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计耀)
瑞丽傣族古水井的源流与水文化特色[权威资料]
瑞丽傣族古水井的源流与水文化特色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傣族社会中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质,同时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水文化作为德宏瑞丽傣族的一种重要社会传统,在维护傣族居住区人与自然的和谐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瑞丽傣族的古水井正是其水文化的重要载体。
瑞丽古水井概况
傣家人与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其生活、文化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水息息相关。千百年来,繁衍生息在澜沧江、瑞丽江流域的傣族,与水共生、蒙水所赐,不仅孕育出了源远流长的稻作文明,还创造出了灿烂绚丽的民族文化。
瑞丽市地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南部中缅边界地区,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根据瑞丽傣族民间传说,早在公元前568年(东周灵王十四年),傣族首领根仑、根兰就在南卯江(瑞丽江)河谷建立了部落联盟。历史上凡是有傣族先民的文献记载,都与水联系在一起。他们的生产、生活、宗教、文化、民俗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着深厚的水文化内容。
瑞丽傣族古水井极具特色,通常每个村寨都会有一到两口水井。水井的建筑由井底、井台、井栏和井罩、排水沟等构成,皆为精工砌筑,整个水井浑然一体,造型别致。德宏的井罩比较单一,多选用砾石制造成一座长方形的石龛,龛楣雕饰波纹,两端伸出龙头昂首张望。龛脚左右蹲着一对小巧的石狮子,守卫着水源不被污染。瑞丽古水井最美观的是石塔部分,它被托在石龛上的方形坡式石盖上,石盖的四角长而翘起。塔分三层,下大上小,一般四壁上雕刻有龙、象、孔雀等图案。每层都有一个石盖,形制与石龛上的一样,而且一层比一层小。在每层顶盖之间分立着四根圆形石柱,与塔身方圆结合,整体对称。当方形石盖层层缩至顶端
时,形成一个笋状尖柱。整个井塔的建筑风格古朴凝重、美观大方。
这些水井有一部分为当地土司资助资金建盖。傣族的传统观念认为:人到老年,要自己出钱兴建一座水井,作为对社会的最后一份贡献,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人们在傣族村寨会经常遇到老人集资兴建的水井“过赕”。全村人聚集在井边搭建临时凉棚,杀猪宰牛、喝酒吃饭,共庆水井落成,纪念老人们留给子孙后代一份永久的礼物。
水井的选址与禁忌
傣族人建造水井时对水井的选址非常讲究,他们认为水井一旦挖好就会有一个神住进水井里,因此在挑选挖井的位置时他们会十分谨慎,认为这是在为神选家。
在傣族人的空间观念里,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都有自己的观念。比如:日出的方向是好的,日落的方向不太好;上边是好的,也就是他们村头的方向或房屋的背面,下边就是村尾或者房子的正前方是不好的,等等。基于这种空间观念,他们会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向挖井。当太阳升起的方向是靠近猪圈或者厕所的位置,那么他们会考虑靠近村头的方向,如果那个方向也是污染的地方,他们便会不得不考虑日落的方向或者是村尾的方向。
水井不能建在猪圈或者靠近厕所的地方,不能在妇女睡觉的床所正对的地方;前者是为了水井不受污物的污染,而后者则是因为在古代妇女的地位卑微,并且睡觉时用脚指向水井是对井神最大的侮辱。此外,水井的选址也与一些相关的禁忌有关系。
建井的过程
傣族认为,水井里有神明,因此,必须为他盖一座好房子,水神才会保佑,使得井满水甜。遮盖水井的建筑物叫水房,一般高2.5,4.5米,由井底、井台、井罩等构成。水井分两部分,下面是水房墙,或方形,或圆形,开着拱形或
长方形的门,上面是水房顶,或为塔形,或为屋宇形,有塔式、房式、圆柱形或房塔综合式的。瑞丽现存的水井都是这样的样式,并用傣族吉祥物进行装饰,造型美观,独具特色。
建井材料多选用砾石。首先从地面画出井口大小(一般为1.2,2米)的正方形,然后向下挖至2,3米深,至地下出水,铺上细沙和碎石,在净化水质的同时,防止汲水时搅起泥沙。井底四壁用长方形石板从下至上砌筑到地面。井口略高于地面,加上井围,防止污水流入水井。井台用平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石块铺设,占地1.5,8平方米不等。井口上有一座佛龛状石砌小房井罩,高2.33,4.5米,龛楣雕饰各种动物及花纹,两端伸出龙头,昂首张望。龛脚左右蹲着一对小巧的石狮或麒麟,傣族人认为它们能守护水源不受污染。
水井建成后,必须举行开光仪式。村民们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并请和尚念经祝福。在王连芳同志的《云南民族工作回忆》中有一段记录: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打开边疆民族地区的工作局面,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派工作队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打消顾虑。但是当时一些少数民族群众听说共产党不信佛、不信鬼神,担心工作队蔑视自己的传统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持有强烈的戒备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工作队在组建时就颁布了《十项守则》,强调尊重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制定了一系列纪律,各地工作队还根据各自的实际做了一些具体规定,绝不允许工作队员违反民族的习俗、禁忌。驻芒市拉目寨的工作队员,见寨子的水井多有杂物,井水浑浊,便捋起袖子把井淘除干净。然而群众从此再也不来这口井里打水了。原来,傣族习俗凡是水井动土,必须请佛爷念经后方能重新饮用。直到了解了情况的工作队按礼节请来佛爷念经祝福,群众才安心欢喜地来饮用这口井水。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到水井在傣族生活中的重要性与神圣性。
水井的管理
傣族针对水井的管理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条例,如,饮用水井和洗涤水井分开使用;用篱笆或带刺植物在水井周围构筑维护墙,避免牲畜和野兽接近水井污染水源;使用公共“舀水筒”汲取井水,不许把自家的水桶放入井中汲水,避免污染;不能在饮用水井附近洗涤;保持饮用水井井台清洁卫生;设有专人管理水井,定期进行清理、擦洗。保持井壁无青苔、杂草、水面无漂浮物,等等。
除了建井罩保持水井的清洁外,人们还采取了很多保持水井清洁的办法。饮用水和洗涤水要分开,有些村寨有两口公用水井,一座用来洗涤,一座饮用。取水时,用公用的长柄木瓢或竹瓢将水舀出,再倒入水桶或水罐中,绝不用自家的水桶直接到水井中取水;孩子们从不到井边玩耍;妇女们从不在井边淘米、洗菜、洗衣服;每个人都会随时冲刷井台,清理附近的杂草杂物。村寨中还专门有管理水井的人。过去是村寨的头人,现在则是村主任。由他负责安排时间定期清理水井,擦洗井中的石头,除掉青苔、小虫和漂浮物。这虽然与傣族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分不开,但也不难看出傣族人民对水的崇敬之意。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今天,傣族村寨多数已建立了清洁方便的自来水系统,用上了太阳能,水龙头安装进每个农户的阳台上、锅灶旁,水井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建造在树木茂密之处的傣族水井,巍峨的井塔与金碧辉煌的佛寺、绿毯般的田野相融,组成了傣族村寨特有的景致。部分傣族群众仍然保持每天到水井汲水的习俗,把水挑回家,用井水烧茶、做饭、煮汤。人们喜欢聚在水井旁聊天,为方便过往行人饮用,每天把井水舀放在水井旁亭子里特制的土罐内。
傣族水井蕴含了傣族建筑的神韵,美化了环境、美化了生活。傣族谚语说:“挖水井,盖凉亭,乃做人之善心。”通过建造水井,使用水井,使村民养成积极从事公益
劳动,人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风气,传承了民族文化传统。水井体现了傣家人的聪明才智,记录了人们从古至今日常用水变迁的过程和傣族对水的崇敬,为我们研究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文档资料:瑞丽傣族古水井的源流与水文化特色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一种热疲劳试验方法 企业文化与民主管理的结合与创新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伦理自主性研究 浅析“老龄健康”的经济学 强化工会职能作用加快构建和谐矿区 网购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 关于碳生产率测评方法的探讨 企业文化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关系及其融合策略分析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部分素质拓展培训教练职业现状调查研究 O2O创业企业组织设计及转型分析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C银行信用卡积分经营策略建议 简析供给侧改革下邮储银行战略选择 员工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探析 财务工作随想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瑞丽傣族古水井的源流与水文化特色[权威资料]](/uploads/image/0033.jpg)
更多推荐
水井,文化,民族,方向,工作,生活,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