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

设计前沿探讨 Discussion of Design Frontiers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20.6

家庭结构与多代居住空间关联性*——以广州保障房套型研究为例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Multigenerational Dwellings:

Design Research on Guangzhou Security Residential Buildings朱小雷1,王 博2,余文婷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ZHU Xiao-lei, WANG bo, YU Wen-ting标识码(OSID)[本文引用格式]朱小雷,王博,余文婷.家庭结构与多代居住空间关联性——以广州保障房套型研究为例[J].南方建筑,2020(6):08-14.摘要 为适应家有老人的两代或三代家庭多样化的居住需求,研究探索广州保障房套型设计的可持续路径。依据广州近年保障房的实际租配户型特征,探讨不同家庭结构住户的多样性居住需求,并从家庭结构与套型关联性的角度评价广州典型保障房套型在功能布局、尺度等方面的适应性。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住宅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构建小面积保障房套型定制模块的适应性空间系列。研究初步探索了小面积套型模块与多代居住需求相适应的设计策略。关键词 家庭结构;套型;多代居住;广州保障房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iverse living needs of multigenerational families, sustainable strategies for affordable housing

design were studied and explored. Based on data regarding recent rent and al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zhou public housing,

we identified the diverse living demands of different family structures. Evaluations of typical dwelling units in terms of functional layout

and scale adaptiv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nducted, focusing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housing model. Based

on summarie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modules' design concepts, a series of adaptive space customization modules were

constructed for public rental housing.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eliminary adaptive design strategies of modular, small-area dwelling

units which can meet multigenerational living WORDS family structure; dwelling units; multi-generational living; Guangzhou security residential buildin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178186):宜居经济适用房的适老性设计策略研究——以珠三角为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700100):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老年人专用公共租赁住房需求类型及建筑模式研究。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1000-0232.2020.06.008    文章编号 1000-0232(2020)06-0008-07作者简介 1教授,电子邮箱:****************;2&3硕士研究生;1&2&3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背景的现象比较突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州三代户占比达  我国正着力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可持续住房保障12.1%(图1)。本文讨论的多代居住空间是指家有老年人的三体系。由于套型面积受限,多代居住是保障性住房可持续性方面代或两代同住的保障房。多代共同居住是传统孝道、高企房价、的一个设计难题。尽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明显,中低收入家庭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2013年的《广州市公共核心家庭1)逐步成为居住的主体,但保障房多代居住主干家庭2)租赁住房保障办法》(2016年修订)规定新建公租房的单套建08 官方网站1人2人(其他)3人、2人(父女或母子)4人及以上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三房一厅123图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广州市家庭结构图2 2016~2018年已获分配的家庭数量及供应套型比例(针对广州市户籍家庭)图3 多代居保障房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家庭结构变化示意图筑面积不超过60m2,对套型面积提出了明确的控制指标3)。因此,如何在特定的地域条件和单体平面布局效率制约下,提高小面积套型舒适性和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虽然多代居住问题很早就受到国内建筑学界的关注,但比较缺乏多代居住保障房设计理论的相关研究,多种居住模式的实践探索多由地产商主导。商品房领域出现的“多代居”产品,往往缺乏对老年人生活的了解,套型布局和细节难以充分适应多代人共同居住(周燕珉,2014)[1]。2006年“国六条”提出“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国家政策后,70~90m2中小套型住宅成为市场研究热点。代表性的研究例如周燕珉(2007)[2]从供求关系的适应性方面探索中小套型设计方法,曾提出利用二室户(82 m2)和一室户(32 m2)套型灵活组合的方法适应三代之家需求[2],并研究了双卫生间多代居的空间布局[1]。保障房方面,刘洁等(2018)[3]以西安某公租房为例,提出若干空间功能复合与变换策略以适应公租房家庭结构及其居住需求的变化,具有启发意义;在北京保障房样板间的设计中,周燕珉(2014)[4]强调套型设计细节适应老年人和儿童的需求,其设计理论具有实践价值。近年来,住宅的适老化问题得到重视,例如刘东卫(2015)提出了住宅的适老化体系、设计分级和通用设计的理论思路[5];朱小雷(2013,2016)[6-7]开展珠三角地区保障房适老居住需求调研及设计研究。总体而言,在较小面积保障房多代共同居住套型改进方面,尚需结合具体地域条件和代际的行为需求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立足于广州保障房的实践特点与政策条件,主要研究不

2020.6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Discussion of Design Frontiers

设计前沿探讨同家庭结构住户在家庭生命周期内的多样性居住需求与户型设计的关系,从居住空间的功能布局、尺度等方面探讨不同家庭结构与保障房套型的关联性和适应性。1广州近年保障房套型的供需特征  广州保障房户型按照家庭人口结构分配。以近三年已获分配保障房的广州市户籍家庭构成及套型的比例为例[8],其中1人户和3人或2人家庭占比最多,分别为33.8%和39.9%,4人户占比6.4%。套型占比中,一房一厅和两房一厅分别约占到总套型数量的48.9%和36.5%,三房一厅占比为12.5%(图2)。从2017年起,一房一厅供应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三房一厅供应比例在下降,这与政策中扩大分配范围至刚入职的单身无房青年人才有关。2018年,在8410个符合条件的广州市户籍家庭的意向登记申请中,4人以上的家庭为806户,实际804个参加租配摇号三房一厅的家庭,有超74%未获得分配,三房一厅的房源比例从2016年的22%和2017年的13%下降到2018年的4%。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三室户型供应的减少使多代居住矛盾凸现。笔者于2017年上半年对广州典型保障性社区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受访的632位老年人中的三代之家比例达42.4%,两代之家占比18.5%。在面积限制条件下,研究如何设计适应多代家庭使用的两房一厅或三房一厅套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下文将分析近10年来广州代表性保障房的居住套型与多代家庭结构的适应性。

2居住套型与多代家庭结构的关联性2.1多代家庭结构及居住需求分类  家庭结构、生活观念及行为模式等的差异会产生多样性的居住需求。根据广州已分配保障房的家庭结构特征,以及多代家庭成长的实际特点,结合家庭生命周期(family life cycle)的相关理论,基于户主从成家后的青年阶段发展到中年至老年阶段的轨迹,将多代居住的家庭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图3):类型1和2偏重儿童的需求,类型3和4以适老需求为主。  类型1:处于幼儿照顾期的三代同堂家庭(居住 4~5人)。各代成员属于相应年龄层的年轻个体。青年夫妻家主有日常工作,也有个性化的生活需求,在家健身、工作等。其父母一般为准老年人或低龄老人,多处于生理活跃期,承担照顾婴孩、买菜做饭、清洁等日常家务。

  类型2:处于儿童成长期的三代同堂家庭(居住4~5人)。中青年夫妻家主工作稳定,孩子处于儿童成长阶段,需要独立的学习居住空间;刚退休的父母多处于生理活跃期,需要一定的兴趣空间。家庭成员的交流大多发生在客厅、厨房等空间。  类型3:面临老年人照顾的三代同堂家庭(居住2~4人)。中年夫妻家主处于准退休阶段,成年子女已基本独立生活,住家时间少。家主的老年父母身体机能退化,需要生活支援或家庭照官方网站 09设计前沿探讨 Discussion of Design Frontiers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20.6护,并增设适老化安全措施及细节;老年父母的生活起居空间逐渐转移到卧室中,呈现居寝合一的趋向。  类型4:有高龄老人的两代同堂家庭(居住2~4人)。此类家庭的成年子女业已成家且不与老年人同住,作为家主的中老年夫妻刚退休或已迈入中低龄老年阶段,身体机能明显退化。家主的父母年迈或已丧偶,有一定程度的家庭介护需求。  保障房并不意味着低质量的居住品质,其小套型与多代居住间的矛盾更应得到重视。通过综合周静敏(2016)[9]、常晓雪(2018)[10]、刘洁(2018)[3]、秦海戎(2016)[11]等对不同家庭结构的居住需求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结合住户的年龄、学历、购买力等因素,着重从个性化功能区、房间尺寸、房间布局3个层面分析广州保障房多代居住群体的居住需求及套型设计要求(表1)。2.2广州典型保障房套型适应性分析

  近年来,广州新建及在建的保障房因受到套型面积、容积率、通风采光等因素的制约,大多采用井字形、十字形及内廊式条形平面。因此,为保证研究的时效性及前瞻性,以表2的三种建筑单体平面的典型套型为例,从空间布局与尺度的适居和适老方面,分析实践中的套型与家庭结构关联性。  如表2所示,F社区的井字形平面为1梯9户,分为3种两房一厅和1种三房一厅的套型。(1)套型J2-1的优点是卫生间与卧室相邻,利于后期打通卫生间与卧室隔墙,满足使用轮椅的老年人需求,能匹配类型3家庭居住。(2)套型J3-1布局与J2-1相似,通过压缩客厅和入户空间增加了一间小卧室,可匹配类型2的三代家庭居住。  十字形平面为1梯16户,有2种两房一厅套型、3种三房一厅套型。主要问题:(1)套型F2-1厨房形状不规则,玄关空间较差,卧室与卫生间的距离较远,不便于老年人使用。(2)套型F3-1不足之处是厨房、卫生间和卧室区域互相干扰大。(3)套型F3-2与F3-1相似,良好匹配类型1、2或3家庭的需求。它的优点在于入户空间流畅,流线合理,且有较好的视线联系。  条形标准层平面为2梯29户,套型以一房一厅和两房一厅为主,有2~3户三房一厅。(1)套型T2-1的卫生间和卧室的开门朝向不佳,卧室和客厅流线交叉。(2)套型T2-2与T2-1相比,卧室私密性较好,客厅采光更佳,基本匹配类型3和4家庭的需求。(3)套型T3-1是边厅集中式,客厅采光差且存在流线交叉。  从上述案例分析看,十字型平面的通风采光较好,井字型平面的套型外墙轮廓较规整,外轮廓不规整的套型不利于节能及工业化建造;三种平面中的边厅式布局的户型较多,其中户型F3-2和J2-1适老性较好,其他户型都考虑不足。大厅小卧室格局、卫生间靠近老年人卧室、厨房流线与就餐空间连续、恰当面宽的生活阳台等是多代共居型保障房适居的重要因素。3小户型多代居住模块及单体平面优化  住宅工业化是我国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设计领域,10 官方网站表1不同家庭结构的居住需求及套型要求需求类型一二三四供给套型三房一厅三房一厅三房一厅、两房一厅两房一厅居住人数4~54~52~42~4(三代家庭)(三代家庭)(三代或两代家庭)(两代家庭)照顾核心婴幼儿儿童中低年龄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健身区、临时特殊工作区、衣帽间、儿童居室老人卧室中的功能区幼儿游戏区或者书房老人卧室、兴趣空间介护空间居及收纳空间住儿童房空间、无障碍卫生间满足照护需求的需房间可容纳婴儿床的供家庭活动(宜干湿分区)、老人卧室、求尺寸主卧、供家庭活动的客厅的客厅、可灵活分隔的客厅无障碍卫生间生活阳台(宜干湿分区)房间厨房和客厅老人卧室老人卧室与卫生间布局视线联系、相对安静的与卫生间紧密联系紧密联系,主卧私密性儿童卧室建议老人卧室相对独立住宅的标准化、模块化理念[12-13]早已成为行业的共识。鉴于当前的保障房设计难以完全适应家庭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动态的居住需求,本研究以户型设计概念推演的方式,根据住宅标准化设计原则,从家庭生命周期需求变化、户型定制化的角度探索多代居住模块优化设计策略。3.1基本套型模块及其定制设计  实践中,小面积保障房套型主要空间的面积配比一直不好解决。广州的住宅实践多为大客厅小卧室的特征,这个设计思路也延续到保障房设计中。套型模块设计思路是以家庭需求差异化为基本原则,建立标准化户型,并且使空间具备一定的可调节性、适应性,抓住适老性和儿童居住需求这两个关键点进行空间模块的多样性研究。  (1)基本套型模块  根据以上思路,将保障房建筑单体分为套型模块、核心筒模块、公共空间模块,其中套型模块又可以细分成卫生间、厨房、卧室(含主卧、次卧等)、客厅(含餐厅、儿童活动区、家庭工作区等)、阳台等模块。以不同家庭结构对各功能模块的使用需求、模数协调、方正形体空间等为设计原则,基于南方夏热冬暖、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以及对通风采光、明厨明卫、开放阳台的生活需求,参考广深地区保障房标准户型的实践经验[14],对各模块进行多样化优化组合。分为套内面积小于58m2的套型A、A1模块及44m2左右的套型B、B1模块。套型的开间进深以3M为模数,模块A、A1套型开间为6.3m,模块B、B1套型开间为6m。房间内部以1M为模数,部分内隔墙采用轻质材料,便于隔墙的灵活增减、移动及设备安装。空间格局以通风采光较好的纵向客厅布局模式较为实用,横厅布局模式更容易布置老人卧室与卫生间区域。住户可依据自身居住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程度的布局调整,能够有效应对多代居住的实际问题。限于篇幅,套型模块以空间布局研究为核心,未讨论结构及设备方面的技术深化,也未涉及立面形态。 2020.6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Discussion of Design Frontiers

设计前沿探讨表2广州典型保障房平面套型类型及适应性分析井字形(F社区)两房一厅三房一厅J2-1J2-2J2-3J3-1套型类型套型2B+L+K+1b2B+L+K+1b2B+L+K+1b3B+L+K+1b概况套内面积:51.3m2套内面积:52m2套内面积:52.4m2套内面积:54.4m2卫生间面积:3.2m2卫生间面积:3.4m2卫生间面积:3.6m2卫生间面积:3.6m2边厅厨卫分离式边厅厨卫集中式边厅厨卫分离式边厅厨卫分离式套型 1)厨房近就餐区 1)其中一个卧室使用 1)厨房有工作阳台 1)厨房开门朝向玄关布局 2)卫生间方便老人 卫生间需穿越客厅 2)客厅尺度与布局适用 2)缺乏餐厅空间,客厅 3)客厅尺度与布局适用 2)客厅依靠较小凹阳台 3)无生活阳台 依靠凹阳台采光 4)生活阳台尺度适宜 采光 3)其中一间卧室尺度较小十字形(G社区)两房一厅三房一厅F2-1F2-2F3-1套型类型套型2B+L+K+1b3B+L+K+1b3B+L+K+1b概况套内面积:44.1m2套内面积:55.7m2套内面积:54.4m2卫生间面积:3.3m2卫生间面积:3.3m2卫生间面积:3.6m2中厅式边厅卧室分离式边厅厨卫分离式套型 1)厨房形状不规则 1)厨房尺度较小且开门正对厕所, 1)厨房开门朝向玄关布局 2)卫生间与卧室分离 干扰卧室 2)缺乏餐厅空间,客厅依靠凹阳台 3)客厅尺度适宜 2)三间卧室集中 采光 3)客厅采光面略小 3)其中一间卧室尺度较小条形(H社区)两房一厅三房一厅T2-1T2-2T3-1套型类型套型2B+L+K+1b2B+L+K+1b3B+L+K+1b2概况套内面积:41.9m套内面积:46.6m2套内面积:54.7m2卫生间面积:3.3m2卫生间面积:3.3m2卫生间面积:3.6m2边厅式边厅式边厅卧室集中式套型 1)客厅有一面墙难于布置家具 1)客厅尺度略小,难于布置家具 1)厨房开门朝向玄关布局 2)客厅的凹阳台采光面小 2)两间卧室采光较好,尺度适宜 2)三间卧室集中,其中一间不规则 3)卫生间与主卧位置稍远 3)客厅采光面略小 3)生活阳台尺度适宜注:住宅平面来源于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历年资料  1)基本套型模块A:表3中套型模块A和A1为58m2。As-0基本套型可以灵活划分出多种格局,子女卧室也可作为临时书房。为纵厅格局,纵向布局的客厅是生活中心,通风采光较好,使用人  模块A1的面积保持不变,A1s-0是将套型外墙轮廓进一步数宜小于5人,可较好满足家庭类型1或2中有儿童和低龄老年人规整,以提高工业化建造效率。厨房处采用玻璃隔断起到透光、的家庭居住需求。不过相邻套型需要利用小天井为厨卫采光。这个扩大空间的效果。官方网站 11设计前沿探讨 Discussion of Design Frontiers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20.6  2)基本套型模块B:B和B1为44m2的套型模块(表3),最多宜居住4人。基本模块Bs-0的老年人卧室与卫生间较为临近,客厅、主卧采光条件好,适合类型3的家庭需求。其主要缺点是老年人卧室难以扩大尺度以适应介护需求,卫生间需通过外走廊采光;模块B1保持面积不变,B1h-0优点是卧室的日照足,利于布置老年人卧室,厨房可开敞设置以扩大客厅空间。缺点是客厅的采光稍弱。  (2)基本模块拓展与定制  1)适应儿童居住目标的定制设计(适应类型1和2的需求)。  当家庭中的小孩未成年,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好时,主要以适应儿童居住需求为定制设计目标,考虑适当增加儿童活动区和学习区。老年人卧室需求面积不大,客厅和厨房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并经常照看孙辈,承担家务。基本模块As-0即为儿童房与老人房共存的模式,可以通过调整卧室隔墙来调节老年人与孙辈的居住需求变化。模块A的相关定制设计参见后文表4中的As-2、Ah-1、A1h-1以及图4中As-1和表6中Ah-4等户型的设计描述。模块B一般不适应三代居住,但是比较适合有儿童的核心家庭居住。  2)适应老年人生活照顾为核心目标的定制设计(适应类型3和4的需求)。  当子女成年离家、老年人年岁渐高后,套型布局则以适老需求为目标。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对卧室的需求会变高;当老年人无法自理需要照护时,卧室成为老年人生活时间最长的区域,且应能实现分床睡,卫生间和餐厅等需要就近老年卧室布置,并能供轮椅方便通行。老年人喜欢晒太阳、种花等,因此建议把老年人卧室与阳台直接联系。  表4是针对类型三和四家庭需求的模块A定制设计示例,能满足不同身体状况的各年龄段老年人的居住需求。类型3家庭的老年人可基本自理或半自理,As-2的老人房面积适当扩大。Ah-1 适合对私密有一定需求的自理老年人。A1h-1的老人房连接阳台,方便使用;类型4家庭的子女已婚不常在家居住,老年人的年岁较高,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其中As-3能满足无法自理老年人的需求, Ah-2、Ah-3更适合半自理老人居住,并提供分床或分室的空间。  模块B通常不适应三代之家居住,因此建议按照类型4家庭的需求设计。如表5,按照老年人身体状况分为两类。Bs-1、Bh-1、Bh-2 、Bh-3适合能够完全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居住,Bs-1和Bh-3布局紧凑,考虑了子女临时居住的需求;Bs-2、Bh-4、B1h-1、B1s-1适合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居住,卫生间和阳台的布置均靠近老人房,方便老年人使用。  (3)适应家庭成长需求连续变化的设计探索  首先,以模块As-0的适应性设计为例。第一阶段,在三代家庭形成初期,婴幼儿是家庭的核心,利用推拉门将主卧和儿童房联通形成As-1户型,方便父母照看小孩,同时将老人房靠近卫生间布置,满足老年人起夜的需求。大厅式起居室在靠近阳台位置布置了儿童活动区,方便儿童玩耍和家长照看(图4);第12 官方网站45图4 A模块拓展型As-1适应三代居住的分析图图5 A模块拓展型As-2、As-3适应两代居住的分析图二阶段,当小孩逐渐长大需要独立空间后,则封闭推拉门使小孩房成为独立居室;第三阶段,当孙辈结婚后不和父母住,成熟期的家庭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核心,经局部隔墙改建扩大老人卧室,As-0可转变成As-2、As-3户型(图5)。As-2提供容纳两张单人床(分床)的老人卧室,满足无法自理老年人的家庭介护需求;由于介护生活干扰,As-3则通过轻质隔断形成老年人分室居住的格局,孙辈回来探视可以临时居住于其中一间小卧室。这种模式中,老人卧室和客厅联通形成轮椅回游流线,卫生间可直接开向老人房。综合图4、5对房间分隔的定制设计,A模块可满足三代家庭从形成期到成熟后期的居住需求变化。  接着,以横厅格局模块Ah为例,其适应性设计分析如表6。三代家庭形成期到成长期家庭成熟期的两代居 2020.6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Discussion of Design Frontiers

设计前沿探讨表3基本套型模块概念图表4 A模块适应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定制设计示例图基本套型模块适用类型三家庭:模块A模块示意图模块A1模块示意图未婚成年子女+中龄老年人+青年家主厨房厨房卧室卫生间客厅卫生间基本卧室客厅卧室模块阳台阳台A和A1拼接拼接厨房厨房卫生间卫生间卧室厨房厨房卧室客厅客厅卫生间卫生间卧室卧室客厅客厅卧室卧室阳台阳台阳台阳台As-2Ah-1A1h-1模块As-0:套内面积小于58m2模块A1s-0:套内面积小于58m2模块B模块示意图模块B1模块示意图青少年时期的未婚老年人身体状况尚可,老人卧室靠阳台,子女周末回家需要相对独立的区域方便使用卫生间厨房厨房客厅适用类型四家庭:高龄老年人+中年家主客厅卧室基本卧室卫生间模块阳台阳台卧室B和B1拼接拼接厨房卫生间厨房客厅厨房厨房客厅卧室客厅客厅卧室卫生间卧室卧室卫生间卧室阳台阳台阳台阳台卧室模块Bs-0:套内面积小于44m2模块B1h-0:套内面积小于44m2(s表示纵厅布局;h表示横厅布局,下同)As-3Ah-2Ah-3表5 B模块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定制设计示意图老人房放大,有核心家务空间,半自理老年人可分室,适合能完全自理或半自理老年人居住适合无法自理老年人居住满足介护需求半自理老年人可分床预留大尺寸卫生间表6 模块横厅布局适应三代家庭不同成长期居住需求的定制设计三代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家庭成熟期Bs-1Bh-1Bs-2Bh-4可供子女临时居住,卫生间与老人房的卫生间紧靠老人卧室,便于半自理老年人老人房与阳台连接,方便使用主卧使用卫生间方便使用联系顺畅,能较好满足介护需求与老人房可互换Ah-4Ah-5Ah-6未婚子女+中老年家主+婴幼儿+青年家主中青年家主+高龄老年人(两代居)Bh-2Bh-3B1h-1B1s-1+准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取消子女房,餐厨空间和客厅连成布局紧凑,适合能够能较好满足介护需求,能较好满足介护需求,利用走廊空间子女空间较独立,卫生间和老人房一体,扩大空间感自理的老人,临时子女房卫生间紧靠老人房卫生间和阳台形成学习区阳台卫生间尺度扩大可作为书房布置,阳台可晒太阳紧靠老人房布置方便老人使用满足介护需求卫生间和卧室的位置关系基本延续就近格局,内部采用隔墙灵活的主要面宽争取到最大日照[9]。总的来看,A模块的定制设计完分隔空间。Ah-4照顾低龄儿童生活需求;Ah-5改造厨房空间全适应三代家庭的需求变化,而横厅布局方案有更好的居住私密为已婚孙辈临时探视房,适应成长期家庭居住;Ah-6则局部改性和空间灵活性。造拓宽了卫生间尺度,以适应老年人介护要求。3.2适应气候的典型标准层平面优化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开敞厨房提高了客厅空间的宽敞感和利用率。  实践中广州的保障房倾向于采用井字形、十字形、条形等平日本公营住宅也多采用流行的餐厨一体空间设计,卧室占据套型面组合方案,其单体平面的采光凹口略多(表2),不利于节能。官方网站 13设计前沿探讨 Discussion of Design Frontiers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20.6图6验证了基本套型模块A和B的平面组合适应性。根据性能化设计目标,标准层平面及楼栋组合形式做进一步优化:首先,使用竖向拔风井提升厨房和卫生间的采光、通风性能;其次,依据标准层布局特点,优化套型的门窗位置及尺度利于通风。  图6(a)条形平面为18户/层,各户的朝向体现了一定的均好性,并可形成穿堂风。若平面户数过多会影响住区的气流环境。次卧室采用天井采光,视线略有相互干扰;图6(b)为20户/层,是传统双拼井字形平面的变化,它利用架空层和内庭院拔风,取代以往凹口通风的模式。公共外走廊、竖向拔风井优化了套内通风与对流环境;图6(c)十字形平面为18户/层,核心筒处形成较好的对流和竖向拔风效应,但内廊式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套内通风效果。结语

  保障房作为政府着力推进的安居工程,在为普通市民群体提供基本住所、推动我国住宅产业良性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大量性的保障房建设需要走建筑工业化的绿色发展道路,深入探索标准化居住模块和住宅单体设计方法是实践的迫切需要。只有从使用者的家庭结构与居住需求出发,关注日益凸显的居家养老需求以及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多样化需求,才能切实提升保障房设计的适居水平,满足居者对保障房居住品质的要求。未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面积套型与多代居住需求相适应性的设计方法。图、表来源文中图、表除有注明外,均由作者绘制。注释1)核心家庭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G.P.默多克首先提出,是指由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2代人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F.勒普累首先提出,为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模式。通常包括祖父母、父母和未婚子女等直系亲属 3代人。3)参见:/gzgov/s2812/201607/参考文献[1]ZHOU Yan-min,GONG sion on suitable aging design of

multi-generation residence[J].China Housing Facilities,2014(4):46-55.周燕珉,龚梦雅.多代居住宅适老化设计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4(4):46-55.[2]ZHOU house is elaborately designed[M].Beijing: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8.周燕珉.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LIU Jie,LI ch on spatial adaptability design strategy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based on family structure[J].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18(17):27-30.刘洁,李志民.基于家庭结构的公共租赁住房空间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8(17):27-30.[4]ZHOU Yan-min,LIN Jing-yi,LI sion on the standardization

desig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design practice of the model room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in Beijing[J].City & House,2014(10):41-46.周燕珉,林婧怡,李广龙.公租房套型标准化设计探讨——北京市公租房样板间的设计实践[J].城市住宅,2014(10):41-46.[5]LIU Dong-wei,JIA Li,WANG ch on the general design

of residential suitable for aging under the mode of home care for the

aged[J].Architectural Journal,2015(6):1-8.刘东卫,贾丽,王姗姗.居家养老模式下住宅适老化通用设计研究[J].建筑学报,2015(6):1-8.14 官方网站条形布局,面积积分系数:0.73b井字形布局,面积积分系数:0.72c风车形布局,面积积分系数:0.77图6模块化保障房住宅采光和通风示意图[6]ZHU ment of the liv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guangzhou

and its enlightenment[J].Architectural Journal,2013,9(1):171-175.朱小雷.广州经适房老年人居住需求评估及其启示[J].建筑学报(学术论文专刊),2013,9(1):171-175.[7]ZHU Xiao-lei,QI Wen-yu.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household survey

and the age-appropriate design strategy of three shenzhen jingshifang

residential areas[J]. Sichuan Building Science,2016(3):92-96.朱小雷,戚文钰.三个深圳经适房住区入户调查与适老性设计对策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3):92-96.[8]Public information data of government affairs on the alloca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in Guangzhou[ER/OL]./gzgov/zffp/zdly_.2019.广州保障房分配的政府政务公开信息数据[ER/OL]./gzgov/zffp/zdly_.2019.[9]ZHOU Jing-min,CHEN Jing-wen,SI present situation,demand and

enlightenment of home-based care for the age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a case study in Shanghai[J].Architectural Journal,2016(6):30-35.周静敏,陈静雯,司红松.中小套型既有住宅居家养老的现状、需求与启示—以上海地区为例[J].建筑学报,2016(6):30-35.[10]CHANG Xiao-xue,HU on the modification of space suitable for ag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arts in old residential buildings: a case study of an old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a street in Beijing[J]. Architectural Journal,2018(s1):56-60.常晓雪,胡惠琴.老旧住宅套内空间适老性改装及部品应用研究——以北京某街道老旧住宅为例[J].建筑学报,2018(s1):56-60.[11]QIN on the use preference evaluation of public

rental housing type in guangzhou:taking 40 to 60m2 housing type as an

example[D].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6.秦海戎.广州市公租房户型使用偏好评价研究——以40到60m2户型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12]LONG es and design proposals for industrial

residential buildings[J].Housing Industry, 2011(6):37-39.龙玉峰.工业化住宅建筑的特点和设计建议[J].住宅产业,2011(6):37-39.[13]ZHU Xiao-lei,LI inary research on the design idea

of living unit module of social hous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ization[J]. Architecture Technology,2015(3):257-260.朱小雷,李敏.工业化背景下保障房居住单元模块设计思路初探[J].建筑技术,2015(3):257-260.[14]MENG Jian-min,LONG Yu-feng,DING Hong,et ch on the

standardized modular design of affordable housing in Shenzhen[J].Architecture Technique,2014(6):37-43.孟建民,龙玉峰,丁宏,等.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研究[J].建筑技艺,2014(6):37-43.


-

更多推荐

家庭,卧室,居住,套型,需求,设计,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