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桥-国芳股票历史价格

传统高比林编织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表现
2023年9月30日发(作者:利涉)

天工|2021年第2

传统高比林编织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表现

[摘 要]高比林编织技艺是利用不同颜色的纤维材料经纬交织产生图案,从而达到媲美绘画的一种技艺。其自

15世纪兴起,在1718世纪发展到顶峰。纤维艺术自20世纪下半叶发展至今,还属于一种新兴艺术形式,发展势

头强劲。传统高比林技艺发展至现代纤维艺术,其传统的表现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在新语境下的现代纤维艺术,已有了

新的表现。先简述了高比林编织与现代纤维艺术,然后通过两个具有权威代表性的展览和将一位经典艺术家的作品与传

统高比林作对比,论述了传统高比林编织在新语境下的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表现,对于其他传统手工艺的成功转型具有启

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高比林;现代纤维;手工艺;编织

[中图分类号]J523.4 [文章标志码]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2-007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常雷传统高比林编织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表现[J].天工,2021(2):78-80.

一、欧洲传统高比林编织概述

15世纪,法国制作壁毯的高比林家族开始兴起,到

1718世纪,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盛行,权贵们追

求繁华富丽的奢侈生活,精美的高比林壁毯被贵族们相中,

毯当中,金银交错,极具奢华美感,符合贵族们的审美需

求。高比林家族当时专门为皇室贵族编织壁毯,由于其技

艺高超、织造精美,因此享誉整个欧洲,高比林壁毯的发

展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当时法国还专门成立了为宫廷织

造的高比林织造所,织造所织造的壁毯在色彩和质感上都

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其中以《路易十四加冕仪式》为代表

作品,几百年后的今天,欧洲人仍然以有一块高比林壁毯

为荣誉,高比林也从原本仅代表一个家族的名词变成了现

如今代表一种工艺的名词。

高比林壁毯的编织技法是利用天然的纤维材料作为

纬线,在垂直的经线当中上下左右变化交叉或者间隔穿行,

通过纬线的不断叠加形成图案,并且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

纬线交织产生色彩的渐变,呈现出精美逼真的绘画效果,

由于其织造的图案过于精细,曾经一度被用来仿照绘画,

作为绘画的复制品来呈现,失去了其作为一种纤维艺术所

具有的特殊艺术语言。直到20世纪,人们重新开始审视

工艺美术,艺术家开始将现代艺术观念与传统高比林编织

技艺相结合,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高比林壁毯单一仿照绘

画的局面。

二、现代纤维艺术

由于纤维艺术还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因此对于纤维艺

术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卜

维勤说,“现代纤维艺术”既不属于绘画,也不属于雕塑,

既不是陶瓷作品,也不是工业造型。因为艺术家所采用的

制作工具,既不是画笔,也不是刻刀。通常按照材料来界

定,只要是使用纤维创作的作品,就是纤维艺术作品。笔

者认为,纤维艺术就是艺术家通过纤维来表达自己的理念、

想法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其他不同的艺术类型相比较只是

表达的介质不同而已。

纤维艺术虽是一个新的概念,然而其内容却由来已

久,因此学者们称其为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历久弥新这个

词用来形容纤维艺术最适合不过,因为纤维艺术作为一个

单独的艺术门类被划分出来不过十几年时间,然而它所包

含的内容基本上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追溯现代纤

维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1世纪法国的战争题材的壁

毯,随着时间的推进,纤维艺术经过了中世纪、文艺复兴、

巴洛克、洛可可的发展,到如今的洛桑国际传统与现代壁

《生态·信息·生长》 岳嵩 /

《Drawing in Air XVII》

兰诺·陶尼 /

16世纪《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

1500年《贵夫人与独角兽》(法国)

三、传统高比林编织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表现

(一)传统高比林编织表现

高比林壁毯于中世纪兴起,在1819世纪时达到

鼎盛期,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比林壁毯沦为了绘画

的附庸,一味地追求与绘画相似。这与当时的环境有着重

要的关系,当时欧洲绘画发展较快,在各方面都追求写实、

自然,这极大地影响了壁毯的发展,壁毯变成了以绘画为

主要表现目的的纤维艺术。虽然当时的高比林编织技艺达

到了超高的水准,在模仿绘画方面也有了极高的造诣,但

是这却造成了壁毯艺术一直模仿绘画发展,编织成了画笔,

纤维成了颜料,使得纤维这种特殊的表现材料失去了其独

特的艺术语言。威廉·莫里斯在1854年对巴黎的皇家高

比林工厂进行了参观访问,当他看到全部照搬复制绘画的

高比林壁毯时不禁感叹:“如果壁毯艺术继续这样发展下

去会丧失它所具有的特质。”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莫里斯

在后来的工艺美术运动中做出了极大的改变,这为现代纤

维艺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比林编织在现代国际纤维艺术展中的表现

首届洛桑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毯艺术双年展于1962

举办,此次展览的举办传播了纤维艺术,推动了纤维艺

术的发展,使纤维艺术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同时也发展

成了国际纤维艺术领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展览。之后洛

桑双年展每隔两年举办一次,直到1996年停办,由于

其历史悠久、时间跨度大,因此洛桑双年展的演变很大

程度上也代表了现代纤维艺术的演变,是我们研究现代

纤维艺术的重要资料。早期的洛桑双年展由于策展人吕

尔萨的目的只是为了解放壁毯艺术,让其不再只是单纯

融合文创

地模仿绘画。所以参展的作品大部分还是在传统的基础

上创作出来的,依然是与绘画相融合的形式,但与传统

的模仿绘画已有了很大的区别。例如,当时参展的让·亚

当的《宇宙》这件作品,已经带有了强烈的抽象色彩,作

品以自己的视角来理解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通过艺术

作品表现出来,给当时的人们一种新的视觉感受,作品表

达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成了后期创作的主旋律,为后来的

纤维艺术发展奠定了基调。虽然当时策划展览的目的只是

为了改变壁毯模仿绘画的局面,但艺术家对编织工艺的思

天工|2021年第2

才点燃了纤维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星星之火。

(四)高比林编织在现代中国与国际纤维艺术展中的

表现

200010月,首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

术双年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拉开帷幕,这是中国目前在

纤维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展览,至今已经举办了十届。

在这十届展览中,有不少运用高比林编织技艺创作的高质

量的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在《织晓》中,细微的色彩变

化也被作者表现了出来,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写意的精神,

织造出了一种如烟似雾的感觉。在《家园》中,整幅作品

运用树木来表现,在树杈上坐着一位若有所思的人,树底

两旁分别站着两位男子,层次丰富,令人深思。对比国内

与国外高比林纤维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高比林

编织技艺传入中国不过短短三十年光景,其已经有了本土

化倾向的发展,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这对于纤维

艺术来说是一次中国式的创新,为古老的高比林艺术语言

《宇宙》 让·亚当/《红色阿巴康》

《彼罗斯曼尼之梦》 基维/ 《音乐会之后》/基维/

《风》 基维/ 《镜》 基维/

80

《织晓》 郑丹/

《家园》

注入新的语种,也为纤维艺术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四、结论

现代纤维艺术已经不再追求传统高比林编织所呈现

的逼真写实的绘画效果,而是去追求纤维材料本身所蕴含

的独特的美感以及其特有的艺术表达语言。传统的高比林

编织在现代纤维艺术新语境中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并在

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为其注入了新的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

也让人们重燃起对传统工艺的热情。另外,随着纤维艺术

可选的表现材料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地有新的人工合成纤

维的出现,传统高比林编织的材料选择会越来越多,也为

观众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传统高比林编织在现

代新语境下的成功转型,对其他传统手工艺有着极其重要

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铭,孙元秋走向多元化的纤维艺术[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0-41.

[2]焦曼纤维艺术设计的技法表现[J]艺术科技,

2017,30(2):263.

[3]田青中国现代纤维艺术[J]装饰,2002(8)

7-8.

[4]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

报出版社,2006.

[5]张怡庄,蓝素明纤维艺术史[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0.

[6]刘房勇从传统编织工艺到现代纤维艺术[D].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注:鲁美人文学院(大连)首届优秀论文大奖赛三等

奖论文。

[作者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大连)在读生。

[通讯作者]

常雷,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大连)教师。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大连)

..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

.. All Rights Reserved.

温馨提示:

作者扫码关注保仁堂公众号,

莎米特-最近改名的上市公司

传统高比林编织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表现

更多推荐

壁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