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
汉语中的五个“好不好”
提要:汉语中有五个“好不好”:(1)作为形容词性联合结构的“询问、评价质量
优劣或主语状态”义。(2)作为形容词性联合结构的“征求意见”义。(3)作为副词的
具有威胁语气的“搞不好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义。(4)作为副词的“动不动”义。(5)
作为语气词,不具有词汇意义。本文拟从句法结构、语义差异、表达功能等方面
入手,分析说明五个“好不好”的具体差异。
关键词:好不好;五个;副词;语气词
0引言
汉语中有五个“好不好”:
(1)询问、评价质量优劣或主语状态,好或者不好:衣服好不好?你最近身体好
不好?
(2)询问征求对方意见,表示商量口气:我们去唱歌好不好?
(3)搞不好无论如何将作出某种反应或行动:好不好拿到衙门里去,交他试试
新夹棍着!
(4)动不动:好不好就摆个臭架子。
(5)强化语气:我已经很累了好不好!
以上五个“好不好”分别记作“好不好1”、“好不好2”、“好不好3”、“好不好
4”“好不好5”,本论文拟从句法结构、语义差异、表达功能等方面入手,分析说明五
个“好不好”的具体差异。
1“好不好1”
1.1“好不好1”表示询问、评价质量优劣或主语状态。“好不好1”由“好”与其
反面“不好”并列组合而成,在句中作谓语或补语。例如:
(1)从众行为究竟好不好?这要具体分析,要看所从的“众”究竟对不对。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一排唱得好不好?
(《将军镇》陈世旭)
1.2《现代汉语八百词》解释“好”有四种词性:形容词、副词、助动词、名词(儿
化单用)。“好不好1”中的“好”可以做谓语和补语,前面可加“很”、后面不能带宾语。
这表明,这里的“好”是形容词,不是助动词或副词,因为动词和副词不能受“很”修饰,
并且动词后能带宾语。因此“好不好1”就是一个形容词性的联合结构。朱德熙
(1982/2007)认为,联合结构可以表示“兼有”和“ 选择”两种意义。“好不好1”这个联
合结构的两个成分意义实在,且绝对互补,可以表示“选择”(好∪不好)这种逻辑意
义。“好不好1”可以拆分,“好”和“不好”之间可以插入“或者、还是”等表示选择意
义的成分。比如例(1)中的“好不好”是询问评价“从众行为”的优劣。把“好不好”进
行拆分:
从众行为究竟好不好=从众行为究竟好还是不好=从众行为究竟好还是从众
行为不好
由此可以这样表示:
A(X不X)=A(X还是不X)=AX还是A不X
(其中“A”表示“好不好”前的语言成分,“X”表示“好”)
由此可以说明“好不好1”是由“好”和“不好”组合而成的,“好”和“不好”可以拆
开来用,并且可以分别充当句子谓语,结构较为松散,没有凝固在一起。
1.3当“好不好1”用在疑问句中时,听话人一般需要作出评价“好”或“不好”,也
可以用其他的回答“不知道、不清楚”。当“好不好1”用在非疑问句中时,不需要做
出回答。
2“好不好2”
2.1《现代汉语八百词》释“好不好2”是用疑问形式征求对方意见,有表示商
量的语气,其中的“好”是个形容词,因此“好不好2”仍是一个形容词性联合结构。例
如:
(3)干脆,哥哥我跟在你们哥俩后头,站脚助威,摇旗呐喊吧,我也算个帮忙的好
不好?
(《雍正剑侠图》常杰淼)
(4)弟兄们,咱们演习了防守,也演习了追击,现在咱们再演习一下冲锋,好不
好?
(《林海雪原》曲波)
(5)他们跟咱们是一模一样的人,好不好去找他们?
(《三家巷》欧阳山)
2.2位于句末的“好不好2”是构成附加问的标记,如例(3)、(4)。可以用“可不
可以、行不行、好吗”等替换,不能用“能不能”替换。例如:
a.现在咱们再演习一下冲锋,好不好/可不可以/行不行/好吗?
b.*现在咱们再演习一下冲锋,能不能?
“好不好”后面可以加语气词啊、呀、呢,语义不发生变化,疑问语气增强。“好
不好2”可以紧跟前面的句子,之前也可以出现短暂的停顿,用逗号隔开,不影响句
义。如例(4)。
位于句前的“好不好2”在句中作状语,如例(5)。可以用“可不可以、可否、能
不能、能否”等替换,不能用“行不行”替换。例如:
a.他们跟咱们是一模一样的人,好不好/可不可以/可否/能不能/能否去找他们?
b.*他们跟咱们是一模一样的人,行不行去找他们?
句末同样可以加语气词啊、呀、呢,语义不发生变化。
2.3“好不好2”仍然可以表示“选择”(好∪不好)这种逻辑意义。“好”和“不好”
之间可以插入“或者、还是”等表示选择意义的成分。但是与“好不好1”不同的是
“好不好2”中的“好”和“不好”不能分别做句子成分。例如对例(4)中作为附加问的
“好不好”进行拆分:
现在咱们再演习一下冲锋,好不好?
=现在咱们再演习一下冲锋,好还是不好?
≠现在咱们再演习一下冲锋好还是咱们再演习一下冲锋不好?
由此可以这样表示:
A(X不X)=A(X还是不X)≠AX还是A不X
例如对例(5)中作状语的“好不好2”进行拆分:
他们跟咱们是一模一样的人,好不好去找他们?
≠他们跟咱们是一模一样的人,好还是不好去找他们?
≠他们跟咱们是一模一样的人,好去找他们还是不好去找他们?
由此可以这样表示:
(X不X)A≠(X还是不X)A≠XA还是不XA
上述分析可以说明“好不好2”已不再是一个松散的联合结构了,已经处于半
凝固状态。
2.4说话人在用“好不好2”询问、征求意见,实际是有既定的主观情感倾向,希
望听话人做出肯定的回答,当用“好不好”进行征求意见,有对听话人尊重的倾向。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好不好2’附加在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要求之后,用疑问的形
式来表达祈使语气,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与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密切相关。”(高华
2009)
3“好不好3”
“好不好3”表示搞不好无论如何不管怎样都将作出某种反应或行动(含威胁
意)。例如:
(6)好不好拿到衙门里去,交他且试试新夹棍着!
(《金瓶梅崇祯本》)
(7)仔细回去我好不好先捶了你,然后再回老爷太太,就说宝玉全是你调唆的。
(《红楼梦》曹雪芹)
从形式看,“好不好3”不能进行拆分,中间不能加上“或者、还是”,不再表选择
关系;从意义上看,“好不好3”不是意义的简单相加,“好不好3”所在句子的语气也
不是疑问语气。例如:
a好不好拿到衙门里去,交他且试试新夹棍着!
b*好还是/或者不好拿到衙门里去,交他且试试新夹棍着!
从句法上看,“好不好3”只能位于谓词成分之前,位置固定,修饰谓词性成分,因
此是个副词,它在句中又表达出一种威胁的语气,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情感认识,因
此“好不好3”是一个语气副词。
通过对“好不好3”的历时考察,发现这种用法只出现在明清时期,近代以来便
消失了。
4“好不好4”
4.1“好不好4”表示极容易作出的某种反应或行动。《汉典》中解释为:犹言动
辄,动不动。“好不好4”从形式上看,不能拆分;从意义上看,它的语义不是构成成分
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一定的语法化机制作用下变得越来越虚化。例如:
(8)鸭绿江上空三日两头出现美国飞机,打着盘旋,飞得贼低,好不好就扫上一
梭子,丢下一串炸弹。
(《三千里江山》杨朔)
例(8)中的“三日两头”意义为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在“三日两
头”所体现的经常、频繁的语境中,更加说明表示“动不动”义的“好不好4”有表示
时间频度的成分。“好不好4”在句中修饰动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其他成分,因此
可以说明,“好不好3”是个副词。
4.2王世凯(2006)认为作为副词的“动不动2”的是个意义较虚的时频副词。那
么“好不好4”也是个意义较虚的时频副词。根据周小兵(1999)对频度副词的内部
分类——频度副词分为高频、中频、半低频、低频,“好不好4”与表示中频义的时
频副词“常常”最相近,一般可以用“常常”替换,替换后句子的基本意义变化不大,因
而可以把“好不好”看成是中频副词。比如:
鸭绿江上空三日两头出现美国飞机,打着盘旋,飞得贼低,好不好/常常就扫上
一梭子,丢下一串炸弹。
从语料考察来看,此类语料较少,且该语料作者都为山东半岛人,这样看来“好
不好4”极有可能只是在方言中使用,并未在普通话中流行。
5“好不好5”
5.1“好不好5”不具有词汇意义,完全游离于小句的最外层,与前面的小句依存
关系解体,可删去而不影响句义表达,是一个强化语气的语气词。例如:
(9)“明明是你没把人照顾好,现在还怪人不争气?当心他作鬼来找你。”“不必
等他做鬼,我们现在这样就已经够惨了好不好?”
(娃娃《爱钱大师兄》)
(10)眼看着一场大事会“黄”了,大家一起对小群发起火来,说:你不要歪死缠好
不好!
(《流泪的淮河》戴厚英)
例(9)、(10)中的“好不好”虽然是由“好”的肯否形式组成,但是它不能拆分,中间
不能加入“还是、或者”等。例如例(10):
a. 我们现在这样就已经够惨了好不好?
b.*我们现在这样就已经够惨了好还是/或者不好?
虽然句末用问号,但不表询问,不需要听话人作出回答,而是表达说话人对相
关理由的强调,以及对听话人误解自己的不满的语气,祈求听话人考虑自己的正当
理由。“好不好5”不能用“可不可以、好吗”等代替。例如
a. 我们现在这样就已经够惨了好不好?
b.*我们现在这样就已经够惨了可不可以/好吗?
例句中的“好不好5”不是用疑问形式征求对方意见,不需要作出回答。所表达
的不是商量的语气,而是肯定自我、强化对对方的不满与否定。去掉“好不好5”
或换成其他的语气词比如啊、呀、呢、嘛等,句义没有改变,语气上略有不同。如
例(11):
a.你不要歪死缠好不好!
b.你不要歪死缠!
c.你不要歪死缠嘛!
5.2“好不好5”的话语功能
例(10)中“好不好”后面的语调发生了变化,“好不好5”失去了疑问的上扬语调,
就已经不再是疑问结构中的“疑问标示”(徐盛桓1999),完全虚化为一种话语标记。
说话人通过使用“好不好5”,使得说话语气相对缓和,较为委婉。例子中的“好不好”
之前虽然是表达强烈主观态度的陈述句,但是由于“好不好5”的使用,使得说话人
在强调肯定自我、否定对方时的语气得到缓和。因此,“好不好5”的使用是出于礼
貌和维护交际环境的需要,具有一定得话语功能。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8.
[2]王世凯.汉语中的动不动1和动不动2.[J]语文研究,2006(6).
[3]徐盛桓.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9(1).
[4]周小兵.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1999(4).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6]高华.“好不好”附加问的话语情态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9(4).
更多推荐
语气,副词,不能,意义,表达,表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