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三室两厅两卫效果图-安装马桶需要什么配件

2023年4月21日发(作者:地砖用什么材质瓷砖好)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 刘 卓
课程类别 国家课程 课 型 综合课
教材分析 《奇妙的肌理》选自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4册(七年级下
册)。这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与教材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
“综合·探索”这几部分,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关。肌理作为绘画艺术、工艺
美术、平面设计等艺术设计的元素之一,运用广泛。本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趣味性、
应用性。肌理制作是通过模仿或创造偶然形态和丰富视觉效果的造型方法,能引发学生
丰富多彩的联想,我在设计与开发这一学习内容时,主要以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为主,
从生活细处着手,将“肌理的基础知识、制作方法与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现代设计中
肌理的运用相结合”作为教学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有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作品展示其独特创意,充分张扬其个性。《奇妙的肌理》这一课教材的编排主要侧
重于肌理的制作方法,对如何运用、欣赏肌理涉及不多,为此,我对教材作了大胆的个
性化处理,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把肌理的自然美、艺术美,呈现在学生面前,提升学
生的欣赏水平,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想像力丰富,对特殊材料和特殊效果都非
常感兴趣,小学教材中有所涉及,有些学生还曾经进行过某些肌理的制作,但对于如何
将制作的肌理运用于实践,将它表现为一幅有主题且有美感的作品,还需要在老师的想
象引导和技巧指导下在实践中提高。
设计理念 以活泼多样、丰富多变的教学方式,利用各种图片、多媒体课件、大胆使用
各种材料及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
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获取新知的能力。使
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树立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
品味。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说出什么是肌理,肌理的种类及其常用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运用肌理的常用制作方法,尝试制作肌理,并将肌理表现为一幅主题鲜明
富有美感的作品
情感目标:在尝试与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活动,懂得美的事
物无处不在,从而感受肌理的自然美、艺术美,表现肌理的美和创造肌理
的美并学以致用,树立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趣味。
知识要点 肌理制作的方法;肌理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存的特点。
教学重点 肌理的基本制作方法,应用肌理知识制作一幅肌理作品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并加工成一幅主题鲜明和富有美感的肌理
作品
教学方式 综合(讲授、启发、引导、示范制作、欣赏、观察、比较等)
教学场所 专用美术教室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肌理的图片及一些实物,脸盆、墨汁、范图、颜料、毛笔、水
罐、纸张等绘画工具材料。
学具准备 课前寻找、搜集一些有明显纹理的实物(如树叶、瓦楞纸、麻布、毛线等)
材料,准备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活动一:感觉肌理 3分钟
触手可及
1、教师出示一件包装好的精美盒子(图1),让学生通过亲手触摸猜一猜里面装的是
什么,猜完并拿出实物,讲讲触摸的感受。(图2)
2、课件显示课前制作的肌理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说出是用什么物品制作。(图3)从而
引出肌理概念,导入课题:“奇妙的肌理”。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导入新课,制造一个悬疑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
通过触摸和观察让学生了解肌理有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视觉肌理就是因为触摸的长期
体验积累所至。】
二、新 授:
活动二:感受肌理 6分钟
蓦然回首
启发学生 1、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肌理?(学生可能会提到肌理有树皮、鞋印等。)
教师归纳总结肌理有自然肌理和人造肌理,树皮的纹理就是自然肌理,而鞋底的
纹路就是人造肌理。
2 / 8
2、你们知道制作肌理的哪些方法呢?(学生回答可能比较多
样,但较多的还是集中在印、笔触、拼贴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显示8种常用的肌理制作方法:洒盐法、吹洒法、喷绘法、
对印法、自流法、揉纸法、上蜡着色法和转印法。启发同学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或猜猜
看这些方法怎样制作?选择一种最熟悉的解说,也可以根据经验结合名称猜一下。
【设计意图:蓦然回首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明晰肌理的概念、种类和几种常用的制
作方法。有些制作方法如:洒盐法、上蜡着色法等,学生根据字面意思,一般都能理解,
如果学生不知道的教师讲解、补充。这主要是对教材的补充、扩展,为的是拓展学生的
眼界。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还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
新的方法。】
教师过渡语: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小试牛刀,一起来制
作一幅肌理。老师先来示范制作。
活动三:制作肌理8分钟
小试牛刀
1、教师指导一位学生,利用投影和学生共同完成一幅吸附法肌理的制作
2、根据前面所介绍的8种常用的肌理制作方法,让学生尝试用喜欢的方式制作一幅肌
理。
3、制作完成后对同学作品点评与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师示范,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更
有亲切感,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在制作时,往往凭着自己的直觉在进行,这时老师与
他们一起参与制作,尤其关注相对落后的学生,让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一些制作的方法,
把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经验提升为具有一定理性色彩的审美经验。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
点评与欣赏,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得到积极反映,有了反馈的机会。】
教师过渡语: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家用简易的材料,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肌理,初
步感受到了肌理的独特魅力。其实,到目前为止,有关肌理的魅力我们还只了解了冰山
一角,肌理在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现代设计中都有广泛的运用,中外艺术大师更是利
用肌理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待会,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注意观察画面中
的作品是如何利用肌理来表现的。
活动四:欣赏肌理5分钟
他山之石(播放原创视频)
3 / 8
解说:大自然的鬼
斧神工,创造了许多奇
妙的物形与色彩,为我们展现了
它们神奇与绝妙的肌理。它们的
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
与韵律、多样与统一无不给人以
美的享受。(图4)
不同的肌理会给人不同的
感觉、不同的心理作用和不同的
审美。粗质的纹理给人一种粗犷豪放,厚重朴实的心理感觉;
光滑的质感,给人一种细腻精致、华丽严谨的心理感觉;(图
5)当我们面对雄浑磅礴的太行山,那层层的山岩、斧劈
状的石痕,我们感受到的是大自然内在的感人力量。形
形色色的肌理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为我们美术设计提
供了许多的素材与灵感。(图6)
肌理效果在绘画和设计中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
时代,陶器就是用压印法在器物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
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编纹样出现,宋代的瓷
器中有窑变所形成的自然裂纹。(图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肌理为丰富我们的作品和美化我们的生活而被广泛应用。
如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家具设计、器皿设计、环艺设计,摄
影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等等。(图8)
毕加索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1912年起,毕加索开始以拼贴
的手法对肌理的效果选择使用并加以构思、设计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
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画中的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都是以
剪贴的报纸来表现的。在其它许多作品中他采用报纸、墙纸、木纹纸,以及其他类似的
材料,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块面。难怪他的画商及好友卡恩维勒会如此评价他:“即使没
有摆弄画笔的本领,他也能搞出绝佳的作品。” (图9)
我们书中的范图《山坡上的毛驴》也采用了拼贴的
手法,作品巧妙利用枯枝、败叶的焦黄,斑驳甚至虫眼,
4 / 8
构图饱满,色彩和谐。在蓝天的衬托下,黄褐色
的黄土高原,显得高大,宽广和苍凉。毛驴造型
简洁、淳朴、颇有陕西皮影造型味,该作品具有
浓郁的大西北乡土气息。(图10)
这幅《瓶花》采用黑色的背景,突显画面主
题色彩。五彩的花蕾是灵动的指面压印而成,含
苞绽放,而用报纸、树叶拼贴而成的花瓶,富有立体感,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图11)
斑驳的油漆、千疮百孔的断壁残垣、粗糙的栅栏等,生活中这些物象也许并
没有什么美感可言,然而当它们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后,在肌理表现上融
泼洒、冲积、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为一体,从而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的艺术境界。它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更不是纯客观的摹仿,而是人们在生活
体验基础上的一种升华和表达。(图12)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的另一重点,为避免学生在欣赏中不能抓住要点,
并兼顾到学生的差异,老师在欣赏过程中针对图片进行由浅入深的解说。通过欣赏让学
生感知生活中、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肌理美;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拓宽思路、开阔眼界,
了解肌理在现代设计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广泛运用。这段材料既选取大师的作品,又选
用同龄学生的作品。古今中外皆有涉及,避免了学生在看了大师的作品后可能产生的可
望而不可即的情绪。学生在欣赏的引导下自主归纳肌理的基本知识,通过欣赏将所学知
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整合,为进一步表达思想和提升创造能力打下基础。同时,能够感知
美的事物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的能力和人文素养。】
活动五:表现肌理23分钟
创智赢家
1、教师当场示范将在“活动三”中和学生一起用吸附法制作的肌理根据画面的效果进
行联想,添加和给作品命名的方法使它成为一幅主题鲜明和富有美感的肌理作品。教师
再出示课前用不同方法制作的肌理进行加工后创作的作品。出示时进行一定的讲解,给
学生以启发。
5 / 8
洒盐法:天色微暗,圆月高悬,小屋的顶上覆盖着白雪,林间小路,清晰可见,多么宁静的乡村雪夜啊! (图13)
磨印法:将贝壳用不同的色彩磨印而成,高低错落,底部添加一抹蓝色,宛如大海深处的一座珊瑚。(图14)
压印法:采用压印的方法,将滚滚车轮模拟成大路,再添加红绿灯,告诉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图15)
自流法:利用自流形成的偶然形状,发挥想像,模拟成小羊的形状,适当添加,构成一幅人见人爱的“喜羊羊”。(图
16)
对印法:无意翻转制作的对印肌理,一件衣服的雏形基本形成,再添加一点中国元素,就成为一件具有中国风的唐
装。(图17)
吹洒法:吹洒的偶然形正应合了树枝的不规律生成,加上绿色的点缀,如万千丝绦,蓝天,白云,飞翔的小鸟,河
边的小船,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初春图。(图18)
上蜡着色法:蜡的油性使颜料的涂抹体现出峰峦叠嶂的气势,添加飞翔的小鸟,急驶的船只,祖国的大好河山跃然
纸上。我给它起名“江山多娇”。(图19)
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尝试将 “活动三”中自己制作的肌理进行联想,发挥大胆
的想象,将制作的肌理作为素材使用,使它成为一幅主题鲜明和富有美感的肌理作品。
要求:作品表现风景、人物、动物等主题均可,注意形式美的要求(即所作形象有美感、
色彩搭配协调、构图饱满匀称)。并根据画面联想给作品命名。
3、将学生作业在大屏幕上展示,同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创意阐述,学生互评,教师参
与其中并进行小结。强调表现肌理是对制作肌理的一个再创造,加深对肌理自然美术、
艺术美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本课学习的难点,通过上一环节的欣赏和教师的示范,
学生对制作的肌理进行联想,激发创作欲望,将肌理综合表现为一幅主题鲜明和富有美
感的肌理作品,并通过自己给作品命名、同学互评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只有通过自
己的创作,同学互评,才能提高感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 采取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 如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制作一课件辅助教学。如没有多媒体设备,可直接
出示图片进行欣赏教学、讲授、启发、引导、示范制作等。
6 / 8
教学反思 本课为分:课的导入 3分钟左右 触手可及 出示若干被遮挡的实物和制作好
的肌理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了解肌理。从而引出肌理概念,导入课题。有的设计者是
让学生通过触摸或直接观察肌理明显的图片导入新课,而我将两者结合。通过触摸和观
察让学生了解肌理有触觉肌理和视觉肌理。视觉肌理就是因为触摸的长期体验积累所
至。
课的展开:本课主要设计了层层递进的四个活动。活动一:感受肌理12分钟左右,
这一活动主要帮助学生明晰肌理的概念、种类和几种常用的制作方法。 活动二:制作
肌理7分钟左右,这一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主要是检测活动一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三:欣赏肌理5分钟左右,这也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通过一段原创视频对活动一、
活动二知识的梳理和延伸,有序地化解本课的重点。活动四:表现肌理18分钟,这是
本课的难点。如何来表现肌理,书上写到: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可以把亲手制作的不同
肌理拼贴在一起,构成作品;或者用它来作为画面的一部分,丰富视觉的感受。但是学
生对这部分知识会感觉很困难,教师参考书的教学设计这一块也只是讲,将各种方法制
作出的不同肌理纹样用拼贴的方法进行再次创作,从而得到美丽的肌理作品。但是更多
的表现方法课文没有涉及。我是这样来化解的,1、先是教师当场示范将在“活动二”
中和学生一起用吸附法制作的肌理根据画面的效果进行联想,添加和给作品命名的方法
使它成为一幅富有美感和主题的作品。教师再出示课前用不同方法制作的肌理进行加工
后创作的作品。出示时进行一定的讲解,给学生以启发。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
尝试将自己制作的肌理进行联想,发挥大胆的想象,将制作的肌理作为素材使用,把它
表现为一幅主题鲜明和富有美感的作品。这样设计,一、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二、可
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点石成金”的神奇力量,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学生作品中原来较模糊、甚至不够完整,也许在再创造时
可以弥补缺憾,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课的结束:教师用富有美感和感召力的语言对整节课进行小结,希望本课的教
学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门,让学生逐阶攀登,步入艺术的殿堂。
本课通过猜一猜,创设悬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活动与活动之间环环相扣,与
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觉自主学习、表达、探索,充分体现了学
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重点从美术课只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现
象,变成重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把美术更多地与文化、生活相联系。由
7 / 8
此也整合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情境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技能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得
到了美的享受,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教学效果优秀。
8 / 8
中央空调什么牌子好-木工花架酒柜隔断图片

更多推荐
肌理漆施工视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