤维间的胶状结晶,其他木材都有,只不过此种木材

名贵,被人神话,过分美誉了。金星紫檀的棕眼呈绞丝或“S”纹。侧一角度观察,则呈起伏状的“豆

瓣”纹,阳关下似缎子的闪光,十分华美。其质地细腻光润,色泽紫黑,做成器物,使旧,出“包

浆”后,颜色呈暗灰色,古朴沉穆,尤其适用于精雕细刻。因其横竖纹理不明显,横丝“穿枝过梗”,

“过桥”都站得住,故深受人们喜欢。另外,其质重色深也极适合做金玉古玩的托座,故被故宫廷

大量使用。由于质细坚,还可以制成“响板”等乐器,声清脆坚实,不似金玉胜似金玉,是其他木

材代替不了的。还有,其木屑研粉可入药,治痰绝症,是名贵的药材。

药用价值:

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说紫檀能够止血、止痛,特别是它能够调节气血,您想这气血调和了,气

色自然就会好的。把紫檀木的锯末涂在皮肤上,反复地搓,然后呢用清水把它冲掉,完了你再看自己

的皮肤,就好像咱们刚洗完脸,刚抹了一层护肤品一样。脸上长疙瘩,每天晚上用紫檀末就敷在脸

上,敷这么10分钟,当面膜一样,敷10分钟,脸上就会好多了。在反复揉搓之后,紫檀会散发出

一种叫做“木氧”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够起到安神醒脑的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还能够促进细胞

再造,预防皱纹的出现。

其实紫檀不仅仅能够美容,根据蒙古族医学典籍的记载说,紫檀还具有消除关节肿痛的功效;白醋

与紫檀末混合敷在腿部关节处,能够消除关节肿痛;紫檀对肠胃也很好,把紫檀屑做成抱枕的枕芯,

对肠胃病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 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区别

对于如何分辨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则可谓是众说不一,基本上流行的说法就是从花纹、颜色、

质地、香味、还有木屑泡水颜色等等来分辨,但都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以上这些,都不

足以准确区分它们。下面仔细给朋友们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1、 颜色。海南黄花梨之所以在明代收到文人雅士的挚爱,那就是因为海南黄花梨的颜色以及

花纹表现的符合他们的审美观,具体说,那就是一个字:“雅”,既不喧闹也不会过分沉寂,

灵动中透着稳重,高雅中透着轻盈,说白了,就是活泼与沉稳的极致美丽的结合。因此,

只要多看看海南黄花梨的各种颜色,再多看看越南黄花梨的各种颜色,基本上就可以区分

个7、8成了。总结来说,海南黄花梨的颜色要比越南黄花梨的颜色稍显沉稳,整体颜色偏

于暗红色,而越南黄花梨的颜色却要活跃的多,整体颜色偏于亮橙色。

2、 花纹。和上面所说的颜色一样,海南黄花梨的花纹也是组成其“雅”的一部分,纹理无规

律可言,但却绝不凌乱,墨线色黑纯且清晰,反差较小,花纹行云流水的感觉给人一种流

动的美感。而越南黄花梨花纹相对海南黄花梨“雅”的成分就少了一些,但多了些粗犷,

墨线黑晕稍多,山水纹比较常见(也就是现在很多卖家所说的虎皮纹),反差相对较大,给人

一种鲜艳亮丽的感觉。

3、 质地。关于质地,好多朋友都说越南黄花梨木质粗软,而实际情况并非全部如此。越南黄

花梨中有不少质地优良的,坚重沉水自然不在话下,棕眼也十分细密,甚至超过不少海南

黄花梨。当然,海南黄花梨质地好的占大多数,而越南黄花梨中质地又如此之好的占小部

分而已,因此,除去以上两点,单纯分辨其木质,并不能很好区分它们。

4、 香味。这一点的判断非常主观,经常流传的海南黄花梨辛辣香,越南黄花梨酸香的说法在

实际中应用非常困难,一来,原材料随着放置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二来,不同产地

的黄花梨香味也是不同的,即便是同样的海南或者越南黄花梨,生长地点不同的话,香味

也是有差别的。但大体上说,它们的香味还是可以用“雅”来衡量,海南黄花梨的味道特

别浓的不是非常多,大多是清雅温柔,而越南黄花梨气味清淡的占大多数,少有的香味浓

的但却比较激烈,还有一点,就是海南黄花梨的香味虽然淡雅,但散发香味的时间却比较

长,放在干净的手中把玩的手链,一个星期后还会闻到隐约的降香味,而越南黄花梨就会

闻不到什么香味了。

5、 木屑泡水。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到底出自哪里,但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最不可靠,我不知道

朋友们是不是用海南黄花梨的木屑泡过水,无论如何,那种颜色要说是绿色的话,也是极

其牵强的。无论是海南黄花梨还是越南黄花梨,其木屑泡水的颜色基本上都是淡,很类似

刚泡的花茶颜色。非要说有绿色成分的话,那就要看每个人的实际感觉了。其泡水的颜色

有深有浅,但根据深浅,是不能准确分辨它们的。

6、 荧光。木材中单宁含量的不同,造成它们的荧光感觉有所不同。从统计学意义上说,海南

黄花梨的荧光感要比越南黄花梨的荧光感强一些,但这都是从整体上说的,如果要从个体

上来说,比较一块海南黄花梨的木头和一块越南黄花梨的木头哪一个荧光感强显然也是没

有意义的。好的越南料仍旧可以在这一点上把一部分海南料比下去,显然,这对我们的买

家来说无异于误导了。

所以说,比较它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多闻、多上手,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想要通过有限的

区别去准确区分它们似乎很难。

 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对比及海南黄花梨价值

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对比:

1、 海南黄花梨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越南黄花梨略带辛辣、稍稍有一些刺鼻的味道。

2、 海南黄花梨质地坚硬、文理清晰、美观、视感极好、文理或隐或现,深冬多变!

3、 有鬼脸或鬼眼,但并不是所有的海南黄花梨都有鬼脸。

4、 海南黄花梨有如萤火虫般的磷光、木屑经浸泡后水是绿色的。

5、 海南黄花梨表面的细腻、光滑、手感温润,而越南黄花梨想必之下则比较粗糙!

辨别万不可断章取义!多看、多摸、多比较!

其他:

1、 海南东部地势开阔,雨水充沛,阳光充足,这里的黄花梨生长比较快,因而材质相对稀疏,

花纹大,毛孔粗,而西部属山区,地势高,都是山林,生长在这里的黄花梨,由于树林茂

密互相争夺养分,生长缓慢,因此材质也就细密大部分沉水,花纹也因此极其丰富细腻;

2、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海南黄花梨珍贵,因为感觉它稀有珍贵,极难成材,越大越好越难得,

这只是一方面;

3、 海南黄花梨珍贵是贵在它油润通透、光滑如玉的质感,典雅细腻、丰富无比的花纹,无可

比拟的强荧光。

4、 一般对海南黄花梨材质、纹路做个对比的总结,相对来说:西部的比东部的好,油梨比黄

梨好,树头比树干好;

5、 再谈谈老料新料,所谓老料就是砍下来存放时间比较久,表皮(白皮)都腐蚀氧化了的材

料,新料当然就是刚刚砍下来的材料。在两着中间还有种所谓的干料,就是砍下来存放了

几年时间的,表皮还未腐蚀或氧化得很厉害的材料,他们的区别主要就在于材料中的水分

含量老料基本是干透了,新料水分较大,干料相对也干了但不透彻, 由于水分这点,所以

新料的东西容易开裂,干料、老料的东西就比较稳定;还有点就是质感和光泽、花纹,新

料新鲜自然有无法比拟的鲜艳花纹,而老料就显得沉稳典雅,但质感和光泽老料有着没法

比的效果。

6、 再说说海南黄花梨的价值:

i. 除了一般众所周知的药用价值外(花梨粉可做枕芯,药厂直接收购制药),因为海南花梨生

长周期长,成材又极难(海南花梨成活易,成材难),其材质密实含油量大,韧性高,做过海黄

的木匠师傅一般都知道,只有海南花梨刨出的木花是丝丝若卷的,是做家具的顶级木料;

ii. 又因其难得,所以明清以来一直是皇家用材的首选,王公贵族纷纷效尤不止,这使得本来

缺稀的海黄数百年来几乎被采伐殆尽,现代几乎看不见大材制作的东西就是这个原因

了,要不就是文革期间拆破的老家具拼凑出少量的现代家具,已经极为难能可贵了,动辄

价格上百万乃至千万;

iii. 自80年代初人们的收藏意识,文化意识渐渐复苏,海黄的价格一路飙升,似乎已经认识到

了这不可再生资源的珍稀性和保值性。

iv. 一件取材老料的作品,其生长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又历经战乱,贫困,贼匪,火燎,水浸

数十或几百年完整保留至今,其价值应该等同于文物了,而幸运的我们现在,或许是

最后的机会把玩一下这样的国宝了,我们还有多少历史能够重复?

花梨是中国的,海南的,其生长环境艰难周期漫长,却花纹旖旎妖娆材质坚韧不屈,不破不裂,不

虫不腐,不于成材艰辛中愈见其我们民族的性格,以材誉人,物我对照,难怪深得人们的喜爱了。

黄花梨分布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比如中国海南省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非洲,南美洲等。其中,

海南黄花梨不论是材质还是纹理上都是最好的黄花梨,也是得到世界公认的,目前被中国政府列为

一级保护植物。海南黄花梨多生长在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在吊罗山海拔

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分布区域还有海南昌化江以及南渡江一带,产量极小。

海南黄花梨是中国明代和清代早期最受推崇的木料,它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

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也适合镶嵌,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

适中,不爱变形等特点,特别适宜制作榫卯,所以它是当时最佳的木料选择。

清代中期后,随着人们和社会对木材颜色的审美变化,尤其是皇家对深颜色的紫檀、老红木逐渐重

视,黄花梨就退出了苏广和北京地区。只是在海南地区、雷州半岛地区被民间制作家具、制作工具、

盖房子使用。

由于海南黄花梨树稀少,在上世纪前半叶国家禁止采伐,只有小根的木材可以作为药材经营,这样

就显得十分珍惜。经过王世襄先生编写《明式家具研究》一书的考证和实地考察,花梨专家王永真

认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因此海南黄花梨的身价也就立刻水涨船高。

近十年,中国仿古家具的兴起,古典家具作为家居陈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大量的仿古家具商也如

雨后春笋般增长,他们去海南买旧料和小料,于是显得原料更加紧张和增值。

现在很多家具商到海南采购,连旧的门窗料、农具料都几乎收购尽了,在这些家具厂商的仓库里面,

只能看到像山药一样的弯曲小料,真正能够达到胳臂粗的就算大料了,由此足见海南黄花梨的珍贵。

现在海南黄花梨,原产地已经枯竭,旧料也没有了,只剩下场家仓库里的小料,所以现在市场上有

家具商提出用黄金换木材是真实的。

中国古人对于材料的看法就是物尽其用,不管是什么木头,只要用对了地方就是最好的。比如紫檀,

适合用在礼仪性的陈设上,它具有宁静、沉重的特点,适于镶嵌,所以作为皇家器物是很好的;红

木,材料较大,经济实惠,广泛地适用于民间的陈设;鸡翅木适合做文房的家具,它具有优美、沉

稳雅致的色泽,木材色调很适合书房里用;楠木不招虫,有香味儿,加工性能好,适合做书斋建筑,

因此可以说一木有一用。

海南黄花梨已经枯竭,但还有一部分黄花梨生长在越南,可是关于越南黄花梨书上并没有记载。根

据数据分析,是受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没能到越南去考证。据记者考证越南黄花

梨,一部分外观是极其接近海南黄花梨的,还有一部分色泽较浅黄,如果使用得当,也可以做出优

美的家具。在古代,商人是极有条件通过陆路到越南去采购木材的,因此这样采购会比去海南更加

便利,而且植物的生长是不受行政区域划分的,所以完全可以推断中国古代黄花梨的木材有很大可

能是出自越南。认为中国古典家具的名贵优秀受世人喜爱,不止是因为木材,我们现代人不要堕入

拜物主义的泥潭,木材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家具的载体,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木工文化,不管是哪

种木材只要使用得当,都可以发扬中国古代家具优秀的文化,相信中国古代家具不会因为黄花梨枯

竭而走向衰落,相信会有更适合的替代品取代它。

 教你初步判定海黄还是越黄

教你初步判定海南黄花梨还是越南黄花梨:

(1) 绝大部分你所见到的是越黄。

(2) 木导管粗大的是越黄。

(3) 材质干燥,没有半透明凸视感的是越黄,不管纹理是否有交错感。

(4) 基本色调焦黄单调的是越黄。

(5) 有强的越黄香味的是越黄,海黄几乎没味。但在箱、柜、盒里边有淡的香味。

(6) 在浅色背景上深色条纹突出醒目的或混乱的是越黄。

(7) 料径大于25cm又不是根料,木导管较细又有琥珀质感的是海黄。根料的木纹理成团状,方

向性差。

(8) 老货才是判定是否是海黄的标准,不能以家具店标称的依据,那会产生向方向错误。

(9) 纹理斑驳,深色、浅色混浊在一起,或深色木质成点状、粉末状、团状散落成豹皮纹,或有

明显紫药水颜色、浅绿色,统统是越黄,因为这些越黄我老见到,没别的道理。

(10) 没有深色条纹的是越黄。

(11) 深色条纹带有明显锯齿纹路的是越黄。

(12) 用枝桠小料做成器物的多是海黄,年轮圈小且密,少许带表皮。

(13) 虽干、虽柴、虽轻、虽色浅、虽纹路过于单调,也不温润,但木导管极细密,是海黄本色。

(14) 虽木导管粗大,木质仍表现出半透明晶莹剔透的优良玉质质地,越黄是表现不出在此种矛盾

状态下的优秀的。

(15) 色彩嘈杂乱成一团灰头土脸的是越黄。

(16) 越黄木导管多而大,所以麦穗状八字纹在越黄中表现最突出。

(17) 局部有难以辨别出海黄越黄的。

(18) 含蓄、质朴、凝重的是海黄、浮躁、喧哗、色泽繁乱的是越黄。

(19) 海黄木导管细,木导管一般不会影响材质花纹表现,越黄相反。

 酸枝木简介

酸枝木有多种,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因其木材剖开后有一种较刺鼻的酸味而得名。

酸枝是热带常绿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原先在我国福建、

广东、云南等地也有出产。在酸枝木材制作的家具中,主要以红酸枝和黑酸枝两种木材为主,一般

有“油脂”的质量上乘,结构细密,性坚质重,可沉于水。特别明显之处是在深红色中还常常夹有

深褐色或黑色的条纹,条纹即清晰又富有变化。黑酸枝,以其更以物稀而显价高。酸枝家具经打磨

擦漆,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醇厚含蓄的美。

酸枝木有多种,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在黄檀属植物中,除海南岛降香黄檀被称为

“香枝”(俗称黄花梨)外,其余尽属酸枝类。酸枝木大体分为三种,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

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过程中发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故名酸枝。有的树种味道浓厚,有的则很

微弱。酸枝之名在广东一带行用较广,长江以北多称此木为“红木”。严格说来,红木之名既无科学

性,也无学术性,它是一些人对各种木材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形成的笼统名称,属于外行语言。

在三种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其颜色由紫红至紫褐或紫黑,木质坚硬,抛光效果好。有的与

紫檀木极接近,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紫檀,唯大多纹理较粗。

红酸枝纹理较黑酸枝更为明显,纹理顺直,颜色大多为枣红色。白酸枝颜色较红酸枝颜色要浅得多,

色彩接近草花梨。有时极易与草花梨相混淆。酸枝木主要产于东南亚各国,结构致密,质地温润,

纹理细腻,可沉于水,因为剖开后有一种略酸的香气故而得名。酸枝木在颜色及品质上的区分比较

复杂,有黑酸枝、红酸枝,另外还有白枝和花枝,其中黑酸枝最为名贵且难得,真正的黑酸枝很少

见。品质好、色泽深的老酸枝家具经过氧化、包浆后极像紫檀,而有着二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酸枝

木家具的价值也接近于紫檀。色泽较浅的新酸枝看起来更像黄花梨一些,在感官的区别上只是“像

紫檀而无金丝,像黄花梨而无鬼脸”,它价格适中且品质优越,并兼有其他木材之长,实属难得。

 黑酸枝木

黑酸枝主要有:伯利兹黄檀、亚马孙黄檀、巴西黑黄檀、东非黑黄檀、卢氏黑黄檀、阔叶黄檀、黑

黄檀、刀状黑黄檀。

黑酸枝类主要家具用材的价格:

i. 阔叶黄檀:俗称南美酸枝,纹路和交趾接近,现价大约13000元每吨。

ii. 东非黑黄檀:俗称紫光檀,木质结构非常紧,现价大约2万每吨。

iii. 卢氏黑黄檀:俗称大叶紫檀,现价大约15万每吨。

 微谈红酸枝

市场上有许多红酸枝材质的家具,很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红酸枝原材料产地与材质有所差异,

因而导致原材料价格便也有差别。市场上普遍认为,颜色深一些的红酸枝质量优良,而颜色浅一些

的红酸枝则材质不如颜色深的好。正是由于二者原材料价格的差异,有的厂家便将有些颜色浅些的

红酸枝染色。那么,如何对成品红酸枝家具进行两种材质的鉴别呢?

以下略谈三种识别红酸枝材质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看”:

 一看新茬。这位总经理用一把小刀,在一件红酸枝柜门里侧刮了几下,但见木屑落下,里

面露出了新的红茬。他讲,如果里面露出白茬,说明这材料是染过色的。只要不是上漆的

家具,这种方法就适用。

 二看纹理。一般说来,颜色深的红酸枝密度大,年轮紧,纹理清晰而顺直。而颜色浅的红

酸枝相对密度小,年轮松散,有些发暗,表面看上去像有一层雾气。

 三看黑筋。深颜色的红酸枝黑筋多而明显,和它的枣红底儿黑红分明。而浅颜色的红酸枝

较少有黑筋,即使有也不如前者明显。

 红酸枝木

红酸枝木主要有:微凹黄檀、奥氏黄檀、中美洲黄檀、绒毛黄檀、交趾黄檀、赛川黄檀、巴里黄檀。

红酸枝木类主要家具用材的价格:

i. 奥氏黄檀: 俗称白酸枝,缅甸酸枝现价大约2万每吨。

ii. 交趾黄檀: 俗称大红酸枝,老红木现价大约4万--8万每吨主要取决木材直径。

iii. 其它的价位基本不超过1万每吨。

酸枝木有多种,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酸枝木大体分为三种,黑酸枝、红酸枝、和

白酸枝。还有少量花酸枝。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过程中发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故名酸枝。有

的树种味道浓厚,有的则很微弱。

 白酸枝简介

白酸枝,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亚科黄檀属植物,因新切面有酸枝木特有的酸香气,故称之为酸枝。主

要产于缅甸,国标中没有这个名,但缅甸就管这个树种叫白酸枝。

白酸枝在市场上比较少见,关于它的描述和特性等信息也很少,但从字面上可以直观的知道,它的

颜色比红酸枝浅,而它的价值及价格都远不及红酸枝!

白酸枝性质与红酸枝多有接近,但色素较淡,也不容易变深,一般称真红木或红木。另外白酸枝的

毛细孔相比红酸枝较小,它没有红酸枝红,油性没红酸枝大。它与国标中的奥氏黄檀接近。(从材形

上看,白酸枝材较大,红酸枝材较小,小了就不便于丈量,所以,白酸枝是立米计价,红酸枝按吨

计价,相比之下,白酸枝要比红酸枝便宜一半左右。)

酸枝木大体分为三种,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过程中发出一股食用

醋的味道,故名酸枝。有的树种味道浓厚,有的则很微弱。白酸枝产于缅甸。它没有红酸枝红,油

性没红酸枝大。其加工之后和草花梨有些相似,有时极易与草花梨相混淆,但白酸枝的价格要比花

梨木高出许多;白酸枝目前市场价大约是12000-15000元/立米。

 黑酸枝与红白两类酸枝的区别

酸枝木共同特性就是在加工过程中发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故名酸枝。只是有的树种味道浓厚,有

的则很微弱。

三种酸枝木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与心材的颜色上。红酸枝的木质和颜色都与小叶紫檀相近,年轮纹都

是直丝状,鬃眼比紫檀大,颜色近似枣红色。鉴别红酸枝木首先看其生长轮是否明显。正宗的红酸

枝心材呈橘红褐色、紫红褐色、深紫色。木质坚硬沉重通常沉于水,有紫黑色条纹和山水纹有油脂

者为上乘,是制作家具和工艺品的上佳材料。

而黑酸枝的材色呈栗褐色,有大量明显的黑色条纹。虽然红酸枝也带有黑色条纹,但其是夹杂于深

红色之间,多数为深褐色。黑酸枝一经打磨平整润滑给人一种醇厚含蓄之美,这是黑酸枝木鉴别的

主要方法。

 红白酸枝的区别

红白酸枝材质属酸性,因其木材剖开后有一种较刺鼻的酸味而得名。国标中没有白酸枝这个名,但

缅甸就管这个树种叫白酸枝,目前市场价大约是8000-9000元一立方米,产于缅甸。白酸枝新的国

家标准已将其归入红酸枝类,不再细分。

红酸枝的大量被使用是在清朝后期(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港口开放,欧洲列强到中国贸易,船舶自

中南半岛带来大量的质轻物质与鸦片,选择在当时价低质重的红酸枝来压船舱,回程时由于货重所

以将木材出售,引起各地港口的红酸枝家具业的发达,所以目前有大量的老红木旧家具的地方都集

中在上海、苏州、天津、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城市。一般新料的红酸枝具有很浓厚的呛鼻酸味,而

旧料红酸枝就明显的不呛。

红白酸枝主要区别:

i. 材色红酸枝颜色为红偏紫,颜色较深且容易变深,放置时间越久会越深紫色甚至接近

黑色,即有很深的色素,用酒精沾布擦拭会得紫色,有丰富的油质(红酸枝毛细孔里的

不是水分,是油质与胶质)。白酸枝性质与红酸枝多有接近,但色素较淡,也不容易变深,

内地称真红木或红木,台湾称白紫檀。红白相间,较深红色,色素较淡,比较次,悬

浮于水。

ii. 毛细孔白酸枝的毛细孔较小,红酸枝的毛细孔较大。它没有红酸枝红,油性没红酸枝

大。它与国标中的奥氏黄檀接近。从材形上看,白酸枝材较大,红酸枝材较小,小了

就不便于丈量,所以,白酸枝是立方米计价,红酸枝按吨计价,白酸枝要比红酸枝便

宜一半左右。

 酸枝木的鉴别

由于酸枝木原材料产地的不同,其材质也有差异,因而原材价格便也有差别。

市场上普遍认为,颜色深一些的酸枝木质量优良,而颜色浅一些的红酸枝则材质不如颜色深的好。

正是由于二者原材料价格的差异,有的厂家便将颜色浅些的红酸枝染色,“做成”深颜色的。

那么,如何对成品家具进行两种材质的鉴别呢?

 鉴别一:酸枝木在颜色及品质上的区分比较复杂,红酸枝木鉴别首先看其生长轮是否

明显。正宗的红酸枝心材呈橘红褐色、紫红褐色、深紫色;木质坚硬沉重通常沉于水,

有紫黑色条纹和山水纹有油脂者为上乘,是制作家具和工艺品的上佳材料。

 鉴别二:黑酸枝木心材为紫黑、深紫和红褐色,带黑色条纹,以其物稀而价高,一经

打磨平整润滑给人一种醇厚含蓄之美,这是黑酸枝木鉴别的主要方法。

 鉴别三:还有一种白酸枝与其它两种酸枝木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发出一股

食用醋的味道。它没有红酸枝红,油性没红酸枝大。其加工之后和草花梨有些相似,

但比草花梨的价格贵得多。

 酸枝木家具的保养

在使用的最初两至三年间,最好在季节交替时用固体地板蜡进行一次全面的打蜡保养。在使用过程

中,家具会不断地从内向外“反油”,有极好的自我保养作用,几年后出现“包浆”现象,就不用再

打蜡了。

在擦拭过程中,最好用粗布擦拭,日久天长,家具表面会更加亮泽、光洁。在硬木家具中雕刻和镂

空工艺的地方比较多,有的地方用布很难处理,只要用鞋刷刷擦即可,而且刷子的棕毛越硬效果越

好。

过凉或过热的器皿或物品放在家具表面上后,会出现一种“白痕”现象,很影响美观,这种现象只

是家具表面蜡的自然反应,木体本身并无伤。处理起来非常简单,只要用800号的水砂纸打磨一下,

上蜡用布擦拭即可。

酸枝木家具不要放到阳光直射的位置,放置过久,家具表面受太阳中紫外线的影响而退色。

雨季节要开窗通风,在装有空调的房间内,温度一定要保持在15-25度,或者在家具旁边放适量的

盆景、鱼缸,可调节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湿度过低时硬木家具会收缩,过高时会膨胀。使用摆放时

应该注意,不要放在过于潮湿或者过于干燥的地方,比如靠近火炉暖气等高温高热处,或者过于潮

湿地下室等地方,以免产生霉变及干裂等。桌面上不宜铺塑料布之类不透气的材料。

酸枝木家具表面禁用汽油,丙酮等有机溶剂清洁,以免和家具表面的蜡起化学反应。

搬动应小心轻放,使用中,忌利器硬物撞击,若有尘埃、油腻,可用掸帚,清洁软棉布擦净。

酸枝木家具宜阴湿,忌干燥,故不宜受到暴晒,切忌空调对着酸枝木家具吹。

 木材鉴赏之交趾黄檀

学名:交趾黄檀,蝶形花科黄檀属树种。别名:大红酸枝、老挝大红酸枝、老红木、火焰木、玫瑰

木。

分布或主要产地:产于东南亚地区,包括柬埔寨各地,老挝中部和南部,泰国东北部、东部和中部,

越南广平省以南地区。

简易识别与鉴定:交趾黄檀木质仅次于檀香紫檀,优于鸡翅木、花梨木。心材颜色差异很大,橙色、

浅红褐色、红褐色、紫红色、紫褐色至黑褐色,材色不均匀,深色条纹明显,有时可见黑色带状条

纹,即俗称的“黑筋”。老料颜色紫黑,光泽较暗,质地致密。横切面用放大镜观察,可见管孔周围

有翼状和细线状的结构,宽度小于管孔直径。

容易混淆的树种:交趾黄檀与其他红酸枝木类树种宏观特征上较难区分,特别是做成家具后往往连

专家也很难鉴别。1.巴里黄檀:也叫花枝,生长轮明显,横切面有较明显的网状结构,弦切面上有

栗褐色细条纹构成丰富的美丽花纹。2.奥氏黄檀:也叫白枝,常带明显的黑色条纹,很像交趾黄檀

的“黑筋”,弦切面有“鸡翅纹”,新切面呈柠檬红色。3.微凹黄檀:也有黑色条纹,整体材色泛黄,

新切面为桔红褐色,带有较浓的酸味,木材坚硬程度不如交趾黄檀。

文化渊源:“红木”一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清代中期,紫檀(檀香紫檀)和黄花梨(降香黄檀)日

渐难求,开始从南洋(东南亚一带)进口木材以替代。当时有“紫榆”之称,因有酸香气,广东称

之为“酸枝”,因颜色大多为枣红色,长江以北多称之为“红木”或“老红木”,主要是指交趾黄檀

与巴里黄檀。李英健、王小芳在《东南亚产三种红酸枝木考辨》中认为越南南方地方志《嘉定通志》

中录“红木,叶如枣,花白;所产甚多;最宜几案柜椟之用;商舶常满载以归”的红木指的就是交

趾黄檀。清代江藩《舟车闻见录》:“紫榆来自海舶,似紫檀,无蟹爪纹。刳之其臭如醋,故一名‘酸

枝’”。目前还有清末、民国的红酸枝木旧家具的地方大多集中在上海、苏州、天津、福建、广东沿

海一带。

刘鹏先生在《红木家具及实木地板》中分析在明朝期间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频繁,东南亚各国

也以贸易与朝贡的形式把红木运至中国,用于制作家具,而其《中国现代红木家具》中认为其中的

红木就有酸枝木。另外,民国时期红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也包括交趾黄檀(时称“泰国红木”)。

 鸡翅木介绍

鸡翅木又作,“杞梓木”,其木质纹理酷似鸡的翅膀,故名。我国广东、海南岛出产这种木材。屈大

均《广东新语》把鸡翅木称为“海南文木”。其中讲到有的白质黑章,有的色分黄紫,斜锯木纹呈细

花云。子为红豆,可作首饰,因之兼有“相思木”之名,还有以其“实”呼为“红豆木”者。唐代

诗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之句即指此。据《格古要论》介绍:“鸡翅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

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西番作骆驼鼻中绞子,不染肥腻。常见有

做刀靶,不见其大者。”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一色的鸡翅木条案和成

堂的扶手椅。如果说鸡翅木较紫檀、花梨更为奇缺,倒是事实,若说鸡翅木无大料,则并非如此,

显系《格古要论》的作者未见过鸡翅木大料,才作出如此结论。

据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介绍:“鸡翅木属红豆属,计约四十种,在我国生长有二十六种。”可见

现今保存的传世鸡翅木家具也并非同一树种。鸡翅木也有新老之分,如何加以辨别,根据北京家具

界老师傅们的经验,新者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浑浊不清,僵直呆板,木丝容易翘裂起茬。老

者肌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相间的蟹爪纹,细看酷似鸡翅。尤其是纵切面,木纹纤细浮动,变化无

穷,自然形成各种山水、风景图案。由于鸡翅木较花梨、紫檀等木质纹理另具特色,匠师们在制作

家具时需反复衡量每一块木料,尽可能把纹理整洁和色彩优美的部分用在表面上。优美的造型加以

色彩古艳的木纹,能使家具增添浓厚的艺术韵味。

 鸡翅木的分类和鉴别

分类:

虽然作为一个木材名称,鸡翅木让植物学家和木材学家们不待见,认为是在戏说木材,但是不得不

承认,民间匠人通过他们最直接的感观而得出的这个名称,是最形象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木的

独特与显著之处便在于它的木纹,宛若鸡翅羽毛般璀璨。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现在没什么人能准确

说出鸡翅木的中文学名和拉丁文学名,因为这个约定俗成的叫法早已深入人心。而且从2000年8月

1日实施的《红木国家标准》开始,对鸡翅木类树种及其木材特征也做了科学的界定,这个来自民

间匠人智慧的名称终于得到了认可。

在《红木国家标准》中,收录了三个树种为鸡翅木:

1. 非洲崖豆木,即非洲鸡翅木,产地在刚果(布)、刚果(金);

2. 白花崖豆木,即缅甸鸡翅木,产地在缅甸;

3. 铁刀木,产地在南亚及东南亚,中国云南、福建、广东、广西。

非洲鸡翅木的木材颜色略发黄,故也称为“黄鸡翅”,而缅甸鸡翅木的颜色则带黑,故称“黑鸡翅”。

“黑鸡翅”约在1万元/吨,而“黄鸡翅”不到它的一半价,大约只要4000元/吨。

鉴别:

鸡翅木的品种很多,历史上文人的倾心青睐,商贾达官的附庸风雅,使之成为贵族,追逐者众。早

期的鸡翅木应是一个罕见的树种,推断无大树。被文人赋予美丽的头冠之后,鸡翅木的性质变得非

常精神化。我曾猜想古人在玩文字游戏,鸡吉谐音,凡明清两代文物上有鸡必定喻吉,任何有关吉

祥图案的书都有此解。所以迫使我猜想鸡翅木名称的喻意,如此说成立,鸡翅木中连续出现替代品

就顺理成章了。

现有市场上的鸡翅木种类:

老鸡翅木。凡明代鸡翅木家具以及清早期的部分家具都使用这种鸡翅木。区分老鸡翅木并不难,

首先是份量,老鸡翅木体轻,在硬木家族中最轻,甚至抵不上有些"柴木",比如榉木。一件鸡

翅木家具,掂一掂份量就可以知道是不是老鸡翅木;其次是颜色,老鸡翅木色灰,尤其年久失

蜡以后,其颜色土灰,难看之极。上蜡之后,颜色略浅,鸡翅纹理才可分辨;三是纹理不甚明

显,老鸡翅木不如想象那么美丽,经验不足者常常与铁力木混淆。但分辨老鸡翅木有一简便可

行的办法:立起指甲与木纹形成90度方向轻轻划过,平滑无碍者是老鸡翅木,随纹理有跳跃感

者为铁力木。老鸡翅木纤维柔韧,能胜任一般雕刻,极细的雕刻在明式鸡翅木家具上未见,说

明了鸡翅木材质的局限。

新鸡翅木。这里所说的新鸡翅木仍是清代产品。清中期至清晚期,老鸡翅木告罄,新鸡翅木登

场。新鸡翅木颜色略重,呈棕色,纹理中颜色略黄;体重较重,与老鸡翅木从份量就可以区分;

纹理明显,新鸡翅木在常人眼中比老鸡翅木漂亮。新鸡翅木纤维粗,韧性好,不易雕刻,故凡

用新鸡翅木雕刻者都显粗糙。新鸡翅木来源复杂,品种较多,有好有坏,产地应该不止一两处,

从家具角度,知道就要可以了,不必深究,去钻牛角,否则会误入歧途。

鸡翅木家具的跨度至少有五百年,这其中有文人的推崇,商人的蛊惑。鸡翅木家具象一个性格古怪

的人,让人捉摸不透。就木质本身,它换了多少拨,至今无法弄清。了解鸡翅木的物理性能,是为

了在鉴别明清家具时有一个参考,不至于发生大的偏差。

 如何辨别非洲鸡翅木与缅甸鸡翅木

消费者怎样在市场上怎样辨别非洲鸡翅木与缅甸鸡翅木呢?

首先,到建材市场看看非洲鸡翅木实木地板,感受一下那夸张、粗大的非洲鸡翅花纹,以及材色和

木质。

然后看家具,非洲鸡翅木有大料,可以做粗大壮硕的大件家具,而缅甸鸡翅木大材少,所以多用于

制作沙发、明式家具等;非洲鸡翅木材质较脆,成品上不会有较细腻的雕工。

其次价格上,非洲鸡翅木原木与缅甸鸡翅木原木,价位相差一倍以上。而出材率上,缅甸鸡翅木要比

非洲鸡翅木少25%-30%左右。做成成品后,当然是缅甸鸡翅木售价会更贵一些。

特别重要是,如果您购买鸡翅木产品,一定要让厂家在合同中注明所用鸡翅木的规范名称,以此作

为依据。右上图就是非洲鸡翅木局部图片,纹路非常粗犷。没有油性,木材没有香味;纹路比较细

腻,木材有淡淡的药材味道。

实鸡翅木的新老之称,是为了迎合人们好古的心理,材优者名为“老鸡翅木”,粗劣者为“新鸡翅木”。

(明)曹昭《格古要论》:“鸂鶒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

有距者价高。西番作骆驼鼻中绞子,不染肥腻。常见有做刀靶,不见其大者。”(清)屈大均《广东

新语·海南文木》:“有曰鸡翅木,白质黑章如鸡翅,绝不生虫。”上述两文所说的鸡翅木因为都有黑

色纹理,颜色上不象老鸡翅木那样收敛,王世襄先生将其归为“新鸡翅木”。以上文献也说明,明清

时期鸡翅木的来源是海外进口和国内自产都有。

中间部分为石灰心(沙石心)

《广东新语·海南文木》还记录了“相思木”:“有曰相思木,似槐似铁梨,性甚耐土,大者斜锯之,

有细花云,近皮数寸无之。有黄紫之分,亦曰鸡翅木,„„以文似也。”这种兼有“鸡翅木”之名的

相思木,王世襄先生反而疑其为“老鸡翅木”。

相思木因种子就是红豆,又称为“红豆木”,分类学上归于豆科红豆属。《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中收

录的我国特产的红豆树 “木材坚重,有光泽,切面光滑,花纹别致,可供制高级家具和作工艺雕刻、

特种装饰和镶嵌用。” 但是,专家认为红豆木易裂、欠雅致,耐久性也差些;更为重要的是其色泽、

结构,并不符合鸡翅木的要求。《红木》国家标准中也没有收录红豆属的木材。

红木家具市场上的“缅甸鸡翅木”,实为缅甸、泰国出产的白花崖豆木。心材黑褐或栗褐色,常带黑

色条纹;管孔肉眼可见;密度大,沉于水;材质光滑细腻。树心有沙石心,即类似沙石一样的东西,

并呈放射状的纹路由树心向外扩展。这沙石心极硬,有时会崩锯。沙石心在整个树材中的比例不等,

少则20%,多则50-60%。缅甸鸡翅木的成材期大约150-200年左右,这时大多直径可达30-40公分,

粗一些的可达60-70公分,不过很少见。市场上为了买一个好价钱,又称之为“老鸡翅木”。

而“非洲鸡翅木”, 为产于非洲刚果盆地的非洲崖豆木。心材黑褐,略发黄,常带黑色条纹;管孔

在三种鸡翅木里最粗;纹理最粗;密度也最轻,不沉于水;材质较脆,硬度稍差。树心没有沙石心。

原木较大较直。市场上又叫“黑鸡翅木”,或伪称为“东南亚鸡翅木”。

 乌木

乌木,柿树类(DIOspyros Spp),柿树科(Ebenaceae)柿树属(Diospyros)中具黑色心材的珍贵树

种。又名“黑檀”(EBONY),古称“乌”或“乌文”等,属柿树种(Ebenaceae)柿树种(Diospyros)

中具黑色心材的珍贵树种之木材。气味: 甘、咸、平、无毒。主治: 有解毒,亦治霍乱吐利。取木

片研为末,温酒冲服。《本草纲目》记载:阴沉木,还有祛风除湿之功效!

别名:黑檀、大理石纹木、斑纹木、乌梅、贡树,又称乌文木、乌角、黑木等。主要产于亚洲热带

和非洲,如印度、印尼、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越南、马达加斯加等国及非洲,我国台湾、海南

等地亦出产,全世界有数百种。

英文名:EBONY,MARHLEWOOD, ZEERA WOOD等。

柿树属树种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显黑色心材者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和非洲,如

印度、印尼、斯里兰卡,泰国,缅旬、越南、柬埔寨、老挝。马达加斯加,刚果。加蓬等国。我国

台湾,海南,云南,四川等地亦有出产。

乌木主要分布在四川四条大江及其支流区域。经多位乌木爱好者取样作炭十四同位素测定,大多数

乌木的年代为距今两千多年至四万年之间。

随着大型基建项目的开发,以及各种大型吊装挖掘设备的出现,近年阴沉木在两广地区(广西、广

东)陆续被大规模发现,一般多为铁力木阴沉木,质量上乘;其价格也必将随着发掘量的增加以及

阴沉木知识的普及而会下降到理性的水平。

可见乌木历经岁月沧桑、饱受多种自然外固和内固之力,使其天然形状怪异、古朴、典雅,仪态万

千。难怪外国人参观后,惊叹为“东方神木”。

三星堆附近的古河床,是乌木最集中的出产地之一。经中国地质大学检验中心炭14测定,其乌木年

龄为3200土50年。

特征及材性: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白色(带黄褐或青灰)至浅红褐色;心材黑色(纯黑色或略带绿

玉色)及不规则黑包心材(具深浅相间排列条纹)。乌木材色乌黑。条纹乌木材色黑或栗褐,间有浅

色条纹。生长轮不明显。散孔材,管孔小至甚小;单独及径列,不均匀,内含物丰富、黑色。轴向

薄壁组织切线状为主。木射线细至极细;径面斑纹不明显,弦面波痕未见。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

味和滋味,纹理直至浅交错、结构细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具油脂感),甚脆,

似紫檀而更加细密,大件的绝少。气干密度为1.05-l.2g/CM3,通常沉于水。

商品材主要树种:乌木(D.ebenum)、印度乌木(D.Melanoxylon)、安达曼乌木(D.marmorata)、

绒毛乌木(D、 tomentosa)、东印乌木(D.montana、苏拉威西乌木〔D.diacolor〕、厚瓣乌木

(D.crnssiflorJ.柔毛柿()等。好乌木在东南亚。乌木因脆而细密故在温差突变中易龟裂

(尤其新料,但断未见发生),因硬重故振动音质偏向沉重,宜配合厚皮在重操作下自有老生忧国忧

民慷慨就义之气势。

 乌木(阴沉木)的鉴别

【形、色、味、特】——

身如炭黑,颜色有殊,遇水黑亮,涂油色驻,烧灰为黄,异于普木;轻重有异,能沉能浮,香味有

否,皆有存数,树种有别,气味可无。千年碳化为阴沉,长年水下水沉木,皆是良材好树木,多年

岁月灵性足;余下棺材板子叫阴木。

PS:阴沉木虽不是遍地都是,但个人觉得亦非传说中的稀有;在没得到的时候觉得走路都盯着脚下,

待得到后就会发现其实周边也不是那么难发现,且一出现一般都比较量大。

阴沉木的本质是碳化木(特殊地理状态下,某些特别的树种自然碳化了的木头),它介于碳和木之间,

有着自己独特的木质性质;而是否属于阴沉,一般看碳化的程度,碳化得太厉害反就成煤炭了。至

于传统流传的辟邪神奇等,那属于延伸了的文化范畴,往往容易使得大家在鉴别阴沉木时蒙上一层

神秘的面纱。

阴沉木为炭化木之属,故其树身多为全身乌黑,呈现碳化状(一般年限越久其碳化程度越高),其碳

化外观类似被烧烤过的焦炭,碳化开裂;用其碳化的木头在白纸上描画并不会产生与普通木炭的黑

划痕;某些有经验的师傅,一般都是从外观碳化程度、打磨后的横切面状况、手感等来综合评估其

大体的形成年限及可能的形成树种,判断是否属于阴沉级别;一般完全进入阴沉级别的树木,起码

需经历上千年的时间浸润(氧化碳化);其他未到年限的【碳化不足】有时只算是水沉木【部分水沉

木只是沉泡在水下多年形成,并未具备“缺氧、高压状态下”的一些形成条件】;

乌木【阴沉木】的种类繁多,有:麻柳树、青冈树、香樟树、楠木(金丝楠木、小叶楠木)红椿木、

红豆杉、马桑、黄柳木、黄柏、槐木、檀木等。一般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树种才能形成乌木(但

也并不是所有已形成的阴沉木都有香味,其要根据形成树种不同、形成的地理环境特点不同,而决

定是否有香味;一般楠木阴沉木有香味)。在德阳市绵远河一带还发现3米直径的大乌木,可见远古

时代生态环境是多么美好、壮观。

乌木【阴沉木】本质坚硬(其中铁力阴沉木最硬,红椿阴沉木较软;其形成阴沉木并返阳【自然阴

干】之后能否沉于水下,主要取决于其形成树种的不同,能沉能浮的均有;特别是一些成品小件一

般都浮于水面,因此不能以能否沉于水来鉴别是否为阴沉木),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

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本质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

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阴沉木与普通木头相比则显得较为奇特,一般木头(水沉木也是,特例除外)烧出的是白灰,而阴

沉木烧出的是黄灰。其遇水颜色加深,水干后恢复本色;涂上小许菜油则乌黑锃亮,不退色。大部

分阴沉木出土时树心已腐朽,只剩下树头及树干中层;已严重碳化的表面无法当做一般材料使用,

一般需刨去其外层,而留下木心使用。

 乌木分类

乌木类木材习惯上又分为乌木(角乌)、绿木(茶乌)、乌纹木(乌文)三种,据古籍记载:“角乌“纯

黑。甚脆:“茶乌“自番舶来,质坚实,置水则沉;“乌文“舶上将来,乌文烂然。在日本,乌木类

木材统称黑檀,据须藤彰司著《南洋材》介绍,黑檀类木材其区别(分类)如下:

(1) 本黑檀,心材颜色为纯黑色。

(2) 条纹黑檀,心材黑色,有灰色或红褐色的条纹。

(3) 青黑檀,心材黑色,在导管中充填绿色的物质而有绿色条纹。

(4) 斑纹黑檀,有黑色和灰色的条,编译不大理石木(Marble wood)、斑纹木( Zebra wood)。我

国民间有时也将黑黄檀( )、东非黑黄檀(xylon)等与乌木类( Disopyros

sp)木材统称“黑檀”。

 鸡翅木保养中要避免的禁忌

1. 不要在鸡翅木制品面上堆压重物,或与钥匙等硬物混放,以免造成鸡翅木扭曲、变形。

2. 不要随便用湿布擦拭或用水冲洗鸡翅木制品,避免在涂抹带有化学试剂的物品。因此,也就是

说更不能用碱水、酒精等具有腐蚀性的化学品来对鸡翅木进行擦拭,以免破坏、损毁木材的纤

维。

3. 切勿使用所谓“御守盐”等物质清洗鸡翅木。“御守盐”实质为粗海盐,用其浸泡“净化”鸡翅

木,不但起不到养护鸡翅木的作用,反而会极大地损伤木质,造成木质变粗、变色及开裂。

3. 红木种类和家具的鉴别


更多推荐

鸡翅木,家具,木材,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