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翻译)

本文目录
  •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翻译
  •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
  • 唐雎不辱使命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有哪些
  • 《唐雎不辱使命》中一词多义的字有那些
  • 《唐雎不辱使命》中字词翻译:
  •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知识点
  •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及重要词字解释
  • 唐雎不辱使命 一字多义词 总结,全部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以大易小用3.君以五十里之地存凭借4.以君为长者把5.今吾以十倍之地用6.以头抢地耳用7.徒以有先生因为8.五百里之地的9.愿终守之它,指安陵10.今吾以十倍之地的1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取独,不译12.此庸夫之知识英语怒也,非士之怒也取独,不译1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取独,不译14.皆布衣之士也的15.长跪而谢之他,指唐雎四、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出使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从五、翻译句子1.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安陵君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3.否,非若是也。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的。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6.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7.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8.与臣而将四矣。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9.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10.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

寡、弗、错意、怫、徒跣、僚、彗、袭、聂、傀、虹、贯、忌、仓、祲、缟、挠、谕以上是我认为难写易错的字词

唐雎不辱使命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有哪些

《唐雎不辱使命》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剑而起(表修饰,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革命历史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立案调查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词类活用:

1、且秦灭韩亡魏——————灭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动用法,使韩国和魏国灭亡,灭稍微牵强点,但亡是可以的.判断使动主要是看这个词是后面的宾语还是前面的主语的性质,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为使动。

2、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

3、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4、虽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为数量词活用为名词,千里的土地,但现在我们不这样翻译,其实也理解得通顺 。

5、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因为主语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为使动,使百万人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

资料拓展:

《唐雎不辱使命》

【作者】《战国策》  【朝代】西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通假字,通“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如何防范电信诈骗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唐雎不辱使命》中一词多义的字有那些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出使虽:虽然,受地狱先王--虽然;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徒:免冠徒跣--光着;徒已有先生也--仅仅怒:坏怒未发--愤怒;亲王府然怒--发怒以:以百里易安灵--用;以军为长者--把……当做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注直刺王蓼也--发语词与:轻寡人与--吗;与臣而将四也--加上这可是我中考复习资料,一字字打上去的,一定要给分啊~~~~~~~~~

《唐雎不辱使命》中字词翻译:

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烧烤步骤》.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②,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③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④交换. ⑤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⑥给予恩惠. ⑦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⑧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意,置意.错,通“措”,施行. ⑨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⑩疑问语气助词,通“欤”,吗. ⑴只,仅仅. ⑵盛怒的样子. ⑶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⑷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⑸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徒:步行.跣(xiǎn):赤足. ⑹平庸无能的人. ⑺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⑻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本文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⑼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⑽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通“苍”,青. ⑾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⑿幽默搞笑段子精选(专诸、聂政、要离)加上的,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⒀如果 ⒁发怒,动词 ⒂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⒃这样,代词 ⒄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⒅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谢,道歉. ⒆明白,懂得.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知识点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一 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二、三 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四 秦王被唐雎折服,“长跪而谢之”。 记叙了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唐睢沉着镇静、不畏强暴的精神。二、 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1) 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2)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3) 轻寡人与(“与”通“欤兵贵胜不贵久”,吗) (4)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2 常用词理解 (1) 轻寡人与 “轻”,这里解释“看轻”。 (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前—个解释“派”,后—个解释“出使”。 (3) 挺剑而起 “挺”,拔,与今天的解释不同。 (4) 秦王色挠 “挠”,这里解释“屈”。 (5)长跪而谢之 3 多义词辨义(1) 徒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徒以有先生也(只,副词)(2) 许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允许) 高可二黍许(表约数。《核舟记》)(3) 加大王加惠(施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以少报多。《曹刿论战》)(4) 对唐雎对日(回答) 对书册(面对。《熟读精思》)(5) 素天下缟素(白色丝织品) 有奇字素无备者(向来,一向。 《活板》)4.句子翻译 例句1请广于君 分析: “广”翻译为“扩大”,形容词用作动词。 例句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分析: “伏”、“流”都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伏”、“使…..流”。满意请告诉我哦!如果需要,可以追问。

唐雎不辱使命的翻译及重要词字解释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我)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真是太好了,虽然这样,但是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这块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听后)不高兴。安陵君于是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了韩国亡了魏国,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大于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有百万人尸体倒下,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拔出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何至于这样!我明白了:韩国、魏国会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注释  1.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标题是后人加上。《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 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三毛的故事、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又称《国策》。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2.即秦始皇帝嬴政,当时他还没有称皇帝。  3.派遣  4.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鄢(yā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 战国时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5.交换。  6.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7.给予恩惠。  8.即使这样。虽,即使。然,这样。  9.不。  10.秦灭韩国在始皇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始皇二十二年(前225)。   11.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错意,置意。错,通 “措”,安放,安置。  12.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扩充。  13.违背。  14.不是这样的。非,不是。是,代词,指秦王说的情况。  15.只,仅仅。  16.对  17.盛怒的样子。  18.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  19.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20.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抢,撞。徒:光着。跣(xiǎn):赤足。  21.平庸无能的人。  22.这里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专诸,春秋时吴国人。公子光想杀王僚自立,就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借献鱼为名,刺杀了王僚。“彗星袭月”和下文的“白虹贯日”“苍鹰击于殿上”都是自然现象,本文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24.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聂政,战国时韩国人。韩傀是韩国的相国。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同韩傀有仇,就请聂政去把韩傀刺杀了。  25.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庆忌是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光杀死王僚以后,庆忌逃到卫国,公子光派要离去把他杀了。仓,通“苍”,灰白色。  26.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27.(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将效仿专诸、聂政、要离三人,刺杀秦王。  28.如果。  29.将要。  30.发怒,动词。  31.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  32.这样,代词  33.秦王变了脸色。挠,屈服。  34.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谢,道歉。  35.明白,懂得。  36.通‘悦’,高兴、愉快

唐雎不辱使命 一字多义词 总结,全部

先秦刘向的《战国策·魏策四》中的《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文中一词多义有:

1、使

A、派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释义: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

B、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释义:

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2、虽

A、虽然,转折连词。

虽然,受地于先王。

释义:

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

B、即使,假设连词。

虽千里不敢易也。

释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3、徒

A、光着。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脚。

B、只,仅仅。

徒以有先生也。

释义:

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4、夫

A、【fū】成年男子名词。

此庸夫之怒也。

释义: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

B、【fú 】发语词无义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释义:

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

5、以

A、以:介词“用”。

以头抢地耳。

释义:

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B、以:介词“凭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释义: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

C、以介词“因为”。

徒以有先生也。

释义:

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D、以介词,用。

以大易小。

释义:

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

扩展资料:板栗怎么做才好吃又简单

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先秦: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释义: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通假字:

1、“错”通“措”,安放ipad开不了机。

故不错意也。

释义:

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与”通“欤”,语气词“吗”。

轻寡人与 。

释义:

是他看不起我吗。

3“仓”同“苍”,青色。

仓鹰击于殿上。

释义:

苍鹰扑到宫殿上。

4、“谕”同“喻”,明白,懂得。

寡人谕矣。

释义:

我明白了。

更多推荐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翻译)