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
海派家具
海派家具,俗称上海老家具。特指在1843年后到1949年间上海出现和生产的西式、中西合
璧式家具,包括泊来上海的西洋家具,20~30年代上海生产的摩登家具,30~40年代的上海
阿蒂克风格的家具,不包括苏做中式老家具。美国学者罗兹·墨菲说:“上海是两种文明会
合,但是两种中间哪一种都不占优势的地方”。同样进入30年代后,上海中式和西式家具
并存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西式家具在上海家具作坊的制造过程中形成了本地特色;而另
一方面,中式家具在模仿西式家具的同时也不乏创新。
历史渊源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萌芽
上海开埠之前,西洋家具只有北京出现过,那是随外国使节进入中国
的,1843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开埠,英、美、法纷纷在上海外滩和徐
家汇划定租借区,大批洋人涌人上海,使这个松江府的小县城成为了中国
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的西式建筑如雨后春笋,同时西洋家具也被轮船
大批运至上海,最早出现在外国领事馆和外国公司及高级买办的居所,这
种西洋家具一般豪华,大件,雕工精细,有巴罗克、罗可可、古典主义等
艺术风格,按地域分为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犹太式等等,木材以桃木、
橡木为主。
进入20世纪10~20年代,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中国人
开始穿西服,剪辫子,随之而来的是家居革命,在上海的中产阶级、文化
人士、工商业者都开始追捧西式家居,西式家具供不应求。文化阶层追求
原汁原味,基本上仿照西方新古典主义,木材一般多使用泰国、印度进口
的柚木。
30年代开始普通中国传统家庭也开始大量接受西式家具,当时做家具
和现代买小汽车差不多是一项大宗的置业,所以富裕的阶层的追求款式富
贵,雕刻文饰多用花卉和果实图案,使用红木。一般人家的使用所谓香红木,
即花梨木,由中国木匠仿照西洋款式造出了新式家具,这就是上海家具。
1932年上海霞飞路(今淮海路)艺林家具店留学法国的业主钟晃,自
设工场生产胶合板,改革家具结构,用胶合板代替实板制造家具,改变了
过去单纯仿制西方古典家具,设计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流线型家具。这
种款式的家具具有中西相结合的特点,造型更美观,线条更清晰。产品还
将单一色调的泡力水漆改为具有立体感的五彩眼子色,把木扶手改为金属
扶手,明铰链改为暗铰链,增加了家具的外观美,为开创上海现代家具走
出了第一步。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逐渐成熟
各西式家具店不断革新,促使上海西式家具的逐渐成熟,其大体特征
为:第一,结构采用框架,产品装配用现代五金件连接。第二,款式上中
西合璧,脚型有中式和西式,造型款式吸收西方式样,品种有三门大橱,
中间有试衣镜、五斗橱、梳妆台、三摇镜、玻璃橱、窗头柜、独脚圆台和
床等。受西方的影响,床从单边上改为双边上。第三,采用现代工业材料,
夹板表面覆贴各种珍贵木纹。因而反映出的特点是,强调舒适和实用,追
求名贵和身份。近代上海西式家具公司的另一特点是它不仅做家具还做装
潢,家具与室内设计相结合。在上世纪30年代“精艺家具店”替人设计时,
先派人去丈量,画个地盘草样,反映出家什的摆法和位置,丈量时仔细留
意房间格局及相配的家具,回头再请划样师傅专门制样图,然后再选料锯
板。创建于1919年的华新木器公司先后为上海有名的电影院,如大上海、
国泰和上海音乐厅等承包所有的装潢。建于40年代的美琪电影院内部装饰,
椅子全部由华新公司承接。而大光明电影院的内部装饰也是上海另一家艺
林家具店所作。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最辉煌
30~40年代,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海派家具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这
就是紧跟西方的现代装饰艺术风格,即阿蒂克风格家具,设计实用,体积小
功能全,纹饰花板简洁,采用柚木或柳安,也大量使用胶合板,多为组合
家具设计,是海派家具的经典代表,即使在现代看来仍然时尚。
工艺特色
西式家具本土化
19世纪末上海西洋家具受到中国家具风格的影响,于是形成了最早的
中西合璧的海派家具风格,西式家具开始在上海生产,并开始采用中国的
楠木等木材。外国家具制造技术的引进,新材料的应用,如胶合板、化学
涂料、化学胶料和薄木(美泊尔-----各种装饰薄木)的应用,使家具制造
在结构和工艺技术上起到根本性的变化,促使了家具工业的发展,从此上
海家具制造业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
中式家具西化
大约在1930年,上海红木家具逐步由中式家具趋向西式化,其代表家
具就是摩登房间。创立于清同治元年的张万利木器号,是老字号中式家具
店。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它根据外国杂志中的照片设计,如意大利式和英
国式等国际流行式样,创制红木摩登房间家具,其产品选料考究,工艺精
细,磨工和漆工细致,光亮如镜,一改传统红木家具雕刻繁多,难于清洁
的缺点。摩登房间样式美观、灵巧、大方、使用方便,一时风靡上海。各
更多推荐
家具,上海,西式,开始,中国,外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